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
課前反思
一、教學思路問題:
一篇文章,特別是“大家”的文章,可學之處很多,但不可都在一節課中都學完,也不能都學會,我讀了十幾遍都讀書不懂的東西,不奢學生能在短短的一節課內去讀書懂,因此我決定我十幾遍都讀不懂的我也不講。
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問題: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因此品味語言、理解字詞、學習句子,理解內容、領悟主旨、體會情感都是需要教學的內容,我選擇了通過示例的方法教學字詞,解析修辭方法,滲透對比寫作手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內容,領悟主旨,體會情感。
課前預習作業我是想激起學生自主預習的想法,但又不給他們增加壓力,讓學生愉快地、高興的在課堂上認識事物,學習語文知識。
三、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1、本節課是集體備課。
2、語文課教什么不是隨便的.,是要“依據體式,依據學情”來確定的,通過檢測,重點教學生不會的而又想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會什么教什么,教師喜歡什么教什么。教師能教什么教什么,參考別人的東西可以,但教師必須有自己的思維。
3、這樣備一節課的時間可能長了點,但思路還是比較明確的。可能會有缺憾,但我愿意在這種缺憾中做無悔的追求。
課中反思
一、導入語中說自己家鄉冬天寒冷的特點,學生開始只說冷。當我要求用四字詞語概括時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作者姓名與字的特點同學們挖掘的不錯。
二、過渡語比較少,顯得比較唐突。
三、在討論,交流環節留給學生的時間有段少了,導致一部分學生沒有討論完。在全班匯報環節,學生舉手的人不是很多。說明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四、我在課堂上話比較多,不斷地提醒學生,不敢大膽的放手。
五、由于時間關系,又匆匆進入了寫作環節,只給了學生很少的時間寫,就讓學生讀,明顯的時間不夠,可在這麼短的時間里同學們還是寫出了不錯的片段。這節課就這樣結束了。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課后反思
我覺得在課有許多知識沒有落實。有點延時,導致寫作時只有部分同學寫成,組內交流不充分,并且師生評價不是太到位。教學過程中缺少過渡語。
張老師說:如果中間緊湊點,在評析句子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就更好了。老師的語言精練一點就更好了。是啊,教學是一門藝術,一門有缺憾的藝術,但我愿意在這缺憾中做永遠無憾的追求。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2
老舍的這篇散文,可謂是寫景的經典之作。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美美地讀,發現其韻律美;讓學生細細地品,體味其語言美;讓學生靜靜地寫,模仿其寫景美。
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①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②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③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達成目標,其分析如下:
1、在新課程大談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獨學抓特點”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分析“寶地”、“溫晴”、“奇跡”、“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詞,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從而讓學生明白對比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因為這個題設計簡 單,學生通過預習之后,無需討論,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時間不多,完成情況較好。
2、因材施教,分層設題。在“對學品美句”環節中,我為了做到因材施教,進行了分層設題,分別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層學生能在A1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運用老師我教的賞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兩個句子賞析;C層學生能在A2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出一兩個句子賞析題給其他組;A層學生能針對C層出的句子賞析題,能即興進行賞析。因為是公開課,所以學生有點緊張,特別是即興賞析的時候,表達的語言不夠凝煉。同時因為每組對ABC三層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組需要三層同學都舉手參與,以致于有點組不敢積極參與其中。
3、難點突破,通過小組群學的方式來達成。通過“群學理方法”環節,讓學生發揮小組力量,來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環節占用的時間過多,導致這部分過于倉促,學生討論不夠充分。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兩點:
1、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更多孩子展示和說話的機會。在以前的教學中,每個小組的發言人幾乎是固定的,導致許多學生沒有機會發言,也不能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給這些孩子發言的機會。
2、在公開課教學引入之前,應該激發學生的激情。一節課的成敗在于學生的表現,學生的表現完成在于教師的引導。在教學前,教師應該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確保公開課的成功。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3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借,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4
一點不足:讓每組承包一個板塊,同學們大多致關注本組的板塊內容,對其他足的內容較少關注,因而影響了整篇文章的'學習,上完后我在第二節課予以了糾正,規定以后預習,每個板塊大家都要預習自修,在此基礎上各組在進行承包預習自修、展示交流。這一點組內老師在評課時也指了出來。
總之,課改就需要我們不斷動腦筋去探究,隨時加以總結。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在課改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5
