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課堂觀察心得

時間:2023-03-14 13:47:04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課堂觀察心得1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觀察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課堂觀察心得15篇

課堂觀察心得1

  自從進入教育戰線,我只是在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方面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對于聽課,我只是每次都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的,每次都能從不同老師的課上學到一些東西,評課,對我來說僅僅是談談自己學到的東西和一點膚淺的看法。對于專業的聽課評課——課堂觀察,在我看來,一直只是教研員、專家的專利。本學期,學校為了提升全體教師的專業素養,走專業發展的道路,給我們下發了三份課堂觀察的學習資料,還專門組織大家進行學習。通過學習,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也知道了課堂觀察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它由明確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行為、記錄觀察情況、處理觀察數據、呈現觀察結果等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它將研究回題具體化為觀察點,將課堂中連續性事件拆解為一個個時間單元,將課堂中復雜性情境拆解為一個個空間單元,透過觀察點對一個個單元進行定格、掃描,搜集、描述與記錄相關的詳細信息,再對觀察結果進行反思、分析、推論,以此改善教師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與課后會議三個階段。從課前會議的討論與確定,課堂中的觀察與記錄,到課后會議的分析與反饋,構成了確定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工作流程。基于課堂觀察,教師認識、理解、把握課堂教學事件,澄清教學實踐的焦點問題,并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反思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學改進策略與方式;課堂觀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在課堂觀察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是教師之間多向互動的過程。教師借助于課堂觀察共同體,探究、應對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習、管理上的問題,開展自我反思和專業對話,在改進課堂教學的同時,促使該合作體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我知道了要進行課堂觀察,首先要解構課堂,因此,我們研制了《課堂觀察框架》;要持續而有效地開展課堂觀察,必須組建專業合作體;要分析某教師的課,還需要了解該教師,因此,課堂觀察主要是同伴的合作觀察;要使課堂觀察有立足之地,必須針對傳統聽評課的不足;要使課堂觀察具有專業性,觀察者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培訓;要使課堂觀察具有時代性,必須整合人種志等觀察的部分合理元素。

  通過學習,我也初步了解了進入現場觀察要注意哪些問題:觀察者要在上課開始前進入現場,最好提前五分鐘進入課堂,同時必須明確進入現場的觀察任務以及可用的觀察工具。觀察者選擇有利的觀察位置,對觀察的順利開展十分重要。一般而言,要按觀察任務來確定觀察位置,以確保能收集到真實的信息。觀察者要如實地記錄你所看到的與聽到的種種現象,在一些需要連續記錄時,一般不宜當場花時間對現象進行分析或做出判斷,以免影響記錄的進程,或遺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的行為表現應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

  通過學習,我也似乎明白了在整理數據進行必要的推論時應注意些什么——要理解量表的理念和目的。量表的設計是針對觀察點設置的,所收集的數據關注于點狀問題的解釋,它們在某些方面能進行有效的推論,但可能不適用于另一方面的推論。明確了量表的設計原理,才能在推論時有的放矢;要注意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結合起來;要注意數據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推論要基于證據,推論程度要適當;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推論。觀察結果的呈現是供研討、反思之用的,而并非對教師的終結性評價,觀察者在推論時理應抱著同理心,更深入地去理解數據背后的意義。

  我還知道了課后會議著重完成以下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被觀察者進行課后反思,主要圍繞下列問題展開。(1)這節課的學習目標達成了嗎? (2)談談各種主要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3)談談有無偏離自己的教案。二是觀察者簡要報告觀察結果。由于課后會議時間有限,這個階段應遵循四個原則。一要簡明;二要有證據;三要有回應;四要避免重復。再談談形成幾點結論和行為改進的具體建議。結論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成功之處,即本課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個人特色,即基于被觀察者本人的實際情況,挖掘個人特色,逐步澄清該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三是存在問題,即根據本課的主要問題,基于被觀察者的特征和現有的教學資源,提出幾點明確的改進建議。然后,如有可能,再進行跟蹤遞進式觀察。

  以上是我近段時間的學習收獲,但是知識獲取后都有一個實踐應用的消化過程,這個過程也許還比較漫長,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兒慢慢來了。

課堂觀察心得2

  今天,聆聽了東北師大物理學院的侯恕教授的講座《課堂觀察》。她從課堂觀察的的起源和內涵、內容與方法、工具和使用三方面做了講述,并從一節初中物理課的教學片斷引導我們從不同角度去做課堂觀察。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高端引領與實際工作恰當融合,讓我們受益匪淺。感悟如下:

  一、設計符合校情師況的課堂觀察。

  本來,我一直認為課堂觀察是學者、專家做的事,因為它專業性太強、項目劃分過細、時間要求太緊,像我們在講座中實踐的“弗蘭德斯對話觀察”每3秒鐘為一個觀察點,把一節課劃分為若干個觀察點,還要記住10個編碼代表的內容,在每個3秒鐘結束時要快速而準確的記下對話的類型,不是我們沒經過訓練的平常人能做的。而且它的量表設計也和我們普通的教學評價表不同,更加的科學嚴謹,對于我們基層學校的發展、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高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用。但聽了侯恕老師的課,讓我改變了看法。我們可以借鑒課堂觀察這種科學的方法,從學校實際情況、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方面選擇課堂觀察的主題,小處著眼,針對性強地去設計課堂觀察。一個時期選擇一個觀察要點引導領導、老師去做觀課、評課、議課,就會達到我們預想的目標。

