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時間:2024-11-12 21:09:49 曉璇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精選2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要用到事跡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精選20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開始同李政道合作進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間遇到許多令人迷惑的現象和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最終推翻了宇稱守恒律,使迷惑消失,問題解決。楊振寧在1957年諾貝爾演講中這樣說道:那時候,物理學家發現他們所處的情況就好像一個人在一間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樣。他知道在某個方向上,必定有一個能使他脫離困境的門。然而究竟在哪個方向呢?原來,那個方向就是宇稱守恒定律不適用于弱相互作用。

  楊振寧謹記父親楊武之的遺訓:有生應記國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國科學家中率先訪華的。他說:作為一名中國血統的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幫助這兩個與我休戚相關的國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誼的橋梁。我也感覺到,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途中,我應該貢獻一些力量。

  楊振寧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6年來,他頻繁穿梭往來于中美之間,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學術聯系工作。他寫過這樣兩句詩:云水風雷變幻急,物競天存爭朝夕。

  人們贊揚在理論物理前沿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諾貝爾獎得獎人楊振寧是一位堅忍不拔、具數學天才的科學家。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對稱性,而這些對稱性常常是隱藏在雜亂的實驗物理結果的后面。

  楊振寧長時期在看來是神秘的物理學和數學的十字路口工作。在這個領域內,一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靈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還沒有實驗證據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樣運轉的。這是一個外行很難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滿了希臘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尋求用數學去解決問題的“品味”和“風格”,有尋求用正確語言來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內心的靈感。

  物理學家戴森去年在石溪為楊振寧退休所舉行的學術討論會上說:“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的品味照耀著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為精致的藝術品,使他的深奧的推測成為杰作。”這使得他“對于自然神秘的結構比別人看得更深遠一些”。

  楊振寧已有華發,可是看起來比他的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他仍穿梭于紐約和遠東之間。他和香港以及北京的大學有密切的聯系,并且是設在南朝鮮漢城的一個理論物理中心的主席。

  在關于他的生活和時代的一次廣泛的談話中,楊振寧談到他的物理學生涯,談到他沒有能從事某些領域的研究而感到的遺憾。楊振寧也談到他在中國童年和他長時間為溝通美國和自己的祖國在科學和文化方面的差異所作的努力。楊振寧談到他擔心中美關系的裂痕會擴大,以及由于新近對臺灣出生的物理學家李文和間諜活動嫌疑的調查,將為亞洲和亞裔美國科學家帶來的困難。·1971年中美關系開始解凍,楊振寧自1945年到美國來當研究生以后第一次回到中國大陸。他會見了已故的周恩來和中國的其他領導人,幫助開展了兩國之間的科學合作。他擔心這些合作將面臨危險。

  那時候,當他從國外旅行回來后,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的人員常常去找他。中央情報局的'官員第一次去找楊振寧時楊要讓他的秘書記錄他們的談話,以免誤解。楊振寧繼續保持和中國的密切聯系,他說:“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近來沒有再來找我的麻煩。”

  楊振寧最關心的是科學而不是政治。他談到自己的一些經歷:一個從中國偏僻地區一個落后的城市來的年輕學生,怎么會有幸參與20世紀一個最主要的思想革命。這場革命是試圖用一個統一的方法來了解自然的無窮多樣性,從混沌的星球爆炸到電子環繞原子核的顫動。

  1956年楊振寧第一次出名。那一年他和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恒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象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因為這個工作,兩人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獎。

  從長遠來看,1954年楊振寧和已故的米爾斯的開拓性的工作卻更為重要。那一年,兩人都在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工作。他們提出了一個稱為非阿貝爾規范場的理論結構。以后證明它是以統一的方式描述作用力和基本粒子的關鍵。布洛克海文的一位理論物理學家馬奇努說:“當它在1954年寫成時,爭論極大。一些人認為它和物理世界無關。”當時,楊和米爾斯沒有繼續發展下去。可是以后證明,這個從微分幾何和纖維叢這樣的抽象世界中抽提出來的數學,正是為描述像磁、電、強核力,也許還有重大相互作用中,中界作用力的粒子交換所。戴森講道:“我要說,在楊振寧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是規范常已經證明這比他和李政道關于宇稱的工作要重要得多。”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關系變得愈來愈緊張,兩人在1962年分手。楊振寧拒絕談論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們的關系變得緊張的。他說:“這是我生命中令我非常失望的一件事情。我要說,這是一個悲劇。”他們兩人已經有幾十年沒有講話了。

  如果非要說楊振寧的愛國事跡,那就是他現在回來到清華教書,把先進的思想,理念,技術,在美國的先進資料都帶回來了,并且教育了祖國的下一代!

