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地質實習報告(通用14篇)
緊張而又充實的實習生活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實習經歷,收獲的不僅歲月,還有成長,感覺我們很有必要對自己的實習生活做一下總結。現在你是否對實習報告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3地質實習報告(通用1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質實習報告 1
一、實習目的:
1、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系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
3、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辨別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產生時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等。
4、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5、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系。
二、實習內容:
這學期我們土木專業進行了為期兩天半的廬山地質實習,第一天上午我們到達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點我們出發到秀峰觀察其地質概況。第二天上午到海匯鎮水庫觀察其地質概況和沉積物,并學習羅盤的使用,下午便去三疊泉觀察沉積巖的形成以及廬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觀察獅子洞的溶巖現象,然后去了采石場。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們進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課堂里學過的理論知識,而且我們還能用工程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能力。在實習中,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征,學會了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工程地質的地位以及與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治學思想。
三、實習路線:
秀峰龍潭—秀峰臥龍橋—海匯鎮水庫—三疊泉—獅子洞—隘口馬頭山莊
四、廬山及其概況:
廬山,雄峙于長江南岸,兀立于鄱陽湖西北。廬山、長江、鄱陽湖三位一體的奇妙結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在地貌學上,廬山稱為“地壘式斷塊山”。它在10億年前就開始了它的發展史,它記錄了地球的地殼演變史,它承載過地球曾發生的那一次次驚心動魄的巨變。
廬山是由北東——南西向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形態呈腎形,中部寬而向東北和西南逐漸收窄,長20多公里,最寬10多公里,最高峰為漢陽峰,高1474米。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和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質學家李四光經過反復考察和研究,認定廬山第四紀時發生多次冰川,并命名為:鄱陽冰期、鄱陽—大姑間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廬山間冰期、廬山冰期,為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在整個的廬山地區,存在著兩大主要的斷層:泉斷層(鄱陽湖一帶)下降,形成盆地,即為鄱陽湖;蓮花洞斷層(九江一帶)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陽湖即為斷陷盆地。
(一)秀峰龍潭
4月20日下午我們來到了整個實習的第一站秀峰龍潭。老師告訴我們整個廬山以石英砂巖為主,但這里是火成巖中的花崗巖。花崗巖后期被巖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巖,形成于株羅紀燕山運動的產物。分布規律:沿廬山東麓條帶分布,北面海匯→秀峰→溫泉,順廬山東麓的一條斷層帶侵入上來的。溫泉斷層是廬山和鄱陽湖向的斷層。上盤:鄱陽湖平原下降。下盤:廬山上升。五老峰斷層崖。花崗巖中剪切節理,暗色的為黑云母;淺色為石英和長石。下一站我們來到了青玉峽,它是典型v型溝谷,地殼上升強烈,流水侵蝕強烈。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沖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現在的秀峰的深谷。卸荷裂隙(發生在硬和脆的巖石當中):平行斜坡坡面,溝谷回彈產生的。龍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殼運動的綜合作用結果。水流的侵蝕、搬運、沉積按方向分可以分為向下和側向,按成因有:速度沖刷,細小顆粒磨蝕,可溶性巖的溶蝕。下蝕使河床變深,一般在河流上游,側蝕使河彎曲,一般在河流下游。在那我們還看到了張節理,由張力引起,裂面寬,不長,不光滑,不寬。
(二)秀峰臥龍橋
逆著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們來到了臥龍橋。由于有流水的作用沖擊,使秀峰的內部巖石地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臥龍橋處為火成巖中的花崗巖,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巖漿以侵入巖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長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組成,東西走向長40km南北走向寬1km,在三疊紀時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隨有斷層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紀。此處由于地幔巖漿的侵入形成斷層,既南面凹線的鄱陽湖,正面下降形成現在的九江,所以說鄱陽湖盆地是個斷裂盆地。此處的巖體比較大,為偉晶花崗巖,他是由于花崗巖內部產生裂隙,巖漿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結構、粒徑大于5mm,顆粒徑較大,這種形成主要與溫度有關。花崗巖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巖石,各個地質時代都有產出。形態多為巖基、巖株、巖脈等,它是由深度變質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崗巖化作用的結果。即地下深處的巖漿以侵入巖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許多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鎢、錫、鉍、鉬等,貴金屬如金、銀等,稀有金屬如鈮、鉭、鈹等,放射性元素如鈾、釷等,都與花崗巖有關。花崗巖結構均勻,質地堅硬,顏色美觀,是優質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巖漿的作用,形成了拉應力作用的張節理。我們還了解到在這樣的巖脈和巖墻里,容易產生寶石
(三)海匯鎮水庫
4月21號,也就是實習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海匯鎮水庫,從河流中的巖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顆粒逐漸變細,這個特點稱為分選性。它是由于搬運途中,瑣碎顆粒在運動中相碰撞,摩擦,帶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渾圓,而且顆粒逐漸變細。在河床中沉積有粗大的巨礫,卵石,礫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則為較細的礫石,沙子。此區河床比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灘,洪水時被水淹沒,河漫灘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灘相的細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區區域為接納變質,在動力壓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沖擊的石子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殼的階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巖,與此同時水流下落加強,在水流的沖擊,搬運,沉積等地質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斷侵蝕下,地面階梯老化堆積而導致堆積物的形成。此處的源頭為三疊泉,在水的沖擊下,下游的石頭粒徑都比較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細砂狀分布。繼續向前,入口處的一塊大巖石,能看到變質巖(花崗片麻巖的`一種)、片麻構造、變晶結構。巖石中有深色礦物的云母、角閃石和淺色礦石石英,長石成條狀帶狀分布,相成黑白相間的斷續帶狀構造。礦物有云母、綠泥石、滑石等片狀礦物。節理比較完整,強度低,抗風化能力強,極易沿片理產生滑動。此巖石形成與震旦紀與二疊紀之間后經風化等形成枕狀節理,沿四角風化,象饅頭,蘑菇的形狀,是全風化的結果。風化分有幾種:
a、全風化:
(1)全部變色,光澤消失
(2)巖石的組織結構完全被破壞,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狀或砂狀,有很大的體積變化,但未移動,仍殘留原始結構的痕跡
(3)除石英顆粒外,其余大部分風化蝕變成次生礦物
(4)錘擊有松軟感,出現凹坑,礦物手可捏碎,用鍬可挖動。
b、強風化:
1)、大部分變色,只有局部巖塊保持原來形狀。
2)、巖石的結構大部分已破壞,小部分巖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巖石呈不連續的骨架或心石,風化裂隙發育,有時含大量次生夾泥。
3)、除石英外,長石、云母和鎂、鐵礦物都已風化蝕變。
4)、錘擊啞聲,巖石大部分已風華變質形成風化次生礦物。易碎,用鎬撬可以挖動,堅硬部分需要爆破。
c、弱風化(中等風化):
1)、巖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變色,但斷口仍保持新鮮巖石色澤。
2)、巖石原始組織結構清楚完整,但紛華裂隙發育,裂隙壁風化劇烈。
3)、沿裂隙鐵鎂礦物氯化銹蝕,長石變的模糊不清。
4)、錘擊啞聲,開挖需要爆破。
d、微風化:
1)巖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輕微褪色
2)巖石原始組織無變化,保持原始完整結構
3)大部分裂隙閉合,僅沿大裂隙有風化蝕變現象,或有銹膜浸染
4)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e、新鮮巖石:
1、保持新鮮巖石光澤,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緊密,完整或焊接狀填充,僅個別裂隙面有銹摸侵染或輕微蝕變。
3、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也學到了如何運用羅盤儀測量巖層產狀要素(走向,傾向和傾角):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巖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 2
1.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 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系。
3實習內容:
