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通用10篇)
充實的實習生活已經告一段落,想必我們吸收了許多新的思想,請好好寫一份實習報告將它總結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實習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質鉆探實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1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把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討論方法,了解和把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進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把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討論和把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互相聯系和互相作用。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預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學問都有了肯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預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也許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冗雜。
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始終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始終沉醉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
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呈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育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著下沿山路向上爬,觀看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改變、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一般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晰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處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到達肯定強度而發生裂開,并沿裂開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互相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全部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互相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假如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互相滑動。在這種狀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肯定體積的物體其漸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漸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的連續完好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此是構造地質學討論的重要內容。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2
一、唐山市灤縣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了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實習地點介紹
唐山市灤縣地處河北省北部,灤河西岸,地處東經118°16′,北緯39°35′,西北距北京220千米,西南距天津136千米,西距唐山35千米,東距秦皇島82千米。全縣下轄灤河街道、古城街道、灤州鎮、響R鎮、東安各莊鎮、雷莊鎮、茨榆坨鎮、榛子鎮、楊柳莊鎮、油榨鎮、古馬鎮、小馬莊鎮、九百戶鎮、王店子鎮,共2個街道、12個鎮。
三、實習體驗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此次唐山市灤縣地質實習,我了解到唐山市灤縣的地勢是北高南低,沙河以西及白龍河、橫河以東為山丘區,面積395.75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積為219.41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22%,主要山脈有羅家嶺、青龍山、魏峰山、風山、橫山等。境內最高峰城山峰海拔高程535.7米,一般山丘海拔高程200―30米之間。中部平原區面積603.2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0.4%,京山鐵路以北,地面高程在海拔50米以上,局部有山丘出露,地勢較為平坦,京山鐵路以南地面高程一般在30―50米,由于受風沙影響及河流切割,沙丘溝谷出現較多。
四、實習總結
通過本次唐山市灤縣地質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打開視野,增長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3
一、實習區地質環境簡介
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海岸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大連市東南沿海地帶,金石灘、鰲灘園園區及地質博物館為此次實習區主要地點,該地質公園是一座集地質科研、科普訓練、觀完旅游等于一體的綜合型城市海岸帶地質公園。
其中,恐龍園景群以恐龍探海景觀命名,主要巖石為距今8~6億年前的震旦紀石灰巖,劇烈的海蝕作用形成了這里塊體浩大、姿勢各異的海蝕地貌景觀,代表景觀有:恐龍探海、貝多芬頭像、將軍石。鰲灘園處地層起源于早寒武紀,距今5.4億年左右,華北古陸所在地區,氣候干燥酷熱,大連一帶為濱海鹽湖——薩布哈(薩布哈,意為被鹽浸透,指干旱氣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帶的鹽坪、鹽藻和鹽堿灘),沉積了一套紅綠黃相間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巖層;之后,由于氣候環境變遷,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巖層的狀態被破壞,就形成了我們今日看到的絢麗多彩的波曲狀紋理。
由于地質構造運動引起海陸變遷,海底的紋層灰巖和風暴礫屑灰巖露出海面,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就是地質巖層紋理清楚,產狀各異,能夠反映不同地質時期的氣候條件,為地質考察,討論地質構造運動等供應了極佳的依據,巖石表面的特征更是呈現了當時特有的氣候及環境。
公園濃縮了28億年以來的地質演化歷程,古老沉積地層歷經多期次的地質構造變遷,又經千萬年海蝕作用的精雕細琢,形成了長達30多公里的典型的海岸線上的海蝕地貌,是中國唯一的海岸帶喀斯特地貌國家地質公園。金石灘地區海岸由于受到海水動力因素如波浪、潮流的侵蝕,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海蝕奇觀,如海蝕洞,海蝕崖,海蝕柱,海蝕拱橋,海蝕殘丘等。
二、實習區地質構造特征分析
(一)褶皺
巖層在形成時,一般是水平的。巖層在構造運動作用下,因受力而發生彎曲,一個彎曲稱褶曲,假如發生的是一系列波狀的彎曲變形,就叫褶皺。由于板塊活動、火山噴發、斷裂擠壓等作用下,使大連地區的地層巖石產生一些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下圖為背斜及向斜構造。
(二)節理
巖石受力后發生形變,當作用力超過巖石強度時,巖石的連續完整性遭到破壞而發生裂開,形成斷裂構造,包括節理和斷層,下面主要對節理進行概述。其為巖石中的裂隙,其兩側巖石沒有明顯的位移,也是地殼上部巖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
