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
為了能更多地為老人排憂解難,錢海軍還自學了家電維修,被居民稱為“萬能電工”。
他的“萬能”還在于既送光明又送溫暖。
慈溪市古塘街道孫塘新村的陳文品夫婦同40多歲的智障兒子生活在一起。20xx年,錢海軍得知情況后,敲開陳老伯的家門,遞上了名片,并叮囑老人,如有電力維修方面的事可以打他電話。兩個月后的一天下午,陳老伯家中的一個插座壞了,突然想那張名片和送名片人的那張笑臉。
“依我當時的思想觀念,在變得越來越現實的社會里,人與人之間非常冷漠,打錢海軍電話也沒抱太大希望。”當時,陳老伯的內心很忐忑。
接到電話后,正在外地辦事的錢海軍立即趕往老人家中。很快,故障排除了。從那以后,錢海軍隔三岔五探望老人,每到過節,還帶著禮物慰問。
“有一天,他對我說,我們去看看陳老伯,買件羽絨衣吧,讓他在冬天能感到溫暖。”錢海軍不僅自己上門去看望,還讓妻子陳冬冬和自己一起去。
20xx年陳老伯因心臟病住院治療,老伴要照看兒子沒法去醫院陪護,錢海軍每隔幾天就到醫院探望一次,病友都以為他是陳老伯的兒子。老人出院后,錢海軍又多次開車帶陳老伯去寧波買藥。
今年元宵節,錢海軍一家趕到陳老伯家,和他一起共度良宵。
20xx年12月的一個晚上,錢海軍在滸山街道金南社區居民俞大媽家修電燈。這時,一位阿婆進門和俞大媽說起了二樓汪彩娣的情況,她兩個女兒不在身邊,一個人居住在家。錢海軍敲開汪彩娣阿婆的家門,發現屋里很黑,光線昏暗的臺燈倒在床邊。原來,汪阿婆家的.燈大多已壞掉了,就用臺燈東插來西插去。
錢海軍花錢買了一根燈管給汪阿婆換上。汪阿婆沒有說什么,錢海軍離開時,隱約看到阿婆濕潤的眼角。錢海軍內心顫了一下。
之后,他多次上門看望。一次,汪阿婆緊緊握住錢海軍的手不肯放開———在那個寒冷的黑夜,錢海軍送來的不僅是光明,更是人與人之間的友愛。
“有些老人點名要我去修電路,他們并不是覺得我技術水平好,而是為了我進門后那一聲‘大媽’、‘大伯’,聽著舒服。”錢海軍說。
為了這些大媽大伯,錢海軍節假日從不外出旅游,他怕老人遇到困難打來電話時,自己不能及時趕到。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2
一名基層干部,讓人時常念叨,難;讓百姓泣淚感慨,嘆為“好人”、“好兄弟”、“貼心人”,更難。
一名組織工作者,讓人心悅誠服,不容易;讓干部自覺看齊,成為工作表率、學習榜樣、價值標桿,更不容易。
王彥生,這位基層組工干部,生前贏得口碑,身后樹起豐碑,被譽為太行之子、燕趙之魂。他以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的一往情深、對本職工作的創新創造,不僅生動書寫了一名優秀組工干部的先進事跡,更集中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時代風范。
共產黨人的時代風范,首先就在于政治本色的永遠不變,這是王彥生感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內核。面對深刻變化調整的時代,共產黨人惟有保持本色永遠不變,才能凝聚強大力量,引領發展進步。保持本色不變,王彥生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性原則、恪守政治責任。保持本色不變,王彥生牢記宗旨、心系群眾。他把百姓安危冷暖記掛在心,見不得群眾生活貧寒,每每自掏腰包,愛動感情愛流淚。面對受洪水圍困多日的鄉親們跪謝感恩,他在泥水中以跪謝跪,與群眾患難與共、血肉情深。他嚴把選人用人關,公道正派,知人善任,深知“用好一個人,會激勵一大片;選錯一個人,會挫傷一群人”,說得出“組織原則不是任意交換的籌碼”,做得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共產黨人的時代風范,還在于執政能力的與時俱進,這是王彥生被人們發自內心稱道的優秀品質。面對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黨員干部惟有不斷提高能力水平,才會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會有本領恐慌之虞。只有積極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增強創新能力,成為學習型的黨員干部,才能促進建設學習型政黨,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正是勤學善思,王彥生善于聯系實際進行創新性思考。他博覽群書,廣納新知,沒留下什么臨終遺言,卻留下了眾多書籍和筆記。正是銳意進取,王彥生長于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工作。他積極探索實踐經驗,創新工作機制,既注重解決具體問題,又注重從源頭上解決根本問題,到哪里工作哪里局面就煥然一新。
