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簡)在圖書館里停留了許久,終于決定借出這本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因為這書名容易讓人思考什么才是值得我們永久珍藏于記憶的東西,讓我們直面生命的價值。
當我把書拿回家,打開讀時,父親,一個讀書不多的老人,問,這書為什么起這么怪的名字。我回答,作者是個盲人,這書很有名。父親感慨,盲人還能寫這么好的書呀。我解釋說,她雖然是盲人,卻畢業于哈佛大學,而哈佛大學是比北大、清華還出名的學校(在此之前,老人只認北大清華是好學校)。父親又問,她是盲人,書卻讀得這么好,是誰教她的呢?是誰照顧她的衣食住行呢?我答不上來,只好敷衍說,應該有很多善良的人幫助她吧。說完,我陷入了沉思。
自幼,我習慣于讀勵志的書去尋求前進向上的動力與信心,卻很少象父親那樣提出簡單樸素的問題。因為老人關心的不是作者筆下的那些發人深省的詞句,而是把作者當成一個普通的孩子,擔心著這樣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孩怎樣度過漫長艱辛的日子。于是,我再次翻開這本書,不是為了尋求動力與信心,而是為了尋求父親需要的答案。
每個人都有無數的"假如"--假如回到童年,假如我很有錢,假如我是領導,假如我有許多空閑…我們的"假如"大多是一些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希冀,而海倫·凱勒的"假如"只是世間健全人中最低、最基本的擁有。在黑暗中,她用纖細的感受、柔軟的心靈、善良的幻想去體悟這個世界的種種美好。
假如給她三天光明,海倫·凱勒為自己設計了周密細致的日程表:
第一天:要看善良、溫厚的人們,長久地凝望所有親愛朋友的臉;要看一些讀過或聽過的書;要到森林遠足。
第二天:要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跡;要在博物館瀏覽,用藝術來搜尋人類的靈魂;要看戲劇或電影。
第三天:再次迎接黎明;白天到帝國大廈的頂端,第五大街,公園大道,貧民窟、工廠等人們的日常世界去留下明亮的目光,午夜黑暗再次襲來時,內心充滿了甜蜜的回憶…
在這三天里,海倫不僅要看到和記住朋友們的臉,還期望把目光停留在一個嬰兒的臉上,"以便捕捉到在生活沖突所致的個人意識尚未建立之前的那種渴望的、天真無邪的美。"讀到這里,我掩卷沉思,回頭看看在地墊上爬來爬去的8個月大的兒子,倍感壓力。面對日漸長大的他,我常常感覺象是對著一張白紙作畫,深怕下錯了筆,糟蹋了紙。這無邪的嬰兒,正是海倫心目中最純潔的美。而這美只有在"善良、溫厚與友誼"的人們的眷顧下,才會充盈到整個生命,讓生活值得一過。
在這三天里,海倫還要看看那些盲文的和印刷字體的書籍,因為在她一生漫長的黑夜里,這些書已經成為了一座輝煌的巨大燈塔,為她指出了人生及心靈的最深的航道。正是這些書,讓海倫了解了世界,"看"到了世界。書,竟然有這樣的力量,讓海倫成長為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我再次正視讀書之于生命的意義:讀書,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密不可分,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擁有廣博的胸懷、開闊的視野、平和的心態。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德為先"、"厚德載物"。
在這三天里,海倫盡力見到她心目中最珍貴的人和物: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老師、好友、小狗、書籍和自然風光;人與自然的歷史--自然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和戲劇;當前的日常世界--紐約的建筑、第五大街的櫥窗、人們幸福與悲慘的全部景象。
至此,我似乎可以回答父親的疑問了,是海倫的善良與努力所贏得的那些老師和朋友給予了她終生的幫助。這些善良、溫厚與友誼的人使她的生活值得一過,同時,正是海倫自身的美好品質為她贏得了這些珍貴的朋友。海倫說"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里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應該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讀書目。我將把它列入家庭教育書目,早早地讀給我的孩子聽,期冀他懂得珍惜,懂得關愛。
海倫在文章的最后寫到,"失明的我可以給那些看得的人們一個提示--對那些能夠充分利用天賦視覺的人們一個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
不要等到失聰才珍惜聽覺,不要等到遭遇黑暗才體會光明的幸福。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閱讀心得12-0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03-30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03-20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體會01-0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課文閱讀心得04-2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經典讀書心得01-3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09-0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01-1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_小學作文02-2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