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1
再過兩個多月,王振義將迎來100歲生日。他出生于上海,1948年,進入廣慈醫院(現瑞金醫院)工作,從那時起,便與血液疾病打上了交道。這位醫學泰斗謙虛地說,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對病人負責!100歲,這100年里,我從做醫生到后來遇到問題,都沒有放棄。一個病,為什么會產生?怎么樣治療?”
他與學生們創造性提出將藥物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進行聯合治療的方案,即“上海方案”,讓白血病中最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5年生存率從10%提高至97%以上,更列入“新中國對世界醫學的八大貢獻”之一。全球千萬患者因此重獲新生,而王振義毫不猶豫選擇了放棄專利。藥物正式被批量生產投入市場后,10粒一盒的價格當時低至僅約11元,直到如今也僅290元,且納入醫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振義的“一門四院士”已成為學界佳話,20xx年從行政崗位主動讓賢后,他全心投入醫學教育和醫學研究,自創了特殊的教學查房方式——開卷考試,即每周初由學生提交臨床上遇到的'疑難病例,形成“考卷”,他在一周內搜索全球最新文獻資料,不斷學習、思考、分析后做出“答卷”,并在每周四與學生一起交流,將自己分析的成果教給大家。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2
每周一,學生提交臨床上遇到的疑難病例形成“考卷”,他在兩天內搜索全球最新文獻,學習、思考、分析后“答題”,并在每周四與學生一起交流,將自己分析的成果做成PPT展示給大家。
幾年前《新民周刊》記者探訪王振義院士的辦公室時,辦公桌上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學術資料和電腦顯示器將王院士圍在中間,給人一種“暢游在知識海洋”的既視感。
他每周帶回“考題”后,在互聯網上搜索最新的科學資料,然后自己制作成PPT,一板一眼如辛勤的農夫開墾土地。
當時與記者談起“開卷考試”,王振義院士興致勃勃,他享受著工作的樂趣,為自己還能繼續為醫學事業做出貢獻而感到滿足。
在“王振義院士從醫執教75周年座談會”這天,王振義院士回首自己的.經歷時總結說,他完成的任務是“對病人負責”。他再次談起了最近的一次“開卷考試”,與大家分享這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
每每談到科學研究,王振義院士眼中就閃耀著孩童般的光芒,這種純粹也許是在他童年時就鋪下的性格底色。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3
1948年,王振義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從震旦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并進入廣慈醫院工作。臨床診療中,王振義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病人平時沒有出血狀況,進行小手術后卻出血不止。他查閱大量文獻,發現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是控制出血的關鍵,但因技術和材料限制,國內無法對凝血因子進行檢測。經過一番思考和研究,王振義選擇用石蠟代替硅膠涂在玻璃管壁上,成功完成對凝血因子的檢測,成為我國運用凝血活酶生成試驗檢測輕型血友病的第一人。隨后,王振義又制定血友病分型的國內診斷標準,建立起我國血友病診斷體系,極大縮小了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
1986年的一天,上海市兒童醫院血液科收治了一名5歲女孩,身患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危在旦夕。“只要能救她,怎樣都行!”家屬哀求。此時,王振義的相關研究還處于試驗階段,分析女孩病情后,他認為可以嘗試。女孩吃了一周的'藥物,病情出現轉機,之后情況越來越好,并最終實現治愈。王振義由此成為全球“癌癥誘導分化第一人”。
此后,王振義與學生陳竺、陳賽娟等又創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療方法,曾被視作最兇險白血病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被治愈的白血病。該治療方法被海外媒體譽為“上海方案”,與青蒿素的發明等并列為“新中國對世界醫學的八大貢獻”。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4
他被譽為“中國藥神”,攻克了最兇險的一種白血病,并為了讓更多病人“吃得起藥”而放棄申請專利;他堅持20年每周“開卷考試”,診治疑難病例,言傳身教,為血液學培養出一片“人才森林”,造就“一門四院士”傳奇……
王振義,男,漢族,1924年11月出生,群眾,上海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致力于血液內科學的醫、教、研工作70余年,為腫瘤治療找到全新的.理念與方法——誘導分化療法,使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可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確立了國際公認的白血病治療“上海方案”,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人類癌癥治療史上應用誘導分化療法獲得成功的第一人”。使中國占領血液腫瘤治療制高點,為世界腫瘤治療貢獻了中國方案。獲得國際腫瘤學最高獎凱特林獎等數十項醫學大獎,并還言傳身教,培養了陳竺、陳賽娟等“一門四院士”。20xx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xx年9月13日,王振義獲“共和國勛章”。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5
王振義,1924年11月30日生,江蘇興化人。我國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著名內科血液學專家,中國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他關注、重視中醫藥在白血病診療中的獨特作用,和學生陳竺、陳賽娟等與哈爾濱醫科大學張亭棟團隊合作,引入中藥砒霜(三氧化二砷),通過對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兩藥聯合治療方法的使用,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這個曾經最為兇險的白血病,成為首個可被治愈的白血病。該成果被譽為“上海方案”,并被指定作為一線經典治療方案,使中國占領血液腫瘤治療制高點,為世界腫瘤治療貢獻了中國方案。