  這就是他最大的貢獻和最愛國的事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2

  1944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念完六年書后,教了一年中學,教學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班上一個女學生,叫做杜致禮。那一年,杜致禮17歲,后來她成了楊振寧的太太。

  楊振寧出國的時候,并沒有跟杜致禮談戀愛。但是對于她的美麗與大家閨秀的風范還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兩年之后,楊振寧與杜致禮在普林斯頓惟一的一家中國餐館中不期而遇,兩人竟然都有了“過電”的感覺。他們后來認為,這恐怕就是前生的姻緣吧。

  這場姻緣不僅給了楊杜兩人終生的'幸福,還意外地讓天各一方,似乎永世不得相見的岳父岳母有了晚年14個春秋的團聚。成為國共戰爭史上一首黃昏的戀歌。

  1948年底,時任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的杜聿明以赴刑場的心情上戰場,兵敗被俘,兩次以磚頭猛擊頭部,自殺未遂。蔣介石得此消息,也不免心慟垂淚。但不料想,杜將軍進了共產黨的監獄,幾年之間,便徹底“赤化”,于1957年被第一批特赦釋放。蔣介石顏面盡失,雷霆震怒,不準許杜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出入中國臺灣。曹秀清帶著婆母和5個兒女在臺北生活十分窘迫。為了兌現當年蔣介石手諭的許諾,曹秀清曾找過宋美齡、張群等人反映自己的處境,然而均未結果。

  1957年,曹秀清突然接到女兒杜致禮和女婿楊振寧的信。說:“您的‘老朋友’與我通信了,他非常關心您,惦念著你們母子的安全。”曹秀清幡然領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牽夢繞的丈夫杜聿明。

  曹秀清清楚,她只有取道美國才可能見到她的“老朋友”。于是她向中國臺灣當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國看望女兒的請求。但蔣介石卻“關照”:“杜聿明的妻子兒女不得再離開中國臺灣!”

  1958年初的一天,宋美齡突然派車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邱。見面時宋美齡握住她的手說:“杜夫人,恭喜你女婿獲得了諾貝爾獎,你該去美國看看他呀!”曹秀清喜出望外。宋美齡接著說:“杜夫人,希望你從美國回來時,把楊振寧也帶回中國臺灣,讓他協助蔣‘總統’反攻內地。”這時,蔣介石也走進屋內問:“孩子們怎樣?你的身體可好?”

  曹秀清沾了女婿的光,終于獲準去美國探親了,期限為半年,逾期不歸,罰以巨款。為防不測,中國臺灣不允許她帶子女,還特意找了兩個位置相當高的人作保。1959年,曹女士來到美國,再也沒有返回中國臺灣。

  杜聿明獲釋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能來內地與他團圓。然而曹秀清卻一直心存疑慮,丈夫以敗將之身,寄人籬下,能有什么好日子?她不相信按丈夫的性格,他會真心留在內地。因此她寫信給丈夫,勸他不要強求自己。當她終于明白丈夫鐵心扎根內地并非權宜之計時,她于1963年10月回到了北京,甘愿與丈夫一起過清貧的日子。臨回國前,她聽說內地物資比較匱乏,寫信問丈夫需要什么?丈夫想知道能貯存食品的冰箱是什么樣,于是杜夫人為其從美國帶回了當年很奢侈的一件家用電器。血海硝煙中廝殺了大半生的杜聿明無論如何沒有想到,他們家因政治原因導致的夫妻隔絕,竟因為物理的原因,因為一項諾貝爾獎而化解消融。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3

  【頒獎詞】

  最先出發,最快抵達,為危難的鄉親奉上最好的'年華。欠身體一臺手術,欠妻子一個告別,欠父母一次團圓。洪水洶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后,你是天空中燦爛的霞。

  【人物事跡】

  陳陸(1984年2月—2020年7月22日),男,漢族,籍貫江蘇江都,出生于安徽合肥,大學本科學歷,2001年12月參加消防工作,200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隊級正職、一級指揮員消防救援銜,曾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2020年夏天,安徽廬江縣遭受百年一遇洪災。7月22日,廬江縣石大圩漫堤決口,約6500人被洪水圍困,情況危急。當天,安徽省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帶領大隊輾轉5個鄉鎮,連續奮戰,成功轉移群眾2665人。在營救過程中,決口突然擴大,救援隊員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渦側翻,年僅36歲的陳陸英勇犧牲。“放心,我會守好廬江”,是陳陸對父親的承諾,也是他用生命兌現的對國家和人民的承諾。

