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師的感人事跡

時間:2024-09-26 10:15:20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教師的感人事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事跡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的感人事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的感人事跡

教師的感人事跡1

  一支粉筆寫春秋 三尺講臺譜華章

  "哇~哇~."半夜十點十分從鹿邑縣人民醫院的產房里傳出嬰兒清脆的啼哭聲,等候在外面的產婦的丈夫這時才長舒一口氣,從這位高齡產婦離開講臺到孩子出生才不過一個多小時。可孩子剛滿月,這位產婦就不顧家人和學校領導的勸阻,拖著虛弱的身子重返到了三尺講臺……這位愛崗敬業的教師就是我們老君臺中學的石煥新老師。時光荏苒,一轉眼的功夫,石煥新跨入教師這個職業已經17年了。在這17年的時間里,她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她摯愛的學生們,把勤勞和智慧融入這小小的三尺講臺,使這塊兒沃土上的花兒茁壯成長,競相綻放。

  一、以愛為本,忠誠教育事業

  石xx,周口市西華縣人。1998年6月從開封師專畢業,本科學歷。為了鹿邑的教育事業而從教于鹿邑縣老君臺中學。從第一天起,她就在心里默默立下了"把教育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的誓言。從此,她樂在其中,勤奮敬業,不懈奮斗,在教育事業這片沃土上實現著人生的價值。

  作為年青的教師,她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教育,熱心教研,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潛心研究教育,在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爭創一流佳績之余,致力教育科研與改革,為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斷努力。陶行知曾說過這樣的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呀,只有愛的付出,才有愛的收獲。因此,她作為一名教師一直堅信以愛為本,用愛來感化學生,來凈化學生的.心靈。

  二、用心教書,用愛育人

  工作17年來,石煥新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主動熱情、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平時的工作中,她常常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質教育,尤其對于班級里的后進生,貧困生,以及家庭復雜的孩子,她采取了用愛去感化他們的心靈,用心去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的方法。在課堂中也一樣,她本著少懲罰、多肯定;少質問、多鼓勵;少訓斥、多交談;少命令、多引發的談話政策,進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讓學生不把學習當成負擔,健康快樂地成長。20xx屆石煥新班有一位學生鮑超權因自幼患小兒麻痹癥而腿腳不靈便,家里條件也很差,特別自卑。石煥新經常和他促膝談心,并組織學生給他捐款,使他變得自信自強,學習進步很快,20xx年順利地考上了高中。石煥新老師在單位是個好教師,在家是一個標標準準的模范妻子,合格的"女仆".丈夫病了,他就千方百計給愛人做一些可口的飯菜,有時要一口一口地喂,到了晚上丈夫和兒子睡著了,她還要完成兩項任務:做家務和批改作業,每天一直忙到深夜。早晨四、五點鐘又爬起來做飯,做家務,有時顧不上吃早飯。了解石老師的人都說,看不到她有清閑的時候。她總是笑一笑說:"從小就苦慣了,也累慣了,只要能對得起工作,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家人,我就覺得活的充實。"

  在數學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由愛學變成樂學,她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同時,她還常常與家長溝通、聯系,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她任教的班級一年較一年有進步,這進步,不僅僅只是成績方面的,還有能力方面的,而更重要的是班上的學生有了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三、追求卓越,奮力翱翔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石煥新堅持學習,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教學中,她潛心鉆研教材,反復研討新課標,認真做好筆記,廣泛汲取營養,及時進行反思,轉變教育觀念,捕捉新的教學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規律,大膽采用新的教學手段。石煥新常向同科老師學習教學經驗,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同時積極參加各個公開研討課,教學技能不斷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石煥新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曾多次被評為鹿邑縣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河南省骨干教師,多次獲省市輔導獎,論文在國家基礎教育論文大賽中被評為二等獎,教學成績突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石煥新追求的境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絲毫沒有懈怠,她深知后面的路還很長。她堅信"癡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無怨無悔的辛勤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教師的感人事跡2

  有人說,老師是園丁,辛勤地培育祖國的花朵;有人說,老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卻燃燒了自己;還有人說,老師是參天大樹,用自己的繁枝茂葉為幼苗遮風擋雨。在我的身邊,就有一位這樣的老師。

  她姓王,是我的英語老師。她戴著眼鏡,又高又瘦,還有一頭飄逸的長發。王老師對自己的工作很負責,對我們也非常嚴格,但在嚴格之余,還非常關懷、關愛我們,對我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冬天的一個下午,由于感冒而發燒的我沒有去跑步,只好在座位上休息。過了一會兒,王老師到我們班里來拿東西,看到我趴在桌子上,就走過來問我:“你怎么回事?”“我難過。”我說。王老師用她那雙溫順的手摸我的額頭,又摸摸她的額頭,說:“你好像發燒了。”我輕聲“嗯”了一下,身體不停地發抖。“你冷嗎?”王老師邊搓著我的手邊問我。我點了點頭。于是,王老師趕緊把她的外套脫下來,給我穿上。“好點了吧?”王老師問。“嗯,好多了。”我答復。穿著還帶著王老師暖和氣息的衣服,一股暖氣傳遍了我的全身,我全身發熱,不再覺得冷了。我抬頭望了望王老師,看到王老師在不停地發抖,心想:“這么冷的天,老師也肯定很冷吧。”于是,我把外套脫下來給王老師披上了。只聽王老師帶著責怪的語氣說:“你這孩子,都生病了還脫衣服,快穿上。”說著,外套又回到了我的身上。我用沖動的.目光望著她,從心底說了一聲:“謝謝您,老師。”接著,王老師給我媽媽打了電話,讓她來接我回家。15分鐘后,媽媽來了,我撲到媽媽的懷里。然后,我把媽媽拿來的外套披在身上,把王老師的外套還給王老師。媽媽不停地對王老師說“謝謝”。王老師望著我說:“沒事,只要孩子沒凍著就好。”我在心里感慨道:“王老師可真好,讓自己受凍,讓自己的同學暖和。”

  師生之間,像這樣暖和的事還有許多,它們照亮了我們的成長道路,也傳遞著人間的真情實感。

教師的感人事跡3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6月13日,益農鎮榮盛中心幼兒園分工會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感動杭城十佳教師——謝文琴老師先進事跡報告會”微電影,聆聽了謝文琴老師的感人事跡報告。

  活動開始,幼兒園分工會主席苗懿萍向全體老師們介紹了衙前農村小學謝文琴老師的先進事跡,并號召全體教職員工,認真學習謝文琴老師愛崗敬業、教育育人、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并付諸于實際行動。

  謝文琴,衙前農村小學一位極普通的農村老師,從教18年,一直“堅守崗位,用生命鑄就教師之魂”。謝老師身患重病,當被確診為腦腫瘤時,她第一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學生。第一次手術后,羸弱的她堅強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站到了講臺上,想方設法利用雙休看病、配藥,利用假期住院、治療,做到了治療、工作兩不誤;當她再次手術后,首先想著的是“我還可以教書嗎”,在十多年的教書生涯中,她心系學生,愛生如子,細心地呵護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用熱血灌注教師之魂。

  通過視頻學習,老師們對于謝老師的`事跡有了一定的了解,深深為謝老師的事跡而感動,一些老師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一個身患重病的老師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奮斗在教育一線,心懷大恩,情系講臺,用生命鑄就了教師之魂,我們都應該向謝文琴老師學習。

  本次活動是“師愛感召,尋找身邊的感動”師德主題教育活動的主題活動之一,接下來,幼兒園還將舉行一系列活動,尋找身邊更多的感動,進一步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增加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正能量,助力G20峰會,以更好地姿態為孩子、為社會服務!