昌樂火山口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發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棱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實習相關大全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跡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于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征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于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實習報告網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鑒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地質實習報告 3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基本教學實習環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通過此次實習,使同學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學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使學生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
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
2、實習概況
(1)實習地點:xx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
xx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位于青島即墨市城區西側,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公園內以海拔231米的xx為最高主峰,大山、寶安山、團山及長嶺等幾個側峰拱衛在周圍。山雖不云高,峰雖不屬秀,然而這里豐富而又獨特的地質現象,卻使其在地質保護、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
(2)實習單位: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xx級
(3)實習時間:xx-12-31
二、實習內容
1、xx自然保護區概況
xx自然保護區是1994年xx批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習報告《地質地貌實習報告》。位于青島即墨市城西4公里處,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學地質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風民俗文化于一體,充分體現了xx文化豐富的內涵。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
xx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但區內含有柱狀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積構造、接觸變質帶及古脊椎動物化石等豐富的地質遺跡,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區內地質遺跡不僅豐富,而且十分獨特,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淺粗面火山巖柱狀節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寬150米,單株獨立、巍巍壯觀,可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現已發現并保存完好的有26處,最大的一株長16米、平均直徑0.8米硅化完全、年輪清晰實屬罕見;維妙維肖的沉積巖包卷層理和交錯層理勝似一幅山水畫,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展現了火山爆發的烈焰對地質的改變,給人留下了對大自然的感嘆。
2、xx地質地貌概況
xx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晚期的火山運動奠定了xx的基礎。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xx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xx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膠東半島及山東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發展過程。
xx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區域地層劃分屬萊陽群曲格莊組。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其中蘊藏著較豐富的硅化木和獨特的安山巖柱狀節理,從而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
xx自然保護區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寶安山(海拔i45米)、團山(海拔i26米)和長嶺組成。自南、北兩側遙望,xx、大山二峰并峙狀似馬鞍,其地貌類型屬剝蝕準平原上的殘丘地貌,山體圓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間,最高部位在保護區南側,海拔300米左有,相對高度達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帶,山西坡延至信村嶺,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龍山),山東坡延至陳家河東嶺,均屬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殘丘周圍之沖溝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護區范圍內無較大河流,只有數條季節河及山北坡截溝堵流形成的幾個小型水庫,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潛粗面火山巖結構構造特征,使其具有較強的抗風化能力,再加上斷裂構造等因素,在周圍沉積巖層逐漸侵蝕夷平的狀態下形成孤立殘丘地貌,使之具有山雖不高卻有拔地突起之感。
地質實習報告 4
一、 實習概括:
1、實習目的:地質學基礎野外實習是《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根本教學環節,在實習之前,老師們就給我們講解了此次實習的一些目的,這次實習我們重在多看多觀察;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把理論知識帶到實地中進行檢驗;注意思維的轉變(理論的微觀向野外宏觀的轉變);學會對基本地形地貌進行描述;還有就是圖形結合,我們通過這次實習,能進一步鞏固地質學基礎的理論知識,學會和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鉆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體會,融入和貫徹,使我們對地質學和地貌學的認識更加深入、透徹。
2、實習路線:學校——金馬河大橋——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3、實習工具:鹽酸、鐵榔頭
4、指導老師:xxx
5、實習要求:通過本次實習深入了解溫江和周邊地區的地質地貌;利用所學的知識對所見到的資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整合進行分析;分析農業發展和規劃布局的合理性;觀察辨認主要巖石;以及某些地質災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二、 實習內容:
1、金馬河大橋下:
(一)金馬河的區域概況 成都金馬河,又名正南江。金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屬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魚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寬96-104米,過江節制閘后稱金馬河,河床逐漸增寬,由300米闊至1200米,流經新津縣五津鎮時,納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復稱岷江。金馬河段全場76.1公里。成都金馬河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以排洪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馬河防洪工程保護區內共有成都的7個區(市)縣,即都江堰市、雙流縣、崇州市、新津縣、溫江區、青羊區和武侯區,河段全場76.1公里。統計保護區內1992年共有鄉、鎮35個,面積911平方公里,總人口156.44萬人,工農業總產值124.8億元。
(二)金馬河地質地貌概況
第一處地點是溫江成青路上的金馬河大橋下的金馬河,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從金馬河大橋上下來,聽了老師的講解,老師先是對河道基本情況作了講解,著重講了河流地貌、土壤顏色、成都平原的形成等,講了金馬河的河床、河漫灘、階地等。然后讓我自己去觀察,由于現在冬季枯水期,所以并沒有太多的河水,有許多的河漫灘(洪水期能淹沒的地方,平水期時露出水面)我們可以直接看到,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別于其它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志之一,洪水期河漫灘上水流速度較小,環流從河床中帶到河漫灘上的物質為細砂、粘土等,稱為河漫灘相沖積物,下層是由河床側方移動沉積的粗砂、礫石,稱為河床相沖積物,下層粗的結構就構成了完整河漫灘二元結構,河床沖積物具有上細下粗的特點,下部粗大顆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強部分堆積的。在河床邊,近期沉積物有明顯分布規律,河邊以礫石、粗砂為主,遠離河邊以粉砂、粘土為主,即“近河岸粗、遠河岸細”。在金馬河大橋那里,通過地質學基礎的學習,我們可以很容易辨別出,那兒的那條河流處于幼年河:一是因為,從河流流經的路徑上看,彎曲度比較大,二是從河流內的巖石上看,巖石的磨圓度比較低。從河流彎曲度和河流內巖石磨圓度的觀察,基本就可以判斷出一條河流所處的時期。我們還觀察到地上有著許許多多的鵝卵石,硬度大,顏色有青、紅 、黑、白、灰等,經過仔細觀察和辨別后,我們發現這些鵝卵石大部分為分選性較差,磨圓度高的鵝卵石。站在金馬河的河漫灘中向遠處望去,發現冬季的金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灘很明顯地顯現出來。有河漫灘的存在,多半就伴隨著河流階地的出現。其實在距離我們不遠處的平面上,就是金馬河的一級階地。階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蝕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階梯狀分布于谷坡上。由于河道較寬,河谷較深,以及人工修建的防護堤,使得金馬河的一級階地成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的農田用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住房和農田地。階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氣候的變化;構造運動;侵蝕基準面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據觀察,金馬河的階地是一級階地,因此階地形成較晚。階地的階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積物組成,因此屬堆積階地。同時在金馬河,我們還看到了大量的運石車,這不由得引起了我們的深思,我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能否保護好我們的地表和生態環境?
(三)金馬河的災害與防治 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勢開闊,流速驟減,沙石沿河淤積,使河床抬高,經洪水沖刷,河床沙洲遍布,漢壕分流眾多,灘沱相間,河道彎曲,主流左右擺動,流向不定,斷面橫流加劇,成為寬、淺、彎的游蕩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較高,堤岸低矮,通道狹窄,排水不暢,洪水期對沿江城鎮、灌溉渠系、農田造成嚴重威脅。金馬河特殊的河床結構,比如水流較緩,致使其水力環境復雜多變,泄洪能力較低,歷史上金馬河附近區域曾多次發生不同程度的洪災,嚴重影響了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還有近幾年來,無序地開采河道沙石,嚴重破壞了河床的穩定,洪水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發生。洪水嚴重威脅金馬河沿岸的城鎮、村莊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莊。因此金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點,沿線有重點防洪堤段、險工險段等。
