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通用9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
參加了微型課題研究,我收獲頗多。“微型課題研究”是當前教學上的熱門話題,也是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載體。微型課題是指以教師自身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微型課題的特點是切口小、范圍廣、方向明、周期短、投資少、收益高。課題追求有實用價值,教師從自己身邊的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去研究解決的辦法。
一年來,我針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通過獨立研究,共同討論,尤其是通過上學期的《化學發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校本作業優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獲和體會。以下就是我的幾方面感受: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學科研理論水平
在課題研究以前曾經一直認為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的任務就是上好課,教育好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至于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事或者說是各級教研員的工作,與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但現在自己做課題后我轉變了看法。
教育教學研究就在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的研究取材就應當取材于我們的日常教學生活中,例如在我們的平常教學課堂上有的課堂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具有一定的教研價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寫下來,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解決辦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積累還應當及時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動態,提高從實際工作中發現科研課題的能力。
通過課題研究我認識到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因為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引導著研究方向,并制約著整個研究工作的進行及研究的價值。
通過課題研究活動,我加強了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加強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地去尋找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如從網上下載、從雜志上尋找,到圖書館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和認識。在整個課題研究活動中,我由開始的無所適從到現在漸漸地得心應手,并在活動中不斷成長。課題研究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從熟悉課題、理解課題,到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嘗試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后反思的整個過程中,我體驗著課題研究帶來的成功快樂。
二、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能力
微型課題研究實際上是一種行動研究,是行動者為解決自己實踐問題而進行的研究。行動研究是行動者對自己的實踐進行的批判性思考。
通過對微型課題研究所做的嘗試,我體會到,微型課題研究的`價值可以歸結為“改進”和“參與”。在計劃——行動——觀察——評價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教師的聲音。行動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進教育實踐,不是構建教育理論。教師“參與”研究是為了科學地“改進”自身的工作,“改進”不僅僅意味著教師通過內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學行為,還意味著通過研究改變教師對教育實踐的理解,使教師專業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擴展。由此,微型課題研究將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問題、體制的問題、評價的問題、考試的問題、升學壓力等方面的問題,而課外作業繁多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調研,分析論證,提出了校本作業設計的原則。該原則是:
1、控制學生課外作業的數量。
2、按知識點設計校本作業。
3、重復的題目不出,類似的題目少出。
4、難題少出,偏題、怪題、超綱的題目不出。
三、較為全面的掌握了微型課題的研究的方法
1、課題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干冥思苦想。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獲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2、精心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良好開端。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與同事討論,最終我選擇了《化學發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校本作業優化》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
3、自我管理是課研究有序、扎實進行的必要保障。
確定實驗研究對象,制定研究計劃,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及時了解學生對于化學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效果,使課題研究有的放矢。通過設計、討論、試驗、修改等多種方式,精選習題,反復推敲。設置作業時分為基礎訓練、能力提升和高考鏈接三個部分。
4、善于積累、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為時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都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讓自己的研究留下軌跡。記錄自己研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保留電子文擋和紙質資料,同時不忘反思,撰寫經驗總結。
5、教學相長是課題研究的魅力所在。
作業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了寬松的作業環境,自主權掌握在學生手里。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思維,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通過本課題前期的實施和研究,教師的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學觀念轉變了,業務能力加強了,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課題研究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關于課題的思考并沒有結束,課題的學習與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解決”對專業發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體驗到“經歷著的研究者”的充實與自在,體會到“撥開云霧,喜見陽光”的幸福與快樂!此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意義上的推進,我將充滿熱情,充滿信心,在教學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
在蘇州市教研室的倡導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開展起課題研究,我校也加入這一探討的行列。并轟轟烈烈開展起來。在此,將最近的學習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與探討。
一、 要搞好課題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對小學音樂新課標的認識
從新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學建議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次新頒發的標準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如新標準提出的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識譜教學是我們音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為學生的音樂實踐行為保駕護航。
