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要用到事跡材料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跡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一起來參考事跡材料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1
xxx,是寶源鄉玉豐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家庭雖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來,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她勤勞致富彰顯女性本色。她生長在農村,扎根農村,深刻領會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她不失時機抓住發展的機遇,順應市場需求和政府需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廣開門路,多種經營,走出了一條勤勞致富路。1998年,袁她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頭退耕還林,幫助政府改造天然林保護工程100余畝,承包村民山林300畝發展竹產業,現竹產業已經成為寶源鄉的支柱產業,農民因竹產業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在20xx年榮獲全國"三八"綠色獎章榮譽稱號。
她樂觀向上從容面對生活。她只有一個小學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卻經歷著一些不平凡的事。當初為了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持她。鄉親們也冷嘲熱諷,認為她一個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實際了。可她為了自己的信念,不顧丈夫的.反對和鄉親的嘲諷,把3個孩子丟給了丈夫,一個人跑項目,找資金,簽合同,還經常一個人上山植樹造林,并吃住在山上。后來丈夫被她的執著感動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還林項目,還幫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項目,鄉親們也被他們一家的堅定信念感動著,當初嘲諷她的人紛紛豎起大拇指——xxx真了不起。現在,她每天都樂觀的生活著,在50歲時還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加入鄉里的文藝隊,自導自演"寶源十八奇",她的樂觀精神感染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教子有方教會子女做人。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現與兒子和兒媳住在一起。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順、懂事是她這輩子的收獲。兩個女兒經常回家看望雙親,兒媳更是把他們當著親爹親媽一樣的孝順。在她的感染下,初中畢業的兒子現正自考大專,他說,因為曾經的年少不懂事,放棄了學業,現在自己已成家立業了,要多學習才能趕上時代的節拍,不讓自己的人生留遺憾。小兩口經營著一家大理石加工店,老兩口在農親時節就幫助他們打理店面,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的生活在一起,正等待著他們的孫子出世。
她團結鄰里助推社會和諧。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系上,xxx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xxx說:"她們現在一家人的想法就是如何帶動當地的村民共同發家致富,兒子準備結合赤水的旅游產業,在寶源鄉開一家農家樂,帶動寶源的旅游發展,帶動鄉們就業,共同增收致富。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2
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就是xxx和xxx的家。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20xx年,xxx、xxx家庭獲得上饒市最美家庭提名獎。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樂家園
xxx與xxx于1997年結婚,夫妻兩18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敬如賓,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婦。xxx,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講臺,至今已有25個年頭,在25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并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
在農村,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給孩子的學前教育是不系統、不專業的,而且現在有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看護和教育問題越來越嚴重。于是,深受丈夫園丁情懷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辦幼兒園的`想法。20xx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她開辦了李宅鄉貝貝樂幼兒園。這些年來,靠著他們勤奮的雙手和對孩子們的滿腔愛心,幼兒園漸漸走上了正軌,眾多的留守幼兒在這里得到關愛與歡樂。
除了事業上的進步,他們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溫馨幸福。最讓xxx欣慰的是,婆媳關系這個千古難題,在他們家卻不用煩擾。18年來,他的妻子從未與公婆拌過嘴紅過臉。他的母親今年63歲,父親67歲。20xx年父親患了腦溢血后,留下了后遺癥,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父親出院后,他們便把兩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xxx是個大孝子,為了使半身癱瘓的父親能盡快恢復健康,他不惜代價四處尋醫問藥。不管工作多么累,壓力多么大,他都堅持每天下班后為父親按摩手腳,幫助父親做運動。他使出渾身解數,讓父親能早日獨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xxx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兒園的事情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搶著為公公端飯送水,以盡兒媳的微薄之力。蒼天不負有心人.值得慶幸的是,在兩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關照下,xxx的父親如今已經能夠左手拿勺吃飯,拄著拐杖去遛彎了。
xxx的弟弟20xx年在外打工時落下了一身病,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歲還單身一人。于是,xxx與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顧。現在他們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二、攜手創辦普惠園,熱心公益報社會
xxx經常對妻子說,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他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他們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社會捐獻愛心活動。20xx年,宗儒源頭的小宇杰不慎燙傷,需要多次作植皮手術,醫藥費不少于八萬元。這簡直是給本來就貧窮的農村家庭一個致命打擊。xxx夫婦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四處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園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小宇杰渡過難關。僅第一次便為小宇杰募捐一萬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復健康,又來園里上學了。xxx兩夫妻商議,每學期都為其減免保育費,且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小宇杰,讓他忘記痛苦,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
