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社會實踐報告(通用5篇)
緊張而又充實的社會實踐結束了,我們一定積累一些相應的社會經驗,就讓我們對對這次實踐活動做一次總結吧。怎樣寫實踐報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社會實踐報告(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校園社會實踐報告1
校園不僅是我們學習求知的地方,更是我們生活的場所。在學校里,我們度過了大多數時光,因而,保持校園的清潔與美觀便成了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校園整潔不光可以愉悅我們的心情,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大有益處。
活動采用更新穎創新的形式進行比賽性質的清潔。事先派發好較有責任感的組長,讓同學們自己選擇組長。
我們清潔的地方位于我們學校的一條主干道,道路兩旁花木叢生,有低矮的灌木叢,而且是因為位于道路上,所以常會有行走的行人隨意向兩邊丟垃圾,這給我們的`清掃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每個學生都帶上笤帚,簸箕,還有塑料袋,能掃的掃,能揀的一揀,清除校園死角,清除校園內的野廣告,有雜草也清理一下。徹底清掃,保持校園潔凈。
由于活動前期的準備工作充足無一人缺勤,這也為我們的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分組后每個人也能積極與組長配合,并且不怕臟不怕累地完成自己所分到的區域,這也真正做到了志愿者的宗旨。道路上、草地上全部都散落著瓜皮紙屑,甚至一些角落堆積著一些垃圾都已腐爛發出一陣難聞的來惡臭,但我們的隊員并沒有因為這些而有絲毫退意,相反是以其全力將之收到垃圾箱內,更有同學因為草地上的一些垃圾不能用掃帚清掃硬是用手一點點地撿到垃圾箱中,整個活動中這種情況都已成了他們清掃的一種手段。一部分人掃落下的落葉及樹木果子,一部分人專門清掃樹木叢中的煙頭等垃圾。在組員們的大力協作下和組長的英明指揮下,任務也完成了。
活動接近尾聲,有一些組提前完成,他們不約而同地加入還未完成的組,繼續清掃。整個活動體現出來的是和諧、融洽的氣氛,并且是高效地完成了本次任務。活動不止讓我們體會到勞動的樂趣,也讓我們認識到建造一個清潔的校園從自身做起是多么的重要,不管在校園還是在校外,保持清潔都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次活動是我班組織的打掃校園衛生,清理校園雜草、死角的義務勞動。我們也從中得到了一些啟發:
1.任務的順利完成同領導者的英明決策是分不開的。還是因為組長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才使我們組的保潔工作得以迅速而高效的完成。
2.團結力量大。正是因為我們組員間的相互協作才得以使我們每個人發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一加一是大于二的,團結協作是非常重要的。
3.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自身做起,做到不亂丟亂扔。雖然草叢中有不少是大人們扔的煙頭,但是也有一些白色垃圾,這些垃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同學們隨手丟棄二飄到草叢中的。校園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保持它的干凈與整潔。
本次活動旨在提高全校師生愛校園,愿意奉獻自己的勞動來美化自己的校園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校園的每一處,為美化各位信息交流平臺的同時,進行充分認識和意識到一個良好校園環境能為我們學生有更好的心情去學習和生活。提高大家的團結精神和奉獻精神,提高全民的素質。
校園社會實踐報告2
一、調查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1.頻率及類型分析:
(1)大多數同學偶爾參加一次社會實踐,少部分同學經常參加和從未參加過,參加社會實踐的頻率少,參加社會實踐的熱情不是很高,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少,學業繁忙,提供社會實踐的崗位少。
(2)在社會實踐中,71.94%的大學生參加的是短期兼職,因為短期兼職固定工作,時間間斷,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周末,認為周末兼職不僅利用了課余時間還可以作為日常學習生活的調劑,而一份固定的工作也免去了找工作之憂;固定工作,時間連續,在暑假或寒假這樣較長的時間里,有一部分同學在外打工,賺取來年的費用;隨即工作,時間不定,這種情況一般是剛來大學的新生,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先嘗試做一下兼職,大部分時間用在適應大學生活上。46.41%的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說明部分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較高,志愿服務的觀念端正,有著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既是大學生本身的一次磨練,增加閱歷,認識自我,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了解當今社會的現狀,同時也是一種積極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比如義務支教,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緩沖部分地區教師資源不足的現象,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帶去希望,狹義地說,發揮自己的價值;廣義而言,則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持著教育事業。同時,少部分同學做個體小生意,說明有一些同學具有自主創業的精神,當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拓寬就業門路,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和中小企業就業,鼓勵自主創業,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
2.大學生社會實踐內容與學業的關系
調查結果顯示,87.53%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內容與所學專業不緊密相關,可見,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應用存在脫節情況,知識很難運用到實踐中去,57.29% 大學生偶爾用知識但對實踐幫助不大,20.72%從未用過專業知識,一方面說明,大學專業結構不合理、學非所好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最大障礙。大部分大學生出現未能學以致用的現象,這固然與部分大學生的素質相關,但更是大學教育的“缺陷”造成的。重課堂教學,輕市場實踐;重知識學習,輕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差,這是許多高校普遍存在的軟肋。另一方面,大學生在知識的吸收角度上存在問題,應改變一下角度,更多的學習思維方式,在實踐中變通思考,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