2、映秀鎮:
(一)映秀鎮的區域概況
映秀鎮是我們野外實習的第二站,也是這次實習印象最深的'地方。映秀鎮地處四川汶川縣的南部,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相鄰,是阿壩的門戶。映秀鎮境內水力資源豐富,水質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灣發電總廠、華能太平驛電廠、福堂水電廠等水電站,有“水電之鄉”的美稱。但是在2008年5月12日,在此地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映秀鎮成了重災區,大部分房屋倒塌,山體滑坡,水電通訊中斷,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處于地震中心的映秀是處于龍門山斷裂帶與龍泉山斷裂帶之中。龍門山斷裂帶內有斷層,西邊一條叫龍門山后山斷裂,沿汶川—茂縣一線,東邊一條叫龍門山前山主邊界斷裂,沿安縣—都江堰—天全一線,中間那條叫龍門山主中心斷裂,沿映秀—北川一線,5.12地震發源于中心斷裂,沿映秀—北川一線,雖然四川盆地是相對穩定的板塊,龍門山看上去構造運動性不強,但是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時,也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隨著外在營力的積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地殼破裂,就會發生地震,2008年發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龍門山構造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西南向東北逆沖造成的。而我們所實習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設后的鎮,房屋都是新的,鎮中心的周圍有條岷江的支流流經,鎮四周都是高大的山體,群山環抱。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山體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塊和碎屑物質,有山體已經沒有植被覆蓋而裸露著。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響,山體出現了大面積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積物和倒石堆。此處的崩塌屬于山崩,山崩是山區發生的大規模崩塌的現象,邊坡很陡的地區,在巖石的釋重作用、溫差作用等物理風化作用下,沿陡坡邊緣產生一系列的張裂隙,產生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節理,從而使得邊坡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在遇到像2008年特大地震的觸發因素時,巖體就很容易發生了崩塌。
(二)映秀鎮的地質地貌概況
在映秀鎮,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河谷低地中可見到河流與季節性洪水沖積出的灘涂地,而且周圍有岷江流經,河道窄且較為彎曲,江水中的巖石磨圓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處的河流屬于河流地貌發育的幼年階段,此時河流的作用以深切為主,但是也有一定的向旁侵蝕,可以看到,此處岷江的第一拐角彎度較大,侵蝕岸受到的侵蝕較為嚴重,這就會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我們放眼望去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此處共有3級階地。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級或幾級階地,每一級階地都有階地面和階地坎組成。一般來說,居民點的選取不宜選在一級階地上,因為雖然一級階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沒不到的地區,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時,就無法保證居民點的安全。但是老師解釋道,由于映秀鎮地處高大山體的峽谷地帶,周圍較為狹窄,無法找到較大的二級或二級以上的階地作為居民點,所以只能選取在一級階地上,但映秀鎮在二級和三級的階地上修筑了避難場所,所以較為合理。在觀察二三級階地時,由于條件限制,我們只能遠距離觀察,從遠處看,很難看出階地的特征,根據老師講解,如果走近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階地上面是比較平坦的。就遠處觀察,二三級階地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緩坡,后經老師點撥,在地質學上稱之為階坡。
地質實習報告 5
一:實習目的
1.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2. 學會對工程地質的基本判別方法
3. 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的產狀
4. 了解巖石種類及物理性質和巖石標本
二: 實習儀器
地質羅盤 鐵錘
三: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巖層產狀測量,是地質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質羅盤直接在巖層的層面上測量的,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擊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走向。
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傾向。因為巖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巖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巖層的傾斜方向。
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巖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后,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巖層的傾角。
四:實習的內容和過程
12月11日上午十點,統一學習使用地質羅盤的,下午1點半去往金牛山進行地質勘探,12日早上到倉山校區觀看巖石標本。
1.金牛山的簡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樓區北側閩江鄉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斷層及不均勻沉降對山體與道路的影響,例如馬刀樹,公路裂縫等。
2.測定巖層產狀
確定山體旁兩顆很明顯的大樹為盆架,記做樹1和樹2.測定圖中的斷層位置為對樹1的位置為N308E,對樹2的位置為N279E,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可知道是正斷層,實習報告《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根據要確定位置測得的巖層的產狀為:N330E, N247E,<50
3.斷層巖石(樣品)結構及成分的分析
1).結構 金牛山的巖石大部分都是巖漿巖,而且都是粗粒結構和中粒結構
2)構造 金牛山的樣品分析看可知道該巖石是塊狀構造,礦物在巖石中分布雜亂無章,2.不顯層次,呈致密塊狀,富含花崗巖及花崗斑巖等系列淺成巖的構造。
3).成分 從樣品看巖石是淺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崗巖或正長巖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巖石。但從全晶質中粒和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就可以判斷是淺層巖。
4.斷層地理環境情況
金牛山地質相對復雜,在上山途中發現了很多滑坡斷層及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現象。僅大家用于觀測的一面山體,比較大的斷層就達7處之多。金牛山斷層現象千姿百態,產狀各不相同,并帶有多出滑坡現象產生,是因為金牛山主要由巖漿巖構成,巖漿巖分化后,風化殼表層間的滑動引起的風化殼滑坡。
5.巖石標本的賞識
實驗室中,陳列了大量的巖石標本,可以分為礦物光澤標本,礦物斷口標本,礦物硬度標本,礦物解理標本,礦物比色標本,礦物形態標本等類型。
理論的學習,已經讓我們對這些巖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經過這次的標本參觀,使我們對巖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讓我們開拓了視野。
6. 實習總結
兩天的實習非常短暫,但我們的收獲是重大的,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到了地質羅盤的使用及利用地質羅盤測量巖石的產狀,對真實的地質現象有了一定了解。從標本室里我們更認識了許多未見過的巖石,擴大了我們的視野,充實了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實習結束了,而我們對實際動手的渴求依然很強烈。
地質實習報告 6
實習時間:
11月24日—11月28日
實習地點:
x府君山及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
實習目的:
為了深入學習了解我國的地貌、地質構造情況和三大類巖石的分類,以及對建筑工程所造成的影響。
實習內容:
10月25日按計劃我們去x中上元古界進行地質實習。早上天還沒有亮的時候我們集合整裝待發,然后等到6:50大巴從學校出發,伴著朝陽的升起我們奔向目的地。盡管溫度很低,有些風,但陽光還是不錯的,同學們心情也舒暢起來。9:30到達x地界時車里的氣氛活躍了起來,大家議論著即將看到的情景。當陡峭的山石映入眼簾,我們很激動,感覺到這里的山與我們平時游覽的相比顯著格外的雄偉和堅韌。山上還有一片片柿子林,接著又出現了土豆、玉米、小山莊等,一種自然親近之感,閑適自在油然而生。10:00進入封山育林區幾公里后我們下車了,太陽已經很高了,陽光暖洋洋的,但山里風很大還是有點冷的。
在老師的帶領和指點下我們出發了,這邊的斷層基本上形成于8億到14億年前,多灰巖、頁巖,砂巖也有一些,有藻類化石、葉蟲化石。老師讓我們從兩側巖石的構造、巖性等方面來觀察。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頁巖,該結構是由粒徑〈0.005mm粘土礦物顆粒所組成,由粘土脫水膠結而成,有明顯的薄層理,成頁片狀,有多種顏色,一般呈灰色、黑色、棕色,約8億年前形成,每層幾毫米左右,一層形成期1到兩年。之后是瘤狀構造,瘤狀構造顧名思義即是巖層中出現如瘤的團塊、半球形、糖餅狀形態的`透鏡狀巖石,其物質成分與上下巖層略有區分,以含瀝青質、泥質為主的白云巖,是由于沉積時水動力及靜壓力等因素改變而成。在高于莊組中上部出現較多。接著我們還看到了泥巖,它的成分與頁巖相似,也是常成厚層狀,有灰白色或黃白色的,據老師說其吸水性強,遇水后易軟化;來也看到了沉積巖巖層面上的特征如波浪、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征同樣反映了沉積巖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志。
隨著隊伍的前行,沿途我們又看到了更多地貌特征:傾斜——由板塊的造山運動形成的,傾斜巖層的產狀,是用巖層層面的走向、傾向和傾角三個要素來表示的;斷層是巖體受力斷裂后,斷裂面兩側巖體有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它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相對位移大約有25厘米左右;斷層三要素——傾角、傾向、走向;然后我們還來到了未開采的夢礦山,見到了一塊大的巖石,叫做錳方硼石礦(Mn3B7013C1)1971年我國在此地首次發現該稀有礦物,且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礦床,屬淺海相沉積錳硼礦。錳方硼石礦在電子工業和原子能工業上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接著我們向前走,經過了一片茂密的山坡林,然后塊莖狀高于莊疊層石挺立在我們面前,上面寫著“由塊莖體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組成,柱體間通常為碎屑白云巖所充填。基本層呈平緩到凸起較高的穹形、帶狀。地質年齡約15億年。”沒走幾步,又一塊土黃色的巖石在等待著介紹給我們藻席及藻屑(Algae sheet and algae clast)——“在碳酸鹽巖地層中常見能反映生物有機物的藻架結構,或藻席結構,它們通常由亮、暗紋層交替疊置而成,如早期(準同生)被硅化,有時還可保存藻絲體化石。它們通常呈紋層狀碳酸鹽巖,有時則形成典型的疊層石。這種藻架結構的沉積物若遭沖刷而再沉積,則成藻屑。”其中因面積大而成為藻席,白色的是巖石,深色的是藻類化石。接著我們還來到了大紅峪與高于莊組界線,“此兩組地層在這兒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高于莊組底部為一層石英狀砂巖,層面有波痕,砂巖之下為大紅峪含錐疊層石燧石白云巖,其錐頂被切,表示曾受到侵蝕作用,即代表一次沉積間斷。”接著有一塊大理石向我們介紹了波痕的地質年齡為14.35億年,是由風、水流、波浪交互作用于沉積物表面而形成的。然后看到了海浪巖——海象沉積,了解到平行不整合——斜的斷層被磨平上面繼續沉積形成的巖層構造,特點是年代不連續。
