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通用1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1
前幾年,央視科教頻道正熱播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論語心得》。我被于丹教授妙語連珠、才思泉涌的講解吸引住了。于是我興沖沖地買回來一本,一個不愛學習的人也開始讀書了。我總覺得儒家思想、孔孟之道離我們現代人很遠,這些畢竟是越千年的東西,是不是也應該與時俱進呢?是不是和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呢?
現在想一想,古代先賢們講的一些道理,和我們當代人的生活,仍然能聯系到一起,并不是高深莫測,遙不可及。正所謂的“道不遠人”吧!今天把于丹老師講的幾句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共同學習。
在處世之道一章中,于老師講了一則寓言,名叫《豪豬的哲學》。有一群豪豬身上長滿刺,大家擠在一起取暖過冬。距離太遠大家借不著熱氣覺得寒冷。一旦湊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著身體。經過多次磨合以后,豪豬們找到了合適的距離。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著群體的溫度。由此我們聯想到,現代人交朋友要真誠熱情,互幫互助,最好能帶給對方“正能量”。大可不必穿“一條褲子”“爛韭菜不打捆兒”。這樣下去離“小人常戚戚”就不遠了。與好朋友相處也要有個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攬。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地方,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我喜歡“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祝福,更羨慕“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但愿朋友之間能“一片冰心在玉壺”吧!
當今社會,家長們把孩子的成長看做生活的全部,把孩子的學習看做頭等大事。于老師講有一種行為叫做“非愛行為”,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掠奪。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青春叛逆期,總是念叨為了孩子放棄了進修的機會,放棄了升遷的機會。把全部的精力金錢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等等,結果怎么樣?孩子“壓力山大”,高考前后、大學期間出事情的還少嗎?有的錯誤是沒有機會改正的,只留下血淋淋的教訓驚醒后來人。
書中還談到了許多孔夫子的觀點言論,如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我讀了幾句《論語心得》有一點點感悟。自己就像是夜晚抬頭看星星的孩子,卻不知道天空有多大。慢慢懂得學習才是硬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2
我想《論語》給予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就在于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之下圓潤地融合成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讓我們每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無愧于自己的一生。
《論語心得》中共講述了七道,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地人之道”。
天地人之道是《論語心得》中的第一道,讀這一道時,我的感觸也是最大的。
我們現在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隆、事業成功的'基礎。但人的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達到完美結合的程度,結成一個整體,所以,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的內心的時候,他的強大,無堅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就是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僅此簡單而已。讀到這里,我想,在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們應該如何為人呢?只要你的胸懷無限大,許多事情就小了,原來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簡單的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說,“恕”字就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寬容。但是,真正做到寬容,又談何容易呢?有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還老是在那兒想,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它呢?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傷害。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了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感。
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這么簡單。那么,怎樣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要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要實現理想馬上也要想到幫助別人實現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叫“仁義”。
讀完這一道,聯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萬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自私、蠻橫、無理、霸道,這跟書中相差了多遠啊!我仔細的考慮了,我以后一定要做到寬容、關心愛護他人等。這樣,自己的人生不是才會更完美嗎?
我想圣賢的意義就在于,他以簡約的語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孫或蒙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以個民族的精神。
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此刻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但我的心靈卻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3
最近一向在讀《于丹論語心得》,這是一本十分好的書。其實從小我們就開始學《論語》,雖然在填鴨式的教育中我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是對這些話的明白卻是膚淺和隨意的,甚至于覺得《論語》是很深奧的東西。但是看完于丹的這本《論語》心得,我才明白先人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這天,仍然能夠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于丹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因此,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透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對于丹的`《論語》心得,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悟到就能夠了,因此,在那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以前問老師,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樣樣?孔子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這個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僅安于貧賤,不僅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正因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這是多高的驕傲啊!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持續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或許很多人會說,這但是是說說,讓誰做到這樣,誰也不行!也許,這樣的境界我們凡夫俗子確實很難做到,然而,這種自然、平和、用心的心態卻絕對是值得我們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納肯效仿圣人這種心態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超凡脫俗而又能夠獲得成功的人。我們的思想永遠決定著我們的行動,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在社會風氣略顯浮躁的這天,作為一名年輕人,務必懂得去學習這種平和的心態,以造就一個更為善美更為清亮的明天!
