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
北京時間20xx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此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北京時間20xx年9月16日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20xx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后,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
頒獎詞
發射入軌著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跑,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環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畢將行穩致遠。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2
一天之內看了兩遍報道張桂梅事跡的視頻,兩次都感動到落淚。我想說一說幾處使我掉眼淚的地方。
第一次是張桂梅含淚講述華坪縣婦代會上大家為她捐款治病,病好后她想著要為大家做點什么。多么可敬樸實的華坪人民!正因為他們無私的援助,才促使張桂梅更加努力地工作,傾其所有不讓自己所教班級的一個孩子輟學。
第二次是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大門敞開,大大小小的孩子奔向張桂梅喊“媽媽”,這些孩子當中就有被父母遺棄的健康的女孩子。正因為當了兒童之家的院長媽媽,才更加堅定了她要辦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的決心,因為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的`確,精神扶貧(教育扶貧)能從根本上幫助貧困地區的人民擺脫貧困。
第三次是女高建立初期面對著教學即將癱瘓、學生將被分流,張桂梅等6名黨員教師在手畫的黨旗面前重溫入黨誓詞,這一刻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也體會到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張桂梅為孩子們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鐵打的紀律為孩子們更好地學習保駕護航。
最后一次是主持人問她這輩子的價值是什么?她說無論多少她救了一代人,只要這些女孩子今后比她好,比她幸福就足夠了。這一刻我仿佛對人們常說的“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3
【頒獎詞】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于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人物事跡】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生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原籍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1975年12月參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義務兼任),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會長。
20xx年,在云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她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經多方努力,20xx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建校12年來,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患上了10余種疾病。張桂梅說:“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后能為社會做貢獻時,我覺得值了。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4
毛相林
毛相林,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
毛相林43年堅守偏遠山村,堅持苦干實干,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
20xx年以來,他培育“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游,推進移風易俗,提振信心志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讓鄉親們改變了貧困落后面貌,過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絕壁、誓拔窮根的事跡傳遍了全國各地,贏得了人們廣泛贊譽,他也陸續獲得“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等榮譽稱號。
【頒獎詞】
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于帶著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峰,路的盡頭是家園。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5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恒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s)提出了"楊—米爾斯方程",與巴克斯特(er)創立了"楊振寧—巴克斯特方程"。
宇稱不守恒理論
他與李政道提出基礎粒子間的弱核力并沒有鏡像對稱的特性,違反了當時物理家的認知。該理論后得吳健雄的實驗驗證。
楊—米爾斯方程
他與羅拔米爾斯(RobertMills)提出的理論,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理論。
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建性強,眼光深遠。
美國鮑爾獎授予楊振寧時的.頒獎詞說楊—米爾斯方程和牛頓、麥克斯韋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論,必將對未來有著足堪比擬的影響。
楊—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的數學結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進也慢慢在物理方面顯示出深層的意義。1990年菲爾茲獎頒給四位數學家,其中就有三位和楊—巴克斯特方程有關。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6
61歲,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43年堅守偏遠山村,堅持苦干實干,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毛相林打通絕壁、誓拔窮根的事跡傳遍了全國各地,贏得了人們廣泛贊譽,他也陸續獲得“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等榮譽稱號。
頒獎辭
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于帶著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峰,路的盡頭是家園。
適用話題
奮進擔當,脫貧攻堅,實干精神,心系鄉村,甘于奉獻