  2021年1月,被追授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1月7日,被追授“安徽省防汛救災先進個人”稱號;2月17日,陳陸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4

  雖然每年只有十個人,有真正打動我的,也有讓我無感的,但是今年的張麗莉——一個危急關頭舍身而救下了學生的老師。這個看似普通的人卻讓我潸然淚下。

  在一輛客車突然失控并沖向學生的危急關頭,張麗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動,她都沒有生命危險。可她毅然選擇了飛身向前,將即將被車撞到的兩名學生奮力推開,而自己卻被無情的車輪重重碾過,造成雙腿高位截肢。她今年剛滿29歲,這個不平凡的瞬間感動了所有人,她的病情更牽動了人心,張麗莉老師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關注,她被大家親切的稱為“最美女教師”。她在學生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支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動譜寫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贊歌。她踐行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彰顯了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這位年輕的女教師,用行動譜寫著最偉大的贊歌。他是當之無愧的“最美女教師”。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近幾年來,我們聽到和看到的那些不愿聽到和看到的丑惡事情,曾經讓我們甚是困惑迷茫。當兩歲女童小悅悅被車軋過,而身旁18人路過竟視而不見,被車二次碾軋致死;當地震來臨第一個跑出教室的老師“范跑跑”還在振振有詞;當“彭宇案”一度讓人不相信這世上還有好人在;當老人摔倒無人敢扶怕遭反誣……一件件沖擊這做人的道德底線,人們不禁嘆息當今社會的浮躁不堪、人情的冷漠和道德淪喪。連溫總理也曾在一次紫藤花上感嘆:“如今社會誠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人間正道是滄桑。正當我們這有著幾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戰與沖擊時,我們的身邊也在不斷涌現出人間大美大愛的感動事跡和感動人物。像奮不顧身用手臂借助此時樓墜落的兩歲女童而受傷的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歲女孩不懼危險用“天使之吻”救下輕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劉文秀”,像發生在生死關頭奮不顧身救學生的“最美女教師張在麗莉”……正是他們的大美大愛,猶如一根擎天柱,撐起了我們整個社會的天,讓我們在灰暗的感嘆中驚喜的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輝的閃耀。也正是他們一次次善良和美麗的義舉,在一次次激發我們整個社會一種向善的力量。這種力量就像一塊塊鋪路基石,當這樣的基石一天天多起來時,我們前行的路就會越發的平坦,我們的內心就會生發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們的生活才會擁有溫暖和感動,我們頭頂的道德天空也就會更加蔚藍,我們這個社會也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我相信,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都付出一點點,定能凝具一股強大的力量,這樣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5

  【頒獎詞】

  窄條凳,自行車,弓腰扛背,沐雨櫛風。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刀剪越磨越亮,照見皺紋,照見你的夢。吆喝漸行漸遠,一摞一摞硬幣,帶著汗水,沉甸甸稱量出高尚。

  【人物事跡】

  2010年8月9日,吳錦泉收聽廣播時得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湊上1000元錢送給紅十字會捐給災區。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吳錦泉得知此消息后,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掙下的1966.2元辛苦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吳錦泉,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過八旬,僅靠磨刀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兩口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里,但他關心社會,為村里修橋補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將自己的辛苦錢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6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托陳海蘭把她去世后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并委托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里寫著:“本人王婭,女,66周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后事,以終余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說,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于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省到苛刻。”王婭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說,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說“你不懂”,直到后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雖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溫暖著貧困學子,也將影響著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說。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陳海蘭一直照顧著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愿,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參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后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7

  有人說“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但不可以沒有夢想”。是的,夢想不僅僅是人前進的動力,也是社會前進的動力。我雖然不是一名共產黨,但那是我的夢想。作為天溪公司一員、作為鍋爐車間的一名員工,我深知鍋爐車間崗位多,業務重,戰線長,責任大,是關系到公司安全生產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立足崗位,做好本職,齊心協力讓車間安全、高效、文明就是許多普普通通職工的心愿。要搞好本職業務,就必須從自身做起,就是虛心做人、專心成事、同心創業。