一、教學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③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三、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四、教學課時: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二) 教學重難點:把握作者的感情,加強字詞訓練
(三) 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學過《春》,感受到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向往的溫暖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作者簡介: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代表作)、《四世同堂》等;話劇:《茶館》(代表作)、《龍須溝》等另外還寫了許多短篇小說和散文
生字詞識記:濟南 倫敦 鑲上奇跡 寬敞 看護 水藻 髻兒
解釋詞語:響亮 溫睛 出奇 安適……
聽課文朗誦,學生默誦,聽完之后,學生再次朗誦,品味作者寫作本文時的思想感情
當堂作業:做同步測試和測試專家的字詞題,加深對字詞的印象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三)教學過程:
1、作者怎樣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運用對比有什么好處(通過三組對比來寫濟南“溫睛”的天氣特點A、北平的寒,濟南的曖B、倫敦的暗,濟南的明C、熱帶的熱,濟南的溫通過三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些對比來自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感受,來自作者對濟南的愛)
2、2、第2、3、4、5段,作者抓住哪些景物來體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從而說明濟南是個寶地的呢?(陽光里的老城,山和水在冬天里的特征)寫作重點又測重在哪一點上?請作具體分析(重點寫出: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的“可愛”,后寫薄雪覆蓋下的山的“秀氣”)
3、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修辭角度)見幻燈片10
4、課文是怎樣描寫小雪點染雪后的山的?(34段)(方位: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顏色:白花——銀邊——花衣 情態:害羞——秀氣)“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1.妙在雪光、雪色 2.妙在雪態)
5、作者是怎樣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的?
(1)抓住一個“綠”字: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6、寫作特色:
6、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1)直接抒發感情(2)創設意境,流露深情(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
7、總結: 在這篇寫景散文中,作者抓住了濟南地處此因而冬季氣候“溫晴”的特點,描繪了濟南的'陽光、小雪、山山水水,結尾“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與開頭的“寶地”呼應,照應題目,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的贊美之情
8、練習:
(1)讀一讀 寫一寫中詞語
(2)同步訓練
(3)小練筆:仿《春》的結尾,幫老舍給文章的結尾加三句贊美的話,50字以上
教學反思: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并不是一篇能讓中學生仿寫的典范范文,文章的開頭對比的方法學生就很難模仿,中間的描寫學生還是可以借鑒的,結尾只有一句話點題,沒有象《春》那樣直接的贊美,贊美之情蘊涵在描寫之中,要讓學生體會同時,我在思考:能不能讓學生給文章加一個結尾幫老舍先生贊美一下濟南的冬天?教學中發現,只要你將老舍筆下的濟南冬天景物特征讓學生體會透了,學生還是能寫的很精彩的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6
本周,我校開展了語文教研活動。我對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讀美文,賞美文。
所謂“讀美文”,就是以讀貫穿教學的始終。如,讀課題,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對濟南的深情;讀濟南的三大特點,讓學生從中真正感受到作者發出內心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樣的感嘆,同時學習老舍對“故鄉”的這種深情,并學會用這種深情去閱讀這篇文章;讀優美的語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
所謂“賞美文”,就是對文中的優美語言進行賞析。作為“語言藝術大師”老舍,其語言的精煉、純凈是值得學生去探究的。同時,作為初一的學生,應該逐漸學習對語言的賞析。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預設了多個句子,是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力,細細品味這些優美的句子。如擬人句:“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品析;重點字詞的品析——“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
但是,在整個教學中還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首先是對文本的研讀不夠到位。在對陽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蓋下的山進行教學的時候,我覺得對幾個句子的賞析還是不到位的,如對“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句話的賞析。其實,老舍給讀者鋪設了一個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卻只是分析了“睡著”“喚醒”的擬人手法,而忽視了“閉上眼睛”這種優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這種美的學習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體現在板書上。我覺得板書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筆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體現在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教學上。