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數學教學心得

時間:2022-08-30 17:43:39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數學教學心得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心得

數學教學心得1

  從小學升入初中后,學生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學習上開始面臨較大的壓力,數學的學習更是與小學完全不同,一節課聽不懂,一節課沒跟上,就很有可能對后面的學習產生影響,因為初中課程相對緊,不像小學,能有較多時間一直重復某些問題,因此在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方面,需要教師進行有效性的指導,這對學生后面三年的數學學習,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以下就這方面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主要針對初一學生)。

  1.指導學生學會預習

  學生在小學基本沒有預習的習慣,課程的深入需要他們學會預習,但預習不是簡單的瀏覽一遍課文內容,在進行預習時,教師應指導學生了解教材的內容;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系,找出所需的舊知識,并學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然后學會帶著問題來聽課,也就是一節課的內容學生要學兩遍。

  2.指導學生學會聽課

  初中生往往對課程增多以及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常會發生顧此失彼、精力分散的現象,從而導致聽課效率明顯下降。因此,重視聽法指導,使他們學會聽,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做到:

  (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

  (2)聽新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

  (3)聽懂重點難點分析

  (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5)聽好課后小結。從而盡量提高聽課效率,爭取由“聽”變為“會聽”。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

  學生剛從小學升到初中,對老師的依賴性還比較強,遇到問題不懂自己去想,因此會出現回去作為思考的問題不當作作業,反正老師也查不到,課堂上更是,碰到稍難的題目基本班上鴉雀無聲。對此,老師就得善于鼓勵,善于引導,使學生會從問題情境出發,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盤根究底的思考習慣,這當然得有耐心,不是一天兩天能培養得出來的;另外,數學問題比較活,開展變式訓練也很重要,因此得慢慢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善思。還有就是,可以在教學中多叫幾位學生進行不同方法的解題,用方法的優劣有時也可對學生的分析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會反思。而教師也可特意在課堂上多留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知識的轉折處、問題的疑難處、矛盾的解決處、真理的探索處進行思考,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4.指導學生學會記憶

  初中的知識內容多而繁,類似點較多,學生記憶起來有時會比較困難,或者有時記住的東西很快就會忘記,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相對少,這永遠不能滿足初中學生的學習要求,因此得重視對學生的記憶方法指導。在教學中,有時就得適當總結得出自己的一些“土”辦法,就是編一些好記的話,如對稱問題,總結為:x軸對稱x不變,y軸對稱y不變,原點對稱都變;又如,x軸上的點有x沒y,故縱坐標為零,y軸上的點有y沒x,故橫坐標為零等,特別有利于學生的記憶,瑯瑯上口,碰到有關問題,用上口訣基本可以自行解決。

  5.指導學生學會問問題

  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大部分的學生還不敢來請教老師,大都是同學之間解決,因而會出現作業不會,借來同學的作業進行“參考”,最后卻變相為“抄”,因為反正是懂了,做法還不都一樣。但是問老師,就完全不同了,老師可以教給他們解題思路,引導他們看出自己作業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才會有進步。因此學會問問題很重要,千萬不要把自己憋著,讓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否則一定會導致知識的不連貫,從而使成績下降。

  6.指導學生學會課后復習鞏固

  現在的學生自覺性還不夠,對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很多都是應付,只是完成而已,為了交作業而做作業,不管質量如何,給家長的交待也是“作業做完了”,因此哪天若沒作業,他們就會高呼萬歲。鑒于這種情況的發生,去進行必要的復習更不用說了。如此,老師應該指導學生每天做好課堂筆記,做作業前先認真閱讀教材,結合課程的重難點,回憶老師上課時講授的知識和方法,以及必要的公式、定理,然后再去獨立完成作業,并盡量注意解題的.規范、條理的清晰。特別初中一年級學生,學了幾何后,對幾何語言的運用還不是很熟練,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化很不到位,正確的推理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加強,常會出現前言不搭后語的現象,這很正常,但需引導,入門以后,學生將會覺得很輕松。還有就是各種考試的復習,主要得教學生看書看筆記看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看做過的練習,熟悉課本知識的重難點,會自己進行歸納和總結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然后做些適當的各類型的習題,并及時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達到知識間的相互轉化相互聯系。

  曾在學習中,深深地記得這樣一句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也曾在書中看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類似的標語。帶著這樣的目標和驕傲,我開始了我的教師實習,兩個月的時間里,教育理論一點點轉化為教學實踐,漸漸地也嘗試了面對面的教學。盡管生澀,但在慢慢地的成熟之中,讓我的實習生活充滿了未知、驚喜、快樂,當然也少不了挫折和困難的存在。

  一、實習單位概況

  出國留學第二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出國留學校育人環境幽雅,綠樹成蔭,四季常青。建有兩棟教學樓,兩棟宿舍樓一棟辦公樓和能同時容納600余人就餐的國家B級標準學生餐廳。學校建有校園遠程教育接收系統,微波接收系統,光纖上網系統和班班通網絡系統,學校還擁有現代化的校園教育網絡,八個多媒體教室、兩個計算機教室、標準的雙套實驗室、音體美教室等先進的教學設施。圖書室藏書達六萬余冊。現在的二中已經成為眾多學子帶著圓夢情結抒寫人生傳奇的神圣殿堂。我校現有教職工114人,其中專任教師100名,高級教師14人,一級教師78人,國家級優秀教師2人,市級骨干教師38名,市級師德標兵10名,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備,素質全面,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校長寄語;二中秉承“厚德博學,和諧發展”的治學理念,嚴謹治學,精細管理,貫徹內強素質外塑形象,自主和諧,強化養成教育,實行開放式教學,力爭讓每位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生存,堅持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育人原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培養高素質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現代化人才為目標。

