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
《教師主角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與未來教師探討關于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葉瀾教授把教師職業存在的狀態分為三種,即以此謀生和養家糊口的生存狀態、體驗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狀態、服務社會和完善自我的發展狀態。“我是一個怎樣的教師?”多少次我想過這個問題,現實中“生存型”的教師確實不少,他們或將自我的職業視為謀生的手段,或默默犧牲將吃苦視為享受,可是,我也看到了更多“享受型”的教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們無怨無悔地堅守著自我的信念,滿懷熱情地投入工作,把學生的成長當成自我最大的歡樂。他們默默地奉獻著,也享受著奉獻之后的歡樂。
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我是一位幸福教師,我也是一個把學生的成長當成自我最大的歡樂”的教師,在體驗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狀態下,服務著社會,完善著自我的發展狀態。回想自我歡樂地與學生交往,欣慰地享受著自我教育教學中的成功,讓我感受到了作為教師的歡樂。誠然,工作中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更應當調節好自我的情緒,進取地投入工作,這樣,我們才能享受工作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發展型”教師是我們始終追求的一種境界和目標,教育發展的關鍵又在于教師素質和專業發展水平的提高;所以,教育者自覺完善自我的同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與發展。
首先:教師需樹立人本思想,讓學生獲得人格上的平等
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熱愛自我的學生,我們明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的道理,不要習慣以長者的姿態,居高臨下的教訓學生,作為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使學生獲得人格上的平等。
其次:教師需有感情的教育教學,使教育教學充滿活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沒有感情的教育教學是蒼白無力的,學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零件,而是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感情純真、熱烈而稚嫩脆弱,需要教師的愛護。教師僅有熱愛學生,才能關心和愛護他們,產生共同的思想感情,這樣,教師才能取信于學生,享有較高的威信,使學生樂意服從自我的指揮,理解自我的感情。用尊重、信任、體貼、關懷去充實,用愛的力量去教育學生才
能成效卓著。
再次:教師要不斷地反思,努力成為反思型教師。
但丁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不能像走獸一樣活著,應當追求知識和美德,作為“人”的教師,應懂得珍惜時光,不斷追求新知識、新理念,掌握更多的本領,以更好地教學和指導學生。僅有這樣,我們的教育事業才會真正地、長久地興旺發達。因而在教師德性的養成中,強調的是反思和自我修養,在反思中,找到自我教學中的不足,課后進行補救。這更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幫忙自我更快地成長。
“追承生命的陽光,享受生活的歡樂”,讓我們以此言共勉,在教育事業中奉獻、求真和創新,真正使我們的職業生涯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2
我利用假期的時間細細品讀了《兒童發展心理學》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或多或少給我一點點啟發,它讓我對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我的小課題研究供給了很大的幫忙,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建構了理論基礎。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xx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地位不斷的強化用心理機能構成的過程來說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說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此供給說明性的控制論模型。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發生發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本書不僅僅讓讀者對兒童發展心理學有了比較直觀的基本認識,同時也為下兩篇有關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資料作了鋪墊。例如: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社會主角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承擔“學生”的職責,核心活動由“游戲”變為“學習”。學習環境和作息習慣的改變,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生活上的不習慣,兒童發展年齡階段任務的不一樣,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一年級學生雖然對學習充滿好奇,但持久性不強,自控本事較差。學前教育的差異,會給學生帶來學習本事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學生對師長的依靠性異常強。伙伴間交往以“玩”為主題,在接觸群體規范,學生經常會出現“違規”和“告狀”現象。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要求明顯增強,各方面本事發展較快。學科學習的難度和強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作業拖拉,成績退步。學生的