  不論什么崗位,不論什么時候,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對公司的貢獻,就是不負韶華。鍋爐車間就有一群勤勞樸實兢兢業業的職工。他們有的來自于復轉軍人,有的來自于大專院校,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為人謙遜,工作干練,樸實無華。記得剛入職的時候,大家在這個新崗位上刻苦學習,迅速進入狀態,在技術上用心鉆研,理論上認真領會,熟記操作規程,工作實踐中嚴格遵守規程措施,培養個人獨立操作能力,保證不發生無操作失誤,幾乎每個人都是把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隨時記下來,虛心向師傅和領導請教,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獨立上崗值機。我們深知,要想把專業學透學精還需要磨練。我們迎難而上,積極調整工作學習思路,認真摸索工作方法,抓重點環節積累經驗,對崗位技能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短短二三個年頭,他們從一名怯生生的學生員工,蛻變成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出色職工,他們在付出許多艱辛和汗水的同時還克服著了巨大的心里壓力。鍋爐車間良好的運行成績得到了領導和職工同志們的贊許。

  “為大局所想,為公司盡責”,這是鍋爐車間的工作宗旨。盡管鍋爐車間是以大活重活為主的工作,體力勞動要相對更多一些,似乎談不上很多“能力”,但是在他們看來,能力就是包括協調能力和處理事故的能力,俗話也叫眼力架兒。若將技術比作智商的話,那么能力就如同情商,拿他們的話說,技術是死的,能力是活的。他們在各種突發故障或事故中能夠準確判斷果斷處理,將事故消滅在萌生之中,使損失降到最低,這就是對專業知識的活學活用,就是為大局所想的行動,是為公司盡責的'體現。

  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百舸爭流、勇者在先。晉能集團整合重組以來,尤如一支催化劑注入了本就競爭激烈的各行各業之間,新的奮斗目標,使人產生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要實現目標實現夢想,就需要每一位天溪人的無私奉獻。在通往實現目標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的,所以,這需要每一位天溪人發揚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斗的精神。每一位員工都應深知眾人劃漿開大船的道理,只有我們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扎扎實實做好本單位的工作,才是對企業的奉獻,只有我們把實現夢想變成一種自覺追求、變成推動我們加速發展的精神動力,并把這種精神動力熔入工作中,才能煥發出巨大的作用。

  在我們腳下的,是一片令人魂牽夢縈的熱土,在這里有我們父輩為之奮斗過的青春,有我們這一代人灑下的汗水,有我們幾代人付出的血與火的追求。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就要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做到業務精、管理細、工作實,就應做到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謀私利,盡職盡責。如果你是一名職工,就要愛崗敬業,努力工作,保證完成生產任務,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確保安全生產。在工作中愛護生產設備,把好質量關,珍惜資源,杜絕浪費,就是要“盡責工作,無愧我心”。

  鍋爐車間的一群好兄弟,一隊好職工,他們的付出和努力換來了安全生產和信譽。面對這看似平凡的崗位,他們敬業精神無比光榮,他們沒有氣壯山河的豪言壯語,沒有轟轟烈烈的驚天壯舉,但是他們有振奮的精神,昂揚的斗志。這不禁使我想起清朝袁枚的一首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他們在萬千普通勞動者中,就像米粒般的存在,但他們也是奉獻著美麗的花朵,他們不需要學著牡丹開放,他們自己就會開放。在晉能集團蓬勃發展的今天,他們會繼續發揚優良傳統,貢獻在崗位,團結一致,攜起手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為天溪公司發展奮斗,為晉能集團發展添彩,為黨的二十大獻禮。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8

  在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博士發表的《父親與我》一文中曾經特別提及過一件事:“我九、十歲的時候,父親已經知道我學數學的能力很強。到了十一歲入初中的時候,我在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顯示出來。回想起來,他當時如果教我解析幾何和微積分,我一定學得很快,會使他十分高興。可是他沒有這樣做;

  我初中一與初中二年級之間的暑假,父親請雷海宗教授介紹一位歷史系的學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紹他的得意學生丁則良來。丁先生學識豐富,不止教我《孟子》,還給我講了許多上古歷史知識,是我在學校的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學的年代我可以背誦《孟子》全文。”

  在他的自傳中又寫道:他在中學階段念書時,父母要求他背誦孟子。當時的他沒有選擇說不的權利與勇氣,只好勉為其難,把整本孟子裝進記憶中。他上大學后,學習自然科學,一路走來極為順利,并獲得國際的肯定。但是,說來奇怪的是,他幼年時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為他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換言之,孟子的話在他心中形成一套價值系統,每當他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都會提供明確的答案。因此,影響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專長的物理學,而是兩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楊振寧博士在科學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于中國古代文化理念:e的奇偶不滅定律,這和我在西南聯大讀《易經》的心得有關。《易經》中既有陰、陽相似的道理,同時卻也有陰陽消長或陽盛則陰衰,陰盛則陽衰,剝久必復,否極泰來的道理。類似楊振寧先生的例子還有很多,這就是文言文傳遞的中國古圣先賢智慧經驗所蘊含的潛在力量!