  二、實習收獲與體會

  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了解小學教育教學實際,懂得教育與認識規律,學習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和手段,把知識形態轉變為教育形態,把教學理論一點點轉化為教學實踐,模擬教學變為面對面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業務水平,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實踐教學工作的能力,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為今后為人師表打下基礎。

  我的實習內容包括見習、備課、授課及班級管理四項內容。其中見習時要做

  好聽課記錄;備課時要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寫出詳細的教案;在班級管理中應積極與指導班主任老師配合,學習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并根據班級上所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主題班會的開展。

  擔任班主任工作是對自己管理學生能力的一個體現。在班主任工作的實習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而且處理班級事務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對于這個新班級的管理,每一件小事都要細致入微,時刻叮囑著什么事該怎么做。

  在近一個月與學生的交流接觸中,使我認識到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實質上是一個與學生實行心理溝通的過程,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當,才能達到教師對學生成長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對教師工作給予配合支持的目的,從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當把教學理論一點點轉化為教學實踐,模擬教學變為面對面教學的時候,自己深深地體會到“做一名教師很容易,做好一名教師卻非常的不容易。”要想真正上好一節課,必須經過多次的思考與反復修改教案,更有甚者還要經過多次試講才能走上講臺,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經過多次聽正式教師的課以后,自己也嘗試著上了一節練習課,我覺得站在講臺上真正面對學生們進行授課與以往我們在教材講授課上的試講有著巨大的差異,由于以往我們試講的對象是我們自己班上的同學或老師,所以我們的思維中并沒有那種簡化細致講解的概念,一節課的內容通常只花二十多分鐘就能講完了,而如今在真正的課堂上,指導教師們圍繞一個小知識點就能講十多分鐘甚至二十多分鐘,記得第一次聽完課我特震撼,突然覺得之前的試講真是太糟糕了,完全不了解這些學生的思維方式,在真正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們時才發現自己的應變能力很差,課堂中學生們有許多的反饋,既要解答他們反饋的疑問,又得按照自己的思路清晰的講解完今天的知識點,這確實是件困難的事情。終于體會到了“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這句話的含義,堅定了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和想要到達的目標。

數學教學心得2

  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布置了三道“求商的近似數”的題。5分鐘后,我巡視,只有一半同學完成了,有的計算結果還不一樣。10分鐘后,同學們大多數陸陸續續地做完了,還有幾個同學仍然沒完成。答案五花八門,什么得數都有。我讓他們互相交換檢查,找出問題所在。我拿了十幾個同學的作業一看,完全做錯的就先不提了,有九個同學沒有看清楚保留幾位小數,導致出了錯;有的試商時出現了問題,剛剛講過的方法,竟然還錯誤百出!這些知識和四年級學的整數除法方法一樣,難道學過的知識忘完了嗎?

  回到辦公室,同辦公室的老師探討這個問題,許多老師都有同感。而且好多同學都反映考試題目會做可就是做不對,很多時候都是計算出了問題。

  每學期考試結束后,對學生試卷進行分析時發現,學生由于計算方面的`錯誤導致的失分占到總失分誤的40%,這還只是平均值,對于個別同學來說遠遠超出了這個數字。目前學生們的計算能力差,我仔細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現在學生的學習態度多數都不夠端正,對于學習的知識認識不清楚,怎么會有端正的態度?家長逼著來讀書,老師看著來學習,好像學習是為了家長和老師,完全跟自己沒有關系似的。于是,老師在,就裝模作樣的讀書寫字;家長在,就端端正正的完成作業。老師家長缺席,學生就徹底放了風。可以說,這些孩子是被看著長大的,他們沒有感覺到知識的魅力,沒有看到知識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等到學習成績公布了,如果不理想,就請家教,不管用處有多大,請來了老師心里就踏實了,求個心安嘛!再者,就是成績不好,也能上個學校,學點手藝也行啊。更何況,學校里學的這些東西在生活實踐中能用到多少呢?電腦、計算機、手機等功能齊全,還怕計算出錯嗎?所以,學生們對于計算早就有了應對措施,有了依賴性,自然對于計算就不重視了。這些想法都會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的認知和態度,造成了計算能力的低下。

  二、學生學習自覺性差

  很多同學自覺性很差,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上課還打瞌睡。對待作業,不能獨立完成,要么跟同桌商量著完成;要么翻開課本照著例題做;要么邊做邊看答案,隨時改正錯誤;要么干脆,拿別人的作業抄一下。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學生自覺性太差的表現。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平時看著還不錯,一上考場,錯誤百出。

  三、學生計算習慣不好

  有人說,計算還要好習慣呀?是的,從小養成一個好的計算習慣,受益無窮。計算前,準備好草稿紙,每算一道題,在草稿紙上都有清晰的標記,題號清楚,數字整齊清楚,題與題之間間隔適當,便于檢查。練習題做完后,草稿紙也是整整齊齊的,哪兒有問題一目了然。這是良好的習慣。而我們的好多學生自作聰明,認為自己腦子很靈光,口算,簡單題可以,復雜題就會出錯的。還有的同學也用草稿紙,可是上面亂七八糟的,檢查的時候沒有頭緒;還有的同學,拿一小片紙,寫一丁點的小數字,看也看不清,寫著寫著就弄錯了,錯了重來,不放心,再算一遍,三遍三個結果,怎么辦?計算的過程已經找不見了,看看列的式子,像一堆雜草,只好再算一遍。這樣多浪費時間呀,倒不如留下計算的過程,幫助檢查。

