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愛國事跡(精選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跡吧,事跡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想擬事跡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屈原的愛國事跡,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屈原的愛國事跡 1
一想到屈原,身著素衣長袍,腰佩陸離長劍,他那深邃的目光洞穿歷史迷煙,感動著一代代的中國人,也讓一代代的中國人自愧弗如。那滾滾的汨羅江水,是他的淚。水流不盡,他的淚卻盡了;那火紅的楓樹林,是他赤誠的愛國之心,楓葉落,他那愛國之心卻永不老。
人生百年能有多少意義,不過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他的愛永遠地定格在楚國黎民,那楚國江山是他深深的眷戀。能為愛而死,屈子應無悔。
屈原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在一生中與周圍的惡勢力進行了堅強不屈的斗爭,并以詩歌為武器,傾吐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他在文學上是一名巨人,但在政治上是一名弱者。他滿腹報國之志,一心一意輔佐楚王,力主改革舊制,舉閑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但終究無用武之地,含怨懷憤而死。他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一方面是由于頑固派當權,奸臣當道,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屈原的無能,他不能很好的完成變法革新的工作,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不能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屈原不懂得汲取經驗教訓,他首次被放逐后,走受到楚王重用,召回京城,但他絲毫沒有汲取經驗教訓,改變自己進諫的方式,處事策略和與奸臣斗爭的方法,而是不管不顧,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再度放逐,且這一去不回。屈原不重視當時的社會背景與等極制度。
再回首屈原的一生,與其生活在愁苦煩怨之中,倒不如一死了之,死是他最好的歸處,而且他還死在一個最佳的時機與地點。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來傳頌的,他留下的不僅是燦爛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是寶貴的精神遺產!
每年農歷五月五日,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吃粽子的風俗習慣。相傳這天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他為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最終投入汨羅江,后來人們用端午節來紀念他。
屈原的愛國事跡 2
愛國的人是在太多了:岳飛、于謙、董存瑞、劉胡蘭、錢學森、焦裕祿……我也非常敬佩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但當我看到《屈原投江》這篇文章,對屈原的愛國精神,我已經不能用“敬佩”兩個字來形容。
屈原一生才華橫溢,志向高遠,但卻飽受賢不為重的屈辱與痛苦。屈原,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一個名垂青史的愛國者,值得我們贊美。
屈原,我們贊美你!你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朝廷,一心幫助楚懷王安定江山,擴建土地,從來都沒有想到回報。你是我們心中永遠的驕傲。
屈原,我們贊美你!你雖然受到奸臣的迫害,已經遠離朝廷,國家的.安危似乎已經和你這個身無一官半職的老百姓沒有關系了。可是,你依然那么關心國家的安危,還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你把自己的生命和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無法割斷。你是我們心中永遠的驕傲。
屈原,我們贊美你!當你的朋友們,你的姐姐都一一勸阻你不要悲傷,不要痛苦,反正江山社稷已和你毫無關系時,都以為你會放棄你的夢想,像平常老百姓那樣活得沒有煩惱,活得瀟瀟灑灑。可是你沒有,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沒有這樣做。你是我們心中永遠的驕傲。
屈原,我們贊美你!可當我們看到你因為知道國家將被毀滅的消息后,跳到汩羅江自殺的時候,又為你感到惋惜,一個偉大的人物已離開了我們。
屈原,你雖已死,但是你的靈魂,在汩羅江中跋涉。兩千多年的江水,還在敘述你的赤誠,你的風骨活在粽子和艾葉的清香里。
屈原——你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屈原,我們贊美你!
屈原的愛國事跡 3
從秭歸的樂平里啟程,打汨羅江畔那塊屈原石旁經過,以詩情傳昭忠骨,用放逐天涯的腳步丈量屈原坎坷的一生。
戰國風云,群雄并立,大爭之世,你搶我奪,弱肉強食,合縱連橫,兼并覆滅,屈子何其有幸,生于強國大楚,而他,又何其不幸,雖受懷王一時重用,卻又難逃奸人讒言。
懷王不聽其勸,自恃強大,執意前往秦國,殊不知楚國的外強中干,已被看得一清二楚。懷王被扣押,秦國趁亂,攻入郢都。滿城內,昔日繁華,煙消云散,國破家亡,悲愴哀痛,屈子佇立汨羅江邊,心如死灰,連發九問,問天問地問鬼神。威王時的'鼎盛、少司命的庇佑、將士大臣的舍生忘死,前朝舊事早已岑寂,而今,楚國已亡,樓起樓塌,只在一瞬。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日光流瀉在汨羅江畔,耀眼若星,安能以我察察之身,受物之汶汶。淙淙流水邊,是否是他逐流的身影,亙古于青天大地;舊日宮墻下,是否是他諍諍諫言、拳拳忠心,燃燒了楚國的河山?屈原的歲月里,沒有春秋冬夏,只有一片心系天下,效忠君主的赤誠之心。
凝望江水,他抱石而沉,彰顯了浩然千古的忠魂。
這是屈原的故事,亦是五月初五那日背后的血色浪漫。
魂兮歸來,屈子,你可知你為國盡忠、與國共存亡的堅定意志已流傳了千古,成為了整個中華民族前進路上的動力?
