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時間:2023-01-25 22:27:05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通用12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通用12篇)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1

  小學班主任特別是一年級的班主任,是一個復合性角色。當孩子們需要關心愛護時,班主任應該是一位慈母,給予他們細心的體貼和溫暖;當孩子們有了缺點,班主任又該是一位嚴師,嚴肅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幫助他限期改正。于是,我認為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既艱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說其艱巨,是指學生的成長,發展以至能否成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說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對學生的學習負責以外,還要關心他們的身體、紀律、衛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況。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默默無聞地耕耘了幾度春秋,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常規習慣,常抓不懈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節課、一兩天說說就行的,它必須貫穿在整個管理過程中。由于低年級學生自覺性和自控力都比較差,避免不了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過急。于是,我經常利用班會、晨會、課前、課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及時教育,給他們講明道理及危害性,從而使學生做到自覺遵守紀律。

  二、細處關愛,親近學生

  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一個班主任要做好本職工作,首先要做到愛學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細微處見真情,真誠的關心孩子,熱心的幫助孩子。我深信,愛是一種傳遞,當教師真誠的付出愛時,收獲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愛!感受孩子們的心靈之語,便是我最快樂的一件事!”七、八歲的孩子們整天在媽媽的懷里撒嬌,都不討厭媽媽,為什么?因為媽媽疼他們,愛他們。毫不吝惜地把一切獻給他們,所以孩子們也深深的愛自己的`媽媽。我常想,一個低年級的班主任要帶好這些孩子,首先要當個好媽媽,要像他們的媽媽一樣愛他們,要拿出自己的愛心去“哄”他們,“騙”他們。和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跳繩,我幫他們梳頭、剪指甲、系鞋帶等。這樣,孩子們跟我親熱起來了。我還采用各種方法來激勵孩子們的積極性,每天表現最好的小朋友我會獎勵他們紅果果,口頭表揚,給評比欄里上紅旗,有時會摸摸孩子們的頭等。雖然這些舉動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卻產生了巨大的漣漪。經常有家長和我說,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是那么激動、興奮,還說下次還想得到這種獎勵。

  三、具體要求,指導到位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事物的認知是整體性的,能熟知輪廓,但不注重細節。我在任一年級班主任開始,就常聽一些家長說:“我家的孩子聽不懂大人說的話。”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如果不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教師沒講清或學生沒聽明白的情況下,就讓學生去完成某項任務,學生們只能是瞪著眼睛看著你,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或者其行為往往事與愿違。這樣做的結果,不但使學生產生挫敗感,而且不利于他們掌握做事情的技能。為此,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聽懂老師的要求并根據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務呢?

  我認為,首先要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觀察事物,用孩子能聽懂的話和他們交流。其次,要注重細節教育,把該做的事指導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過觀察發現,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沒洗干凈,因此,用這樣的抹布擦過的地方還是那么臟。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嗎?是孩子有意糊弄嗎?我認為都不是。這只是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使然。因為他們很想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找一個時間,教他們洗抹布。我先打來一盆水,然后教他們怎樣搓,怎么擰,告訴他們只有擰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凈。

  這樣的身教非常成功。現在再看看他們洗抹布,一個個可認真了,都洗得特別干凈。同樣的道理,打掃衛生、物品擺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細節說到位,小孩子就能聽得懂、做得到。再來說說我怎樣使學生學會收作業吧,我讓他們同桌的作業摞到一起,從后往前傳,自己的作業放在下面。每組的傳上來后,教他們怎樣擺放,一組正,一組反,組組分明,便于批改,便于發放。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很快就領悟了要領,這樣,哪一個孩子還能做錯呢?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的教育、管理和約束,使學生的觀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給大家留下了反應迅速、能力超常的印象。現在,班級日常管理的各項工作如晨讀、自習課的紀律,中午的古詩詞誦讀等,都有學生組織,管理效果特別好。

  四、及時表揚,延遲批評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說:“不應該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長久地集中在一些過失上,對此,盡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夠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學生身上激發出對自身力量和自身榮譽的信念。”教過低年級的老師都知道:孩子小,事兒多,一上課就“告狀”。當老師的又不能不公平處理,這樣耽誤的時間太多,而且學生因為受了批評,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自己的過失上,情緒受影響,低落的情緒體驗使智力活動水平明顯下降,課堂吸收效率變低。針對這一情況,我的處理辦法是:

  1、要求學生下課“告狀”,課上帶著好的情緒聽課。這樣,課前的小矛盾、小問題沒有誰會記到40分鐘以后,“告狀”的幾率就低了,課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2、延遲批評,既培養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又給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機會。我把批評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學的時候,這時學生往往已經在負疚的情緒中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老師只要加以指導,就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說到表揚,那就要及時、準確。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例如,學生值日時,當我看到一個表現特別好的例子,就會當眾說:“某某某同學真能干。”還摸摸頭、拍拍背,用肢體語言鼓勵學生。如果看哪個同學主動做好事,并且講究方法,則更要表揚:“瞧,某某同學的觀察力多敏銳呀,老師剛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來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凈,大家都要學習他呀!”這樣表揚后,班里課間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搶著干,誰也不袖手旁觀,都積極主動地參與管理和為班級服務。結果,班里越來越整潔,孩子們也越來越懂事理。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2

