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的應用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我認為: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總之說,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為我們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式。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2
比的應用是在學習了比的意義后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我是這樣來組織教學的.
1.深入體會比的意義
準備題的第一題是根據兩個數量的比(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5:4),說說你能想到哪些分率?(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目的在于看到比就想到分率,把比的應用轉化成分數應用題來解決.
2.給學生充分操作的空間
每個小組都利用小棒來分一分,在分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小組按部就班一直按3根、2根分;有的小組按3根、2根分了后,及時做了調整,按6根、4根分;有的'小組大膽地按30根、20根分,不夠了又再做調整。不同的分法都代表了學生對比的理解和數感,也為進一步尋求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積累了經驗。
3.分完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鼓勵學生說出在分的過程中的發現和自己的體會。有的學生發現無論怎么分都是按3:2分,這正是理解這類問題的關鍵;有的學生發現了6:4、30:20、15:10、9:6的結果都是3:2,這不僅鞏固了化簡比的內容,同時為以后學習正比例積累了經驗;有的學生聯想到了以前學過的平均分,在老師的引導下將前后的知識聯系起來。
4.講清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無論是是例題,練習題、還是拓展題,每道題的每種方法都要求講清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比較不同解法的異同,哪種解法更具有普遍性。練習題1和例題比較,只是兩個數量的比變成了三個數量的比,解題的方法是相同的。練習題2和例題比較,已知量由單位“1”,變成了部分量,難度增加。已知果汁質量,求水的質量,最需要的分率是水是果汁的幾倍或果汁是水的幾分之幾,這兩個分率都可以由果汁與水的比是3:7得到。還可以先求出果汁和水的總質量,再求水的質量。練習題3和例題比較,已知量由單位:1“變成了兩個部分量的差,最需要的分率是兩個數量所占分率的差,由男女生人數的比3:5,可以得到男生占總人數的,女生占總人數的,女生比男生多占總人數的
5.在比較中歸納比的應用的解題題方法
從上述練習題中,可以明白:看到幾個數量的比,就要把比轉化成分數。更要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之間的分率,把比的應用轉化成分數應用題來解決。
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例題的講解中應畫出相應的線段圖,這樣數量關系更加一目了然,中下生也會更好理解。
2.拓展題與例題的跳躍過大,有部分學生會有認知上的困難。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以及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應用就是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如果按照1:1分,習慣上稱為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我們今天所研究的按比例分配。
一、成功之處:
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例2教學中,先讓學生理解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稀釋液清潔劑的問題,明白稀釋液就是濃縮液與水的混合,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得出兩種解法:
第一種:每份是:500÷5=100(ml),濃縮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第二種:1+4=5,濃縮液有:500×1/5=100(ml),水有:500×4/5=400(ml)。
把兩個量的比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通過總結這兩種解法,使學生感悟相關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利于分散難點,降低學生學習中的困難。
二、不足之處:
由于過多的關注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在學習新課之前安排了分數乘除法的應用題,導致用時過多,以致新知識內容練習時間不足。
三、再教設計:
出示兩道乘除法應用題,讓學生體會按比例分配與前面所學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4
《比的應用》與前面學的比的知識,尤其是分數應用題密切相關。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多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下就是我針對著課上做的教學反思:
一、喚起與生成
在喚起與生成環節,我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所以在新課的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先復習比的意義,多讓學生說說兩個數之間的關系,然后引出媽媽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即:出示例2,學生對比中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已經能夠比較熟練的把握,所以對出示的例題不會感覺到陌生,同時還可以引起學生的知識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欲。
二.探究與解決
在本環節中我本著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目的就是要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的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自行解決,教師在全班交流的時候可以適時點評,達到方法的總結,真正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每一個問題的提出,我都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自交流合作,然后再觀察比較,最后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5