學習興趣開始分化,學科偏愛的構成,也促進了其個性和愛好的逐步顯現。三年級學生的團體主義觀念增強,隨著生活范圍的擴大,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增強。
心理健康干預指在確診的基礎上,采用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進行矯正的過程。對于不一樣層面的心理問題,能夠采取不一樣的干預方法。。如果能細心觀察,并提前發現一些普遍性、可能導致學生們心理問題發生的事,我們完全能夠對此進行團體的預防性干預。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別等問題嚴重了才想辦法。例如:我校設立了“心理廣播站”,每周三對全校進行各方面的心理輔導,開展了主題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學生“分數”以外的本事,使其重拾信心。學校又開展主題教育“調整心態迎接考試”對學生考前心態調整進行干預指導。指導學生正確對待E時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隱患,開展了團體指導講座“沉溺網絡的危害”,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進行學習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網絡游戲虛度年華,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教養方式。這些不一樣的主題教育都是根據學生不一樣時段可能發生的不一樣問題進行有意識的團體預防性干預途徑,這些特定的團體干預資料,能夠在不一樣時段疏導學生的心理,防范于未然,則能大大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教育部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目標中強調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達成目標,我們教師除了要從態度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3
我們鎮教育指導中心,為了培養全鎮的教師們多讀書、愛讀書的好習慣,最近為我們推薦了一本名叫《做不抱怨的教師》的心靈勵志書。這本書是《做不抱怨的教師叢書》的第一本,它從八大方面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書中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中的觀點和道理,我都十分贊同。
也許,有些人認為:抱怨是為了發泄自我對事情的不滿;抱怨是為了讓自我透透氣,沒有什么不妥之處。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抱怨越多,你想要的東西就會離你越遠!因為:抱怨是一種語言而不是行動,當一個人過多地被語言困擾的時候,他會失去行動力。這個世界上的歡樂、對社會的價值、對他人的承諾,其實都體此刻行動上。愛是一種行動,善良是一種行動,慈悲是一種行動,這一切靠抱怨是無法實現的。
從教十多年,聽得最多的抱怨就是抱怨學生:這么簡單的題目就是不會做;這么簡單的一個知識,講了幾多遍還是做不到,真是差死了!這個學生為什么老是不能專心聽課其次就是抱怨家長:沒有監督孩子做好作業;沒有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景再來就是抱怨學校工作多、壓力“山”大等等。因為抱怨多,而又不能改變現象,所以幸福感下降,整天悶悶不樂。常言道:世上事,不如意十常有八九。生活中,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順或不公,如果沒完沒了地抱怨,不但改變不為現實,還在浪費著我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還會影響我們周圍的人,使親人和朋友也遭受傷害。為什么我們就不能真的擁有一個闊達平和的'心境,擺正心態,化消極為進取,能夠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放下所有的不滿、失望。為什么不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這不是更好嗎
記得以往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高中教師考他的兒子:“晚上6點用24小時制怎樣說”小孩望著他爸爸答不上來。父親又把原話重復了一遍,語氣也加重了,但孩子還是滿臉木然。這時旁邊他媽媽出來解圍:“爸爸是問你,比如說午時2點是14點,那么6點是幾點鐘呢”兒子神情立刻放松下來,大聲回答道:“哦,是這樣啊,很簡單,18點!”他媽媽轉向他爸爸:“虧你還是高中教師,問孩子問題也不會問!你說的話太大人化了,24小時制,小孩子怎樣懂得了!對待孩子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法,不要說孩子笨,其實是你自我的方法不對頭!”
這位媽媽說得真好:不是孩子笨,是你的方法不對頭。當我們抱怨學生不懂時,不是學生差,是教師的方法不對頭;當我們抱怨家長不理解時,不是家長差,是我們的溝通方法不對頭;當我們抱怨學校工作多時,不是工作多,是我們的對待工作的方法不對頭。我們常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學生:讀書筆記。方法總比困難多。但真正用到自我身上呢,卻又少之又少。當我們抱怨之前,先想想:我們的方法對頭了嗎與其多抱怨,不如多想辦法去把事情解決,這樣不是更實在嗎!