二、 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樣。為此,我們的課題研究分成三個年級段實施,分別為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這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歲研究的內容一樣,都是識譜教學,但難易程度不同,教學形式也有異同,低年級以游戲形式為主,學習簡單的單音唱名;中年級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譜;高年級學生在熟練演唱歌譜的同時,能根據中低年級知識量的.累積,創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 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可以通過反復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能力和興趣。
但目前這種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與協調。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我們的課題研究才開始一個多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3
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研究中,我輔導了《語文自主學習法》課題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課題計劃的預期結果,現將我個人輔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的體會總結出來,以便與其他研究課題的輔導教師共同探討。
一、明確“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
如果輔導教師連“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話,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就可能變成一種“形式運動”。我是這么認為的,“研究性學習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觀察、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方法而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利用這種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獨立思考、信息分析處理等多項能力。研究性學習法的研究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如何定課題。
定課題與寫論文可以說是同出一轍,課題定得好就可以說你的課題研究已經成功了一半。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結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或本學科與其它邊緣學科的結合等多種方法來議出一個課題,在明確本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后再定出課題名稱。例如我們計算機學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諸如:利用玩游戲進行學習,破壞學習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學習法。
三、分階段有條不絮的完成課題研究。
一個課題一般可以自己劃分以下幾個階段:
1、議題階段
定課題、做計劃,設計出有關統計資料的表格,課題進展情況登記表等。
2、開題階段
讓課題組成員明確課題目的,研究方法,布置以時間細化的計劃課題任務,必須完成的階段性成果,負責人等。
3、研究階段
課題組成員按階段,按時間完成階段性課題任務,形成有關(信息)數據處理報告,填寫有關表格。進行階段性課題總結。
4、結題階段
收集整理開題以來的各項成果和資料,進行有關的數據統計處理,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形成結題報告。邀請有關權威部門,有關專家組成員召開結題會,并由權威部門或專家組對本課題作出科學的評價。
初次進行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以上的體會純屬個人在摸著石頭過河中總結出的不成經驗的所謂經驗。不足之處有請多多指導。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4
本次通過參加包頭市美術課題的研究,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給我最大的感觸有,明確了小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與小課題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開展課題研究中實施的相關內容。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研究的對象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現將本次研究體會、感悟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
作為小課題研究的實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展開研究,閱讀相關教育教學故事與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圖書館借閱、網上查閱、期刊訂閱、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
通過閱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改變學生學習美術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2、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3、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使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畫畫、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作為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于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癥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并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長。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5
2月26日、27日,我們聽了XX市教研室主任闞兆成同志所作的《論“十四個關系”》的報告,東平徐慶功局長所作的《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師生發展》和XX縣新湖鄉中學王慶良主任所作的《打造高效課堂狠抓教學管理和質量》的報告,受益匪淺;對照我校的所作所為,感觸頗多。收獲最多的是三個方面:一是解決了認識上的問題,二是指出了管理上的微觀問題,三是方法上提供了模板。
首先,談一下認識方面的收獲:
1、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應試教育)不是對立的。按考證兩個概念都不正確。應試教育應該說是傳統教育的范疇,素質教育應是素養教育,都應歸于教育這個概念的外延內。“素質教育”由于長期應用就約定俗成了。
2、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兩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正所謂“見多識廣,經多見廣”。
3、關于什么是課程?既然課程是有課程綱要、課程標準、教材和其他材料組成的,有教師和學生及教學環境組成的生態系統。那么除了教師的備課,講義,教學案外,學生的所作所為也是課程的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業,就是學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關“教學目標”的設計,課改十年來,我第二次聽闞主任如此透徹的解讀,就是一個“實”字,實際、實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隱性的目標就是隱性的,是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的。
5、啟發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的關系,我認為我們仍處于“形態”階段,我們應借鑒先進學校的經驗“臨帖、磨帖、入帖”,然后根據我們的探索“破帖”,成為我們“個人”的、“個性”的成功模式。
6、揚長教育與補短教育的關系。對二者的關系我們也進行過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邊”包保制、分層評價等,但我們還沒有把這項工作做好,沒有做好的原因是這項工作實在是太麻煩,沒有形成確保制度落實的機制。
7、講考試與多元評價的關系時,闞主任講“升學率的高低就代表推進素質教育的高低”,這對我們講,就是思想認識再解放。推進素質教育,從來沒有人講就是不要質量!分數是衡量差異的標志,該精確的要精確,該模糊的必須模糊!