《比的應用》這一課是北師大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簡,掌握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來學習比的應用。通過本課學習,掌握用比的知識解題的方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問題,也為后面學習比例和比例尺奠定基礎。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導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需要的是從現實出發,從身邊找數學問題,也就是說:“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利用班上男女生人數比,來復習比的知識,一堆橘子,分給人數相等的兩個班,怎么分?這樣的課前熱身。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際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這種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問題中,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就在身邊。
二、研究教材的開放性、挑戰性,激勵學生合作創新。
教材出現的例題一般都是現成的,學生看看就懂,實際運用又不懂,所以需要補充一些具有開放性、挑戰性的學習材料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既能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選擇余地,又能激勵學生去發現、去創新,來彌補教材不足。例如:在進行新課學習時,學生先自主探究,嘗試解決。一筐蘋果分給人數不同的兩個班,怎么分?突破了本課重點。不能按班級數平均分,不公平。這是學生就會思考,哪怎樣分就公平呢?根據需要,發現根據兩個班的人數比分,較為公平。接著增加一個已知條件,有150個橘子分給大、小兩個班,怎么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總結方法。在整個合作學習、展示多種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在各自的講評中發現新的解答方法,再著重分析這種解法的解題思路。這樣在解題策略的開放過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這些問題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方法——運用新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程序,是學生數學“再創造”的過程。正如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
在這樣的探索學習中,使每位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決策略,這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廣度發展。
三、研究教材的問題性、情境性、生活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問題的呈現應該是現實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因此,在教學中要聯系學生生活,就地取材,將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充實到教學中去,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材料。在嘗試應用,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我精心設計了三個相關的生活情境:開聯歡會買水果、開元旦晚會布置教室、開晚會的主人——六三班全班同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些內容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在學習時不僅不會感到枯燥,同時他們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解決了身邊的數學問題,會有一種成就感與滿足感,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學生不會有一種突冗的陌生感,反之具備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這三個練習有有基礎,也有擴充。層次性非常明顯,能讓學生在練習中不僅有趣味,也感不到梯度過大,又可以不斷“跳起來摘桃子”。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同時使學生一步一步看清,明白比的應用的.結構和數量關系,增加了解題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當堂檢測,拓展延伸。
為了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效果,真實的反應學生的掌握情況 。我在設計了當堂檢測環節。通過三道題,當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下節課的練習課指明方向,有針對性,做到心中有數。最后我還設計了一道思考題,讓學生明白比的應用不但與生活有關,和自己生活也息息相關,更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設計了一道,60元的零花錢,你怎么分配呢?有學習用品,愛心儲蓄、其它等三部分。既達到了鞏固、應用比的目地,同時還進行了愛的教育。
五、不足與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點這一環節花了較多時間所以練習的量相對少了一些.像這樣的按比分配的問題,要不要歸納出他的解題方法?如果說沒必要,但是這對于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是很難掌握的。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6
教學內容:課本第52頁~53頁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并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境導入
老師今天向學校圖書室借來50本圖書準備分給我們班的男、女同學,請同學們說說該怎樣分呢?(讓學生自由發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學各分25本,實際上就是我們學過的平均分)
2、復習鋪墊:我們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數不同,你說這樣平均分合理嗎?該怎樣分才合理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象這樣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比的應用)
二、新授:
1、教學例1(自己改編):六年級向學校圖書室借來圖書50本,按3:2分配給男、女學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對照課本例2的解題過程,讓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組討論,并提出問題來共同解答。
師引導:
(1)題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進行分配的`?(分配50本圖書,男女生按3:2進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數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在50本圖書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總數的5分之3,女生占總數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嗎?怎樣求?