  二、實施簡潔易操做的課堂觀察。

  侯教授說,課堂觀察要簡潔為要。我們基層學校要做課堂觀察更要把握好這個要求。可以根據選擇的觀察要點,如教師的問題設計觀察,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觀察等,制定好量化表,安排聽評課的老師同時做,綜合考量、分析,提煉出發現的'問題,形成分析報告,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后的教學。

  三、讓課堂觀察結果促進我們的常規教研。

  我們做完課堂觀察后,要組織教師進行診斷、分析,把結論報告做為評課、議課的依據。這種評課學校領導、年組教師都可以參加,采用交流研討式評價,就問題研究解決辦法,鼓勵教師說出發現的問題,引導他們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讓集體智慧碰撞,共同研究對策,起到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每月一次課堂觀察后的集體交流研討式評課,堅持經常,定會有成效。

  把高深的理論、科學嚴謹的方法、專業的研究工具“借來”與我們的常規教研相結合,既有科學性,又有實效性,事半功倍,何樂不為?

課堂觀察心得3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需要在各個方面提升自己。所以這次我積極參與了學校教研組組織的《聽評課與課堂觀察》的學習,課程中闡述了豐富的知識內涵、鮮活的實例以及各位老師的互相探討研究,讓我收獲頗多,很多東西值得我學習借鑒。下面我簡單的談一下我的學習感受。

  通過學習讓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觀察就是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是課堂觀察“為什么”、“是什么”、“追求什么”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觀察者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課堂上一個或幾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進行觀察,也可以是對不同教師的同一節課進行觀察,還可以是對一個教師的多節課進行跟蹤觀察.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教師走進他人的課堂,可能會因此而發現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對于自己來說,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么?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觀察他人的課堂,鼓勵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終還是要服務于自己的課堂,不僅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有必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剛結識“課堂觀察”這個新穎的概念,盡管抽象,沒有任何經驗,感覺實施課堂觀察,能夠很好地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

  首先,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是指向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教學是依賴教師和學生而存在的。無論是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是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是以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落腳點。即使所確定的觀察點不是學生,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學生是否學得有效來得到檢驗。因此,課堂觀察始終緊緊圍繞有效課堂的進行而存在。

  其次,課堂觀察研究能提供教師教學行為的客觀素材,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提供實踐性反思素材,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課堂觀察不僅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研究活動。可視為一種促進教學的方法,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課堂觀察也是一種探究,通過這一途徑,可以有助于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

  課堂觀察后的反思,讓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青年教師,如何通過課堂觀察使自己的教學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上課時,作為被觀察對象,在課后從其他老師那聽到指正和建議外。我覺得自己平常在教學中的自我反思則更加重要,畢竟聽課的次數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課都錄下來。所以每節課后能及時地反思課堂上觀察發現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課堂上,有時候我也會不自覺的問學生“對不對?是嗎?”諸如此類的口頭禪。雖然沒有統計過,但自己也感覺到出現的頻率好象還挺多的。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上,也存在著問題多,問題散的不足。自己感覺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都有必要問,但是在實際課堂上操作的時候,有些問題就顯得太淺,一下的內容再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時可能只能觀察到一部分不足之處,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問題,而從觀察老教師的課堂中則是找到解決自身不足的方法,從而積累經驗。觀察他人的課堂,可能因此發現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課堂觀察歸根結底還是要服務于自己的課堂,加深自身對于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確實一堂課要上好,需要注意很多細節。例如:多媒體的使用、教師的語言是否有感情、問題的設計、朗讀的指導、板書的設計、學生的反映等。但是一堂課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一個教師也不可能是毫無缺點的,然而課堂觀察則是盡可能的發現問題,減少缺點。教學優點越多,缺點越少,那么課堂教學就越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將努力戰勝這些自身存在的缺點,提升教學水平。

  接著,談談教學內容的觀察診斷。從這個維度診斷課堂教學需注意:

  1、選擇教學內容是否合適:符合課標規定、與教材要求吻合、與研究適應、學生需要等;

  2、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如何(教學內容是要低于學生還是等同學生、略高于學生、遠離學生;)

  3、教師怎樣組織內容:教學內容有多少項,各項內容如何聯系;這種聯系學生是否感受到、呈現本課內聯系、呈現本課與學生已學和將要學的聯系(前提性知識)、怎樣聯系(過渡、教師作結構性陳述,既緊密聯系且學生感受到)

  4、內容是什么,教學是否集中和充分(陳述知識、程序知識、條件知識)

  5、教師怎樣向學生闡釋學習內容:是否易于理解,語言是否簡明清楚;

  6、學生學習結果:教師所教的與學生實際學到的是否一致;

  我們的學生是在“嘗試錯誤”中才學會概括的,而我們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學生的指導。按照張老師的教學內容觀察診斷維度,我們應該從陳述知識、程序知識、條件知識三個步驟教會學生概括:

  1、概括是什么?

  2、怎樣去概括?

  3、什么情況下要運用最有效?也許是我們該反思,為什么我們自認為教過很多遍的東西學生卻還不會,我們對學生的指導夠了嗎?