  可以看出,在科學創新過程中,聯想只能與已有知識發生關聯。能夠在科學創新中發揮借鑒作用的知識,則進一步說明經典的潛在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9

  中華悠悠歷史長河中,有太多這般為國為民赴蹈湯火、死不旋踵的民族英雄。他們有著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的仁愛,有道家“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慈悲,有墨家“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的義勇。他們所為超越了自身的功利福禍,而是將自身命運與民族國家的興衰系在了一處,因為這是他們內心至真至純想要守護的對象。這就是“俠”,“俠之大者”。

  人民日報:人們幫助英烈尋根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次精神層面的自我洗禮。“當年,他們為我們犧牲;今天,請為他們做一件事”,不少網友就是在這句行動標語的感召下,按下了轉發按鈕。每一個安享今日幸福生活的人都深知,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是先烈們用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每一位矢志于民族復興大業的奮斗者都懂得,拼搏進取、不停奔跑的內在動力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源于英雄用實際行動鑄就的精神豐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早已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

  然而在對先烈的一片緬懷中,網絡上竟然出現了鍵盤俠對英雄們莫名其妙的'詆毀。

  而言論自由永遠都有邊界,互聯網也從來不是鍵盤俠們的法外逍遙之地。各地網警紛紛出動,將這些心理扭曲、詆毀英雄的鍵盤俠們紛紛拘捕歸案。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氣質,但只有堅守信仰、崇尚光榮者,才能定義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我們為什么會在國歌聲中、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心潮澎湃?為什么會因為聽了英雄人物的事跡而熱淚盈眶?為什么會在海外撤僑現場、抗震救災一線與人民子弟兵深情相擁?堅守正確的價值理念,才能讓英雄精神長存,也才能讓整個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與飽滿。如今,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時代,各種觀點泥沙俱下,一些錯誤思潮乘虛而入,也存在有人刻意歪曲歷史、抹黑英雄的現象。對英雄烈士的詆毀、貶損,對英雄事跡的解構、質疑,污損的是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傷害的是億萬人民的質樸情感。對此,不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更要采取措施堅決予以糾正。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0

  2013年3月6日,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南京站男子60米預賽,蘇炳添以6秒56平全國紀錄的成績晉級,決賽以6秒55的成績問鼎冠軍,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國紀錄。4月27日,全國田徑大獎賽肇慶站男子100米決賽,蘇炳添以10秒23的成績獲得亞軍。5月21日,國際田聯世界田徑挑戰賽北京站百米飛人大賽,蘇炳添以10秒06(順風0.1米/秒)的成績獲得銅牌,刷新個人最好成績。5月29日,全國田徑錦標賽暨十二運會田徑項目預選賽男子百米飛人大戰,蘇炳添在決賽中以10秒17(逆風0.9米/秒)的成績率先沖線,第四次問鼎全錦賽男子100米冠軍,并實現了在該項目的三連冠。7月4日,第20屆亞洲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飛人大戰,蘇炳添以10秒17(逆風0.3米/秒)的成績衛冕,成為第二位兩獲亞錦賽桂冠的百米飛人。8月11日,莫斯科第14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預賽,蘇炳添跑出10秒16(逆風0.1米/秒),與隊友張培萌創歷史地雙雙闖進半決賽。9月8日,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10秒12的成績奪得亞軍。9月11日,蘇炳添與梁嘉鴻、譚巨全和莫有雪代表廣東隊以38秒73成功衛冕男子4×100米冠軍。10月8日,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男子百米決賽中,蘇炳添成功衛冕,并追平該項目賽會紀錄。