引導學生進行自己解題。
2、引導學生再次閱讀例2的解題過程,再次質疑
3、練習:做一做第1題。訂正時說說解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學例3。
(1)出示例3: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問:題中要把280棵樹按照什么進行分配?(著重使學生明確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的比來分配,即按47:45:48來分配。)
(3)根據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怎樣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確:要先算三個班總共有多少人(即總份數),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
(4)怎樣分別算出各班應種的棵數?引導學生解答。并且把書上的例3做完整。
(5)學生試做“做一做”中的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錦糖的幾分之幾?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3題。
2.練習十三的第1、3題。
四、作業。練習十三第2、4題。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7
“比的應用”一課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長期以來,應用題教學在教材和課堂教學等方面,其應用性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教學流于簡單的解題訓練,這種現狀必須改變。我在設計此課時,力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應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計算應用較廣,學生有很多應用機會,因此,課前讓每一個學生到生活中調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說一說你是怎么獲得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計算就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從生活實際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計算,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應用題教學的應用性。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反思比的應用是平均分后又一種分配方式,它是學生在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課前讓學生去調查生活中按比分配的事例旨在讓他們感受到比的應用在生活的廣泛應用,從而對此產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接著以沖調蜂蜜水這件生活常事為探究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從中得出哪些有用的信息,組織學生主動探索。在此我轉換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充分相信學生能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學生在探究交流中所完成的認知構建更是我這次課的欣喜所在。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8
《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考慮到讓情境更切近學生的生活,我舍去教科書第72頁得例三,直接利用上一節課學生小組比賽獲得的紅花來進行比多比少的例題教學。
本節課利用上學期學習的“同樣多“的概念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然后再匯報總結。把第二組的紅花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8朵,跟第一組同樣多;另一部分是4朵,比第一組多出來的紅花數量。學生利用學具和直觀的圖片很容易知道答案,但是讓學生列式的話就還有一部分孩子還不懂得列式。于是就請一些孩子來說:12朵減去和第一組一樣多的8朵就等于第二組比第一組多出來的'紅花數量。然后又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獨立解決之后再同桌討論,全班匯總。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的不是很成功,因為有些孩子已經會的聽起來就覺得很煩躁、精神不夠集中,而有些孩子就老是聽不明白。也許是我的教學語言不夠精煉、恰當!我希望自己備課的時候多預設一些情景,想想假如出現這個問題你會怎么解決?會說那些話?
一年級的學生現在還不會涉及到如何去概括自己解決的數學問題。我想在練習時給學生養成及時作出口頭總結的習慣,讓他們有一個完整解題理念。相信不斷總結思考,我會在教學中不斷進步。加油寶貝!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9
比的應用是平均分后又一種分配方式,它是學生在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我課前讓學生去調查生活中按比分配的事例旨在讓他們感受到比的應用在生活的廣泛應用,從而對此產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如:張師傅和李師傅加工零件,張師傅加工了180個,李師傅加工了200個,經理給他們每人發了190元工錢。同學們你們覺得公平嗎? 由此題引課,其目的是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也使學生對新知產生了質疑……
在此我轉換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充分相信學生能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自主學習,如:課堂中,學生用了歸一法和分數除法,還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最后,學生自己進行了方法的優化,認為比例分配比較簡單。這樣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學生在探究交流中所完成的認知構建更是我這次課的欣喜所在。
不足及改進策略
1、時間控制上,有些拖拉,這說明在教材鉆研上還不夠深,教法上不夠靈活,要多去鉆研教材。
2、評價上,雖然也有評價,但是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還是不夠的,如果長此以往學生就可能會沒有興趣上數學課了,所以在激勵方面還要下功夫。例外自己的語言表達還要加強。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0
第一、為新知的教學做必要的鋪墊。
為了能在教學中化解難點,使學生輕松進行比與分數之間的轉化,課一開始就安排了一些求部分占整體的幾分之幾的練習,為以下例題的教學做好準備。
第二、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