  成長=經驗+反思。這是波斯納關于教師成長的經典公式。

  最后是現場觀察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前到場是必須的,這點在多年的學校生活中早已經養成了習慣,同時也不能分散上課學生和老師的注意力,因此,有如奇裝異服之類的是絕對禁止的,同時在課堂中也不要隨意的跟換觀察的位置,對學生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影響,唯一做的不足的是,即使在觀察的過程中有想法,也不應在課堂過程中交談起來,以免影響學生和老師上課的進程,這一點在經后的見習中會改正。

  總之,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還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可以有助于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本人要積極對自己教學行為的進行分析與反思,善于觀察教學課堂,使自己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課堂觀察心得4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學習可以不再局限于課堂。網絡培訓,對于在崗位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學習的最佳途徑。它可以保證我們能夠不斷繼續學習,終生學習,不斷地積累新的知識、經驗。

  本次網絡培訓,我參加了徐老師的《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聽評課與課堂觀察》。通過此次培訓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我以后的教學受益匪淺。徐老師從聽課、評課的意義,可能會出現的誤區,以及現如今評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讓我們深刻地了解到了自己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徐老師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許多有效的解決方法,還細致的講述了評課的八大原則,讓我們在聽課評課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如何上好一堂課僅僅依靠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的積累課堂經驗。作為青年教師我們的課堂經驗來自哪里呢?當然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以及骨干教師、同伴教師之間的觀察學習等。因此,如何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首先要學會聽課、觀察別人課堂教育,從觀察他人的課堂教學中、從聽課、評課中獲得教育經驗,然后進行不斷的實踐、反思,轉化成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新課程理論下聽評課與課堂觀察有了深刻的了解,受益匪淺。以前在聽課過程中主要是注重觀察老師的“教”,而忽略了幼兒的“學”,導致很多時候無法正確的把握孩子們的理解能力,知識經驗等,本次培訓讓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更好的聽課、評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我也十分感激老師對此次課程的指導,以后有機會希望能多多參加這樣的培訓,以此來鍛煉自己。

課堂觀察心得5

  捧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這本書,注視著書名,心想:何為課堂觀察?怎樣進行課堂觀察呢?認真拜讀后覺得受益匪淺。

  課堂觀察,就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作為專業活動的觀察與一般的觀察活動相比。它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

  那么,課堂觀察有什么價值呢?首先,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教學研究的本質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學實踐。教師在教學中,對某一教學現象,如:課堂上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實施在自己教學活動中,得以驗證,以形成對現象的新的理解和鑒賞。這不僅有助于改善教學實踐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師間教學研究氛圍的形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其次,有利于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換。當代教師職業要求教師成為研究型教師,而研究型教師就體現在他的教學研究和反思上。

  課堂觀察的內容是什么呢?我們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進行觀察:教師的語言(提問、評價、引入語、過渡語、小結總結語、)、板書、媒體的使用、情感的投入、教學活動的組織、課堂引入、學習情境的創設、學習效果的監測、包括班級生活環境的.營造、關注學生的課堂感受等;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與同伴合作的實效、掌握知識的情況、情感體驗等。

  怎樣進行課堂觀察呢?首先,課堂觀察前的準備,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接著,課堂觀察,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最后,課堂觀察后的工作,資料的分析和結果的呈現。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介紹了許多與傳統聽評課截然不同的方法,他將過去一個人做的事,分成很多部分,由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參與,匯集集體智慧,讓聽評課活動變得更專業、更有實效性。我相信,在我們今后的工作實踐中,定會有更多意外的收獲!

課堂觀察心得6

  我是一名有著六年教齡的青年音樂教師,今年初次擔任高中的音樂教學工作。高中新教材、新課程包括高中學生對我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始,對高中的教育教學正處于一種探索、學習的階段。

  在上學期的教研中,我們音樂學科在教研室教研員王學芳老師的指導下,很有效的開展了課堂觀察活動,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當我得知這學期課堂觀察活動繼續開展的時候,我懷著很忐忑、很矛盾的心情申報參加,很幸運的成為了一名被觀察者。忐忑、矛盾是因為自己對教材、學生都不夠熟悉,缺乏自信心;幸運是因為這種鍛煉、提高的機會很難得。最終,在教研員和其他老師的鼓勵下,我樹立了信心,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次活動中去。

  在準備第一節課的時候,光選題我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因為對教材陌生,我們又是隔周上課,對學生也不熟悉,所以導致無從下手。最終選擇了《祖國頌歌》一課,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是因為覺得這個課的內容相對比較容易,再加上自己是聲樂專業,課上可以發揮自己的強項。確定了這個課題之后,就開始著手準備,在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之后,理清思路,終于課準備好了。上課前我就反復告訴自己,一定要鎮定,一定要放松,輕松面對,才能發揮得最好。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克服緊張的心理,在上課的一開始就出現了很多問題,腦子里幾度出現空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也不知道環節進行到了哪里,以至于學生上課的激情都被我徹底打消了,整節課上下來,感覺特別亂,課后我自己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但幸運的是,在課后會議上,每個觀察點的老師都給我提出了忠懇的建議,讓我突然間醒悟過來,得到了很多啟發,我都一一記錄下來,爭取在下次課上有所改進。第二次課經過我的認真思考,我決定挑戰一下,選擇了一課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的巴-赫作為上課目標,按照上次課觀察點老師說的.自己首先要讀懂教材,確定符合自己學校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目標,我開始翻閱大量資料,反復聆聽宗教音樂,發現有很多觸動,相信學生也會喜歡。于是我理清思路,設計好教學環節,做好課件,調整好心態,充滿信心的迎接第二次觀察課的到來。這次我想只要比上次課有進步就是成功,就這樣帶著這種平和的心態順利的完成了第二次課的教學,雖然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但比起第一次有了很大的進步、提高。