3.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安全問題
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67.02%沒有受騙經歷,58.06%相當重視實踐的安全問題,并將安全問題放在首位。說明大學生比較重視社會實踐的安全問題,具備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并且安全意識和在校的法律知識教育成正比,大學的安全教育逐步先進化、全面化、生活化,使得眾多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同時,16.07%的同學有受騙經歷,14.19%不是很重視安全問題,甚至有2%的同學幾乎不關注安全問題,主要原因是安全觀念沒有深入其本心,自以為是,社會經驗不足等。
4.大學生社會實踐態度及需求
(1)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有超過45%的大學生樂于實踐,但由于前期準備不足導致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沒有提前預料的問題,從而導致實踐的結果不盡如人意,這表明大部分的大學生在主觀上是積極的,缺乏的是經驗與克服客觀條件約束的能力。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同學,有積極認真的態度并且提前做好準備在實踐過程中也能靈活應變從而可以收獲完備的調查報告。其余將近四分之一的同學對于社會實踐活動處于被動,大部分是迫于學分壓力而不得不去參與,更有的不僅態度不積極并且行為上也違背了社會實踐的精神,這樣的做法是沒有意義的,從而失去了學習積累社會經驗的寶貴機會。
(2)有將近一半的受調查同學認為學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較為豐富,基本上能夠滿足大學生所需要的社會實踐積累,同時也有超過10%的同學認為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十分豐富,能夠滿足自己的實踐需求。另外也有超過40%的同學認為學校實踐活動比較匱乏,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更有8%的同學認為實踐活動嚴重匱乏,無法滿足與另10%認為十分豐富的同學產生了對比,這表明大學生對于社會實踐的需求標準存在較大差異,學校應該更多的去了解學生們標準盡可能的滿足更多同學的需求。
(3)在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目的這一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有60%的同學選擇了賺錢這一目的,也就是說有較大比例的同學是從經濟這一實在利益出發。而也有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參加社會實踐能夠關注了解社會現實,增長見識結交朋友,這些也都是從自身或者為了解社會現狀出發,更直觀的看就是為未來自身長遠發展而做準備。只有較少的超過30%的同學認為能夠學有所用,將自己實踐學習來的經驗運用到為以后社會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到社會實踐的最終意義所在,社會實踐不僅只是為自身發展的行動,更多的是為這個社會的發展去深入去總結去實習。
(4)有超過75%的同學在社會實踐中最想收獲,工作經驗與社會閱歷,這表明大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社會實踐所能帶來的自身的'提高,也有超過66%的同學想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并且有超過一半的同學想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這說明有很多的同學想借助社會實踐這個機會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為自身以后的發展而不斷努力。同時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同學認為社會經驗可以豐富自身的專業只是,將實踐轉化為真理與知識,這樣是十分難得,而有較少部分的同學想從社會實踐中獲取報酬,這樣的目的雖沒有錯誤,但或許會使自己錯過了社會實踐中最為寶貴的東西。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面臨的問題
1、自身能力不足。58.64%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面臨著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高等教育模式相對后,一貫重視理論教育,忽視了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重視應試教育,忽視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不少專業的設臵與市場脫節。另一方面,社會實踐意識淡薄,較少的社會實踐使之社會實踐經驗缺乏;缺乏鍛煉,自立意識不足,導致動手能力差。
2、時間太短,無法真正進入角色。39.24%在社會實踐中很難進入角色,在一份工作上,如果想把握其靈魂,找到工作的技巧,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使其熟練,由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時間較短,沒有過多的適應、練習和總結經驗的機會,更無法真正進入角色去體驗,所以,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沒有預想結果,成為廉價勞動力。59.49%對社會實踐沒有過多的預想和目標,只是為了實踐而實踐,沒有看到實踐的真正意義,從而沒在實踐中有所獲,只成為了廉價的勞動力,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因此,大學生實踐應更多地看重實踐的目的,知道自己為什么實踐。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建議
1、理論知識儲備。64.76%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要做好理論知識的儲備,理論知識儲備是社會實踐的基礎和前提,為社會實踐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學好理論知識,用科學的方法實踐。