(三)典型地貌介紹
1、震積巖
震積巖是巖石在未固結前,由于地震的劇烈振動,半凝固的沉積物發生液化作用(噴泥、冒水)而形成了眾多彎曲的、近于直立的這些細脈被方解石充填而形成的。金石灘石灰巖中密集而紊亂分布的方解石細脈是最典型的震積巖特征,它是6.5億年前遠古地震的真實記錄,是國內外地層對比的重要層位。在大約6.5億年前,由于火山爆發,水下滑坡坍塌引發地震,帶來海嘯,它形成了波長達幾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漲,突然形成水墻,伴隨隆隆巨響,瞬時侵入陸地,反復多次,把尚未固結的巖石,震的紋理紊亂,留下了我們今日看到的震積巖遺跡。
2、層顏疊彩
層顏疊彩,它屬于“薩布哈景觀”,不同年月的巖層層次,顏色富于改變,紅綠黃相間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巖層。由于氣候環境變遷,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巖層的狀態被破壞,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波曲狀紋理。
3、龜背石
龜背石是一種特別的成巖結核,表面存在多邊形的同心環及放射狀細脈,因類似龜背的花紋而得名。它是在富水凝膠沉積物中析出的結核物質經脫水收縮而成的裂隙,爾后,再被其他礦物充填而成。煤系地層中常見菱鐵礦質的龜背石結核。大連金石灘龜背石是一塊舉世罕見的`龜背石,被稱為“天下奇石”。關于這塊奇石的成因,目前地質學界有兩種說明:一種認為是5.4億年前后沉積的粉砂巖,在干燥、酷熱氣候條件下,暴露、干裂,其裂縫又被綠色沉積物充填,形成狀如龜背的網格狀裂隙;另一種觀點認為是巖石在半塑性狀態下,由于地震作用產生垂直層面的裂隙,飽含水的泥沙流向裂隙運移,隨著震驚的加劇,泥沙脈不斷生長,使兩端巖層彎曲、斷裂,在層面上表現為形似干裂的網格狀裂隙。
(四)海蝕作用及海蝕地貌介紹
在金石灘園區海蝕作用在海岸部分非常明顯,海蝕作用包括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流作用,其中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過程中最為活躍的營力。風作用于海面,與其摩擦,把能量傳替給海洋,使表層水質點沿風作用的方向上,在垂直剖面上作近于封閉的圓周運動,同時海面也相應地產生周期性的起伏,形成波浪,外來的波浪能挺直到達岸邊,將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對巖壁的沖擊上。
波浪水體的巨大壓力及被其壓縮的空氣對巖石產生劇烈的破壞,海水對巖石的溶蝕力量比淡水強,其溶蝕速度比淡水大3~xx倍,尤其對有裂隙發育的巖石更為明顯,被破壞的巖屑砂礫隨波浪研磨基巖,加快了海蝕作用的速度。比較常見的海蝕地貌主要是海蝕拱橋、海蝕柱、海蝕崖等。
1、海蝕拱橋
海蝕拱橋,常見於岬角處,其兩側受波浪的劇烈沖蝕,形成海蝕洞,波浪連續作用,使兩側方向相反的海蝕洞被蝕穿而相互貫穿,形似拱橋,又稱為“海穹“。其中,恐龍探海為最典型。
2、海蝕柱
從海蝕地貌形態上來看將軍石屬于海蝕柱。它是海岸受海浪侵蝕、海蝕拱橋崩坍而形成的與岸分別的巖柱。
3、海蝕崖
在海浪長期侵蝕下,基巖不斷倒塌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巖懸崖,叫海蝕崖,海蝕崖又稱浪蝕崖。海蝕崖基巖海岸受海蝕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斷層節理或層理面形成的陡壁懸崖。
三、實習感受
20xx年5月10日在老師的組織帶領下,非常榮幸能夠參與此次《工程地質》野外實習課程,對于每一門課,雖然課程內容都有差別,不過同學認為,實踐應當是課程的最終一個環節,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對理論學問的把握程度,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工科同學,沒有實踐環節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科生。
在本次的的實踐經受中,我們逐步了解了地質學中部分地貌在實際中的判別,開闊了視野,增長了學問,更重要的是在本次的實踐中我們同學之間就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等問題進行了相互溝通,對不太明白的部分向老師及導游進行詢問,從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更好地理解了工程地質這門課程。其中,著重對參觀園區的地質構造進行了粗略的分析,包括褶皺、節理及海蝕作用下的海岸地貌發育進行了介紹,分析程度非常淺薄,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同學也會在以后的同學活中注意積累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以便步入。能夠更好地運用,分析內容不能保證每一項的正確性,如有錯誤請老師批判指正!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4
一、實習目的: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土木工程地質》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掌握了關于《土木工程地質》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為了更好地認識土木工程地質現象,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同時充分認識到土木工程地質實踐對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性,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為期兩個星期的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實習的主要目的為以下幾方面:
1.結合實踐,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培養一定的野外學習實踐能力,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并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3.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4.參觀大型博物館,豐富知識,開拓視野
5.在實習觀測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根據土木工程地質等基本知識分析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原因。
6.掌握根據現場觀察所得資料和收集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養嚴謹認真的科學研究精神,并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7.切身理解工地施工的具體情況、步驟、施工難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法。
二、實習安排:
三、實習內容:
(1)學習使用地質羅盤儀和實習動員會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巖層各產狀要素的具體數值。因此,本次實習中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學會地質羅盤儀的使用方法。在正式實習的第一天老師就帶領我們在鐵道學院向我們傳授了羅盤儀的構造及其使用方法,并且在現場演示了如何利用羅盤儀去判斷巖層的走向,傾向及傾角。在聽完老師的講解之后,我們就開始分組學習使用羅盤儀。
隨后老師帶領我們到建工樓開地質實習動員會,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學院非常重視本次實習,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會議主要由徐林榮老師主持,他向大家系統地介紹了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教學要求、實習內容、詳情安排、注意事項等。徐老師特別強調了本次實習的安全問題,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同學們也很認真的聽講了有關需要注意的事項。
(2)岳麓山地質現象的觀看與學習
在實習的第二天早上,我們來到了岳麓山。老師帶我去看了一個完美的褶曲——背斜,聽完老師的講解后,我們測了此背斜兩翼的巖層產狀。在測完上述地方的巖層產狀之后,我們還在岳麓山愛晚亭附近測其兩側的巖層產狀,最后我們發現這兩側的巖層的傾向相反并且都指向外,故可判斷在以前此處地方為背斜,由于各種風化作用使得其核部被侵蝕減少而形成谷。