國測一大隊:山河功業存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7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托陳海蘭把她去世后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并委托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里寫著:“本人王婭,女,66周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后事,以終余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說,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于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省到苛刻。”王婭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說,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說“你不懂”,直到后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雖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溫暖著貧困學子,也將影響著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說。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陳海蘭一直照顧著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愿,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參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后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8
榜樣的力量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磨,反而因為它的偉大而歷久彌新。12月5日,由中央電視臺組織的“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評選進入投票階段。連日來,我區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魏德友夫婦的事跡感動了全國的'網友,他們和我區各族干部群眾一道踴躍為他們投下了神圣一票。截至12月25日19時30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得票315074票,魏德友夫婦得票2652261票,得票數分列20位候選人的第15名和第8名。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是新疆哈密市中級人民法院退休的一名維吾爾族干部,被譽為“新疆焦裕祿”,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76歲的魏xx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的一名退休職工。52年來夫婦倆人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被譽為邊境線上“活地圖”。
當央視網公布了他們的故事和投票頁面之后,網友紛紛留言和問候發起了一場向榜樣致敬的行動。
網友“親愛的小壁虎”說:“無數次踏雪訪貧問苦,冒雨送救濟糧款,關心孤寡老人、失學兒童……這些年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像一顆不會生銹的螺絲釘,依法公正廉潔辦案,維護民族團結,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新疆下雪了,爺爺奶奶注意保重身體!”“讓我感動的不僅是守邊,還有平淡而真實的陪伴和不離不棄!祝福爺爺奶奶!”“為老魏叔夫婦投上一票,向屯墾戍邊的兵團人致敬!”投票、致敬、牽掛、噓寒問暖……網友們自發的這場向魏德友夫婦再致敬行動,讓這個冬天一下子溫暖起來。
兵團第九師宣傳部部長李偉道說:“投老魏就是投新疆精神、兵團精神,就是在全國面前力挺大美新疆和真實的新強人。”
烏魯木齊市居民林楓說:“他們在平凡中產生了不平凡的力量,這種力量震動了我,感動了我,促使我反思,使我有力量舉起手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魏德友夫婦投票。”
網友新疆人說:“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還有些人能夠守護著精神的樂園,不得不為這些人的舉動所折服。”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9
骨科碩士、神經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骨科主任,這是梁益建的真實身份,然而,讓他感到最親切的稱謂,卻是來自患者的一聲“梁爸爸”。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精湛的醫術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這是梁益建作為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最真實的寫照。對于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梁益建顯得有些低調:“我就是個給病人看病的普通小醫生。
梁益建:“我只是個小醫生”
在醫院骨科大夫們眼中,梁益建是個精力充沛的人。這個留利落平頭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雙泛黃的運動鞋,疾走于病房、醫生辦公室、手術室之間,并不高的個頭一轉身便找不見人。病房里的患者們覺得,梁益建是個和緩平靜的人。調整牽引支架時,他手拿10號扳手,弓著身子不緊不慢地調整每一顆可能影響角度的螺絲釘,平均每個人的調整時間30分鐘。面對媒體的采訪,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鏡,用沙啞的聲音說了一句:“我只是個小醫生。”
在住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側彎130°以上、四處求醫無門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變的不僅是人的外形,與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臟衰竭,不斷侵蝕著人的生命。面對患者,梁益建的話大辯若訥,“我治得好”,這四個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聽來,有若天籟,意味著一線生機。
三醫院1號住院樓2樓,帶著脊柱牽引支架的于建紅,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轉角通往醫生辦公室的小平臺上,靜靜地呼、吸。病區的空氣混雜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種藥味,并不算清新,他卻視為珍寶。
幾個多月前,一輛小汽車飛馳在河北滄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于建紅癱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車后座,大口地吸著氧氣,生命的氣息隨著時間流逝,似乎正一絲絲地沒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見。因為40年脊柱側彎而變形的胸腔,壓迫著于建紅肺部的呼吸空間,“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歲的父母、媳婦周大姐和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為了“活命”,從20xx年就出現呼吸困難的于建紅已經輾轉在河北、北京求醫2年,跑過很多家大醫院。“這是命運的事,回家好好休養”,醫生的這句話于建紅聽過很多遍。盡管呼吸對他來說越來越費勁,他一邊吸著氧氣一邊執拗地在網上搜索,不甘心地試圖叩開命運之門。當北京的一位醫生告訴他“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沒人敢收你了”時,他連發短信的力氣都沒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紅的愛人周大姐試探著向梁益建的手機發了一條短信咨詢,立即收到了回復。8月7日,于建紅最新的血氣分析數據被一一發到梁益建的手機上,“我的氧分壓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壓低于60mmHg,已經意味著呼吸衰竭。緊緊捏著手機的周大姐,反復翻著手機,一條短信點亮了屏幕,這是于建紅期盼了2年的回復——“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點從滄州出發,一天之后,已經陷入半昏迷的于建紅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立即進入骨科ICU。2天后,于建紅情況好轉,進入普通病房。“奔著活命而來”的于建紅,“活命”幾率正在呈幾何級數增加,“現在上下樓梯都沒問題,聊天更是沒有問題”。
梁益建:“我不收這些病人,誰收?”