數學教學心得3

  四月中旬,我有幸與學校領導及數學老師一起來到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參加了 “千課萬人”第二屆全國小學數學學導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本次觀摩活動的主題是“學導課堂”。該主題剛好與數學組剛結束的開放式數學課堂模式研討會的“以導促學”理念相吻合。

  “千課萬人”活動邀請到了華應龍、吳正憲、黃愛華、劉德武等大師級教師演繹了精彩的研究示范課,還有鄭毓信、吳正憲等專家做專題報告。“千課萬人”的日程安排可以用“緊、滿”兩個字來概括,上午從8點開始一直到中午12點五節課,下午從1點30分開始到5點30開始也是五節課。真是學習的世界呀!雖然完成一天的學習有些疲憊,但是卻覺得非常充實,收獲也非同一般。走進名師,走進名師課堂。一堂堂別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范課;一個個見解獨特、觀點鮮明的報告,確實讓我這個年輕的教師享受到了一頓豐富的有營養的數學大餐。享受過數學大餐后,給我的感觸頗多,我的總體感受是:受益匪淺!老師們上的這些課,讓人賞心悅目,感覺老師們教得輕松,孩子們學得愉快;有的課無論是對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滲透,還是對教材的挖掘,無論是教師素養的提升還是學生的發展,都發揮得相當出色,他們的課堂師生情緒飽滿,氣氛和諧,非常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平等交流,給學生創設了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展,確實值得我學習。

  選兩課來說一說我的學習體會。

  吳正憲老師的《重疊》。

  吳老師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童趣盎然,其背后又隱藏了深層的數學本質。開課部分,她組織學生回顧幼兒園的“排隊問題”,以此作為熱身;展開部分她引導學生傾注大量時間解決“數學組與語文組共有幾人”,從中充分體驗;結束部分,她又啟發學生打開思路,“跳出語文組、數學組,舉些別的例子”進行推廣。整節課吳老師并沒有給出什么是“重疊問題”的抽象概括,但“重疊問題”的數學內涵已經進入了學生腦海。吳老師的數學語言也很有魅力,有善解童心的評價語。當有同學對(5+9)-2的小括號能不能去掉發生爭執時,吳老師讓學生充分說出理由,并親切評價:“他想通過小括號使我們明白計算順序,當談他也知道去掉小括號不影響計算”。既有肯定,更有指正,課堂評價散發出促進力。

  張莉老師的《解決問題》。

  什么樣的課才是一節好課?正如張莉老師自己所追求的,做讓學生喜歡的老師,上讓學生喜歡的課。一節課設計得怎么樣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喜歡。張老師的課讓學生非常喜歡。

  張老師狀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清晰、準確,語調抑揚頓挫,每次學生發言都能給一個適當、忠懇的評價,有效的肢體語言貫穿全課。

  張莉老師的課上有多次讓大家記憶深刻的對比溝通,例如對例題和鞏固題兩道題各三種不同的思路,引導學生對比觀察,得到三種方法的相同點是:用連乘解決問題,都是兩步計算,先求一部分再求總數,同一道題思路不同但結果相同等;不同點是:第一步算的不一樣,也就是先解決問題的中間問題不同。在練習中張老師也能充分抓住機會帶領學生對不同解法的內在聯系進行比較,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比較中強化對數量關系的理解,更得到從多種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發展。

  總之,本節課張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更輕松,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還有很多老師的精彩課堂我也不一一陳述,聽了這些課,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更感覺到要不斷虛心地向老師們學習,汲取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經驗,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的水平。正如田昌通老師所說:作為一個教師,多聽一些好課非常必要,對自身的鍛煉成長也是極其重要的。聽課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人就是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數學教學心得4

  20xx年4月13日,我參加了“蘭山區小學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月活動”的聽課。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四小的田進蘭和二小的孟鑫峰《小數的認識》,四小的盧少華《乘法運算定律練習》,二小康立軍的《小數的加減法》和三小葛榮的《植樹問題》小學名師課堂教學,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發表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二小的孟鑫峰《小數的認識》,孟老師在課件里呈現新疆的美景,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中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孟老師從新疆的基本信息入手引入新課,激發興趣——聯系自身,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孟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把新疆小姑娘身高1米3分米為契機,引入長度的小數表示,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孟老師還讓學生寫自己身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游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欲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中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一天的時間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田進蘭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小數加減法》一課的康立軍老師,就是抓住了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的特點,創設“學生自己當老師來出題”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展示學生的題解中展示出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復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數學教學心得5

  靜下心來思考;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文化的素材俯拾即是,如通過對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數學本身的特點,數學家的創造活動,數學發展史的挖掘都能提現數學的文化元素和內在價值.回憶自己教的內容:

  如在講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確定位置》時,可以介紹笛卡爾,他在生病時還一直思考如何把點和數結合在一起,而墻角的蜘蛛和蜘蛛網讓他得到了啟示,把蜘蛛看成一個點,蜘蛛的每個位置就能用一組數據確定下來,,他用一對有順序的數表示平面上的'一個點,創建了直角坐標系,讓學生通過對數學過程的了解,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活的,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為學生創造一個探索與研究的課堂氣氛。

  在五年級上冊數學設計旅游方案活動中,讓學生利用暑假時間,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完成這項活動,在整理自己旅游方案過程中,學生發現自己運用了很多看似和數學無關實際卻緊密相連的內容,如學生學習如何用電腦制作圖片,如何規劃最優路線,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在講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后,出示韓信點兵故事,讓學生猜測解答并讓學生課后查一些有關中國剩余定理的資料,下節課匯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數學不僅好學,還好玩。

  再講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講金子塔的高度這樣有趣的小故事。

  把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到教材,到達課堂,融入教學,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育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數學教學心得6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然而,凝眸反思,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與浮躁,我們的課堂教學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學行為,卻丟失了寶貴的東西——“有效”;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的問題情境