你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都還赤著雙腳走路。有一位國王到某個偏遠的鄉間旅行,因為路面崎嶇不平,有很多碎石頭,刺得他的腳又痛又麻。回到王宮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他認為這樣做,不只是為自我,還可造福他的人民,讓大家走路時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籌措不到足夠的皮革,而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凡幾。雖然根本做不到,甚至還相當愚蠢,但因為是國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搖
頭嘆息。一位聰明的仆人大膽向國王提出建言:“國王啊!為什么您要勞師動眾,犧牲那么多頭牛,花費那么多金錢呢您何不只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腳呢”國王聽了很驚訝,但也當下領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改采這個提議。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
想改變世界,很難;要改變自我,則較為容易。與其改變全世界,不如先改變自我。改變自我的某些觀念和作法,以抵御外來的侵襲。當自我改變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著改變了。如果你期望看到世界改變,那么第一個必須改變的就是自我。
其實,要做到少抱怨、不抱怨,也是這個道理:理解現實,改變自我。做一個心態進取、樂觀的人,凡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關愛,多一些理解,那你就能改變自我的人生,也讓所有人的未來更完美。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4
讀了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論》,文章比較深奧,站在教育的高度上去剖析社會問題,覺得這樣的理論離自我很遙遠,但文章中提到的有些觀點還是值得我思考的。
尤其在學生觀方面,過去的傳統教育是教師說什么是什么,而如今,想當然的做法只能激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但從學生發展來看,從人的內心境感來看,他們需要教師的關愛。捫心自問,我沒做到。實際上,任何一個人的成才都是發揮了他個體的.優勢而成才的。仔細想想,學生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別人頭腦之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無論你是否喜歡他,他都會以自我的方式存在,學生到學校學習是要以學習為主,但也不是抽象的學習者,他們會帶著自我的情感世界來學習。他們渴望得到好成績,更渴望友誼、健康、提高、放松。然而在傳統應試教育下,繁重的學習壓力,把許多時間都擠占了,只留下了學習、學習這無形中違背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學生要有完整的生活世界,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要有展現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他們是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學習、審美為一體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不從學生成長需要出發,不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談何發展呢?
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最關注的就是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的發展的能動性。可反思自我的教學,我是把學生當作一個生命體了嗎?我尊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了么?我給孩子們自信和賞識了么?沒有。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很不合格,我始終都是把學生看作認知體,只要讓他們在各式各樣的考試中有一個好成績就行了。不研究教育對于學生和教師生命成長的意義是什么。葉教授的文章讓我真正開始認真思考:怎樣的教育活動是最利于生命成長的?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自我反思,就是針對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思考,出了問題,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尋找學生的問題,也要反思自我。例如課堂上學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紀律的渙散,不能僅僅從加強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這個方面去反思,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難道不應當從教學方法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直觀性,教育理念的先進性上去反思研究嗎?再例如學生成績考得不夢想,就責怪這些孩子學習不努力,智力落后;學生課間吵鬧,就批評他們不能遵守紀律,調皮搗蛋。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會嚴重的挫傷孩子們的自信。如
此一味地強調學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視了自身的原因。我覺得首先應當改變的就是自我。
“以學生發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不是一句簡單的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啊!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5
最近,我精讀了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結合本人的實際情景,從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兩方面著手,潛心學習了學界專家和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優秀經驗。閱讀中,我也在不斷思索,否定舊想法,探求新觀念。
《班主任工作漫談》和《今日,我們怎樣做班主任》兩本書風格迥異。橫向比較來,《漫談》為魏書生教師經典名作,個人思想在全書中得以徹底貫徹和表露。視角新穎,方法獨特。《今日》為全國班主任專業培訓教材,集眾家之長于一書,觀點全面,論證翔實。縱向比較來,《漫談》所談,是魏教師自70年代工作十幾年來的切身經驗,是他歷經普通教師、主任、校長各個主角轉換過程中,對教育教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時間跨度大。《今日》的編寫和案例均適應當代教學,有較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能夠說是時代斷面上精華的濃縮。對這兩本書的研讀,使我在互為補充的同時,到達了不一樣層面上的拓展延伸。收獲匪淺。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在這點上,魏教師以自身的行為,為我們做了好的表率。魏書生愛自我,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一天課聽不懂,還要硬著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所以給他們一些關愛,幫忙他們提高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再有,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僅有在治療疑難雜癥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僅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我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當說是十分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