在這塊知識點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運用。白色、青色、銀色、藍色、彩色、粉色……給人的視覺感受已經很美了。遠望這座薄雪覆蓋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紅:讓讀者以美的視覺享受。可是,在教學中,我只注重了這些色彩的詞語,卻忽視了與整個文章的結合,不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讓語言失去了魅力。這一失誤,我覺得使得這堂課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導語的問題。在一年的教學中,我的引導語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一些小問題上還是出現了一些缺陷。比如對薄雪覆蓋下的山解讀之后,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我說:“假如給你一座山,你會怎么寫。”這樣的引導語,我自己在課后也覺得很難想象。換個語言,也許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假如讓你寫你心中的山,你會如何去描繪呢?”所以,在引導語方面,我還需要不斷改進。另外,“兒”化音的朗讀做的不夠到位。自己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可是,學生在這方面沒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這次教學后的反思。我以為,語文教學是不斷發展的,更需要我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語文素養。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7
經過反復思考,我選擇了《濟南的冬天》這篇老舍的散文名篇作為我在語文教學中第一次嘗試。本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借,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文中圍繞“妙”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但縱觀整堂課,學生主動參與的環節還是略顯薄弱,有時候,我還是有種“孤獨站在這舞臺”的感覺,怎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呢?任重而道遠啊……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8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精讀美文。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美文,賞美文來品析文章的“美”,把握文章內容。
所謂“讀美文”,就是以“讀”貫穿教學的始終。如,“讀課題”,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對濟南的深情;“讀濟南的三大特點(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讓學生從中真正感受到作者發出內心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樣的感嘆,同時結合寫作背景,引導學生學習老舍對“故鄉”的這種深情,并學會用這種深情去閱讀這篇文章;“讀優美的語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
所謂“賞美文”,就是對文中的優美語言進行賞析,學會基本的語句賞析的方法(例如:修辭的運用、寫作手法的運用)。作為“語言藝術大師”老舍,其語言的精煉、純凈是值得學生去探究的。同時,作為初一的學生,應該逐漸學習對語言的賞析。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預設了如下多個句子,是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力,細細品味這些優美的句子。如對擬人句:“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的品析;對比喻句“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品析;對重點字詞的品析——“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從中培養學生自己感受美的`能力,把握品析美的方法。
教,然后知不足。在整個教學中當然還是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缺點。首先是對文本的研讀不夠到位。在對“陽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蓋下的山”進行教學的時候,我覺得對其中幾個句子的賞析還是不到位,如對“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句話的賞析。其實,老舍給讀者鋪設了一個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卻只是分析了“睡著”“喚醒”的擬人手法,而忽視了“閉上眼睛”這種優美意境的感受,沒有很好的帶領學生體會語言文字所創設的情景之美。
其次,是在這種美的學習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體現在板書上。我覺得板書的字太多了不夠精簡,白色的粉筆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體現在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教學上”。在這塊知識點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運用。白色、青色、銀色、藍色、彩色、粉色……給人的視覺感受已經很美了。遠望這座薄雪覆蓋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紅:讓讀者以美的視覺享受。可是,在教學中,我只注重了這些色彩的詞語,卻忽視了與整個文章的結合,不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讓語言失去了魅力。這一失誤,我覺得使得這堂課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導語的問題。在教學中,我雖時刻提醒自己關注引導語。但是,在一些小問題上還是出現了一些缺陷。比如對“薄雪覆蓋下的山”解讀之后,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我說:“假如給你一座山,你會怎么寫。”這樣的引導語,我自己在課后也覺得很難想象。但若是換個語言,也許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如:“假如讓你寫你心中的山,你會如何去描繪呢?”所以,在引導語方面,我還需要不斷改進。另外,“兒”化音的朗讀做的不夠到位。自己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可是,學生在這方面沒有感受到。細節決定成敗,細微之處見真知,今后教學中要多多注意細節,做到精益求精。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9