教師的感人事跡4

  27年的教育生涯中,她以實干彰顯著教育本色,用大愛傳承著教育特質。在中職教育中,她不放棄每一顆蒙塵的星星;在援藏支教中,她將滿腔的熱血和青春撒播在雅礱大地。她讓每一顆星辰閃閃發光,每一位學生熠熠生輝!她是湖北省武漢市旅游學校藝術教師馬丹。她的實干,換來了2019年全國模范教師、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西藏自治區“最美援藏教師”、入選“中國好人榜”……但這些榮譽,遠不及她點亮的那片星空耀眼奪目。

  讓更多的星星閃耀天空

  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時,馬丹手捧著“全國大學生運動會藝術體操一等獎”的獎狀,以這些用努力換來的成績,她可以順利進入專業藝術團體,成為舞臺上閃亮的星星。可是她知道,只有一顆星星的天空不會美麗,滿天繁星才會讓天空更加燦爛,所以她拒絕了湖北省歌舞劇團伸出的橄欖枝,毅然走進了武漢市旅游學校的大門,成為了一名中職學校教師,立志讓更多的星星閃耀天空。

  武漢市旅游學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學校,學校以“人人講究禮儀”作為人才培養目標,處處提倡禮儀文化。作為形體課兼禮儀課的教師,馬丹將這一點貫穿到教學中,以“尚禮、塑形”作為教學目標,以“弘禮、塑人”作為教育目標,二十多年來,她通過美化學生的形體來美化學生的心靈,擦亮了無數曾經暗淡的星星。

  2011年昕薇模特大賽華中地區冠軍譚思敏就是這些星星中的一顆。譚思敏進入旅游學校之前,是一個很多人都不能接收的“非主流”。馬丹剛剛接觸到她時,覺得這是一顆蒙上了灰塵的小星星,但她相信只要假以時日、細心擦拭,孩子一定會光彩奪目。她帶著譚思敏加入了學校的藝術團,幫她訓練形體,教她禮儀知識,帶她參加各類活動,慢慢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樹立了自信心。漸漸地,譚思敏有了很大的改變,整個人都變得積極向上,學習上也主動了,直至奪得2011年昕薇模特大賽華中地區冠軍。

  在馬丹的教育理念中,每朵花都有享受春天的權利,每個蓓蕾都會張開笑顏,作為老師,絕對不能拋棄他們,而應該扶著這些青青幼苗,茁壯成長。

  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擁有一項專業技能很重要,但是讓他們擁有一顆積極善良的心更重要。為此,馬丹努力尋找各種方式,進行思政教育,引導孩子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2006年,她所帶的學生即將參加實習,看著這些衣食無憂、大手大腳的孩子們,她不禁有些擔心,這些“嬌寶寶”能體會社會生存的.不易,能堅持完成一年的實習嗎?當時,恰好有一件轟動社會的新聞,一個名叫“衡川”的孩子嚴重燒傷,在武漢治療。于是,馬丹決定讓全班同學為嚴重燒傷的“小衡川”義賣報紙捐款。

  當時有一些學生不理解:捐款就捐款,為什么非要我們去賣報紙呢?馬丹對他們說:“一個不懂關心別人,不懂得回報社會的人,是沒有任何魅力可言的。我要讓你們拿自己流汗掙來的錢捐款,讓你們懂得什么是關心別人,什么是真正意義的獻愛心。”

  那一次,孩子們都很爭氣地參加了義賣活動,當他們捧著自己勞動掙來的錢來到醫院,為全身都裹滿了繃帶的“小衡川”交住院費時,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從醫院出來后,孩子們圍著馬丹說:“老師,我們懂了,我們是幸福的,但是我們的幸福并不是自己的雙手掙來的,今后,我們一定會自食其力。”“老師,用我們自己掙來的錢幫助別人,我感到特別開心。”

  孩子們的話讓馬丹感到非常欣慰,因為這些學生體會到了什么是真情,什么是真愛,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這些星星已然開始放射出絲絲光彩。

  選擇援藏就選擇了奉獻和擔當

  2016年8月,作為黨員教師的馬丹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成為首批國家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教師中的一員。

  馬丹是一名藝術老師,心中充滿著對美的向往。那時的西藏對她而言,是一片神秘而美麗的圣土。帶著領導的囑托、家人朋友的關愛,帶著對西藏大美的向往,馬丹從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奔赴雪域高原、祖國邊疆教育的一線,來到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擔任校團委書記,兼任音樂教師。三年期滿后,為了履行對藏族學生的承諾,她申請繼續留藏工作,擔任湖北省“組團式”援藏辦公室主任,繼續在山南市東輝中學任教,并兼任學校二支部副書記。

  初到的馬丹,身體經常出現不適,流鼻血、胸悶氣短、心悸難受、夜間失眠等癥狀時常發生。但她沒有退縮,而是強忍著身體不適,堅持到班級里給學生們上課。她主動向身邊的老師學習藏語,通過各種方式自學,全面了解當地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底蘊,很快就融入了當地生活、進入了工作狀態。

  在援藏以前,馬丹已經是專業領域內知名的藝體教師,到了當地,她發揮自己的特長,對教育傾盡心力。她多次受邀在全西藏自治區進行“名師示范課”的展示交流,幫助當地教師提高藝術課的教學水平,她參與的多項切合西藏教育現實需要的自治區規劃課題,幫助促進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

  高原上的太陽曬黑了馬丹的皮膚,她從膚白貌美的丹頂鶴,變成了黑黑瘦瘦的小黑鴨,愛美的馬丹也會對鏡自憐,但幾年的援藏教育經歷卻讓她的教育信念歷久彌堅:真正有效的教育一定是愛的教育。

  當看到部分藏族學生因家庭生活和學習困難面臨失學,馬丹拿出工資,資助了6名學生近萬元。尼瑪拉姆是一名孤兒,她是馬丹在義務輔導山南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時注意到的,馬丹細心幫拉姆補課,用愛慰撫拉姆孤獨的心靈,在西藏自治區2019年藝術高考中,拉姆以絕對高分通過了藝術專業考試。多吉羅布、羅亞卓嘎兩名學生也在馬丹的幫助下,成績突飛猛進。

  在馬丹努力幫助這些孩子的時候,她的兒子也面臨高考,但馬丹實在抽不出多余的時間給兒子,只能每天通過電話“問候”一下。今年,在高考的最后拼搏時刻,馬丹又失去了至愛的父親。因為一直在援藏一線工作,她連父親的最后一面也沒有見到,只能在空空的床鋪前,痛徹心扉地向父親致歉……

  “選擇了援藏就選擇了奉獻和擔當”,這是馬丹骨子里的執念,她將無私的大愛播撒在這片高原。

  去年的教師節,馬丹收到了學生次桑給她留言:“老師,您是我一生最難忘的人,因為有了您,我的人生出現轉折,您是一位認真負責、關愛孩子的好老師,我很欣賞您,或許我不是您最中意的學生,但您卻是我終身感謝的人。正是您使我學會該如何長大!”這一句句的真情,正是馬丹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因材施教讓星星閃耀高原

  與一些關注分數的老師不同,馬丹沒有把焦點放在孩子的成績上,而是注重素質教育的培養。她更加關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孩子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面對藏族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容易厭學的心理,在課堂教學之外,馬丹一直在探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路徑。當地的孩子能歌善舞,卻只能自娛自樂,讓他們登上更大的舞臺,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是馬丹一直在努力做的。

  在湖北省援藏工作隊、教育局和學校的支持下,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馬丹創建了充滿藏文化特色的西藏首支“舞蹈啦啦操”隊。頂烈日、戰寒風,操場上、小路邊,她帶著這群孩子練基本功,跳民族舞。2018年7月,這支“舞蹈啦啦操”隊代表西藏自治區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就獲得冠軍。這24名孩子第一次坐上了飛機,第一次走出了西藏,站在全國的舞臺上向全國人民展示了西藏學生的青春風采,他們也第一次看到了內地的發展與光彩。這支啦啦操隊伍把濃濃的雪域風情帶到了內地,在全國的舞臺上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其成績得到《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教育報》、西藏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報道。可是這些成績,都比不上學生對他說:“老師,原來高鐵這么快啊!”“老師,飛機可以飛得好高啊!”“老師,大海真的望不到邊啊!”……走出高原,登上了更大舞臺的孩子們,每個人的眼睛都在發亮,也讓馬丹的眼睛里噙滿了淚花。她用自己心中的火種,點燃了這些希望之星,讓雪域高原繁星滿天。

  2019年第35個教師節是馬丹終生難忘的日子,由于援藏教育工作創新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她首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聆聽了在教師節表彰大會上的講話。那一刻,從未曾有過的、至高無上的光榮感,從她內心冉冉升起,她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她是一名成就顯著深受師生喜愛的援藏教師。同時,她也從中讀到了對援藏教師的要求,讀到了黨對教育工作者的重托。

  帶著這份囑托,馬丹全力以赴,在2020年第二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以“全國先進工作者”的身份再次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她將“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傳承和發揚光大。

  有一種偉大,來自平凡;有一種崇高,來自堅守。這或許是對馬丹的完美詮釋。從擦亮蒙塵的星星到點燃希望的星辰,馬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教書育人,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終身。

教師的感人事跡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5月12日,山搖地動、天花板砸下來的瞬間,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千秋老師,在教學樓坍塌之際,用自己的身體護住4個學生,孩子最終獲救,他卻獻出了自己51歲的生命……

  譚千秋大喊:"同學們,地震了,快跟著我往樓下跑!"同學們在他的指揮下,沿著樓梯蜂擁而下。這時,有學生喊:"教室里還有幾個人!"譚千秋一聽,立即轉身從三樓返回四樓。這時,他看到高二(1)班教室里,劉紅麗等4個學生正嚇得直哭,不知所措,連忙沖著他們大喊:"不要哭了,快跟著我下樓!"