魏書生對于犯了錯誤的學生,不是簡單地加以訓斥了事,而是經過讓學生寫心理病歷和說明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本事。對于較為嚴重的錯誤,魏書生讓學生寫心理病歷,包括疾病名稱、發病時間、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幾個療程這五個部分,然后經過這份心理病歷,在教師和其他同學的監督之下,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地逐步地改正自我的錯誤或毛病。對于一般性的錯誤,魏書生則讓學生寫說明書,使用心理描述的方法,描繪出自我心理活動的三張照片,讓兩種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張照片,犯錯誤前兩種思想是怎樣爭論的;第二張照片,犯錯誤時兩種思想是怎樣交戰的;第三張照片,犯錯誤后兩種思想作何感想。經過寫心理病歷和說明書,學生學會了認識自我,分析
自我、完善自我、不僅僅改正了錯誤,還提高了書面表達本事。
北師大毛志成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師應具有五個層次:一是大教師,二是教書匠,三是以教謀生者,四是因教誤人者,五是惡教師。在筆者看來,惡教師可惡,做不得,因教誤人的教師可氣,不能做,以教謀生的教師可悲,不可提倡,教書匠似的教師可敬,其匠藝應得到敬重,而大教師實乃教師中的大者,是可歌可頌可褒可揚的教育家。
魏書生正是這樣的大教師,他是教育的驕傲,也是時代的驕傲,倘若我們的教育園地里多一些魏書生這樣的教師,則教育幸甚、國家幸甚、未來幸甚。
正如魏書生所說的:教育是一項能夠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獲,既有自我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于是教師收獲的是雙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勞動倍數的幸福。
《今日,我們怎樣做班主任》的學習,我也有很多體會和感悟,有待在以后的實踐中進一步學習與完善。
做教師的幸福,也許僅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逐步體會。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6
讀《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應是師生舒展靈性的空間,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樹立這樣一個理念:那就是課堂是動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個性的;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資料,共同參與,經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
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語文課的導入設計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兒童的興趣,能使兒童情緒高漲,腦細胞活動迅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因而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創新力都處于最佳發揮狀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就能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新課標》指出:課堂的舞臺上,主角將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忙者和引導者。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就不可能產生高效率。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全方位地動起來,要經常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最佳學習狀態中。進取為學生展示才華搭設舞臺:包括聽、看、說、讀、思、寫,唱、跳、演,畫、做、玩。既能夠搞同類詞語聯想,也能夠對對子、猜謎語;既能夠搞書法比賽、朗誦比賽,也能夠搞演講比賽、辯論賽;既能夠點評推薦佳作、概要介紹名家,也能夠進行作文競賽、改編課本劇、模擬表演;不一樣的教學資料,不一樣的教學要求,應有不一樣的“動”法,使課堂“活”起來。
呂淑湘先生說過:文學最能喚起人們的聯想、想象,因為它本身就是作者運用豐富的聯想、想象進行創作思維的產物。由情感入手,激發學生想象的欲望,使學生進入釀情、入情、動情的情感美體驗活動中盡情地去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教師要進入課文主角,創設情境,帶著學生一齊去體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感情內化為自我的情感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進取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學習的`主人,這是探究學習的基礎。《新課標》認為: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由于認識理解水平和知識駕馭本事的限制,小學生在學習嘗試中,對知識的理解往往難以到位,須加以引導,予以拓寬、引申、激活;在學生思維的關鍵處以適時的點撥,促進學生及時排疑糾偏,打通思路,準確理解。課堂中,教師如何對待學生,異常是對待那些中下等生,稍不適往往就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一旦失去自信心,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降低,當然提不起學習興趣了。所以,教師要參與作表率,為學生吶喊、加油、助威,抓住時機給予獎勵。同學的掌聲、教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創造條件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取成功,每個人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起來。對待優等生,我一般都給予他們比較高的期望,說得好,我會說:你的看法很獨特!而對于那些中差生,我會鼓勵他們多舉手,如果他們站起來回答正確了,我會帶頭給他們鼓掌,或者伸出大拇指對他豎一豎,讓他明白教師很滿意,他們哪怕回答有錯誤,也不去批評,而是鼓勵他們再想想,用微笑或眼神去支持。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提高,并且強化了學生的提高,并使學生時刻感受到自我在提高。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生命與靈魂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一段生命歷程。同時,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完美的記憶,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夢想課堂就是磁力、張力、活力的和諧,她能用知識激活知識,用生命激揚生命,用心靈激動心靈,用人格激勵人格;夢想課堂能透過活潑的氛圍、活躍的思維和活生生的教學環節,無處不見鮮活的生命在律動、在交融、在成長,無時不見活靈的智慧在閃現、在流動、在煥發異彩。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7
