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種植致富能手事跡材料(精選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種植致富能手事跡材料(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種植致富能手事跡材料1
張村任,原本是澤州縣晉煤集團趙莊煤礦的一名礦機維修工人,可政府的一項政策卻改變了他的人生。2011年縣政府積極扶持南部山區發展萬畝核桃基地,向全縣果農免費提供核桃苗木,這個政策讓他動心了。于是帶頭承包了村里400多畝棄荒地,帶動全村人員,打坑栽樹,見空地就栽,連田間路塄上都栽得滿滿當當的。結果縣林業局技術人員看了后,說栽的太密了不合理,又返工移植。
終于,樹栽下了,他又去煤礦上班。想著過幾年核桃樹結果,賣了果就可以把錢賺回來,只是他把核桃樹種植技術想的太簡單了。
當年快立冬的時候才發現核桃地草比樹還高,許多苗都干枯了。由于栽植核桃苗死亡多損失大,縣林業技術人員知道后和他在地里找原因。告訴他“樹栽活了僅是個開端,400畝核桃園沒有專人管理、沒有勞力投入是見不到效益的”。
帶頭管理:嚴格按照縣林業局“提質增效項目”要求,他和表哥迅速組建了“群山綠果農業專業合作社”,吸納村民25戶,其中貧困戶19戶。投入大量精力和資金來管理核桃園,同時聘請核桃專家指導講解,從一般防治常識學起,刨根問底甚至到為難老師的地步。不僅請進來,他還跑出去,到運城,下河南,去汾陽,上新疆,哪里有不錯的核桃園,就去哪里學習取經。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斷豐富著他的管理技術,現在他已成了澤州有名的核桃土專家。
2018年舉辦在全市舉辦的“十棵樹”核桃整形修剪比賽中,張村任和他表哥搭檔,十棵樹修剪第一完成,展示岀精湛的.修剪技術功底。今年“十棵樹”回頭看,哥倆修剪的樹形合理,掛果率高,又給來年豐收打下了基礎。
縣林業局局長趙亮福帶隊深入到萬杴村進行核桃管理調研指導。當看到400畝核桃園全部“清雜涂白”,果園干凈整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張村任說,“縣里給我們鋪好了種植核桃產業道路,市里給了茁壯成長的養份,省里給了提質增效的機會,才使我們走上了規;颂曳N植產業的道路”。
帶頭致富:核桃產量向質量轉變,張村任去年引進的大個好品相青皮核桃,在市場試著每斤賣到3元以上,而且供不應求。他激動的說,計劃在三年內,把400畝品種雜、產量低賣不起價格的核桃利用“提質增效項目”全部改良,不但我自己改良,也要向種植核桃戶推廣,讓村里人有活干、不漂泊,不岀村有產業,我這輩子咬定核桃不放松,實現群山綠果累累,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奔小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萬杴村郁郁蔥蔥、綠意盎然的“綠水青山”正在變成老百姓眼前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農村種植致富能手事跡材料2
石根同志出生于1972年,是侯家營子村一位普通的農家子弟,他工作認真、負責,內心純樸、善良。在事業上他沒有非凡的業績;生活中沒有動人的事跡,他像草原上一株平凡的小草,但卻散發出非凡的魅力。
剛開始務農的時候,由于耕地機械化、規;捷^低,加上思維局限,他和大部分農牧民一樣,小規模種植農作物,雖溫飽無憂卻難有發展。2008年開始,國土整理項目進入白泥井鎮,并率先在侯家營子村開始,土地規模化、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到2012年,供港蔬菜基地的建立,極大拓寬了白泥井鎮產業發展前景及當地農牧民的視野。受其啟發,石根主動出擊,聯合其他四戶農戶,于2012年12月成立了升茂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專心發展種養殖,誓要找出一條致富路。
合作社成立以后,石根幾乎每天都在奔波,與農戶商議土地流轉、向企業尋找訂單。功夫不負有心人,合作社首先與金泰禾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合作,種植豆角、牛心菜等蔬菜,同時發展肉羊養殖。隨后,種植業方面,石根利用手頭優質耕地資源,不斷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合作方,從與甘肅馬鈴薯研究所合作種植馬鈴薯,逐步加入南瓜、有機青貯玉米等作物,產品遠銷山東、北京、甘肅等地,得到了很高的評價,馬鈴薯、南瓜、青貯玉米訂單穩步推進。養殖業方面,逐步加入肉牛、地蹼、雞,現以肉牛養殖為主,品種包括西門塔爾和利木贊。