  一、關注細節,從點滴小事抓起,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新學期開學,學生的思想處于游離、散漫的狀態,班主任就要從關注細節,抓點滴小事,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組織好學生的紀律。比如:上課前,提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注意靜息的姿勢。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我還注意訓練學生坐的姿勢(如:坐椅子二分之一的位置,雙腳要平放在地面上等),另外,課本文具擺放要有條理,教育學發言先舉手,不能隨意打斷老師的話;回答問題時聲音要響亮、清楚;學生讀書的時候,注意拿書的姿勢等。我不但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上有意訓練和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還利用早讀、隊活動領著學生學習學校規章制度,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并且在課下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二、塑造自身形象,贏得學生信賴。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小學生,對班主任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質,道德修養,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之中都會成為全班幾十個孩子的榜樣。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做好表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我努力做到

  (1)好學上進,不辜負學生。教好書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時,班主任日常表現出來的事業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給學生以極強的示范作用和影響,從而轉化為特殊的感召力。因此,我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參加自學考試,認真鉆研教材,努力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喜歡學習。

  (2)尊重學生,不遠離學生。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不教不管會變壞。”我努力做到真心愛護我的學生,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嚴格要求他們。

  (3) 平時,凡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比如,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舒適、整潔的學習環境,平時我們非常強調不能隨地亂扔紙屑。可對于有些孩子來說,光說教對他們來說起不了多大作用,一轉身就忘了。于是,每當看到地上有紙屑,我就輕輕地蹲下身子,撿起紙屑,故意走過孩子的身旁,再把它扔進垃圾桶。慢慢地,一部分學生不僅做到了不亂扔垃圾,而且,看到教室里有紙屑,也能主動撿起來。我們班的姜宏、李鈞霖等幾個同學每天都堅持在教室里主動撿紙,這令我感到非常地欣慰。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就是無聲的教育。雖然老師只是付出了一點勞動,但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多么地巨大。教師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使我看到:教師的人格魅力會帶給學生無窮的力量。因此我們必須時刻自律,用健康向上的心靈去凈化育人環境,用認真、模范的行為去影響學生的心靈。

  三、心播撒愛的.種子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但要愛班上的優等生,更要對后進生傾注更多的關愛。在學習中,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如我班陳江龍同學,腦子比較聰明,可學習習慣差,寫作業有時還偷懶。我沒有放棄他,而是手把手的教他寫字,抓住他的點滴進步,不斷鼓勵他,在學生面前夸獎他。漸漸的,他不但能很好完成作業,而且成績也有了進步。在生活上,我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幫他們削鉛筆、提醒學生按時吃藥、多喝開水,以至學生下課了,老愛拉著我問東問西的跟老師親近。

  愛不能只作為一種理念掛在老師的嘴邊,更重要的是把愛這種情感滲透到學生心里。老師不經意舉手投足透露出的對學生的情感,特別是小學生,他會感受到那是一種巨大的愛。我們班新轉來的沙澤田,腦子很聰明,做事也非常認真,但是上課時總是不敢也不愿舉手回答問題。我發現后,主動找她談話,經過了解才知道,她是一個自尊心很強孩子,生怕回答問題時出錯被別人取笑。針對他這種情況我在課堂上向她投去信賴的目光。并鼓勵她,慢慢地自己的意見了,也很快與很多同學成為了好朋友,現在她發言特別積極,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

  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你;愛學生,學生才能服你;師生有了濃濃的情感,教育才能順利進行;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但我認為自己做的還不夠,我會繼續努力,為班級工作傾注自己的愛。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3

  對與一年級的新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培養高尚的人格,尤為重要,所以對于一個老師來講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其伴隨孩子一生。

  好習慣要從細出入手培養。習慣培養中嚴格的行為要求必然也要求對細節的重視。習慣培養必須融入孩子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注重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如:下課要放凳子,進教室要跺腳等,小到這樣的'細節都可以看出孩子的基本修養,只要是好的習慣,哪怕再小伴隨孩子一生,都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好習慣的養成一定要反復的訓練。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需要二十一天,一個成熟習慣的養成需要九十天。由此可見對孩子行為習慣的訓練一定要堅持并嚴格進行。不同行為習慣有不同的標準,在和孩子一起確定標準之后,就要嚴格遵守,不能放松。并且要反復再反復。回想我這九十天,比較滿意的是孩子的勞動習慣和閱讀習慣,以初步見到了成效,唯獨對課堂上我很不滿意。同時我覺得僅僅教給孩子這些是不夠的,只要是對孩子有用的習慣,能終生受益的習慣都應該教給孩子。在不同的場合都應有意識的給予滲透。這才是真正的教孩子做人,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為了教而教。