  就在此時,已經被劇烈震動搖了約1分鐘的大樓中間突然裂開一條長長的縫,樓體剎那間裂成兩半,而這道裂縫,正好在樓梯邊,逃生的路被堵死了!譚千秋見狀,急忙叫孩子們躲到課桌下面。

  由于太驚慌了,孩子們躲進桌子下時,將課桌擠翻了。隨著震動,水泥天花板發出可怕的"嘎嘎"聲,眼看就要砸向孩子們的頭頂,譚千秋奮不顧身地撲了上去,扶正課桌,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孩子們。就在這時,水泥預制板塌了下來,砸在譚千秋的身上……"不要喊,也不要哭!哭喊只會增添恐怖!"不知過了多久,劉紅麗聽到了譚千秋老師夢囈般的聲音,"不要哭,男同學要堅強,女同學要堅韌!"譚千秋說,堅強、堅持,是成功獲救的基本條件,在無法自救的情況下,保存體力等待救援是最佳且唯一的求生之道。聽了譚老師的話,孩子們不再哭喊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被深埋在廢墟中的譚千秋和4個學生努力地堅持著。從絕望和恐懼中漸漸平靜下來的劉紅麗這才發現,譚老師用手臂護著他們,課桌沒有倒,水泥板和爛磚沒有傷到他們,但譚老師的手卻被壓住了。幸運的是,兩個水泥板呈三角形擠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空間,譚老師才能夠跟他們說話,給他們打氣。

  廢墟中如果有意外這就是最后一課

  譚老師就要虛脫了,他很困,很渴。擔心自己失去知覺后學生們更恐懼,他努力堅持著!堅持著!

  就在這時,又一次余震發生了,劉紅麗的大腿被一塊突然擠過來的尖利物品刺破了,很疼,她驚叫著哭喊起來。"紅麗,紅麗,你傷得很嚴重嗎?"聽見劉紅麗的哭聲,譚千秋焦急地問道。劉紅麗心驚膽戰地說:"不是很嚴重,老師,我怕!""不要害怕,只要傷得不嚴重,就要忍著,冷靜,堅持,就有生的希望!"

  怕劉紅麗和田剛他們堅持不住,譚千秋時不時地鼓勵他們,給他們打氣。但幾個學生發現,老師的聲音越來越弱了,田剛感覺到,一股熱熱的、粘粘的液體從什么地方流下來,滴在他的臉上。"譚老師,您受傷了啊?"譚千秋平靜地回答:"我手臂給蹭破了,受了點兒小傷,不要緊。這么大的.地震哪能不受點傷呢?你們要沉住氣,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譚千秋越來越虛弱了,聲音也越來越小聲。這時,劉紅麗和田剛似乎預感到了什么,連忙問譚千秋感覺怎樣。"我沒事,就是有點困,有點渴!"譚千秋輕聲笑道,"你們都能堅持,我當然更得堅持了!"

  劉紅麗說:"老師,您困的話就睡一會兒吧,睡一會精力會好些!"但譚千秋卻說,他不能睡,他要堅持,要與他們一起跟恐懼戰斗,等待救援。為了不睡著,他還讓劉紅麗、田剛他們幾個不時地叫他一聲,以趕跑"瞌睡蟲"。然而,譚千秋的精力越來越差了,聲音也漸漸聽不到了。劉紅麗和田剛哭出了聲:"老師啊,您一定要堅持啊!"見老師沒有回答,他們便用手敲擊課桌,直到老師發出聲音。

  天黑了,暴雨,寒冷,殘垣斷壁不停地坍塌、斷裂……"孩子們,我沒事的,放心……"譚千秋努力地回答著,"你們要堅持!記住我的話!如果老師有什么意外,這權當是老師給你們上的最后一課吧!"

  又一次大的余震發生了,又一塊水泥板砸向了他們,隨著一聲沉悶的巨響,他們再次驚慌地哭喊起來。待他們停止哭喊之后,卻突然發現,譚老師沒有安慰大家,沒有叫大家鎮靜!"譚老師!譚老師!"然而,譚老師再也沒有回答他們……

  被拯救堅持到底一定要活著走出廢墟

  "同學們,別哭了,譚老師為保護我們,已經犧牲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的生命!"哭喊了好一陣子,田剛強忍悲痛,對另外三個同學說,"譚老師讓我們堅強、堅持,我們一定要聽他的話,努力堅持,保存精力,等來援救!我們一定要活著走出廢墟,把譚老師的故事告訴天下人!千秋老師的故事一定會感動千秋!"

  災情發生后,公安部消防局局長郭鐵男少將在第一時間趕到東汽中學垮塌現場,指揮搶險救人。現場的慘狀讓所有人吃驚:4層高的教學樓只剩下幾面隔墻;二樓以上的水泥板僅由斷續的細鋼條連著,齊刷刷豎著懸掛在傾頹的殘壁上;二樓以下,幾乎完全呈粉碎狀堆積;旁邊的主樓也嚴重變形,許多空洞洞的窗口外,懸著破碎的窗簾……中國地震救援隊、廣東武警某部官兵先后趕來,參與救援。

  5月12日晚9時許,當救援人員挪開一塊斷裂的預制板時,他們看到了一個頭發花白、后腦內凹、被砸得血肉模糊的漢子,趴在一張已被砸得變形了的課桌上,而課桌下,是4個已經昏迷、尚有生命跡象的學生。他們連忙將孩子們救出,迅速送往臨時醫院搶救。

  這4個學生,就是因譚千秋用身體保護而逃脫死神之手的劉紅麗、田剛、付強和余建,那位趴在課桌上的漢子,就是譚千秋老師。

  謝謝大家!

教師的感人事跡6

  朋友們,輔導員每天與年青的學生們朝夕相處,其實更多的是充滿激情、灑滿陽光的日子。接下來,請大家和我一起分享輔導員的工作的幸福與快樂。

  一、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中,讓我的青春煥發!

  作為高校學生輔導員,基層團干部,一個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組織各類學生活動。對于熱情又沖動、好學又迷惘,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青年群體而言,學生活動的確是進行思想教育、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我是一個性格直爽、開朗樂觀、熱愛生活的人,我的學生們說我像一團跳動著的火焰,充滿了熱情和感染力,總是煥發著青春的光彩。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保持著這份對于學生、對于工作的激情,更增強了把教育和活動充分結合的能力和智慧,注重在細微處滲透教育的理念,在點滴中閃耀教育的光芒。

  在我們機械學院珍藏著這樣一條引以自豪、尊老助殘的“金鎖鏈”。這條金鎖鏈就是在26年間,20個班級、一屆又一屆學生,不間斷照顧麻花板村8位孤寡老人的志愿者行動,累計有千余名志愿者參加,服務時間超過十萬小時。其中一位老人叫徐干年,他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膝下的一兒一女雖年過30歲,可智商還不及10歲兒童。年逾古稀的徐大爺患有腦血栓和糖尿病,98年又作了腎切除手術。幾年間,我和同學們一起照顧徐大爺,給大爺買米買面、打掃庭院、清理便坑、洗衣做飯。徐干年老人去世后,同學們繼續照顧著老人的一雙智障兒女,直到他們被送往福利院。現在,這條金鎖鏈又增添了新的一環,除了繼續承擔照顧麻花板村兩位殘疾老人的志愿者服務工作,又與麻花板村小學簽訂了“金鎖鏈&8226;愛心助成長”協議。這條金鎖鏈,讓同學們學會了關愛他人,尊老助幼,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感。7月,機械學院青年志愿者服務集體被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百個先進青年志愿服務集體”。

  在八年的輔導員工作中,我組織策劃了500多個大大小小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我校04級學生池明明因勇救落水兒童獻出年輕生命,我適時組織了英雄事跡報告會和學生座談會,用身邊的榜樣去感動、激勵廣大同學;為了培養了學生關注社會,知道感恩,樂于奉獻的優良品質,組建的全區高校首家大學生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在成立的2年內,志愿者們服務時間累計193小時,捐獻約17800cc新鮮血液,挽救一名稀有血型病人。為了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和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優良品質,曾榮獲全國高校優秀社團稱號的與馬者大學生自行車協會,以“與馬行天下,行者路無疆”為口號,舉行了以科學考察、紅色之旅、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主題的社會實踐騎行活動,先后有5名同學以“情系西北,暢想綠色”為主題從呼和浩特市出發騎行至西藏拉薩,隊員們的足跡遍布拉薩、青海、山東、北京等大半個中國,在騎行活動中得到了鍛煉與成長。每到暑假,我帶領同學們奔走于的偏遠山區、廠礦企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進學生對社會、企業的了解與聯系;“一二九”文藝演出節目的編排時一個月的常駐學校,籌備迎接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晚會每晚工作到凌晨一二點,“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百人合唱取得優異成績后被同學們拋起時快樂……所有的活動,我都和學生們一起籌備、策劃、實施,看到他們由羞澀膽怯到沉著鎮定的蛻變,看到他們由分散唯我到合作共贏的轉變,體驗到他們的收獲與成熟,同時我也認識到了輔導員工作的意義,認識到第二課堂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重要育人作用。我們給予他們的不能只是程序化了的知識,而是一種能力,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一種理念,一種做人的理念;是一種操守,一種對人對事的操守;更要有一種意識,一種愛的意識,責任的意識!