“內心除了感恩,就是憑黨性憑良心干好本職工作”,王彥生生前的一句心靈獨白,揭示了他作為共產黨人所具備時代風范的深層根源。“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他懂得了感恩,進而把這種樸素情懷升華為對他人和社會的大愛。作為人的良心和作為黨員的黨性,則使他須臾未敢忘肩頭的責任和使命。這一切召喚著他內修政治本色、外鑄執政能力,兢兢業業勤勉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要永遠不變,執政能力要與時俱進。這變與不變,是共產黨員具備時代風范的辯證法,是保持先進性的重要方法。王彥生以他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內心修為和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樹立了新時期組織工作者和黨員領導干部的良好形象,成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優秀代表。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必將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當代中國正處于邁向新輝煌的新起點。建設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成黨的執政使命,需要千千萬萬個王彥生式的黨員干部。讓我們向王彥生同志學習,融入時代洪流,展現時代風范,把他的崇高精神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續寫屬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3
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
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
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為一名戰斗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跡后,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4
談到女排,我們就會自然加上兩個字“精神”,“女排精神”這個詞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一種象征,對于那個時代的人更是一種寄托,比如郎平,比如隊中這些女排姑娘們的父母——皆如是。
當張常寧的發球過網后發生急墜破壞了對手的一傳,惠若琪的探頭給塞爾維亞人送上致命一擊之后,如你,如我都會發出歇斯底里的咆哮,這是一種宣泄,更是一種屬于全體中國人的榮耀,要知道在三十年前,這就是支撐一代年輕人的“女排精神”。
翻開中國女排的歷史,精神一直是一種傳承,1984年在洛杉磯,女排小組賽輸給了美國——但在決賽中竟然沒給東道主任何機會;2004年在雅典,陳忠和治下的黃金一代在愛琴海彼岸成成就了“大寫”的女排精神,從半決賽0—2落后古巴的絕地反擊,到決賽0—2落后俄羅斯的登臨絕頂,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在楚金玲重錘落地之后流下的激動的淚……
我們以為還要等待下一個20年,幸好我們有郎平,然后她給中國女排帶來了全新一代的“朱袁張”組合,你能想象一支在倫敦僅僅進入八強的球隊,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站上世界之巔嗎?2015年世界杯奪冠——這竟然和郎平此前給出的時間表完全重合,在她連續發掘了朱婷、袁心玥和張常寧之后,給出了這支女排出成績的`時間表就是2015年!
現在,肯定不會再有人去提出征前關于奧運大名單的質疑了,現在肯定不會再有關于魏秋月和沈靜思的爭論,也不會再有“惠若琪還行嗎”的質疑,也不會再有“怎么沒有曾春蕾”的疑問——是的,這一切都不會再有了,因為勝利和奪冠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這是一支年輕的朝氣蓬勃的女排,可誰又知道,郎平在和巴西的四分之一決賽前曾經有過“最后一班崗”的告別詞呢?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向死而生,在雅典這支叫中國女排的球隊經歷過,在里約,這支叫中國女排的球隊又經歷了一次。
真的,除了這個團隊,沒有別的任何一支球隊能夠配得上“精神”二字——請記住,她們的名字叫中國女排,她們30多年來激勵國人的叫“女排精神”。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5
1999年5月的一個雙休日,錢海軍正在自己居住的慈溪市白沙街道(當時為滸山鎮)白果樹社區中興小區內散步,一位社區干部上前問他,能不能當社區志愿者,幫居民排除電力故障?在電力部門工作的他欣然同意。
不久,周邊小區的居民聽說錢海軍免費給居民修電路,也找到錢海軍。錢海軍為了居民方便聯系他,自費印了500張寫有聯系電話的名片,上面有自己的手機號碼。他將名片分送到慈溪城區的各個社區,委托社區干部分發給空巢老人。
從此以后,在黃昏,在深夜,在凌晨……錢海軍常常接到老人們的`求助電話。電話那頭,蒼老的聲音中有幾分焦急,幾分無助,幾分忐忑。而電話這頭,總有錢海軍熱情的聲音———您別急,我很快就到!