三、愛國守法懂誠信,為夢匯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倆夫妻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積極執行居委會有關規定,配合居委會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他們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促進農村地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為實現大家共同的夢匯聚正能量。
在xxx看來,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只有做到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這樣才是真正的和諧幸福的家庭。xxx認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他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讓他收獲了幸福和溫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3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孫中山畢生奔走革命,不避艱險奮斗不輟,終于取得革命勝利,推翻了封建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在他身為大總統時,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以公仆自居,人稱“公仆總統”。他的革命奮斗精神和為民辦事自居公仆的高尚品德深受全民敬重。
勤儉節約每日四毛錢伙食費
孫中山在總統府期間,多是粗茶淡飯。他兩個小女兒說,爸爸當了大總統,我們還不如在家吃得好。
為照顧好孫中山的生活,黃興請來了一位會做廣東菜的廚師給孫中山先生做菜。廚師考慮孫中山是大總統,就按當年給洪秀全開餐的標準,做了有各種圖案的六大雜錦拼盤、四個大菜、一個火鍋。
孫中山看后說:“今后不要做這么多菜,每餐只給我做一盤豆腐、一盤魚和一盤青菜。每天標準只用四毛錢伙食費就可以了。”
孫中山勤儉節約,生活十分簡樸。他很少花錢,有錢都用于買書,除了書籍他什么家產都沒有。他常把自己的東西送給衛士,有次天氣轉涼,有個衛士值夜班,他便把自己用的一頂氈帽、一件雨衣送給這個衛士,怕他著涼。
公私分明拒親人求職
孫中山非常重視辦事公正,主張廉潔奉公,不謀私利,反對鋪張和腐敗。他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時,以人民利益為重,決不謀私利,并反對任人唯親的'做法。
孫中山的大哥孫眉早年在美國檀香山經商,曾數次捐巨款資助弟弟干革命,可以說貢獻很大,功不可沒。當時不少同志們向孫中山建議派孫眉出任廣東省都督,孫中山堅決不同意,并致函其兄:
“粵中有人議舉兄為都督,弟以為政治非兄所熟習。兄質直過人,一入政界,將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臺,則眾人矚望,稍失策,怨亦隨生……”
孫中山秉公辦事,不謀私利,不任人唯親的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是人們學習的楷模。
兩袖清風臨終不忘托遺志
孫中山曾任民國大總統、大元帥,但他從未置私產,可謂一生正氣,兩袖清風。除了華僑捐贈他一座房子外,他沒有任何私產。
在臨終時,他在留給家屬的遺囑中寫道:“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所遺的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其愛,以繼余志。此囑”。這里所說的“一切”就是兩千多本書籍雜志和一所五間房的住宅。其實這所住宅還是四位華僑見孫中山在上海住的房子不像樣,還需交房租之下,合力籌資購買贈送給孫中山的。遺囑中寥寥數語表明了偉人的坦然心跡,也是這位不謀私利、廉潔奉公的人民公仆光明磊落的寫照。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4
彭湃(1896-1929年),原名彭漢育,廣東海豐人,被譽為農民運動的大王、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大革命時期,在廣州舉辦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第一和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彭湃在廣東海陸豐地區領導武裝起義后,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家風就是理想主義”,彭湃的孫女彭伊娜說,家里人對物欲都沒有瘋狂的追求,這個家庭遺傳的最珍貴的東西就是為了理想奮不顧身。
彭湃家里原本相當富有,是海陸豐有名的大地主家庭,有“鴉飛不過的田產”。但他目睹了國家貧窮落后,民族積弱被欺,農民處于被剝削被壓迫的底層,生活十分困苦。他幾經尋求選定馬克思主義,立志變革中國社會。
彭湃號召農民起來進行斗爭,表示愿意拿出家產來支持農民。母親知道后十分傷心,邊哭邊說:“祖宗無積德,就有敗家兒。想著祖父艱難困苦經營乃有今日,倘如此做法,豈不是要破家蕩產嗎?”彭湃回到家里沒有一個人肯對他說話,好像對著仇人一樣,大哥也以分家相威脅。
以救國救民、變革社會為己任的彭湃認定家里的財產都是從農民手中搶來的,應該歸還給農民。堂兄代他領回了分得的田契,彭湃便親自將田契送到佃戶家里,可是佃戶們卻不敢接受,他決定采取一個更激烈的行動。1922年11月的一天,彭湃請來許多農民,當眾燒毀了屬于他的全部田契,把財產分給窮苦的.農民,帶領農民參加革命。當初,他的家長希望他成為家族的接班人,而他卻成了舊社會的掘墓人。這是他對舊家風的背叛,與此同時,也逐步形成了新家風。
1929年,彭湃被反動派殺害,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英雄已去,浩氣永存。彭湃骨子里為革命為理想奮不顧身的特質代代相傳,在后人的血液里澎湃不息。
“爺爺為理想而進行實踐是無私徹底的。”彭伊娜說。在彭湃的感召和帶動下,彭家多人前赴后繼走上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先后有7人犧牲,其中6人被追認為烈士,最大的35歲,最小的才17歲。
作為紅色家族的后代,彭家人沒有把自己看成特殊的人群,也不懂得利用一些關系去謀求什么。他們始終與群眾打成一片,為家鄉和社會的發展嘔心瀝血。
彭湃的兩個兒子,彭士祿與彭洪自小就是孤兒,靠人民群眾的掩護幫助,吃著百家飯幸存了下來。其中彭士祿15歲時,幾經艱難被周恩來接往延安,之后留學蘇聯,他是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1983年,他主持了大亞灣核電站的前期工程,為我國科技事業、核工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但他從不居功自傲。
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就是彭家幾代人傳承的共同選擇。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5
小蓮同志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六口之家,但他們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于助人,家庭和睦、溫馨,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互敬互愛,和諧維家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小蓮同志的家庭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他們認為,只要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思考問題,那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小蓮夫婦非常孝敬老人,家里的公公被查出鼻咽癌晚期,他們全家悉心照顧老人,帶他到大醫院積極治療,并從心理上給予安慰,使老人心里沒有感覺到疾病的痛苦。在這個家庭里雖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異,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沖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二、鄰里和睦,熱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小蓮同志的家庭的處事態度,他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們都熱心幫助。小蓮同志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創造美麗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崇尚環保,勤儉持家