一會兒我們又發現了:
(1)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氣孔構造是巖漿凝固時,揮發性的氣體未能及時溢出,以致在巖石中留下許多圓形、橢圓形或長管形的孔洞,隨即形成的。而杏仁狀構造是巖石中的氣孔為后期礦物所充填所形成的一種形似杏仁的構造,也即一種巖石中夾雜著其他類巖石。
(2)火山角礫巖——火山爆發時隨著深部巖漿的噴出,由于通道附近圍巖碎片的加入,加上噴發強度及深度諸多因素影響,可出現火山熔巖、火山角礫巖、火山凝灰巖等。大紅峪組火山角礫巖十分發育,分布范圍廣,角礫成分主要為白云巖、燧石、玄武巖等。角礫大者稱為火山集塊巖。
(3)泥裂——當未固結的沉積物露出水面時,會受到暴曬而干涸,并發生收縮和裂開,這時所形成的裂縫為泥裂。泥裂的裂片為多角形,裂縫上寬下窄,大致與層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積物的成分,泥裂多見于湖或海洋的濱岸地帶或者河漫灘沉積環境中。
(4)斷層(Fault)——巖層發生的錯斷,斷層幾乎在地表上處處都有,特別是在山脈強烈變形的巖石中,此處兩層堅硬的石英砂巖沿著溝被錯開,它位于斷層面上盤,地質學家稱其為斷層。
(5)侵入構造,中間黑色為侵入體,侵入白色巖石中
(6)格魯納疊層石——一種層柱狀疊層石,其柱體部分多為硅泥質組成,常彼此間密集共生,柱體橫斷面為次圓形到橢圓形。基本層呈薄而平緩的穹形,向上有不同程度的凸起變化,地質年齡約為16.8億年。
下午我們來到了府君山,公園里七個景點,包括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八仙山石英巖峰林峽谷景區,九山頂石英砂巖峰林景區,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等等。一進門那個巖層狀的建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種構造神神奇很美觀。還看到了飛來峰的地貌,上面說明了府君山、北嶺等山頂部位都是霧迷山組條帶狀白云巖(12億年),壓在較年輕的地層上,形成的飛來峰。接著老師還指引我們看山脊和埡口,盤山公路在埡口出現,但其需要注意很多安全問題——滑坡等,
老師告訴我們埡口的形成有三種方式等等知識。最后我們都登上了山頂,一覽群山,俯看腳下的四界那么的渺小,山石的起伏接合,不禁讓人驚嘆。
實習體會:
通過這次難得的實習機會我們來到了x這個地貌地質特征復雜豐富的地方,我們看到了從地球演化距今約18至8億年間的地質歷史,學習和了解到關于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古構造、古地磁等大量的自然信息以及多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我們看到了很多地質現象,像元古宙和太古宙分界、泥裂、杏仁、氣孔、波浪波痕等把我們帶入了遙遠的遠古時期;團山子多細胞生物化石和桑樹鞍宏觀藻類化石讓我們嘆為觀止,流連往返。在這里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地質特征、不同地質構造中觀測考察x剖面的地質奇觀,從而也達到了保護自然珍惜國家自然遺產、學習知識、開拓眼界、陶冶情操的目的。
收獲/建議:
實習很快就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加以理解,增加了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我們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
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把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然而實習也讓我們懂得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多去自然界和各個地方去考察實踐,才能更好的了解和鑒定巖石,區分識別常見的巖石,更多掌握我國地理地質方面的特征,為我們以后建筑工程上對地質的選擇和巖石的選用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礎,還有建議我們學習的時候能夠結合更多的實地和實際圖片等工具來形象的具體的認識和辨認,這樣我們對地質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入全面。
地質實習報告 7
一、實習目的
為了加強對《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加固和加深課堂多學過的理論知識,培養出用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的能力,在實習中,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征,學會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地質的地位以及與自然地理和現實緊密結合的思想。
二、實習內容
遠在xx億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泥砂物質、火山噴出物等,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這些物質變成了石英砂巖和火山巖。
在距今xx到xx億年前,xx山地區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地質上稱為xx山運動,使海底沉積的石英砂巖和泥質巖石變質,形成了石英巖。xx山主要由一些堅硬的、不易風華的石英巖組成。石英巖是由砂巖經變質而成的。礦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巖石既堅硬,抵抗風化的能力又強。強烈的地殼上升運動,把它抬升起來高出中原數百米,形成群山聳立,層巒迭嶂的山勢。
《詩經》上稱“嵩高為岳,峻極于天”,古有“峻極峰高四望雄,中原穎氣弱天下,西連華岳三峰渺,下瞻黃河一線通”的說法,都是對xx山高大雄偉的形容。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xx山地質博物館。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們去了xx廟和xx水庫。了解了元古界的巖石——砂巖、河流階地和洪積扇、河漫灘三種流水地貌單面山。河流階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灘相對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階梯狀分布于河流兩岸,這種地形就叫做河流階地。其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先發育一個相當寬廣的谷底,后來河流向下侵蝕。
在實習中我們發現,由于人們長期的`開礦、挖山鋪路,致使當地的許多地質地貌遺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對研究地史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第五天,學習判斷斷層。斷層上盤前緣所形成的崖坡或陡坎。斷層是巖石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斷裂構造。
該破裂面稱斷層面,斷層面在地面的露頭稱斷層線。斷層面兩側的巖塊稱斷層盤。如果斷層面是傾斜的,則斷層面上的盤稱斷層上盤,下面的盤稱斷層下盤。
三、實習總結
通過為期xx天的xx山地質實習,我們將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野外觀察到的景象相結合,一方面使我們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使得我們對基本的地質地貌狀況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這次實習也是對我個人的一次挑戰,從來沒有爬過山的我,這次對我個人的意志品質是一次考驗,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鍛煉。
地質實習報告 8
一、實習時間: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第9—10教學周
二、實習地點:
1、實體模型參觀——模型室
2、實際工程參觀——京娘湖(口上水庫)
三、實習目的及意義:
通過實習讓我們在大腦中建立起水利水電工程模型,對水工建筑物的外觀、規模、作用及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水利建設的程序: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及管理和運用。
同時對水工建筑物和水電站的工作模式有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為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基礎。
四、實習報告內容
(1)預習內容:在這短短的學習中我認為水工專業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水利、水電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所必需的數學、力學和建筑結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設計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時還應該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水利水電工程所必需的制圖、計算、實驗和測試等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
我們還必須熟悉國家有關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方針、政策與法規,了解國內外本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2)現場參觀總結:
水利樞紐的組成及其綜合效益:口上水庫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畝,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和供水為主,兼有發電、旅游等綜合效益的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大壩為漿砌石結構,壩高74m,溢流面覆蓋30cm,材料是混凝土,閘門采用平臥式。
壩基為石英砂巖,硬度達10~12級。
口上水庫是由擋水建筑物大壩,啟閉室,泄水口,涵管和發電廠房組成。
其中啟閉室是仿古建筑造型。
車谷水庫是由擋水建筑物大壩,泄水口,涵管和發電廠房組成。
a防洪。
水庫可以調節其出庫的.徑流量,因此水庫下游洪災的機率就會減小。
這個效益一般在南方發揮的作用大,因為南方的降水量大,雨量充溢,而北方卻降水量少,不易產生洪水。
故此,防洪的效益在北方不是十分明顯。
b灌溉。
與防洪相對,在干旱的季節或年份,可以適當調節水庫的蓄水量,滿足農業對水的需求。
地質實習報告 9
一、實習目的
1.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系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工程地質土木專業實習報告。
2.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
3.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辨別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產生時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等。
4.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5.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系。
二、實習內容