  好習慣的培養要靠激勵。比如:老師最喜歡誰,最想表揚誰,或上課發給小紅心,教師要安靜的多,孩子的小眼睛都能放光。真正要我明白這一點的是在一節品生課上,我無意間進教室拿東西,見孩子們一個個像個小樹樁似的坐的端端正正,教師里更是鴉雀無聲。說老實話,即使在我的課堂上這都是難得一見的奇觀。于是我開始注意觀察品生老師是怎么做的。通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即使有時上課了孩子們還沒有自覺停下來靜息,老師也從不發脾氣,只是先把做的好的孩子叫到講臺上大力表揚,其他孩子有如此殊榮自然就趕快靜息。這讓我明白孩子是多么需要表揚,多么需要贊揚,在今后我一定要改變策略,善于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多夸夸孩子。正所謂“好言一句三冬暖”,更何況是一群孩子呢?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4

  一、全面了解學生,充分發揮班干部的凝聚力作用。

  要管理好一個班級,必須對班級的具體情況全面了解,只有對班級的具體情況“了如指掌”才能做到“運籌帷幄”。班主任接班后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了解來掌握他們的思想、學習、以及他們的缺點,這樣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和開展學生活動就感到輕松而且會達到良好的效果。當然,除了間接了解學生情況外,還應經常利用業余時間,與同學進行交流,了解同學們的思想動態,指出他們存在的不正確的想法,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以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學生、去關愛學生。

  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要不斷完善自己,一方面要精神煥發,以自然和諧的美給學生留下美好印象,要具有廣博的知識,在課堂和課后以智慧去獲得學生的信任,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細節,以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勞動的時侯,班主任不是站在一旁指手劃腳,而是與學生一起清洗教室;看到教室地板上的.紙屑,班主任主動彎下腰去拾起扔入紙簍中;要為學生拾起掉落在地上的書筆;在天氣突變的日子里,不時地叮囑學生注意冷暖,照顧好身體等等,總之,班主任應以良好的行為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三、規范班級制度,放手學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該用什么手段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進行思考,書中告訴我們在培養班級民主氣氛的同時,制定了詳細的班規,使班級管理有法可依。雖然在制定班規要花費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班規定下之后,班主任工作十分輕松。當然班規的制定是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首先,對班干部進行集體培訓,培養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樹立正確的思想。其次,在班級中制造聲勢,讓學生明確班主任的重視程度。最后,付諸實踐,班主任在旁也大力監督。在實踐中師生不斷完善班規,形成良好的班風。那么在整個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所有的事情,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當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辦代替,那是培養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應該是在民主的對待他們的同時,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經過鍛煉,使本班學生的膽量越來越大,能力越來越強,慢慢出現了許多人才。

  四、動腦筋巧設計,多種途徑教育。

  在當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多動腦筋想辦法,用各種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大的方面來說,班級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實施辦法、參加學校、年級的各種活動、組織班級活動都需要我們動腦筋精心設計;從小方面講,對學生的表揚、批語鼓勵也需要我們動腦筋。而每當自己的腦海里出現一個新念頭時,馬上把它記下來,并盡快付諸實施。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因此班主任在班里要設各種名目的獎項,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表彰。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

  以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學生、去關愛學生,用愛心去包容學生,這樣才能創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后的生活中我會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5

  一、巧借兒歌記常規

  一年級小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 ……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于是我就決定采用學生們喜歡的兒歌形式,將一些基本的常規編成瑯瑯上口的兒歌,讓學生天天說唱,自然而然的他們就明白了應該怎么做。

  記得剛走進一年級教室,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看著我,好像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我吸引,但是課堂上的一個個苦笑不得的場景也是讓我始料未及的。任你的嗓門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過不了三分鐘他們就照舊,氣歪了眼睛也不理你。后來,為了有效的維持課堂秩序,我開始教他們一些簡單的兒歌。例如:課前迅速使學生安靜坐好組織教學的一問一答式,口令:師:一二三。生:我坐好。師:請你跟我坐坐好。生:我就跟你坐坐好。師:請你跟我來寫字。生:我就跟你來寫字。師:小眼睛。生:看黑板。師:小耳朵。生:仔細聽。這樣在課堂上,不斷地運用這些兒歌,學生會被兒歌吸引到學習中來,注意力也就慢慢地集中了。

  還記得剛開始排路隊時,他們總是嘰嘰喳喳,像一群永遠不知道疲倦的小鳥,于是我就教了這樣一首兒歌:我是守紀小標兵,站起隊來“快”、“齊”、“靜”。此后,我們班的路隊真的做到“快”、“齊”、“靜”了;剛開始寫字的時候,學生們不懂得寫字的姿勢、不懂得該怎么握筆,我在講解之后,將一首兒歌教給他們,“一手好字并不難,頭正身直足要安。頭距紙面約一尺,保護視力要及時。胸部不要貼桌沿,距離一拳是要點。拇指、食指捏筆桿,距離筆尖一寸遠。 中指末端托筆桿, 三個手指一起管”,每當他們寫字的時候,就會邊背兒歌邊糾正自己的姿勢……這樣的兒歌,既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在運動中鞏固,在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范和強化。

  二、言傳身教守常規

  大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小學生,對班主任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質、道德修養,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之中會成為全班幾十個學生的榜樣。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生。

  (一)語言引導。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老師的想象幾近神圣和完美,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使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我要求自己無論在什么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每天早上,我都讓自己微笑著走進教室,對同學們道一聲:“早上好。”這樣幾天下來,學生們不論是看見我還是看見其他老師,都會停下來,笑著問:“老師好。”