(3)美麗的地質博物館
地質博物館的一天實習,不僅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相關的知識,而且還讓我大開眼界,深深地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妙。這一天,我們又一次把我們所學的巖石與土、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等等相關知識學習了一遍。不過這次的學習與以往學習不同,這次的學習雖是自學,但卻很深動形象。在看到各種巖石和礦物時,對照之前所學的與其相關的性質和特性,這樣學習效果很好,而且記憶較深。
(4)婁底各種地質現象及地質工程的觀看學習
棋梓橋水庫附近的鐵路旁沉積巖
沉積巖所特有的一大構造特征是化石,化石也是研究地質發展歷史和區分地質年代的重要依據。婁底實習時,在婁邵鐵路DK117+700m附近,老師還帶領我們找到了很多生物化石,其中許多都是珊瑚和貝類的化石,由此可以知道這里在幾百萬年以前曾是海底,我們不禁感嘆滄海桑田,也見證了地質作用的偉大。
原巖在變質因素作用下地質特性發生改變而生成的具有新特性的巖石。各種變質巖的存在條件,幾乎跟它們的變質作用的類型有密切關系,換句話說,如果在野外工作時,能識別出變質作用的類型,那么也就大體上能估計出其中有哪些具體的變質巖的種類了。根據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的因素來考慮變質作用的格局,實際上,也包括了變質作用的規模。其類型大體上劃分為四種:接觸變質作用、交代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和區域變質作用,他們都是野外常遇到的。在實習中,我們在岳麓山見到的板巖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變質巖。板巖鑒定特征有:常見顏色為深灰、黑色;變余結構為常見變余泥狀結構或致密結晶結構;板狀構造;粘土及其他肉眼難辨礦物。
了解地質構造及其類型
構造運動引起地殼巖石變形和變位,這種變形變位被保留下來的形態被稱為地質構造。地質構造有三種主要類型:傾斜巖層、褶皺和斷裂。
巖層的'空間分布狀態稱巖層產狀。巖層按其產狀可以分為水平巖層、傾斜巖層和直立巖層。在實習過程中我們見到的比較多的是傾斜巖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棋梓橋水庫鐵路線附近的一大片傾斜巖層,其形態頗為壯觀。
巖層受構造運動作用,當所受的構造應力超過巖石強度時,巖石的連續完整性遭到破壞,產生斷裂,稱為斷裂構造。按照斷裂后兩側巖層沿斷裂面有無明顯的相對位移,又可以分為節理和斷層兩種類型。實習過程中只有見到幾處范圍比較小的節理,且較多的是張節理,也有幾處節理面較光滑故可判斷為剪節理。在婁底一處鐵路線附近我們看到了斷層構造,該斷層的斷面較光滑,有明顯的水平擦痕,在斷面上存在礦物結晶體和構造角礫巖及階步,故我們可以判斷此處為平移斷層。
認識邊坡防護地質問題
邊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類工程活動中最基本的地質環境之一,也是工程建設中最常見的工程形式。邊坡病害防治采取以防為主,輔以治理的原則。
整治原則的指導下,邊坡病害整治主要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采用工程防護技術、植物防護技術或兩者結合在一起的綜合防治技術來進行。
1.坡面防護防護措施主要有抹面、捶面、噴砂漿和噴混凝土、勾縫和灌漿、護面墻、干砌片石、漿砌片石等方式。在婁邵鐵路上行走,我們所見到就是一處片石護坡,據老師介紹片石護坡有漿砌片石和干砌片石兩種類型,前者整體性好,后者有利于排水。兩者外觀基本一致,區別只是在于片石間是否含有砂漿。
2.錨桿加固防護穩邊坡和可能失穩邊坡,我們須采用邊坡加固技術來保證邊坡的穩定性,然后再考慮坡面防護工程。邊坡加固技術包括錨桿防護、抗滑樁防護和擋土墻防護等。坡面為碎裂結構的硬巖、層狀結構的不連續地層、坡面巖石與基巖分離有可能下滑的挖方邊坡適用于錨桿防護。這種防護還特別適用于巖層傾角接近邊坡坡角和有裂隙的厚層巖石。
3.支擋工程土墻是整治滑坡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抗滑擋土墻一般設置在滑坡前緣,擋土墻基礎必須深埋于滑動面(帶)以下的穩定地層中,以免隨滑體被推走。抗滑擋土墻可采用重力式和樁板式等,重力式擋土墻利用墻身重量來抗衡滑體,優點是取材容易、機械化要求不高、施工方便、見效快。在婁底市漣鋼鐵路專用線旁所采用的卻是樁板式擋土墻,它以抗滑樁為主要構件。抗滑樁又稱錨固樁,是近年來應用廣泛的一種新型抗滑支擋結構物,抗滑樁埋于穩定滑體中,依靠樁與樁周巖(土)體的相互嵌制作用把滑坡推力傳遞到穩定地層,利用穩定地層的錨固作用和被動抗力,使滑坡得到穩定。
四、實習總結:
轉眼間,短暫而難忘的地質實習結束了。在這段實習時間里,學習到很多工程地質相關的知識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大家都學到的都差不多,只是因個人學習能力不同而學習的深度不同而已。因此,在這方面的總結,大家都差不多,而我更想談談的是在這次實習中的一些體會和感受。關于學習,我們真的不能死學,你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得好,并不代表這門課程我就真正的學會了。有沒有真正的理解,實踐中一目了然,只有理論結合實踐,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次的實習,讓我進一步的了解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句話。此次實習,還讓我體會到自己的知識的缺陷和平時的學習方法的誤區,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沒有抓住重點的盲目學習,不僅學習起來很累,而且學不到真正的知識精華。除此之外,本次實習還讓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個土木者的不易,工作環境、條件沒得選擇,起早貪黑更是家常便飯,而且工作不許有任何的粗心大意,因為任何的一點大意,都可能威脅到很多人的生命安全。所謂的差之毫米失之千里,也許就是對土木工程最好的詮釋了。然而,再苦再累,我們都不會畏懼,因為我們具備特別能吃苦的精神。最后,感學學校給予我們這樣一次難得的實習機會,讓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學不到的知識。實習雖然完了,但是我的路還很長,我會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好好的利用這次實習教會我的東西,繼續努力,不斷進取!篇2:土木工程地質實習報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5
一、實習目的:
1、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系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
3、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辨別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產生時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等。
4、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5、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系。
二、實習內容:
這學期我們土木專業進行了為期兩天半的廬山地質實習,第一天上午我們到達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點我們出發到秀峰觀察其地質概況。第二天上午到海匯鎮水庫觀察其地質概況和沉積物,并學習羅盤的使用,下午便去三疊泉觀察沉積巖的形成以及廬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觀察獅子洞的溶巖現象,然后去了采石場。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們進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課堂里學過的理論知識,而且我們還能用工程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能力。在實習中,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征,學會了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工程地質的地位以及與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治學思想。
