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于丹講座論語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1
于丹教育孩子講座,即《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內容簡介: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于丹教育孩子講座觀后感: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短片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很受啟發。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墻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并指著籬笆墻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我們何嘗不是總愛亂發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
有一個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為天氣并不熱,家長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給他買,他就哭鬧甚至說父母不好,連一根冰糕都不舍得買......做個讓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師說的.話:“有許多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別人給他東西他覺得是應該的,不給他就不應該他們不覺得給他東西是情分,不給他東西是本分。”小孩的行為就驗證了這句話,我們應該做后者。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到驚訝:一個學生因為三次剪發不合格被趕出校門三次,竟然自殺了。老師說現在17歲一下兒童存在很多像她這樣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這讓我很奇怪,為什么要選擇自殺呢?頭發不合格還可以再剪,考試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們為什么這么輕易的就結束了生命,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屬于父母,屬于親人,當我們做輕言放棄生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了他們,想到他們的痛,他們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長不要害怕我們經受挫折,在成長的路上,有坑我們會繞過,有山我們會翻過,它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失敗,挫折,害怕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嗎?看完這堂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2
我一直認為,當自我保護,自我掩飾成為一種本能的時候,人就會變得自私而軟弱,容易妥協,這樣的自己真得虛偽到極點,雖然討厭這樣的自己卻也不想改變,因為變色龍的功能大概已經成為我的`本能之一了吧!
今天看到了于丹的論語講座,感觸頗深;她對論語深刻、透徹的理解,睿智、淡定的演講風格,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極富個性的講解視角給了我太多的啟迪,太多的思索,太多的收獲;雖然言辭之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人的心得延伸一定有著他自己的色彩,不過真的受益匪淺,然面《論語》也有了新鮮別樣的風味。不想尋章摘句、引經據典,只覺得她讓灰色的孔子鏈接了多彩的世界,讓《論語》在她獨具個性的視角下,變得通俗易懂、意蘊悠長,體現出了經典的平凡智慧;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不器”。
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天天看那些《羊皮卷》、《需求層次論》《心靈雞湯》等等;卻從不曾注意過這超越了兩千年時空的儒家之道,竟然處處精辟;掩卷而思,做一個《論語》的信徒也不錯!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3
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認真學習、思考、講授我國的經典作品“論語”,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以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活學活用,給予我們不少啟迪。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需要為師,就必須學習,對一個好老師而言要求他(她)能夠達到為學、為師、為人的和諧統一的境界。學習要有積累,要博聞強記,要廣博。有了厚實的功底,才能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什么樣的學習是好的學習?“入乎耳,發乎口”可以再去講給別人,這是一種學習。還有其他“學習”嗎?有!于丹老師說,關于“學習”一詞,國際上有一個通行的'標準說得好:是導致行為改變的學習。孔子早在20xx多年前就提出簡單標準,“學以致用”。經過學習導致一個人重塑整個價值體系,行為方式變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會要求,這才是一個好的學習。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可學的東西太多了,應當按照孔子所說的那種為己之學,學以致用,才能在學習中汲取必要的營養,推動自己的事業。
時間無限,自然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面對宇宙世界,我們總感到自身渺小、短暫和有限。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呢?通過學習于丹的《論語心得》,老師們體會到一是做好人生的加減法。什么是人生的加減法?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而立到不惑,這是人生最好的光陰。三、四十歲之前,加法生活,收集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如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是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四十歲之后,減法生活,就是舍棄那些不是我們心靈深處真正需要的東西。如果真正的知道自己內心的需求,就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快樂。當我們認識到什么才是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會積極爭取、努力獲得;當我們真正擁有時,我們就會懂得珍惜,懂得感激,懂得包容。有些事情、有些得失,我們就不用那么計較,那么在意,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許,我們的心態就會平和,安寧,就會感到快樂。
二是扮演好自己的各種角色。于丹的《論語心得》中提到過一個故事,一個喜劇演員只有在舞臺上表演才是快樂的,而當他從舞臺上下來,到了現實生活中,他卻感到不適應、沮喪、憂郁。很明顯,他只扮演好了一種角色,那就是工作角色。作為喜劇演員,他是成功的,大家認可了他的工作成績。可我們看來,他分不清戲里戲外是兩重人生,這就是失敗的。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要扮演很多角色,如工作角色、家庭角色、親戚朋友等,我們要學會隨時換檔,在不同的場合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如果不顧及他人、不顧一切地任由自己的性子做人處世,那肯定會處處碰壁,天天不快樂,最終受傷害的人還是自己。
三是勤加修煉,早日達到快樂彼岸。孔子從生理年齡上說出了人生每一個年齡段大概能達到的境界,那么,從心理年齡上呢,我們是否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修煉,在我們三十、四十歲之時提前達到六十、七十應該達到的境界呢?是的,那會不容易,也不是說一定就做不到。親愛的朋友,讓我們拿出勇氣、毅力和恒心,努力學習,勤加修煉,也許,我們會早一些,到達幸福快樂的彼岸。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4
有幸聆聽了xx老師《做的老師》的講座,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
“做的老師”,是任何一個教師的理想,可什么樣的老師才是的老師呢?沒有,只有“更好”。用舒泰翔老師的話說,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每天都有一點進步,時間一長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是的,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通過學習,我對愛學生的“愛”有了一個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單單是欣常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蹲下身子’,而是發自肺腑的對學生的愛”。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懲罰,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把“童年還給童年”,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基礎。
要做的老師,那就要帶著“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由此我也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快樂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面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只有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
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學到了這么多東西,讓我再一次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努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5
國人都在學習《論語》,今年年未過完月未盡,醫院就組織全院職工,從正月初八開始,集體學習于丹教授的《論語》電視錄像,長達一周之久。說實話,沉醉在春節樂乎氣氛中尚未全醒的人,心里還是有些怨言,醫院為了收心,為了趕時髦,把我們從酣假中拖到醫院。中學時候學習《論語》八句,什么“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什么“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對這些談話也沒有什么特別感觸,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不經意的。
于丹在《論語心得》講座中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論語》講座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看了于丹教授的講座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也不是孔子和學生那么不經意的談話記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在當今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與友寬容,與同事寬容,與親人寬容,于患者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在寬容中獲取喜悅和快樂,播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我想收獲的就是一種熠熠生輝、一種和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所以,當我認認真真地聽完這次講座后,心里很為于丹教授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
《論語》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我們從事的是醫療行業,面對的是社會特別需要人性關懷,人性溫暖的人群,更需要自己有一個寬容樂觀陽光的心態,才能夠把,愛和溫暖傳遞給病人,所有對于今天的《論語》學習對于我來說,正是當其時當其人當其事。對國學大師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講義,我不敢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幫助吧!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相關文章: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09-02
于丹《論語》心得02-18
于丹論語心得02-11
于丹的論語心得12-17
于丹:《論語》心得12-17
于丹論語閱讀心得02-20
有關《于丹論語心得》11-15
《于丹〈論語〉心得》有感12-13
于丹的博客論語心得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