魂兮歸來,屈子,你也許不愿看到虎狼之秦贏得天下,但你的心里一定希望天下蒼生安寧生活。繁榮與衰敗本就交替更迭。而今盛世盛景,你的名字在泛黃史書上益發偉大。
屈原的愛國事跡 4
伴隨著歷史的輪回,許多事物都被歲月消耗殆盡,而被篩選下來的不朽之物,則是人類的精華和結晶。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歷史,去撿拾遺失的美好。
我們小步在汨羅江邊,沉浸在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的哀號里,“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誓言里,和著波浪的翻騰,望著混濁的江濤隨風而去,不禁低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面對小人的挑撥離間,眾臣不名辯是非,屈原帶著憤恨與無奈被流放邊境,倡導國家團結的壯志未酬,為君主效力的愿望未圓,誰也無法理解忠臣的赤誠之心。就這樣,在那個陰雨朦朦的日子,帶著極度憤慨的心理,屈原終于遠離了世俗,遠離這個充滿污穢的世界!
的確,他本可以享受鶯歌燕舞,但保衛國家的責任心讓他努力力挽狂瀾;他本可以與君主一樣沉浸在歡樂之中,但楚國的弱勢讓他憂心忡忡,終于,他絕望了,將生命斷送在大海里……
廣博的`大海包容了屈原,洗清了他所容忍的屈辱。他曾經的宣言:“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尋回了他的清白,他的壯語:“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將剛正不阿詮釋;他自謙:“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體現了自我完善。他那鏗鏘有力的話語,堅定不屈的意志,將愛國精神推向了高潮。當我們在五月初五感受當年的意境時,愿我們的誠心能贖回秦王的罪過!愿喧鬧的場面能將屈原的靈魂喚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屈原迸射出的強烈愛國之情,體會他的遠大抱負!
屈原的愛國事跡 5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出身楚國貴族,年青時就表現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懷王的左徒(官名),協助懷王籌劃國家大事,發布政令;對外接待各國使者,處理外交事務,很得懷王信任。這樣就招來一些人的妒嫉。他的政敵上官大夫在懷王面前造他的謠,說屈原居功自傲,連懷王也不放在眼里,懷王就怒而疏遠了屈原。
當時在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是秦、齊、楚三國,“合縱”、“連橫”的斗爭非常激烈,最后誰能取勝,就由這三國的內政外交的得失來決定。屈原在楚國內政上主張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企圖建立一個理想的如堯舜禹湯時代的社會;在外交上則主張聯齊合縱對抗強秦。由于懷王疏遠了他,屈原這些正確的`主張都未能實行。懷王是個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離間和誘惑下,接連上當,斷絕了和齊國的聯盟關系,結果損兵折將,丟失土地,國勢漸漸衰弱下來。秦昭王繼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約懷王相會,屈原極力勸阻懷王不要再上當。但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的慫恿下還是去了,結果遭到秦國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國。懷王的長子頃襄王繼位,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頃襄王面前構陷屈原,頃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長期過著流放生活,眼看祖國日益衰弱,即將被秦滅亡,自己報效君王的抱負不得施展,憂心如焚,無日可了,寫了大量抒發憂憤的詩作,最后在絕望中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的愛國事跡 6
屈原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
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分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