  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是學生的知心姐姐!

  剛畢業時,我的年齡比我的一些學生還小,他們叫我老師似乎還有點不好意思,直呼其名又不太禮貌,所以很多同學不約而同的叫我姐姐。我欣然接受了包含著同學們對我的信任、友誼和感情的這個稱謂。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和工作上的成熟,現在同學們開始發自內心的稱呼我老師了。是的,老師的尊嚴、地位不是苛求來的,在稱謂變化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學生對我的一種認可和尊重。

  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優秀分子,發現和培養學生干部,提高學生干部素質,發揮他們的骨干帶頭作用,是提高學生活動質量和學生工作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我認為學生干部承擔社會工作相當于崗前實習,倡導將學生工作與學生職業生涯有效結合。在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新形勢下,利用學生干部崗位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逐步養成他們的職業素質,增強學生管理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因此,我鼓勵他們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多做一些社會工作鍛煉自己,服務他人。我每學期對學生干部進行崗前培訓和工作指導,我考查、記錄每一名學生干部的思想動態和學習情況,按照“教”、“導”、“評”三個步驟完成學生干部一個周期的培訓。通過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培訓和學習活動,提高了學生干部們的策劃、組織、協調、溝通能力,增強了學生干部們的責任心和思想素質,帶動并輻射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承擔社會工作,培養素質能力,促進學風校風建設。

  過去的八年中,我共培養了9批400多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干部,建立了9個團總支、學生會組織機構,他們不僅是學院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的骨干,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也倍受用人單位青睞,現在他們有的已

  三、在輔導員的工作中,我辛苦并快樂著!

  教師的高尚不在于他培養了多少科學家、藝術家,而在于他以高尚的師德影響人,培育人。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富有愛心和責任心、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底蘊、具有人格魅力的優秀的學生輔導員。為此,我學會了在日常活動中提煉自己的經驗和方法,上升理論水平和高度,我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團體輔導技術,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提高教育學生、指導學生、服務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為了將活動的組織形式吸引人,有效引導畢業生文明離校,緩解就業壓力,我積極探索將團體輔導技術運用到畢業生文明離校教育中。在校學生工作處的指導和支持下,我到北京參加清華大學樊富明教授團體心理輔導工作坊,上網查尋相關資料,組織策劃了“新的起航”畢業生文明教育團體輔導活動,和9名畢業生班主任在10個09屆畢業生班級中開展了該項活動。活動以風雨同行和手指操作為熱身游戲,在放松活躍的.游戲過程中,同學們組建了一個個小團隊。在“紅色轟炸”活動,團隊中的每一名同學依次到團隊中央接受團體成員的稱贊。同學們發自內心贊美他人,發現他人優點的同時也看到了別人眼中不一樣的自己,大家真情流露,在濃濃的感動中體會同窗真情,更培養了新的自信。“大學金三角”活動中,同學們依次說出大學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最難忘的事、最遺憾的事和最想感謝的人及最想對他說的話,對大學四年的生活進行了梳理與回顧。“我的五把金鑰匙”讓每個同學尋找到了職業發展的優勢和資源,對未來充滿信心。在結束階段,當師生在“感恩的心”音樂中,邊唱邊做手語操時,每個人都真切地感到畢業生與母校、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感情得到了升華,有的同學不由地落淚了。別開生面的活動形式,讓師生在和諧、溫馨的氛圍中,交流、思考、感悟、成長。今年,我們學院的畢業生沒有發生一起不良事件,很多學生向學生工作處設立的“愛心之家”捐贈了大量書籍、物品。我在這項活動中也被同學們感動著,更嘗到了工作創新的快樂。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我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了“全區優秀輔導員”,還入圍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前100名,在網絡投票選舉階段,那些已經畢業的學生在網上看到了我的消息,自發地組織為我投票,很多同學紛紛給我發來短信,為我感到高興、自豪,同時他們非常驚訝地說“米老師,這么多年,你竟然還做輔導員呢?”。盡管我沒有進入前30名,但是看到他們在新華網上給我寫的那么多感謝我、鼓勵我和支持我的留言時,我真的很幸福,我體會到了輔導員工作的快樂與甘甜,更理解了輔導員工作的價值!

  我熱愛我的學生,愿意盡我所能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我熱愛我的工作,它普通平凡但意義深遠,并充滿挑戰,值得我為之付出青春年華。

  非常感謝大家陪我重新回顧的一路走來的苦與樂,笑與淚,這就是一個輔導員平凡而充實、豐富而精彩的生活,它還將繼續!

教師的感人事跡7

  盛忠軒老師,男,1953年5月生,1972年參加教育工作,在教壇上已經默默耕耘了三十六年。自他擔任校長以來,他所負責的學校有近二十次被評為先進單位,他自己也十二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兩次被評為縣、鄉優秀共產黨員,四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兩次被評為師德標兵。三十六年來,他求實創新,憑著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山區教育的頌歌,在當地享有極高的聲譽。

  為了山里孩子,他在山區安營扎寨

  一九七二年春,盛忠軒老師高中畢業,在鄉教育辦領導的動員下,他參加了教師培訓班的培訓, 第二年,因工作需要,他與另一位老師上張家山任教。從此,他便與山里的教育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他的家在俗有“銀渡水”之稱的渡水坪里,來到張家山教學點后,他才知山里的孩子讀書的艱難。娃兒們天晴落雨一雙赤腳,背上背著一個土布書包,破爛不堪的民房便是他們的教室,課桌是用土磚、樓板搭成的,黑板油漆剝落,無法寫字。開學那天,有學生娃兒問他:“你就是新來的老師?怎么不是老人?”原來,這里條件艱苦,留不住人。以前來這里的老師全是老人,他們這期來,下期走,不知換了多少位。看著新來的兩位年輕老師,家長們直搖頭,斷言他們教不到一期就會走人。那時,他們吃住在學校,什么都得從家里背上山,有時還要接濟一些家里揭不開鍋的學生,一年書教出頭,村里的民辦工資有時也兌現不了,盡的是白水義務。另一位老師受不了這份苦,沒教到一期真的就走了。但他卻被山里娃兒的求知欲望和山里人的憨厚與純樸所感動著,堅定的留了下來。他對教育的熱愛,對山里娃兒的真情,打動了該村一位姑娘的芳心,她向他射出了丘比特神箭,要招他做上門女婿。當時,親人們意見不一,因為山上條件艱苦,反對之聲甚眾。盛老師反復思量,最終他決定為了山區的教育事業,為了山區的娃兒們,為了心儀他的姑娘,他留了下來,與心愛的姑娘成家,在大山里安營扎寨,把自己的終身獻給山里的教育事業。

  謀劃學校發展,他在山區兩建校舍

  山區教育要發展,辦學條件是關鍵。張家山學校原來的教室全是民房,光線極差,學生沒有活動場地,課桌凳像搖籃似的,學生無法正常學習。為了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他找村支兩委商量,決定發動群眾集資辦學,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校舍。1978年暑假,他拋開家里的大小事情,吃住在建校的工地上。經過辛勤努力,建成了一棟新的校舍。為了讓學生有活動場地,他苦口婆心地讓家長投工,帶領家長苦干,硬是在一片荒破上,挑挖出一條長60米的直跑道和一個近200平方米的運動場,豎起了籃球架,建起了乒乓球臺,架起了云梯、單杠。這在當時的山里小學是一枝獨秀。由此,上級領導破天荒地決定在該校召開一次學區小學生運動會,一時間張家山小學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

  19xx年,為了實現普九達標,縣教委發出了創建合格學校的號召。當時的達標口號是:“油漆門窗白粉墻,水泥地面玻璃窗,單人課桌球旗臺,儀器圖書柜里放,教室住房有頂棚,衛生廁所蹲位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做為校長的他又帶頭集資,捐獻材料,出工出力。他常常是白天上課,晚上走村串戶,動員村民、家長投工獻料。由于日夜連軸轉,他病倒了,領導和家里人都勸他請假治療,可他卻只在赤腳醫生那里買了幾瓶藥,邊吃邊上班。為了村小的達標驗收,他真的成了“拼命三郎”啊!“普九”驗收合格了,而他治病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此后為治好自己的病,他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但他毫不后悔,他說:“只要創建合格,辦學條件改善,這點代價——值。”