  通過兩次觀察課的鍛煉,現在覺得自己成熟了很多,從拿到一節課后無從下手、緊張不安到能夠理清思路、信心面對,受益匪淺。不論是在教材梳理、制定學習目標上,還是在把握學生、引導學生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課堂觀察心得7

  假期里認真翻看了《課堂觀察》這本書,受益不淺,感受很深。書里不僅提到了許多對我們教師教書育人方面可知道的理論,還提供了一些真實的故事和優秀的案例,下面我針對“課堂觀察技術”一節,談談我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我的看法。

  課堂觀察技術是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它是建立在對課堂教學要素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之上的,課堂教學要素的9個方面,即:課堂溝通、課堂行為互動、師生話語、課堂過程、課堂管理、課堂教學語言、教學資源、教學媒體和教學現場機智。

  在課堂上,當我們老師提出一些問題后,只要孩子能對答如流,回答的問題能迎合老師的心里,老師往往會不吝嗇的大加夸獎:“你真聰明、你回答的真好”等等。如這位教師,前者學生的回答雖然只回答了一個結果,卻迎合了老師的心里,得到了表揚;后者學生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但學生的智慧火花已在閃現,但卻沒有被老師重視,而一句“再想想”了知。

  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也就需要適時進行肯定和表揚。尤其是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之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而這智慧的火花并不代表只了解一個結果,更要關注一個過程。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慎重評價,對有錯誤但又孕含點滴創新的思路,指出不足的同時,也要給予鼓勵,保護這難得的創新火花。

  作為教師一定要始終牢記“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教師座右銘,一方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通過教學反思,促進自己專業發展;另一方面要不斷按照教師行為規范和教育法對教師語言和行為的要求,加強自身的修養,規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成為一個讓學生尊重的教育者。

  通過“課堂觀察技術”的'學習,使我深感自己做得還很不夠,一定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教師,爭做優秀的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課堂觀察》學習心得

  課堂觀察就是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是課堂觀察“為什么”、“是什么”、“追求什么”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觀察者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課堂上一個或幾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進行觀察,也可以是對不同教師的同一節課進行觀察,還可以是對一個教師的多節課進行跟蹤觀察。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教師走進他人的課堂,可能會因此而發現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對于自己來說,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么?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觀察他人的課堂,鼓勵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終還是要服務于自己的課堂,不僅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有必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剛結識“課堂觀察”這個新穎的概念,盡管抽象,沒有任何經驗,感覺實施課堂觀察,能夠很好地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首先,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是指向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教學是依賴教師和學生而存在的。無論是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是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是以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落腳點。即使所確定的觀察點不是學生,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學生是否學得有效來得到檢驗。因此,課堂觀察始終緊緊圍繞有效課堂的進行而存在。

  其次,課堂觀察研究能提供教師教學行為的客觀素材,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提供實踐性反思素材,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課堂觀察不僅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研究活動。可視為一種促進教學的方法,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課堂觀察也是一種探究,通過這一途徑,可以有助于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

課堂觀察心得8

  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好的課堂觀察可以改善課堂學習的質量。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追問方式:追問—形成精準的理解;探問—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轉問—另辟蹊徑;逆問—逆向思維。好的'追問能使課堂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走向“深度”,出現質疑批判;創新思維的嚴密性、敏捷性等品質得到訓練;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變得更有寬度、更有厚度、更有溫度;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得到培育。

  正是通過教師對自己的和同事的課堂的觀察,增進了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意識以及對自己行為的責任心,促進其系統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行為,發展其自主性的專業判斷力,并通過觀察研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校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自己的職業成為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如果在一個學校里,課堂觀察在教師之間形成風氣,它就像一個中樞活動,連接了個別教師,促進教師成對或成組地協作,使教師成為一個整體,使學校更有活力。課堂觀察是伴隨新課程實施的產物,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鏡子,通過觀察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觀察對于促進我們教師的學習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課堂觀察心得9

  什么是課堂觀察?課堂觀察是干什么的?以前我是一無所知。

  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關涉的是課堂觀察“為什么”、“是什么”、“追求什么”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課堂觀察是由觀察員組成的觀察小組,每個成員的分工也各不相同,記錄了教師在本節課中進行的'提問、策略等。

  通過課堂觀察讓青年教師更加深入的熟悉教材、了解教學手段、清楚教學方法,加強教師之間的團結與合作,讓語文課堂充滿效率。讓青年教師盡早的成長起來,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培養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習慣,充分熟悉教材內容,掌握教學目標。

  我想,課堂觀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每一個參與課堂觀察的老師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重視活動,迎難而上,集思廣益,共同發展。