于丹說,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安貧樂道,在現代人眼中頗有些不思進取的味道。在如此激烈的競爭面前,每個人都在發奮發展自己的事業,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但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整與他人的關聯。好在,有這樣一本書,一盞燈指引著我,警醒著我。讓我在急躁的趕路之時持續著一份清醒,我堅信,內心的成長才是人性的成長,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長才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卓爾不凡的人。我會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導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更會用圣人內心的溫暖照亮整個人生!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4
宋朝開國宰相趙普對國民說‘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于丹老師對我們說用半部《論語》健康向上。讀‘天地人之道’,我懂了很多。里面說的天地人,其實就是理想、現實和我們自己。一個只有理想而不腳踏實地的人,充其量是個理想主義者;只會埋頭苦干而沒有理想和目標的人,只能算一個務實主義者而不是現實主義者。這告訴我們既要勤勤懇懇的學習,又要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這樣才可能成功。
什么是幸福?宋丹丹曾經在小品里給過一個答案:“幸福就是遭罪。”人人都想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內心的太少,所以才覺得不夠幸福。但我個人認為,這句話既對也錯,我們是應該對眼前的.東西感到滿足,因為知足常樂,但我們更需要一種欲望,不是說財色,而是在事業上、學習上的不斷追求,永不止步。
讀‘心靈之道’,我知道了如何去改變自己以應付很多的事情。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很多的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這讓我想到了我們在學校政治課上講的一個小故事:“一個老奶奶的大兒子開雨傘店,二兒子開洗衣店,老奶奶就天天發愁了:今天是晴天,我的二兒子雨傘賣不出去,他可怎么辦啊;如果明天是雨天,大兒子的衣服干不了,人家找他可怎么辦啊。”其實他完全可以認為晴天大兒子很好過,雨天而兒子會很開心就好了。可見,態度對一件事是起了決定性的,所以這一章告訴了我,如何用平和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和學習中的不如意。
讀‘處世之道’、‘君子之道’和‘交友之道’時,我覺得‘交友之道’比‘處世之道’和‘君子之道’離我們高中生或是青少年更近一些,現在談處世之道還是君子之道有些為時過早了。交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損友?益友應當具有①正直②誠實③見多識廣,一個好的朋友會使你受益終生。而損友則會拍馬屁、不守信,是個墻頭草,而且光會耍嘴。這種人你要交上就危險了。所以,不論是在校外還是在班級里,你在交友時,一定要小心。
‘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我覺得是個包含的關系,基本是討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的,我讀后也覺得是受益匪淺。這本書真的很棒,網上有人這樣評價:“于丹的解讀,符合大眾的文化需求、符合大眾的心理需求,也符合當今社會現狀,傳播了一種和諧之音、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這種“心靈雞湯”式的“快餐文化”,正是生活在快節奏時代大眾的需求。”我很贊同這一看法,這樣一本經典的《論語》,能被一個現代人解析的那么透徹,實在是我們該慶幸的。
靜讀《論語》,笑看人生,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努力學習,茁壯成長。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5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我們知道,西方國家以宗教立國,中國長期以儒學立國。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 ,不損其真味,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6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并不是說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了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余,但真的沒有更現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并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思辱矣;朋友數,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么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7
結合區教育局和學校開展“品讀好書共鑄師魂”讀書征文活動,我利用短暫的寒假仔細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第二屆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頒獎晚會上,當主持人問黃埔區法官徐文娟“為何在信訪調解上成績斐然”時,她說是小學班主任楊老師的一句話鼓勵她努力、勇敢、奮進。由此可見,教師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一、讓“快樂”陪伴我們的教師。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就強調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才能培養出擁有健康心態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比如這幾年,我任教三個班級數學,課時少,內容多,要求高,班內差生多,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又擔任班主任和教研組長,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務需要處理。又由于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