  由于工作的需要,2002年,他調入大山里的另一所小學——冷風埡小學。這所小學是當時鄉里唯一的一所村小,環境很差,操場上到處是亂石巖樁,學生連排個隊的平整地方都沒有,吃水要到離校幾里的山外去挑,校舍年久失修,外面大落,屋里小落。為了改善這里的辦學環境,盛老師在狠抓教學工作的同時,又投入到了改造學校環境的奔忙之中。他三番五次找縣、鎮、村各級領導“死磨硬纏”,籌措校改資金和物資。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縣教育局解決了一萬五千元資金,鎮政府送來了十幾噸水泥,村民們也捐送了一些材料。通過精打細算,他利用這有限的資金和物資,硬化了一千五百平方米的操坪,建了一個能蓄水四十立方米的水池,并從離校五里遠的山外用膠管接來了甜甜的山泉。同時,他還籌措資金為學校修建了能養四頭豬的豬欄,架設了遠程教育設施,檢修了校舍,建起了花池,添置了炊具,使校園面目煥然一新。

  堅守三尺講臺,他在山區默默奉獻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黨的雨露陽光,盛老師耗費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他的努力終獲回報,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村里的學生上學空前踴躍,入學率期期都是百分之百,以前是山里的孩子往外跳,現在是山外學生往內轉。

  改善辦學條件后,盛老師又把精力放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上,讓每個學生都上好學成了他的新目標。學生覃業金小時候患過腦膜炎,留下后遺癥,受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習成績差,家長也對他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情況,盛老師天天利用課間給其補課,晚上帶到自己家里進行個別輔導。從此,覃業金同學一步一個腳印地奔向知識的大海,現在都快大學畢業了。他的家長逢人就說:“如果不是遇到盛老師,我還真沒把這個娃兒做指望,還準備生二胎呢。”

  學生覃左治、覃興洲是兩個殘疾兒童,十歲了才上小學一年級,智力低下,成績差,常做出格的事。面對這兩個學生,盛老師根據他們的身心特點,真誠地和他們交朋友,他倆家里經濟困難,沒有學習用品,盛老師給買;沒有錢交學費,盛老師給交;就連穿的衣服、鞋子、襪子也給他們送。老師的關愛,讓他倆深感溫暖,慢慢的'他倆變了,學習進步了,出格的事做得也少了,能和正常兒童一樣學習、生活了。長大后,他們外出打工,每年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學校看望盛老師,數十年的正月初一,盛老師家都是他們全家拜年的第一站。

  學生唐小艷家境貧寒,在上學的那段日子里,家里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哪有錢交學費上學讀書呢。父母要姐妹倆輟學,可她倆哭著鬧著要讀書。當時,盛老師的工資也不高,自己的三個孩子也正在讀書,家庭負擔重,但他還是商量家人,省吃儉用,承擔了唐小艷姐妹倆的全部學費,直到她倆讀完小學。據不完全統計,盛老師像這樣為學生代繳學雜費、購買學習用品所花費用已經接近萬元,共幫助五十二個特困生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

  現在,隨著打工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成長成了學校教育工作的難題。山區學生年紀小,見識少,路途遠,大多數是老人帶養,依賴性強,學生的安全、學習、生活、身心的健康等給老師提出新難題。對此,盛老師采取各種措施保障學生健康成長,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為了保障學生安全,他成立路途隊,挑選年紀稍大、責任心稍強、有點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帶領同學一同上學、回家。而他自己則兼任了“總巡察使”,上學時段和放學時段在各條路上來回巡視,確保學生安全。為了提高學生成績,他根據復式班的特點,確定學生的幫扶對子,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為了保障學生生活,他按照飲食衛生標準建小廚房,請專人燒開水,做午飯,保證學生不吃生冷食品,確保學生身體健康。為了方便學生和家長聯系,他自掏腰包,在學校裝一部固定電話,開通一條“暖心線”,每周星期五,讓在外打工的家長與自己的子女通一次電話,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

  大山,拒絕膚淺,接納深沉,拒絕憎惡,接納關愛。大山,執著,壯闊,高遠,深邃。我們的盛忠軒老師,不也是一座巍峨的大山嗎?

教師的感人事跡8

  小芳,女,漢族,中共黨員,1988年8月出生,2013年畢業于寶雞文理學院,出生于陜北,長期隨父母居住在內蒙。現任西原小學校長、西原幼兒園園長,自2014年10月參加工作以來,始終扎根鄉村教學一線,始終不忘當初選擇師范的初心:我是個農村娃,我熱愛鄉村教育事業。工作六年來,初心不改,愛崗敬業,扎實工作,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勇于探索實踐,敢于創新,先后被評為金臺區最美鄉村教師,陵原中心校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一直以來,用愛心、細心、耐心對待學生;用誠心、寬容心對待同事;用衷心、奉獻心對待工作,也因此贏得師生和家長的一致贊譽。

  扎根鄉村,用愛心滋潤每一名學生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也只有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去體驗學生的感受,師生才能成為朋友。學校有個小夢同學,常聽班主任說這個學生不愛學習,各科老師都頭疼,已經采取了各種的方式,都不管用。其實,懲罰不當,會使他丟失自責的良心,走向其反面。于是,她找來小夢,不是批評,而是告訴她,讓她明天試試,只要自己用心聽講,老師講的課一定有自己聽懂的地方;作業會做多少就做多少,實在不行把例題弄懂,抄在本子上也行。第二天,數學老師講的題比較簡單,同時用鼓勵的目光看著她。這次她果然交了作業,數學老師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了表揚鼓勵的評語。就這樣,慢慢的這個學生變活躍了,成績也上來了。高老師說:“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我的根本來就在農村,我愛農村,更愛那些農村里山花般美麗、純樸的孩子們”。

  無私奉獻,鑄就高尚師德

  高老師在工作中能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區上及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每次的政治學習都能及時參加,并能及時的寫出心得體會,她熱愛黨,熱愛教育事業,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對待學生猶如自己的兒女,高老師一直從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2020年開始擔任西原小學校長一職,管理工作,責任重、擔子重,但她從不說一聲累,起早貪黑,加班加點、盡職盡責。記得2018年9月份開學后是幼兒園316督導檢查,暑假期間,剛懷孕的 最后,因孕期反應嚴重,勞累過度,被迫住院保胎。眼看快要開學了,為了不影響學校的開學工作,主動要求出院,醫生要求簽訂了后果承擔書。積極投入到開學工作中來,懷孕期間還承擔著學校營養餐的采購工作,資助工作、教學管理工作,同事小黃經常笑著說:“咱倆雖然說都是孕婦,可你卻不是孕婦”,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電腦壞了找她,下水道堵了找她,廚房忙不開的時候她又是幫廚。同事都說學校哪里需要你,你就出現在哪里,還好有你這顆螺絲釘,這位充滿愛心的年輕女校長成了校內校外最受歡迎的人。

  教育扶貧,搭建學生成才之路

  自脫貧攻堅以來,身為黨員教師的她,一直堅守在扶貧第一線,無論刮風下雨都能看到她在村里奔跑的影子,面對三村60多個建檔立卡戶,經常利用下班時間入村入戶摸底,清楚的掌握了每一位學生的信息,同時她也一直承擔著學校的幫扶工作,她幫扶的建檔立卡戶學生小怡,父母離異,家境困難,從小由外公外婆撫養。孩子學習習慣較差,成績一直不理想。了解到孩子的情況后,她經常深入到孩子家中,和孩子外婆交流孩子學習、生活狀況,指導外婆做好家庭教育。在學校,她利用課余時間給小怡輔導功課,和小怡談心,平時也會收集一些干凈整潔的衣服送給她,讓她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在她的幫助下,小怡的學習、生活有了很大進步,孩子的性格也開朗了許多。

  六年來,她用自己的汗水澆出了一園桃李芬芳。回顧自己的從教之路,雖然沒有顯赫的功績,沒有令人羨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農村,播種知識,實現了自己“站三尺講壇,想千秋偉業,教一班學子,拂兩袖清風”的夙愿,而感到無限地滿足。在教育園地里她用滿腔熱情收獲了學生的敬愛,家長的認可,領導和同事的稱贊。回首六年的鄉村教師之路,高老師累并快樂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如既往地行著她的承諾:扎根鄉村,奉獻鄉村,愛在鄉村。