比較這兩堂課的得失,我發現調動學生的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第一堂課我沒有為調動學生的興趣做任何鋪墊和引導,所以學生可以說是很被動的把課文讀了三遍,在被動的情況下閱讀文本,得到的啟發和感受幾乎等于零,所以后面的環節完成的都不成功。而在第二堂課上我比較注重學生的感受,所以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是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隨機生成的,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基礎,學生的興趣也就隨之而來,這堂課就是在學生的牽引下變成了一堂朗讀課,而朗讀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下個環節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而“花不開”和“柳成行”的關鍵就在于興趣這塊土壤。
范例三因為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指導訓練,導致這節課很不成功,對于如何品味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范型教學,并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3、重定位。語言的品位是個底線性的教學目標,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落實在語言這個層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語文課。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語言的品位上,讓學生更多的進入到語言中,更多的學語文。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0
老舍的這篇散文,可謂是寫景的經典之作。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美美地讀,發現其韻律美;讓學生細細地品,體味其語言美;讓學生靜靜地寫,模仿其寫景美。
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①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③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達成目標,其分析如下:
1、在新課程大談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獨學抓特點”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分析“寶地”、“溫晴”、“奇跡”、“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詞,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從而讓學生明白對比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因為這個題設計簡單,學生通過預習之后,無需討論,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時間不多,完成情況較好。
2、因材施教,分層設題。在“對學品美句”環節中,我為了做到因材施教,進行了分層設題,分別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層學生能在A1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運用老師我教的賞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兩個句子賞析;C層學生能在A2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出一兩個句子賞析題給其他組;A層學生能針對C層出的句子賞析題,能即興進行賞析。學生在表達的時候有點緊張,特別是即興賞析的時候,表達的語言不夠凝練。同時因為每組對ABC三層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組需要三層同學都舉手參與,以致于有幾組不敢積極參與其中。
3、難點突破,通過小組群學的方式來達成。通過“群學理方法”環節,讓學生發揮小組力量,來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環節占用的時間過多,導致這部分過于倉促,學生討論不夠充分。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兩點:
1、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更多孩子展示和說話的機會。在以前的教學中,每個小組的發言人幾乎是固定的,導致許多學生沒有機會發言,也不能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給這些孩子發言的.機會。
2、在課堂教學引入之前,應該激發學生的激情。一節課的成敗在于學生的表現,學生的表現完成在于教師的引導。在教學前,教師應該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確保一節語文課的成功。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1
課前反思
一、教學思路問題:
1、我先把課文認真地讀了幾遍,把我讀懂的內容用黑色筆做了標注,然后出了檢測題目,看學生是否能答。如果能答,這個內容我不教。
2、我再把課文認真地又讀書了幾遍,我把新的發現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用紅筆做了記錄,這些是我要交給學生的重點內容與方法。例如對毒、響亮這些詞語的理解,對擬人句子分析過程的獨特理解。
3、一篇文章,特別是“大家”的文章,可學之處很多,但不可都在一節課中都學完,也不能都學會,我讀了十幾遍都讀書不懂的東西,不奢學生能在短短的一節課內去讀書懂,因此我決定我十幾遍都讀不懂的我也不講。學生如果問出,我就告訴他們長大以后就會懂得。
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問題:
1、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要依據“形散而神不散”來教,我想把它作為第二課時去處理。這一節課我主要是想通過第一二段教學生閱讀文章后做題的方法。所以我設計邊讀課文邊做檢測題的方法。利用搜集資料、采集信息點的方法做自己能做的題目。留下自己有困惑的題目,這些題目就是我要重點教的題目。
2、品味語言、理解字詞、學習句子,理解內容、領悟主旨、體會情感都是需要教學的內容,我選擇了通過示例的方法教學字詞,解析修辭方法,滲透對比寫作手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內容,領悟主旨,體會情感。