在教學例題時,教師緊緊抓住幾部分的和與這幾部分的比,以3:2是誰與誰的比、播種面積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為題,來引起大家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是教學中的難點化為烏有。在學生獨立解答時,教師并沒有完全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都用分數解答,而是把解答過程放手給學生,鼓勵他們用學過的知識去解答,可以用整數的思路,也可以用分數的思路,最后在各種方法都得到認同后再指出用分數解答比較簡捷,并鼓勵學生用分數的思路解答。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給今后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第三、精心設計練習梯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練習的層次的安排上,教師不滿足于教材中的基本練習,而是在完成這些練習之后,又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適當的擴充。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練習設計的.層次性非常明顯,能讓學生在練習中既不感到梯度過大,又可以不斷跳起來摘桃子,學起來饒有興趣,同時使學生一步一步地看清了按比例分配這類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增加了解題的靈活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例題的教學設計不拘一格。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現實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也就是說,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例2時緊緊抓住教學中的難點,師生共同由分析數量關系入手,在學生徹底弄清3:2的含義之后,立即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例3為學生模擬了一個植樹的場景,去確定分配方案。這樣做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學生明白了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這個例子再次告訴我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為教材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積極主動探索和追求,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從而讓我們的教材成為我們學生真正喜歡的學材。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1
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實際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內容,如果按照“按比例分配”,把這一問題歸成一類型,那學生是非常容易掌握這類問題的解法的,并能很快利用方法去解決類似的問題。但學生對于“為什么要這樣解”或者說這些知識是怎樣產生、形成與發展的就不是很清楚了。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缺少了這一過程,那就只培養了一班只會考試的學生。
1、鉆研教材,改造教材。比在工農業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對此并不陌生,他們對此已有一些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此課的關鍵應如何激活學生這些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因此,在備課時,我認真研讀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認真分析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覺得教材創設分糖果這個學習情境是有趣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對這個情境我們可以照搬應用,但是教材在創設這個情境時,一開始出現“幼兒園有大班30人,小班20人,現在有一些糖果要分給這兩個班,應該怎么分才合理?”就設計讓學生動手操作來分,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沒有多大作用,因為大部分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不用操作就已經知道要按照大班與小班的人數的比來分。于是我把此設計刪除。課后,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是正確的。學生的思維并沒有多大受到限制,相反更加開拓。由此看來,我們老師要堅持這樣的理念:教材是死的,老師、學生是活的。教師只有根據自己班的學生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增強應用題教學的開放性,為新知建構搭建平臺。開放性的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有效途徑,應用題教學的開放性可體現在條件、問題、結論、呈現方式、解題策略等方面。本課教學設計試圖在呈現方式和解題策略兩方面有所探索。改變文字呈現方式, 從洗滌液的這個比中,你可以獲得什么信息? 溝通比與分數的聯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系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要求學生"配制一杯600毫升的洗滌液,按照1:5的比配制,應該如何做?",從這個實際問題人手,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呈現方式的開放只是形式,解題策略的開放才是本質。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再分析這種解法的解題思路。這樣在解題策略的開放過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
3、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課程標準強調數學知識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學習數學知識目的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我在本節課時,始終圍繞“解決問題”展開教學,在運用拓展階段,注意更多地關注生活實際,創設一個個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有意設計一道開放題:“某村民小組共有4戶人家賣土地,共得到補償金九十萬元,你們認為該怎么分?”其中的一個條件是開放的,讓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并解決問題。有人認為可以平均分,每戶得22.5萬元;有人認為不合理,因為每戶人家的人數不一定相等,所以應該按人口多少進行分配;還有人認為應該按原有土地的面積來分配。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補充條件,按不同的分配標準去解決上述問題。學生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加深了對“按比例分配”知識的理解,發展了思維,體驗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相結合。
通過本章節的教學,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并能運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與求比值,但對分數與小數的比進行化簡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在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教學中,如果是已知兩個數量的比和兩個數量的和,這一類應用題,學生們基本上是會做的,但如果已知一個數量是多少,還知道兩個數量的比求另一個數量,有少部分學生還用上面的這種做法。如:男生有48人,男女生人數比是6:5,求女生,學生會錯誤列成48×[5÷(6+5)]。又如: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是36,長和寬的比是5:4,求長和寬或面積是多少,這一題計算錯誤特別多,大多數學生列成:長:36×[5÷(5+4)]