但是我經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備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后,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經常聽老師說,我們很盡力,也很認真負責,但一次次的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總感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在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后,總有一段時間心情是很郁悶的。讀了“論語心得”后,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里盡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于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正如那句經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愛”對待我們的學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師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就是要愛學生。那么怎樣愛學生呢?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于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差異出發,因勢利導,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體諒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苦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說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話語等,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身的價值,鼓起他們自信的風帆,讓每個學生都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學會寬容與包容,要以智慧去解決,以人格去感化;愛由心生,心中有愛,言行才能有愛!所以教師必須要有一顆寬容、博大的愛心!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8
古代就有“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可見《論語》這本書在中國古代的地位。《論語》這部書,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而且大家對這本書都知道那么幾句,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初中課本上學過的,當然這只是《論語》書中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我們沒有學過,可以說全中國人都有一樣的感覺,那就是像《論語》這樣的古書,都很難看懂,所以也很少有人看。
某一天,一個人逛書店,看見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就翻開來看了下,在我個人理解中,《論語》對它很熟悉,可是從來沒有看完過,沒想到看了第一章,發現還有人把《論語》講解的這么簡單易懂,并且非常有哲理,讓我一下子有沖動要看完這本書。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把難懂的古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解釋,并巧妙地把《論語》分為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讓你從中感受到人生之哲理,生活之真諦。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把難懂的古文,用現代的語言很好的表示出來,并且讓人看了很容易記住,很好的把古代的名句和現代的解釋結合在一起。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9
論語,一個遠隔我們幾千年的老先生——孔子,所說的哲言。在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后,我的心豁達、坦然了不少。
1.天地之道——
至盤古開天辟地的那刻,人世間就有了天與地,有了天與地,人也便就誕生了。我們所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任何萬物都逃離不了自己的命運。譬如:金錢、情愛、權利等誘惑。但,我們所懂的,也是必須要懂的就是要學會做人。做人,既要做好自己,也要尊重他人。所謂做好自己,就是從內心發現自己,認識自己;而尊重他人,就是對他人所表示的一種理解與寬恕、仁慈。(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而看心靈的,太少。——于丹心語。在這個時間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也不能延遲——于丹心得)
2.心靈之道——
人生有太多不順,就好比行走在一條陡峭的山路,既漫長又坎坷。但是,我們做為一代炎黃子孫,做為一代龍的傳人,每每面臨心靈所帶來的恐懼與壓力,勇敢面對這起事件,才等于你克服了你自己給自己所帶來的困難。如若一味地去逃避而不敢接受現實,那么你將會錯過終生的遺憾。(做一個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于丹心語)
3.處世之道——
人與人之間要隔閡著一種距離,才會產生美。所以做人做事既要獨立,也要飽含著尊敬。在人處事時,要處守著一種本分,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立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可以跨越出離位置外的一點點界限。我們要知道,世界上從來沒有后悔藥吃,既然做過了,也不要去抱怨什么、指責什么,否則這只會讓自己的.心里有更多的創傷。把握分寸、表示信仰與尊敬,這既是為自我,也是為他人。孔子亦曾說過:“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君子對于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反對,沒有薄,沒有厚,沒有遠,沒有近,沒有親,沒有疏,一切按道義行事)(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人的中間,也應該保有——于丹心語)