  (2)活動的準備一定要充分。包括上課者的說課,量表的制作,觀察者的報告等,都要用心去做。觀察者在參加課前會議之前,要對執教者的內容有所熟悉、了解,為確定觀察點做些前期的思考與準備,不做無米之炊,不為不了解而茫然不知所措。

  (3)觀察點的確定不在于多,而在于準確與有效,一定要根據上課者說課材料去挖掘、提煉,根據學情、教學設計、教師的特點與需要去選擇、確定。

  (4)量表制作是關鍵。根據觀察點去學習相關的材料,設計觀察點的構成要素。應剛開始實踐,一個教研組不要確定很多個觀察點,以兩至三個為好,還可以將一個觀察點中的某些構成要素分配給幾個觀察者,這樣。觀察者既可以側重地記錄所需數據信息,也可有余力關注教學的全過程。

  (5)為便于觀察者記錄,上課的老師可把教案縮小復印分發給教研組中的觀察者。

  課堂觀察離不開課堂,一問一答之中彰顯教師的智慧和學生的靈性。有效的提問可以有利于老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有利于開拓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決定了這堂課的好壞。在教學過程中,直白的說教,千篇一律的表情,是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情感的。我們的老師必須要有創造性的開展活動,組織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的相關知識,讓我知道了課堂觀察的魅力之所在,讓我懂得了課堂觀察是一種新型的學科評價體系,它對老師上課進行了實時的監督,促使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觀察心得10

  我參加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在20xx年12月1日滇灘鎮水城完小組織的教研活動。有五個鄉鎮完小的教師共200余人參加聽課。參觀三室、常規活動,與我一同參加的教師們,聽課時沒有手機響,沒有隨意進出,年長的,年輕的都仔細聽,認真記,這種進取的心讓我深深嘆服。

  這次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我得到了相互學習的機會,學會了更多的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啟發和進步。我就將我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收獲的想法總結如下:

  1、我參加聽了三年級的語文寫作課“吹泡泡”,五年級數學課“多邊形的面積”,一年級的兩堂語文課,對我教育和啟發很大,教師上課大方得體,非常的有感染力,把激情帶進課堂,以飽滿、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態走進課堂,寓教于樂。

  2、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在課堂上教師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了一個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把歡樂帶進課堂用幽默風趣話語來拔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在樂學中漸漸做到會學善學。

  3、教學設計上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讓學生動腦子學習等方面,設計出靈活得當有效的教學步驟。

  4、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的教育方式,使學生愿學樂學,越學越愛學。

  5、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不但提供學,還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時時人人都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引入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通過聽各位老師的課,通過和其他老師的交流,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我發現了不少問題和不足,通過互相比較,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漏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補充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習到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的教學工作質量有所提高。

課堂觀察心得11

  讀了《課堂觀察》一書當中的《課堂觀察的類型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課堂觀察,這為我今后更好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幫助。

  根據資料收集方式和資料屬性,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其中,定量觀察是指觀察者要運用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進行觀察。一般有一定的分類體系或者具體的觀察工具,對預設的分類下的行為進行記錄,并且記錄一些數據,比如,英語課堂上游戲環節,教師運用了多少時間進行游戲要求的布置,用了多少時間進行游戲,用了多少時間來反饋游戲的效果。定性官場指的是觀察者依據粗線條的綱要,收集對課堂時間進行細節描述的信息材料,資料是基于需要在觀察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觀察后根據回憶加以追溯性的補充和完善,并通過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文字記錄現場感受和領悟。

  根據觀察者與被觀察課堂的關系,可以分為自我課堂觀察和對他人的觀察。在自我課堂觀察中,觀察者就是上課的老師自己,在開展課堂教學同時,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觀察,特別是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學生對于教師的反應等行為。對他人的課堂觀察過程中,觀察者主要觀察另外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資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組織、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等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現,并實時的記錄下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便在課后的反饋會議當中進行梳理。

  根據觀察者之間的合作關系,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合作的課堂觀察和獨立的課堂觀察。合作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的目標和重點分配到多個人,每個觀察者要針對一堂課的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和記錄。而獨立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以個人為單位,獨立完成對整個課堂的課堂觀察。

  另外,還有根據對觀察對象或內容的區分,課堂觀察分成集中觀察和分散觀察兩個;根據觀察目的與作用不同,課堂觀察氛圍診斷性觀察、提煉性觀察、專題性觀察等多個方面。

  從這本書當中,我學到了很多關于課堂觀察的知識,相信在今后的實踐過程中,我一定能夠適時的運用好書中的知識。

課堂觀察心得12

  一、培訓模式

  (一)研修班回顧

  (二)研修理念:讓研修成為教師工作的常態,以研究者的姿態參加研修,在主動參與研修過程中學會研修,導師與學員合作研修共同成長。

  (三)研修內容

  學校改進計劃

  校本研修制度建設

  群體合作的校本研修

  聚焦課堂的校本研修技術

  (四)研修班的特點

  1.實行雙導師制:為了探索和創新校本研修的有效課程和模式,提升教研骨干的專業素養,增進滬嘉兩地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上海教科院派出專家導師,嘉興派出本地導師,實行雙導師制。拉近了“光滑的理論平面”與“粗糙的現實地面”之間的距離。

  2.組建學員小組:在本研修班中,學員以學校為單位組建團隊,主要由分管校長、教科室主任、教研組長組成。又以縣(市、區)為單位組建學習小組,想以此實現區域內的跨校合作,整體推進。