3、我用較長時間的導入為后面的寫作理清了思路,加上教師的范例,引導學生做練筆寫作。并在各組內交流,推薦小組內優秀的作品在班上交流。
4、作業我是想激起學生自主預習的想法,但又不給他們增加壓力,導致學習語文成為一個負擔。讓學生愉快地、高興的在課堂上認識事物,學習語文知識。
三、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1、本節課不是展示課也是展示課。不是展示課是說各方面考慮的還不是太成熟,說是展示課是想驗證一種語文教學的思路。
2、語文課教什么不是隨便的,是要“依據體式,依據學情”來確定的,通過檢測,重點教學生不會的而又想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會什么教什么,教師喜歡什么教什么。教師能教什么教什么,參考別人的東西可以,但教師必須有自己的思維。
3、這樣備一節課的時間可能長了點,但思路還是比較明確的。可能會有缺憾,但我愿意在這種缺憾中做無悔的追求。
課中反思
一、課前導學案印刷不是太清,四個版面各漏印了一行。其他教師對我懷著一種期待,共有22位教師聽課,這是聽課史上最多的一次。
二、導入語中用比喻寫家鄉冬天寒冷的特點,學生不會。我跳過去。原計劃7個題目用10分鐘時間檢測的,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不強,有的.同學不看題目,直接從題目開始讀書起,計劃讀書完再做題目。但對很有提綱作用信息豐富的課文提示語沒有同學讀書。我提示學生課文的范圍。情況好了點。有些同學開始到黑板上寫,前兩個題目做的不錯,特別是作者姓名與字的特點同學們挖掘的不錯。
三、第四個題目正在思維,我發現時間到了,就叫了停頓。教師開始示范朗讀,學生結合題目進行重點內容的反復朗讀。學生仍在找答案,沒有人朗讀。教師提示后,學生讀了一會,教師讓學生說又學會了什么,兩個同學發言,效果還不錯。解決了兩個題目,有一個題目教師適當組織了點撥。
四、在設計的幾個交流環節,沒有學生回答。由于時間關系,又匆匆進入了寫作環節,教師有示范,學生也在寫,但沒有來得及交流,下課鈴就響了。黑板上的內容沒有核對,檢測題目沒有作完,寫作的內容沒有落實,這節課就結束了。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但是看出學生對這節課還很很感興趣的,他們接觸到了與以前不一樣和形式。按以前的想法,我可能會在結束之前發現學生做完了檢測題目。
課后反思
四、課后交流:一是與同組同學科申愛麗老師進行教學研究,我發現這節課花架子較多,例如第四環節2、3、4問題,不管它是不是符合改革的內容,在這節課是沒有用處的,學生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沒有興趣做,所以這屬于無效勞動。因此應該果斷舍去。將第1題調整為三環節的第8題,主要環節合并為做、讀、寫三個。
五、重新調整:三個主要環節各為13分鐘。并且逐個分析那些題目學生自己能做出來,那些題目經過同學互相提示能做出來,那些題目教師需要重點點撥。結果發現,不超三個,并且學生可以做一些,關鍵的其實就是那兩三個思維點。
六、再次交流:我覺得上節課有許多東西沒有解決,課后問了部分學生,因為學校檢查作業忙,課后實質上也沒有再進行深入學習。為此,我邀請申愛麗老師再次聽課。課前幾分鐘,學生們看見我來了,很高興。紛紛與我談論上節課的情況,有的學生告訴我,上節課老師真多,我真緊張死了。還有的說,我想起來回答問題的,但沒敢,場面太大,老師,對不起。還有個學生說,昨天的時間不夠用。我們說說笑笑,我告訴學生我們今天再接著高高興興的學習語文,認識事物,看出來學生真的是高興。
七、重新上課:我先告訴同學們,常態的閱讀和常態的考試就是這樣接觸文本后,看能感悟些什么,做出題目來。并且是有時間限制的。考場上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反復讀中尋找答案。然后我和同學們說,把昨天的當做預習,我們再一次重新開始。課程進行的很順利,但在檢測后校對答案時,由于我的語速慢,又等于挨個把題目讀書了一遍,有點延時,導致寫作時只有部分同學寫成,組內交流不充分,只有一位同學在班級發言并且師生評價不是太到位。
八、課后再思考:申老師說這一次覺得很好,如果中間緊湊點,不延時就比較完美了。是啊,教學是一門藝術,一門有缺憾的藝術,但我愿意在這缺憾中做永遠無憾的追求。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2
今天下午,我上了一節題為《濟南的冬天》的公開課。上完課,心里總覺得遺憾,因為存在許多不足,為了進一步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特將本節上成功與不足,總結一二。
一、課件制作與展示
自認為課前雖做了充分準備,在上課的過程中才發現,在聽課文朗讀的環節中,由于課件沒打包,導致在展示時,無法播放,后來只好到文件包里單獨播放,雖然是個小失誤,還是說明了心不夠細,技術不過硬。致使教學環節銜接不緊湊,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課堂預設與生成
本安排一節課的內容,結果下課鈴聲響了,教學任務卻還沒有完成。究其原因,在生字詞教學環節用時過多,本計劃2分鐘完成的任務,有由于學生對詞語意思預習不充分,結果花費了5分鐘也沒能完成。最后經過引導雖然學生理解了,但寶貴的時間也流失了。
因此對學情應能夠充分了解,否則會導致對課堂進度預設失誤。致使在教學時在某些環節用時太多,使余下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
三、課堂應變
在導入的環節,我預設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暢談對冬天的感受,本以為學生會討厭冬天,并說出一大堆理由,并把他們可能說的內容放到課件中,結果出乎意料是,都說喜歡,致使在展示課件時出現了我預設的'內容,導致場面十分的尷尬,也打亂了我的上課節奏和思緒。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能都遇到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問題,是對教師臨場應變能力的考驗。如果問題化解得巧妙,不僅能使教師自己迅速擺脫窘境,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得到學生的敬佩;反之則猶如掉進了泥潭,不要說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這實際上是對教師思想、知識、能力,素質以及個性修養的全面考驗。
雖然在整個上課環節中出現一些差錯,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但總的來說還算是差強人意。旨寄希望于下一次能汲取此次教訓,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3
筆者認為,高效課堂要實現“高效”必具備兩點要素:教師的教學創意和學生的高效學習。而在這兩個要素中,教師的教學創意(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教學設計)是本,學生的高效學習是關鍵。本節課教師的教學創意體現在:巧選教學切入點;巧設問題情境;巧插背景深挖主題。