小蓮同志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他們注重美化環境,強化環保意識,從不亂扔垃圾,這些意識已深入到這個家庭成員之中并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還在在房前屋后都種植了樹木、花草,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四、愛崗敬業 ,共同進步
小蓮同志是個下崗工人,但她并沒給社會拖后腿,她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培訓,現在自己辦了個托管。托管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還有一大部分是單親家庭,小蓮對這些孩子猶如自己孩子一樣,平時認真照顧這些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最大的關心,讓這些留守兒童感受的家的溫暖和母愛的慈祥。她的丈夫是一名小學教師,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熱愛學生,認真教學,教學成績一直在中心學名列前茅,深受學生的愛戴和群眾的好評。多次被中心校、鎮、縣評為“優秀教師”、“十佳班主任”“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五、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小蓮同志的家庭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于律己,寬于待人。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美麗和諧。
該家庭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真心待人,與鄰居和諧相處,熱心公益事業,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該家庭也十分注重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子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共同打造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大家庭。
在這個幸福的家中,各個成員都注意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愛幼。每當他們夫妻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發生矛盾時,都盡量保持冷靜,通過事后交心的方式,各自反省,互相諒解,相互關愛,丈夫的工作責任十分繁重,有時候沒有時間顧及到家庭中的事務,對此,妻子從來沒有怨言,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給予丈夫關懷。斗轉星移幾個秋,二人攜手相伴,從沒紅過一次臉,從沒斗過一次嘴,讓左鄰右舍羨慕不已。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他們家中同樣表現得更加細致入微。雖然家中老人已經快70歲了,但身體依然硬朗,總是閑不住要做點小活,來貼補家用,但他們夫婦總是好言相勸,讓二老好好在家享享清福。在家中大家總是很注意不要把水灑在地板磚上,以免老人滑倒;燒菜的時候也盡量把菜燒的爛一些方便老人食用,老人的衣物也是拿來一起洗,不分彼此。現在連老人自己都自豪的夸獎起自己的兒媳了。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6
xxx,一個普通人的名字,在我們齊七小區居民的心中卻有著強烈的震撼作用,這種震撼不是來自“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來自xxx家庭長期以來默默無聞為小區居民普及科學文化、為豐富小區居民健康快樂的業余文化生活,所作出的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
退休以后的xxx夫婦倆,是小區志愿者隊伍的成員,也是文明小區的積極參與者。他們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杰,不僅是小區的文藝骨干,還在周家渡各小區文化生活的舞臺上,留下了熠熠生輝的足跡。他們一家,溫馨和睦、其樂融融。看書、看報、制作科普宣傳版面、寫讀書筆記、收集整理各種健康科普等信息是他們的一大愛好。倡導終生學習的理念,活到老學到老,正是他們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閑暇之余,家庭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使家庭不僅是生活的港灣,更是共享學習樂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臺。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通過家庭學習的心得體會,在小區組建了老年“讀報小組”。她深知小區內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糧而難與人溝通的困惑,動員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讀報小組”中來。使小區老年朋友有了一個了解國事、天下事的窗口,提供談天說地侃新聞、傾訴心里話的場所。為了滿足老年人特殊的學習需求,王阿姨備足了功課.如:通俗易懂的國內外形勢的宣講,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與子女的糾紛問題等。如:“5.12”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大地震的消息傳來,“地震來臨如何避險?”教會老人們如何應對地震小常識的同時,也動員他們一起參與慈善募捐,為災區人民獻愛心。她的“讀報小組”,曾被周家渡街道評為“優秀讀報小組”的光榮稱號。
十年前,為抵制陋習、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同時也與小區居民共享由新科學帶來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覺肩負起小區普及科學文化的重任,在樓道里設立了“科普園地”。把科學生活的理念以宣傳版面的`形式傳遞到每家每戶,每月一期刊登在樓道的“科普園地”上。大到世博、奧運、文明禮儀知識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飲食起居,內容包羅萬象。如:使用家電節能的小竅門、人人養成健康行為、防止肥胖也應該從娃娃抓起等。并不失時機結合突發事件及時編寫科普小常識。如:浦三路加油站發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題“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機”的宣傳版面。并不定期刊登宣傳規范文明行為的漫畫系列插圖,掛在樓道內。
年高79歲王阿姨和她81歲的老愛人,為了使科普宣傳版面做得既圖文并茂又美觀大方,花費了很多心思在里面。學剪紙、學繪畫、練寫仿宋字、學寫毛筆字,每一塊科普宣傳版面都凝聚著他們夫婦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里,常常可以看到夫婦倆,你來寫字我磨墨;你來剪紙我畫畫。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傳版面總能吸引居民們的眼球,更是得到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十年來,使科普文化知識從樓組傳播到小區十個樓組乃至整個小區。
十年來,王阿姨夫婦倆制作的宣傳版面,共有167塊;十年來,王阿姨自始至終辛勤地耕耘著她的“讀報小組”、“樓組文化”象一顆螺絲釘,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小區科普事業上,難能可貴!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區“科普示范家庭”,名副其實!