寬:36×[4÷(5+4)]對這些容易出錯的題目,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練習。困惑。第一,當學生沒有想出與教材中的幾種解題策列時,老師有沒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如果要介紹,那么又該不該組織學生從這些方法中討論出最優的解題策列?還是直接引導學生去尋找最優的方法?第二,像這樣的按比例分配的問題,要不要歸納出他的解題方法?如果說沒必要,但是這對于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是很難掌握的。第三,其實,按比例分配就是平均分,都是把總量按總份數平均分再按各部分不同的份數去取,即歸一法。但為什么還要說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種特殊方法?只不過是我們所說的平均分,取走的份數相同而已。
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在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效果會更好。在全班交流合作時,要給學生發表自己觀點的、想法的時間,并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就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的效率就會更好。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2
通過本章節的教學,同學基本上掌握了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并能運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與求比值,但對分數與小數的比進行化簡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如:0.625:?。
在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教學中,假如是已知兩個數量的比和兩個數量的和,這一類應用題,同學們基本上是會做的,但假如已知一個數量是多少,還知道兩個數量的比求另一個數量,有少局部同學還用上面的這種做法。如:男生有48人,男女生人數比是6:5,求女生,同學會錯誤列成48×[5÷(6+5)].
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是36,長和寬的比是5:4,求長和寬或面積是多少,這一題計算錯誤特別多,大多數同學列成:長:36×[5÷(5+4)]寬:36×[4÷(5+4)]對這些容易出錯的題目,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練習。
--------------
“比的應用”一課,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讓同學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的全過程來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同學的操作、表達、探索、類推、合作、概括、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增強應用題教學的開放性,為新知建構搭建平臺。 開放性的教學是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和發明才干的有效途徑,應用題教學的開放性可體現在條件、問題、結論、出現方式、解題戰略等方面。本課公開課教案試圖在出現方式和解題戰略兩方面有所探索。改變文字出現方式, 從洗滌液的這個比中,你可以獲得什么信息? 溝通比與分數的聯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系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同學。要求同學配制一杯600毫升的洗滌液,依照1:5的比配制,應該如何做?,從這個實際問題人手,使同學感到真實可信。出現方式的開放只是形式,解題戰略的開放才是實質。放手讓同學自身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再分析這種解法的解題思路。這樣在解題戰略的開放過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2、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課程規范強調數學知識在實際世界中的應用。學習數學知識目的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我在本節課時,始終圍繞“解決問題”展開教學,在運用拓展階段,注意更多地關注生活實際,創設一個個新的問題情境。讓同學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有意設計一道開放題:“某村民小組共有4戶人家賣土地,共得到彌補金九十萬元,你們認為該怎么分?”其中的一個條件是開放的,讓同學提供學習資料并解決問題。有人認為可以平均分,每戶得22.5萬元;有人認為不合理,因為每戶人家的人數不一定相等,所以應該按人口多少進行分配;還有人認為應該按原有土地的面積來分配。同學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補充條件,按不同的'分配規范去解決上述問題。同學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加深了對“按比例分配”知識的理解,發展了思維,體驗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在這樣的課堂上,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相結合。這種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過程,為每個同學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供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
一、情境引入,切入課題:
好的課題導入能引起同學的知識抵觸,打破同學的心理平衡,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勝。新課導入的藝術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同學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創設了王東和周星宇投資做生意分紅的情境。當然同學的回答比較多,進行適時點撥:平均分不夠合理,那該怎么分呢?同學很快說出了最好根據投入的錢數來分。
二、體現了同學是學習主體的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要改變同學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充沛調動、發揮同學的主體性。從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同學在自己引導下討論、交流、真正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我設計了分紅利和喝糖水的兩個活動,讓同學親自參與并研討交流其中的數學問題,然后再觀察比較,最后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對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三、體現了教師是教材發明者的理念。
在如何使用教材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摒棄過去那種“教教科書”的保守思想,充沛挖掘新課知識點,整合課堂內容,優化課堂結構,真正實現“用教科書教”。本節課舍棄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題,大量地從生活中就地取材,提高了同學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加了研究這樣一個知識點,輔之以活動,促進同學在活動中知識得以理解、內化。