第二,管理上的啟示:
啟示1、思路清晰、明確。
縱觀XX縣教育局徐慶功局長所做的報告,一是指出了課改的原因,二是說出了課改改什么,三是怎么改,四是課改的策略性。既指出了什么是課改,為什么課改,又指出了課改改什么和怎么做的秩序性做法。同時又把實踐中的保障機制總結出策略性的認識觀點,來自學習與實踐的,令人信服。我們學校的做法是抓住課改的核心——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的方式,以省規劃課題“三步一體教學模式的研究”為平臺改變教的方式的。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研究”為平臺,改變學的方式,實踐三年來,對比新湖鄉中學的實踐探索,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簡單化,在沒有解決好“改觀念”,就進入了改模式、方法、評價了。或者說,還沒有完全改變觀念的時候就進入了正題,有的老師還沒有思想準備,有點“隔靴撓癢”的嫌疑,沒有思想的行動是不成功的。二是系統性差,我們的'校本培訓做得不夠好,體現在培訓的計劃和程序性操作層面,培訓的內容不系統是我們的“致命傷”。
啟示2、策略中肯,實踐性強。
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不缺智慧,最重要的是膽識和堅持,敢不敢“干”,能不能堅持干,這應該是各行各業都提倡的!比對我校幾年的實踐,我覺得我們缺的正是這兩點。我們重視了師德建設,重視了積極踐行,重視了家校溝通,重視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建設,但總覺得“火候”未到。
第三,方法上的借鑒:
“三人行必有我師”。同樣的事情,不同人去干,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校近幾年也進行了“學案導學”實驗,還進行了一年的“雙案”教學實驗,為什么我們沒有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差在哪里了?
一差在環節處理的方法上。我們的“預習探究”環節在課上,新湖鄉中學的在課下(當課下作業處理),效益不一樣。
二差在模式不成型,人人必須過成型的課,我們沒有做到。
三差在機制運作上。新湖鄉中學比我校的機制好,他們有校級值日視導教學走課組,校本視導教學驗評組,他們的校本教研培訓落實到位,他們實行了“三包”責任制,我們沒有。我們還停留在外部,領導與被領導的傳統機制上。
通過以上分析,是不是我們就一無是處呢?當然不是,學習就是找差距,沒有謙虛的態度,是學不來的,照貓畫虎也做不到。立足實際,要找我們的優勢,“揚長補短”,借鑒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我們正處于:營造了好的德育環境,在教科研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的教學質量是穩步提高的。因此,我校我校提出了“高效能管理”和“高質量教學”的“雙高”品牌學校20xx年建設規劃。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學教研信息平臺資源使用與管理工作。建章立制,組建學校信息教研組,充分發揮省、市、區教學信息資源作用,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科學利用,服務教學,使之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之一。
二、研究制定關于教師教育、科研能力評價管理辦法,為推進學校高效課堂的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改革單元測試評價方式,分層評價學生學業水平,抓好過程管理。為落實面向全體學生,做有益的嘗試探索。
四、加強校本教研培訓。充分利用學校期刊,外出學習等形式,對教師進行一次系統的培訓學習。對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學生學習小組長進行分階段的培訓,落實面向全體、(分層)因材施教的課改理念。
五、繼續開展學校文化建設。繼續開展“愛我一中、建設一中”的專題教育活動。利用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活動育人,豐富師生生活。狠抓常規教育,常規即文化,是學校的行為文化。打造市校園文化4a級。
六、做好家校聯誼工作。成立學校家長委員會,著力做好畢業生家長工作,協助學校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為學生的發展群策群力。
七、管理上下功夫。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領導班子成員要敢想敢干,貴在堅持,要逐步培養“全員參與,全面育人”的管理新模式,學生管理仍然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上下功夫,保持已形成的好學風。教師要在管理技能上下功夫,要做學生的“指路人”,要研究“個體性資源與群體性資源的作用”,開發教師本人,學生個體與班級、年級等課程資源,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信息資源。
八、做好學校宣傳工作。學校要充分利用各類檢查和活動,認真總結宣傳我校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促進學校發展。學校各部門及教職工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教育發展的脈搏,跟上時代的發展新要求,要宣傳學校,先宣傳個人,個人就要提能力提素養。根據《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未來十年內,教育要實現現代化,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擔子更重了。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6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主動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學習方式,往往它成為一個人學習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廣泛存在于學習的所有內容中,體現在學習過程里。例如課前預習、專心聽講、積極發言、獨立認真作業,自覺檢查訂正的習慣等都屬于學習習慣。 近年來,隨著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水平已有明顯提高,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豐富和社會信息來源也大大促進了少年兒童的智力發育。但與此同時,在農村少年兒童中卻普遍養成了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如作業馬虎,拖拉,上課開小差等,而且農村家長的素質普遍不夠高,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沒有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如果任其發展,必然影響學生日后的健康成長。因此, 在農村小學,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小學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聽了李主任的講座之后,我對小課題研究有了新的認識。小課題研究有以下步驟:
一、課題的提出
二、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努力使學生養成課堂教學中的聽、說、審、檢、作業書寫、預習、復習良好的的習慣。善于思考問題的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和善于提出問題,質疑問難,科學思維,勤于思考的習慣。自信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獨立鉆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習慣,善于多角度思考問題習慣和聯想探索、假設習慣的培養,體現個性發展。
(2)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小學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三、研究重點