三、實習路線:
秀峰龍潭—秀峰臥龍橋—海匯鎮水庫—三疊泉—獅子洞—隘口馬頭山莊
四、廬山及其概況:
廬山,雄峙于長江南岸,兀立于鄱陽湖西北。廬山、長江、鄱陽湖三位一體的奇妙結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在地貌學上,廬山稱為“地壘式斷塊山”。它在10億年前就開始了它的發展史,它記錄了地球的地殼演變史,它承載過地球曾發生的那一次次驚心動魄的巨變。
廬山是由北東——南西向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形態呈腎形,中部寬而向東北和西南逐漸收窄,長20多公里,最寬10多公里,最高峰為漢陽峰,高1474米。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和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質學家李四光經過反復考察和研究,認定廬山第四紀時發生多次冰川,并命名為:鄱陽冰期、鄱陽—大姑間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廬山間冰期、廬山冰期,為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在整個的廬山地區,存在著兩大主要的斷層:泉斷層(鄱陽湖一帶)下降,形成盆地,即為鄱陽湖;蓮花洞斷層(九江一帶)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陽湖即為斷陷盆地。
(一)秀峰龍潭
4月20日下午我們來到了整個實習的第一站秀峰龍潭。老師告訴我們整個廬山以石英砂巖為主,但這里是火成巖中的花崗巖。花崗巖后期被巖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巖,形成于株羅紀燕山運動的產物。分布規律:沿廬山東麓條帶分布,北面海匯→秀峰→溫泉,順廬山東麓的一條斷層帶侵入上來的`。溫泉斷層是廬山和鄱陽湖向的斷層。上盤:鄱陽湖平原下降。下盤:廬山上升。五老峰斷層崖。花崗巖中剪切節理,暗色的為黑云母;淺色為石英和長石。下一站我們來到了青玉峽,它是典型v型溝谷,地殼上升強烈,流水侵蝕強烈。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沖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現在的秀峰的深谷。卸荷裂隙(發生在硬和脆的巖石當中):平行斜坡坡面,溝谷回彈產生的。龍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殼運動的綜合作用結果。水流的侵蝕、搬運、沉積按方向分可以分為向下和側向,按成因有:速度沖刷,細小顆粒磨蝕,可溶性巖的溶蝕。下蝕使河床變深,一般在河流上游,側蝕使河彎曲,一般在河流下游。在那我們還看到了張節理,由張力引起,裂面寬,不長,不光滑,不寬。
(二)秀峰臥龍橋
逆著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們來到了臥龍橋。由于有流水的作用沖擊,使秀峰的內部巖石地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臥龍橋處為火成巖中的花崗巖,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巖漿以侵入巖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長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組成,東西走向長40km南北走向寬1km,在三疊紀時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隨有斷層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紀。此處由于地幔巖漿的侵入形成斷層,既南面凹線的鄱陽湖,正面下降形成現在的九江,所以說鄱陽湖盆地是個斷裂盆地。此處的巖體比較大,為偉晶花崗巖,他是由于花崗巖內部產生裂隙,巖漿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結構、粒徑大于5mm,顆粒徑較大,這種形成主要與溫度有關。花崗巖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巖石,各個地質時代都有產出。形態多為巖基、巖株、巖脈等,它是由深度變質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崗巖化作用的結果。即地下深處的巖漿以侵入巖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許多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鎢、錫、鉍、鉬等,貴金屬如金、銀等,稀有金屬如鈮、鉭、鈹等,放射性元素如鈾、釷等,都與花崗巖有關。花崗巖結構均勻,質地堅硬,顏色美觀,是優質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巖漿的作用,形成了拉應力作用的張節理。我們還了解到在這樣的巖脈和巖墻里,容易產生寶石
(三)海匯鎮水庫
4月21號,也就是實習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海匯鎮水庫,從河流中的巖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顆粒逐漸變細,這個特點稱為分選性。它是由于搬運途中,瑣碎顆粒在運動中相碰撞,摩擦,帶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渾圓,而且顆粒逐漸變細。在河床中沉積有粗大的巨礫,卵石,礫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則為較細的礫石,沙子。此區河床比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灘,洪水時被水淹沒,河漫灘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灘相的細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區區域為接納變質,在動力壓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沖擊的石子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殼的階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巖,與此同時水流下落加強,在水流的沖擊,搬運,沉積等地質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斷侵蝕下,地面階梯老化堆積而導致堆積物的形成。此處的源頭為三疊泉,在水的沖擊下,下游的石頭粒徑都比較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細砂狀分布。繼續向前,入口處的一塊大巖石,能看到變質巖(花崗片麻巖的一種)、片麻構造、變晶結構。巖石中有深色礦物的云母、角閃石和淺色礦石石英,長石成條狀帶狀分布,相成黑白相間的斷續帶狀構造。礦物有云母、綠泥石、滑石等片狀礦物。節理比較完整,強度低,抗風化能力強,極易沿片理產生滑動。此巖石形成與震旦紀與二疊紀之間后經風化等形成枕狀節理,沿四角風化,象饅頭,蘑菇的形狀,是全風化的結果。風化分有幾種:
a、全風化:
(1)全部變色,光澤消失
(2)巖石的組織結構完全被破壞,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狀或砂狀,有很大的體積變化,但未移動,仍殘留原始結構的痕跡
(3)除石英顆粒外,其余大部分風化蝕變成次生礦物
(4)錘擊有松軟感,出現凹坑,礦物手可捏碎,用鍬可挖動。
b、強風化:
1)、大部分變色,只有局部巖塊保持原來形狀。
2)、巖石的結構大部分已破壞,小部分巖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巖石呈不連續的骨架或心石,風化裂隙發育,有時含大量次生夾泥。
3)、除石英外,長石、云母和鎂、鐵礦物都已風化蝕變。
4)、錘擊啞聲,巖石大部分已風華變質形成風化次生礦物。易碎,用鎬撬可以挖動,堅硬部分需要爆破。
c、弱風化(中等風化):
1)。巖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變色,但斷口仍保持新鮮巖石色澤。
2)。巖石原始組織結構清楚完整,但紛華裂隙發育,裂隙壁風化劇烈。
3)。沿裂隙鐵鎂礦物氯化銹蝕,長石變的模糊不清。
4)。錘擊啞聲,開挖需要爆破。
d、微風化:
1)巖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輕微褪色
2)巖石原始組織無變化,保持原始完整結構
3)大部分裂隙閉合,僅沿大裂隙有風化蝕變現象,或有銹膜浸染
4)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e、新鮮巖石:
1、保持新鮮巖石光澤,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緊密,完整或焊接狀填充,僅個別裂隙面有銹摸侵染或輕微蝕變。
3、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也學到了如何運用羅盤儀測量巖層產狀要素(走向,傾向和傾角):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
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6
馬上就要出去參加實習了,內心還是有那么一點激動的,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在不斷地慢慢的成長中學習到的問題,我相信只要參加實習的機會多了,我就會做好這一切,很多的現實問題都是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了巨大的進步的,相信我能夠做好這一切,參加實習得到實習的鍛煉!
一、 實習地點
佛山市高明區西坑水庫 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
二、 實習目的及要求
1、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系。
2、認識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a.地形地貌條件
b. 巖石與土的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
c.地質構造
d.水文地質條件
e.物理地質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系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4、通過實際考察,了解各種地質現象,增加感性認識。
三、實習內容
1. 西坑水庫及其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簡介
西坑水庫(中型)位于高明區楊梅河上游,水庫集雨面積為10.5km2,庫容為1030萬m3,興利庫容為798萬m3,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頂設計高程為xx4.2m,頂寬5.0m,最大壩高29.5m。在壩后建有一座發電站,裝機發電功率為320 kw。水庫在1997年安全鑒定為二類水庫,但是經過幾年的觀察,前期所進行的除險加固措施未能徹底消除水庫的安全隱患,主要還存在壩體滲漏嚴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壩壩體單薄、反濾體存在失效跡象等安全隱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問題。水庫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遷往他處,這樣不但給水庫的管理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更嚴重的是,群眾在水庫管理范圍外,溢洪道尾水兩側承包責任田里興建住宅房屋,逐漸遍及了整個大壩下游的泄洪區域,涉及房屋1.3萬m2,人口300多萬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僅1.0m寬左右,加上淤塞嚴重,一旦水庫泄洪將淹浸和沖刷下游農田和這些房屋,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
該工程任務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工程等別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臨時建筑物為5級。水庫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設計,20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沖防洪標準按30年一遇設計。“十一五”期間計劃對西坑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工程需土方xx萬m3,石方1.7萬m3,混凝土0.2萬m3,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大壩壩體采用高壓擺噴防滲,上游壩坡坡腳增設拋石壓腳,下游壩坡坡腳新建排水棱體,重建輸水涵管,重建壩后電站,整治溢洪道下游歸河段長1040m,完善大壩觀測和水庫自動化監測等。本工程招標范圍為水庫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專項部分及電站部分。
2. 泵站建設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概況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積
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是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聯圍東堤18+300處(丹灶建設段)。泵站主要負責丹灶大良圍片區的排澇任務,受益區為上沙、下沙、建設、石聯、荷村、新農村委會,丹灶鎮城區、赤坎水庫三水西南鎮南下村委會等,總集雨面積約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質條件泵站站址處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為6.55m,10年一遇洪水位為7.23m,20年一外江洪水位為7.61m,50年一遇設計防洪水位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為0.5~1.5m。內涌正常水位為0.00~0.80m。
站址處地質構造共分8層,各巖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質粘土、中砂、礫土、殘積粉砂和風化泥巖。工程場地土屬軟弱土類,建筑物地類別為ⅲ類。
2.1.3工程投資及規模
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體工程投資估算為7196.63萬元。泵站工程等級為ⅱ級,主要建筑物級別為2級,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24小時設計暴雨169.8mm兩天排干。總體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萬 ,、石方5.01萬 、混泥土方1.16萬 ,基礎防滲高壓旋噴樁總長9197.6米。
建設泵站原有大良圍電排站排澇能力:總裝機1645kw,總排水流量24.45 。現設計安裝4臺1600zlq9.5-8型立式軸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電機,泵站總裝機容量4000kw,設計排澇流量39.76 .泵站建成后排澇能力對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確保圍內不受浸。
2.2國外泵站技術和管理制度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泵站是為水提供勢能和壓能,解決無自流條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資源調配問題的唯一動力來源,是解決洪澇災害、干旱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實現水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由于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國都很重視。國外特別是在泵站技術裝備、投資和經營管理機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2.2.1國外泵站技術裝備好、自動化程度高
國外水泵的性能指標明顯優于國內,機組的結構、配套和傳動方式也豐富多彩。國外大型水泵生產企業制造出來的泵,一般具有轉速高、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其流量是我國同口徑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蘭1.8m的水泵與我國2.8m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為23.1噸,后者的重量卻是48噸,兩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采用齒輪傳動,可以大幅度地減小電動機的體積和重量。如荷蘭口徑3.6m的貫流泵,采用齒輪變速傳動的結構設計后,與其配套的高速電機直徑僅1.2m,電機和齒輪箱的總重量是15噸。如果將這臺泵改用我國的直接傳動,其電機直徑將由原來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噸增加到49噸。由此可見,國外機組的高速化,不僅使機組的體積減小、重量變輕,而且還使廠房和土建投資大幅度降低,特別是考慮不同機組的裝置形式(立、臥、斜式)對泵房結構的影響后,這種效果更明顯。