錢海軍將自己工作的8小時之外獻給了慈溪城區的老人們。如果是在上班時間接到電話,他會在下班后立即趕往老人家中。如果是在休息時間接到電話,他掛了電話就出發。
在瑣碎的服務中,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慈溪市供電局的領導直到20xx年,在接連收到了十多封老人寫來的表揚信后,才得知錢海軍做志愿者的事,索性將他調入慈溪市供電局客戶服務中心,專門處理電力故障。
按照相關規定,客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接到居民打來的電力故障電話后,需到現場查看,如果故障在小區的公共部位,由工作人員維修,如果在居民家中,則由居民找人維修。
“到了現場,告訴居民家里的電路故障不歸我們管,這話怎么也說不出口。”錢海軍說,自從他到客戶服務中心工作后,居民家中電路有故障,他來者不拒,服務也從老人延伸到了所有的居民。
錢海軍的手機24小時開著,接到電話,不管多晚,他都立即動身。
由于整天忙于志愿服務,錢海軍很難顧及到家人。錢海軍的妻子陳冬冬說,丈夫的精神也感染了自己和女兒,她們都很支持錢海軍,她常開車把錢海軍送到需要幫助的老人那里,還幫忙買開關、電燈,而女兒在家里一聽到父親的手機響,馬上告訴爸爸,又有人求助了。
錢海軍不僅給慈溪居民服務,服務的足跡還遍及寧波。慈溪以外的住戶向他求助,他來者不拒。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x年”春節如約而至。回鄉的、采購年貨的、走親訪友的,京城的人們忙碌了起來。不知道為什么,看看周邊的人們,總感覺到似乎少了些過年的味道。小時候過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種虔誠的心情、那種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滿懷。穿新衣、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給老人磕頭拜年,要壓歲錢,逛廟會等等,除夕夜,追逐著鞭炮燃放時的硝煙味和響聲,端著盛滿餃子的大碗和一群小伙伴,村東跑村西,那種質樸、那種熱鬧、那種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記憶里。長大后,這些已經印記在腦海中兒時的夢,自覺不自覺地變成了一種獨有的揮之不去的影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人生無常,有起有落。有時像花兒一樣多姿多彩,有時像河流一樣彎彎曲曲;人生之路,有鮮花、有掌聲,也有荊棘、有旋渦;走南闖北,人到了一定年齡,生活的歷練難免會遇到遇上難忘的人和事,正因為這些奇怪的事、難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豐富精彩。
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合家團圓,共度良宵。家,親情,融融的愛意,構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扎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后起床,仰望窗外,一個萬物復蘇的春日正在徐徐開放。恍然間,臘八已過,匆匆忙忙似乎己記不起臘八粥、臘八蒜的味道,小年剛過,吃過的餃子也許還沒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沒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記。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兩旁路燈桿上掛著的一排排的紅燈籠和有關年味廣告、標語,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來越近了。春節將至,這意味著春日就要來了,萬象復蘇草木更新,這給剛剛還在冰日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著春暖花開日子的人們,帶來了不盡的喜悅和希望!