一個立足小區、發揮特長,用滿腔熱情為我們齊七居民區普及科學文化作出很大貢獻的xxx家庭,在崇尚科學文化的今天,無疑是我們周家渡社區科普示范家庭的杰出代表,功德無量!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7
李堅真作為老一輩革命先驅,從早年參加革命活動到建國后歷任省紀委書記、省委書記等領導崗位,始終如一堅守信仰、克己奉公、嚴于律己,獻身祖國革命和建設事業60多年,身后沒有為自己的親人留下一分錢。她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家人親屬常懷律己之心,規范言行舉止,繼承優良品德,并留下不少廉潔家風故事廣為傳揚。
這樣的錢出不得
李堅真于1907年出生在豐順縣小勝鎮東葉畬小山村,她的弟弟李永良第一次到廣州看望她卻是在1969年。平時,李堅真對家鄉親屬要求很嚴格,寫信或者捎來的話總是:“我很好,你們不用掛念,不要浪費時間、金錢,不要專門到廣州來,你們在家要搞好生產,做好工作。”
這一回,弟弟終于得到姐姐同意,到了廣州。他首先感覺就是驚奇:這就是經過長征的姐姐家嗎?房子普普通通,家具很舊,幾張長條凳,一把藤椅,一張在鄉下也常能看見的茶幾桌,實在與他想象中姐姐的房子相差太遠太遠了。
一天,永良小聲地說:“姐姐,老家的房子太舊了,我們住的還是你出生時候住的老房子,現在打算蓋一座新的。”同時,提出要大姐幫助蓋房子的要求。李堅真聽后,笑了笑說:“姐姐沒有錢,即使有,也是黨和國家的,家里要蓋房子,還是自力更生好。”此后,弟弟聽從姐姐囑托,自力更生,真的建起了新房。
這樣的字簽不得
李堅真有個侄子叫建強,他父親原是豐順縣小勝供銷社的干部,1985年,已經是到退休的年齡了。當時,建強很想“頂替”退休的父親,跳出農門。那個時期前后,許多人也是通過“頂替”,辦理“農轉非”,吃上了“商品糧”。
那年建強41歲,已經超過40歲的界限,申請材料被主管部門退了回來。建強心里很不是滋味,日思夜想,最后,想到了姑姑李堅真。認為就是“一歲之差”的事情,只要姑姑說說話,讓有關部門照顧自己一回,實現自己的愿望應當不成問題。
后來,建強帶上申請書,到省城找到了李堅真,希望她拿起筆來寫下能夠解決自己問題的批語。
出乎建強意料,李堅真聽后卻是沉默。許久,她才慢慢地說:“共產黨不能世襲,不能是一代做官,就要代代做官。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開口,更不能寫字。”
這樣的`“好意”領不得
1973年,親屬得知李堅真將擇時回家鄉的消息后,決定修繕被燒毀的房子。當地領導得知后,便在她回鄉前,從民政部門的救災款項中撥出400元幫助修建房屋。
李堅真回到后,公社領導如實向她作了包括修房在內的情況匯報。她一聽到從公社民政救災款中撥出400元幫助修建自家房屋,頓時臉色變了,當場嚴肅地批評了公社領導。她說:“搞老區建設有老區建設款,群眾有困難有困難補助款,遇上災害有救災款,你們知不知道救災款是國家專項開支,任何人都不能隨便轉移動用,這是一條鐵的紀律。你們以我這次回鄉之機,隨便動用救災款修建我家老屋,這樣做,在社會和群眾中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你們想過沒有?必須馬上將這筆錢收回來。”
在接見侄兒等親屬時,她還專門就這件事向親人們語重心長地作了一番解釋:“救災款是救命錢,是黨和政府關心災區人民生產生活的一種特殊經費,是體現黨和政府對災區人民照顧、關心的原則性問題。公社領導出于一片‘好意’,特批了400元救災款給我們家修房子,這樣的‘好意’,伯母領不得,你們也領不得啊!”后來,這筆已撥下去的款又被公社收了回來。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8
葉劍英(1897—1986年)元帥,戎馬一生,英勇善戰,在全國人民心中,是一位為中國革命勝利建立不朽功勛的卓越領導人。對于家風,葉帥一直抓得很緊,嚴格要求,一以貫之。他經常對子女們講“挺著腰桿走路,夾著尾巴做人”的道理,要求子女銘記“夾著尾巴做人”的家訓。
葉劍英元帥的女兒葉向真讀大學期間,每當星期日,要從學校乘坐公交車回家,途中要換三次車,需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回到家里。有一天,“赤日炎炎似火燒”,葉向真冒著酷暑從學校回家,怎么也擠不上公交車,好不容易擠上車,在路上折騰了三個小時,心里憋了一肚子火。她一回到家就發牢騷,抱怨不派車接自己,葉帥一聽,厲聲批評說:“你以為這個車是給你們配備的嗎?因為我是替黨和國家工作,才給我用的車。一般老百姓可以坐公交車,你怎么不能坐?你以為你是誰?”葉帥的嚴厲批評,使女兒受到深刻教育。從此,她再也沒有在這些問題上發過牢騷,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在兒女的眼里,葉劍英元帥為人寬厚,謙虛謹慎,對子女既要求嚴格,又愛護有加。葉帥常常給子女寫信,對他們的`讀書學習、工作就業、婚姻戀愛等各方面給予指導,鼓勵孩子們做小螺絲釘和實干家。葉帥在給葉楚梅的信中,要求女兒“努力把自己鍛煉成為人民所需要的人,不是多一個少一個沒有什么關系的人,不是可有可無的人。確有一點本事,拿出來為人民做點事,盡點小螺絲釘的作用,這就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做人的目的。不要好高騖遠,幻想多而實干少。這一點,可要注意。多少人都說你學得不壞,爸爸是高興的。但應該懂得還不夠得很。望繼續努力,日進不已的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談到葉帥的家庭教育,女兒葉向真說,父親在家里比較民主,但決不是放任,他很尊重別人。父親相信真正尊重他人,才會讓他人透露自己的心聲。如果以家長的命令式對待子女,就沒辦法了解孩子的心聲,孩子有什么話也不愿意跟父母說了,等到出了大問題的時候,家長才發現,就為時已晚了。葉帥曾說過,真正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須了解孩子。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9
在寶山鄉寶山村寶山屯有這樣一戶人家,25年里無論面臨什么樣的處境,家人始終和和睦睦,被當地傳為一段佳話。
一走進寶山屯,就能看見一座磚瓦房,養滿雞鴨的院子雖然看似擁擠,但被收拾的干凈整齊,走進房子,窗明幾凈,各種家電一應俱全,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看電視,這便是高洪梅的家,炕上的老人是高洪梅的公公。每當有人與老人談起兒媳婦的時候,老人總是得意的說:“洪梅嫁到我家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跟我們老人紅過臉,早些年條件困難,有好吃的,洪梅他們三口人從來不舍得吃,都留給我吃,我體不好,洪梅就借錢帶我看病,買補品,跟我的親女兒一樣。雖然我現在去訥河老兒子家生活了,但每年春夏,我都會回來,要不太想他們了”她叫高洪梅,今年46歲,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依托科技致富,用賢惠關愛家人,用善良和正直幫助鄰里鄉親。