要明確的是,提到“上海方案”就認為是我或者我們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團隊的功勞,這是不全面的。它不是個人的發明,是團隊合作的成果。在這個團隊攻關的過程中,特別是對于砷劑的應用,哈爾濱醫科大學張亭棟教授團隊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了相關研究。不能因為我們所在的平臺更顯著一些,就以老大自居。我們各自有自己的特點,也共同付出了心血,進行了認真探索。
那段時期,我們的國家還處于一窮二白的'階段,醫學科研的基礎和實力還不夠雄厚,從中醫藥的古老智慧和實踐經驗中尋找疾病診療的辦法,既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也是個非常可行、有效的途徑。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6
1924年,王振義出生于上海的一個小康家庭。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讓王振義決心以學報國;祖母因傷寒去世,更堅定了他學醫救人的信念。18歲,他以優異的成績免試升入震旦大學醫學院,并在1948年以總成績第一的名次畢業,入職廣慈醫院(現瑞金醫院)內科。
不久,上海迎來解放?吹浇夥跑娙氤呛竺坝晁隈R路上而不打擾市民,王振義為這支禮儀之師贊嘆,更燃起了愛國奮斗的熱情。1950年,他參加為軍服務醫療隊,出色地完成防治血吸蟲病任務并榮立三等功。1953年,他參加抗美援朝志愿軍醫療隊,因解決了大量志愿軍戰士咯血的診斷問題被授予二等功。
抗美援朝的經歷給了王振義莫大的鼓舞,回到瑞金醫院,他矢志于血液病診療研究,開始了艱辛不懈的鉆研。
他首次在國內確立了血友病A、B的分型檢測及其輕型的鑒別診斷方法,解決了不明原因出血的診治問題。其間,面對關鍵性新型材料“卡脖子”的.困境,他因地制宜找到了國內常見的材料替代并大獲成功。
他找到并不斷升級完善血友病的治療方案,一系列成果標志著我國血友病診斷體系的建立,將中國相關血液學研究提升到國際先進水平。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7
王振義院士從椅子上站起來切蛋糕時,笑得像個孩子,他的左右,分別是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身后還有眾多從四面八方趕到現場送上祝福的人們。
20xx年11月30日,“王振義院士從醫執教75周年座談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舉行。座談會選擇在王振義院士99歲生日這天舉行,滿滿儀式感的蛋糕和鮮花,讓座談會充滿了溫馨的氣氛。
王振義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瑞金醫院終身教授。關于王振義院士的故事,人們最為熟悉的'是他在上世紀70年代摸索出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方法,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的白血病治療“上海方案”,為世界醫學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王振義院士還培養了大量醫學人才,“一門四院士”享譽中外。
還有一個故事起始于王振義院士的晚年,他堅持每周參與科室討論,讓學生們給他“開卷考試”,他針對臨床問題去做研究,下一次給大家交上答卷。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8
王振義于1948年獲得震旦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1948年—1960年,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主治醫師、主任。1952年,開始從事血液學研究。1960年,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病理生理教研組副主任。1973年,調回上海瑞金醫院內科。1982年—1984年,任上海第二醫學院基礎醫學部主任。1984年3月,任上海第二醫學院院長。1985年,研究成果“全反式維甲酸”應用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ˋPL)”臨床獲得效果。1987年4月,任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1992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卸任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職位。20xx年,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王振義主要從事血液病學研究,是中國血栓與止血專業開創者之一,被譽為“癌癥誘導分化之父”。1994年,獲得何梁何利科技獎。1996年,獲得“求是”杰出科學家獎。20xx年,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xx年1月,獲得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xx年9月,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xx年9月,獲得“共和國勛章”。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事跡】相關文章:
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志強04-27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傳賢04-27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蔚榛04-27
中國工程院院士--關君蔚04-27
中國工程院院士 池志強04-27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04-27
袁隆平院士的事跡03-14
袁隆平院士事跡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