1、一二年級教師負責低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級教師負責中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級教師負責高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過程、方法:
研究方法運用調查問卷法、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行動跟蹤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員結合本班實際特定相應的研究計劃。
調查問卷法:運用調查問卷了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相關教學的理論,特別是關于語文教學資源、相關指導方法的論述和觀點,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及其它教學教育理論,提高課題研究組成員的理論水平。
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教師在真實的教學中解決作業習慣、朗讀習慣、寫日記習慣、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等問題的研究,提高小學生的良好的語文習慣。課題組將不斷地研究、實踐、反思、調整、充實,力求以清楚的數據、科學的論證,提供事實性材料,評定前階段工作,啟動下階段工作。在這過程中,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重要途徑。
個案研究法:對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個案分析、分類研究,跟蹤調查評價,收集整理個案研究材料。通過對特定案例的分析,改進研究方法,歸納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績。
經驗總結法:通過階段性總結,及時肯定實驗成果,修正實驗方案,總結出實驗的主要經驗,及時推廣運用。
五、預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師隨筆集,教學反思記錄冊。
2、學生相應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盤記錄等。
3、提交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
4.發表成果,推廣實驗研究經驗。
六、實施措施及步驟
課題研究時間:
第一階段:
(1)籌備課題組,制定主課題,構建子課題,明確子課題的負責人。
(2)各子課題負責人制定本子課題的課題方案,明確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并設計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4)舉行開題會。
(5)通過問卷對我校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摸底,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
第二階段:每學期制定課題工作計劃。
(1)按課題方案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2)課題組研究人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小組定期檢查和交流。
(3)組織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學習課改精神,做好學習筆記和學習心得。
(4)通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進展情況。
(5)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并通過課堂教學觀摩及論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根據課題進展情況相應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7)每學期教師撰寫與課題相關的研究心得、論文、案例。
(8)通過階段性總結,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方案,進一步探索,積累資料。
(9)及時把課題研究動態、過程上傳到寧夏教研網上。
第三階段:
(1)總結研究執行情況,做好結題工作,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匯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2)寫出課題論文,匯編論文集,優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評審鑒定。
(4)觀摩活動。
七、課題研究人員安排 。
總之,開展小課題研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與新課程同生共長。我們相信,小課題研究一定會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亮點,一定會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內涵,為小學語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7
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的差異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通過研究某些課題來學習某些知識,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質的一種教學活動之所以將其定為教學行為,而不是學習行為,是因為研究性學習是由教師組織指導,為達到一定教學目的的活動而不是學生自發的,隨意的自學。它首先由教師給定一個范圍,由學生自選課題,面對該課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收集信息,源程序取相關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有著許多根本性差異:首先,常規教學是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內容為主要學習對象,教學活動均受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其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識為主要學習目的;注重知識及信息的積累,講究知識體系和學習的系統性,其接觸面相對較窄。而研究性學習則受研究對象的牽引,根據課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汲取相關知識,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統性);注重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規教學活動中學生相對被動,其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示范在前,講解在先,學生模仿、識記隨后,考試和學習直接的主要的壓力或動力,教學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通過考試或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相對較強,由于課題是學生自選的,面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情景收集相關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知識。因此,十分有利于為解決問題而尋求知識的學習心理定勢的形成。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選課題,通過討論交流深化課題研究,最終以論文答辯的形式來匯報研究成果,檢測學習活動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應對答辯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進取意識和合作交流的團隊精神;還有利于擴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使社會對能力的要求、素質的要求,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完善的動力。