4.君子之道——
看一個人是否是位真君子,首先會從言行、態度與胸懷上得以確認。作為一個君子,我們都須用祥和的態度,寬廣的胸懷去處事,而不是像小人那般斤斤計較。做君子,就是做一個坦坦蕩蕩,不干偷雞摸狗的事的人。俗話說得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要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地走下去,那么你就會發現,你的每一天都是一個值得去紀念的日子。做君子既要走正路,也要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力量,而不是用言語夸夸其談。做好自己的事,端正好自己面對每件事的態度,眼界遠廣不貪小便宜,做到這三點,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5.交友之道——
朋友是自己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著你度過危難的伴侶。要想結交上好朋友,首先要把“仁”與“智”放在心中,如若學會這兩者,那么交友的人品與范圍將會大大提高。當結交了好朋友,我們應該學會尊重朋友,而不是利用朋友對自己的信任去背叛朋友。朋友是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若想持續這段友誼,我們就必須深刻去理解身邊的這位知音。(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你從社會上收獲友誼,收獲金錢,收獲情感,收獲你的功勛,此時你已經收獲了很多,就像是一個新家,逐漸被東西堆得滿滿當當一樣。你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滿,最后就會累于得——論語)
6.理想之道——
對于如何去追求宏偉遠大的理想,我覺得這是我們人生必須邁出的一步。但事實上,追求理想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它的所處主要中心是:在出發點如何做好自己,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或許,那些不以為然的小事正式我們一步步走向理想道路中的坎坷。看看身邊那些平凡無味的事情,它們或許會是你淡定的起點。有時候,你得到了成功,一份莫大的榮譽,可才發現這不是你想要的時候,千萬不要氣餒,因為這條道路中所收獲的,正是你自己給面對成功或失敗的心靈增添的一些資源。伸出一雙手化解了小事,其實你已經向成功的大道邁出了一大步。
7.人生之道——
走在人生大道上,我們經歷過惶恐、失敗、愉悅等成功與挫折。漫步在這條長長大道上,我們不僅付出了許多,也領悟了很多,收獲到很多。因此,思想也會隨著年齡欲加開放。每每步上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就必須去懂得一個道理。30歲,仿佛就是在暗示一場青春徐徐謝幕,轉而代之的將會是一部美滿的人生展開序幕,在這個如流水般淡淡的歲月,人生教導我們的是:要相信自己,在心靈上建立對自己的一種信任。才是你所明白的淺道理開端。步入40歲,我們得到的物質東西也會慢慢積少成多,例如金錢、地位、情感……那一種種患得患失的東西但凡被迷惑了,將會失去自我,失去理智,心靈也將會慢慢慘敗。其實,對于這種誘惑,你大可不必擔心,只要客觀地認識到世間的丑與美,善與惡,并平靜地把握、面對、應付,一切便會順其自然。50歲,大衍之年,做到知天命,不怨天、不尤人;要知言,懂得溝通、交流;要知禮,學會尊重他人;要知命,用淡定的態度與自身的力量應付外界帶來的情況。60歲,一個世人所俗稱的花甲之年,這時,我們所懂得的該是理解與包容,虛心吸取別人的教訓,謙虛聽取別人的意見,要學會耳順,學會領悟別人的長處。70歲,古稀之年,在那刻來臨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慢慢走向枯萎、凋零。那個白發蒼蒼的年代,我們或許已經懂得了,只有建立內心的價值系統,方能把任何壓力都變成一種張力,在體內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在我們現在這種成長的年紀,所追隨的是:先把現在的事情做好,珍惜上帝所給予的時光,不可流逝一分一毫。
讀了于丹《論語》心得,我似乎看到了更多,領悟了更多,學會了更多。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10
通過學習于丹教授《論語》的這本書后,我深受啟發。于丹教授的講課,剖析現代社會人們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和道德,告訴我們既是人們身邊所發生的日常瑣事,也是最簡單的真諦,《論語》中把天比做理想主義,地比做現實主義,天、地、人和在一起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每一個人把自己容入大自然,因勢利道,不斷學習,內心充滿快樂,寬容,整個社會才能和諧。
講到處世之道,我深有體會。記得在我遇到麻煩和問題時,也曾痛苦過,曾徬徨過,不知道該怎么辦,干什么都感到沒意思,整天提不起精神,但是時間或許能夠減輕痛苦,等過了一段時間想開了,既然痛苦不能解決問題,每天痛苦也是活,開心也是活,為什么不能每天開心點呢。人的一生難免要遇到挫折和磨難,怎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呢?于丹教授告訴了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如果你無力改變,那就努力去適應它。
為人處世也是一樣,應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在工作中,對待同事,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互幫互助。家庭中,長輩、家屬、親戚之間,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就像人所言;你心量有多大,就有多大的福氣。所以何必計較那么多呢?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如印度詩人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只有工作上往上比,才會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上往下看,才會得到滿足,不會去攀比。平淡的生活,足以滋養世人。看于丹《論語》體會到的是,《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在現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涼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總之,在當今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11