  3.導師學員共同備課:策劃活動形式、取舍研修內容,設計呈現方式,安排交流互動,討論實踐作業,研究講學稿。辦班過程中,不同形式,不同范圍,不同人員參與的大小備課共進行了約三十余次。

  4.開發研修資源:1.讓學員有表述的機會2.讓學員在傾聽中思考3.讓網絡聯接智慧

  5.創建“講學稿”:第一是告知學員專題研修目的;第二是提示學員聽講中需要共同關注的要點;第三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試圖讓學員在聽講中,喚起自身的經驗,反思自身的經驗,提升自身的經驗;第四是給學員一個任務,“把想法變為行動”,試圖敦促學員將“聽懂的東西做出來”。

  二、校本研修要領

  (一)校本研修要關注活動策劃

  1.研究主題與形式的針對性。教研活動的針對性首先表現在問題的針對性。有效的活動必須是有的放矢的,而且能準確把握教學改革背景,切中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教研活動的針對性表現在對不同教師群體的需求有準確的把握。不同年齡、不同基礎、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工作環境的教師在研修活動中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師研修活動在組織上有“觀眾意識”。

  2.活動過程的可參與性。研修活動的策劃應該善于設置讓不同層次的教師思考或行動的參與點,并盡可能為大家提供及時交流共享的機會。此外,教研活動中平等、合作與分享的氛圍也是影響參與效果的重要因素。這對組織策劃者和參加者的角色定位都有相應的要求。既要規劃好活動的具體環節,也要把握好話語主動權的調控,以避免無價值的交流與參與。

  3.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設性。教師研修活動的收獲與成效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認識上的進步,二是行為上的改進。我們常把研修比作教師成長與進步的“扶手”,而“蹬階”的關鍵是在研究活動后是否能夠形成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行為的理解與建議。

  4.研究主題的連續性與漸進性。成功的教研活動策劃就要善于使教研活動的影響擴展到平時的工作實踐中,將若干系列性與連續性的表面相異而實質相關的研究活動聯系在一起。形成共識--行為跟進--進一步認識--進一步改進。

  5.關注過程的生成性。研修活動的策劃,既要有充分的準備,更要尊重真實的生成。充分準備是為了促進教師交流的“火花”,“預設”是為“生成”服務的。只有當研修活動能夠起到激活“生成”的作用,活動才是成功的。

  6.理論結合實踐的指導性。教師培訓與教師研究都應把溝通教師的理論與實踐作為著眼點。我們的目標并不在于顯示理論研究的深奧,而在于教師能講出教育教學的樸素道理。教師研修是促進教師學習理論與應用理論的“鏈接”與“導引”。

  (二)校本研修要關注課堂觀察

  1.我為何要走進課堂?明確觀察目的定位觀察者的角色:督導:合作者,同伴;考評:研究問題,提供建議

  2.我在課堂里用什么方法觀察?

  (1)了解觀察依據。專家教師的`九種特征清晰(結構與表達):多樣性(教法);熱忱(情感);任務導向(效率);避免嚴厲批評(態度);間接的教學形態(非灌輸);強調教學內容(學科);用結構性的陳述方式(認知結構);使用問題激發學生多樣的認知層次(提問)

  結合中國課堂教學的特征考慮:課堂里語言對話為主,活動為輔(師生語言);課堂里座位相對固定,變化較少(座位表);直接的教學形態居多,間接的較少(思維含量);教學時間嚴格控制,時間彈性較小(時間效益);對知識目標考慮較多,其他目標容易忽略(學科內容)

  結合教師的需求層次考慮:作為“人”馬斯洛的人的需求層次;作為“教師”教師的需求層次。

  (2)選擇觀察視角

  根據預設的觀察視角研究教學得失。其表現是預設觀察的框架,其他觀察技術為框架里要表現的論點提供論據支持。例如,周偉燦:對一堂初中代數課的分析與思考。例如,莊靜:對一堂新綜合科學課的觀察與分析。

  應用觀察技術本身所蘊涵的視角。其表現是使用一種或幾種觀察技術,利用技術本身提供的視點建立論點。例如,陳非:《華威先生》課的分析報告。例如,王林琳:讓學生的閱讀個性閃光。

  (3)使用多樣的觀察方法:選擇性的文字記錄;基于座位表的記錄;敘事性文字記錄;采用時間線標記;采用量表記錄。

  3.我能在走出課堂后說些什么?反思觀察方法;選擇反饋方式

  (1)教師的提問分析若干視點:提問的數量;提問的認知層次;提問的方式;問題的指向;學生回答的方式;教師理答的方式………………

  (2)教師的反饋分析:

  反饋的數量;反饋的數量可以表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程度。

  反饋的類型:①復述:用教師自己的語言復述;②修正:概念化來修正學生的意見;③推演:把學生的觀點加以應用、推演或引發下一個討論問題;④評論:把學生的觀點與他人的觀點作分析、比較、歸納或評價。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二分法劃為“鼓勵”和“批評”或是“肯定性”反饋與“否定性”反饋。

  辨別有效的反饋(定性分析)