  《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吸引學生的身心,讓學生主動關注學習的內容;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習新知拋磚引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有了新的變化,教師都樂于去創設情境開展教學,這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然而,有些課創設的問題情境復雜、牽強附會,學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課堂教學流程舒緩有余而緊湊不足,教學效果不佳。所以,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二、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要在課堂有效的時間與空間里有效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的組織尤其重要。具體做法是:

  1、好的探究情境。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起源于新穎的問題、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盡量為學生營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解決一些相對復雜而靈活的挑戰性問題來學習。

  2、靈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學生個人獨立探究、學生臨時以自愿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體探究等。課堂上,可根據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種形式,也可以幾種形式交叉進行,使探究活動更加深入充分。

  3、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教師的參與是對學生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教師的熱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和探究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4、寬容與欣賞學生探究的過程和結果。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適當的評價,并利用評價來有效地組織探究學習。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與人合作”,并與同伴交流思想的過程和結果,不但充分地體現教學的民主,也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個性的舞臺,因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我們有些教師卻把它演繹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點綴”,成了形式和走過場。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師要明確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對于那些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就不需安排合作學習。只有那些學生單獨不能解決的、并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合作,是為了學生發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至少應注意:①、分工明確。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人人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②、建立機制。必須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小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③、適時引導。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并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保證合作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

數學教學心得7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學生在原來對長、正方形粗淺認識基礎上的一個提升,要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并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系與區別。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難點在于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成功之處:

  一、滲透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但這樣的認識是感性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性認識并提出疑問:你看到的一定是這樣嗎?指出觀察到的其實只是自己的猜想,需要驗證。這一環節既培養孩子的質疑精神,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接著放手讓學生操作驗證,交流得出結論。在整個過程中體現了探索知識一個基本方法:觀察——猜想——驗證——結論,這種方法的滲透有助于學生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二、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發現特征

  整節課我創設了大量的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實踐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因此,每項活動的`過程,我把活動要求交待給學生,然后放手讓學生探索,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動余地,使學生能盡情地展現自己。學生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這些活動,自主探索驗證了猜想,得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這個過程讓學生不僅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更體現了數學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

  三、注重培養學生有條理表達的能力和發散思維、邏輯思維

  在學生交流驗證猜想過程中,我要求學生邊說邊演示自己是怎樣驗證的,猜想對不對,以此來培養學生有條理表達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概括能力。當學生思路停滯時,通過問題促使其再前進一步,如在驗證長方形的四個角是不是直角時,并不止步于比四個角,我提出問題:“能不能減少比的次數?”學生思維一下子開闊了,想到通過對折只要比兩次。我再追問:“能不能再減少比的次數?”立刻就有學生想到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就發散開來,為正方形邊的特征的探索奠定思維基礎。通過這樣步步深入的操作引導,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練習重基礎,階梯式提升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練習,能將所獲知識逐步內化,形成技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日積月累就能逐步穩定、轉化,形成智能。所以,安排好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本節課我設計了“認一認”、“畫一畫”、“變一變”、“猜一猜”、“比一比”的分層練習,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成功的樂趣。

  不足之處:

  1.教學設計與生活聯系還不夠緊密。

  數學學習的價值很大程度體現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上,文林小學的徐老師這方面做得很好,將面紙的規格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聯系起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2.練習的深度還不夠

  練習不是為了練而練,要最大限度的體現它的價值,追求高效課堂,練習也是重要一部分,設計練習時可以考慮這個知識點的后續教學,將后續教學的難點分散一部分到本節課。

  3.溝通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聯系比較粗糙

  在指名學生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相同之處后,應該讓學生一起再說一說。動畫演示將長方形的長越變越短,當和寬一樣長時就變成正方形,將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知識點一帶而過,其實在練習的“變一變”中可以再提一提,強化一下認識。

  4.教學智慧有待提升

  本節課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多,所以不確定因素也很多,不同的班級操作過程不盡相同,但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不變的,如何有序組織、合理評價學生確實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有隨機應變的本領。通過這次上課活動,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要多向名師學習,注重在平時教學中不斷提升。

數學教學心得8

  4月我有幸參加了“千課萬人”全國小學數學生導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本次活動匯聚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名師、教授學者等。如:吳正憲、華應龍、夏青峰、丁杭纓、黃愛華等名師們各顯功力,相互切磋,通過專題報告、研究示范課,互動點評環節,多元化、多角度地詮釋了“學導課堂”的要義,給予了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啟迪。四天的學習讓我近距離感受著大師們獨特的教學魅力,耳聞目睹他們在課堂上的精彩演繹,讓我充分感受到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課堂是學堂,學生是主人,課堂是屬于學生的。做課的特級教師從教材的選擇與再創造、教學策略的運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活動經驗的積累等方面處處體現出關注數學本質、關注學生發展;處處呈現追求活力與高效的課堂。現將自己的學習收獲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導”為“學”的理念,教師以學定導、學導相融,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唐彩斌老師的《平行與垂直》一課大氣,沒有更多的情景,但很吸引人,他的課簡約而不簡單,課堂教學設計新穎,讓我耳目一新。課從兒時游戲開始,引入學習主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始終注重學生動手操作,從想一想——擺一擺——畫一畫等,到匯報展示,都體現了學生在思考、在動,探究兩條直線的關系,由一條直線到兩條直線,從一般到特殊,層層遞進,深入淺出,由模糊到清晰,到掌握,到運用,到提高,分類,歸納小結,平行、相交,層次清晰,教學內容一環緊扣一環,展現了特級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課件與教學相輔相成,體現了教師的退,讓學生去操作、觀察、探討質疑,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其他能力也得到提高。唐老師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凸顯主體發展,演繹了精彩的學導課堂。