首先,她的書中關于人文關懷方面的內容比較多,但這也是論語所體現出來的儒家精神,也正是現代人嚴重缺失的東西,如果寫論語心得寫不出來這樣的感覺,那倒是很奇怪了。而并不能因為于丹是女人而認為她是完全靠感人來吸引眼球的,這是本質差別,況且于丹也不能算是“美女作家”。我認為,書中有兩個缺點,一是她把孔子放在了圣人的'位置確實有待商榷,畢竟孔子他自己肯定不是完人,這在歷史上也有記載;二是她的語言,很感性,比如“溫暖”“圣人”這類的詞出現的比較多,因此看得出來她對孔子的敬愛有加。
其次,對于論語的現代化解讀,特別是用通俗化的語言來讀,有利于大眾對論語及儒家思想的重拾。用一個時髦的意思來說,儒家文化特別是論語中所闡述的這些道理,正是目前如火如荼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教材,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并不是只有學院派的教授和博導們才有資格談論的東西。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兩千多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它已經不單單是幾個學者或是幾部著作組成的文學而已。論語也不單單是一本僅用來頂禮膜拜的著作,它的言簡意賅卻深入人心的那些個道理才是其精髓所在,難道說它被有些所謂的儒學學者研究著,就不能被小學生們從教科書上學到、背誦么?就不能從沒多少文化的老太嘴里說出來么?于丹的書和她的講座,用現代的眼光解讀論語,雖然屬于流行的快餐文化,卻讓人們能夠停下忙亂的腳步去審視心靈,這不是現代人最稀缺最急需的么?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12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姹紫嫣紅,千姿百態,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著品位,而多彩保證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沒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體悟經典的普適智慧。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13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而言,《論語》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讀了《于丹〈論語〉心得》后,《論語》有了新鮮的別樣風味,于丹也漸漸靠近了我們的心岸。“吾十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而言,《論語》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讀了《于丹〈論語〉心得》后,《論語》有了新鮮的別樣風味,于丹也漸漸靠近了我們的心岸。
“吾十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里的這段話,從小便耳熟能詳,是孔子在講自己的人生軌跡:十五歲的學習的起點,選擇好方向,三十歲能牢固地自立,四十歲對各種問題不疑惑,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么……
有一天,看《百家講壇》,一位白衣白裙的屮年女子正在講這一段,下面字幕上打著“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的字樣,面孔是陌生的,言談是和藹可親的,她并沒有咬文嚼字羅列子曰詩云,而是把圣人描述的這個人生坐標放在了今天,在天地悠悠,斗轉星移中,面對物欲橫流、轉瞬即逝,讓每一個凡夫俗子去體驗,去規劃自己的人生,譬如“三十而立”,“并不是通過一個外在的社會坐標來衡量你是否成功,而是由內在的心靈標準衡量你的生命是否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內省,并且從容不迫,開始對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譬如“四十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按照屮庸(于丹把“中庸”理解為i種理想狀態,一切都處于和諧之屮,即天地萬物各安其位)的理念去思考、行事。
即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打擊、缺憾,你也能在一個坐標上迅速建立自己應有的位置。”言者切切,聽者意會,那種樸實無華清新自然,一下擊屮了不再敏感的神經,怦然心動,冥冥之中似乎碰到了知音,沒有更多的理由就喜歡上To(后來知道,于丹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影視傳媒系系主任,知名影視策劃人,屮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科教頻道總顧問,北京電視臺首席策劃顧問。)于是,等待著出書,以獲取最完整的印象。終于在這一年最后一月的月首見到了中華書局的《于丹〈論語〉心得》,迫不及待地買了兩本,一本送給朋友共享,一本連夜挑燈夜讀,一睹為快。
于丹把解讀《論語》的指南針,放在了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告訴今天的我們,怎樣有價值有效率地生活,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生活。在于丹的眼里,《論語》的價值,或者說是一切經典的價值不是用佶屈贅牙的語言作弄人,也不是用晦澀艱深的典故嚇唬人,更不是用天經地義的章法約束人;所以,她不需要我們窮究義理、旁征博引,也不需要我們頂禮膜拜,奉若宗教,而是讓這些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樸素的真理,穿越時空的塵埃,用經典將心靈的內在喚醒,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找到心靈的歸宿地與棲息地。所以在《心得》屮,沒有尋章摘句,沒有引經據典,沒有從教條到教條、從書本到書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來,將孔子從圣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高蹈者,將圣賢經典點化為雋永心語,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一如《論語》中“子路、曾皙、冉有、公孫華侍坐章”中的孔子面對席前的子弟,循循善誘,建立心靈的智慧,傳遞著溫柔的思想力量。于是,圣人不再遙遠,經典不再塵封,現實也就少了幾許迷茫一一“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理想之道就是給我們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