《教師的20項修煉》一書是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元祥的著作,本書主要經過“修煉教師形象、精煉教師生活、錘煉教師專業”三大方面闡述了教師應當不斷完善的20項修煉。所謂修煉是一種對完美的追求,是一種對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煉是一種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內在的要求,是領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本書的一大亮點就是作者率先提出了“教育人生”這一術語。“教育人生”就是要求教育中的人和教育相關的人,異常是教師自我,不再把教育僅僅作為一個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我人生的一部分,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靈動,要用目標去激勵學生,用活力去感染學生,用活力去感動學生,用美德去感化學生,用創新去吸引學生,用智慧去啟迪學生,用文化去豐富學生用良知去引導學生;“教育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我、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教育人生”需要夢想,更需要信念,要有追求卓越、反對平庸的夢想和信念,要有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夢想和信念,還需要職責,需要體驗教育的歡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本書作者從三大方面作了詳細地闡述,有“修煉教師形象”、“精煉教師生活”、“錘煉教師專業”等三方面的資料。其中“修煉教師形象”共有8項資料,有“教師的服飾——服飾是信任的外衣,有調查研究證明60%的人認為得體漂亮的服裝能夠增加自信;教師的微笑——身體的教育意義,我們何不對學生多一點微笑,對同事多一點微笑,對家長對一點微笑呢;教師的語言——溝通無限,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教師的習慣——習慣成就人生,無論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需要改良與更新、發展和提高;教師的寬容——用德性育人,教育中沒有了關愛、摯愛、熱愛,便沒有了教育活力;教師的智慧——成為一個大智的人,教師工作是充滿創造的`勞動;教師的情感——做一個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是一種等待的藝術。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本書的第二部分“精煉教師生活”,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之樂”。樂從何來呢從有魅力的教育中來。教育是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是教師生命價值的實現過程,是一種人生的樣式;教育就是教師的專業生活。因為,教師的成就感來源于教育,教師的幸福體驗產生于教育。讀書筆記。精煉教師的專業生活,乃教師修煉必需。教師要學會自主思考并規劃教育人生,要經過閱讀來拯救自我,要學會表達教育生活體驗,要反思教育生活,要追求成就體驗,要學會釋放壓力,要從教育中尋找歡樂,要珍愛身體,要真正成為人師。
教師的規劃——自主思考并規劃教育人生,缺少生涯規劃的教師,極容易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教師的閱讀——所謂閱讀就是過一種閱讀的生活,因為閱讀不只是去讀,更重要的是自我覺醒。無論我們生活中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都能夠經過閱讀來開拓胸襟,拓展思路,都能夠用閱讀來拯救自我。教師的研究——專業發展必經之路,“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一種境界。教師的寫作——教育生活體驗的表達,寫作即教育生活體驗的表達,必須寫自我看到的,感覺到的,并且要寫得真確、誠懇才成。
教師的反思——新型教師的必備本事,盲目的反思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啟發,教師反思的對象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資料,一是反思自我的教育理念。所謂理念就是夢想和信念,就是理論和觀念。夢想地說,教師的任何教育行為都應當建立在必須理念基礎之上,所謂有理念就是對自我的策略選擇和行為方式能夠清晰地進行理念解釋和行為描述,能夠進行“為什么”的闡釋。二是反思自我的教育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觀點是理念的資料,思維方式是支配行動的重要因素,我們怎樣思維,就會怎樣行動。日常教育工作中,我們常用的反思主要是總結性反思,總結,其實是一個將零散的、過程性的點點滴滴進行整理的過程,是將其系統化的過程,總結其實就是一種反思的過程;總結是反思的起點,總結過去的經歷和經驗、感想和感悟,就是反思的開始。
教師的幸福——體悟教育之美,教師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種體驗,是對教育中生存狀態的一種高級的、愉悅的情感體驗。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有自我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種幸福;有自我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是一種幸福;有自我的教育夢想和信念,是一種幸福。教師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要始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一天對著鏡子朝自我笑一笑,每年做一次體檢,每月聽一場音樂會,每周唱一首歌,每一天多喝一杯綠茶或酸奶,每小時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分鐘都堅持樂觀陽光的心態!教師的健康屬于自我,也屬于教育!教師的幸福從哪里來從理解與尊重中來,從仁愛與豁達中來,從溝通與合作中來,從反思與研究中來。