一、教學創意之——巧選教學切入點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師作為讀者,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作為教者要教給學生如何快速地理清文章寫作思路,卻需精心選擇最佳切入點。教學的切入點,即引領學生走進教學文本,領悟文章主旨的最佳角度,具有提綱挈領、統領課堂的作用。一個好的切入點,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突出學習的重、難點,帶動整節課順利展開。
本節課選擇“文意理解——抓‘溫晴’與美段細讀——品味‘妙’”為切入點和核心任務。“溫晴”一詞是集中揭示中心,表達情感的關鍵詞語,是文章的神經中樞和信息節點,具有發散和貫通文章的作用。“妙”字同樣是能表達中心、揭示作者情感,彰顯文章藝術特點的關鍵字。
二、教學創意之巧設問題情境
高效課堂中,巧設問題情境至關重要。“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問題好似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合劑,在教學中體現著“一線串珠”的作用,具有“一問能抵許多問”的藝術效果。教師要善于通過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問題來引動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引發學生的課堂討論,實現學生的高效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本節課設計的兩個“主問題”是:你認為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特點的一個詞或短語是什么?為什么?你認為能貫穿全段(第三段)的一個字是什么?請從不同角度品味此字。抓“溫晴”提挈全篇,抓“妙”字提挈全段。
三、教學創意之巧插背景深挖主題
作品的背景資料適時穿插能引領學生深度文本,讀懂,讀透文本。為什么老舍筆下的濟南如此溫晴?如此曼妙絕倫?賞析完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后,一句“為什么”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探究原因時適時穿插老舍一生坎坷的背景資料,讓學生更深地理解老舍將自己對濟南的溫情融化在濟南的一山一水中。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4
我覺得這節課成功的關鍵所在是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暢所欲言,也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學生對自己所喜歡的語句的講解,真令我刮目相看。比如,有一個學生說:“我喜歡第2段中的‘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因為搖籃能擋住寒風,讓里面的嬰兒感到溫暖。”又有一個同學補充說:“正因為濟南如同搖籃里的嬰兒,所以冬天是溫暖的`,四季如春。”學生在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一些寫景的技巧,而且也探究濟南冬天氣候的成因,它所達到的效果無疑比老師單純地分析灌輸修辭、語法要生動得多。作業設計也較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在掌握寫景的技巧后運用到寫作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本人覺得閱讀環節處理得不太好。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在學生對文本還不太熟悉的情況下,他們的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到課件中所展示的與濟南冬天相關的一些優美的圖片上,我發現學生只能邊看書,邊聽錄音,邊看圖片,對此如果做一些調整,效果就可能更好了。比如,可以先讓小組朗讀(或學生自由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接著讓學生默讀,有利于學生思考,培養其思維能力;最后再把書合起來,看圖聽讀。而本人在教學時只采用看圖聽讀的形式,這樣的結果一是閱讀時間太少,二是這個環節難以處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重視閱讀環節的處理。總之,在寫景的文章中,朗讀和對語言的感知與品味是非常重要的。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5
基本信息 | |||
課題 |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與反思 | ||
教材分析 | |||
本文是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總提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再從濟南的山、水兩方面寫出濟南冬天的這一特點,最后以一句簡明有力而耐人尋味的話結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優美的意境中,表達出作者贊美的真情。 | |||
學情分析 | |||
七年級的學生對于一些問題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對文章的內容沒有具備概括和分析能力。雖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但對散文的學習方法尚不熟悉。初一學生抒情感悟較低,但剛剛學了朱自清的《春》,學生隊抓住特征有層次的進行景物描寫以及情景交融這種學法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本課中將對學生作進一步的引導,加深他們對寫景散文寫法的指導。因此,注重課前指導,課堂引導,課后訓練。 | |||
教學目標 | |||
1.知識技能目標: ①通過文章閱讀學生能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情、設若、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②學生能在閱讀中積累文中優秀語句 2.能力方法目標: ①在反復閱讀過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 |||
教學重點和難點 | |||
學習重點: 體會濟南冬天與老舍情感的緊密結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 欣賞并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和語言特色。 | |||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 |||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預設學生行為 | 設計意圖 |