國外水利工程建設,十分注意嚴把質量關。如荷蘭的水泵生產和泵站管理,兩者在業務上的關系要比我國密切得多,水泵廠的設計人員對泵站的運行管理非常熟悉,他們與泵站管理單位在設計、生產、制造、試驗、安裝、調試、運行和檢修等各個環節上配合默契,協調一致。水泵的內外表面平整光滑,葉片鋁青銅表面加工光潔度高。這樣就確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長了水泵的使用壽命,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而國內的泵站質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運行一段時間后就發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開裂。國內水泵品種規格較少、結構形式單一、制造質量普遍較差,價格方面甚至低于與其配套的電動機。泵站設計時,只能選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幾種定型產品,這樣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還留下了許多不安全隱患。
國外泵站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對泵站運行的各種指標、長期跟蹤、監測和記錄,隨時發現問題可隨時加以解決。同時,記錄下來的數據也將成為水泵開發和性能完善的依據。另外,自動化大大減少了事故的發生,也減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員。如美國,幾十公里的輸水干線上,只有幾個工作人員。國內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設備陳舊,自動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經驗管理和定期大修的辦法。這樣,大大地影響了泵站經濟,增加了管理開支,造成經濟上不必要的損失。
4.2 國外泵站運行管理人員少、素質好、社會分工嚴密
國外泵站運行管理人員只相當于我國的1/10,而運行管理有條不紊,長期保持正常運轉。以荷蘭為例,事實上,stork泵廠負責核心部件的生產和總裝,泵站的管理人員只負責值班運行、小規模的檢修和大規模的檢查,而大規模的檢修則由泵廠完成,甚至于清潔衛生工作都由專業人員承包,更沒有沉重的行政包袱。這些社會分工與協作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鑒學習。
國外泵站一般采用懂專業、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在泵站運行中,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能正確地處理突發事件。而國內許多泵站管理人員素質差,專業技能低,地方保護嚴重,不注重人才的培養和新技術的引用,導致泵站運行管理水平相當落后。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7
實習時間:
11月24日—11月28日
實習地點:
x府君山及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
實習目的:
為了深入學習了解我國的地貌、地質構造情況和三大類巖石的分類,以及對建筑工程所造成的影響。
實習內容:
10月25日按計劃我們去中上元古界進行地質實習。早上天還沒有亮的時候我們集合整裝待發,然后等到6:50大巴從學校出發,伴著朝陽的升起我們奔向目的地。盡管溫度很低,有些風,但陽光還是不錯的,同學們心情也舒暢起來。9:30到達地界時車里的氣氛活躍了起來,大家議論著即將看到的情景。當陡峭的山石映入眼簾,我們很激動,感覺到這里的山與我們平時游覽的相比顯著格外的雄偉和堅韌。山上還有一片片柿子林,接著又出現了土豆、玉米、小山莊等,一種自然親近之感,閑適自在油然而生。10:00進入封山育林區幾公里后我們下車了,太陽已經很高了,陽光暖洋洋的,但山里風很大還是有點冷的。
在老師的帶領和指點下我們出發了,這邊的斷層基本上形成于8億到14億年前,多灰巖、頁巖,砂巖也有一些,有藻類化石、葉蟲化石。老師讓我們從兩側巖石的構造、巖性等方面來觀察。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頁巖,該結構是由粒徑0.005mm粘土礦物顆粒所組成,由粘土脫水膠結而成,有明顯的薄層理,成頁片狀,有多種顏色,一般呈灰色、黑色、棕色,約8億年前形成,每層幾毫米左右,一層形成期1到兩年。之后是瘤狀構造,瘤狀構造顧名思義即是巖層中出現如瘤的團塊、半球形、糖餅狀形態的透鏡狀巖石,其物質成分與上下巖層略有區分,以含瀝青質、泥質為主的白云巖,是由于沉積時水動力及靜壓力等因素改變而成。在高于莊組中上部出現較多。接著我們還看到了泥巖,它的成分與頁巖相似,也是常成厚層狀,有灰白色或黃白色的,據老師說其吸水性強,遇水后易軟化;來也看到了沉積巖巖層面上的特征如波浪、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征同樣反映了沉積巖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志。
隨著隊伍的前行,沿途我們又看到了更多地貌特征:傾斜——由板塊的造山運動形成的,傾斜巖層的產狀,是用巖層層面的走向、傾向和傾角三個要素來表示的;斷層是巖體受力斷裂后,斷裂面兩側巖體有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它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相對位移大約有25厘米左右;斷層三要素——傾角、傾向、走向;然后我們還來到了未開采的夢礦山,見到了一塊大的巖石,叫做錳方硼石礦(Mn3B7013C1)1971年我國在此地首次發現該稀有礦物,且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礦床,屬淺海相沉積錳硼礦。錳方硼石礦在電子工業和原子能工業上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接著我們向前走,經過了一片茂密的山坡林,然后塊莖狀高于莊疊層石挺立在我們面前,上面寫著“由塊莖體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組成,柱體間通常為碎屑白云巖所充填。基本層呈平緩到凸起較高的穹形、帶狀。地質年齡約15億年。”沒走幾步,又一塊土黃色的巖石在等待著介紹給我們藻席及藻屑(Algae sheet and algae clast)——“在碳酸鹽巖地層中常見能反映生物有機物的藻架結構,或藻席結構,它們通常由亮、暗紋層交替疊置而成,如早期(準同生)被硅化,有時還可保存藻絲體化石。它們通常呈紋層狀碳酸鹽巖,有時則形成典型的疊層石。這種藻架結構的沉積物若遭沖刷而再沉積,則成藻屑。”其中因面積大而成為藻席,白色的是巖石,深色的是藻類化石。接著我們還來到了大紅峪與高于莊組界線,“此兩組地層在這兒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高于莊組底部為一層石英狀砂巖,層面有波痕,砂巖之下為大紅峪含錐疊層石燧石白云巖,其錐頂被切,表示曾受到侵蝕作用,即代表一次沉積間斷。”接著有一塊大理石向我們介紹了波痕的地質年齡為14.35億年,是由風、水流、波浪交互作用于沉積物表面而形成的。然后看到了海浪巖——海象沉積,了解到平行不整合——斜的斷層被磨平上面繼續沉積形成的巖層構造,特點是年代不連續。
一會兒我們又發現了:
(1)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氣孔構造是巖漿凝固時,揮發性的氣體未能及時溢出,以致在巖石中留下許多圓形、橢圓形或長管形的孔洞,隨即形成的。而杏仁狀構造是巖石中的氣孔為后期礦物所充填所形成的一種形似杏仁的構造,也即一種巖石中夾雜著其他類巖石。
(2)火山角礫巖——火山爆發時隨著深部巖漿的噴出,由于通道附近圍巖碎片的加入,加上噴發強度及深度諸多因素影響,可出現火山熔巖、火山角礫巖、火山凝灰巖等。大紅峪組火山角礫巖十分發育,分布范圍廣,角礫成分主要為白云巖、燧石、玄武巖等。角礫大者稱為火山集塊巖。
(3)泥裂——當未固結的沉積物露出水面時,會受到暴曬而干涸,并發生收縮和裂開,這時所形成的.裂縫為泥裂。泥裂的裂片為多角形,裂縫上寬下窄,大致與層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積物的成分,泥裂多見于湖或海洋的濱岸地帶或者河漫灘沉積環境中。
(4)斷層(Fault)——巖層發生的錯斷,斷層幾乎在地表上處處都有,特別是在山脈強烈變形的巖石中,此處兩層堅硬的石英砂巖沿著溝被錯開,它位于斷層面上盤,地質學家稱其為斷層。