優秀的教師必須是具有教育精神、教育專業品格的人。她不僅僅擁有人格魅力,并且具有教師的專業品格。他們善于提煉自我的教育思想,構成自我個性化的教育藝術;他們善于擦亮眼睛看教育,反思課程、教學、德育、管理,構成自我的教育行為品質;他們善于變革,改變自我,向往卓越和崇高,對學生展現出充分的文化影響力。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從教育實踐中來,從教育反思與研究中來,從教育良知與教育職責重來,從教育夢想與教育追求中來的!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重要的是在行動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動,成為實踐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實踐者,作為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必須有信念,作為一位有品位的教師,還要必須堅定自我的教育信念。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8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年輕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學語文教師》一直與我相伴了好些年。據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
《語文教師》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先鋒。
閑來無事時,我喜歡拿一本《小學語文教師》細細品讀,在讀這本書時,經常會看到一個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竇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這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學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范學校畢業,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全國特級模范教師,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竇老師講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那她教學的底氣,特別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嘆為觀止。下課后大家請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課,僅一個導入環節,就讓人聯想到了,在那楓葉飄落的.秋天,一場秋雨沐浴著大地,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著感覺到課本內容是那樣的接近。這些除了竇老師課前辛勤的備課外,肯定還有許多平日生活中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而竇老師就是這樣,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竇老師這種精神,這種永無止境追求教育事業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百年育人的神圣職業!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9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明白的7件事》這本書很適合一線教師閱讀,它是竇桂梅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寫照,是她思維方式、思想、心靈的物化。不僅僅充滿智慧,更以流暢的文筆、詩意的語言,在不經意間詮釋了自我對語文、對小學語文教學、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更詳細列舉了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應讀書目,闡明了讀書的'不一樣境界。
其中“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在竇桂梅教師說的七件事中,這件事我覺得最重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帶領孩子們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我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應對學生何來侃侃而談的底氣?又如何能引領學生暢游書海?曾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如今好多學校都要求學生很多進行課外閱讀,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及終身發展都有好處,可是在我們對學生提出了這樣要求的同時,我們的教師讀了多少書?說真的,當時應對這三個問題,我覺得慚愧。我是語文教師,我問自我:我讀了多少書?雖說有時也看看,專業的,人文的,休閑的,都會涉獵一點點。但細想想,卻從來沒有過讀書計劃,想看時就翻翻;也不成系統,全憑自我的喜好;更不能堅持,有時間就看了,沒時間就作罷,如此這般,總覺得沒什么收獲。“讀書,是最好的精神美容”“和學生一道在閱讀中呼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這本書中,竇桂梅教師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從學生的角度,闡述了語文教師讀書的重要性,我很贊同她的觀點。掩卷沉思,自我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了,感覺自我讀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不能堅持,記讀書筆記還很欠缺。
“讀書,然后才有育人的底氣”、“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工資再低也要買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僅有經過讀書,才能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園。同意竇教師那種“擠一點兒,占一點兒,搶一點兒。”的讀書方法。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0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我很欣賞書中這樣一句話:“人生是一項自我做的工程’,堅持自我的信念,并竭盡全力去做好它,不要彷徨猶豫,相信幸福就在自我手中,進取樂觀地應對每一天的朝陽,每一天都是新鮮的人生。”當我們應對困難或挫折的時候,如何看待,就決定了你幸福與否,很多時候,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看待問題,你就會覺得天空不再那樣昏暗,也會擁有陽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閑時間分不清界限。我們隨時可能被學生、家長“打攪”,隨時就進入工作的狀態,許多教師幾乎忽略、遺忘了休閑。所以,教師也要學會給自我幾縷閑暇,這樣,教師的`人生才不會感到枯燥,講課才不會干澀,才會明白如何讓教育芬芳彌漫,才會讓教育人生道路更精彩。
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話讓我感動不已:“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現,有發現的地方就會有欣賞,有欣賞的地方就會有愛,有愛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會有歡樂。”記得校長曾這樣說過:“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學生,可是我們能夠改變自我的心態。”其實不管是平常之心、寬容之心,還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歡樂,將教師視為一種藝術,樂此不疲雖苦猶甜,那么你就能夠擁抱幸福!