一、新課導入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簡介作者并解題 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五、體味美 六、探究美 七、作業布置 | 春游芳草地, 夏賞綠荷池。 秋飲黃花酒, 冬吟白雪詩。 一年四季都有許多美景 ,你喜歡哪個季節? 同學們,北國的寒冬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江南的冬天溫柔可人,那么地處中原的濟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別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濟南的秋天》里曾這樣說過:“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西湖,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見證老舍先生的評判。 1.了解濟南冬天的景物特點; 1.看課文解釋①后補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寫該文時,作者就在山東濟南任教。 2.解題 1.聽課文朗讀,學生邊讀邊圈點,感受課文:題目限制了地方和時令,濟南的冬天有 什么可寫的呢?先看課文,把有關描寫濟南冬天的詞句劃出來。 2.師生互動,評點第一段 濟南的冬天有哪些特點?第一段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寫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的? b.文中哪一個詞寫出了濟南的冬天獨具一格的風貌? 【補充:統觀全文可以看出“溫晴”“寶地”兩詞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溫晴”偏重特點,“寶地”偏重感覺】 3.你能看出老舍帶著我們欣賞了冬天濟南的幾幅美景,能用精練的詞句給每一幅圖擬一個名稱嗎? 1、 2、 3、 4、 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朗讀,并說說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特點? 推薦一句你認為寫的好的句子,說出推薦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樹尖的雪比作“白花”; 二是將樹尖頂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比喻貼切得表現了雪后樹的秀美。 例: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句中用“曬”“睡”“醒”形象地突出了小村莊舒適、溫暖的環境。 想一想,為何老舍先生這些文學大師們能描繪出如此精彩的畫面,他的語言能如此優美?我們寫景時要向他學習什么呢? 啟示 細致觀察 角度多樣 情景交融 運用修辭手法 | 學生回答春夏秋冬的可能都有,教師要有意識引導。 讓學生感受一下北國的冬天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情形,然后讓學生猜想一下濟南的冬天該有什么特殊呢? 學生默記 閱讀注解① 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 聽讀全文,同時把有關描寫濟南冬天的詞句劃出來 整體感知,理清思路,邊讀邊圈點,感受課文 閱讀第一段,找出特點及方法:“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和北平、倫敦、熱帶對比,贊美濟南的冬天” “溫晴” 閱讀感知,學生擬題 小山搖籃圖 薄雪覆蓋圖 城外遠山圖 空靈水晶圖 閱讀尋找自己喜歡的描寫語段,并簡述理由 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動詞的使用,如: 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采用多角度(視、嗅、味、觸)描寫手法,恰當運用修辭在課堂練習本上寫一段景物描寫。 | 設疑引入,激發興趣 讓學生在學習本文是有一個總體方向 補充文學常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帶著問題去聽、讀課文,可增強學生閱讀使得目的性 師生互動,展開探究,感受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 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取題能力 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高對于祖國文字的理解能力,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字詞 將寫景特點這一知識點隨課文教學加以強調 |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 |||
濟 南 的 冬 天 老 舍 無風聲 小山搖籃圖 溫 山 雪霽初睛圖 無重霧 溫 晴 水 空靈水晶圖 綠 無毒日 藍 | |||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 |||
學生行為評價方案 1、看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否被激起,能積極地以多種感觀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精神振奮,有強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學生的參與狀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中的數量、廣度和深度是衡量主體地位發揮的主要標志,學生要全員參與,有效參與。 3、看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是否由個體學習到主動合作學習;是否由接受性學習變為探究性學習。 4、看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上的表現。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是否敢于質疑,善于合作、主動探究并有實效,是否圍繞某一問題彼此間能交流、討論、傾聽,提出有效建議。 5、看學生學習的體驗與收獲。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90%以上的學生能夠相互交流知識、交流、體會,交流情感由自悟——覺悟——感悟——醒悟,在獲取豐富知識的同時形成了一定的學習能力。 附: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表 | |||
教學反思 | |||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04-06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04-06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范文10-09
《濟南的冬天》教學建議09-30
《濟南的冬天》教學計劃09-13
濟南的冬天 教學設計(1)09-30
《濟南的冬天》教學簡案09-29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609-30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