于建紅和病友們互相打氣時,常常會聊到一個已經出院的老病友——今年34歲、重慶壁山小伙子肖強。肖強的脊柱曾有三個嚴重畸形:嚴重脊柱后凸畸形、嚴重側彎畸形、嚴重脊柱旋轉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側彎達到了190度,被媒體稱為世界罕見。肖強也和很多病友一樣,因為脊柱畸形,他的肺部、心臟等臟器已經受到嚴重積壓,呼吸越來越困難。如果再得不到治療,他最終會因為呼吸衰竭而死。
從20xx年起,肖強在全國各地奔走尋找獲救的希望,走遍了國內知名醫院,拜訪了國內幾乎所有知名的脊柱專家,“在北京求治時,為了節約錢,晚上我就直接睡在門診大廳里。”然而,跑遍了國內多家大醫院,肖強都被拒絕。在北京某醫院,肖強曾住院15天,最后專家仍告訴他無法手術,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案例。經過努力尋找,20xx年3月27日,沒有放棄的肖強找到了梁益建。
20xx年4月9日進行了第一次手術,20xx年7月進行胸廓成形手術,20xx年3月進行脊柱矯形手術,20xx年9月出院……如今,肖強仍把每一次治療節點記得清清楚楚,他說這對自己非常重要。距離出院已經一年有余,肖強除不能彎腰外,生活與普通人無異,此前出現的腰疼、呼吸疼等問題也在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就在去年10月21日,肖強的女兒出生了,他特意撥通了梁益建的電話報喜。
在“我能治”幾個字之中,有患者重獲新生的喜悅,也有不為人知的風險。國際脊柱側彎學會委員(SRS member)陶惠人說,脊柱側彎手術,醫生需要承擔病人癱瘓、出現呼吸問題等風險,“脊柱側彎手術是骨科手術中風險最大的,在醫學范疇內,手術出血超過兩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側彎手術及肝腎移植手術。”梁益建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天手術都很難,就像在青藏線的懸崖邊開車”,但他又將話鋒一轉,“我不收這些病人,誰收?”
據公開報道,20xx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術已經超過千例。另據西南交通大學附屬醫院統計,20xx年至20xx年間,梁益建在該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達507名,其中,417人已術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
智善公益基金會與全國20余家公立醫院具有合作關系,“三醫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廣大醫院告知無法手術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術難度高、風險大、治療時間長。”作為在全國范圍長期救助家庭貧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苗強說,“梁益建的勇氣來自于對醫學事業的敬重與執著。”苗強眼中的梁益建是位勇士,“勇于探索醫學高峰,挑戰高難度的手術”。
據悉,梁益建在治療病例上已經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類型,突破了國際公認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手術三大禁區:極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20xx年2月,梁益建發表在國際脊柱頂級雜志《Spine》的一個病例,以“無一問題提出”狀態全文發表,打破了該雜志在審稿時會針對每篇文章提約20個問題的慣例。
在每一天不斷發生的工作細節中,梁益建的“勇氣”源自對己對人的“嚴格”。
“嚴格”是對時間的管理。梁益建常常晚上7點之后帶著病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點睡覺,而午夜12點之后是他的練拳時間。梁益建舉起右掌緩緩地在空中虛畫出一個圓,圓圈末了,化掌為拳,出拳帶風,“太極講定,定下心,才能在手術臺上處變不驚;太極健身,才能支撐七八個小時的手術。”早上7點半,梁益建又準時出現在辦公室。7點45分,當很多病人睡眼惺忪的時候,骨科醫生辦公室里已經熱鬧起來。36位醫生護士立定,骨科交班5分鐘后開始。
根據醫院相關規定,各科室每日上班時間為上午8時。“梁主任每天早上7點30分就會抵達病區,醫生、護士也不好意思太晚。自然而然地,我們成了全院最早上班的科室。”包括護士長陳瀾在內,每日上午7時50分參加交班的醫生、護士超過30人。以30人每人每天多出10分鐘的工作時間計算,骨科的醫生護士每天共額外投入5小時為患者服務。醫生護士額外的時間投入,一年超過1000小時,相當于50天。每天,梁益建要巡房兩次,除了上午的常規巡房,手術后,他總要到病房走走才能安心。“我們做的手術太難,很多都是全國罕有的,現在的檢查手段有限,沒有經驗參考,有5%不可控的風險,要小心。”梁益建說。
梁益建對醫生的嚴格要求在科室是出了名的。為治療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學科協作治療組,骨科、呼吸、神經等不同專業背景的醫生都是成員。人稱“大師兄”的胡正軍從20xx年就跟著梁益建學習,“主任要求我們晚上12點再睡覺,多一點時間看文獻。”被稱為“勞模”的汪飛,2年半前加入小組,家住醫院對面的他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當天有手術,晚上10點就會到骨科ICU轉一圈,看看做完手術病人的情況,然后發條短信給梁益建,“我不來看,主任也會來看。”
“梁爸爸給我們重生,挺直脊梁實現夢想”
“主任要求我們晚上12點再睡覺,多一點時間看文獻”
“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美國著名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同時也是眾多醫務工作者的座右銘,放在梁益建身上十分妥帖。他對病人的愛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寬慰,有時比手術刀和藥物還更有效。
上午9時,骨科醫生的大辦公室里,8個打著牽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沿著沙發邊依次站著。骨科的醫護人員給他們取了個“萌萌噠”的名字——“天線寶寶”。待梁益建從病區查完房,拿著盛滿扳手、螺母、螺帽等工具的紙盒子走進辦公室時,大家微笑著,眼神隨著梁益建的身形移動。來自云南的張映清排在隊首,梁益建從一堆螺母中挑出一把10號的扳手,開始擰動她身上固定支撐桿與頭盆環的螺母。張映清緊咬著牙關,緊繃著,盡量不讓身體發抖。她的頭部、腰部分別套著一個鋼環,用四根高過頭頂的支撐桿連接固定。通過頭盆環的牽引,讓彎曲的脊柱慢慢拉撐。為了將頭盆環固定在腦袋上,鋼環上的每根釘子都穿過了頭皮。