教師的心態就要像陽光那樣,是平常的、達觀的、寬容的、感恩的。我們僅有擁有這樣的陽光心態,才能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掩上《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這本書,再細心品味書中那些誘人語句,才更真切地感受到“肖川教授文字的優美、自然、含蓄豐厚、耐人尋味,在輕靈與明快之間磨礪著思想火花。”他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視界,睿智的語言,給每位教育者都上了一堂關于教育專業成長及人生幸福的一課,十分發人深省,十分令人受益。真是一本撥開烏云見日出的好書。擁有陽光心態,我們的心每一天都會開出一朵花,芬芳著自我也芬芳著學生,從此刻開始,幸福人生已然上路!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1
《有效教學方法》讀書筆記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甚至有時還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總結其最大問題就在于授課不夠清晰與直接,有時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有時則跑題,有時講話超出了學生的理解水平,有時則削弱了教材資料呈現的清晰度,往往講得滿頭大汗卻達不到夢想的效果。閱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后,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教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到達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資料正確、方法得當,清晰授課、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目標明確。
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教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么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么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一節課上,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教師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資料,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時把資料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某些知識,甚至有相當廣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標的完成,都是能夠的。可是,漫無目的地講故事、東拉西扯,做那些與實現目標無關的事,應予以否定,對學生也同樣,教師要及時發覺并糾正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二、資料正確、重點突出。
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資料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資料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能夠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貼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貼合規范,并且應當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教師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教師能夠說:“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們”“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構成科學的態度。
三、方法得當。
教師應當根據教學任務、資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于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一樣的方法有不一樣的使用范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能夠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采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四、清晰授課
一向以來,我以為清晰授課只是講在上課時要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有活力,能做到抑揚頓挫。原先這只是清晰授課的前提,是基礎,是一小部分。僅有標準的普通話距離清晰授課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更為重要的是資料組織,教師對課文的熟悉以及授課策略的選擇等要做到清晰授課,更多的功夫是在課上。
對于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求在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鉆研教學大綱,經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了解教學資料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掌握各部分資料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仔細閱讀領會教學參考書,明確教材的地位和體系,掌握其中心資料和中心思想,確定教學目的,研究教材的組織和處理。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前要對所講授資料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師自身對知識有宏觀和微觀上的把握,對教材資料有深刻的理解。在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礎上,有要求教師在平時要苦練基本功,要有較好的表達本事,能夠將自我對知識的理解準確的轉變為學生能夠理解領會的語言并表達出來。語言是教師將自我的知識轉換為學生知識的主要媒介。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總要有一個反應時間段,而教師清晰的表達,能夠大大縮減轉化的時間。經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構成學生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經過第一次講授,學生很難到達預定的教學效果,這又需要教師能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不一樣的闡述方法,從知識的其他角度入手,進行再次論述。這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才會在學生腦海里生根發芽。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到達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范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五、組織嚴密。
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節奏緊湊,不一樣任務變換時速度自然,
課堂秩序好。教師要有必須的組織才干,取得學生的配合,才能做到組織嚴密。
六、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節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課堂上學生的進取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我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經過調整資料、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進取狀態,如果資料太深了,就該盡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2
《愛的教育》讀書感悟
愛能夠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學習動力,但愛在何處?我們常常這樣問自我。是的,愛看不見,摸不著,猶如透明的空氣,彌漫在我們四周,卻不被我們所察覺。然而,讀了《愛的教育》,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愛,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像一米陽光,親昵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像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像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采擷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讀《愛的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多是反省自我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的得與失;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要潛移默化;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要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要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確定本事,讓學生歡樂成長;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供給教給家長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我的體會是作為我們教師要多關心我們的'學生,僅有愛的教育,才有完美的回憶;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認真領會“新基礎教育”的精神,師生的發展會有新的突破。針對工作中的教育問題,我們要清楚明白自我身為教師到底哪些是“要做”哪些是“不要做”。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3
孫云曉教師《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一書讀后,讓我感觸很深。看著書中許多案例,我發現它們竟然離我的生活這么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也明白這樣做的弊端,但在不經意間卻同許多家長一樣,忽視了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
孫教師說:“我之所以反復強調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是因為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能夠讓人放心的人;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輝煌,都可能隨時崩潰。”孫教師的這句話,相信每一個人都贊同。在許多年前,就有教育學家提出過這樣的教育理論。在報刊雜志上,我們也常常看到因不健康的人格而導致的杯具屢次上演,可是真正重視健康人格培養的家長和教師又有多少呢?我們總是在痛惜中淡忘,在淡忘中遺忘。健康人格的培養固然重要,但在功利性越來越強的當今社會,它在一步步后退,為分數讓路
孫教師的這本書中,最能引起我共鳴的是第二章《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空間》。孫教師在書中說,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以往我也是孩子時,最渴望的就是能擁有屬于我自我的時間和空間。從書中,我明白了“該放手時須放手”,給孩子自我自由支配的時間,做自我喜歡的做。剛開始時,家長要教孩子怎樣合理安排,既安排學習的任務,也要安排玩樂的'時間。由半小時、一小時開始,逐步放手讓孩子自我安排每一天的學習和生活,培養管理自我生活的本事,這也是擁有健康人格的一部分。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常常不自覺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所以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是“小大人”,外表上看似沉穩,其實心智發育很不成熟,因為在父母長期的庇護下,獨立思考、自我管理的本事很差。
從孫教師的書中,我領悟了很多,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期望讓更多的人從書中受益,更讓我們的孩子受益!讓孩子們的童年在無憂無慮和充滿歡樂中逐漸成長起來!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4
《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讀書筆記
肖川教授說:“一個成功人的經驗之中,都必須具有最初的鼓勵所給予的溫暖和力量,雖然說鼓勵并不能使所有的人都成材,但每個成功的人毫無疑問都離不開鼓勵。”
讀到那里,我想我們如何對學困生進行鼓勵,使其提高呢?