  黃愛華老師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他在課前與學生談話時就已經在引導學生理解教學中的關鍵點了。師生一見面,黃老師就說:請打開本子,先寫老師的名字,再寫上你的名字。接著追問:老師為什么要你寫兩個名字呢?引出我和老師互相成為朋友,也就是我是老師的朋友,老師是我的朋友。不知不覺就引出了“互相”一詞,再用“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說話,最后拋出“互相垂直”,問,這也是說兩個人嗎?引出課題。黃老師的課堂先學再導,層層深入,樸實、自然,使人記憶悠深,當學生回答的比較完善了,教師就會拋出一句:他說的誰聽懂了?聽懂了的同學就舉手,教師會再叫一位或兩位同學重復理由。一堂課,教師說的話句句都入了孩子的內心。學生在自學之后,讓學生做小老師,盡顯著數學思維的火花。

  二、凸顯數學本質、內涵

  縱觀特級教師的課堂,都改變了傳統只關注“雙基”為注重“四基”;凸顯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領悟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褚冬生老師所授《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一課關注學生經歷轉化策略形成的過程,為引導學生感悟轉化思想提供有力支撐。儲老師所呈現的學習素材包括故事情境、形體問題、計算習題,這些都被老師整合使用,將零散的素材融為一體,緊湊而有序的展開教學。儲老師本節課深入淺出的詮釋了“基本活動經驗的內涵”:其一,數學活動經驗有別于日常生活經驗。而儲老師通過提問“為什么轉化?”讓學生體會轉化的價值是化難為易;其二,數學活動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解題活動。

  三、展現思維過程,實施有效引導

  以學生為主體,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體現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參與上。錢金鐸老師執教的《四邊形》一課,以探索發現的意識,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創生和發展的過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趙震老師執教的《分數再認識》突破了傳統教法,他基于學生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將分數的意義置于度量思想的背景下進行研究。讓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實現了由表示一個物體導表示一個整體的飛躍,學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教師則順勢而導,教學實效強。

  四、反思我們與名師的差距在哪里?

  (一)差在理念(看書)。(二)差在執著(思考)。精彩的課堂,與名師們注重數學教學經驗,反思教學過程是分不開的,與名師嚴謹的教學態度和好學上進,博覽群書的好習慣是分不開的。當然,這更來自名師們的勤奮鉆研和獨特見解。所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次學習促使自己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對照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是根本,細心發現并研究課堂問題,提高鉆研教材的能力是關鍵。在大師的帶領下,希望能精心打造自己的“學導課堂”。

數學教學心得9

  (一)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

  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并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四)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后,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五)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于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游、做游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六)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七)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生活。

  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后、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八)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

  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并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設計得多么美麗,也不在于設計得多么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教學《前后》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煉。

數學教學心得10

  素質教育在國內已經是炒得沸沸揚揚,人們一提到此教育,便認為是讓孩子去學吹、拉、彈、唱等十八班"武藝",傲立群雄。殊不知,此觀點錯矣!

  關于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基礎教育應面向"全體"

  所謂"全體性",狹義地看,素質教育的"全體性",是指為全體適齡兒童開放接受正規基礎教育的大門。

  堅持基礎教育的"全體性"其主要意義在于:第一,保證使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接受教育是每一個兒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權利。第二,保證使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中小學教育應為提高全體人民的基本素質服務,推進國家經濟發展與民主建設。第三,為貫徹社會主義"機會均等"原則,為每個人的繼續發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條件。

  二、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基礎"

  所謂"基礎性"是相對于專業(職業)性、定向性而言的。基礎教育向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質"而不是職業素質或專業素質,是讓學生擁有"一般學識"而不是成為某一專門領域的"小專家"或某一勞動職業的"小行家"。

  比如數學,就是一門基礎學科。每個知識點既基礎又重要,是系統學習下去的奠基石。

  例如:小學一年級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我在滲透連加、連減及幾個相同加數求和、連續減去幾個相同減數等時,就是為以后學習乘、除法打基礎;小學二年級學習乘法口訣表,為更加復雜的混合運算打基礎;基礎幾何圖形的認識,將為以后研究、計算其面積和體積做鋪墊;小學三年級學分數、小數的初步認識,如何確定一個物體的方向和位置,簡單幾何圖形面積和周長,時間量及單位,路程計算等等,足以看出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小學四年級學習運算定律,多位數的乘除法,小數的加、減法,基本幾何圖形的認識等,足以看出前幾年的學習是多么的基礎且重要;小學五年級學習小數的乘、除法,在理解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后,學起來自然輕松且明理,分數的加、減法,學生有了以往的經驗,學了基礎知識后,更迫切地想自主學習乘、除法,發揮主觀能動性,簡易方程,統計,多邊形形面積的計算等;小學六年級學習比和比例,認識圓,計算其周長和面積,圓柱及圓錐的體積等等,我們不難看出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基礎知識,絕對是為今后更高深的學習夯實基礎。

  三、圍繞知識點多角度尋求"發展"

  《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程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比一比》時,教材運用"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讓學生比多少,訓練語言表達能力:什么(A)比什么(B)多?什么(A)比什么(B)少?什么(A)比什么(B)同樣多。緊接著讓學生自主觀察,發現還能比什么?聰明的學生發現了可以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胖瘦等等。知識點發展到這個地步已達到了教學目標,但能再從不同角度發展嗎?答案是肯定的,我試著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比一比",他們能比書本的厚薄、跑步速度的快慢、甚至由具體事物的比較抽象到學生之間學習積極性不同的比較。高興地同時,我抓住機會鼓勵他們是最棒的,在今后的學習中多一份主動多一份收獲!之后,我還啟發學生不要局限于兩個物體的比較,突破到多個,那么可將A與B比、A與c比、B與c比,有序比較后,得出哪個物體最高?哪個物體最矮?這將為以后的學習拓展思維空間。