1990年中專畢業的高洪梅和丈夫朱振喜結連理,兩人是中專的同學,青梅竹馬,婚后便定居在了寶山村寶山屯,剛結婚的時候,家里條件特別困難,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結婚的婚房都是借住在別人家,平常就吃饅頭咸菜,夫妻倆現在回想起過去的日子,依然眼中飽滿淚花,那真叫一個苦啊。但是苦難并沒有打倒高洪梅夫婦,小兩口借錢承包了幾畝農田,開始種植黃豆,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還要洗衣做飯,日子雖然辛苦忙碌,但是小兩口卻樂在其中。可是現實沒有想象的美好,那一年的黃豆遭了病,收成一落千丈,不但沒有賺到錢,欠的債務也沒有還上,雪上加霜的是高洪梅的公公生病急需人照顧。面對這些困難,高洪梅沒有退縮,她仍然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她安慰受打擊的丈夫,同時把公公接到自己家里來贍養。秋去冬來,為貼補家用,高洪梅和丈夫朱振上山砍柴,再用爬犁拉到山下販賣,黑龍江的冬天漫長而又寒冷,最低溫度可以達到零下30多度,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風,都沒有阻擋住高洪梅對家人的愛,她用自己的雙手,靠著賣柴解決了冬天家人的溫飽。那個冬天高洪梅白天砍柴賣柴,晚上回家給公公洗腳按摩,換洗臟衣服,夜深了,等公公熟睡后,她還要和丈夫研究大豆的栽培技術,希望來年的收成可以好一些。就這樣,一年過去了,1991春節過后,高洪梅懷孕了,即將為人母的她,高興之余多了一絲擔憂,孩子出生后會不會有好日子過,黃豆能不能豐收,公公的病能不能好起來。但是很快,她就重整精神,重新振作,因為她知道只要努力的生活,一切都會變化的。果然,黃天不負有心人,在高洪梅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康復了,身體變得硬朗起來;在鄉農技人員的幫助指導下,大豆也有了好的收成;1991年是難忘的一年,因為這一年,高洪梅和朱振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一個健康的大胖小子,夫妻倆給孩子起名朱小磊,希望兒子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隨著小磊的長大,高洪梅家的日子也有了起色,蓋了新房子,雖說房子不大,但那也是屬于自己的窩,自己再也不用住在借來的房子里了。生活好了,有人勸高洪梅再生一個孩子,一兒一女湊成個“好”字,但是高洪梅沒同意,她說:咱們得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一家只生一個好,把這個孩子培養成人,讓他受教育,長大后回報社會。這是高洪梅的'心聲,也是高洪梅的理想,她為這理想努力著。她在種地和照顧老人、孩子之余,開始飼養雞鴨,起初搞養殖只是想用雞鴨蛋給老人和孩子補補身體,但是后來她發現,鄉里的飯館,都是從農戶家購買雞鴨,往往還供不應求,她決定把規模擴大,由原來的幾只,發展到了幾十只,這樣既保證了家人的健康,又補貼了家用。1998年農村集體分地,高洪梅家的農地變多了,種起來沒有原來那么輕松了,往往要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遠在訥河的小叔子一家看到嫂子的辛苦,決定把老人接去訥河照料,但是高洪梅不肯,在小叔子和老人的一再要求下,最終達成協議,每年的春夏兩季老人要回來高洪梅家,讓高洪梅繼續盡孝道。很快小磊到了上初中的年紀,寶山鄉沒有初中,要讀書只能去縣里上學,那意味著家里的開銷又要變大了,很多人勸高洪梅,小孩子讀完小學,認識幾個字就足夠了,別念什么初中了,下地干活,還能給你搭把手。高洪梅反對的說:我不僅要讓我孩子讀初中還要讓他讀大學,只要他想讀,我就一直供下去。高洪梅抱著這個信念,種地,養殖,栽木耳段,日子是過的越來越紅火,不僅給家里蓋了大磚房,更把小磊培養成了大學生,去年小磊順利從大學畢業,現在成為了信用社的一名工作人員。而高洪梅仍在努力著,勞動著,她要讓好日子一直繼續下去。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10
xxx是大通區洛河鎮淮建村村委會主任,同時還是淮南市綠佳園園林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他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僅是因為他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還因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強的環保意識,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綠色環保,從我做起”,是xxx一家的響亮的口號,他們不只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樹立環保意識,節能環保從點滴做起
xxx是做園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極強的環保意識,這是長期養成的習慣。xxx和他家屬在家庭中帶頭開展環保行動,并用自己的行為習慣去教育、感染孩子,經常提醒家庭成員在各方面從環保定位,從思想上營造綠色氛圍,生活實踐中創建綠色家庭。
他們平時注重學習和運用環保知識,并把環保落實在行動上,處處以環保標準為依據。購買家電首選環保節能產品,購置電腦選防輻射的顯示器,購置電視機選擇防靜電產品,電冰箱也是無氧的綠色冰箱。在節能方面,家里的廚房和廁都按上節水龍頭,大廳里使用的是節能燈,并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平時,用過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著用來拖地;沖淋浴時站在洗澡盆里,節省下來的水用來沖廁所,淘米的水用來澆灌花木。用他的話說,這是“廢物利用”。為了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費,他要求家人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為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堅決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飯盒。他是這樣做的,并且時時提醒身邊的人,向別人宣傳節能環保知識。