  2014年2月9日,在比利時根特舉行的國際田聯室內賽60米比賽,蘇炳添以6秒66獲得亞軍。[46]3月8日,在波蘭索波特舉行的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男子60米大賽中,蘇炳添在預賽和半決賽分別跑出6秒58和6秒57的佳績,成為第一位殺入世界大賽短跑決賽的中國選手,并以6秒52勇奪第4,并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全國紀錄,創中國在室內世錦賽短跑項目歷史最好成績。9月28日晚,在仁川亞運會男子百米飛人大戰,蘇炳添以10秒10為中國隊獲得男子100米亞軍。10月2日,在仁川亞運田徑男子4x100米接力的比賽中,他和陳時偉、謝震業、張培萌組成的中國隊以37秒99破亞洲紀錄的成績奪冠,這是中國隊連續在兩屆亞運會上打破紀錄的方式奪得該項目的冠軍。10月9日,獲得2014年全國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比賽亞軍。

  2022年1月,國際田聯公布了2022賽季各單項首期世界排名。在男子100米(含室內50米-60米)排名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1325分排名第8,同時他也是世界前10中唯一一名亞洲選手。上賽季,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中跑出9秒83的.個人最好成績,成功躋身決賽。

  蘇炳添早年經歷

  蘇炳添,廣東中山人。初中時期,蘇炳添與短跑結緣,上初二時,他為了逃避留校補課而參加學校的田徑隊。2004年11月,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了正規的比賽——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他自發參加比賽,結果他在100米的比賽上以11秒72的成績(秒表計時)拿到第一名。之后,中山市體校田徑教師寧德寶把蘇炳添招進了麾下。12月,蘇炳添被中山市體育運動學校錄取,開始接受系統的專業化訓練。訓練了三個月后,蘇炳添第一次參加省里面的邀請賽,100米和200米都進入了決賽,其中100米的成績達到了電計時11秒7.2005年11月,蘇炳添參加廣東省田徑公開賽以7秒31獲得60米比賽第三名,以11秒34獲得100米第三名。2006年,在香港對抗賽上,蘇炳添收獲了100米和200米比賽的冠軍,在100米跑出10秒59、200米跑出的21秒多的成績都接近了健將級運動員的水平。9月,蘇炳添參加廣東省田徑邀請賽以10秒66奪得100米冠軍。同年12月,蘇炳添被招進廣東省田徑隊進行更高級別的訓練。

  蘇炳添教練評價

  “蘇炳添雖然個子不高,但是身材勻稱,在跑的時候節奏感很好,眼神顯得很堅定,跑出去那種氣勢就像脫韁的野馬,步頻快,很有殺氣。”(中山市體校田徑教師寧德寶評價)

  “蘇炳添很有天賦,在他還是青年運動員的時候就已經在省運會上獲得了男子100米和200米項目的金牌,當時他100米最好的成績是10秒59。”(教練袁國強評價)

  “我帶了他快十年了,可以說他是我帶過的最自覺的隊員。十年來,在訓練場地上他只要出現在我的視線范圍內,就絕對是在訓練,從不偷懶。而且他在隊員中從來都是以身作則,不會在訓練過程中拉著隊友聊天,玩手機。訓練之外,蘇炳添的生活最多就是上上網,很多運動員抽煙喝酒,夜不歸宿等不良習慣他看不慣。所以作為教練我很放心,即便他不在我眼皮底下,也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訓練,動作永遠是最規范的。”(教練袁國強評價)

  “蘇炳添非常偉大。過去我們一直認為自己跑不過黑人選手,每到大賽,輸竟然成了‘正常’結果。整整等了幾代人,我們才贏來了蘇炳添的爆發。他的突破有一個特別大的意義,那就是打破了我們長期被禁錮的思想和一些神話性的東西,挖掘出了隊員的潛力。”(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評價)

  “他的訓練態度是中國田徑運動員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練去鞭策。”(外教亨廷頓評價)

  “蘇炳添太自律了,而且太職業了。他身上具備的這些素質,是大部分中國運動員仍然要學習的。”(外教亨廷頓評價)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1

  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學老校長杜嵐在校園中升起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1947年,杜嵐接任濠江中學校長,她始終堅持愛國教育,贏得澳門各界的敬重。她說“我們的希望就在下一代身上。”澳門回歸祖國當天,87歲的杜嵐放下拐杖親手升起國旗。

  后任校長尤端陽繼承了杜嵐的教育理念,每逢周一都舉行升旗儀式。他從幼稚園開始對學生進行國旗國徽國歌教育,將憲法和基本法納入學校公民教育的課程。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時,尤端陽提議澳門的語文教材應該使用內地版本的.教材,在他的努力下,濠江中學率先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他將愛國情懷融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2

  自1998年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以來,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份;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如今,他帶著全國人民期待和重托,再次叩問蒼穹!