(5)侵入構造,中間黑色為侵入體,侵入白色巖石中
(6)格魯納疊層石——一種層柱狀疊層石,其柱體部分多為硅泥質組成,常彼此間密集共生,柱體橫斷面為次圓形到橢圓形。基本層呈薄而平緩的穹形,向上有不同程度的凸起變化,地質年齡約為16.8億年。
下午我們來到了府君山,公園里七個景點,包括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八仙山石英巖峰林峽谷景區,九山頂石英砂巖峰林景區,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等等。一進門那個巖層狀的建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種構造神神奇很美觀。還看到了飛來峰的地貌,上面說明了府君山、北嶺等山頂部位都是霧迷山組條帶狀白云巖(12億年),壓在較年輕的地層上,形成的飛來峰。接著老師還指引我們看山脊和埡口,盤山公路在埡口出現,但其需要注意很多安全問題——滑坡等,老師告訴我們埡口的形成有三種方式等等知識。最后我們都登上了山頂,一覽群山,俯看腳下的四界那么的渺小,山石的起伏接合,不禁讓人驚嘆。
實習體會:
通過這次難得的實習機會我們來到了這個地貌地質特征復雜豐富的地方,我們看到了從地球演化距今約18至8億年間的地質歷史,學習和了解到關于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古構造、古地磁等大量的自然信息以及多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我們看到了很多地質現象,像元古宙和太古宙分界、泥裂、杏仁、氣孔、波浪波痕等把我們帶入了遙遠的遠古時期;團山子多細胞生物化石和桑樹鞍宏觀藻類化石讓我們嘆為觀止,流連往返。在這里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地質特征、不同地質構造中觀測考察剖面的地質奇觀,從而也達到了保護自然珍惜國家自然遺產、學習知識、開拓眼界、陶冶情操的目的。
收獲/建議:
實習很快就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加以理解,增加了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我們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把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然而實習也讓我們懂得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多去自然界和各個地方去考察實踐,才能更好的了解和鑒定巖石,區分識別常見的巖石,更多掌握我國地理地質方面的特征,為我們以后建筑工程上對地質的選擇和巖石的選用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礎,還有建議我們學習的時候能夠結合更多的實地和實際圖片等工具來形象的具體的認識和辨認,這樣我們對地質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入全面。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8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系現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了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初步建立對某一種巖石的工程地質評價。
3.參觀工地,了解工程地質條件對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影響和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的優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實習日程安排
1、20xx年12月12日上午跟車前往湖山地區,陡山頂采石場,沿盤山公路步行下山;
2、12日下午前往陽山參觀斷層地質;
3、13號上午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
三、實習內容
第一天12.12
今天上午下了不小的雨,雨中的山頂采礦區更加泥濘不堪,湖山地區位于南京城東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組成,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
此次實習由于天氣關系,我們著重參觀了泥盆系的茅山組。參觀實習過程中,指導老師十分詳細的為我們解說有關茅山組的地形地貌。茅山組總厚度達115m,與墳頭群整合接觸。孔山北側采石公路東端出露厚度約20m。為紫紅色間夾灰黃色之砂巖、粉砂巖、粉砂質頁巖,中厚層狀,沿層面常見白云母片。巖石原生色為灰黃或灰白色,巖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現紫紅色。
下午,緊接著到了南京周邊的湯山,有陽山碑材景點,已上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天下第一碑,陽山位于湯山鎮西北,由于獨特的地質環境和其它一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產石材且品質甚好。
進得景區,迎面是一塊巨碑,上書“陽山問碑”四個大字,為江蘇女書法家孫曉云所書,字好,寓意更好。導游說,陽山碑材給后人留下太多疑問,所以有“問碑”之說。這塊碑同時也是一個參照物,神功圣德碑如樹起來,整個高度會是此碑的十倍沿著山路臺階走了二十多分鐘進到山里面,終于依次見到已沉睡六百年的`碑材。映入眼簾的先是碑座,再是碑額,最后是碑身。從介紹文字可知,碑座石材高17米,長23米,重達1.6多萬噸;碑額石材高10米,長22米,寬10.3米,重約6千噸左右;碑身石材長51米,寬4.5米,高14.2米,重約8800噸左右。若此碑立起總高為78米。關于碑材的“身高”、“體重”說法很多,爭論了半個世紀,這里取景區的介紹。
四、小結
為期兩天的工程地質實習很快便落下了帷幕,但這次地質實習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極為深刻的,在實習過程,從理論到實際,再從實際回歸到理論上來,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上來,再從觀察到的實際對比理論,分析其中的異同,知識得到了運用、加深和鞏固,這是我們實習的主要目的。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9
1.實習目的
《工程地質》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根據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在第四學期《工程地質》課程學習期間,進行為期一周的野外實習,目的是能夠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知識,通過地質實踐,進一步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內容與方法,在實際地質環境中學習,學習野外地貌觀察方法,提高野外視野,掌握地質勘探的基本技能,增加專業素質,為今后學好相關專業課程奠定基礎。
2.實習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由負責指導實習的教師組成,其組織結構如下:
(1)組長:xxx
(2)成員:xxx
3.實習組
實習組由全體參加實習的學生組成,下面又劃分為小隊。以教學班為單位成立5個小隊,每小隊由7名小組成員。每小隊任命小隊長1名,其他成員為組員。
4.實習基本要求
1、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識別巖類及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
3、每天結束實習后,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
4、實習結束后,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報告書編寫要求見實習報告的要求)。
5.實習組織及方式
地質實習土木12級四個班安排在第四學期17周,時間為一周,以校外集中實習的方式進行。
6.實習安排
1、實習地點
2、實習路線
實習分別在合黎山實習點和黑河流域實習點進行。
路線一:從河西學院南校區校門口出發,沿著北環路直行進入盛和路,左前方彎道進入昆侖大道左轉進入張火公路,沿張火公路行駛直至目的地合黎山實習點。合黎山實習點路線如下圖所示。
合黎山實習點路線
路線二:從河西學院南校區校門口出發,進入西環路,沿西環路行駛進入西二環路,沿西二環路行駛直至目的`黑河流域實習點。黑河流域實習點路線如下圖所示。