  四、最大化促進學生發展的"全面"性

  所謂"全面性",是指素質教育既要實現功能性的目標,又要體現形成性的要求,通過實現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

  例如:在教學六年二期的《有趣的平衡》時,我讓學生將在家準備好的1根米尺、1根繩子、2個完全一樣的塑料袋、若干顆相同的棋子或彈珠帶來,分小組進行實踐活動。在指定了小組長和記錄員后,學生們開始躍躍欲試了,在嘰嘰喳喳中展開的動手操作……有的小組很和諧,在組長的分工下,各盡其能,各盡其職,工具設計和制作都井然有序;而有的小組爭執不休,大喊大叫,甚至動手推打。我趕緊走過去平息了,并輕言細語地教育他們有理不在聲高,要學會用事實說話,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思路一一列舉。每個人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時,首先要學會尊重對方。其實在平時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中,言語表達是很重要的個人素養體現,在基礎教育的同時,我們要時刻灌輸素質教育。實驗工具終于在8個小組合作中脫穎而出優秀的一組,那便是之前我發現最有團隊合作意識的第5小組,只見他們用修正紙將米尺上"分米"的刻度都貼住,以免干擾他們找刻度,在米尺的正中間的修正紙上標上"0"刻度,分別從"0"刻度的左右兩邊等距位置標上"1、2、3……"。這個恰當的修改得到了全班同學的一致認可,并給以了熱烈的掌聲加以肯定。大方而得體的行為舉止,正是個人素養的真實體現,在基礎教育的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可以向學生滲透并進行教育。

  制作完實驗工具后,我便開始讓學生帶著問題邊探討邊操作,并做好實驗記錄,初步體會杠桿原理。問題1:如果塑料袋掛在米尺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組織學生實驗后,我便開始了巡視,言談舉止上他們都有所收斂,文明了許多,看來基礎教育的同時,時刻敲敲素質培養的警鐘還是頗有成效的。通過集體的智慧,學生探討后匯報:如果塑料袋掛在米尺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數量的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問題2:如果左右兩個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他們移動到什么樣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很快學生們在和諧的氛圍中探討得出:如果左右兩個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它們移動到距中點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看到學生的小小成績,我非常欣慰。那么在距中心左右什么位置、棋子數量如何變化,兩者之間究竟有什么數量關系呢?這將是杠桿原理的核心所在,也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能逐步攻破難關,我設置了3個問題。問題1: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入4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幾個棋子才能保證平衡?問題2:如果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幾個呢?在刻度2上呢?學生在我的鼓勵和指導下個個積極參與思考、討論,最終得出結果。還總結出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左邊的刻度數×左邊的棋子數=右邊的刻度數×右邊的棋子數。最后,為了讓學生應用規律,體會比例關系,我提出了問題3:如果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幾個呢?在刻度2上呢?當學生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什么問題對他們來說,都將不是問題,而是更迫切地去靠個人的.綜合素質解決。很快根據比例的關系,他們明確了:右邊刻度數增大,棋子數反而減少;刻度數減小,棋子數反而增大。因此,右邊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成反比例關系。多么值得讓我替他們驕傲的一群學生啊!我久久都還陶醉在這樣優質的學習效果中,不能自拔……學生在這樣一次從制作實驗工具、觀察、討論、探究、實驗、推理、匯報證明、得出規律等一系列過程中得到了言行舉止、心智、思維等各方面的全面鍛煉,這不正是我們基礎教育下所渴望見到的全面發展的一個個素質高的優秀個體嗎?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仍會將素質教育貫徹始終。

  五、不斷學習、進取,為了學生的"未來"

  所謂"未來性"是指立足于未來社會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一般說來,教育具有較強的隋性和保守性,它總是在努力使年輕一代學會老一代的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們在批評現代學校教育體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時候,往往批評它是根據"昨天"的需要而設計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標是使年輕一代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這對我們教師而言,便有著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根據當代孩子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孩子需要一滴水,我們將不再只擁有一桶水,而要化身成源源不斷的一條小溪……

  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的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的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外在素質就是一個人具有的能力、行為、所取得的成就等。

  現在我們來放眼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后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我們今天的基礎教育就是為今后能培養出廣義意義上的高素質人才做充足準備!

  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使基礎教育返樸歸真,重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基礎教育。實質上也就是基礎教育回歸自身、重新定位、尋求自身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的過程。我想夯實基礎教育,還任重道遠,但我將以滿腔熱情、孜孜不倦地刻苦專研教育教學,有針對性地、全面地為去培養一批批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新人才而不懈努力!