這學期我們土木專業進行了為期兩天半的xx地質實習,第一天上午我們到達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點我們出發到xx觀察其地質概況。第二天上午到xx鎮水庫觀察其地質概況和沉積物,并學習羅盤的使用,下午便去xx泉觀察沉積巖的形成以及xx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觀察獅子洞的溶巖現象,然后去了采石場,實習報告《xx土木專業實習報告》。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們進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課堂里學過的理論知識,而且我們還能用工程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能力。在實習中,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征,學會了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工程地質的地位以及與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治學思想。
三、實習路線
xx龍潭-xx臥龍橋-xx鎮水庫-xx
四、xx及其概況
xx,雄峙于長江南岸,兀立于xx西北。xx三位一體的'奇妙結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在地貌學上,xx稱為“地壘式斷塊山”。它在xx億年前就開始了它的發展史,它記錄了地球的地殼演變史,它承載過地球曾發生的那一次次驚心動魄的巨變。
xx是由xx——南西向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形態呈腎形,中部寬而向東北和西南逐漸收窄,長20多公里,最寬10多公里,最高峰為漢陽峰,高xx米。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和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質學家李四光經過反復考察和研究,認定xx第四紀時發生多次冰川,并命名為:xx冰期、xx—大姑間冰期、大姑冰期、大姑—xx間冰期、xx冰期,為中國第xx冰川地質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xx,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在整個的xx地區,存在著兩大主要的斷層:泉斷層(鄱陽湖一帶)下降,形成盆地,即為鄱陽湖;蓮花洞斷層(九江一帶)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xx湖即為斷陷盆地。
20xx年xx月xx日下午我們來到了整個實習的第一站——xx。
老師告訴我們整個xx以石英砂巖為主,但這里是火成巖中的花崗巖。花崗巖后期被巖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巖,形成于株羅紀燕山運動的產物。分布規律:沿xx條帶分布,北面海匯→秀峰→溫泉,順xx的一條斷層帶侵入上來的。溫泉斷層是xx和xx湖向的斷層。上盤:鄱陽湖平原下降。下盤:xx上升。五老峰斷層崖。花崗巖中剪切節理,暗色的為黑云母;淺色為石英和長石。
地質實習報告 10
1、 實習目的
《工程地質》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根據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在第四學期《工程地質》課程學習期間,進行為期一周的野外實習,目的是能夠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知識,通過地質實踐,進一步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內容與方法,在實際地質環境中學習,學習野外地貌觀察方法,提高野外視野,掌握地質勘探的基本技能,增加專業素質,為今后學好相關專業課程奠定基礎。
2、 實習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由負責指導實習的教師組成,其組織結構如下:
(1) 組 長:楊有海、田建良
(2) 成 員:楊有海、田建良、李春鋒、秦虎、余宏遠、李x秀、朱軍
3、實習組
實習組由全體參加實習的學生組成,下面又劃分為小隊。以教學班為單位成立5個小隊,每小隊由7名小組成員。每小隊任命小隊長1 名,其他成員為組員。
4、實習基本要求
1、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識別巖類及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
3、每天結束實習后,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
4、實習結束后,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報告書編寫要求見實習報告的 要求)。
5、實習組織及方式
地質實習土木12級四個班安排在第四學期17周,時間為一周,以校外集中實習的方式進行。
6、實習安排
1、實習地點
2、實習路線
實習分別在合黎山實習點和黑河流域實習點進行。
路線一:從河西學院南校區校門口出發,沿著北環路直行進入盛和路,左前方彎道進入昆侖大道左轉進入張火公路,沿張火公路行駛直至目的地合黎山實習點。合黎山實習點路線如下圖所示。
合黎山實習點路線
路線二:從河西學院南校區校門口出發,進入西環路,沿西環路行駛進入西二環路,沿西二環路行駛直至目的黑河流域實習點。黑河流域實習點路線如下圖所示。
黑河流域實習點路線
3、實習內容
本次工程地質實習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常見礦物、巖石的識別(實驗室完成)
A、7種礦物:石英、長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黃鐵礦、高嶺石;
B、9種巖石:花崗巖、玄武巖;礫巖(角礫巖)、砂巖、頁巖(泥巖)、石灰巖;大理巖、石英巖、片麻巖。
2)認識地層、觀察地質構造、測量巖層產狀
A、地層;B、層狀構造;水平巖層、傾斜巖層、直立巖層; C、各種地質構造; D、巖層產狀要素測量;地質羅盤使用。
3)觀察風化作用、河流地質作用
A、風化作用---西北干旱地區;B、河流地質作用現象---黑河流域(河谷、河床、谷坡、谷緣、河床、河漫灘、河曲、牛軛湖、階地等)。
4)土體的宏觀特征、土的野外鑒別
A、殘積土; B、坡積土; C、洪積土; D、沖積土 E、黃土:顏色、礦物成分、土的成因、形成年代、分布特征;層理;均勻性;垂直節理發育程度;土柱。
5)閱讀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楊有海教授講授)
《河西學院教師公寓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主要包括工程概況、勘察方案、自然地理條件、工程地質年代條件評述、地基土的工程性質評價、場地地震地質條件與地震效應、巖土工程評價、結論與建議。
7)河西地區、張掖地區的地質構造、地層、地貌特征
4、時間安排
地質實習報告 11
一、實習目的
測量實習,主要任務是繪制實習位置的地形圖。通過實習,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培養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知識,去解決資源調查和礦業資源工程測量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奠定基礎。
二、實習內容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后檢驗的時候發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里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后校合時fh=-28。
三、碎部測量
我們采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桿、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范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后,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并在旁邊標注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了然,知道該怎么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采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四、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x20m的建筑畫在圖上空閑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筑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已知點的坐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后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后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數據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后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五、實習心得
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復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著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實習報告 12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討論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穩固和把握地質科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潔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
〔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了解華北地臺基本地層層序。
〔2〕了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
〔3〕初步把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看、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
此外,通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于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和勇于探究的科學求實精神。
二、實習時間:20xx年5月16日到20xx年5月20日
三、實習地點:秦皇島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四、人員組成:
五、實習路線: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門寨—上莊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吳莊—花場峪
六、實習簡介:
1、實習區位置及交通
這次我們的實習區域在我國北方唯一的不凍港所在的秀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市及撫寧縣、青龍縣境內,南起北戴河海濱秦皇島,北至花場峪、義院口,東起山海關,張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總面積約為120K㎡。秦皇島市石門寨北方地質實習基地位于秦皇島市北28KM。該區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管轄。
實習區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陽〕鐵路貫穿實習區南部,并有地方鐵路秦〔皇島〕——青〔龍〕線,能通往山區。公路以秦皇島市為中心,四通八達,客運可通省內的青龍、承德、平泉、灤縣、遷安、撫寧、興隆、昌黎、盧龍等地,省外可達遼寧綏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陽和天津等地。海運目前尚無客運,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貨運從秦皇島港可同我國沿海各綱和世界各地。
2、實習區地形
實習區南鄰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綏中、西與昌黎接壤,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北、東、西三面群山懷抱,山脈接近南北走向延長,地勢由北向南漸低,屬冀東北的中底山區和低山區,最高點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點南部沿海地區,海拔僅0.8-5米。
3、實習區氣候