  (1)關鍵性事件

  (2)敘事記錄:決定記錄的范圍(全局、個體)。用描述性的語言而非評論性。如學生很興奮----一半孩子幾乎站了起來,伸長胳膊想要發言,喊著“我”、“我”、“我”;學生很無聊----幾個學生打哈欠、李明看著窗外。

  時間標記后面,不是那種事先分類好的“類型”語言的記錄,而是“素描”語言。甚至可以用實錄片段記錄,隨后補充出分析的結論

  課前:

  一看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處理:給教材不會用;只會教教材;用教材教會英語。

  二看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目標:從了解課標理念到把握教材目標;整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把握;各單元教材的教學目標把握;各節課教材的教學目標把握;一節課內容教學目標把握。

  語課堂很關鍵的一個目標是對于行動目標與語言目標的把握,從而讓學生做到在課上可言、可語,課堂發展中有言、有語,直到課堂最后是又言、又語。一位教師如能將兩者很好結合,也就是說要將語言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這位教師就是一位優秀教師。

  課上:

  一看課堂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教師要忘記自己的年齡;教師要考慮學生年齡、身心特點;活動開展之前教師的示范情感要投入,體現出真情。

  二看課堂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師教學步驟安排是否合理和是否隨機調整;教師如何多樣化地調整時間;課上教師是否騰出時間去指導學生等。

  三看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知重構:新知識與原有經驗、知識相互作用而建構的。情境認知:知識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在實踐活動中建構的。社會互動:知識是在人際交往中,在“重要他人” 中介作用下建構的。

  四看學生的思維:不同學生都在思考什么?學生能否進行連貫思考;學生的思考空間是否開闊?學生思考時間是否充裕?學生有多少的創造性思維表達等等?

  五看是否有的放矢地設計高效的教學活動以及對活動的指導:按照孩子的思維來設計任務活動或這種模式目標明確,任務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每一個任務由多個次任務組成,后一個任務是在前一個任務完成的基礎上繼續前進,也就是說前一個任務的可理解輸出(Comprehensible output)為后一個任務提供了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形成一個完整的“腳手架”工程,直至最終目標的完成。

  六看教師教學細節處理:課堂上用了什么語言?你的語言學生聽懂了嗎?你的活動指令學生理解了嗎?活動之前都作示范了嗎?你對難點進行特殊的處理了嗎?你對后進生特殊的關照和鼓勵嗎?讀書時每個學生都看文字了嗎?小組活動中每個學生都真正投入了嗎?你是怎樣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的?學生操練時你巡視指導嗎?教師教學細節處理;小組合作真正做到合作了嗎?你設計認讀活動了嗎?(一、二冊)單詞的拼讀記憶你設計活動了嗎?(三冊)寫的動你精心設計并當堂輔導了嗎?(四冊)你注意課堂中板書設計嗎?你的板書設計字體工整規范嗎?在教學中你堅持滲透語音教學嗎?……….

  七看教師教學資源的利用:課上使用了哪些資源?教師是否充分利用了現有資源等等?

  八看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 小學英語中手段很多:語言、體態語、Signs(大拇指、笑臉、實物、數字、圖片、粘貼紙等)、書簽( Excellence! Congratulations! Star students; Super star!)和拼圖等等。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教師采用了哪些評價措施?教師如何培植評價工具?學生是怎樣參與評價的?小組活動是否包含有效的評價?評價的實效如何?

  課堂觀察所對應的問題一般是較為微觀的研究,這正是以往教學中比較忽略的部分。現在新課程提倡更多地關注學生個體,作為教師就應學會用課堂觀察的方法來進行一些微觀研究,這樣才能有效地達到促進學生全面進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以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才能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課堂研究中,更熟練而自覺地使用課堂觀察的方法。

  3、校本研修要關注行為跟進

  (1)什么是行為跟進

  校本研修活動中的“行為跟進”,是指將研修活動中通過集體討論形成的新方案、新設想,通過自己的建構性思考之后,再來實踐一次即“做”一遍。

  (2) 行為跟進的特點

  “行為跟進”是教師用他們建構性反思之后形成的思考和想法,指導自身實踐的過程。

  “行為跟進”是教師不斷地進行理論的修正和重新學習的過程。

  “行為跟進”是教師實踐推理的過程,有助于實踐智慧的養成

  (3) 行為跟進的操作要點

  確定行為責任人

  維持小組熱情

  將想法變成行動

  評估與交流

課堂觀察心得13

  元旦假期結束,在開學的第一天我們迎來了一頓精神大餐,聆聽了縣教育局趙主任給我們帶來了一直迷惑的課堂觀察,為我們來指點迷津。

  通過趙主任的講解,我收獲很多。我知道了在聽課過程中我們要做的三個轉到:第一要從關注環節轉到關注細節;第二從關注他人轉到關注自身,平時養成及時反思的自覺性;第三從關注現象轉到追尋的意義。

  趙主任說了課堂教學語文的一個中心;

  兩個基本點(聽、說、讀、寫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三個原則(整體—部分—整體);

  四個關注點(興趣、方法、能力、習慣);