2、心理素質準備。75.94%的大學生認為應有好的心理素質,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一半,因為大部分大學生社會經驗較少,面對著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或事,難免會消化不良,也許你不適合這個實踐項目,也許你被老板痛批,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勇敢的面對社會,勇于實踐。
3、對所要進行的社會實踐進行了解 。78.27%認為應進一步了解實踐內容。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對社會實踐內容的了解有利于你更好地衡量自己,制定更完美的計劃,去面對社會實踐,更有利于社會實踐的完成,積累經驗,在實踐中成長與進步。
經調查統計分析,我們發現在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中以短期兼職為主,參加社會實踐的安全意識較強,大部分學生樂于實踐并想收獲工作經驗,但是部分大學生參見社會實踐的熱情不足,沒能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良好的結合,并且在社會實踐中還面臨著自身能力不足、很難融入角色和沒有實踐預想效果等問題,對此,我認為一方面學校應該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實踐機會,調動社會實踐的熱情,增強課程設臵的實務性;另一方面,大學生本身應該加強能力的培養,積累社會實踐的經驗,積極實踐,樂于實踐,提高實踐能力。
總之,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各界都應該提供實踐的機會,并在實踐中提供輔導和幫助,調動參加社會實踐的興趣;同時,大學生還要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社會實踐并不是簡單地付出與勞動,而是讓實踐更加有價值有意義,能根據實踐經驗大致的了解社會,為真正踏進社會鋪路;最后,大學生本身要學會留心,留心觀察身邊事物,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社會實踐中學到課堂上沒有的社會知識,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爭取早日成為知識水平高,動手能力強,實踐能力超群的優秀大學生。
校園社會實踐報告3
為了使大學生能自覺履行低碳義務,共建綠色家園,2月13日,社會體育部學生會組織社體部全體本科生在柳園路舉行了以“倡導低碳生活,共建綠色校園”為主題的“低碳生活”交流會。為了加強學院間的交流與合作,進同學們間的了解,商學院孫永群、音樂學院張輝等同學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此次活動。
首先,學生會主席魏振華針對本次活動主題發言。通過他的發言,同學們了解到: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幻無常、水土流失嚴重、溫室效應明顯、土地沙化蔓延、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存。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帶來的一系列后果將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沉重地擺在每個公民的面前,低碳生活將是人類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我們青年學生面臨的必然選擇,更是我們肩負的光榮使命和責任。隨后,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見聞對目前聊城大學在“低碳”方面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并且針對有關問題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其中,隨手關燈、減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節約用水以及合理回收一次次那個紙杯等建議獲得同學們的一致認可。最終,魏振華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做出了總結,他呼吁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做到節能減排和合理回收資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低碳生活”的行列中來。
據社體部學生會副主席鄭兵兵講,為了“倡導低碳生活,共建綠色校園”,社體部將在以后聯合其他學院共同組織類似的活動,以號召更多的同學們自覺履行低碳義務。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此次活動使他們認識到了“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們將積極關注氣候變化,從自己做起,以實際行動在全校青年學生中積極推廣綠色價值觀念,提倡堅持節儉、理性的生活方式,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生活習慣,自覺低碳生活,積極投身綠色校園建設。
校園社會實踐報告4
一、實踐概況
我們于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踐內容
1、關于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
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筑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筑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筑與老式建筑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致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里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里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思想匯報專題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后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淀了。
校園社會實踐報告5
一、學校的環衛工作現狀和今后的發展目標
我校現占地300余畝,師生人數2400多人。四十多個教學班,分成高中部和初中部,兩幢教學樓,三幢宿舍樓。教學樓每一層樓都設有垃圾桶,甚至每個班級內部也有垃圾桶。宿舍樓每間宿舍內及每個樓道的轉折點處和宿舍樓旁都設有垃圾桶,甚至操場、大路的每個角落都設有垃圾桶。雖然如此,但校園里的地面上仍隨處可見垃圾,尤其是學校大路、宿舍樓道更是不堪入目。學校領導雖三令五申,但效果并不顯著。更有甚者,有時前邊的同學剛打掃完,后邊的同學路過后又是一片狼藉。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校曾多次進行整改,提出“還校園以清潔,死抓衛生死角”的口號和校園內不見一紙一屑,并把其作為今后校園環衛工作的發展方向。