實習區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1℃,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達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無霜期179天。實習區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潮濕溫柔,海濱地帶夏季涼快宜人,古為避暑勝地。
4、實習區水文狀況:
實習區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除大石河發源于青龍縣牛心山區以外,其他均源于撫寧縣北部山區,各河均為獨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隨季節改變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達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關城西北6KM山口處,在燕山腳下,是一個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為7000萬立方米。
5、實習區的經濟狀況。
實習區工業特別發達,以秦皇島為中心,有造船、機械、建材、煤炭、紡織、食品加工等,山海關橋梁工廠,秦皇島耀華玻璃場在全國享有盛名。實習區農業,主要是北方干旱的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高粱、谷子、紅薯等為主。山區盛產水果和藥材。實習區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
6、實習去地形簡介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一般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晰,地層特征具有肯定代表性。全區范圍內全部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七、實習內容:
1、地層: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一般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晰,地層特征具有肯定代表性。全區范圍內全部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好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寒武紀
〔1〕府君山組
〔2〕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巖。沒有發覺可靠的化石根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71m。
〔3〕毛莊組
〔4〕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晰,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5〕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四周都有分布,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異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采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晰。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8〕鳳山組
本組分布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簡單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巖為標志層。厚92m。
〔三〕奧陶系
〔1〕冶里組
分布于區內東、西部,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礫屑灰巖及蟲孔狀灰巖;上部為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巖。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屑灰巖作為底界,此礫屑灰巖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巖。厚125m。
〔2〕亮甲山組
位于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巖。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巖為標志,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3〕馬家溝組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境。本組巖性以白云巖和白云質灰巖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云質灰巖。化石有:頭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云巖具"刀坎痕"。層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的東、西部分布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好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征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交相互沉積。陸相粉砂巖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巖、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巖、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巖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2〕太原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定以灰黑色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征,夾少量煤線及灰巖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相互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疊系
〔1〕山西組
主要分布于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厚度改變較大,約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組
分布于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3〕上石盒子組
主要在黑山窯、高興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育較好的剖面是高興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層厚72m。
〔4〕石千峰組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高興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至中細粒凈砂巖和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分。厚150m以上。
2、巖石:
〔1〕巖漿巖
①花崗巖
出露于東部張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雞冠山下,沉積不整合在馬嶺組石英砂巖之下。巖石為肉紅或灰白色,但巖體分布很不勻稱,結構構造改變很大。西部花廠峪至溫泉堡一帶的花崗巖,依據接觸關系和同位素年齡,屬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崗巖。巖體很大,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所以稱中細粒斑狀花崗巖。
②花崗斑巖
出露于石嶺東南等地,呈細粒基質的斑狀結構,巖墻狀產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奧陶世的地層中,常見被基質熔蝕的鉀長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寬達5m以上的花崗斑巖墻。
③灰綠巖
亮甲山采石場比較集中,巖石呈暗綠色,細均粒結構,具典型輝長結構,部分輝石已綠泥石化和硅酸鹽化。
④閃長玢巖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鍋店東等地,呈巖墻狀產出,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⑤安山巖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羅統地層中,類型相當豐富,有玄武安山巖、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閃輝安山巖、斜長安山巖、粗安山巖和英安山巖等。絕大多數都具隱基斑狀結構。顏色以灰綠色為主,少數為暗紫紅色,一般都呈塊狀構造,少數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2〕沉積巖
①含海綠石的石英砂巖
位于張崖子的青白口群龍山組含有外表被風化成黃褐色內部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凈砂巖,淺海相沉積,含海綠石和少量云母。
②純灰巖
以方解石為主要成分的巖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劃動。本次在石門寨觀看到的亮甲山組純灰巖含有礫屑,為盆地內生成的隱晶灰巖或微晶泥巖碎屑。
③豹皮狀灰巖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組地層內。花斑由白云巖組成,呈淺黃色或褐黃色,與四周灰色或深灰色灰質組分界線明顯,特殊是那些花斑狀似蟲孔的,兩者界限平直。巖石風化面上,常有蟲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巖的標志。
④含微層理的白云質灰巖
分布于下寒武統府君山組地層內,張崖子一帶發育較好。花斑僅限于肯定層位層巖內,與巖層層面無切割關系,說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巖階段完成的。層內構造勻稱,形成于淺海深水環境。
〔3〕變質巖
斷層角礫巖又稱壓碎角礫巖、構造角礫巖。是巖石因構造作用發生破裂所形成的`角礫狀巖石,角礫大小不等,具棱角,巖性與斷層兩側巖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細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質所膠結。
3、地質構造:
〔一〕工作區的構造位置
本區位于燕山沉降帶東段,山海關隆起的東南邊緣,又因現代燕山隆起與渤海拗陷的過渡帶以及燕山山脈由東西轉轉向北東向的肘狀部位,應力比較集中,故新、老構造均比較發育。據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討論所資料,本區斷裂構造發育,其中以NNE向斷裂最為發育,其次為NW向斷裂、NE——NEE向斷裂和EW向斷裂,此外,在山海關之北尚發育有環狀斷裂。
〔二〕構造概況
本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羅系屬太平洋火山活動帶,除普遍缺失中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三疊系,白堊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時代地層發育良好,出露較全,各地層單位劃分標志明顯,化石豐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區范圍內出露的地層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中石炭統,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龍山組以角度不整合沉積在綏中花崗巖上,標志著華北地臺經受了劇烈的呂梁運動,結束了早元古代地槽進展階段,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地質進展階段。
新生代時期有明顯的上升運動,全區遭受剝蝕,第三紀末因氣候較熱,有紅色土形成,其后繼續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區則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區河谷內有階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傾