學困生由于平時成績差,習慣不好,歷來受到教師的批評和指責較多,故在心理上對教師相當排斥。在這種心態下,我們應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換回他們完美的憧憬。
課堂上要多表揚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學困生在課堂上難以得到教師的“熱情關注”,所以,他們在聽課時的'心境常處于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在這種情景下,我給予他們參與發言的機會。首先從學習生字入手,這很簡單,但我并沒有因為簡單而忽略了表揚,而是以認真的態度給予贊揚,如“你提高了!”“你真聰明!”“你真棒!”因為對他們來說,這難得的表揚會給他們灰色的心靈帶來一種喜悅,激勵他們學習的上進心。
進入到課文的學習,難度理所當然會有所上升,所以給予學生表揚也相應地要增多,可見,我們不費吹灰之力的表揚卻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一種莫大的歡樂,一種無形的動力。即使學生答得不夠完整,不夠準確,同樣能夠鼓勵,幫忙他們共同正確完成。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讓他們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所以我們不能吝嗇自我的語言,而要發揮我們的語言藝術來溫暖學困生的心。
好言一句三冬暖,讓我們努力捕捉差生的閃光點,對他們給予關懷、贊賞和鼓勵吧!使他們歡樂茁壯成長吧!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5
最近我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每一天能抽一點時間去讀,從書中了解到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好習慣受益終生,決定一生的命運。從書里也能夠看到好的教育習慣能有效地促成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影響著教師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說“一種性格關系到一個人的命運”,好習慣能使人一生受益。我們教師一向在強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中也要構成良好的教育習慣。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及語文教師,除了教學還要育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反思自我的教育行為,我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同時自我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們要求學生團結友愛的同時自我是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公正;我們要求學生見到教師主動問好的同時自我又是不是能主動問候學生我作為一名教師,往往很多方面都處理的不夠好:當學生犯“錯誤”時,往往習慣于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習慣于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并再做幾遍;當拿到一本新教材時習慣于找課文中的知識點并照搬“教參”;在課堂教學中,習慣于僅僅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習慣于僅僅布置書面作業
自我的習慣到底好不好,需要改變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書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恒,從小事做起,從習慣養起。習慣不是一時養成的,更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而我,會以此書做為我的一本教學上的工具書,以此書來提高自我,激勵自我,超越自我,并由此獲得最大的歡樂。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16
最近買了一本李鎮西教師的力作:《愛心與教育》,回家后仔細閱讀品味,在讀到其中反映李鎮西教師心聲的《做最好的教師》一文時,時時被李鎮西教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現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教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本事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夠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鎮西與昨日的李鎮西相比——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今日我組織班團體活動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幫忙“后進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細心?我今日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豐富?我今日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應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提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日更虛心?我今日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靜?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并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沖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于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當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
李教師的話說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標燈,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09-08
《小學語文教師》的讀書心得11-03
小學語文的教師培訓心得04-22
小學語文教師心得05-22
小學語文老師讀書心得02-09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4篇09-19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精選25篇)09-20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9篇09-19
小學語文教師的讀書心得(精選12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