我國文化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春節太多的內涵。古往今來,在春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時空環境里,給了許多文人墨客想象發揮的空間,留下了許許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遙聞爆竹知更歲,偶見梅花覺已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事過境遷,時隔多年,如今讀起仍膾炙人口。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留傳至今。從臘月二十三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購年貨、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辭舊迎新”。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全家人團坐“守歲”。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春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新的一年開始了。翌日,男女老少無論貧富,都穿上平時舍不得穿戴的節日盛裝,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恭賀新喜、恭喜發財,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作罷。
由于人們生存和發展的歷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也正是這種變數,賦予我們每個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節傳承千年,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我國人的社會觀念。如今的春節,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但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們來說,日南地北的親人匯聚到一起,過一個團圓年,這無疑成了一件很奢侈、幸福、歡樂的事情。
春節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春的開始。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日子還是要一日一日的過,新春伊始,時光向好,那就讓我們懷揣美好,放飛希望!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我們將揮手告別20xx年,喜迎20xx年的到來。
值此迎春之際,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更是不能虛度這個假期,我們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雖說考好考壞都要過年,但我們應該針對自己的考試成績做一下反思,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要對我們的寒假生活做一下合理的規劃,讓我們的寒假生活跟條理,更充實。
在迎年之際,許許多多在外打拼的子女都紛紛趕回家,和他們的父母團圓,與他們一同過年,兒女們看著父母頭上又多了幾絲白發,心里不禁多了幾絲愧疚。父母們看著兒女臉上滿足的笑容時,他們心里也是樂開了花。是啊,團圓一直都是過節的主題,只要有節日,就會有團圓,它寄托了親人之間的思念和祝福。
當然,在這個假期,我們也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例如,當父母在忙年沒空收拾房間時,我們應該主動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來幫讓他們減輕勞累。在過年期間,必然會迎來許多親朋好友,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談,要懂禮貌,懂得照顧客人,不能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這匆忙的忙年時,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此出來作亂,例如,在人口較多的公共場合,總會有人丟包或者是其他的貴重物品。甚至有些和父母走散的孩子也被拐走了。所以,在此期間我們要時刻注意防拐防騙。當然,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安全,我們要及時關掉煤氣罐,讓插座遠離有水的地方,將爆竹煙花放到干燥的地方等。我們要注意生活中的種.種,讓自己及家人過一個幸福快樂地好年。
讓文明伴我們同行,快樂地過春節。
過年,是我們中國最傳統的節日了,這真是一個美好的節日。
要過年了,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忙里忙外,各自準備過年的東西,到處洋溢著歡慶的氣氛。
除夕早上,我們一家吃完飯就開始忙起來。我和爸爸先打掃衛生,灑水、掃地、擦窗戶……接近中午的時候,我們開始貼春聯,紅紅的燈籠也掛起來了,家里一下子變了新模樣,漂亮極了。到了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大人喝酒聊天,小孩子喝飲料看“春晚”,這叫守歲。我覺得很快樂,很溫馨。
大年初一的早上,大街小巷到處是青年人、小朋友,以家族為單位到族里年歲大、輩分大的老人家里拜年、磕頭。相遇的人們喜氣洋洋,都高聲地跟對方說著:“新年好!”我們一隊人浩浩蕩蕩地走在大街上,感受到過年的歡樂、祥和的氣氛,我由衷的覺得:過年真好!