梁益建迅速翻動著手腕,盡量讓擰動的速度變快。每調一顆,梁益建便后退半步,雙手插進白大褂的口袋,貓著腰,伸著脖子,觀察張映清的牽引架是否平衡。嘴里看似隨意地詢問著張映清的情況,“現在能爬幾樓了,心率要注意控制在140以下,每天兩個雞蛋吃沒有?”梁益建指了指張映清,面向辦公室里的其他病友,“她老公挺帥的。”張映清雙手攀著頭盆環,靦腆地笑了。
私下里,常有“天線寶寶”喊梁益建“梁爸爸”。在梁益建的個人網站上,有一位哈爾濱脊柱側彎患者術后出院,發帖感謝梁益建,“您不僅是我們的主刀醫生更像是我們的爸爸……對于梁爸爸,醫生不僅是職業,更是一種治好更多人的信仰。梁爸爸給我們重生,挺直脊梁實現夢想……”病友圈內傳言,“梁爸爸”收了個病友做干女兒,讓好多病友羨慕。有人向梁益建求證,被直接駁回,“他們所有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樣。”平日里送些牛奶、雞蛋已是常事,梁益建還掏錢為他們辦迎新春聯歡會,專門請音樂老師教他們唱歌,每周兩次。
8年多前,梁益建正是憑借一顆同情心,發現、治愈了職業生涯第一位脊柱畸形患者。
20xx年2月,在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中,梁益建前往鹽源縣做醫療支援。在瀘沽湖畔的一家租車店遇到一個胸口近乎貼著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頭就往下栽,脊柱嚴重畸形,走路時眼睛只看得到地面。梁益建眼里的伍才林保持著一種“很痛苦的姿勢”。當了多年骨科醫生,第一次見到“駝”得這么嚴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彎曲近120度。”梁益建圍著對方打量幾圈,說了句“我可以做手術讓你站起來”。
見伍才林不相信,梁益建要來紙筆,邊畫邊講能讓他站起來的原理。磨了40分鐘,才讓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桿走路的希望。電話征得院長趙聰同意后,同年5月,梁益建將伍才林接到了成都。經過13個小時的手術,這個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沒躺著睡過覺的“駝背”平躺著被推出手術室,康復后身高達到178公分。伍才林給自己改名“伍才立”,銘記人生的轉折。他和弟弟拿出全部積蓄并貸款70萬元,在瀘沽湖草海修了一棟兩層的農家樂出租,當起了小老板。
手術改變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讓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梁益建”。短時間內,全國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擁而至。梁益建的職業生涯由此轉折,從一名普通骨科醫生轉而主攻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有90個“天線寶寶”正在接受牽引,等待手術,還有61個患者排隊等著入院。
“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爸爸’這兩個字的”
疼痛、掙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過的。有人說,醫學是一種回應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當醫生在某種程度上了解患者的經歷,治療才能在謙卑、信任和尊重中進行。在梁益建的帶動下,參與了解患者經歷的人并不局限于醫生,更包括了醫生的朋友、醫院、公益組織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療的效果,也在這些成員的深度參與之下拓展延伸。
26歲的女大學生王叢歌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和心臟病,側彎度數達到140度,身高僅有1.3米,手術費用需要16萬元。由于家庭困難,入院不久,有熱心病友告訴王叢歌:如果擔心手術費,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會申請幫助。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傳達的信息。原來,為了給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及其團隊從20xx年開始與智善公益基金會展開了合作。
智善公益基金會于20xx年10月在民政部登記設立,截至20xx年10月27日的數據顯示,該基金會已向全國各地960位家庭貧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贈手術費2899.4萬元。根據智善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苗強的介紹,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的90名脊柱側彎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會的捐助比例達95%以上。20xx年11月至今,基金會已累計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額達558.8萬元人民幣。此外,基金會目前已確定對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為什么將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向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除了基于醫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形患者這一背景外,事實上苗強更愿意分享一個故事。
20xx年11月,為了讓更多脊柱畸形患者獲得實際幫助,苗強曾挨家拜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有條件進行脊柱矯形手術的醫院,并建立聯系。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建立聯系后,苗強每年會到成都三四次,與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梁益建與病友聊天,“哪有一個醫生,做了一天手術下來還為患者揉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爸爸’這兩個字的。”苗強所見,梁益建對患者極為照顧,苦、痛、希望交織著的病房里,醫生與病人、病人與病人之間變成了好朋友。