二、將“綠色”引入到淮建村經濟發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種植歷史,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千余畝的基地規模,是淮建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來源。但是多年來,菜農們一直沿襲舊時的蔬菜種植技術,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噴灑農藥,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這樣種出來的菜還賣不上價。這個問題急壞了一直以“節能環保”為宗旨的xxx,他經過苦思冥想,多方打聽解決方案,最終帶領群眾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引導菜農施綠色肥,到淮南農場拉奶牛糞便制作綠色肥,不僅能減少污染,還能減少農藥對人體的傷害;他請來市農委和農科所的專家,教授如何通過物理方法解決病蟲害的問題;為了解決灌溉問題,他多方籌資,為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并引導菜農采用科學方法澆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僅打出了自己的.市場,注冊了“淮建村”品牌,還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認定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氣池建設,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
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池:能有效地節省燃料,據統計,建造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以解決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農戶每年累計節省燃料費用約1500元;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一座沼氣池年產沼肥約27噸,相當于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鉀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降低生產成本;能保護森林資源,發展沼氣后,農民用沼氣代替柴草為燃料,從而換來了青山綠水,促進林業生態的發展。總之,有利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xxx在了解了建沼氣池的好處后,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廁、改廚”,走村串戶宣傳建沼氣池的好處,并且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經過他的宣傳發動,淮建村有50戶村民建立沼氣池,并在使用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對淮建村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xxx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時刻牢記“節能環保”的宗旨,并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學習對象,為我們村百姓養成節能綠色的生活習慣做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11
詹天佑(1861-1919年),生于廣州市荔灣區(原廣州府南海縣),是近代著名的科學家,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他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籌劃過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禮、新易、京張、粵漢等線,成績斐然。他為中國的鐵路事業奉獻了一生,并教育子女要時時以國家利益為重,形成了奉獻國家、廉潔自律、勇于創業的好家風。
婉拒兩個兒子“官費”出國留學
1914年秋,正在擔任粵漢、粵川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接到北洋政府的一個通知:批準他的兩個兒子“官費”出國留學。看到通知,他并沒有感到高興,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當天晚上,詹天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覺。他想,別人家的孩子出國留學,都是自己出錢。現在,我的兩個孩子出國留學,卻是“官費”留學,還不是因為我對祖國的鐵路事業做了一點點貢獻。要是因為自己對祖國做了一點點有益的事,又有一定的地位,就可以讓子女得到特別的照顧,這不僅對國家不利,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
于是,他婉言謝絕了政府的特殊照顧,堅持用自己的`薪俸,支付兩個孩子留美八年的一切費用。
“不能只顧個人,要多為國家著想”
兩個兒子從美國留學歸來,有單位要用高薪聘請,詹天佑不同意。他對孩子們說:“我送你們出國留學,不是要你們回到祖國做高官、拿厚祿,而是要你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些有益的事。我看,你們不要到別的單位應聘,我身邊正好很需要人手,你們就在我身邊工作吧。”
當時,在詹天佑身邊工作的,還有幾個和他兒子一起回國的同學,每月的工資有一百多元。而詹天佑只給他的兩個兒子七十多元的工資。同樣的學歷,又做同樣的工作,可工資收入卻不一樣,相差都快一半了。有人為他的兩個兒子打抱不平,認為這樣做不合理。兩個孩子也覺得父親做得有點太過分,鬧起了情緒。
詹天佑知道后,十分懇切地對他們說:“不是因為你們工作得不好,而是因為你們倆是我的兒子,要求要更嚴一點。對自己的孩子徇私是不好的。你們要知道,國家目前有困難,我們不能只顧個人,要多為國家著想。”
不占用一分公款
