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

時間:2022-11-16 00:35:07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精選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精選6篇)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1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摘自《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這些融入年輪的人,我們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了從容,彷徨的時候,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堅定,懷疑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們什么叫相信。

  201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盛典已于2019年2月18日20:00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從2002到2018,感動中國走過17個年頭。時代在變,感動不變,人們對善的向往不變,對美好的渴望不變。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欄目,多年來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在這個精致的利己主義盛行的年代,在這個道德感、責任感、使命感缺失的年代,有這樣一部精神史詩洗滌心靈,實屬大幸。

  每每看到這個節目不知你們如何,反正我是止不住我的眼淚。我們經常說,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的人物,也都來自你們我們他們的身邊。它是中國人的好人觀,行善觀的一種傳遞。“勿以善小而不為"。感動中國,正是這種精神與力量的傳遞,他給了我們希望,讓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片未曾喚醒的春天。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的是,人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堅信世間的美好,人的心靈不能被負面情緒所占據,這樣你可能會永久的迷失,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向著美好出發,以每個人的閃光點照亮你身邊的美好,哪怕很微弱,但匯聚一起便是萬丈光芒,千言萬語,也行只有一句話:感動就在你我他每個人的身邊,感動中國的精神與魅力一直在傳遞和發揚,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新一代人點亮。

  《感動中國》是一種呼應,它呼應的是人們心里本來就有的向善之心。兩個多小時,對于普通的觀眾來說,可能意味著無法被擦干的淚水,或者是心靈的一次凈化。但對于這個社會與時代來說,《感動中國》的走紅意味著什么?

  在感動的同時,我們有時是不是也該有點兒憤怒。我們要做的和該做的事還很多,只有感動、憤怒都不夠,我們必須擦干眼淚后行動,站到一個又一個曾經感動過我們的人身后,然后憤怒才會真正減少。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2

  2月18日,《感動中國》如約而至。鐘揚、杜富國、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程開甲等人十一人獲頒“年度人物”。

  這是一群以血肉之軀書寫不朽偉業的人。超越海拔六千米,跋涉高原十六年,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鐘揚教授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采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彌補了國家種質庫的空白;面對爆炸的地雷,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英勇負傷,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退伍軍人呂保民見義而勇,不惜身受重傷,制服持刀行兇歹徒;退休老人馬旭與丈夫畢生節儉清貧,將全部積蓄捐給貧困的家鄉;“英雄機長”劉長健臨危不亂,在萬米高空挽救了119名乘客的生命;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守護海島32年;張玉滾支教17年,用窄窄的扁擔挑起山村孩子的未來……

  這些平凡又偉大的普通人,無愧于殊榮。他們用善意、勇敢、毅力、使命,升華了自身,也標注了新時代的價值坐標,又匯聚成溫情的海洋,讓人動容,催人奮進。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里,從國家到個體都引以為傲的精神豐碑。

  從他們身上,有人讀出了文明的傳承。一個文明的民族,不僅要有經濟的進步發展,也要有精神的.高度和厚度,我們要做的不只是給文明以歲月,還要還歲月以文明。如此,便離不開對一個個心動瞬間的記錄,對生活中溫暖與感動的銘記與傳承,在漫長的歷史中始終回應著時代的價值渴求與信念堅守。學會銘記才有文明,有文明才有希望,精神的力量翻滾升騰,環抱著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便會傳遞著心靈的方向感與歸屬感。

  從他們身上,有人讀出了感動的力量。2018年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里,有90后,也有耄耋老人;有賣雞蛋的大爺,也有兩院院士。他們生逢不同的年代,守護著不同的崗位,堅守著不同的初心,卻在“奉獻”的精神世界中相遇,共同向我們傳遞著“利他”的價值觀。他們拒絕誘惑,甘守清貧,付出了青春乃至寶貴的生命。這種力量,怎不讓人淚流滿面?

  感動中國是一扇窗口。十七年來,上百位年度人物用偉岸的身姿,奠定了精神豐碑最堅實的底座。更多的人則從感動中汲取力量,用精神之光點亮自己前行的路。公交車上讓座的年輕人,為清潔工免費提供熱水的熱心店長,春晚小品中那個春節不回家,在車站為大家排憂解難的鐵路警察……他們也許永遠登不上“感動中國”的舞臺,卻在“行動中國”的大舞臺上,用熱心,用擔當,用奉獻,溫暖了每一個平凡的瞬間。

  一朵朵浪花匯成了時代的巨浪。獲獎者終究有限,但精神的獎杯在所有觀眾手中傳遞。十三億中國人,人人心里都燃著一團烈火,這團烈火越燒越旺,化做無窮無盡的力量,這是咱們的靠山,這是咱們永遠幸福的保證!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3