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還不忘帶動周邊農戶一起進步。首先,他顧全大局,主動參與、調解周邊農戶土地方面存在的矛盾糾紛,避免因此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其次,他積極引入并配合涉農龍頭企業、合作社開展業務,為農牧民增收廣開渠道,比如自治區級涉農龍頭企業金泰禾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就位于侯家營子村。最后,他鼓勵、帶動農牧民參與產業結構調整,在籽粒玉米行情較差的背景下,通過引入利得亨農牧業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有機青貯玉米,提高農產品收益。
只有初中畢業文憑的'石根,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為此,他在辛勤勞作的同時還不忘提升自身素質。2015年,他報名參加了國家開放大學農林牧漁大類二年制專科農村行政管理的課程,并通過努力學習,于2017年7月31日獲得了畢業證書。這為他更好的發展自身、帶動周邊農牧民共同致富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石根就是這樣一位樸實的人,他的默默耕耘鑄就了他的平凡,也是這樣的平凡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認可。
農村種植致富能手事跡材料3
梁學強,男,漢族,1977年6月出生,系宣和鎮敬農村一隊村民,于201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時刻以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為己任,真正發揮出了一名黨員的先鋒模范、致富帶頭作用。
萬事開頭難,在村“兩委”班子帶領群眾種植蘋果樹之初,為了響應號召,支持村“兩委”的決定,當時還不是黨員的梁學強就身先士卒,還動員了十幾戶群眾一起種植,并主動組織群眾到其它村學習先進經驗。憑借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善于思考的頭腦,梁學強逐漸成為敬農村蘋果產業第一人。成為黨員后的他更是積極主動、無私奉獻,將自己總結經驗、赴外省學習的'先進技術無私的教授給群眾,讓群眾少走彎路、科學種植,提高果品的數量和質量。
2012年,梁學強成立了瓜果流通合作社,建起了400噸冷藏保鮮庫,先后有本村150戶村民入社,農忙時能帶動300名群眾就業。成立合作社以后,干勁兒十足的梁學強積極聯系各地蘋果商販前來合作社訂購,采取收購、銷售、儲存一條龍服務,使本村蘋果運銷到東北、內蒙古等地,甚至出口到印度等國家,從而解決了本村群眾蘋果銷售難的問題,大大提高了群眾的經濟收入。
如今,只要提起敬農村的蘋果產業,群眾都要說一說梁學強這個致富帶頭人,只要提起敬農村的優秀黨員,群眾還是要說一說梁學強這個好典范。
農村種植致富能手事跡材料4
2014年,為響應國家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號召,我和愛人選擇了返鄉創業,決定利用自己專業所學,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同年5月,我們成立了國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現有高標準塑料大棚170余畝,主要種植綠寶甜瓜,彩虹小西瓜,口口酥等作物,2017年至今,每畝凈利潤達到了一萬余元。
合作社自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發展高效、優質、健康綠色瓜果的目標,堅持把品質放在首位,用良心種瓜,用誠信經營,從最初的批發市場銷售到現在的高檔水果超市專供、網絡電商銷售、訂單銷售,實現了優質優價,回頭客一年比一年多。瓜果更是遠銷河北、山東、上海等地,供不應求。2015年,我社被河南省農科院定為院縣合作單位。2018年被河南省農科院定為瓜菜示范基地,同年被評為河南省旅游示范社。2017年,我社從山東省農科院引進了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此項技術的應用,將減少50%的化肥和80%的農藥使用量,瓜會更甜,果會更香。