數學教學心得11

  1、孩子在每天這樣的練習中,計算能力得到了鞏固,熟練程度得到了提高,運算速度相應的快了許多。

  2、樹立信心。一般情況下孩子對計算的掌握還是不錯的,有的只是掌握的不夠熟練,只有個別不是太會,但是通過這些訓練,孩子發現自己算的越來越好了,做起題來也會越來越有信心的。

  3、通過每天的練習,程度好的孩子做題認真習慣得到了培養。每天的計算練習,老師批改做優良記錄,孩子積極性很高,做題也很認真,久而久之認真程度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布置計算練習的建議:

  1、每天堅持訓練,但是題量不要大,3到5個就行,控制在5分鐘內完成較合適。

  2、題不多,但是要精,而且盡可能的覆蓋計算類型多一點。

  3、當天任務當天畢,做到練習的有效性。

  4、保證把后進生的練習一一批改,老師做好監督工作。

數學教學心得12

  一、更新和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和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

  過去,教師為了學生的考試成績,總習慣讓學生熟記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練習,搞題海戰術,但是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尤其是小學數學,必須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工作打基礎,不能讓學生成為考試機器人,否則學生會覺得數學很無趣,對他們的學習非常不利。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了培養,如數學運算、數據分析,那是工作和生活都永遠離不開的,可以陪伴他們一生。比如去超市買價格便宜的洗衣液,就要將收集來的各組數據進行分析,最后得出一個結論:某種品牌的洗衣液最便宜。所以,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要真正關注學生的持續發展,把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作為教學核心目標,就先要培養和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再者在教學中要真正把學生當做主體,由過去的那種看重考試成績的思想轉變為重視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為主的思想,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以培養與提高,才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具備終身學習與發展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是一門最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科,不僅能夠獲得數學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培養和鍛煉了思維能力。數學教學必須以思維培養為基礎,這樣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才能得到提高。

  三、優化教學設計

  數學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優化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將課堂上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合理分配,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高效完成了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思維品質,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四、以生動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階段,往往因教師注重對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和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其興趣培養,使很多學生形成了數學枯燥、乏味的印象。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地過程中,應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二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對生動、具體的事物更感興趣。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抽象、數學運算能力,教師可結合教學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使其猶如身臨其境,促使學生從情境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生活的良好行為習慣。

  六、聯系生活施教,深化學生的數學理解

  二年級的小學生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非常有限,為了促進學生數學建模和邏輯推理能力發展,教師在教學中可提出生活中實際問題,助力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使其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

  七、展開實踐教學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教師可設計多樣性數學實踐活動,將學生按特點特長適當分組,將探究任務分派給不同小組,其小組成員合作完成。

  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嚴謹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特點,對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理性認知具有重要作用。伴隨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愈發提高,改變應試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便顯得尤為迫切。

  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離不開教師的合理引導,教師給學生“教什么?怎么教?”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將來具備怎樣的數學素養。對于絕大多數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與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主要源于或依賴于數學課堂,教師只有在數學課堂中多關注“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問題,將“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多去思考數學,體驗數學,才能使數學核心素養得以有效體現與落實。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每一位教師面臨的新課題。作為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數學素養,特別是數學核心素養,關注數學內容、數學教學理論、數學教學實踐與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不斷探索,不斷積累。

數學教學心得13

  自去年接班一年多的時間,了解到班級學生的情況,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習慣很重要。

  一、課前預習習慣

  只要上新課前,要求學生先對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習,這樣能初步對新知有所了解,使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此外,還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適當的檢查。對預習好的及時表揚。

  二、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就是了解題意,弄清題目中所給的數據信息、運算符號、已知條件和問題,明確題目的要求。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有利于學生形成做事細心、踏實的品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不少的學生之所以把題做錯,就是因為審題不認真、加字減字造成的。所以,要加強審題指導,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抓住重難點理解題目的良好習慣。

  三、充分利用草稿的習慣

  有一部分學生,作業本或試卷上常常弄得墨跡斑斑、一塌糊涂,涂破、擦破的現象時有發生。故此,要對學生加強作業衛生教育,讓學生學會利用草稿本,充分發揮草稿的'作用,使學生養成利用草稿的良好習慣。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作業清潔、美觀,而且能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率。

  四、及時完成作業、認真書寫的習慣

  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學生除了主要的學習活動以外,還要進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動才能滿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動放在了首位,把學習拋到了九霄云外,導致了忘記做作業或趕作業的現象發生。及時完成作業,有利于改掉學生作業拖拖拉拉的不良習慣,為學生的其他活動擠出時間。因此,要嚴格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錯題當天校正。

  書寫是學習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不僅能體現學生對待學業的態度,而且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很多錯誤,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識造成的,也不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書寫不規范、不清潔或不工整造成的。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書寫要嚴格要求,盡量做到以書上的為范例、 為標準,對容易書寫錯的地方,要提出來作特別強調,一定要寫好,不能隨筆帶,否則,會使“0”和“6”相混,“了”和“3”相混等,“要教學生正確使用橡皮,不要一擦就馬上寫在上面,弄得一塌糊涂,要講究書寫格式,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必有收獲。

數學教學心得14

  一、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

  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

  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①對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

  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

  ③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后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于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專心聽講是學生在數學課上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基本保證。一方面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善于捕捉學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問,啟發思維,引起興趣。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和進行常規訓練,注意提出明確的專心聽講的具體要求,逐條落實。

  上課專心聽講,包括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認真聽教師講課并注意觀察教師的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二是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同學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要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此外,還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是學生“聽懂”數學課的關鍵。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好與不好,很大程度取決于他是否具備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換而言之,一個背離了“主動學習原則”的學生是不會取得優異成績的,這就是問題的結癥所在。

  在很多學生的意識中,學習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家長的期望。所以,他們的學習依賴于家長的外在壓力和監督,自己徹底放棄了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我們教師必須從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開始,對他們進行自主習慣的培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就不會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就更談不上自主學習了。我們數學教師可以嘗試通過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㈠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

  抽象的數學同文學藝術一樣,源于生活,來自具體,在生活中產生了數學,而最終又用于生活。我們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自覺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例如,在教學《簡單的統計》時,進行了這樣的一番談話: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們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令人佩服,我班又有那些同學愛好體育運動呢?說說你愛好那些項目?怎樣知道班內愛好哪個項目的人數最多?引導學生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情境把學生帶到生活中,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學習數學。

