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個人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
這是我在興寧跟崗學習中,有教學實錄的一節課。也是自己感覺上的比較成功的一節課。本節的知識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基礎上引進的,通過點斜式方程的學習,學生已具備獨立推導的能力。通過自主探究,體驗方程的生成過程,通過“設點——找等量關系——列方程——整理并檢驗”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為以后“曲線與方程”的教學做了鋪墊。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學案上完成,教師點評并表揚學生。另外教學過程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開闊思路,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突顯強調每種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讓學生領悟記憶。引導學生小結2斜截式和點斜式方程的適用范圍;3斜截式和點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書方程。
本節課的思想方法:
1.分類討論思想;
2.數形結合思想;研究問題的思維方式:
1.逆向思維;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歸思想。并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在補充的例題練習中有幾道易錯題,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體驗”將會有助于加深記憶,所以可將應用公式的前提條件等學生容易忽略的環節,以便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
這樣教學設計,不僅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還要關注學生的思考習慣,為了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通過例題2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積極主動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點斜式方程之間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使學生落實基礎知識,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學生獲得了知識和情感的體驗。本節的推理邏輯性較強,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筆去推導方程,讓學生參與一個“開放性例題”的設置,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嚴謹性,并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作為老師,我有必要在一些細節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細節工作,比如每個環節銜接的打磨等。同時還必須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回過頭來再尋求更好解決途徑的過程。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2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更應該如此。每節課后都做認真地反思,找有代表性的學生談話,了解他們對本節課所將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詢問他們對老師講授方法上的建議。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詢問,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長此以往,我逐漸地發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之處,結合教學實際,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逐漸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自己。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在逐漸地減少,我在教學中成長,學生在學習中成長,我在學生的教學反饋中進步,學生在我逐漸改進的教學中進步,這就是教學相長的道理。教與學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只有這樣,教師才不會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導學者。
下面是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問題主要有:
第一,缺乏對整本教材的宏觀把握,對教學大綱理解得還不深入。對所講授的知識缺少一種高屋建瓴地把握,達不到綱舉目張的'效果。第二,在課堂環節的設置上,尤其在時間的合理分配上,我做得還不夠好。第三,對每一個單元教材的知識還缺乏一種合理高效的整合。第四,在處理教材與同步的關系上,我沒有將兩者更加有效地結合起來運用。第五,每天的作業布置缺乏長遠的規劃和思考,沒能讓作業更好地發揮強化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對于所布置的作業,有時候不能及時批改,也就起不到很好的及時反饋的作用。
有了這些反思之后,我就能在日后的教學中更加注意改正我所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自己。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3
一、貫徹課堂教學交際化原則
注重語感教學、加強聽說訓練,努力做到視、聽、說同步,培養語感和學習興趣、每篇課文的生詞、句型和文章都是朗讀的好材料、朗讀不能老是采用"跟我讀"的形式,而是要注意創造情景,讓學生懂得不同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語感,顯示說話者不同的語言的心理、同樣,語調的不同,重音的移動,也體現了說話者不同的心理狀態、經過訓練了沒,學生在以后朗讀中也就注意了正確使用語音、語調和重讀、弱讀及升調,這樣朗讀繪聲繪色,津津有味,整個課堂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二、溫故知新,克服遺忘、
運用“張思中英語教學法”中的記憶方法,注意在課堂上經常復現舊知識,讓學生反復操練,由易而順利地完成一個個學習目標、具體方法是:學習┈復習┈再復習、復習時做到系統性、針對性、綜合性、采用"滾動式",擴大語言輸入、"滾動式"就是重復教材中的重點,用以前學過的詞語操練新句型或采用已學過的句式學習新單詞、以造句競賽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效果較好、
三、當堂鞏固,注重反饋
教學時要處處考慮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以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教學評價的得失作為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尺度,所以,在學生經過一段學習活動后,進行歸納分析,以鼓勵表揚為主,滿腔熱情幫助學生,及時處理反饋信息,當堂鞏固,如果時間許可的話,還可引導學生對一些易出錯的地方,如人稱變化,謂語動詞的形式變化、某些習慣表達的異同進行歸納分析,讓學生真正地學有所得、
四、注意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是要讓學生擁有學習的能力、因此,我重視對學生的課外學習的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1)指導學生訂出學習英語長期計劃和短期安排,每天堅持搞好課前預習,發動家長幫助督促實施、
(2)擴大學生課外英語的攝入量、建議學生收看《希望英語》等節目,并鼓勵他們多讀一些英語小故事,嘗試去讀一些英文原著、
(3)強調作業的獨立完成,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幫助學生認識到,做作業實際上是新舊知識的運用過程,一定要養成自覺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聽課,初步運用英語思維和理解、從音、形、義幾方面培養觀察力和記憶力,打好語音基礎、用聯想對比,歸納演繹等記單詞和語法知識、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其重要性已漸漸為學生們所認同、那么,如何幫助學生真正地掌握這一重要學科,更好地做好英語教學工作,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努力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英語教師、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4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理解了小數的意義,小數進(退)位加減法后的一個提高。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小數連加和加減混合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的加減法,并能選擇靈活的方法解決小數混合計算的問題,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以前學生就已經接觸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了,現在再學習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因此在教學本節知識時,我先以復習整數混合運算為鋪墊,讓學生在復習中奠定基礎,同時也無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難度。再以書上圖片資源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新知,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的特性,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自己試著算一算,然后選擇不同算法的算式,讓他們說說理由及算理,讓學生親身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從中享受參與學習的快樂,品嘗成功后的滿足和喜悅,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張揚和潛能的發揮。