我社特色種植的綠寶甜瓜,其特點主要具有:香、甜、脆、口味濃厚等。甜瓜種植環境為天然的黃河泥沙,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齊全,土壤的通透性好;種植底肥全部采用玉米秸稈和微生物菌劑,完全不用雞糞,避免把雞糞中的抗生素和鹽份帶到土壤中;綠色有機種植,不用膨大素,催熟劑,自然成熟。
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許敏通過村里的郵政便民服務站,聯系到了郵樂新鄉館的工作人員,雙方一拍即合,開始通過郵樂新鄉館面向全國銷售,上線以后,南秦莊村的綠寶甜瓜很快成為平臺的明星產品。一經上市,供不應求。
合作社對綠寶甜瓜進行品牌宣傳,通過公共服務中心線上平臺、微信公眾號、電視、自媒體等多種媒體,推介綠寶甜瓜,提高市場曝光率和美譽度;通過三級物流配送體系,貫通農超直供配送鏈條,實現綠寶甜瓜從田間到餐桌的無縫對接,通過電商平臺幫助果農解決銷售難題,并帶動了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實現脫貧。
近年來,我們合作社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我個人也漸漸富裕了起來,但我知道,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那才叫富。南秦莊村有57戶貧困戶,面對艱巨的脫貧任務,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不輕,責任重大,為此,我主動向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請纓,幫助貧困戶脫貧。綠寶甜瓜在郵樂新鄉館的成功,給了大家極大的信心,村“兩委”協助其他村民和貧困戶,也開始大力發展果蔬種植。
通過認真的調查研究,我們將貧困戶按致貧原因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因病、因學致貧,二是缺勞力致貧。同時我們對周邊縣市的扶貧項目做了一些調查研究,發現一個問題,在設施農業領域,凡是由國家將基礎設施準備齊全的項目(不用貧困戶出1分錢),貧困戶反而越種越窮。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因為貧困戶不需要投入任何資金,導致對項目的重視度不高,項目缺乏可持續性。
根據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對周邊縣市扶貧項目的調查情況,我們制定了兩種帶貧方式:
一是積極幫助貧困戶入社。
對于因病、因學致貧,有勞動能力,有勞動意愿的貧困戶,積極鼓勵他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免費提供技術支持,免費提供銷售服務,同時,合作社還積極為貧困戶跑項目,利用國家扶貧政策,通過國家政府采購,給他們補貼了幾種硬件物資,貧困戶每畝還要自籌5000元左右,幫助他們建大棚。針對第一年建棚的貧困戶,為減少他們投入壓力,合作社還免費為他們提供甜瓜苗,幫助他們盡快取得收益。此外,合作社利用與河南省農科院的合作單位關系,免費為入社的貧困戶彈棚,為入社的貧困戶節省了一大筆資金。通過這種方式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讓他們的利益和項目緊密相連,一旦項目失敗,貧困戶也會受到很大的損失,通過對這種模式的探索和應用,近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我社秦銳昌,建棚之前由于孩子上學,父親大病,家庭財力透支,經濟十分困難。2015年,通過入社建大棚種甜瓜,現在既還清了外債,又有了穩定的收入,實現了脫貧致富。他逢人就說,建了大棚后,咱再也不過窮日子了。如今,秦銳昌還主動帶動三名貧困戶在棚里務工,幫助他們增收致富,實現以貧帶貧。為此,河南日報社記者趙同增專題發稿題為《樂開花!聽秦銳昌說說“致富瓜”講講他的脫貧“甜故事”》。