斜。至第四紀末,海水有肯定撤退,因此在山海關至秦皇島一帶的海岸上遺田有礫石堤,并且有海蝕臺出露水面。
〔三〕主要斷裂構造描述
〔1〕潮水峪斷層
在潮水峪一帶,斷層走向N20°E,傾向東南〔事實上傾向為東西向搖擺〕。上盤為鳳山組泥質條帶狀灰巖;下盤為冶里組厚層灰巖。斷層面無論在傾斜方向上,還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現為舒緩波狀。斷面上鏡面,垂直擦痕,階步以及斷裂帶內擠壓透鏡體等特征明顯。此斷崖為一個平移斷層的一盤,其另一盤因風化剝蝕基本看不到了〔腳下所踩的〕,此斷層是冶里組灰巖,存在明顯的橫豎擦痕和鏡面,此斷層先平移后產生正斷層,其產狀與亮甲山的產狀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斷崖東是斷層的另一盤的一部分,含明顯的斷層角礫巖與粉沙巖還有明顯的橫豎擦痕,但產狀和亮甲山的產狀不一致,所以說可能是另一盤。在亮甲山的馬家溝組也有一個小斷層有明顯的擦痕。
〔2〕雞冠山
①沿途見肉紅色綏中花崗巖,見一大型出露巖石剖面為典型的沉積交叉層理,屬震旦紀原古界頂部,主要成分為石英砂巖,上下呈水平層理,中間呈交叉層理,存在黑色紋理的磁鐵礦。
見含有泥質的夾層,反映了濱海地區沉積環境的改變,影響生物生長環境,不反映氣候改變,地質條件,也不能作為時代劃分的根據
②典型底礫巖:下部為底礫巖〔石英〕,抗風化能力強,為陸相沉積,中間為含有礫石英砂巖,上部為石英粗砂巖,再往上為石英細砂巖〔沉積規律:由上至下漸漸變細〕,中上部是海相沉積,沒有形成完好的泥質韻律。
成因:由于風化和河流搬運作用,最終沉積。由下至上巖石由粗到細,底礫巖體本來膠結在一起,膠結物為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鐵,后來整個底礫巖體出現正斷層,導致與上部底礫巖體出現高度差。
③正斷層:發生斷層時,相對上升的下盤經過風化侵蝕,使得出露地表的巖石被風化磨圓,造成斷層兩盤高差不大,斷層成層性好。由于形成時間短,故成層理,若形成時間長,則為不整合面。傾向:243度傾角:48度。
④波痕:為鐵質石英砂巖,內含海綠石,對稱性好,波痕比較寬大,波長相等,反映了濱海沉積環境。推斷當時海底波動較大,水深較淺,波痕延長方向與海岸線平行。
⑤地塹谷在雞冠山與大平臺問的河谷中,由于幾條正斷層的影響,兩側青白口系下馬嶺組石英砂巖相對上升,中間石英砂巖下降。斷層面近于南北走向,傾角較大,河谷東側斷層面西傾,河谷西側斷層面向東傾,成一地塹構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塹構造的中心部位。
4、地質作用:
〔一〕風化作用:指巖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溫度改變、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氣及生物等的作用下發生的機械崩解及化學改變過程。風化作用一般分三類: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作用。
〔1〕物理風化作用:在溫度的改變下,表層與內部受熱不均,產生膨脹與收縮,長期作用結果使巖石發生崩解破裂。
〔2〕化學風化作用:巖石中的礦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經常發生化學分解作用,產生新的物質。這些物質有的被水溶解,隨水流失,有的屬不溶解物質殘留在原地。
〔3〕生物風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長,地窖動物的活動、植物體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對巖石的分解都可以轉變巖石的狀態與成分。
〔二〕河流作用: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臨時性沉積,很簡單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1〕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
〔2〕搬運作用:河水在流淌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倒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3〕沉積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
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漸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三〕巖漿作用:巖漿巖是由巖漿凝聚形成的巖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巖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自然形成的、富含揮發組分的高溫粘稠的硅酸鹽熔漿流體,是形成各種巖漿巖和巖漿礦床的母體。巖漿的發生、運移、聚集、改變及冷凝成巖的全部過程,稱為巖漿作用。巖漿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
〔1〕巖漿侵入活動→侵入巖。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狀況。侵入在地殼肯定深度上的巖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巖石,稱為侵入巖。
〔2〕火山活動或噴出活動→噴出巖〔火山巖〕在巖漿從上地幔或地殼深處沿著肯定的通道上升到地殼形成侵入巖或噴出到地表形成噴出巖的過程中,由于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轉變,巖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改變,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巖漿巖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還有堿性巖、碳酸鹽巖等巖類,也充分說明了巖漿成分的冗雜
八、實習總結:
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許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巖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后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通過讀地質圖來推斷當地巖層的年月、產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學問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學問化為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獲了許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育。
地質實習報告 13
一、實習目的
實習是指學生在校期間,通過接觸和參加實際工作,充實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培養綜合應用的能力,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對個人來說,實習有驗證自己的職業抉擇,了解目標工作內容,找到滋生職業的差距的作用。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反過來檢驗書本上理論的正確性。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融合,進一步鞏固、深化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提高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并且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對市場營銷過程的認識;更廣泛的直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要,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增強對社會的適應性,將自己融合到社會中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縮短我們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工作人員之間的思想與業務距離。為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習內容
6月27日我們由導師帶領去參觀了昆明理工大學的地質博物館和古生物博物館,瀏覽過程中,隨著講解老師的講解,我們增長了許多以前我們說不具備的知識。在地質博物館中擺放著許多種類的各種巖石,有著閃閃發光的鉆石、也有各種各樣顏色的巖石,它們千姿百態、形態各異。在古生物博物館還有著一只祿豐龍的化石,劇老師介紹,祿豐龍屬于脊索動物門蜥形綱大椎龍科,生活侏羅紀時期(距今約億年),是最早在中國大地上出現的恐龍之一。祿豐龍身體結構笨重,大小中等(6~7米長),獸腳型。祿豐龍曾被認為屬于原蜥腳類的板龍科,且是蜥腳類的祖先類型。而實際上原蜥腳類并不是蜥腳類的直接祖先,僅是一類在晚三疊紀(距今2億年前)由假鱷類演化出的很不成功的原始蜥臀類恐龍,只生存很短時間,就絕滅了。祿豐龍是淺水區生活的恐龍,主要以植物葉或柔軟藻類為生,多以兩足方式行走,但在就食和在岸邊休息時,前肢也落地并輔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動。
7月7日我們到了郊野公園的筇竹寺,在上山的路上,老師帶領我們使用地質羅盤測量了一些地帶的傾向傾角走向。巖層走向的測定:測走向時,先將羅盤上平行于刻度盤南北方向的長邊貼于層面,然后放平,使圓水準器泡居中,這時指北針縮至刻度盤的讀數,就是巖層走向的方位。走向線兩端的延伸方向均是巖層的走向,所以同一巖層的走向有兩個數值,相差180°。巖層傾向的測定:測傾向時,將羅盤上平行于刻度盤東西方向的短線與走向線平行,同時將羅盤的北端指向巖層的傾斜方向,調整水平,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這時指北針所指的讀數就是巖層傾向的方位。傾向只有一個方位。同一巖層的傾向與走向相差90°。巖層傾角的測定:測傾角時,將羅盤上平行刻度盤南北方向的長邊豎直貼在傾斜線上,緊貼層面使長邊與巖層走向垂直,轉動羅盤背面的傾斜器,使長管水準器居中后,傾角指示針所指刻度盤讀數就是巖層的傾角。我們常用的巖層產狀的表示方法是方位角表示法,這與地勢羅盤儀的測量結果是一致的。以正北方向為0°,將巖層走向線或傾斜線與正北方向所夾角度按順時針方向記錄下來。方位角表示法通常只記傾向和傾角。但是,由上圖可以看出,褶皺并不往往都是嚴格的平面,甚至有的就是曲面,特別是我們考察的褶皺,本來就是一種小型規模的,所以我們并不能簡單籠統的說它的傾角就是多少度,因為其不同的部位傾角是不同的,但它們的走向可認為基本一致,經大致測量,其走向近似為南北走向。而向下面的巖層,其傾角顯然是接近90°的由老師經過傾心的講解后,我們對地質羅盤的使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隨后我們自發的使用羅盤測量了20組數據
7月8日,我們到了理工大學白龍校區,由老師給我們講解斜坡的相關知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大量巖土體在重力和外部營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的平衡而沿著一定的滑動面或滑動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滑坡的防治原則要貫徹以防為主,整治為輔,及時治理,了解產生滑坡的主次原因及其相互聯系,并結合工程的重要性等級及施工條件制定防治方案。滑坡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預防滑坡發生和治理已經發生的滑坡兩大領域。一般說來,“預防”是針對尚未嚴重變形與破壞的斜坡,或者是針對有可能發生滑坡的斜坡,以防為主”,是滑坡防治的首要原則;“治理”是針對已經嚴重變形與破壞、有可能發生滑坡的斜坡,或者是針對已經發生滑坡的斜坡。也就是說,一方面要加強地質環境的保護和治理,預防滑坡的發生;一方面要加強前期勘察和研究,妥善治理已經發生的滑坡,使其不再發生。可見,預防與治理是不能截然分開的;“防”中有“治”,“治”中有“防”。整治大型滑坡,技術復雜,治理工程量大,時間較長,因此在勘察階段對于可以避繞的,首先應考慮工程路線避繞的方案。在已建的工程處發生的大型復雜的滑坡,常采用多項工程綜合治理,應作整治故規劃,工程安排要有輕重緩急,并觀察效果和變化,隨時修正整治措施。對于中型或小型滑坡連續地段,一般情況下可不避繞,但應注意調整路線平面位置,以求得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經濟合理的路線。路線通過滑坡地區,要慎重對待,對發展中的滑坡要進行整治,對古坡要防止復活,對可能發展滑坡的地段要防止其發生和發展。整治滑坡一般應先做好臨時排水工程,然后再針對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采取相應措施。對新建或已有建筑物周圍的山坡,應進行滑坡可能性評估。結合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可能發生的滑坡規模,采取更改場址、建筑物搬遷、邊坡加固的措施。