詹天佑子女較多,原來的住房較為擁擠。政府為了照顧他,在張家口為他安排了一幢寓所,并用公款為他家添置了一些家具。詹天佑知道后,覺得政府之所以這樣做,是考慮到他的實際困難,也算是對他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的獎賞,他很領這份情。但他又覺得,這樣對孩子們的影響不太好,怕他們滋長特殊化的思想。于是,他要來清單,照單子付清了用款,不占用一分公款。不久,考慮到詹天佑工作的需要,鐵路局為他買了一輛汽車,供他個人使用。為了節省公款,他謝絕了,而用自己的錢買了一輛馬車,供自己工作時使用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12
小桂同志的家庭與千萬個家庭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這普通的背后,卻蘊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故,她記錄了這個家庭生活幾上、自立、自強尊老愛幼的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一、愛崗敬業,工作楷模
小桂同志不論做什么事情,他都充分發揮軍人的本色,認真履行職責,處處以身作則。雷厲風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黨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近幾年村委會工作名列前茅,鄉年度重點目標考核第一名,縣先進黨支部,本人縣優秀人大代表,這些榮譽的取得,與他愛人理解與支持是分不開的。
二、尊老愛幼,家中模范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小桂同志還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工作之余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兒子,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他仍然堅持抽空陪伴他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兒子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勤儉樸素,家中賢內
小桂的妻子吳滿鳳同志是一名家庭主婦,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作為媳婦,她恪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常陪件老人談心,做她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兒子生活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兒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助”的最佳代言人。
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她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把家中的事情管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為了讓丈夫做清清白白的村官,不濫用權力,不迷失自己,她建立起一般家庭更加純樸和節儉的家風,牢固地守護著自己家門。她常吹家庭廉潔風,常念家庭廉潔經,督促丈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外做到“一身正氣上班去,兩袖清風回家來”。
四、以德育人,父慈子孝
在父親新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之下,小桂泉同志兒子都培養出自立自強的性格,在生活上,獨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進,在事業上努力拼搏。
在小桂同志帶動和影響下,全體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共同努力,精心經營出一個洋溢著溫暖、民主、文明、科學的美好家庭。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13
xxx,70歲,是馨園社區一名普通家庭婦女,她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兩個孫子。她家住鑫佳路,鄰居們都稱贊xxx家庭是真正的綠色之家。
一、從生活點滴,厲行節約
xxx她平時很節約,從不浪費一點糧食,充分發揮了舊物利用。她家的清潔工具拖布從來不買,都是用純棉的舊衣物改的,她做的拖布又大又厚,吸水又強,比買的好使多了。做的多了,xxx就經常把它送給鄰居使用。在她的家中,生活中的小竅門很多很多,看起來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她就能把它變得有價值,既節約了能源又減少了污染。
她家的用水從三個方面節約,廚房用水,個人衛生用水,和廁所用水。廚房用水,她家的淘米水和洗菜用剩的水都利用得恰到好處,她家用干凈器具把水接起來清洗衣物或其他物件,洗完衣物的水用來澆花。廁所用水一般都是把各種用剩的水儲起來沖洗廁所或拖把,真正做到了一水多用,讓每一滴水都變的有價值。在生活細節上,她也十分注意方法。外出購物買菜一般自帶購物袋,不用一次性筷碗。家用照明電全部使用節能燈,并且出門養成隨手關掉水電開關的習慣。雖說孩子現已成家立業,但她經常言傳身教地教育子孫不要鋪張浪費積極參與節能低碳活動。
二、變廢為寶,美化家庭環境
變廢為寶是xxx的生活理念。她利用很多廢舊物自制了多種蓄水用具。走進xxx家的.院子,多種花草枝繁葉茂隨風搖曳,散發出不同的清香。自制的蓄水用具有玻璃制作的,鐵皮制作的,壞舊的陶瓷缸制作的等等,一到雨季就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景觀,這是收集自然雨水的最好途徑。xxx種花養草一般都引用自然肥料,淘米水發酵,雞蛋殼搗碎,家禽糞類回收等等。既廢舊利用節約了資源又美化了環境。xxx家種養的花草根雕每年都迎來了各方愛好者觀賞借鑒。
xxx家中的每一個家電的選擇也都從節能、省電等入手,在家庭中樹立節能減排的科學觀念;提倡文明健康、節約環保的生活方式,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低碳環保理念,用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來履行環保承諾。向社區居民及周圍同事、親朋好友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從而達到踐行節能減排行動,樹立環保理念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能量的消耗。