教師的感人事跡9

  20xx年11月20日,我們集體學習了我校付麗老師和北完小學孫洪玲老師的感人事跡,聽了她們的事跡在座的老師都被感動了,會議事哭聲一片,她們也都是平凡的的教師,卻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這兩位教師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感覺自己與這些優秀教師相比還有差距。下面從三個方面談以下本人學習優秀的教師的心得體會:

  一、立足本質,對學生獻出一片愛心。

  這些優秀教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對于任何學生就是一個“愛”字。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用溫馨的語言教育學生,用母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二、對工作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

  我們應當學習優秀教師以學生為動力,以育人為首的.精神。語文老師必須具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不僅要規范學生的行為,更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每一個學生都要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時時處處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努力做到。

  牢固樹立了教師的光輝形象,通過學習我有著很深的感觸,發覺與這些優秀教師比起來,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有時覺得工作壓力很大很累,現在我卻發現,我們的工作是充實的,意義是深遠的,職業是幸福的,做到愛校如家,愛生如子,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時時以“愛心、耐心、細心”,去關心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責任,教育學生子是我們的神圣事業。對學生我們既要愛又要嚴,時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是作為一名老師必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三、教師必須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勵學生。

  通過學習優秀教師的事跡,我進一步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理解和信任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和他們交流,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當學生有不足時,多給予激勵和贊美,對學生精心呵護,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在學校里比在家里的還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

教師的感人事跡10

  9月6日,教育部舉行“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采訪活動的第十一場新聞發布會,聚焦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展成效。發布會上發布了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明花學校教師安文軍入選,隨甘小教一起看看有哪些教師入選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教書育人,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記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獲得者安文軍

  9月1日清晨,農田里薄霧漸漸散去,太陽升起,距離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城80多公里的明花鄉許三灣村醒了。在被玉米、洋蔥、番茄包圍著的明花學校,記者見到了開學前正在忙碌的安文軍。

  戴著眼鏡的安文軍總是帶著笑容,可說起話來語調鏗鏘,他說:“我讀書時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他給我這個山里娃教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愛、品格和勇氣。”

  安文軍決心要像自己的老師那樣當一名好老師。

  鄉親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生于斯,長于斯。

  1993年,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安文軍,畢業后毅然回到了家鄉。

  那年8月,安文軍被分配到人人羨慕的區教委工作,可

  祁連山下,幾排低矮的土坯瓦房在寒風中佇立,教室里光線昏暗,火光微弱的煤爐旁坐著幾名搓著手、哈著氣的學生……安文軍永遠記得第一次來到祁豐學校的情景。

  “夏天,火一樣的太陽從千瘡百孔的窗戶射進來,剛好射在講臺那片區域。冬天,凜冽的寒風吹得人如坐冰窖。”安文軍說,即使條件再艱苦,只要看著眼神里充滿純真和渴望改變命運的牧區孩子,他便舍不得離開。

  班里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這更讓安文軍很心酸,他暗下決心:“認認真真地上好每堂課,把山里娃教好,才是真本事。”

  為練就過硬的教書育人本領,無數個夜晚,安文軍點亮蠟燭,批改作業、查閱資料、撰寫教研文章……1996年,他所執教的第一屆高中畢業班會考平均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

  2005年,輾轉兩所鄉村學校的安文軍來到了明花學校。

  鄉村學校時常斷電,到了晚上,安文軍有時只能點蠟燭備課、改作業;鄉村學校缺教師,他還常常一個人包攬了多門課程;一邊照顧生病臥床的母親,一邊教學……即便再辛苦,安文軍也總是笑盈盈的。

  那段時間,每個學生家長都認識安文軍——這個瘦弱的男老師在假期去遍了每個學生的家中,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安文軍記得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如果有學生不來上課,他比家長還著急。

  鄉親們從安文軍身上,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既是恩師又似慈父

  簡明科學的書籍分類,精準定位的擺放位置,整齊劃一的標簽高度,在明花鄉的牧童之家里,這里的每一個細節都嚴謹準確到讓人驚嘆,小小的牧童之家,在管理員黃艷寧的精心打理下,井井有條、充滿生機。

  今年十九歲的黃艷寧,出生于肅南縣明花鄉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出生時因早產而導致腦功能發育不全,并引起肢體殘疾。

  因為不便去學校,從黃艷寧上小學開始,安文軍帶領的明花學校送教團隊每周都會準時來到黃艷寧家送教上門,給她講課,也和她談心。下課了,黃艷寧都著急地詢問下次送教的時間,等著安老師下次來上課。

  看著黃艷寧對知識渴求的眼神,安文軍在依依告別時心里浮現出一個想法:“如果無法繼續入學,怎么面對以后的生活呢,得給她指條生路。”

  2018年,經過安文軍的積極協調,以及當地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黃艷寧被聘請為牧童之家的圖書管理員,她每天都會準時去書屋學習、管理圖書;每天黃艷寧都會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吸收知識帶給她的營養和快樂。

  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把關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安文軍對黃艷寧如此,對其他學生亦然。

  學生小華(化名)和弟弟就是安文軍時常牽掛的孩子。小華是一名裕固族學生,家離學校近80公里,平時交通不便、回家困難,加上父母又長期在深山放牧,只能定期托人捎帶生活費和衣物,因此,小華和比自己小5歲的弟弟周末也住在學校。

  每到周末安文軍總是要到學校來看看姐弟的寄宿生活。一個周末,安文軍快到學校大門口時,看見學生食堂的窗戶里正在不時飄出煙霧,附近彌漫著燒焦的味道。安文軍以為是食堂廚師忘記關閉液化氣引發了火災,便匆匆提著滅火器來到食堂,隱隱約約看到煙霧中有兩個孩子的'身影,他一邊大叫:“快捂住口鼻,爬在地上!”一邊揮舞著雙手沖向趴在地上的兩個孩子,用胳膊一邊一個夾到了門外通風處,兩個孩子早已經被油煙嗆的睜不開眼,哇哇大哭。他急忙打來了清水,幫孩子們清潔眼睛,又從宿舍里拿來眼藥水,滴到孩子們發紅的眼睛里……

  經過詢問,他得知炊事員有事臨時外出,小華和弟弟想溜進食堂模仿炊事員給自己做飯才引發了火災。安文軍在批評了他倆的行為后,又忍不住心疼起這兩個孩子。

  這件事之后,安文軍便毅然主動擔負起周末照護十幾個不同民族、無法回家的住校生的飲食起居。孩子們生病了,他就第一時間帶去看病就醫、打針吃藥;孩子們缺乏文具和生活用品,他主動幫他們去買;寒暑假放假那天,看著孩子們坐上回家的班車安文軍才能放心……

  在和學生的相處中安文軍嚴慈相濟,從幫助住校生做飯洗衣,到教會他們生活自理,在點點滴滴中教會各民族學生交流、交往、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互助、和睦相處。

  專業與責任,缺一不可

  向學生傳授知識,需要專業和責任心。這個準則一直在安文軍30年的從教生涯里踐行。

  平時,安文軍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將生活中的點滴、教學中的困惑記錄到小本子上,閑暇時與同事討論,撰寫教學隨筆,進行自我反思;訂購教育教學書籍,潛心學習,積極參加業務培訓,在培訓學習中得到專家、名師的指點,助推了自己的專業發展。

  安文軍語言幽默風趣,講課猶如講故事,學生總是能夠被輕松代入課文無法“自拔”,在輕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學得又快又好,效率極高。安文軍的課堂充滿了探究學習的氛圍,他讓學生自我管理,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在輕松民主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學生學得又快又好,效率極高。

  現已在明花鄉政府工作的學生郭冬芝回憶說:“聽安老師課是享受,做安老師布置的作業是樂趣,跟安老師聊天更是一種快樂。”

  安文軍還將愛與感恩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愛、感知愛,充分發揮語文課文立德樹人的作用。

  “雖然學了很多專業理論,自己也總結了教學方法,但總感覺對于農村學生沒有足夠的針對性。”安文軍坦言,城鄉學校有客觀差距,如何激發農村孩子的活力,他一直在反思。

  在一次城區學校的公開課上,看著講臺上老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豐富的信息,安文軍恍然大悟,農村孩子學習刻苦,但缺乏開闊的視野。

  為此,安文軍一方面為學生們購買課外書,通過書籍架起了解世界的橋梁,讓孩子們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另一方面鉆研和思考如何通過網絡資源、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形式和資源。

  2020年的春天,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春天變得格外特殊。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戰“疫”,安文軍雖然有28年教學工作經驗,但是上網課還是頭一回。