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
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半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頃襄王聽信讒言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身體干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愛國事跡 7
屈原(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戰國時代楚國人,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詩人。其傳世之作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 他的作品富有獨創性和浪漫主義色彩,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 少年時代,屈原家住山上,每天
屈原(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戰國時代楚國人,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詩人。其傳世之作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
他的作品富有獨創性和浪漫主義色彩,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
少年時代,屈原家住山上,每天讀書必須跨過湍急的溪水,穿過蒼蒼林莽到山下的樂平里。他早去晚歸,家里人很不放心,媽媽常讓姐姐屈須到書房去接他。
一天,濃重的`夜色籠罩著山頭,屈原還沒有回來。屈須到山下書房問塾師,知道弟弟背完晚書,第一個離開書房回家了。屈須返回家里,屈原還沒回來。媽媽著急了,連忙求鄰居幫忙到溪澗和后山上去找。結果,到處不見屈原的影兒。媽媽失望地回到家,一進門,卻看見屈原正吃飯呢。問他剛才到哪兒去了,他只是笑笑,就是不說話。
這件事引起了姐姐的好奇。第二天下午,屈須早早趕到書房,等弟弟背完晚書,便悄悄地跟在后邊。穿過樹林,越過溪流,她跟著,跟著,只見屈原在溪旁一閃,不見了。屈須以為弟弟回家了,可是到了家里,才知道弟弟并沒有回來。屈須更加奇怪,就又返回去找弟弟。
原來,小溪旁邊有一個天然巖洞,每天放學以后,屈原總要鉆進這個巖洞里刻苦讀書。這個巖洞雖然不大,但景物別致:洞壁如浮雕圖案,花鳥蟲草,情態各異;洞頂懸掛著石鐘乳,千姿百態,水順著鐘乳石尖一滴一滴地滴下來,叮咚叮咚,猶如玉落銀盤,更顯得洞里幽靜深邃。這天,屈原照例走進洞里,來到他早已支好的石桌石凳旁邊,把小藤包放在桌上,掏出書本,端坐在凳子上,低聲背誦起來。他哼著哼著,不禁聲音漸漸激昂起來,音韻深沉,宛如驚濤拍岸……過了一會兒,他義坐下來,雙手托腮,疲憊地閉上雙目。恍惚間,屈原看見一個人影從石縫中走出來,提著衣裙,飄飄悠悠地來到屈原身旁,舞著長袖,向他施禮,然后捧著一疊厚厚的書簡獻給他。屈原不由心中一怔:難道真是仙女面傳天書嗎?他急忙參拜仙女,接過書一看,原來是一部《楚聲》。“漁夫歌”“五谷調”“砍柴曲”“蠶花謠”“越人歌”……盡是楚國各地民歌民謠。屈原驚疑道:“人間煙火之事,上天如何知道?”他分外激動,再拜仙女,低聲問道:“好詩向誰求?請仙姑賜教。”
說完,抬頭一看,眼前仙姑已不知去向,手中天書也無影無蹤。半晌,聽見一女子的聲音:“真詩乃在民間!”這聲音把屈原弄懵了。“仙姑在哪里?”
屈原驚叫著,回頭一看,原來是姐姐屈須。屈須尋到洞里,見弟弟打盹,說著夢話,便答了一句,這才使屈原從迷夢中清醒過來。
屈須一邊責備弟弟,一邊拉著他向洞外走。一出洞,姐弟倆便聽見山上傳來丁丁(zhēng)的伐木聲和悠揚的山歌聲。屈原央求著:“好姐姐,咱們聽一會好嗎?”姐弟倆坐在溪邊,只聽見: 河水清清喲,波汶像連環 栽秧割稻你不管喲,憑什么千捆萬捆往家搬?…… 屈原聽到這歌聲帶著無比的憤怒和怨恨,深深地感嘆道:“果真‘好詩在民間’。”他邊聽邊記,記好了就讀給姐姐聽,直到很晚了才回到家中。
從此,屈原常找樵夫、獵人、漁翁、蠶女、巫師等采集民間歌謠,并在小溪旁這個巖洞里加以整理、吟詠。這為他后來創造出文學的一種形式-騷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屈原以后官至三閭大夫,因直諫而遭貶。他愛國的抱負無法施展,于公元前 278 年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愛國事跡 8