四、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通過鼓勵同學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同學思維,引導同學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同學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籠統概括數量關系、讓同學死記硬背的做法,讓同學充沛實踐體驗,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和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同學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沛的準備。
----------------------------
本節課主要采用復習引入,操作實踐,指導自學,分析比較,實際應用等教學法。
1、在課的開始局部,第1小題的復習來加深同學對比的理解,第2小題體會平均分的意義,布置第3小題的動手操作,主要是調動同學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更為了促使同學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同學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從而老師點出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平均分配的,還有并不是平均分配的,那就需要把一個數量依照一定的比來分配,這樣分配的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
2、在課的探究過程,同學積極提出問題,師生一起探究讓同學明確這道題分配的是體重,依照水分與其他物質的比是4:1來分配的,從而為解決問題打下鋪墊。接著讓同學邊自學,邊獨立考慮猜測出解決問題的妙招是什么,然后和同學們交流分享自身的解決妙招,從而讓同學充溢自信心,體會到快樂。也做到了既讓同學學習,又讓同學的能力得到培養。
3、在課的鞏固過程,布置了一個多層次的練習來鞏固和強化新知識,從而重視應用,正所謂“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和不同的訓練方式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既檢驗同學的學習情況,又可以鞏固同學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
“比的應用”一課,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讓同學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的全過程來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同學的操作、表達、探索、類推、合作、概括、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節課時,始終圍繞“解決問題”展開教學,在運用拓展階段,注意更多地關注生活實際,創設一個個新的問題情境。讓同學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有意設計一道開放題:“某村民小組共有4戶人家賣土地,共得到彌補金九十萬元,你們認為該怎么分?”其中的一個條件是開放的,讓同學提供學習資料并解決問題。有人認為可以平均分,每戶得22.5萬元;有人認為不合理,因為每戶人家的人數不一定相等,所以應該按人口多少進行分配;還有人認為應該按原有土地的面積來分配。同學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補充條件,按不同的分配規范去解決上述問題。同學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加深了對“按比例分配”知識的理解,發展了思維,體驗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在這樣的課堂上,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相結合。這種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過程,為每個同學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供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3
設計思路:本節課在談話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背景中讓學生親身感受按比例分配的意義,并對例題進行探索,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釋應用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驗解題的多樣化,初步形成驗證與反思的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
教學內容: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2、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探索精神的養成。
教學重點: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步驟。
教學難點:掌握解題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價值
1、師:同學們,大家平時放過東西嗎?
2、請大家分一分彩旗吧。(課件:植樹節到了,學校準備了60棵樹苗,要把它發給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已知兩個班人數相等,如何分比較合理?)
注:學生一般會按平均分的方法解答,教師就可追問:這樣分配的方法,我們以前學過,叫什么分法呢?
3、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并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不同量來進行分配的。
注:教師用談話的方式,以兩班分配植樹任務的事情為事例,分步呈現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有關信息發表見解,體會平均分只是一種分配方法,在現實生活中還需要更為合理的分配方式。這樣結合舊知體會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意義。
二、探究教學
1、探究例題
呈現例題,根據學生的'建議,共同完成例1
師:植樹節到了,學校準備了60棵樹苗,按3:2的比例分給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兩個班各應栽多少棵? (2)分析題意:按3:2的比例分給兩個班栽植告訴我們那些數學信息?
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結果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解題方法
第一種:60÷(2+3)=12(棵) 12×3=36(棵) 12×2=24(棵)
第二種:2+3=5
60×3/5=36(棵) 60×2/5=24(棵)
注: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上兩種解法,對于學生以前學過的歸一問題的解法,老師應給予肯定。而重點放在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答的方法上,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2、揭示課題
師:像這樣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我們通常把這種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
3、思考:如何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呢?