如今,十多年沒躺著睡過覺的伍才林,不僅挺直了脊梁看見瀘沽湖的藍天白云,還跟家人蓋了二層農家樂當起老板;脊柱彎曲達153°的小伙子劉仁富順利完成了手術,開始在資陽學習理發;曾經呼吸困難多次經歷搶救的肖強,如今也已成家并有了可愛的女兒……自稱為“小醫生”的梁益建曾說:“我的病人,首先要讓他們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這些曾被告知“無法治愈”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帶動下,更多人的力量匯聚成愛的洪流,讓脊柱畸形患者不僅“活了”,還能擁抱人生未來的更多精彩。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
很早之前就接觸到了感動中國,記得那時候主要是為了寫作文總在背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整個中學時代同學們們的作文中隨處可見感動中國人物,但很少真正去了解、真正去感悟過感動中國,后來漸漸長大,終于開始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每年的感動中國,開始走進他們的故事,每一次總會熱淚盈眶。
感動中國在這片土地上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這十多年來,無數平凡卻又高貴感人的`故事被搬上熒幕,一位位普通卻又無比偉大的人被眾人所熟知,無論是赤誠報國、為民奔走、舍身救人的大愛,還是忠貞不離、反哺贍母的小愛,不論是偉大地驚天地泣鬼神,還是平凡的不足為道,人間真情、世間大愛,總會觸動我們的心弦。
每年的感動中國中,總會有一位獻身祖國國防事業鞠躬盡瘁的軍人,一位為民奔波甘于奉獻的焦裕祿一般的人民公仆,一位至忠至孝對親人不離不棄的普通人,一位獻身救人托起他人生命曙光的平凡英雄…無論身居高位,還是來自基層,偉大還是平凡,感動不分貴賤,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用他們的執著詮釋著愛的含義,感謝他們。
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正能量,在這個不是物欲橫流、不那么美好的社會里,讓我們看到希望,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就有力量!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1
樊錦詩,女,漢族,中共黨員,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自196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堅持工作40余年,被譽為“敦煌女兒”。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
樊錦詩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長,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20xx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1988年任副研究員,1994年任研究員。1995年為蘭州大學兼職教授,1998年為蘭州大學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9年被聘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
40余年來,樊錦詩潛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運用考古類型學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斷代,成為學術界公認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寫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顧與瞻望》,是對20世紀敦煌石窟研究的總結和思考。由她主編,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26卷大型叢書《敦煌石窟全集》則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為了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兩地分居長達19年,兩個兒子出生后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卻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她還推動立法和制定莫高窟總體保護規劃,按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來規范敦煌保護。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2
十年前,由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評選出的首屆“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教師”中,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曾讓億萬觀眾和讀者淚目。那時,本報以《張桂梅:最美的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百個孩子的最美‘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回家》《張桂梅:念念不忘做家訪》等為題,多次報道過張桂梅老師的事跡。
十年后,剛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桂梅老師,再度感動國人。
已經63歲的張桂梅,現為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作為一個從黑龍江省來扎根邊疆云南的外省人,她長期獻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疾病纏身卻奉獻不止,教書育人,用愛心和智慧點亮大批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充分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20xx年以來,她已幫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了貧困山區女孩命運,并先后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云嶺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其動人事跡經本報等多家媒體再度報道后,在全國特別是云南、四川、貴州、甘肅、湖南等省的教師、學生及干部中受到了廣泛關注與贊譽。
老師們說:要無私奉獻,立德樹人