雖然聽長輩們說,現在過年的禮節和習俗比過去要簡單多了,但是我仍然感受到濃濃的“年味”。這種團聚、溫暖、喜慶的氣氛,將久久地留在我童年的記憶里……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7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全國人民守在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前,此時,第三屆女排世界杯的決賽正在日本大阪體育館進行,中國隊對陣東道主日本隊。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一個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最后關鍵一分,中國女排3∶2艱難獲勝拿到世界冠軍。
中國女排7戰7勝,首奪世界冠軍,實現三大球歷史突破。
讓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是,這僅僅是一段傳奇故事的開端。1981年在日本世界杯奪冠后,中國女排接連拿下了四個世界冠軍:1982年第九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金牌,1985年第四屆世界杯冠軍,1986年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
這五支冠軍隊伍里,始終都有郎平的身影——前四年,她是隊內的頭號主攻手,1986年,她以助理教練身份出征。
取得這樣夢幻般成就,郎平靠的無非是一個“拼”字。
“我記得特清楚,我們一進體育館,墻上就掛了大標語,臥薪嘗膽,打敗日本韓國。”郎平說。
“每天就是三點一線,訓練場、食堂、宿舍。”年輕的.郎平知道,“你不比人家多付出,不這么艱苦地去訓練,你就趕超不了別人。”
正是憑著這股刻苦勁,郎平包攬了三大賽的冠軍MVP(1982世錦賽,1984奧運會,1985世界杯),也讓她贏得“世界第一主攻手”稱號,成為球迷口中的“鐵榔頭”。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8
汪金權在一次報告會的材料中發言說:“要‘認認真真讀書,堂堂正正做人。’對學生要有平等心,力爭把每個人培養成才*;對學生要有責任心,對他們的未來負責;對學生要有愛心,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的實際困難;對學生要細心,注意他們成長的點點滴滴。”話語中滲透了他身為教育者的責任意識,顯現出他對教育事業的崇高追求。作為一名清貧的人民教師,他的人生理想超越物質在更高遠的精神追求上,為學生做的每一件事,都折射出他高尚的品質、崇高的精神。學習他的事跡材料,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從他的事跡和語言深入學習,并由此引開談談我的個人心得。
在學習中我總結,學習汪金權就是要學習以下四點:
一是他為黨的教育事業扎根山區、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二是他淡泊名利、甘守清貧的人生境界。
三是他愛生如子、克己助人的優秀品德。
四是他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職業風范。
這一切的品質都源于他對于教育事業強烈而神圣的責任和使命感。為了這份責任和信仰,他主動放棄城市的優越條件,放棄重點中學的崗位,一頭扎進落后的山區中學,他生活條件艱苦卻給了學生最深厚的愛,他用最真誠的心愛護著每一個學生。他的行為無聲地告訴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把孩子的前途送給了老師;國家把孩子們送給學校,就是把國家的`未來托付給了老師,老師必須竭盡全力,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為了這份責任,汪金權同志不論在多艱苦生活條件下,他都毫不動搖地常年堅持著;為了這份責任,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他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中,把教學放在第一位。他的行為塑造了新時代優秀教師的鮮活形象,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素質教育的踐行者;什么是真正的愛崗敬業、廉潔自律;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樂守清貧;什么是真正的無私奉獻、大愛無邊。
下面我結合自己實際工作談談今后努力的方向和一些想法。
一是全面學習業務知識。通過聽優質課、學寫優秀教案,不斷向老同志學習,積累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以提高業務技能和業務水*。二是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提高自我修養;牢記《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上的相關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強化事業心、責任意識,認真履行教師的義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揚好學進取、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風;樹立不畏艱難、獻身教育的崇高理想;培養淡泊名利、甘守清貧的做人風范;養成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三是在教學上,大膽探索、勇于創新,不斷更新思路,開拓創新。
汪金權同志的先進事跡為我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旗幟。他的事跡使我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未來的路還很長。在今后,我將時刻用汪金權同志的事跡去鞭策、激勵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教育事業中去。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9
學習了孟祥民同志的先進事跡后,感觸很深。孟祥民同志的模范事跡和崇高精神,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彰顯了我們黨的先進和優秀。作為一名普通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者,我一定要以孟祥民同志為榜樣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我覺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做到:
一、要養成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好習慣