  (二)行為示范。

  一年級小學生的習慣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老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記得有一次,一名學生在教室嘔吐了,他的同桌邊捂住鼻子邊說:“好臭!難聞死了!”其他同學一聽也都用手捂住鼻子。看到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學生,而是先把那位同學安置好,隨后拿起工具清理起來。學生先是驚奇地看著我,而后紛紛上前來幫忙。是啊,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就是無聲的教育。

  另外,平時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一員,當發現地上有紙屑時,我總是悄悄地彎腰拾起,當發現課桌、黑板沒擦干凈時,我不忘默默地重新擦一遍;當衛生工具擺放不整齊,我就不動聲色地讓其各歸各位;當下課走樓梯時,我總是輕輕的靠右邊走,在下課和學生談心時,也總是輕言細語……小學生模仿能力很強,不久,許多學生會像老師一樣不聲不響地拾起紙屑,扶起笤帚,下課時起立坐下他們總是輕輕的,從不在教室大聲喧嘩……用行為指導學生,才能對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學生不僅在一時一事上養成好習慣,不少學生還能舉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家校聯系促常規

  對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長與學校的緊密聯系,只有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方向發展。上學期,文登家長網校開通了,作為一個一年級的班主任,我便有效地運用家長網校這一平臺,將學生在學校的行為習慣及時反饋給家長,同時也能把學生在家的情況匯總回來。

  那天我給王強強同學的家長發了一條短信,上面是這樣寫的:最近,你是課堂上聽課最認真的同學,你不僅坐得端正,讀得認真,寫得仔細,更讓老師驚喜的是,你敢舉手發言了,并且對一些問題的見解還很獨到呢!老師相信你會成為一一班最棒的同學。加油啊!當天晚上,他家長就發短信過來了。家長是這樣寫的:我們總覺得王強強這個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一直較差,所以性格內向還有些自卑。沒想到最近能進步這么大。當我們看到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我們真是激動。學生看到后更是高興得又唱又跳。謝謝您,老師。

  還記得圣誕將至的時候,我想利用這個節日鞏固、強化一下學生的常規、行為等各方面的習慣,于是我在班上講了圣誕老人會送禮物給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表現好的學生。并和他們一起討論應該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物。然后提前給家長發了一條信息:圣誕將至,您愿為咱們的寶貝準備一件小禮物嗎?禮物不用大,但要滿足學生的心意,這兩天可以鼓勵孩子好好表現,說在圣誕節前一天的晚上,圣誕老人將會把禮物放在孩子的床頭, 當然,我們也別忘了在禮物中別一張卡片,上面寫上孩子哪些地方表現的好,所以圣誕老人才會在百忙之中給他送禮物,也要提出希望,那樣圣誕老人下年才會接著送,給孩子一個驚喜,相信孩子也會還我們一個驚喜。圣誕節那天,很多孩子拿著“圣誕老人”給他們寫的信走進教室,還驚喜的告訴我當他們早上醒來看到禮物和卡片時的興奮。從那以后我發現孩子們好像突然長大了,懂事了。

  一條條短信聯系著家長和老師,不斷的反饋著學生的變化進步,促進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和鞏固。

  總之,教育學生不能是居高臨下的命令,而應在細微處為他們做出榜樣,作為班主任,我們無需去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需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6

  首要的是要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養成以下十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主動性方面的習慣

  1、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小預備鈴后首先學生要自覺準備好學習用具:課本、文具盒、練習本最好還要備有鉛筆、草稿本、作業本、練習冊,或者上節課老師讓帶的試卷、報紙并且把這些試卷類裝在一個專用文件夾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來,由此也能養成自我們整理收拾的習慣。二是調整好上課的狀態,每個學生都要學會自我們調整身體、心理和情緒,這樣有利于迅速進入上課狀態,多數數學老師要通過課前的情景導入,提起學生的興致,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本節數學思維狀態。三是上節課知識回顧,課前通過對上一節課所學內容的回憶,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反思,或者是討論有關的數學問題,總結學習經驗等等,作一些知識方面的準備,搞好新舊知識的銜接,這對課堂是一個重要的鋪墊。

  2、培養學生善于舉手發言的習慣

  舉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目的是希望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是老師進行教學反饋的手段之一,對于學生來說,舉手還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創造展示自我們的機會,調動上課的積極性。同時舉手也要注意不能兩只手隨便舉,要坐端正舉起右手,左手放在胸前,眼睛看著老師。

  3、培養學生能用完整的話發言的習慣

  發言是學生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匯報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單獨發言和集體發言兩種形式,同學們在集體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必高聲回答,只要能說給自己聽到即可,但必須簡潔明了。對于學生的單獨發言要求流暢連貫完整,說話有頭有尾,語速不快不慢,語調抑揚頓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發言時要對著同學們,說給同學們聽,眼睛要充分與同學們接觸。老師應為每個學生充分提供發言的機會,數學課要求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說話,要有邏輯性,能用自己的話對概念、性質等進行有效的表述。聲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問題更能讓其他同學聽清楚聽明白,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給人的感覺也是很自信的。