如何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由于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常規教學是不同的兩種教學模式,因此,對于一向習慣于被動學習的學生來說,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擺脫傳統的學習習慣獨立學習。
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教師給定的學科范圍內選擇真正感興趣的課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題選擇提供參考意見——或提示、或暗示,但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主選定課題。因為,這意味著學生自主意志的生成,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始。
課題選定后,學生往往不知如何著手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弄清課題中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可運用哪些知識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已學到的知識尚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又該從何處獲得所需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運用書本知識提出改變不利局面的措施和方案。
研究性學習的初始階段肯定會遇到因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缺乏而帶來的困難,有的學生不會主動閱讀教材,更多的學生在閱讀中存在著理解障礙。因此,一個很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列出提綱,并標出自己認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部分,劃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后將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組和班上進行交流和研討。前者,要論述自己認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結合自己假想的經營對象,或其他實例進行論述,這樣既可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者,則力求通過研討,先由學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難之處,再由教師解答其余疑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培養其獨立自主學習習慣的目的。在此期間,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積極觀察商店、商場的'經營現象。用實際現象、實際問題,來形成知識需求,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動力。
研究性學習的動態性和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是動態的、開放的,這種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經營手段不斷變化,高品的種類、質量、人格也不斷變化,服務方式、促銷手段、廣告宣傳等都在不斷變化。
(2)已學到的知識在不斷增長。由于認識的深入,對于同一個分析對象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其中的關鍵在于,能否誘導學生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動力。
(3)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它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競爭環境,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積極迎接挑戰的一種心態。
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還應注意做好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可以以兩張課桌為單位,每四人為一組,即便于課堂上組織討論交流,又能確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個人的發言機會、工作量就減少,且易于出現濫竽現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討氛圍)。各階段的任務均由四人組分工合作來完成,各項競賽評比,也以此為單位。對每階段各小組的研究學習表現狀況要進行評比,形成競爭機制,并以此作為形成考試成績的依據。可以考慮小組選拔晉級方式等來進行。
如何指導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對此
①要讓學生了解哪些信息是相關的信息。
②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收集信息。一要使學生了解哪些信息渠道,通常應含有現場調查、圖書館、書店、網絡等。二要激發學生收集信息的積極性。可以進行現場指導(包括現場調查、圖書選擇、網絡搜索等)和信息交流評比,先小組交流,再推薦出最有價值的信息在班級交流。信息處理的關鍵在于要指導學生學會對信息的判斷,哪些有用,哪些暫時沒用今后可能有用,哪些不大可能有用;學會信息儲存,如筆記、剪輯、電腦儲存;學會對信息的整理歸類。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積極運用信息,只會收集不會合理運用,則信息只是無意義的符號,學生的積極性也將大大受挫。
此外,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如無法預料學生在匯報課題時會提出什么樣的觀點、什么樣的信息材料;無法預料其他會對他們提出什么問題;更無法預知他們會作何答辯。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除預先熟悉該組研究課題以外,能在課堂上對各種分至杳來的觀點、信息、問題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盡可能恰當的調整和反應。這是指導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導老師無論出現什么問題、什么情境,都能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各種信息、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衡量;引導他們不斷研究課題,并把每一組課題研究中個人行為衍化成全班學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獲。
從這個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在于,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是否時時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標。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8
一、課題研究需要在實踐中點點滴滴的積累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干冥思苦想。我認為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獲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二、課題的制定一定要服務于教學工作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最終我選擇了《農村初中地理讀圖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該課題以認知理論和終身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農村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如何根據地理課堂教學中遇到學生的讀圖問題為前提,研究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讀圖方法,讓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穿插讀圖方法的講解,培養、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題符合以人為本、減負増效的教育理念,選題新穎、方法可行、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三、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在我的課題研究整個過程中,必須培植“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使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保持活力,不偏離研究方向。