  為了做好線上授課,安文軍做了兩手準備:一是把30分鐘線上課上出彩。從教案編寫到課件制作,從知識點整理到概念標注解釋,從錄視頻、開直播,到設計學習、線上批閱、重點點撥……每一個細枝末節都做得仔仔細細;二是通過一邊上網學習,一邊請教熟悉電腦操作的兒子,讓網絡授課和在線批作業這些新技術,變得不那么吃力。

  清苦生活讓一撥撥老師來了又走,而擁有許多榮譽的安文軍卻成了堅守者;從教30年來,安文軍所教學生超過3000人,他們奔赴各行各業,遍布天南地北;

  “事實證明,知識能改變命運,我的學生做到了,我也做到了。”從青春年少到中年滄桑,回望從教的30年,安文軍感慨萬千地說。

  2022年,安文軍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教師的感人事跡11

  焦xx老師,出生于1981年,20xx年7月畢業于洛川師范,子長市骨干教師。工作近20年來,她以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較高的職業素質贏得了家長與孩子們的良好口碑,“才女”是她的代名詞,“好老師”是她另一張亮麗的名片,她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摯愛的教育事業,且無怨無悔。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焦xx老師曾經是90年代就讀于陜西省洛川師范學校的免費師范生,她接受過師范專業的養成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的浸潤,畢業后,她和千千萬萬的老牌中專生一樣,成為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這一干就是20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心無旁騖,篤定前行,無論何時,身處何境,她都能以一顆平常心而滿懷善意,勇敢擔當。

  謙虛謹慎積極進取

  焦老師熱愛自己的工作勝過一切,多少年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挫折都不曾動搖過那顆熱愛教育的拳拳之心,憑著這種對教育的赤誠之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在平凡的工作中永遠保持著崇高的敬業精神、忘我的犧牲精神、無私的奉獻精神。她用心地做著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處理班級的每個問題,用全部的愛呵護著每一顆幼小的心靈。

  終身學習孜孜以求

  焦老師是一名老教師,但是從不間斷學習,她總是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再把專業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實際的教育行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她能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學習,她常說,要當好一個老師,就要學會給自己一面鏡子,只有照照鏡子才能不斷反思,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進步。她決心要當一輩子充電器,一輩子小學生,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塵封終身學習的腳步,以便提升自我。

  勤勉耕耘無私奉獻

  焦老師每天都早早入園,笑瞇瞇地迎接每一個孩子,在孩子哭鬧時把他們抱在懷里,還時不時不顧形象地扮演各種角色講故事,帶著他們做各種運動……平日里,總能看見她步履匆匆的碌碌身影,也能聽見她和風細雨的諄諄教導,她就是這樣用最樸實、最動人的行動來踐行著一個美麗而淡泊的教師之夢。

  勤鉆細研不懈努力

  不管平時有多忙多累,焦老師總能認真及時地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的問題研究,她總是力求在實踐摸索中找到答案。她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素養。星光不問趕路人,功夫不負有心人,20xx年6月,課題《體育游戲在幼兒園的開展與研究》順利結題,這一課題被列入“十二五”全國規劃重點課題;20xx年4月,課題《幼兒園鄉土資源特色課程的研究》經市級專家驗收,認定其研究成果具有推廣價值,現已圓滿結題;20xx年4月,課題《幼兒園主題教育有效開展的實踐研究》經市級專家驗收,現已圓滿結題。回顧課題研究之路,焦老師不知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到目前她已是課題研究的`排頭兵,領頭雁,她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收獲滿滿不負眾望

  工作至今,她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模范班主任”“先進工作者”。20xx年被教育局評定為市骨干教師。20xx年5月撰寫的論文《幼兒教育貴在啟蒙心智》榮獲延安市家庭教育征文優秀獎。20xx年6月撰寫的論文《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新課程教育探索》優秀論文評選大賽活動中榮獲國家級一等獎。20xx年3月創作的《我愛我家》在子長縣現代教育技術成果評選活動中榮獲優秀獎。20xx年1月撰寫的《萌發愛的種子擁有感恩的心》在延安市幼兒教師論文評選中榮獲二等獎。20xx年7月在第八屆全國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陜西賽區中榮獲優秀輔導教師獎。20xx年8月撰寫的《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在延安市優秀論文評選中榮獲二等獎。20xx年4月,她的教學成果《對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在中國教育學會新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組20xx年舉辦的新課堂教學論壇年會上被評為一等獎。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20年的荏苒時光,她不想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想因為虛度年華而愧疚,她始終堅守著一名人民教師的教育信條:唯有付出真心,才能換得滿園芬芳。如今歲月催老了她的容顏,風霜染白了她的黑發,但她依然是教育一線鐵打營盤中最長久的戰士。

教師的感人事跡12

  崔老師于1998年參加工作,一直在土木工程學院任教,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始終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貫穿其中,成績突出。

  20xx年擔任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積極組織黨支部活動,緊抓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嚴格組織發展工作,20xx—20xx年發展優秀研究生黨員10余人,培養積極分子10余人,使研究生的黨組織工作有了較大的'改變。

  20xx年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參加工作14年來,主講道路勘測設計、橋梁工程等專業課程,并指導相關的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同時積極參加野外道路勘測實習,教學熱情飽滿,工作態度端正,善于和學生交流溝通,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歷年學生評教結果都為“優秀”。

  20xx年和20xx年指導的本科生橋梁畢業設計均被評為“z自治區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優秀畢業設計獎”。在認真教學同時,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和改革,承擔道路勘測設計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參加橋梁工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這兩門課程經學校驗收均達到優秀等級。

  20xx年開始承擔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對研究生日常的教學做了大量規范化的管理工作,20xx年完成了全國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的自評工作。20xx年擔任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從土木工程專業評估的籌備階段、自評整改階段一直到迎評階段進行了大量細致而繁雜的工作,在學院領導的帶領下先后完成了專業評估各階段任務進程的制定、申請報告、自評報告的撰寫。工作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表現出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出色完成了學院交給的各項任務。

  積極參加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z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校重點項目1項,參加z交通科技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20xx年以來連續4年職業道德考核為“優秀”、20xx、20xx、20xx年度考核“優秀”,20xx年被評為校級“三育人”先進個人。

教師的感人事跡13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扎根于教育事業,與時俱進,勇敢克服生活帶來的困難,沒有被病魔嚇退,又出任孤兒院院長,愛學生如自己子女,將自己的一生都無怨無悔的奉獻給了黨和教育事業。張桂梅同志對黨忠誠,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絕大部分工資用于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

  張桂梅同志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人民教師的優秀模范。她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對黨的無限忠誠。作為一名黨員,更應學習張桂梅同志的舍身取義的大無畏精神,更應在教學中學習她的優點,并將優點發揚光大,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思考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向張桂梅致敬。

教師的感人事跡14

  地動山搖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只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幸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恒……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后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落淚。

  他叫譚千秋,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村里有名的“大孝子”

  1957年8月,譚千秋出生在祁東縣步云橋鎮巖前村。他的父母老實善良,有5個兒女,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貧寒,每頓飯都是以紅薯、豆子等雜糧為主,只有一點點米飯,他總是將米飯讓給弟弟妹妹吃,自己和父母吃紅薯。

  譚千秋深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學習非常刻苦,村民都將他作為“勤學楷模”教育孩子。為學好英語,他將英語單詞寫好貼在墻上,睡覺時就記,記不上就點亮燈看一下再記。1975年夏,他高中畢業回家務農,但他沒有放松學習,白天跟大家一起出集體工,晚上學習到次日凌晨,困了就用毛巾沾點冷水敷在臉上。兩年后,他成了一名代課教師。

  1978年夏,譚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學。1982年大學畢業,主動報名到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當了一名“支邊”教師。

  譚千秋成家立業后,考慮到三個弟弟都在農村,他一人承擔起贍養父母的義務,還花錢為家里裝了電話,并竭盡全力幫助弟弟妹妹。

  大弟弟譚繼秋在家種地收入甚微,便借了幾千元買了一臺三輪車跑運輸。1993年夏季的一天,不慎車翻人傷,花去了幾千元醫藥費。舊債未還,又添新債。譚千秋聞訊后,立即給弟弟寄來XX元錢,還寫信安慰弟弟,只要人沒事就好,并要弟弟到他那去散散心。車禍對譚繼秋身體影響很大,但為了生計,不得不到云南打工,譚繼秋便寫信鼓勵弟弟,還在信中夾寄了40元錢。譚繼秋和二弟都沒房住,兩兄弟建了房,譚千秋給每位弟弟資助3000元。

  XX年6月,父親不幸患上骨髓癌。譚千秋立即回老家召開家庭會,他體諒弟弟都在農村,家境不好,便主動要求負擔父親的醫療費。他怕弟弟和弟媳不同意,便找了個借口:“我在家時間少,平時你們照顧父母很辛苦,就給我一個盡孝的機會吧!”兄弟們拗不過他,只好同意,父親住院花去醫療費2萬多元,他一人承擔。