  4、培養學生勤于動手的習慣

  勤于動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慣,常常見到有些學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題目時,想到了,也說對了,但動手做起來就錯了,最初這些學生總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聰明”,其實這些學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導,讓其形成動手的習慣,最終會成為不會聽、不會看、不會讀,只會瞎說的能力低下的人。

  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們身邊還真不少見,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動手,用許多家長的話說就是“懶”、“拖拉”。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計算具有很強的周密性,解決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程序性和嚴密性,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容易不等于簡單”,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動手訓練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統一,手腦并用,周密性和嚴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強。

  二、學習方法方面的習慣

  1、養成品讀的習慣

  品讀在數學學習中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主要用于對定理、性質、法則的理解,對數學題意的理解,品讀時要注意文字中有用的數學信息,理解出題的意圖。經常對學生進行數學方面的品讀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細心的習慣。

  2、培養學生勤于記錄的習慣

  善于學習的同學也善于進行課堂記錄,必要的課堂記錄有助于過后進行討論學習,便于重新揀起細細思考慢慢消化,有效的記錄有利于日后的學習,是期中期末復習的重要專題材料。記錄絕不是全盤照搬,而是有選擇地作重點記錄,比如重要的經驗方法、不大理解的問題、做錯的或容易做錯的典型題目、某些新的發現或心得體會,記錄要簡明扼要,便于理解,并且當天一定要作好整理歸類,記錄可以寫在課本上,可以寫在卡片上,也可以寫在專用的分類記錄本上。課堂記錄作為學生學習的信息,善于記錄和整理分析的學生一定能從他的記錄中收獲明天。

  3、培養學生勤于反思的習慣

  小學生粗心馬虎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點有關,與學生的閱歷和生活習慣有關,與個人的學習能力也有密切的聯系,不但是小學生有粗心馬虎的現象,大人也有。要解決學生“粗心”的問題,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強針對性訓練之外,養成反思的習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常常聽到學生考完試后這樣說,“唉,很多題我們都會做的,由于粗心大意就做錯了!”其實粗心大意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自我們安慰的一個借口,成為學習進步的煙幕彈,它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對于數學學科尤其如此。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7

  四年級是小學教育的轉折期,小學四年級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影響著孩子的個性成長,也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從四年級開始也就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提出了比以往不同的要求。

  一、培養學生的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一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個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四年級的學生的個性也逐漸凸顯出來,遇見長輩、老師不想問好,遇見同學、朋友懶得問早。這時,我們要隨時把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這些詞語掛在嘴邊,隨時向同學說起,老師也應做到主動向同學問好,問早。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并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二、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道德不良好別人恨三分”這話不假。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同學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班規班約,遵守學校規章制度,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種行為規則,尊敬關愛長輩,不隨地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務,遵守交通規則,能換位思考、團結友愛等等。做到誠實、守信、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團結同學、不打架、不罵人,多用禮貌用語,遵守公共場所秩序,不大聲喧嘩、追逐打鬧,講究衛生、穿戴整潔、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三、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課前的自主學習。通過自學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是發展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四年級的同學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前完成對一遍課文或習作的預習對他們來講不是難題。通過對課文讀、圈、劃、抄,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提出質疑或查找資料的步驟提前學習課文,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自學能力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上課聽講的習慣。

  上課首先要專心聽講,注意力集中,是四年級小學生聽懂一節課的前提。一是認真聽老師講課,注意觀察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老師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理解講課的內容。學生只有在認真聽課的基礎上才能領會一個手勢、一個眼神所表示的意思。老師在教學時要多采用肢體語言輔助口語以形象、直觀地理解授課內容。例如:語文課上,老師可以用豐富的表情表達出文中人物的不同心態的意義,讓學生學會從老師的表情中區體會人物的個性及心理。二是學會傾聽,傾聽也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四年級的同學往往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課而忽視同伴的發言,別人一說就接話、插話,如果叫他來說的話其實他說得還不如別人。這個習慣是長期形成的,一時難以改變,這就要求老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種方法培養和疏導。要培養同學注意

  聽同學的發言的習慣,同學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也要注意聽,要求邊聽邊思考:同學回答得對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會更好。邊聽邊思考時如果同意別人的觀點,可以輕輕點頭表示贊同,若需要補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舉手,經允許大膽站起來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3、課堂上說的習慣。

  我們要求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大膽發言,這既可以培養孩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同學回答問題時,首先要求語言要完整,然后是表達流利,還要求聲音洪亮,表達清楚。這是我們的目標,得一步一步地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老師一定要注意不要包辦代替。一定要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平臺,組織好學生靜靜地用鼓勵的眼神望著他,認真地傾聽。

  4、聽課“想”的習慣。

  學生只會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不會應用課文中學到的道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想”的習慣。在教學中留意隨時生發出的問題,及時調整課堂結構,給予孩子合理、滿意的解答。每節新授課結束前,都應該留下點時間請孩子們說一說本節課講課的內容,學了課文之后的啟發,或你還有什么疑問等。讓孩子每天都有總結、思考、質疑的時間。長期以往孩子就會養成看板書總結本節課重難點的習慣。久而久之同學們也就學會了聽課、養成了思考的好習慣習慣。