討論:按比例分配問題有什么特點?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決實際是要注意什么呢?
指導學生檢驗不但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小結按比例分配問題的一般方法與步驟,將感性的解題經驗歸納,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關鍵是被分的總數和分配的比,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鞏固練習教材做一做。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教材的編排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點,既是數學知識的生長點,又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發展點,它們用承上啟下的作用。按比例分配問題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又有它獨特的價值。在談話導入環節中,設問如何分配植樹任務才合理?引發學習的思維,發現平均分之外的另一種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2、為了使學生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導他們及時反思十分必要。教學中先是觀察分析這類題型的結構,并討論解答此類問題的一般解題方法和步驟。接著引導學生歸納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題規律,并反思遇到不同的問題,應選擇哪種方法比較合適。這樣在回顧反思中理清思路,不斷提升思維的層次。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4
優點:一是研究性學習上得到了一定的體現,學生能夠充分的討論交流,并得出方法。在匯報的過程中,也能充分讓匯報的學生去說方法,沒匯報的學生去提出疑問,從而達成一致,再進行歸納總結。是在二是選取的例子比較吸引學生,用師傅的話說是有趣。三是選取的例子能夠容易理解,特別是新知拓展題設計比較巧妙,與例題銜接較好。
缺點:
1、在設計上還有待改進。例如復習部分,就以例題為題。出示黃:藍=2:3,讓學生去說份數和轉化成的分數。在拓展新知上,放給學生去做。再進行拓展練習,例如已知黃色是60ml,求藍色;已知黃色60ml,求綠色,這樣就更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
2、在難點上還沒有突破,就是“將各部分的比轉化成分數”。應該借助線段圖,這樣既一目了然學生又容易理解。
3、時間控制上,還是一樣的老毛病——拖拉。在學生匯報的時候學生都能說會說,但是自己還是老重復他們的`話,又啰嗦又浪費時間,這個毛病一定要糾正過來呀。當然也因為在復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導致后面的鞏固練習沒有進行,這說明在教材鉆研上還不夠深,教法上不夠靈活,要多去鉆研教材。
3、評價上,雖然也有評價,但是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還是不夠的,如果長此以往學生就可能會沒有興趣上數學課了,所以在激勵方面還要下功夫。例外自己的語言表達還要加強。
師傅要求教學要“有趣、有效、有價值”,這“三有”要好好的去體會、研究并實踐。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5
“比的應用”一課,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的全過程來獲取知識,從而操作、表達、探索、類推、合作、概括、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力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應用性。
由于按比例分配計算應用較廣,學生有很多應用機會,因此,課前讓每一個學生到生活中調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說一說你是怎么獲得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計算就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從生活實際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計算,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充分體現了應用題教學的應用性。
2、注重學生的獨立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
課堂中,每名學生為達到“幫助他人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使每一名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思維開拓的區域,每位同學不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而且通過互相討論分析,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交流中學會了互相幫助、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了交往能力。
3、運用探究、研究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研究,獲取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材料,教學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抓住寶貴時機引導學生理解新方法,使新知識迎刃而解。
4、評價方面,重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心理素質的評價。
如:小組之間互相質疑方法是否合理,學生積極參與,很快問題越辯越明。在本節課中我改變了原來由老師包辦評價的傾向,增加了學生自評、互評,使課堂氣氛民主、平等、和諧。有一點值得應引起注意的是:在學生把知識點明朗化后,教師應對本節課的重點給予及時的引導,加深印象,引起學生的注意。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比的應用》的教學反思09-13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04-20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01-04
張平《面積的應用》教學反思08-13
《應用題》教學反思08-25
《滑輪及其應用》教學反思10-10
《網絡技術應用》的教學反思09-11
反思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10-03
信息技術應用教學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