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假期學習體會
假期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有了新的體會和感受。重點閱讀了"整合處理好教材將學習方法教給學生"這一部分內容。《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覺得可以按文章的體裁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因為在教學時,同類型的文章在理解和閱讀的方法上基本一致,表達方法上更是有共性。現在我們使用的人教版實驗教材就是按同一個主題或同一體裁的方式把課文編排成組。如:"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時,圍繞同一體裁的課文,把不同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做到舉一反三。
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可以按這幾步去學習,首先,通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能說出大體內容;然后,略讀課文,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在此基礎上就可以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了;接著,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實際上就涉及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寫作順序、修辭方法、表達上有什么特色。
經過教學實踐,我發現,這樣的教學,在潛移默化中教給了學生自學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實際上教材教到這里,也只能叫"點到為止",還要涉及與這些體裁相對應的同類課文,把語文教學拓展延伸到教材和課堂之外,可以通過老師找到相關文章與學生分享--我發現聽公開課時,許多老師都這樣做的;還要布置學生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內容最好與課文的體裁或表達方法或內容相關,這樣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鞏固課堂上所學內容。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文帶多文"。
(中國大學網)
【假期學習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標學習體會04-25
師德師風學習體會04-27
《師德新說》學習體會04-28
《綱要》學習體會2011012004-25
兒子的英語學習體會04-25
有效教學學習體會04-25
國培計劃學習體會04-27
培訓學習體會之三04-28
山東學習體會之(三)04-28
師德學習體會、案例分析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