7月9日,我們從今日的講座中深刻的了解到BIM在將來發展中的重要性,并從老師的講解中明白了許多關于BIM的相關知識。
三、實習心得體會
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在這里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么做人,提高自己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學學搞笑,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個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系復雜。得去面對從未面對過的一切。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只是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是的就能完成一線任務,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么簡單,但為什么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的這么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脫軌了嗎?也許老是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總算是社會的一部分,這是不可佛人的事實。作為一個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四年大學念完后,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了。要與社會交流。為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為了鍛煉自己成為一名合格,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多接觸社會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實習,我們要努力提高動手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其不足,然后去反饋到學習中去,會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這段短暫的實習時間里,我們的收獲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匯來概括就顯得言語的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們受益匪淺。實習期間的收獲將為我們今后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的知識的膚淺和在實踐運用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工作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時間,菜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這是菜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他是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質實習報告 14
一、實習時間
20xx年6月23日~20xx年6月27日
二、實習地點
陽泉礦區。主要路線為:水泉溝線;獅腦山線;娘子關線;
三、實習目的
在《普通地質學》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普地認識學習,以野外各種地質現象的觀察,了解及地質資料的收集,分析、整理,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充實課堂所學的地質基礎知識,加深對地質學相關課程內容的理解,為繼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專業基礎;通過實習,學會對典型地質現象觀察,描述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以及實習報告的編寫。培養學習獨立思考,注重實踐、綜合分析的能力和團結互助,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實習內容
1、實習區概況
本區位于太行山北段劉備山的南麓,由于地殼長期上升,侵蝕基準面下降,切割較深,溝壑縱橫,形成了較為復雜的中低山地貌。井田總體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位于井田北部邊界處,海拔,最低點位于南部的桃河,海拔為最大相對高差為。
本區屬于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區域北部東段蜿蜒橫亙的低山山脈為區域分水嶺,嶺南為桃河水系,嶺北為溫河水系,桃河從井田南邊界外通過,桃河河床坡度平均為1%,流量平均為3/s,夏秋季一般較大,可達2-3 m3/s,干旱季節多干涸或僅有細流,雨季有洪流。
2、實習區地層特征:
通過水泉溝線和獅腦山線的觀察,我把實習區地層總結如下: 區內地層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奧陶系中統峰峰組(02f)
埋藏于井田深部,為煤系地層之基底,由深灰色層狀石灰巖和泥灰巖組成,中部夾角礫狀石灰巖組成,厚度100m左右。
(2)石炭系
中統本溪組(C2 b)與下伏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巖性為灰黑色,黑色砂質泥巖、泥(頁)巖、灰白色細-中粒砂巖,灰色鋁土質粘土巖及3層深灰色石灰巖組成。本組厚度,平均。
上統太原組(C3b):
為本區主要含煤地層之一,連續沉積于本溪組之上。根據本組沉積旋回特征可分為三段。
下段:為灰褐色中厚層細-中粒砂巖,灰黑色、黑色砂質泥巖、泥(頁)巖、夾煤層。底部有一層灰白色細砂巖(標志層K1),厚度,平均厚度。所夾煤層編號15、14號,其中15號煤層為可采煤層,14號為不可采煤層。本段厚度為,平均厚度為。
中段:為灰黑色、黑色粉砂巖、黑色砂質泥巖、泥(頁)巖、夾三層青灰色中厚層狀石灰巖和3層煤層。三層石灰巖為區內的標志層,自下而上為K2灰巖(俗稱“四節石灰巖”)、K3灰巖(俗稱“錢石灰巖”),K4灰巖(俗稱“猴石灰巖”)。K2灰巖中一般有泥(頁)巖夾層,厚,平均。K3灰巖位于K2灰巖之上約15m左右,厚度,平均。K4灰位于K3灰巖之上約19m,厚平均左右。煤層編號自下而上為13、12、11號,其中12號煤層為可開采煤層,其他煤層為不可采煤層。本段厚度,平均厚度。
上段:為褐色中厚細粒砂巖、粉砂巖、灰黑色砂質泥巖、泥(頁)巖、夾煤層。煤層編號自下而上為9、8號,為區內可采煤層。本段厚度,平均。
本組厚度為,平均。(3)二疊系
下統山西組(P1s): 為井田主要含煤地層之一,連續沉積于太原組之上。巖性為:灰白色細-細粒砂巖、灰黑色粉砂巖、砂質泥巖、泥(頁)巖、夾6煤層。底部以一層灰白色粗砂巖(K2)與太原組分界。煤層編號自下而上為6、5、4、3、2、1號,其中3、6號煤層為采區內可采煤層,其他煤層為不可采煤層。本組厚度,平均。
下統下石盒子組(P1x)
連續沉積于山西組之上,厚度,平均,根據巖性和特征可分為二段:
下段(P1x1):由灰黑色砂質泥巖及灰白色帶綠色的砂巖組成。底部為一層灰白色的中-細粒砂巖(K8),厚度,平均。中部一般為細粒砂巖有時相變為砂質泥巖,下部多為砂質泥巖含1-2層鮞粒粒和鱗片狀的粘土巖夾菱鐵礦結核,還出現2-3層煤線,上部多為粗粒砂巖。該段厚59m。
上段(P1x2):由灰黑色砂質泥巖與黃綠中粗砂巖組成。底部為一層灰白色中-粗粒砂巖(標志層K9),泥質膠結,疏松易風化,厚度,平均。上部由1-2層灰白色中-粗粒砂巖和2-4層黃綠色的砂質泥巖及一層黃紅色和灰白色的鋁質粘土巖組成。頂部為一層黃紅色、灰白色的鋁土泥巖(K10),俗稱“桃花泥巖”,厚度,平均。可作為劃分上下石盒子組的輔助標志。上段厚。
上統下石盒子組(P2x)
連續沉積于下石盒子組之上。由黃紅色、灰綠色砂質泥巖、泥巖及細粒砂巖組成。井田內上部地層均遭剝蝕,殘留厚度130m左右。
(4)第四系(Q)
不整合履于各時代地層之上,大多分布在一些比較平坦的山頂和平緩的山坡地帶。
中上更新統(Q2+3):紅棕、紅黃色、淺黃色粉砂土和亞粘土,富含鈣質結核,孔隙較大,垂直節理發育。厚度。
全新統(Q4):分布于桃河河床,由砂卵巖、碎石及粉砂組成。厚度。
3、實習區構造特征 水泉溝一線觀察及陽泉礦區多年開采可知,區內構造簡單,總體呈一寬的向、背斜組合構造,北部向斜,背斜軸向為EW或近EW。西南部背斜軸向為NE。北部測得地層傾角約14°,南部較北部平緩,傾角為3-10°。斷裂構造不發育,目前尚未發現有斷層存在。但陷落柱較為發育,是影響開采的主要構造因素,尤其是井田中部為陷落柱密集區數量多,范圍大。采掘揭露的陷落柱,其特征多呈圓形、橢圓形,剖面上呈下大上小的柱體形,呈群狀分布。陷壁角一般多在70°左右。
4、實習區煤層
區內含煤地層為太原組和山西組。
山西組為一套陸相含煤地層,共含煤6層,編號自上而下為1、2、3、4、5、6號,其中3、6號煤層為井田內發育穩定,為穩定可采煤層,其余為不穩定不可采煤層,本組地層平均厚度,煤層平均總厚,含煤系數x%。
太原組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地層,含煤7層,編號自上而下為8、9、11、12、13、14、15號,其中8號煤層為較穩定大部可采煤層,9、12、15號煤層為井田穩定可采煤層,11號煤層穩定不可采,13號煤層不穩定不可采。本組地層平均厚度,煤層平均總厚,含煤系數x%.各煤層特征見表1。
表一 含煤地層中煤層特征一覽表
5、娘子關水文地質及巖溶地貌
娘子關位于陽泉市平定縣娘子關鎮、是山西的東大門,地處桃河與溫河交匯處下游段,由11個泉眼構成。區內寒武系和奧陶系石灰巖發育,構成主要的含水巖層。溶洞、石柱、鐘乳石等隨處可見。
6、陽泉礦區影響生產及安全的主要地質因素有:
1、大地構造對瓦斯生成的控制
本區在古生代時期地殼的沉降作用控制下,沉積了本區的主要含煤地層太原組和山西組,形成了瓦斯的生氣母巖煤層及瓦斯儲氣層。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煤生成的泥炭化階段生成的瓦斯大多放散與古大氣中,煤層瓦斯主要是在煤變質階段生成的。隨著變質作用的發生,煤分子的芳香烴縮合度增高,失落的烴基、羧基逐漸增多,他們的結合便形成了瓦斯,所以煤層變質程度的增高,煤層生成的瓦斯量越大。
由于本區在古生代時期地殼處于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全區沒有褶皺作用、巖漿活動和區域變質作用,所以煤層的變質作用主要以深成變質作用為主。表現為隨著煤層的埋藏深度的增加煤層的變質程度增高,因而生成的瓦斯量也越多,但是此階段的煤層的變質程度不高,生成的瓦斯量也不太多。
中生代的燕山期巖漿活動和新生代第四紀玄武巖的多次噴發使本區的地溫增高,煤質的變質作用主要為區域熱變質作用。因此,本區煤層瓦斯主要是區域熱變質作用的產物。
2、區域構造對瓦斯賦存的控制
由于中生代的燕山運動,本區地層發生褶皺,太行山逐漸隆起。本區東部及北部的抬升使地表地層遭受強烈的腐蝕,煤系地層中的瓦斯大量的逃逸。這種抬升作用使地下水的侵蝕基準面迅速下降,煤系地層下部的奧陶系石灰巖溶蝕加快,娘子關泉系的`雛態形成。控制本區地下水的娘子關泉系的特征為北、西、南三面扇形補給,在東面的娘子關泄出。因此娘子關泉的水平面成為控制本區地下水活動重要的侵蝕基準面。它的升高或下降直接控制著礦區地下水徑流狀態及侵蝕強度。
從娘子關地區奧灰巖受侵蝕的地質現象可以看出:自娘子關泉形成以來,由于受太行山深大斷裂的影響,其東部的華北拗斷一直在迅速下降,由此引起娘子關泉水位的迅速下降,從而造成陽泉礦區地下水向下侵蝕作用的不斷加強。礦區東部、東北部及東南部,基本沿沁水煤盆地翹起的邊緣地帶,受地下水的影響作用較礦區西南部大。其影響表現為:一是地下水沿地層的斷裂構造有強烈溶蝕形成了大量的溶孔和溶洞,由于溶洞的不斷擴大,上腹煤系地層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坍塌,形成了陷煤柱,為瓦斯的逃逸增加了通道;二是地下水的流動帶動了瓦斯的運移,帶走了溶于水的瓦斯;三是由于地下水吸附于裂縫表面減弱了煤層對瓦斯的吸附能力。
五、實習心得
短短五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知識從感性認識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實習報告06-23
地質實習報告04-25
地質實習報告04-26
地質實習報告06-23
地質實習報告12-12
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4-26
地理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4-26
實習報告—地質類 -實習報告04-26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4-25
地質實習總結 -實習報告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