  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是從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員中選出的,但由于第一批航天員年齡較大,必須要提高系統訓練的強度,以確保他們能適應太空環境。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聶海勝為祖國航天事業拼搏的心仍然年輕!他知道每次載人飛行航天員乘組的選拔,都是“從零開始”,即使執行過航天任務,面對新一輪的航天員選拔,年齡最大的他更沒有捷徑可循!

  聶海勝頂住了壓力,得益于他在生活中近乎“自虐”的.自律,堅持鍛煉和控制飲食,時刻以航天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很快適應了訓練強度和節奏,表現優異,最終入選。

  聶海勝的履歷十分光鮮,標簽也很多,博士、少將、57歲、指令長……這些標簽隨便一個都可以“吹一輩子”,但聶海勝卻不,他口中最常提到的身份是“航天人”,不管自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榮譽加身,他總是說:“航天員狀態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我們的初心使命就是飛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3

  【頒獎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人物事跡】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于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并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后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后,項目組終于通過低溫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來的反復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著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于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于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人物故事】

  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填補了我國無諾貝爾科學獎的空白。她將中醫中藥推向了世界,她將民族的變成世界的。過去,包括很多中國人在內的國內外學者專家,都批評中醫中藥為偽科學。屠呦呦用諾貝爾醫學獎粉碎了他們對中醫中藥的攻擊,奠定了中醫中藥在世界醫學領域的地位。屠呦呦是民族的功勛、佼佼者,她對科學的貢獻是卓著的。

  40年前的科研條件和環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從醫藥中尋找抗瘧新藥談何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可謂歷經千辛萬苦。失敗了,推掉重來,經歷了無數次的實驗。在失敗面前,他們不言棄,始終執著地追求。屠呦呦被稱著是“三無教授”,她毫不在乎,兢兢業業,對科學執著追求,鍥而不舍。為了檢驗藥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親自口服藥物,嘗試藥物在自己身上的反應,以做到保證藥物的萬無一失,屠呦呦的肝臟因此受到了損傷,犧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換來大家的健康,換來人類的科學進步。屠呦呦與青蒿素之間充滿了許多精彩傳奇故事,表現了科學家的態度、品質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極好的勵志書。必須用好這本書,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學習現時代科學家的精神特質,“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榮譽待遇面前不伸手,為著祖國的科學事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今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更需要講好屠呦呦與青蒿素的故事,用屠呦呦的故事屠呦呦的精神鼓舞大眾,振奮精神。

  大家一定記得,當年,陳景潤摘得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引起了全社會的轟動。1977年10月3日,新華社報道,陳景潤的突出貢獻為數學學科的.發展寫下光輝一頁,中國科學院提升他為研究員。1978年1月,《人民文學》刊發了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隨后予以轉載,“怪人陳景潤”轟動全國。1978年4月,《哥德巴赫猜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時,“七七級”大學生剛剛入學報到,坐定課桌,開始如饑似渴地求知。都是關于中國數學家陳景潤的精彩故事,不僅教育了“七七級”。《哥德巴赫猜想》還被選入了初中語文課本。陳景潤的故事遍布大街小巷,刻入每一個人的腦海,激勵了我們這一代人,至今,仍記憶猶新。

  屠呦呦獲諾貝爾科學獎是振奮人心的消息,讓中國人揚眉吐氣。屠呦呦是時代的符號,是科學家的優秀代表,是當代的陳景潤,必須大張旗鼓的宣傳屠呦呦與她的諾貝爾獎,講好她和青蒿素之間有著精彩傳奇的故事,用以教育人激勵人,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科學的春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4

  伍淑清,女,漢族,英文名安妮,祖籍廣東臺山,1948年9月出生于香港,香港美心集團老板伍沾德之女。畢業于香港嘉諾圣心書院,美國加州Armstrong學院。

  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富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中國食品推廣有限公司常務董事,日本東京翠園酒家常務董事,香港世界貿易中心總經理。

  伍淑清一家人愛國愛港,改革開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創業,創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香港回歸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內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積極增進香港青年對中華歷史和文化的認識。組織青少年赴內地交流學習百余次。

  修例風波發生以來,她嚴辭阻止亂港分子發起的學生罷課,成為亂港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放言要聲討、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團。2019年9月,伍淑清現身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例會,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5

