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讀書心得
《于丹論語心得》讀書心得正文:《于丹論語心得》讀書感想于丹的《論語心得》這本書,早有聽說,在電視上的百家講壇上也聽過一二。還聽說有許多研究古代文學的人,諸如“十博士”指責于丹對《論語》講解多有缺失,勸其立即“下課”。今年暑假,我看了于丹的《論語心得》這本書之后,發現還是有很多東西是值得學習的。雖然是于丹自己對《論語》的解讀,是于丹自己對《論語》的現代化的理解,可是跟隨她的思路,跟隨她的足跡,我們可以對這本兩千多年流傳下來的書籍重新產生興趣,重新撿起它,審視它。用自己的觀念來解讀它,將古老的真理化為為我所用的心得。作為教師,我的體會是“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于丹《論語心得》中列舉了許多淺顯易懂的故事,我感觸很深。如:“處世之道”中講到的寓言故事:一個孩子十分愛發脾氣,于是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敲一顆釘子,一天下來,孩子看見他敲了許多釘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親便讓他如果一天不發脾氣,就拔一顆釘子,當釘子拔完時,孩子高興極了,因為他學會了克制,可是父親卻告訴他雖然釘子拔了,但卻會留下一個個不能消除的洞。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事一定要先往遠想,這樣避免對別人的傷害,也減少自己將來的悔恨。 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應該少些指責和抱怨,給學生多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的開展。要知道,雖然你能夠拔掉釘子,但是卻會留下一個個不能消除的洞。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于丹在“處世之道” 中引用了一位英國心理學女博士的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讓我聯想到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愛,其實也是一種“父母”的愛,一種以分離為目的的愛。在現在社會大背景下,教師的愛已經有了許多的變味。師生之間的那種適度,往往非常難把握,有人說教育事業是一個服務行業,教師是服務學生的,學生是上帝等等,這一直是捆擾我的問題。也許是我的理解有些偏頗,或是膚淺。于丹老師的解說,無疑給了我一些答案。無論是朋友還是親人,都應該把握一個分寸,適度為最好。所以,我覺得我們對待學生,也應該有個適度。我們教育學生、傳授知識,最終是要讓他們學會做人、成人。 “天地之道”。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中國大學網(http://salifelink.com)【《于丹論語心得》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02-11
于丹《論語》心得02-18
于丹的論語心得04-25
于丹:《論語》心得04-25
于丹《論語心得》讀書體會04-25
于丹論語閱讀心得02-20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09-02
于丹《論語》名著心得10-19
《于丹〈論語〉心得》有感04-26
于丹的博客論語心得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