  5、做作業的習慣。

  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有的已養成了自覺完成家庭教育的好習慣,但部分孩子仍然做得臟、亂、錯,甚至不堪入目。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就得從課堂作業抓起,簡單地要求這部分同學在完成課堂作業時書寫端正,不寫錯字,家庭作業中分層次布置。要求同學不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培養學生認真做事,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最后,要培養學生會自已檢查,養成認真學習不粗心的好習慣。

  6、逐步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和查找資料的習慣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要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必須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正確選擇、利用工具書。遇到生字、生詞和不懂的問題,多多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讓學生把工具書當成良師益友,掌握查閱搜集資料的方法。

  7、培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

  語文課中,閱讀是關鍵,是重點,是不能棄之的,而且課外還有一片更廣闊的天地讓孩子們去讀。我們都知道,課外閱讀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學習語文,如果僅僅局限于學好語文書上的有限的幾十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學大綱》又明確指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規定“四年級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進一步說明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新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定。因此,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努力倡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甚至布置一些讀書任務。

  但是,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社會、家庭也是同學們生存、學習、成長的環境。它們都對同學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范文寫作兩者之間如果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標準,教育目的都會影響學生的思想,也會影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中我們一定要做到家校結合、社校相并,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學會為家人,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8

  幼兒的飲食習慣與生長發育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更會影響幼兒的身體素質。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將使人終身受益,而好的行為習慣是從小培養,自小形成的。因此,對新入園的小班幼兒,我從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抓起。

  一、做好就餐前的心理準備

  就餐前,老師先介紹當日菜譜。如吃草蝦時,老師就給幼兒猜一則謎語:駝背老公公,胡子翹松松……,等幼兒猜出謎底后,老師再出示煮熟的蝦,并告訴幼兒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吃了能使小朋友長得高、長并結實,還能使小朋友更聰明,這樣,使幼兒了解了蝦的外形、特征及營養作用,吃得更加津津有味。又如在介紹蔬菜時,可以對幼兒說它是我們的好朋友,能使牙齒變得堅固,使小朋友長得健壯.還能幫助我們把身體里的廢料運走,并教念兒歌:豆腐青菜營養好,寶寶吃了哈哈笑。通過老師的介紹,激發幼兒食欲。

  二、教幼兒正確的就餐方法

  入園前,這些三歲左右的`孩子都由父母或祖父母喂食,偶爾有幾個幼兒會用勺子吃飯,也是杯盤狼藉。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先設計一節課(布娃娃學吃飯),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布娃娃學會正確的吃飯方法。幼兒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潛力,有一種表現的欲望。他們思維活躍,積極動手、動腦,想出種種教布娃娃吃飯的方法。最后老師把他們的方法進行總結、歸類:吃飯時,左手挾碗.右手拿勺,吃一口飯再吃一口菜、要細嚼慢咽,不把飯萊灑到桌上、地板上,一份飯菜吃完后,能主動地請老師添飯:不留剩飯剩菜,吃飯時不講話。老師表揚他們說:“大家想的辦法真棒,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吧。”這時,幼兒的情緒飽滿,進餐的欲望就更強烈了。

  三、照顧幼兒用餐

  幼兒用餐時,老師播放一些輕松柔和的音樂,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進餐氛圍。同時,觀察每一位幼兒的情緒,及時糾正幼兒的姿勢,對一些挑食、偏食幼兒的進餐情況作認真的觀察、記錄,并與他們的體檢情況結合分析。對一些體弱、身體不適的幼兒作特殊照顧,為他們配一些細碎爛軟營養豐富的飯菜,讓他們先吃。每當幼兒有一點點進步.如沒把飯菜灑到桌上或獨立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等,老師就給予肯定和表揚。使每個幼兒都感到自己受到老師的重視,都能充滿信心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無憂無慮地生活。

  四、餐后管理

  幼兒吃完后,請他們把碗、勺分開放到指定地方,拿自己的杯子用溫開水漱口。然后用消毒過的毛巾擦嘴,最后自覺地到老師那兒去排隊,做散步的準備工作。

  經過多年的嘗試、實踐和總結,我園對新入園幼兒的就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但幼兒是發展的獨立的個體。常常受環境和情緒的支配.因此,我們在一日活動中,要時刻關注每位幼兒,持之以恒地把愛灑向每一位幼兒。才能使幼兒自覺自愿地參與到我們的飲食管理中,才能使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得到強化,使其終身受益。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9

  俗話說:“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也說明了加強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也正如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習慣應注意哪些問題等方面具體的談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為使我班養成教育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好習慣讓學生受益終生。特制定本計劃: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所以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起,就要開始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穩定的自覺行為。小學階段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基礎的學習。這其中的學習不僅學到了基礎的知識,還將形成一些學習習慣。而這些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兒童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而且將會影響其一生的學習。因此,從小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非常必需的。

  二、我班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在本班三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和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縱觀學生的學習習慣,我班上大致可分為三類情況:

  1、一類學生學習習慣缺乏,滿足于基本聽懂、會做、考試過關,很少有預習、復習等學習習慣。

  2、一類學生學習習慣不良,如作業拖拉、多次催討不交、抄襲,考試作弊等種種不良習慣。

  3、還有一類學生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能獨立作業,又有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學習水平也就不同。可見,學生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水平的影響非常之大。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內容

  1、課前預習習慣

  (1)、提前預習課程。每天都要對將要學習的課程作簡要的預習,了解課程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2)、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過查字典、查資料尋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學、家長詢問,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要標記出來,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的學習。

  (3)、預習時要學會用筆在書上作不同的標記,如:重點內容在文字下面標“△”,有疑問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畫“﹏﹏”,并在旁邊寫上“?”等,以便在課堂學習時多留心。

  (4)、預習時要集中精力,培養自己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

  2、課堂學習習慣

  (1)、課前做好準備,自覺檢查課本、課堂練習本、作業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準備齊全。

  (2)、課堂上認真接受老師指導,專心致志地參與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勤于發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敢于爭論,并不斷修正、彌補自己的不足。說話完整,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正。

  (4)、遇到疑難問題,及時舉手發問。

  (5)、在接收到信息后,應該快速作出反應。比如快速打開課本、快速從位置上站起、快速整理學習用品等。

  (6)、善于傾聽同學的發言、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樂于交流,交流時目光專注,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不嘲笑別人的錯誤。

  (7)、要主動合作學習,在進行分組實驗、動手操作、課外考察等活動時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8)、學習要善于舉一反三,通過學科間的聯系理解問題。

  3、書寫習慣

  (1)、做作業時要專心,不邊玩邊寫,不邊吃邊寫,書寫時先想好再下筆。

  (2)、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字跡工整,書寫規范。

  (3)、書寫時要注意保護好視力,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

  (4)、愛惜作業本,不亂涂亂畫,養成寫字墊紙的好習慣,不隨意撕作業紙,保持作業本的清潔和完整。

  (5)、寫完作業必須認真仔細地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4、記憶習慣對當天學習的內容及時復習鞏固,需要記憶的字詞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單詞、語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記憶準確。

  5、作業習慣

  (1)、獨立、認真、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類作業,完成作業時要做到精練反思,不抄襲別人的作業。未完成作業的,應主動向老師說明理由,并及時補上。學有余力的同學要養成自主設計和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2)、寫完作業要把作業放入書包中,整理書包時,把學習資料在書包中分類、有序放置。

  6、改錯習慣作業本、練習冊、試卷下發后,先查看老師的批改,對老師指出的錯誤必須及時糾正。不放過一個錯字或錯題。要建立錯題集,做好錯題記錄,找出錯因,及時訂正。

  四、培養學習習慣應注意的問題

  學習習慣是多方面的,是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但就圍繞課堂教學而言,課前預習,課中參與,課后整理復習是最為基本的學習方法。從教學理論的角度上看,會預習,會參與,會整理和復習是具有科學性、必要性、可行性的。總之,習慣是一種定型行為,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見效的,須在長期的教學法中反復訓練,加以深化,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這是我們在素質教育中應該提出的重要。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10

  好的習慣對于孩子來說受用一生,然而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是說不完的煩惱,那么我們家長應該如何正確面對這個問題,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個家長對自己的要求,對家庭的尊重,對自己每一行為舉止的注重就是對孩子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在各方面做好表率,比如我們家長有時候犯了錯,但是不要覺得自己是家長怎么做都可以就不向孩子道歉,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覺得犯了錯不道歉等也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有事我們家長不注意時說了一句臟話,孩子馬上就會應用到他自己的話里,所以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們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合理地應用表揚讓孩子的良好行為得到強化,例如孩子在做一件良好行為的事情時我們家長應該及時給予孩子表揚,同時稱如果他怎么樣做會更棒并加以鼓勵的話孩子一定就會馬上做的更好,只要家長及時肯定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將此轉化為好的習慣。

  家長也要與幼兒園實行同步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切不可出現一人管孩子一人護孩子的現象,如果家庭教育有不同的想法也不可擋這孩子的面討論,這樣長期下來就會助長孩子任性的毛病,對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非常不利。

  好的習慣不是一日之功,是需要長久堅持,反反復復,用耐心,細心,愛心,恒心來幫助孩子的。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11

  最近觀看了孫曉云教授的視頻《習慣決定孩子命運》,又拜讀了他的教育文集《教育就是培訓好習慣》,令我感觸頗深。讓我想起了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的話:“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這一獨到闡釋,為今天開展素質教育打開了一扇智慧之門。開展養成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而德育不好則是危險品。不但無宜于社會且危害社會。德育必須從小培養,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培養習慣,無論是道德習慣還是學習習慣。

  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得主在巴黎聚會時,記者問一位科學家:“請問您在哪個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事情要表示歉意……”這最重要的東西,說的就是習慣,且是從小養成終身受益的習慣。例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說起來簡單,但必須從小培養,否則孩子長大后會吃大虧。孩子喜歡同桌的彩色鉛筆,便偷偷放入自己書包。家長發現若不及時制止,孩子就認識不到此事的嚴重后果,結果由小及大,愈演愈烈,勢必難以收場。因而,道德習慣應為一切習慣之首。