  ㈡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參與意識。

  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是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在親身體驗中學習數學。例如,在“千克的認識”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正體驗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課前要求學生準備一袋1000克的鹽或其它物品,讓他們用手掂一掂,拎一拎,感覺一下1000克的重量,再讓學生把鹽放到臺秤上稱一稱,然后再請學拿出從家里帶來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大米等),猜一猜多少只蘋果重一千克,多少只香蕉重一千克等等,再放到臺秤上稱一稱。這樣學生在充分的操作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1千克到底有多重。又如,在學習“可能性”時,在三個口袋里分別放了“紅球”、“綠球和黃球”、“紅球和黃球”,讓學生從不同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討論“摸出的球一定是紅球嗎?”從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這些操作實踐活動同學生的生活和所學知識緊密結合,需要學生人人參與,在操作實踐中進一步理解、體驗相關的數學知識,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又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㈢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孔子也曾有過如此教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知識。例如,我們在教學《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這一課時,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讓學生摸分別裝有不同個數紅球的三個袋子,比一比在相同的時間內誰摸的最多。這樣的設計不僅引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引發了學生的爭議,爭什么呢?不公平呀,紅球個數不等呀,繼而引出下面的問題,要想公平應該怎么辦?而我們從這些矛盾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完全進入角色,這樣的課不但能讓學生在學習時保持輕松舒暢的心態,得到充分的自主自由,學習本身也成了一種休閑。然而在休閑時學生又能保持一種追求、探索的信念,,使學習、研究的興趣得以延伸。

數學教學心得15

  初二數學教學論文新的課程標準改變了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要求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關于初二數學教學論文以供各位老師參考和參考,希望對于大家的數學教學有所幫助和裨益!

  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一、教材的變化

  經過一年多的新教材的使用,我認為:新教材與以前教材相比,最大的變化是知識和呈現方式的多樣性,而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性。

  二、教學的變化

  全新的教材要求教師要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問題意識。以前教師頭腦中具有的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眼睛盯著知識點,強調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統一考試。而如今強調的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我有了幾個想法:

  ⑴大量的.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這為數學題材的生活化及情境化提供了可能,因此要把抽象的數學材料還原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原型。在應用型類型課的設計上,要多舉一些和日常生活關系緊密的例子,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采用學生動手、小組合作的方法搜集信息,教師從中盡量給學生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動,動手到什么程度,到哪一步,教師適當給予指導,就象我們寫散文一樣形散神不散。

  比如:在初一教材100萬有多大?這節課的設計:第一、本節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大數,培養數感。因此在課前設計一個讓學生收集數學數據的活動,引導學生從報紙、書籍中收集大數,體驗生生活中隨時隨地離不開大數。從而提高對大數的認識。第二、引入活動的設計,設計讓一名同學扮演中了100萬元大獎,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第三、小組活動,4人一組,一臺天平,綠豆若干,估測100萬粒綠豆的質量。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得出了多種估測方法,各個小組經過討論、嘗試、真正體現了小群體的優勢,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這節課上,把知識的教學溶于活動之中,真正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和能力。

  ⑵要拓展教材的時空局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拓展現行教材的時空局限,盤活教材,引導學生廣泛地、多方位地獲取信息知識、應用信息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如:學完扇形統計圖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設計生活垃圾,環境污染等、吸煙有害健康等專題,要求學生通過實地調查、訪問、獲取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完成課題的研究,也可以組織學生編制數學報,辦報過程就是學生收集、交流、選擇有價值信息的過程,又是信息加工、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提高,教材的知識得到了運用,個人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⑶我在新教材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教材上學習素材非常有興趣,但經常是心求通未得,幾欲言未能,對書中的例題的解答也是說不清道不明。因此,在教學上,要在如何把有趣的素材轉移到數學知識上去解決這一方面上下功夫。

  ⑷教學方法的改變帶來了課堂結構和形式的改變,應避免出現下列現象:有的教師認為啟發式教學就是一問一答,整節課提問,問題的設計缺乏合理性,科學性,提問的時計把握不好;以投影代替板書;課堂上盲目的小組活動,造成上課亂的氣氛,有一部分同學乘機說題外話。這就要求我們在課的設計上下功夫,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主動獲取知識;課件的使用要恰當;小組活動分工要清,如4名同學可分別擔任組長、記錄員、發言人、監督,做到人人有活干,不能開小差。

  三、教師的變化

  在新課程的環境下,對教師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第一、教師應當知道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是什么關系。第二、新課程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要求教師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所了解。第三、新課程中的數學強調了數學化和數學情景,要求教師善于創設教學情景,有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的經驗。

  要做到以上幾點,這就要靠學習,靠探索。要讀那些過去從沒有讀過的書,想那些過去沒想過的問題,要不斷的超越自己,為了給學生一杯的價值的水,自己就要努力有一眼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另外,教師認真準備每一節課,包括課的內容、及其延伸知識以及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此類數學問題,課上如何讓學生動手操作,到何種程度,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學生課下作哪些準備,這些都是在備課過程中應想到的。課后進行反思,寫出課后小記,要寫出通過實踐,自己準備的課是否成功,失敗點,不足及改進方法和學生的高見。比如我在講完打折銷售這一節時,自己感到學生應該掌握了,可通過改作業發現學生對利息稅問題還不是太清楚,要抽時間給學生補上。

  面對新教材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提高自己的素質,培養出更高素質的學生。

【數學教學心得】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心得11-25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08-11

數學教學研修心得11-22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11-16

初中數學教學心得06-13

小學數學線上教學心得02-02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心得02-10

初中數學個人教學心得01-06

數學教學課題研究心得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