孟祥民同志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和長處就是刻苦學習,善于思考,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主動自我加壓,手不釋卷,利用一切工余時間學習,鉆研技術和業務知識,使自身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很快得到提高。如果不注意讀書學習,不注意知識的積累,不注意研究新問題,思想就會封閉,思路就會狹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辦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難以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努力推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并且要不斷完善學習方法。要擠時間去學,持之以恒的學,結合現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于指導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
二、要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干的好作風
孟祥民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項工作。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他顧不得照顧家里的親人,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正是靠著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通過學習先進,我覺得我們就要像孟祥民同志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要養成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好品質
孟祥民同志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工作作風可貴之處在于他們通過艱辛勞動,在本職崗位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成績的時候,能夠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他對待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更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懷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得養成一種埋頭苦干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一是要務實,就是要知實情、說實話、想實招、求實效。想問題,辦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為標準。二是要勤勉,就是要發揚“老黃牛”的.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興夜寢,殫精竭慮。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經受住苦與累的考驗,勇挑重擔,敢于到艱苦崗位和困難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為榮,以苦為樂,永葆艱苦奮斗的作風。
通過學習孟祥民同志的先進事跡,我想: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應該保持一種激情,永遠做到對黨的事業、對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地干些事情。孟祥民同志的先進事跡深深地撼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他的人格魅力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而他所產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將轉化成我們實實在在的行動。我要以孟祥民為榜樣,認真對照檢查自身存在的不足,切實改進提高工作標準,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以更務實的工作作風,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在勞動保障監察崗位上奉獻自己的青春。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0
劉慧格,是一位70后的普通農村婦女,她勤勞致富,相夫教子,和睦兄嫂親待姑姐,還管是婆家還是娘家她都從不計較得失,用18年的操勞見證了對婆婆趙枝蘭的孝親。
今年39歲的慧格在1997年嫁到并不富裕的郭民正家,那會兒她為了過好小日子,就想方設法讓丈夫學廚師學做飯,家里的.里里外外都由她一個人操持,老人需要她、孩子需要她,地里需要她—————為了過好日子她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兩瓣。等到丈夫學廚歸來她又張羅著辦流動飯莊,她們的小日子在兩個人的努力下幾年光景發生了大變化。
慧格說嫁過來后,公公已去世,她們兩口又要經營流動飯莊,丈夫經常外出主辦紅白喜事,家里17畝地、80歲婆婆、一對兒女都只能由她來照應,慢慢地就與婆婆相處下感情了。家里的大大小小事都由她一個人默默做完做好,每天天不亮她起來做好婆婆的飯,喚醒正在酣睡的兒女上學,便去地里耕種莊稼。一到飯點就要急著回家照顧婆婆,她怕年勢已高的婆婆自己動手做飯有個啥閃失。好幾次婆婆看著兒子和媳婦忙得拉不開拴,著急著自己動手做飯幫忙,被兒媳婦知道后兩口子都對老人發了脾氣。還有一次婆婆就動手提了一小筒水,被不善言辭的惠格看見了,她當場對婆婆生了很大的氣,事后婆婆卻偷偷告訴兒子她心里很是樂開了花,想偷著笑。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1
近日,學習了王彥生同的感人事跡,王彥生同志的先進事跡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中組部專門召開了王彥生事跡報告會,追授王彥生同志為“全國優秀組工干部”稱號,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組工干部向王彥生同志學習。
王彥生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對本職工作兢兢業業,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無論做事、做人還是當干部,都光明磊落,堪為楷模,無愧于“太行之子”的贊譽,不愧是“組工干部的好榜樣”。
最打動人心的是,王彥生這位憑黨性重實績選人用人的組工干部,任何“潛規則”在他那里都行不通。他將自己選人用人的導向和做法,總結歸納為干部工作的“四對”原則,即“對千里馬型干部不虧待,讓開拓者無憂;對老黃牛型干部不忽視,讓實干者無悔;對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讓公正者無畏;對智囊團型干部不嫉妒,讓諫言者無慮”。
細細品味,筆者對王彥生的選人用人導向和原則感悟至深。他將干部分為千里馬型、老黃牛型、包青天型、智囊團型。“對千里馬型干部不虧待,讓開拓者無憂。”——不虧待“千里馬”,就要把選人用人的眼光放到工作前沿、基層一線,就是要旗幟鮮明大膽起用開拓創新的干部。“對老黃牛型干部不忽視,讓實干者無悔。”——老黃牛型的干部“只干不說,不事張揚,默默無聞”,不忽視這些干部,就是大張旗鼓地鼓勵實干、看重實績。“對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讓公正者無畏。”——包青天型的干部敢說敢干,公道正派,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對智囊團型干部不嫉妒,讓諫言者無慮。”——智囊團型的干部頭腦靈活,通常足智多謀,能夠看準人、辦成事,往往有鋒芒、有主見,不當“老好人”;言者無畏,聞者足戒,“讓諫言者無慮”可以反映一個領導干部是否具有民主的領導作風。王彥生積極倡導對上述四種類型的干部要用在最需要的崗位上,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激勵機制。“為人之道在于正,為官之道在于廉”。在王彥生心中,選人用人是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