二是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對于有勞動能力又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把他們吸納到合作社務工,因為這一部分人即使外出打工,也很難找到工作。但在我們合作社,只要是正常工作,每年大約能掙到7000元—10000元。比如申素蘭、陳素梅二人,申素蘭已經70多歲了,但身體很好,又愛勞動,就是因為年紀大找不到活兒干。合作社成立以后,就把她吸納了進來,這幾年平均下來她每年能掙1萬多元,對一個老太太來說,這樣的收入可以說是達到了小康的水平。陳素梅60多歲,以前得過一場大病,喜愛勞動,但誰都不敢用他,怕把她累病了,2015年合作社把她吸納進來,盡量給她安排輕一點的活,現在,她每年也能掙1萬多元,實現了脫貧。
目前全村果蔬大棚面積已達到170多畝,合作社共計帶貧36戶,村子也因此摘下了“窮帽子”,超過一半的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隨著合作社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王樓、豐莊、榆林等鄉鎮其他帶貧合作社紛紛前來咨詢,合作社都免費給他們提供技術指導、銷售平臺,幫助他們實現了豐產豐收,鞏固了帶貧成效。如豐莊桑村金獻富農業種植合作社2017年通過致富帶頭人培訓聯系到我社,了解了我社的經營模式、帶貧情況后主動與我社合作,以共贏模式相結合,我社長期免費向他們提供技術支持、銷售服務,幫助他們從一開始的韭菜種植(畝效益6000元左右)達到現在的優質瓜果種植(畝效益15000元左右),同時金獻富合作社效仿我社的帶貧模式,帶動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同時,合作社還聘請專家為果農授課。自合作社農業農技服務部成立以來,不斷有果農前來咨詢種植技術,合作社的技術員總是耐心細致地給他們講解,通過與他們交談,再加上實地調研,我們發現果農們在種植上普遍存在著技術缺失的問題,他們希望學習更多的果樹種植技術。通過合作社的多方努力、溝通協調,在縣鄉兩級領導及相關部門的幫助支持下,我們邀請到了果樹專家為果農們實地講解果樹的修剪與施肥技術,并與專家達成了協定,定期來給我們指導技術。
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廣大社員農戶們逐漸轉變了認識,開始相信現代農業、市場農業才是農民發展致富的新道路。同時,我們合作社將在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為農業結構調整做出積極貢獻,也將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作為一名致富帶頭人,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就要時刻想著能為社會、為群眾做些什么。平時在村里,我總是積極響應村兩委的號召,支持村兩委干部的工作。比如今年的元宵節,村里想辦一個元宵節晚會,我帶頭捐了一千多元,并鼓勵大人小孩有才藝的都積極展示出來,為父老鄉親們帶來了歡聲笑語。今年春節,對在我們合作社干活的貧困戶,除正常工資外,我個人自費為他們每人發放了500元的過年補貼。平時熱衷于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各個協會組織的各種獻愛心活動,努力盡到了一名人大代表和致富帶頭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近年來,我們合作社在帶領群眾致富和幫助貧困戶脫貧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我個人也獲得了優秀人大代表、石婆固鎮婦聯副主席、五好家庭等多項榮譽,獲得榮譽的同時,我也深感責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加倍努力,把我社的臺灣綠寶甜瓜,彩虹小西瓜打造成一張我們延津農業的靚麗名片,帶領更多的人脫貧致富,讓更多的人吃上“優質、安全、多樣、個性”的農產品。
農村種植致富能手事跡材料5