  所謂“人才”,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先成“人”,才可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才”。成“人”的根本便是最為基本的道德習慣。其次,才是學習習慣的培養。人的一生是終身學習不斷充實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不斷汲取知識,豐富體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教室的衛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學生負責清潔打掃,但是地面上總還是存在紙屑;上課時反復強調的問題,到作業中還會有學生出現錯誤;經常教育學生上課應專心聽講,可是在課上還總是有學生要思想開小差;每次作業批改講評后要求學生訂正,可是還是有小部分學生不訂正……為什么總是有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上會出現那么多的問題,真的是他們的領悟能力有問題嗎?答案很顯然:不是。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幾年的教學生涯,我已深深地體會到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性,讓我深深感到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道理。《教育就是培訓習慣》這本書從多方面對養成教育進行了具體的`闡述,讓我對養成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有了清晰的認識與了解。然后該書又分別闡述了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其中一些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非常具有實用性。比如:“孩子寫作業馬虎怎么辦”“孩子浪費東西怎么辦”“孩子任性怎么辦”“孩子學習不專心怎么辦”“孩子有不良的衛生習慣怎么辦”“孩子缺乏創新習慣怎么辦”等等這些問題,剛好就是我們平時在議論的學生常有的不良習慣,書中提到的實例以及解決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辛的育人工程,我們要遵循以嚴為綱,以愛為本的原則,給孩子們的人生當好向導,促進其良好習慣的養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刻不容緩。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 篇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孫云曉先生也一再強調培養習慣在孩子養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把他引到破產的地步。”的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甚至決定學生的未來命運。最近響應學校要求,認真拜讀了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這本書主要介紹了養成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還例舉了一些具體的事例向我們說明了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所教育的學生正好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卻又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足夠的自控力,特別是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做人和做事,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是影響最大的班主任,身上就肩負著更多的使命,那么作為班主任到底如何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呢?結合孫云曉先生的文章,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首先,作為班主任要正確面對學生的不良習慣

  在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報告會上,現場有家長提出,自己的孩子壞習慣“屢教不改”,這個缺點怎么辦?而孫云曉的回答很有意思,說“這是‘特點’而不是‘缺點’。這是兒童的特點。而兒童教育就是要反復。”可見學生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習慣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班主任,我們當然都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自覺服從班級管理,其實學生自身也不想犯錯誤,他們也渴望能夠不斷進步,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揚,他們之所以犯錯就是存在一些“特點”,而這些“特點”是可以通過家庭和學校的雙方合力來加以改正的,著名新聞工作者楊瀾就說過這樣意味深長的話:年輕,有資本犯錯誤。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清這一點的話,在我們的教育中就會減少很多負面情緒,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從而避免犯難以挽回的錯誤,與學生關系也更為和諧些,也更有利于我們學生和自身健康人格的培養。

  第二,細節決定成敗,要從細微處入手

  哲學上強調量變引起質變,要求我們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而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孫云曉認為,對孩子好習慣要明確規范,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要清清楚楚。然后就是堅持,好的習慣只有堅持,才能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一件事堅持21天就會初步養成。而堅持90天后,就是一個成熟穩固的習慣。”孫云曉這段話給我們教育很好的啟示,其實我們學校每天都在身體力行著,那就是注重學校規章制度的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制約作用,他明確規范學生哪些可以去做,哪些不可以去做,就是所謂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我們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不斷從細微處引導和監督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然后逐漸由“有為”到“無為”,逐漸幻化成學生的內在自覺。譬如,光線良好的時候,不開教師用燈,教育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早讀,晚自習,上課及時趕到,教育學生形成嚴格的作息習慣;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亂扔垃圾,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從細微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吧!

  第三,班主任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孫云曉也在文章中強調:真正的教育都是潛移默化的。教師自覺地撿起一塊垃圾、擦干凈講臺、擺好教具等等,學生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會自覺模仿老師的`行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比班主任三令五申地說教要強得多。還比如我們要求學生早讀課6:45之前必須要過來,那么作為班主任就必須在這時間之前過來,要不然我們憑什么要求學生也守時呢?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處處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教育無處不在,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各自現有教育資源,結合各種教學活動,把“做人、做事”的正確習慣的培養融入平常的教學活動中,以正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的班級管理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第四,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萬丈高樓平地起,這需要我們班主任不僅僅要細心,還需要足夠的恒心和耐心。班主任要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認清這一點,我們才能平和地應對這個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師生雙方合力解決,學生同時也要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一定會有成效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與孫云曉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對于父母和老師來說,你給了孩子什么樣的教育,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未來。”我們和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個幸福的未來,但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個人的力量,一個小時就能解決的問題,他需要家庭、社會、學校三方合力,從小抓起、從細抓起、從現在抓起,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健康的人格,從而向著美的方向生長!

【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培養良好的習慣】相關文章:

《培養良好的習慣》教案02-26

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的習慣04-29

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10-25

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要點10-18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06-30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良好數學作業習慣的培養06-30

小班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的培養02-17

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食習慣02-18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經驗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