王彥生的選人用人觀,生動體現了我們黨當前倡導的用人政策。“讓想干事、干好事、會干事、不出事的人受到重用,讓說空話、大話、風涼話、泄氣話的人沒有市場。”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多次強調,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建設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
王彥生身為組織部長,信念忠貞,恪守職責;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讓人心悅誠服。他“做人有準則,做事講原則”,為組織工作嘔心瀝血,兢兢業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實踐了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生信念。他的選人用人觀及其言行,給我們廣大組工干部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2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杰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并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斗,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舍。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干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復試驗,終于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于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項目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并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3
導讀:你知道耿家盛這個人是誰嗎?不知道吧。我們要要學耿家盛同志的精神立足本職,爭當先進、趕超先進,創新業績,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勤奮踏實,努力在為改善殘疾人民生的工作中取得新成效。
耿家盛是云南冶金力神重工有限公司拉絲成套設備制造分公司車工。1982年畢業于昆明機床廠技校產品表面處理(油漆)專業,分配在昆明銑床廠從事產品油漆工作。1984年11月,調入昆明重工,重新學習車工技術,從事車工工作并兼做油漆、銑床、鏜床、鉆床等工作。耿家盛同志在良好的家風熏陶下,本著"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的信念,對所擔負的各項工作勤于思考,勇于鉆研技術,善于實踐,堅持不懈地把自己鍛煉成為工作勤奮、技術過硬、思想上進的現代工人。20多年來,幾乎每年都有一兩樣小改小革,技術創新,為工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做出重大貢獻。
學習勞模要立足行為,少說多做,在工作中勤干學習,苦練服務本領,提高服務能力。全體干部職工要學耿家盛精神立足本職,爭當先進、趕超先進,創新業績,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勤奮踏實,求真務實,
"踏實做人,認真做事",是很多人推崇的人生信條,耿家盛更是數十年如一日、用大半生的.經歷踐行著這樣一句箴言。他始終堅定地認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你在什么崗位,干什么工作,只要你愛崗敬業,舍得下功夫,不怕吃苦,肯動腦筋,從點滴做起,持之以恒,就能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就能有所成就。"在各種觀摩交流授課場合,面對眾人仰慕的目光,耿家盛都表現得十分謙遜,他誡勉自己,一定要牢牢記住兩個字,"感恩".他認為,榮譽不是他一個人的,正是有了企業這一載體,有了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心支持,有了各級工會為基層工人搭建的平臺,經過自身努力,才收獲了一些成績。在榮譽面前,耿家盛總結了一句話,"學會保持,懂得堅持".他認為,不管走了多遠,自己都要始終堅守"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的人生信條,保持工人本色,在學技術、搞革新、愛企業、講奉獻這條路上矢志不移。學習耿家盛同志的高貴品質及先進事跡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應該立足本職工作,踏實做人、認真做事,不斷學習及鉆研專業技能,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為更多的患者服務。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4
近期我黨支部組織開展了以“學藍云,找差距、創佳績”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藍云同志的感人事跡深深地觸動和震撼我們每個黨員的心靈,也激發了我們要成為一名優秀中共黨員的決心。
醫生本來不是他的職業,卻因為村民的急切需要,而放棄本來穩定和喜愛的工作,依然背負起五鄉五弄人民健康的責任,從一個職業跨入另一個職業,在常人看來都是那么難以理解,而于他卻是哪里需要去哪里,回鄉教書剛開始亦非他本愿。只因那時候缺師少教,村里的知識無人普及,他才選擇的教師工作。后又因山里村民們生命健康沒有保障,才棄“文”從醫。從始至終,他心中都是以人民需要為目標,努力踏實地為人民做實事。堅守著一顆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一種習慣,一種堅守,一種堅守,一種信念,一種信念,一種人生。藍云的一生是短暫的,卻是無悔的,他真正做到了像保爾·柯察金所說的那樣:“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在人們感嘆“人心難測,世事艱難”,人們為各種利益奔波勞碌,爾虞我詐傾瀉而下,清澈歡快而義無反顧地展示了世間最原始的`美好和對美好的追求。瑤山里永遠不會忘記那背藥箱奔波的背影那夕陽下燦爛的光輝,那朝陽升起的希望。哪里需要他,他就會在哪里出現,多么唯美善良的本性啊。只是英雄離世得太早,我們還來不及唏噓,他已飛往天堂,也許他真的是天使,上面召喚他了,他該回家了,該好好休息了,他真的太累了。
他走了,但他的事業,他的精神卻將永遠影響和指導著我們,他是我們每個黨員,每個人學習的楷模。尤其是即將邁向工作崗位的我們,藍云的精神對我們的指導意義真的很大。我們不用再削平腦袋要進大醫院,腳踏實地地學習,將來到人民群眾需要的地方去,真正為人民做實事、辦好事,哪里需要我們哪里就是我們的最佳去處。拭去心中那些為名利的塵埃,以藍云同志為明鏡,人生又怎能會失去意義呢?