周偉法,中共黨員,延津縣潭龍街道固頭村人,一個憨厚的黑臉漢子,既是固頭村的村委會主任,又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脫貧攻堅的沖鋒號吹響以來,他勇于擔當,克難攻堅,和村兩委班子一道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引導發展產業,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贊譽。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周偉法家不是大富之家,周偉法也算不上創業功成之人,但他不怕困難,敢想敢干,面對固頭村長年無集體收入、村委辦事缺錢的困境,他不等不靠,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的工作部署,盡心盡力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為增加貧困戶收入,政府鼓勵引導貧困戶流轉土地,并出臺了獎補政策。村里很多貧困戶想享受這項政策,但村里無合適經營主體帶貧,獎補政策無法落實到位。周偉法了解這一情況后,經粗略計算,抱著寧愿賠點錢也要把政策落實到位的想法,出資30萬元成立了盛偉家庭農場,以比市場價高10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貧困戶25畝土地,讓貧困戶享受到了流轉土地200元獎補政策,前后加起來每畝地增加收入300元。土地收入提高了,但光靠種地,貧困戶增收幅度還有點小,周偉法仔細琢磨后,決定村內貧困戶可優先到家庭農場打工,每人每天可得工資80元以上。目前,盛偉家庭農場發展勢頭良好,已流轉村內土地120畝(含貧困戶土地25畝),下步計劃再流轉土地80畝,擴大農場規模,調整種植結構,優化發展方向,爭取多帶動貧困人口就業。
貧困戶高秀芬激動的說:“我家里也沒勞動力,地里活沒人干,我年紀又大了,早就想把土地流轉出去,但總覺得人家給哩價格低,只好自己帶著病種地,身體很吃不消。聽財政局的幫扶人說流轉土地國家有獎補政策,我一算賬可高興,覺哩劃算,但俺村沒人干,我可著急。俺哩村長知道后,熱心的幫助俺流轉土地、申請獎補資金,還比市場價一畝多給了100元,我都不知道該咋感謝俺村長了!
延津種植的優質小麥一直有“中國第一麥”的美譽,在固頭當地有句哪些地方小麥長得好的俗語說“兩潭加一固,通村平陵也在數,夾堤門前有幾步”,意思是說這些地方的土地適合種植小麥,其中的“固”字就是指的固頭村。固頭村的.小麥之所以產量高、品質好,主要得益于當地特有的土質和完善的農田配套設施,非常適宜規模化種植。為做好固頭村小麥文章,增加群眾收入,周偉法和村兩委多次奔走省市科研院所、大中型農業公司,最終與國內著名農業企業豫糧集團達成初步意見,由豫糧集團延津小麥產業有限公司投資1300萬元,在固頭村流轉1200畝土地用于繁育高產優質小麥種子,同時計劃投資80萬元在固頭村建設種子包裝袋廠,可帶動村內群眾20人就業。項目運作成功后,單流轉土地管理費一項即可增加村集體收入6萬元。
作為致富帶頭人,依靠在建設工程領域的多年積累,周偉法還組建了固頭村建筑隊,優先照顧安排村內貧困戶打零工,有些貧困戶勞動能力弱,干不了重活,但只要想干活,周偉法都會根據實際情況給其安排較輕的活干,可工資卻一點都不少給。
貧困戶周煥發感動的說:“我都60多了,跟著周偉法干了好幾年了,現在我年齡大了,干不了重活,但只要我沒事干,周偉法都會幫我找點輕活干,讓我多掙個錢,我很感激他!
周偉法做的都是些小事,雖然他資金不多,實力還不夠強,目前還處于創業階段,但他仍然長期堅持帶領貧困群眾致富。周偉法說,現在他還不是一個稱職的致富帶頭人,下步他要真正的把家庭農場和建筑隊管理好、經營好,特別是要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把盛偉家庭農場做大做強,借勢豫糧集團,讓固頭村的小麥產業變成一棵搖錢樹,帶領固頭村的貧困群眾早日奔小康。
周偉發同志政治立場堅定,政治品質優良,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以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克難攻堅的勇氣,一步一個腳印,熱心幫扶、致富帶貧,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承諾。
【農村種植致富能手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致富女能手事跡材料11-17
養殖致富能手事跡材料(精選10篇)10-11
致富能手事跡12-06
殘疾人致富能手事跡材料(精選5篇)08-26
農村創業致富事跡材料(精選8篇)11-23
農村致富帶頭人事跡材料04-29
種植萵筍也能致富04-29
養殖致富能手事跡(精選11篇)10-12
關于農村致富的議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