  晚霞染紅了天空,我漫步在放學路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我卻無心交談。剛剛看完《感動中國2012》年度頒獎典禮,我的心仍在震動著,久久不能平息。片中的十大人物,每一個都使我深有感觸,有給一百三十多個孩子當母親的高淑珍、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羅陽等。

  何玥,一個我從沒聽說過的小學生,今日卻讓我的心銘記著她的名字。盡管她已經不在,但她的故事仍然感動著我。

  患了腦瘤的何玥從父親與醫生的交談中得知自己只剩三個月時間。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知道可以捐獻器官時,便不顧一切的提出要捐獻器官,然而卻幾番遭到了家人的拒絕。鄉里人都說,人都已經死了,還要在身上動刀子,那該有多痛苦啊!可是何玥再三要求要捐獻器官。要知道,何玥的大腦此時已經長滿了瘤,那樣子一定疼極了。盡管如此,何玥的里仍裝著別人。何玥再也撐不住了,終于,她永遠的閉上了雙眼。何玥的父親為了完成女兒最大的心愿,狠了狠心,為女兒填寫了一張捐獻器官的單子。何玥的腎臟成功的`捐給兩位患有尿毒癥的西藏小伙和桂林小伙。何玥不在了嗎?不,她的生命仍在延續,此刻的她一定笑得很燦爛。

  正值花容時節,你卻悄然離去,你似從天而來的小天使,為世界撇下光輝。想一想,何玥,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小學生,盡管年紀小,可是她的心胸卻比天空還要寬廣。十大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女教師,她的事跡同樣感人肺腑。

  張麗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失去了雙腿。

  一天放學,校門口到處是人。有位小同學面目緊張,眼看一輛車就要撞到他了,這時,一位老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那位小同學推到一旁,自己被壓在了車下。

  從此,老師落下了殘疾,盡管她失去了雙腿,卻仍堅持教育學生。沒錯.故事中的老師就是張麗莉。她用雙腿換取了一個生命,她是多么的偉大,受人敬仰啊!

  十大人物,每個人物都是美麗的。不管他們是已經不在的,還是健在的,我都應該好好地向你們學習。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隊員”的身份,向你們鼓掌致敬!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4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齡孤寡“五保”老人劉盛蘭,殘年風燭,拖著病弱的身軀,拾荒助學子,高貴的心靈在人間寫下大愛;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陳俊貴;帶領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貼心人的段愛平;35年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的沈昌健;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的格桑德吉;多年來堅持每周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絕癥母親姚厚芝;在輪椅上度過青春,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的方俊明;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于戰場、田野、課堂的龔全珍。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心,緣于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于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鉆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激活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打開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我們幾度眼淚汪汪。或許對今天習慣于功利也擅長于鉆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我們習慣于對社會發牢騷、對他人無盡抱怨、也常常在對國家的指手畫腳中和面對社會事件時那犀利的言辭中尋找存在感,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就在你唾沫橫飛地做個憤青的時候,就在你以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將所有的怨憤化為對社會的抱怨的時候,而有些人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所以,請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會不會因為袖手旁觀而變好,它需要我們指出不滿的同時還更需要我們行動,請相信好的建議和有聲的監督遲早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請不要將一味犀利的批判當成自己獲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只能獲得一時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轉發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后,你也只能徒留一地無聊和滿心的空虛。而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才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后的喜悅更持久(想想自己獻過愛心和做志愿者的經歷吧)。請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裝”出來的,裝得久了就是你的習慣,也會內化為你的氣質和品行,如果整個社會也跟著我們一起裝的話,那它們最終會成為一個民族的品質和精神!所以,請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還有,請在可能的時候,做個理想主義者吧,既為我們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做個理想主義者,首先對自己而言,證明我們是活著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繼續活下去和將會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

  其次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度;當然也會讓擔心我們的人兒夢里不再有囈語,能睡個安詳踏實的覺如果我們還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請你(當然也有我)不要氣餒,真的,并不是每個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么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請做個溫暖的人吧,你溫暖,身邊的人就溫暖,世界也會有溫暖!這個社會需要理想主義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兒從相反的角度看,會是另一種結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誠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嗎?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5

  一年一度,觀看感動中國。開學前夕,接受精神洗禮。

  人活著,要像錢偉長那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勇敢地擔當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錢偉長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科學家報效祖國的典范。作為小學教師,雖然談不上純粹意義上的研究學問,但是我們雙手托起的是祖國的希望。教書育人,培養棟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人活著,要像郭明義、劉麗那樣,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卻關愛著更為弱勢的貧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錢觀,回歸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舉己全力,幫困扶貧。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當我們為一點個人的利益而斤斤計較的時候,不要忘記這兩位本同我們一樣,甚至收入還不如我們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記,人生的意義不在索取,而在奉獻。