藍云同志的精神處處閃著平凡而執著的光輝,然而平凡的生活早就他非凡的人生。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有些人死了,打他卻還活著。”是的,藍云就是其中一個這樣的人。讓我們永遠都記住吧!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5
校外進行家訪,校內開展“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張桂梅和老師們邊研究邊探索,感性的認知慢慢聚攏,理性的判斷漸漸升騰,老師、學生的心漸漸和黨支部、和張桂梅凝聚在了一起。
8月1日,張桂梅要去學生陳明思家家訪。當天她的身體很不舒服,走兩步就要歇一歇。可當她看見遠遠來迎接她的陳明思,緊蹙的眉頭馬上舒展開來,微笑著擁抱著學生,輕聲詢問假期作業的完成情況。
20xx年到20xx年間,陳明思的奶奶和弟弟相繼去世,承受不住家中變故的父母經常吵架,有時還會打架,導致陳明思無心上學。張桂梅了解到情況后,及時到陳明思家家訪,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如今陳明思的父母不吵架了,父親還去打工掙錢了。
“很多道理以前都聽過,但由張校長說出來讓我更信服。”陳明思說,“在我情緒不好的那段時間里,我不想和任何人講話,校長就讓我和她一起住,每天不管多疲憊,只要校長發現我情緒不對,她都會和我談心,給我講革命先烈的故事,慈祥的眼神里,流露出對我深深的愛,慢慢地我開始和校長講心事了,現在校長已經成為我的知心長輩。”
陳明思告訴記者,現在她在“演繹紅色經典課間操”中扮演江姐,演的次數多了,自己也受到了感染。她每天最期盼的就是跳《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一聽到歌聲響起,就特別振奮,她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輩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渾身充滿了勁,在學習上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她相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考上向往的上海財經大學。
多年來,張桂梅把家訪作為一種工作常態,堅持走進家庭、攜手育人,深入到每個貧困學生家里,前后共走了10余萬公里。在她的教育影響下,女高的'學生都在心里暗暗許下向革命先輩學習,努力拼搏實現自己夢想的心愿。
“學校每周都開展的‘五個一’活動,一日一次重溫入黨誓詞和每周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革命歷史故事片等活動,讓我們耳濡目染,提升了自身修養,我們的心和張老師連在了一起,讓大山里的孩子走出來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麗江華坪女子高中辦公室主任張曉峰說。
當年因不堪學校嚴苛管理而離開的陳建華老師,不僅又回到了女子高中繼續任教,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說:“離開學校后,一直都聽到張桂梅老師的故事,張老師把自己融入時代、將信仰融入生命,讓我深受感動,我也想做像她一樣有信仰的人。”
【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1-09
先進事跡個人07-27
個人先進事跡11-03
學習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0篇01-09
安保個人先進事跡03-24
個人申報先進事跡10-10
環保個人先進事跡04-18
護士個人先進事跡05-17
企業個人先進事跡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