曾任中國教育報駐云南記者、云南省高校工委宣傳部副部長的楊云慧說:“認識張桂梅已有18年,早在20xx年就采寫了張桂梅老師事跡,先后寫過6次。每次采訪,都會被她的事跡深深感動,她總會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變為現實。向張桂梅老師致敬!”
兩次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的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張雅說:“張桂梅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深刻領悟到‘一諾千金、抱柱之信’的脫貧攻堅中國精神。作為農民的子孫,張桂梅點亮鄉村女孩夢想、改變她們人生命運的善舉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她用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展示了時不我待、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是我們虛心學習的時代榜樣。”
“張桂梅老師數病纏身,忍受劇痛,卻堅守貧困山區40余載;生活清苦,節衣縮食,卻甘將所有付之教育;事無巨細,起早貪黑,只愿將代際貧困斬斷;家訪萬里,苦口婆心,照亮大山女孩的追夢之路。”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曉蘭希望小學教師王力說,“作為城區小學一名普通教師,我從張老師身上學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教育信念不動搖。我們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使命,勇挑責任與擔當,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二是堅持清雅作風不懈怠。從熱愛自身工作做起,從踐行點滴做起,從關愛每一名學生做起。三是堅持自身修煉不放松。”
被張桂梅老師感動落淚的貴州省赫章縣羅州鎮尖山小學教師劉漢學說:“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靈魂,更是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平凡的工作改變了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她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退縮,與病魔抗爭,與坎坷較量,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支撐著她那瘦弱的.身軀。我是一名鄉村教師,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把她的精神當作自己的精神財富,從中去汲取養分,竭盡全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學生們說:學做照亮他人前進的一束光
12月11日,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社會各界代表、老師、學生通過電視收看了“時代楷模”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跡。
“張老師是照亮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束光。我很榮幸成為華坪女高的學生,今后會更加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若以后有幸成為一名醫生,我必當恪盡職守,為更多的人服務,像張老師一樣無私奉獻。”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陳興琳激動地說。
作為湖南師范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章海晨已經來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初級中學支教三個多月了,每當他走上講臺都能想起大山深處的“張媽媽”。他說:“這是我來到湘西的第108天,也是我投身教育扶貧最前沿、志愿支教的第108天。這里同樣是大山深處,山路十八彎,同樣有著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望、對未來懷揣憧憬的孩子們。我要像張桂梅一樣承擔起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更應肩負起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扎根鄉村教育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教育走得更深,走得更遠。”
西南民族大學學生肖倩說:“從教十二年,張桂梅老師每天都在為改變貧困學生命運而努力。一步一步,她走過山間小路,走進每家每戶,幫助每一個孩子順利上學;一步一步,她用自己的雙腳硬生生走出了一條路,一條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的路,一條讓孩子們擺脫貧困陰影的路。她,就是孩子們的光。我也很快就要畢業走向社會,不管從事什么行業,我都將努力學好本領,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盞燈,帶來一點光亮。”
干部們說:不忘初心,擔當敬業
“學習完張桂梅校長的感人事跡,我熱淚盈眶!作為教師,她用一生詮釋了‘立德樹人’的真正內涵,作為黨員,她時刻踐行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她的光輝,像太陽一樣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田;她的精神,像山岳一樣撐起了我們的信仰;她的愛,像春風,溫暖了邊疆、溫暖了教育!她消瘦的身軀和沙啞的聲音,在我的腦海里永不消散!”甘肅省秦安縣隴城教育園區主任、學區校長王旭升這樣說道。
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貴州省“青年英才”陳艷波認為,張桂梅校長感動時代的精神恰恰是時代所需要和弘揚的。他動情地說:“身患23種疾病,12年家訪覆蓋1552名學生,行程累計11萬公里,將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送進大學。給缺少教育資源的偏遠地區建設免費高中,為受到陳舊觀念束縛的農村女孩找到出路。張桂梅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與其說是知識,不如說是這種無私的關愛,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社會的回報則是在回應這份愛,傳遞這份愛,散播這份愛。”