  黃文秀家境貧寒,通過國家的助學政策完成了學業,她懷揣感恩之心,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入黨那一刻起,她就確立了她的初心與使命:把自己的力量投入人民和國家事業中。黃文秀說:“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我有什么理由不來呢?我們黨是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幸福的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使命”。扶貧之路充滿艱辛,卻也是檢驗黃文秀的.試金石,事實證明,她對黨忠誠,恪守初心,得到黨和人民的`認可,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梁啟超在《呵旁觀者文》中寫道:“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巾幗不讓須眉,黃文秀的身上就有大丈夫“舍我其誰”的意氣。她沒有聽從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術的父親的挽留,“正因為有暴雨更得趕回去,怕村里受災,我馬上得走了”。讓她說出這話的正是她的責任與擔當。其實,這只是一個小選擇,在研究生畢業后,她沒有留戀都市的繁華,做了一個大選擇,毅然回到革命老區百色,響應組織的號召,到樂業縣偏遠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她說很多人從農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她就是要回來的人。她用行動詮釋了擔當,她把青春選擇了奉獻。她投身扶貧事業后,藏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了“戎裝”,把腳扎在泥土里,身上不是濃香淡馨,而是滿身鄉土氣息。她甚至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她說:“等百坭村的父老鄉親都脫貧了,我一定轟轟烈烈愛一回,讓鄉親們做證婚人……”

  為生民立命是從古至今知識分子的擔當。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仁人志士高呼“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治國之道,富民為始”“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扶貧路上的黃文秀,繼承和發揚著古代知識分子這一情懷,她帶領群眾修建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對接市場、建立了百坭村電商服務站……在黃文秀的奔忙下,昔日的貧困山村發生了變化。2018年,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這些成績都見證了她為百姓謀福利,為生民立命。她用行動告訴青年朋友們,把人民裝在心里,青春才能無怨無悔;為群眾辛勤奉獻,青春才能精彩綻放。

  “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黃文秀把生命奉獻給了百坭村,但她永遠活在百坭村群眾的心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6

  張超,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

  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事故發生后,張超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團長張葉一直陪在他身邊,清楚記得張超說的最后一句話:“團長,我還能不能飛”。

  張超走了,留下剛剛滿兩歲的女兒和妻子,帶著深深的遺憾走了,再有半個月就要著艦飛行了,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對張超,《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潮說,我們必須牢記每一位軍人的犧牲,都是在為國家換來更多的安寧和幸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7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訪問焦裕祿故居,這次行程影響他一生。工作46年來他勤勤懇懇,堅持依法辦案,維護民族團結,努力做焦裕祿式好干部,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阿布列林.阿布列孜頒獎詞:

  在細碎的.時光中守望使命,以奮斗的精神擁抱生活。執法無私,立身有責;恪盡職守,勤勉為公。在這片土地上,紅柳凝聚水土,你滋潤心靈。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事跡介紹: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男,維吾爾族,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經在途徑河南時訪問蘭考焦裕祿故居。這次蘭考之行影響了他一生。工作46年來,阿布列林不管是當農民、當工人、當檢察官,不管在什么崗位,都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工作,像一顆螺絲釘,擰到哪兒都不會松扣,他堅持依法公正廉潔辦案,維護民族團結,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8

  張超頒獎詞:

  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著英雄的傳奇而來,向著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準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標。

  張超事跡介紹:

  張超,男,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此前,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9

  2000年,在云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

  2007年,張桂梅成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眾講述了自己的.夢想,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學校建校12年以來,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患上了10余種疾病。張桂梅說:“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后能為社會做貢獻時,我覺得值了。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在頒獎現場,因為關節痛,張桂梅的手上貼滿膏藥;早上要吃十多種藥,中午吃五種藥……主持人白巖松說:“大姐這是在拼命啊”。張桂梅說:“拼就拼一點吧,現在是當媽的感覺……”

  【頒獎詞】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于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20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將大半輩子的光陰奉獻給了敦煌石窟。1963年,北大畢業后的樊錦詩,把大半輩子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們親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兒”。

  為了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兩地分居長達19年,兩個兒子出生后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卻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她還推動立法和制定莫高窟總體保護規劃,按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來規范敦煌保護。

  2019年,她被授予“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勛章和最美奮斗者稱號。81歲的樊錦詩一直還在為敦煌忙碌著。

  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辟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發。心歸處,是敦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03-21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跡01-11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6-1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單及事跡10-0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1-0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優秀事跡05-23

[精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07-1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04-20

十大中國感動人物事跡作文11-0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素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