“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屮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在大部頭的高頭講章、一連串的新鮮名詞術語、三墳五典博古通今的`考證成為專家學者們的招牌、成為學問的外在表現時,這些文字猶如這個冬日里的一抹暖陽,讓人受用流連,一讀再讀而新鮮如初,滋味醇厚。而這些閃爍著真理光芒的樸素語言又常常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結合在一起,讓道理既通俗又意味深長。同為花崗巖,臺階不服氣地向佛像抗議:“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同一個山體,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們只經過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過千刀萬剛才得以成佛。”
告訴我們內心的從容緩和是要經過千錘百煉的。一個抑郁癥患者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建議去看看本城最著名的戲劇演員的演出,忘懷得失,那個患者滿面流淚地說,我就是那個戲劇演員。質疑我們在角色Z外,還留有多大的空間,真正認識自己的內心呢?這樣的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凝神靜氣地閱讀,心領神會地頷首。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論語》,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古代與當代的邊緣,擦拭去古典作品表面的斑斑銹跡,超越圣人與凡人的時空界限,將千萬顆心屮的一心之得呈現于觀眾讀者,解讀當下社會和生活,讓我們豁然開朗,讓我們坦然微笑,還讓我們掩卷而思,在某一個圍寂的深夜。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14
印象中孔子的《論語》應該是很難看懂的,上學的時候對于文言文是非常抗拒的,但是今天通過于丹老師的解說,對于孔圣人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對于孝道的感悟比較深,發現自己原來做的很不夠,我一直以為給予父母物質的滿足就可以了,從來就沒有真正的了解父母喜歡什么,對于不同的事件都有什么樣的看法,現在的思想是什么樣的,往往把父母當作出氣筒,父母家當做幼兒園、食堂、賓館,對于父母來說我更多的是在索取,而沒有付出。
我警覺到了我的冷漠、自私、麻木、自以為是,在生活中,在事業里,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關于智慧呢,就是在你抓了一手壞牌的時候,你以什么樣的心態來看,你是自暴自棄呢?還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呢?我覺得把壞牌打贏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你連想贏的心都沒有了,給了你方法你能信嗎?平凡的.人不是生來就有智慧的,那樣的人太少了,連孔子這么博學只是學而知之的人,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學習呢?但是要想真正能達到大智慧也不是簡單的事,一定要注意的是四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凡事要站在中立的角度來看,要不然的話有可能智慧沒學到反而成了自以為是嘍,呵呵我對于誠信的理解是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在當今社會人心越來越浮躁,為了自己的利益越來越多的欺騙,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越來越多的理由和借口,不敢真正的面對自己,只好用更多的謊言來證明自己觀點是正確的,孰不知這樣做最后傷害的是自己啊,在這樣的環境里我們還要誠信嗎?
還是要的,因為我們每天面對是自己而不是別人,難道我們對自己都不要誠信了嗎?說到忠恕仁愛,慚愧的我啊,什么時候真正能做到心里想的和實際做的一致呢,兩千年前的孔子通過時空向現代所謂的文明發起了挑戰,我們一直以來假裝不知道的是什么呢?姚帥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篇15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于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下處于“心靈沖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于丹教授關于《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想起以前讀中學的時候,什么《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許,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教授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對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于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幫助吧!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相關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02-11
于丹《論語》心得02-18
于丹論語閱讀心得02-20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09-02
于丹《論語》名著心得10-19
于丹論語心得在線收聽10-11
于丹論語心得15篇04-16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5篇03-22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1-17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