戰國七雄為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混戰。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見百姓深受戰爭之苦,十分痛心。他立志報國為民,勸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的信任。
當時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其他六國。屈原親自說服各國聯合對付秦國。懷王十一年,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君王齊集楚國的京城郢都,結成聯盟,懷王成了聯盟的領袖。聯盟的力量,阻止了強秦的擴張。因此,屈原得到了懷王的重用。可是這些都遭到了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些貴族的嫉妒和忌恨,他們不斷使用各種伎倆來陷害屈原,懷王對屈原漸漸不滿起來。秦國利用這一時機來離間齊楚兩國,最終達到拆散聯盟的目的`。受到挑撥離間的懷王不再信任屈原,把他逐出宮外。
屈原看到懷王被小人和秦國蒙蔽,眼看楚國就要受難,十分痛心,他死也不愿意看到楚國遇到危險。他一直認為懷王會醒悟過來分清是非的。可是懷王卻不再召見他,他越來越憂愁,常常徹夜不眠。寫出了屈原對楚國的憂愁和自己的怨憤。結果這部長詩又成為小人們的攻擊證據,說屈原把懷王比做桀紂。懷王一怒之下,撤掉了屈原的官職。無奈之下,屈原搬出了郢都。可是他怎么能放得下楚國的百姓呢!楚國果真被秦國欺騙,并且能放得下楚國的百姓呢!楚國果真被秦國欺騙,并且遭到秦、齊兩國的夾攻,秦兵占領了楚國的漢中地區。屈原聽到這些消息,心急如焚,決定趕回郢都,設法抵抗秦國。懷王命令屈原出使齊國,恢復聯盟。經過一番談判,齊王答應撤回助秦攻楚的齊兵。屈原還未返國,就得到了秦楚議和的消息。他怕懷王再受欺騙,連忙辭別了齊王,趕回楚國。懷王受到寵妃鄭袖、公子子蘭等人的挑唆,任屈原為三閭大夫,不必進宮,立刻赴任。
屈原走了,聯盟不久又解散了。從懷王二十七年起,秦國不斷地對楚國發動戰爭。楚國國勢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對抗秦兵的力量。懷王三十年,秦兵占領了楚國北部的八座城池。秦王來信,請懷王到秦國武關地方,商談秦楚永世友好的辦法。懷王前思后想,最后決定去會談。得知這一消息的屈原連夜趕去攔截懷王,大聲痛哭勸阻懷王前往秦國,受到上官大夫靳尚的阻止,結果懷王和500人馬一到武關,就被秦國扣留,并被送往咸陽。鄭袖為了安定人心,立太子熊橫為頃襄王,自己掌握國政,任命子蘭做管理全國軍政的令尹。屈原拼死趕到郢都,要求頃襄王恢復六國聯盟,憑借強大的求頃襄王恢復六國聯盟,憑借強大的實力,向秦國討回懷王。子蘭等人驅逐屈原出都,并且不許屈原再回郢都。
頃襄王三年時,懷王死了。屈原要求頃襄王趁各國都在怨恨秦國的機會,設法聯合其他國共同對付秦國,頃襄王全然不聽他的建議。屈原于是就日夜在宮門前痛哭,期望能打動頃襄王。鄭袖叫子蘭來斥罵屈原,命屈原趕緊回去,否則就要押送他。屈原厲聲大罵子蘭是秦國的奸細,是他們這些小人把楚國鬧成這個樣子的。
鄭袖叫頃襄王革掉屈原的三閭大夫職位,把屈原流放到江南,永遠不準過江。屈原到了被流放的陵陽,日夜心煩意亂,最后決定出國。他走了幾天,到了楚國的邊境,又躊躇起來。他認為自己是楚國人,死也要死在楚國的土地上。他回到陵陽住了9年,感覺到沒有回郢都的希望。楚國局面越來越壞的消息不斷傳來,使他坐立不安。愛國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燒,可自己又無能為力。他只能每天在山邊湖旁踱來踱去。滿腹的憂愁憤恨,都匯成了一個個詩篇。他越來越老了,但是復興楚國的希望之火,卻一天也沒有熄滅過。頃襄王二十一年,楚國要滅亡了!他決定回到郢都,死在出生的土地上。他頭也不梳,臉也不洗,昏昏沉沉地走了幾天,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到了汨羅江邊。他懷念郢都;懷念百姓,憎恨敵人;憎恨奸佞,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賣國的小人,激發全國百姓的愛國熱忱。他用衣服包著江邊的石頭,用帶子緊緊縛在自己身上,縱身跳入江中。
【屈原的愛國事跡】相關文章:
有關屈原愛國事跡故事07-06
關于屈原的愛國事跡材料04-30
屈原的愛國名言10-27
屈原的愛國詩句匯總10-09
屈原的愛國思想論04-28
學習屈原愛國故事有感05-01
名人故事:屈原的愛國故事07-31
關于屈原的偉人事跡素材10-11
雷鋒愛國事跡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