三、倡導健康文明,引領時尚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xxx總是要求家庭成員,要樹立節能減排的科學觀念,倡導文明健康,簡約環保的生活方式,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xxx家庭陳設古樸簡單,干凈整潔,通風采光。雖說他們都有退休工資,生活還算不錯,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始終保持。用她的話說;并不是我們吝嗇小氣,舍不得花錢,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若是地球上有一天沒有水源,那么一切生命將會停止。我們要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xxx常說,當今科技的飛速發展導致了人類一些懶惰思想的滋生。我們的天空不藍水不清,森林被破壞了,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失去平衡。目前綠化和低碳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希望能用我的行動影響一大批居民朋友,并積極參與我們的行列,從點滴入手,科學生活成為現代節能家庭。全家人在她的帶領下在讀報看書看電視中增強環保意識,從思想上營造綠色氛圍,形成節能環保人人有責的“綠色”意識。全家堅持綠色出行、在小事中注重節能減排,做到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平時在社區中主動宣傳,爭做節能環保的“綠色”使者,利用自身有利條件,積極在社區、鄰居、親友、同事、朋友間開展節能環保綠色宣傳,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傳達給更多的人。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14
xxx,家住成縣紙坊鎮代塄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自己,愛人,兒子和年邁的婆婆,她的家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經過夫妻的共同努力,建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丈夫勤勞善良,兒子懂事聰明,婆婆熱心愛人,受到了鄉鄰們的稱贊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xxx一直堅持著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丈夫。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予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她的家庭變得更加溫暖。丈夫是一名愛崗敬業的村干部,平時一直忙于村上的`工作,為了讓丈夫能安心工作,xxx會主動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務。每逢農忙時,她往往從凌晨四五點就要出門,一直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她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長輩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對于家里的老人能盡責盡孝,每當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她心里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
作為一名農村婦女她一直主張主動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來發家致富,他的丈夫工作非常積極努力,嚴肅,敬業,奉獻是群眾對他的評價。由于工作比較繁忙,丈夫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但妻子并不埋怨他,看丈夫為村民辦實事,她的心里也非常驕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種喜悅和幸福。對于丈夫的工作,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丈夫雖然工作繁忙,但是只要一有空在家,都會主動積極地幫助妻子承擔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都與妻子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為生活瑣事而吵架,兩人相處的非常融洽。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系上,他們全家人都堅持著“鄰里關系,親如兄弟,情同手足”的理念,鄰里之間他們會主動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他們認為只有大家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們總結出了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xxx經常告誡自己好和丈夫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家人和鄉鄰親友,他們的努力讓他們收獲了幸福和溫暖。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家規家訓家風作文09-26
家風家規家訓作文05-06
家訓家規家風作文05-18
家風家規家訓作文11-05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02-17
家風家規家訓作文02-15
家風家訓家規事跡01-10
家風家規家訓的作文03-23
家規家訓家風作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