我常常進行反思、注重細節反思,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杰作”,進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記憶”,形成智慧性積累,從而提升課題研究的洞察力。同時注重階段反思,課題研究不是短暫的、斷裂的,它是連續的,系統的。我們在反思的時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進度,按階段進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
四、分析地理讀圖方法應該注意的事項
通過地理讀圖方法的訓練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性,但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投入其中,讓更多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貼近于各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針對同一圖形設計不同的問題,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會讀圖、析圖。
2、要有足夠的驅動力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
地理課堂中的讀圖題的難易程度的設計立足點是把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轉移到“為學生的學”上,并把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作為檢驗教學的設計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因此讀圖的設計要難易適度。過多的讀圖會使學生長時間處于低水平思維狀態,他們,尤其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過多的難度偏高的讀圖則對學生的思維帶來壓力,尤其易增加學困生的挫折感。因此,讀圖訓練一定要充分考慮學情,設計難度適中的圖形,這樣有利于為各層次學生都提供足夠的驅動力,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
總之,作為教師,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9
一、主動學習,注重過程
課題研究重在過程,這是我校參與課題研究老師的共識。而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的酸甜苦辣。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養。通過閱讀,我認識到:從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使學生在終身的工作和學習中變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創造性。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圖文并茂”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的獲取是離不開地圖的`,通過課堂中讀圖方法的訓練,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及會在圖中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甚至可以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欲,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地理讀圖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設組。用動態、發展的觀點對待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作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后規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使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每一次地理讀圖學習后都有一種成功感在激勵著自己,在不斷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一種輕松、愉悅、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成功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二、積極參與,勇于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能認真及時完成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的課例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地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摸索中找到答案。學習反思內容也都是我在認真學習相關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發現班上同學地理讀圖能力差異特別大,我在設計地理讀圖練習題時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基本的、難度不大的、所有同學都會做的,課后再進行分層次,對地理基礎好的同學,布置一些復雜圖形的分析任務,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能力。從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于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設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同時,我更認真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隨堂課。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著,進步著。同時,我也發現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著我的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題總結課題研究04-26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3-22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3-30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3-23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2-17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4-25
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03-29
關于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19
課題研究講座心得體會06-21
微型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