  譚千秋工資不高,生活非常節儉,他衣著樸素,大熱天連冰棒和礦泉水也舍不得買,口干了他便到附近找井水解渴。他幾年才回家一次,因車費太貴,來回一次要XX多元,他便將這些錢省下來支援家里,幫助別人。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譚千秋為人正直,富有愛心,很有正義感。還在念小學,他就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在放學時下雨,他一定會把雨傘讓給沒帶傘的同學,自己則淋著雨回家。

  巖前村現任村支書譚永生與譚千秋是小學同班同學,關系很好。一次,譚永生和另一個同學打架,他正好路過,譚永生叫他來幫架。沒想到他跑過來,不但沒幫譚永生,反而將他們拉開:“都是同學,不好好相處,打什么架啊!”隨后,耐心地做兩人的`工作,直到他們握手言和。

  高中畢業后,村里許多村民不識字,他便向村干部建議,辦起了掃盲夜校。他主動當起了教師,白天出工,晚上義務為村民上課,手把手地教村民寫字,學文化,他讓不少一字不識的村民能看懂報紙,懂得如何科學種田。

  譚千秋多才多藝,會吹笛子,拉二胡,寫歌詞……為活躍村民的文化生活,他與幾個年輕人組成村文藝宣傳隊,晚上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表揚村里的好人好事,批評賭博、不尊老愛幼等社會不良現象,成為村民喜愛的一道“文化大餐”。有一天晚上,他和譚永生參加村里的文藝表演,來不及吃晚飯,便帶上兩個紅薯:“來,快吃,我剛從家里吃過了。”第二天,譚永生才從他弟弟那里得知,他當晚在家里根本沒吃晚飯。

  譚千秋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村里修路、建校,他都捐了款。他對學生非常關心,哪怕是操場上有一顆小石子,他都要撿開,怕學生玩耍的時候摔倒。哪位學生有困難,他就盡力相助;學生沒吃飯,他會將學生叫到自己家里做飯給學生吃;學生身體不舒服,他會掏錢帶學生去醫院看病,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他經常教育弟弟妹妹要樂于助人,在他的熏陶下,弟弟妹妹總是去幫助別人,妹妹和妹夫曾一年供養了五個貧困孩子上學!他的人格魅力還深深地影響了下一代,他的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她說一定要用法律為眾多受害者討回公道。

  譚千秋經常教育學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會責任感。”1982年6月大學畢業后,學校準備讓他留校任教。當學校領導征求他的意見時,他主動請纓:“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學校也需要人才埃”領導反復做他的工作。當他得知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急需教師時,便立即申請到那里去,一個月后,他如愿以償地分配到該校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27年。

  1996年,一個朋友準備把譚千秋調回衡陽,待遇從優,被他婉言拒絕。父母見他離家太遠太孤單,極力勸說他回來,他便耐心地對父母說:“湖南培養了我,四川養育了我,還是在四川多干幾年再說吧。”后來,汕頭、韶關有關單位高薪聘他去工作,他還是選擇留在四川,直到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這片熱土。

  張開守護的翅膀

  5月12日,一個黑色的日子!

  清晨,天空陰沉沉的。

  下午2點多鐘,譚千秋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地震!譚千秋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上跑。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沖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時12分,譚千秋終于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他說,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是他這一生永遠忘不掉的。“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回憶當時的情景,獲救的學生神情仍然緊張。

  同在一所學校任教的妻子張關蓉終于在次日清早見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拉起丈夫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她輕揉著丈夫的手指,痛哭失聲……張關蓉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蓬亂的頭發被細細地梳理成丈夫生前習慣的發型:“我的愛人,讓我給你細細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經溫柔地擦去我臉上的淚水。我的愛人,你寬闊的臂膀給了我棲息的港灣,更給了大震中四個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漢也會累嗎,你怎么躺下就不再起來?讓我跪下來,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離,讓我為你溫暖冰涼的手指……”

  張關蓉和譚千秋曾相約相親相愛到地老天荒。地震前一天,丈夫給小女兒買了兩雙鞋子、一條褲子,她還問丈夫為什么一下子買了這么多,誰知,這似乎就預示了陰陽永隔。

  “他肯定舍不得我們一家。”張關蓉說,將丈夫送到殯儀館火化時,鞭炮響了兩下就熄滅了,似乎丈夫還在眷顧著她們母女。如今,一歲半的女兒還不能理解這一噩耗,她一直喊著要爸爸。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譚千秋不少在湖南的老同學都焦急地與他聯系。當大家從媒體上得知他救人獻身的事跡后,既感到悲痛又為他自豪。同班同學、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柳禮泉追憶說:“1978年,我們一道考進湖南大學。他同我一樣來自農村,都是享受國家助學金完成學業的。他經常對我說,沒有國家的助學金,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哪能完成學業?畢業后,他主動要求去邊遠不發達的地區,一干就是27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中南大學教授張功耀得知他舍己救人的消息后,徹夜難眠:“我與譚千秋那代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單位搶著要。可是,譚千秋卻選擇了‘支邊’,是那樣的瀟灑飄逸,又是那樣的恬靜從容,他只知道一年一年的柳綠,卻從來不奢望什么花紅。”

教師的感人事跡15

  蕭山人民廣播電臺消息衙前鎮農村小學校教師謝文琴2003年查出患腦腫瘤,可10年來她與病魔作著頑強的斗爭,始終奮斗在教育一線,用生命鑄就師魂。

  謝文琴上的語文科是衙前農村小學校305班學生們喜歡的課目,活潑生動的課風讓學生們參與性極強。

  學生梅詩怡說:“我們謝老師她就是上課的時候很幽默,很生動,然后會將我們72變,讓我們變成各種角色。然后我很喜歡她給我們上課。”

  看著一臉專注的謝文琴,我們現象不出她已經做了兩次腦部手術。2003年9月10日,醫生診斷時發現,謝文琴腦部長有一個3公分左右的腫瘤。進行了第一次手術后,雖然她身體不能動,但是大腦卻一刻也沒閑著:誰在頂我的課?孩子們還習慣嗎?藝術周搞得怎樣了?

  謝文琴說:

  “記得那時候住院住了10多天吧,知道學生們有一次比賽,我還是忍不住會打電話跟家長再囑咐一下,我覺得我打過了,我就會比較安心。”

  謝文琴的勞心是師生們有目共睹的。當身體可以活動時,她再也閑不住了,出院兩周后就回到了熟悉的課堂。2007年12月,謝文琴的視力明顯減退,并容易頭暈,磁共振顯示腫瘤開始壓迫視神經,醫生建議馬上手術。可是,即將進入期末復習階段,這個時候離開,孩子們怎么辦?年底還有一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思量再三,謝文琴把手術日期延遲到了寒假。

  同事俞金錦說:“(手術)過了之后她來告訴我們說:“哦,活著真好”,跟我們說就這么一句話,就是:活著真好。”

  與學生們在一起的每一天,讓謝文琴覺得生活的美好。每星期的13節課讓謝文琴忙碌并快樂著。為了讓學生們學得開心,謝文琴將學科教學與心理學有機融合,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來組織、設計課件,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論是日常教學,還是公開課、外出培訓、撰寫論文,謝文琴都積極參與,樂在其中。前段時間她所在年級組的兩位語文老師因身體原因請假,謝文琴顧不上身體虛弱,主動請纓,接下了兩個班的語文課。

  謝文琴所做的一切學生們都默默地記在心里。今年3月8日,當謝文琴走進教室,聽到孩子們用笛子吹奏的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時,謝文琴覺得心里溫暖極了。

  謝文琴說:“我覺得有這樣的學生,我就愿意堅持,不管再苦再累反正我愿意堅持,也許就是因為有這份牽掛,我覺得我自己也會變得更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

  這些年來,謝文琴所帶班級的學科成績均居年級組首位,她先后被評為“蕭山區優秀班主任”“蕭山區教壇新秀”“蕭山區先進個人”和“衙前鎮首屆學生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師”等稱號。

  衙前農村小學校校長馬繼渭說:“謝老師是我們學校的一名普通的老師,但她是我們學校的驕傲,她很敬業,她很愛我們的學生,她永遠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是我們全校老師學習的榜樣。”

【教師的感人事跡】相關文章:

教師感人事跡08-04

教師感人事跡經典【15篇】08-04

教師感人事跡(實用15篇)08-04

幼兒園教師感人事跡03-05

最新老師感人事跡05-11

最美教師感人事跡材料(精選40篇)03-18

學習人民滿意教師感人事跡的體會04-27

謝文琴老師感人事跡03-03

老師愛生如子的感人事跡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