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構我們自己的有效課堂- 聽錢志亮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建構我們自己的有效課堂—— 聽錢志亮教授講座心得體會建構我們自己的有效課堂—— 聽錢志亮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2011年7月28日下午,我有幸在北師大聆聽了錢志亮教授的題為《有效課堂哪里來》的講座。雖然講座長達3個小時,但我一點也沒有倦意,聽后有豁然開朗的欣喜。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錢教授生動的講解過程中,我一直都在體驗著愉悅的熏陶和進行著智慧的反思。錢教授的報告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錢教授用自己的教學行動詮釋了有效課堂從哪來?根據錢教授的《有效課堂哪里來》中科學的分析、引導,引發了我對建構自己的有效課堂的幾點思考。
第一 充分做好上課前的準備。錢教授說,精心的備課,是有效課堂的條件。而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心境、備學生、備導入、備方法、備設問、備層次、備訓練、備語言、備板書、備課件、備小結。除了要做好體現教學內容的精細的備課,還要做好心理、形象方面的準備。這方面錢教授講了生動實際的例子,在某個班級,喜歡數學老師的學生數學成績較高,喜歡語文老師的學生語文成績相對較高。這就告訴我們:教師在學生眼里的形象很重要,我們應該注意自身形象,盡量使自己讓學生看起來賞心悅目。
第二 抓住學生的感覺通道。鎮江三中今年中考成績特別好,有任課老師總結說是因為在青少年活動中心上課(因鎮江三中修建教學大樓,三中九年級學生借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室上課)沒有用多媒體教學,效率高,所以學生中考成績好了,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我認為,如果今年能一直用多媒體教學,至少學生物理中考成績會更好。錢教授講座通過講了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兩個方面的作用,深入細致地告訴我們為什么要確保學生的感覺通道的通暢,我覺得錢教授的講座給了我理論的支撐。其實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中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于抽象的問題,學生往往感到乏味。如果能把抽象的內容通過直觀教具來演示或者不能演示的就用多媒體直觀教學, 則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記得2008——2009學年度,我擔任九年級兩個班的物理教學。那時,我們學校正在學習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第一學期,我不用多媒體了,我采用“學案導學法”,把學習目標、學習提綱、達標測試題印在導學案上,課堂上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課堂我講解的很少,主要是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等辦法教學。雖然我教學很努力,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不高,在教研室組織的統一期中、期末考試中,所教班級的物理成績不太理想。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從這一年下學期開始,我改進了教學方法,堅持使用多媒體教學,每一節新授課都制作物理教學課件,并在每一課的教學課件中都插入一兩段復現物理情景的視頻,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物理,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大部分學生天天盼著上物理課,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這一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中,我所教班級的物理成績提高較大。
第三 回顧自己每節課的課堂效率。評價一節課是否有效,錢教授提出了4個“I”評價要素。一是興趣(Interest,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二是信息(Information,學到多少東西),三是影響力(Impact,知識結構、人格魅力影響),四是學生參與(Interaction,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這四個英文單詞I打頭的字母精準的概括了什么是一堂生動活潑、激情洋溢高效的課。我想: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像錢教授這樣上課,我們的學生有什么理由不被我們吸引?我們的學生有什么理由學不好知識。隨著錢教授深入淺出的科學理論指導,我對有效課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把握,在課后分析自己課堂效率的時候有了一些比較詳細的指標,比如是否絕大多數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掌握規定教學內容,比如看課堂是否兼顧優差生,學生的參與程度等等,這樣就使我們在回顧自己每節課課堂效率的時候有章可循,盡快找到課堂的不足之處,同時改進自己的課堂。 錢教授的講座充滿了人生智慧和哲理,給人以思考。從錢教授身上我們讀懂了什么是人格的魅力,那種感染力是巨大的,我想這種聽課收獲對我們聽眾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非常有價值的。此外,有效課堂的評價以及好課的標準等方面,也為我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在此目標的指引下,今后我要更好的潛下心來鉆研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分析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錘煉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打造自身獨特的教學魅力,努力構建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有效課堂。
【建構我們自己的有效課堂- 聽錢志亮教授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錢志亮教授講座心得體會(通用12篇)03-20
錢志亮講座心得體會02-23
聽教授講座的心得體會11-02
聽教授講座心得體會11-26
聽教授講座的心得體會12篇03-10
課堂有效心得體會11-30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04-12
聽多動癥講座的心得體會09-04
聽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09-13
聽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