“我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跡,對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她是新時期堅持在基層工作者的楷模。她和我們一樣扎根于最基層最貧困地區,可她堅強的毅力卻是我所不能及的,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工作一線而感動。”甘肅省鎮原縣融媒體中心干部、下派新城鎮惠溝村黨支部書記閆鈺這樣告訴記者。
令人高興的是,為以實際行動大力弘揚張桂梅精神,讓更多貧困山區的女孩能夠走出大山,繼續完成高中學業,華坪縣已經成立了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助學會經費來源于會費、捐贈、政府資助等,資金主要用于女高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及華坪縣的教育助學活動。麗江市委、市政府和華坪縣委、縣政府已為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籌集了第一筆助學金200萬元。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3
今天看了張桂梅的事感受頗深,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多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余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我要學習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4
35歲,湖北武漢順豐快遞員。武漢抗疫最前線的金銀潭醫院就在汪勇的服務區。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銀潭醫院的'護士約不到車回家,在線求助。他就說服家人,趕到金銀潭醫院,把護士送回家。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他就發動朋友圈來幫忙。出行問題解決后,汪勇又多方聯絡,讓便利店再次開工,解決了很多醫護人員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間,汪勇專門建了一個醫護服務群,只要醫護人員在群里喊一聲,汪勇和他的志愿隊就會出來搞定。
頒獎辭
沒有人能百毒不侵,熱血可以融化恐懼;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八方統籌,百般服務。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適用話題
平凡,奉獻,團結,責任,勇敢,為他人著想
謝軍:北斗燦繁星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5
杜富國:臨危豈顧生
20xx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頒獎詞
你退后,讓我來!
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
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
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杜富國人物事跡
杜富國,1991年出生,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人,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中士。
他已獲得的榮譽包括:
20xx年11月24日,被授一等功獎章和證書。12月18日,被授予“云嶺楷模”榮譽稱號。12月20日,被評為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在18年12月里,陸軍黨委召開常委會,作出關于開展向獻身強軍備戰的排雷英雄杜富國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此外,他還入選了感動中國20xx候選人物。
他是于20xx年6月15日主動申請從原單位加入到臨時組建的掃雷部隊的。20xx年他才27歲,當年才剛結婚。
20xx年10月11日下午,他們掃雷大隊四隊在云南某雷場進行掃雷作業,作業組長杜富國帶戰士艾巖在一個爆炸物密集的陣地雷場搜排時,發現一個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彈體,初步判斷是一顆當量大、危險性高的加重手榴彈,且下面可能埋著一個雷窩。杜富國馬上向分隊長報告。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巖:“你退后,讓我來!”正當他按照作業規程,小心翼翼清除彈體周圍的浮土時,突然彈體發生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一側。飛來的彈片伴隨著強烈的沖擊波,把杜富國的防護服炸成了棉花狀,也把他炸成了一個血人,他因此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正是由于杜富國這舍生忘死的剎那一擋,兩三米之外的艾巖僅受了皮外傷。
發生爆炸后,杜富國當場昏迷休克、傷情十分嚴重。經過軍地雙方醫護人員近3個小時的共同努力,杜富國術后傷情才得到有效控制,生命體征趨于平穩。但他卻永遠地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同組戰友則在他的保護下安然無恙。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優秀事跡05-23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6-12
[精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07-1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03-21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跡01-11
十大中國感動人物事跡11-14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13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04-20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個人事跡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