  五項技能(感受、理解、品味、積累和運用)。

  在這些地方我感觸最深的是從關注他人轉到關注自己,從上學期開始我們聯校一直在搞名師帶徒活動,很榮幸我是其中的`一員,通過幾次活動,我發現我們這些人在活動中成長很快,不再是光關注講課教師的活動,而是從講課老師講完后談他的教學到自己如何處理課堂,這應該就是從關注他人到自己吧!這對于我們的成長應該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覺自己應該是在提升,活動的開展真的在成就我們。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趙主任敢于打破常規教學,敢于直面不合理的地方,勇于創新。的確我們平常都太受專家講課設計的思維框框,有時是刻意的模仿,有點東施效顰的現象,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所突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這就要像趙主任所說的敢于大膽的整合教材,敢于取舍教材內容,而不要迷戀教材。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整些沒用的,要實打實的干。讓學生多讀書、少做題,讀整本的書。讓學生知道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把書讀好。對于學困生趙主任也給我們指點了一個例子,建議降低難度,先抓基本的字詞,階梯式的教授,讓每個孩子都有所學。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加知道了自己以后課堂上更應該注意哪些細節,更側重哪些,讓自己的教學工作目標更加明確,為早日讓自己迅速成長,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課堂觀察心得14

  本學期,我參加了市教研室對骨干教師進行的有關“課堂觀察”的專題培訓。

  “課堂觀察”,當我最初聽到這個詞語時,感覺它很深奧,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專有名詞,似乎離我們這些教學一線教師很遙遠。后來,通過學校組織的專題培訓以及自己閱讀的一些關于“課堂觀察”的資料,現在自己對“課堂觀察”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做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研究的'逐漸興起,課堂觀察作為研究課堂的一種方法開始受到學界的關注和中小學教師的青睞。西方關于課堂觀察的研究成果大量輸入,一些學校和教師也開始了課堂觀察的本土研究。

  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這樣看來,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這與我們以前所參與的聽課、評課大不相同,一般的聽評課,隨意性較大,看到什么記什么,觀察的問題過于分散,一個人觀察多個方面的問題,看似面面俱到,卻是面面不到,不夠深入。發現的問題盡管能進行一些必要的探討,但是沒有系統和深刻的分析總結,是一種不自覺的研究行為。而課堂觀察,觀察的點是課前就確定的,無論課前說課、討論、還是課上的觀察,課后的反思、討論,都是圍繞研究目標進行的。而且課堂觀察有明確的分工,觀察點具體,觀察者就一門心思觀察一個方面的問題,配以量表等觀察工具,可操作性強。

  課堂觀察需要觀察者接受一定的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觀察技能,要求觀察者能集中心智觀察,及時準確地觀察相關信息,隨時作出決定。這是對觀察者在專業技能和自身特質方面的要求。

  課堂觀察需要一定的時間、設備與技術的保障,來完成程序的三步曲。這不僅需要教師反省“忙、茫、盲”的教學工作,整理、釋放用于課堂觀察的時間,而且需要學校為教師參與課堂觀察提供必要的技術與環境支持,購置用于觀察的必需的視聽設備,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以確保課堂觀察成為教師的日常行動。

  總之,課堂觀察是一門學問,我們要有嚴謹的、踏實的專業態度,才能真正認識它,同時要加強理論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更深入的進行專業觀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與專業發展水平。

課堂觀察心得15

  今天在美苑小學聽陳傳榮校長的《從課堂觀察和診斷談有效教學》在唐惠慧青年成長助推站的講座報告。

  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聽課只是聽老師如何去講,學生如何參與課堂教學,聽了陳校的報告以后我才認識到應用課堂觀察技術才能夠更清晰具體的對一節課進行診斷和評價。而作為一名教師,理解認識了課堂觀察技術這一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后,能夠促進自己更加注重一些教學環節的設計與處理,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使得教師個人專業素養有著更快的提升。

  那課堂診斷的意義何在,難道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評課能力?不是,而是教師參與課堂觀察、診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課堂觀察、診斷有助于促進教師個人的發展和所教班級的改進,通過觀察研究能使得教師更為注重如何去關注學生、研究與促進學生的學習,因為學生學習是課堂的重要組織部分,教和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管是觀察、診斷教師,還是學生,最終都是指向學生的學習,由學生的輸出結果來檢驗,課堂觀察、診斷的起點和歸宿就是為了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

  在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也能得到快速的提升,通過課堂觀察、診斷,教師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實踐性知識、反省能力等方面將獲得新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因為,無論是觀察、診斷者還是被觀察、診斷者,無論是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診斷,經由觀察、診斷他人課堂或接受同伴的診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形成新的認識回饋,發展個人的教學實踐智慧。故而,通過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學習吸收大量的教學理論、經驗和先進的信息,在教師教學中去運用。從而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概括形成理論。如此循環反復,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必然會獲得很大的提高。

  聽完陳傳榮校長的講座才意識到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幾個方面:如陳校講到的關注學生的成長水平與內在學習的要求,關注教學的現實性、真實性,關注數學的本質,關注學與至用,關注情境和數學化。從而使自己在今后聽課和參加評課中,知道應從哪個方面去看待一節課及如何去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要想很好的觀察一節課的有效性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以及不斷的觀察課堂及記錄分析,只有多做、多想、多實踐,才能從課堂觀察和診斷的有效性教學才能夠讓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

【課堂觀察心得】相關文章:

課堂觀察心得12-28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2-02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2-17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04-30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09-09

論課堂觀察11-04

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11-16

課堂觀察分析報告09-03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5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