  人活著,要像王茂華、才哇、王偉那樣,舍小家顧大家。在困難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先人后己,出生入死,舍死忘生,盡顯英雄本色。中國,從來不缺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這些錚錚鐵漢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華夏精神。

  人活著,要像孫東林兄弟那樣,講一個“誠”字。一諾千金,人無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尤其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功利社會,呼喚誠信、堅守誠信、以生命捍衛誠信,當看孫氏兄弟。

  人活著,要像草原醫生王萬青那樣,義無反顧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處走,不應成為選擇工作的準則,更不應成為獲取名利的不正當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是毛澤東時代的響亮口號,理應穿越時空的隧道,響徹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

  人活著,要像軍人何祥美那樣,立志崗位成才。縱然司馬遷感嘆李廣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強將。愛崗敬業,崗位成才,在當下社會更具廣泛意義的職業價值。把本職工作做好,做到極至,努力成為各領域里的行家里手,當是每一個人畢生的事業追求。

  人活著,還要像孫炎明那樣,坦然面對有限的'人生。也許經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樣”,是身患絕癥的孫炎明的口頭禪。笑對生活,愛灑有罪之人,以情動人,金石為開,拯救靈魂,贏得尊重。仁者愛人,人恒愛之,短暫的生命演繹精彩的意義,并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向感動中國的草根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6

  老校長名叫杜嵐,是一位巾幗英雄,她有著傳奇的一生。自從1936年執教澳門濠江中學,杜嵐就決意為澳門的愛國教育事業貢獻一切,決心將濠江中學改造成為一所以愛國主義為宗旨、以勞工子弟為主要培養對象的新型學校。在學校最困難的時候,杜嵐夫婦連結婚戒指都典當了出去,也絲毫沒有動搖辦學意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那天,時任澳門濠江中學校長的杜嵐帶著一臺收音機,早早便來到學校。下午3時,當五星紅旗在北京升起時,伴隨著收音機里播放的來自天安門的國歌,杜嵐老校長帶領著全校師生在濠江中學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那個時候澳門還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升旗本身帶有巨大的阻力。面對澳葡當局的百般刁難,杜嵐老校長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的國旗,我們要升起!”澳葡官員自知理虧,但也只答允升掛一天,而在杜嵐老校長和全校師生的堅持下,五星紅旗最終在濠江中學、在澳門上空高高飄揚了整整三天。從此以后, 濠江中學每年校慶和十一國慶日都要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70年來從未間斷。

  為了能在這一天準時升起這面五星紅旗, 杜嵐校長在幾個月以前就派人到內地聯系此事并訂購五星紅旗。同時為了不影響按時升國旗, 杜校長甚至請人給五星紅旗拍照,并以照片為樣板, 買了10 多米紅布, 自己親手制作,后來這面五星紅旗還曾被展示在濠江中學的榮譽室里。

  杜嵐老校長多年不改赤子情懷。1999年12月,享年101歲的杜嵐老校長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流傳著,成為一代代澳門學子寶貴的愛國課。從1949年到現在的70年間,這一課從未中斷。

  杜嵐老校長一生奉獻于教育事業,她對祖國母親的愛則為此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內地改革開放之初,面對澳門與內地交流時的語言障礙,杜嵐老校長從內地請來優秀教師,并要求學生們在課堂上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就這樣,濠江中學成為在澳門率先推廣普通話的學校。杜嵐老校長曾在演講中說道:“今天我們所提倡的愛國主義教育是現實的,是國際性的,我們要使大家認識到今天的人民中國才是自己的國家,才是可愛的,才是有前途的。”

  杜嵐老校長總說她做的是陽光下最有意義的工作,而她確實也像陽光一樣照亮了千千萬萬澳門學子和教育工作者。直到88歲,她才放心傳遞手中的接力棒。現任澳門濠江中學校長的尤端陽是杜嵐老校長的接班人,也是她的女婿。尤校長繼承了杜嵐老校長的教育理念,他將杜嵐老校長的故事寫進了濠江中學的校史讀本,作為開學第一課教給孩子們。在澳門回歸后的多年里,濠江中學每逢周一都舉行升旗儀式。愛國情懷也融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他們會學習國旗、國徽、國歌的知識,堅持學習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如今74歲的尤校長依然堅守在講臺給孩子們上書法課,他說:“雖然我74歲了,但相比杜嵐老校長(致力于教育事業到88歲),我還很年輕。”杜嵐老校長用自己的行動給一代又一代的澳門學子上了最寶貴的開學第一課,尤校長又將這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繼續發揚光大。

【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看心得】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07-11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有感02-03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02-17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通用5篇)04-07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09-23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04-27

組織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07-11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及啟迪2021(通用9篇)07-20

央視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06-01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范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