黑河流域實習點路線
3、實習內容
本次工程地質實習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常見礦物、巖石的識別(實驗室完成)
A、7種礦物:石英、長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黃鐵礦、高嶺石;
B、9種巖石:花崗巖、玄武巖;礫巖(角礫巖)、砂巖、頁巖(泥巖)、石灰巖;大理巖、石英巖、片麻巖。
2)認識地層、觀察地質構造、測量巖層產狀
A、地層;
B、層狀構造;水平巖層、傾斜巖層、直立巖層;
C、各種地質構造;
D、巖層產狀要素測量;地質羅盤使用。
3)觀察風化作用、河流地質作用
A、風化作用---西北干旱地區;
B、河流地質作用現象---黑河流域(河谷、河床、谷坡、谷緣、河床、河漫灘、河曲、牛軛湖、階地等)。
4)土體的宏觀特征、土的野外鑒別
A、殘積土;
B、坡積土;
C、洪積土;
D、沖積土
E、黃土:顏色、礦物成分、土的成因、形成年代、分布特征;層理;均勻性;垂直節理發育程度;土柱。
5)閱讀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楊有海教授講授)
《河西學院教師公寓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主要包括工程概況、勘察方案、自然地理條件、工程地質年代條件評述、地基土的工程性質評價、場地地震地質條件與地震效應、巖土工程評價、結論與建議。
7)河西地區、張掖地區的地質構造、地層、地貌特征(楊有海教授講授)
4、時間安排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 10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刻的認識與了解,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了解,我們08級土木工程專業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地質實習。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了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實習項目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項目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1、認識滿壽山的巖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于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云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巖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一、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盡量避開
第二層是由石灰巖組成,該層巖石深入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輕微,有利于工程實施,
第六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黃綠色。
第七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綠色,空隙發育,石灰巖表面覆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為頁巖,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較大
第九層為石灰巖,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育比較大,但是橫向裂隙發育小,前度較高。
第十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于該層位于山頂,所以此處巖石風化嚴重。
二、毛莊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巖中含有云母
第二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紫紅色
第三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于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巖層水土流失嚴重,表面基本無植被覆蓋
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八米。
第五層:灰色石灰巖,厚零點二米。
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三米。
二、徐莊組
由于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繼續前行,所以未能近距離觀察徐莊組的巖層組成。
2、認識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始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巖。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著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后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后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塊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3、認識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始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
4、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登山,開始褶曲的認識與實習,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判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說是向斜,老師說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我們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
在結束了羅盤的實習,我們繼續上行,在途中老師不時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判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單通過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后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于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后,我們的實習全部結束,下午返校。
四、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巖層產狀,
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系實際。
5、了解了饅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認識。
【地質鉆探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4-26
實習報告—地質類 -實習報告04-26
地理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4-26
有關地質實習報告05-08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04-14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的編寫 -實習報告04-26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4-25
地質學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4-25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范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