二、搞好校園環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為了實現以上目標,還校園以清潔,并增添校園的靚麗美景和人文情懷,我開展了“當一次校園清潔工”的校園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內容如下:
我將所任課班級分成四個小組:第一小組負責觀察和撿拾教學大樓樓道的垃圾;第二小組負責撿拾男生宿舍樓道及其附近區域的垃圾;第三小組負責撿拾女生宿舍及其附近區域的垃圾;第四小組負責撿拾球場及其學校大道的垃圾。一天下來,撿拾了三次,即早自習前一次,中午上課前一次,晚自習前一次。每個同學僅垃圾就足足撿了四大袋。這項實踐活動使所有參與者都受到了思想洗禮。每位同學都立志維護好校園衛生,從自己做起,今后絕不亂扔垃圾,效果甚好。
三、清潔的校園讓師生都受益
大家齊動手,校園更清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園衛生死角得到徹底清理,甚至將路邊的小石子都一一撿走,學生還將校園路邊低洼處整平、踩實。有的學生還對校園綠化樹進行澆水培土。通過一天共三次(課余時間)的勞動,樹林里的落葉被清除了,操場邊的道路被填平了,缺少的綠化樹被補種了,花草樹木重新修剪了,道路兩邊的枯草碎石被清掃了,校園里的垃圾被清理了,校園更清潔、更靚麗了。同學們看著更加漂亮的校園,抹著額頭的汗水,個個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整個活動極富創造性和實踐性,并取得了比預期還好的效果。
四、污染的校園,師生皆受害
(一)視覺、嗅覺上的危害
散落在校園中的垃圾不僅破壞了校園景觀,還對師生身體極為不利。如散落在校園中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師生的視覺和嗅覺帶來了不良刺激,既不美觀又臭氣熏天。
(二)潛在的危害
1.塑料制品等白色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不僅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綠化地吸收養分和水分,還會導致花草樹木物生長減緩,乃至變異死亡。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做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中毒乃至死亡,人在食用吞食塑料廢棄物的動物后,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留下后遺癥。
3.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風一吹來,四處飛舞,會造成連鎖污染,害人不淺。
4.部分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做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會對師生的健康極為不利。
5.污染廢氣等排放到空中,使臭氧層變薄,造成紫外線變強,對人體傷害極大。
6.亂扔垃圾的行為在同學間互相影響,學生盲目從眾,人人亂扔垃圾,危害無窮。
五、造成“校園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循環利用的未回收利用。
2.師生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優美的校園環境是維護出來的,不是打掃出來的。
3.我校現有校紀校規沒有較好落實。我校雖有健全的規章制度,但部分師生仍不夠重視,我行我素,視而不見。
4.盡管國家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但是總的來講,仍有部分企業在違法生產塑料制品,還有部分超市及小攤小販違法使用和向學生提供塑料購物袋。
六、行動起來治理校園垃圾污染,還校園清潔衛生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了解到:白色塑料袋等制品在給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校園,這個人們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樂園,應肩負解決環境問題這一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然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光靠一師一生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強化環保意識。校園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應該是全校、全社會乃至全球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同時,我們也懂得: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如果全球人人破壞環境,天天破壞環境,時時破壞環境,處處破壞環境,地球就會變成巨大的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時時環保,處處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美麗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真正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分類放置,以便回收利用或處理。
2.我校早已設置了多處垃圾存放處,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垃圾入箱,絕不亂扔,點點滴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盡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發現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要加以勸止,推己及人,共同維護。
6.開展“見到垃圾順手撿”活動,大家齊動手,還校園清潔靚麗。
7.通過黑板報、粘貼畫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宣傳倡導師生強化環保意識。
8.提倡用布制購物袋替代塑料袋,并積極推廣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
9.適時開展專題講座,讓師生及時了解白色污染的嚴重危害。
【校園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校園活動社會實踐報告(精選11篇)07-01
大學生校園兼職社會實踐報告(精選9篇)12-12
電大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01-14
校園社會實踐心得范文12-13
校園社會實踐活動方案09-22
社會實踐報告06-20
社會實踐報告11-04
社會實踐的報告01-21
社會實踐報告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