最后師生一起理解并小結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就是要弄清運算順序,再認真仔細的計算,在計算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法則都比較簡單,所以教學時沒有花費過多的時間,主要是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和比較,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探索學習方法的能力。關于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適用于小數加減法也是水到渠成,課堂上注重了對學困生作個別指導。
通過練習的情況來看,本節知識點班上絕大多數學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學生計算不夠認真,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出錯率仍然很高。還有待于課后多加練習。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5
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跨的時間長,涉及的歷史事件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1、以活動貫穿課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問題的興趣。
因為學生對三國時期及之后的這段歷史較感興趣,而且不少同學還通過電視等途徑了解過,所以提前布置這項作業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會很難,但為了使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課堂上的講故事還要和發展性評價體系掛鉤,對于積極參與活動的同學應該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而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則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運用史料教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他們“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
3、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是江南經濟的發展,教師利用學生身處南方的現實從自身的生活出發關注當今學生的生活狀況,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透徹明晰。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這些問題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6
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的是中班數學活動 “比高矮”,教學目標主要有二點1、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認識高矮、高矮的相對性以及高矮排序。2、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形、時空和空間等現象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從小鈴下走過,通過一位幼兒走過小鈴沒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兒碰到了小鈴發出聲響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后通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后,通過圖片比較印證上一步得出的結論。
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比較好的是在幼兒分組操作時,第一組:兩兩比較,分出高矮。第二組: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體。第三組:按高矮排序。第四組:目測物體高矮。這樣操作的目的性比較明確,層次清晰,由易到難的讓幼兒能根據自身情況多層次的'選擇操作。最后,我通過游戲《找朋友比高矮》讓幼兒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當性。
活動結束后,我認為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高矮;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高和最矮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高矮排序;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詞語。但我在活動設計上沒有突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雖然也有要求幼兒兩兩比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兒站在地上比較,沒有為他們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的機會,僅僅通過教師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反而使幼兒對于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雖然在設計時希望通過下一步圖片比較來印證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圖片比較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課的流程,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7
一、根據學生的自讀、自悟,深入與文本的對話。
注重情感的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所接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表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語文學習不能游離于語言文字的感悟、品析之外。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摳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讓學生反復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在進行,〈貓〉一文教學時,我就是這樣著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感悟理解的。
(一)推敲詞句
推敲詞句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學生只有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中,才能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味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如教學時,引導學生品味“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中“小梅花”與“腳印”的不同,通過朗讀比較,學生切實感悟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咬文嚼字
一篇優美的文章,是由無數佳句妙語構成的。要想挖掘文中的精華,咬文嚼字必不可少。我認為對任何一個詞語的理解都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因此,課堂上我強調學生去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反復品讀,在具體的環境中理解,從而感悟作者用詞的精確。如當學生談到貓的叫聲豐富多腔時,我引導學生再讀這段文字,然后來理解“豐富多腔”的意思,學生一下想到了“長短不同,粗細各異5,變化多端”。再如,文中一開頭就講了貓的性格古怪,到底古怪是什么意思?在初讀文時學生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但我沒有馬上解決,而是把它放在了學文之后。當學生感悟到了貓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時,理解“古怪”就迎刃而解了。
(三)引入對比
任何一個文本都不是一種孤立的、真空的存在。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聯系,是與文本對話生成和創新意義的一個重要而饒有興味的`通道。如在教學進行到貓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一段時,我便引入了老舍先生《養花》中的一些文字,讓學生把兩段文字對比讀,品析,情感得到了升華。
(四)激發聯想
這里的聯想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讀的文字中聯想到與其相關的其他現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本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去想象貓抓老鼠的情景,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貓的盡職,又把寫作與閱讀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在讀中培養了寫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注重了感受、理解,卻忽略了欣賞與評價。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讓學生多讀一些美文,對文中的好詞佳句反復品評,與其他意思相近詞做比較分析,感悟作者用詞的恰當,描寫的形象,讓妙語佳句和他們緊密接觸,他們會從中受到熏陶,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其中的意境,慢慢產生喜愛之情,而且越來越深入,能夠欣賞,體會和感受也越來越敏銳。
而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恰恰缺少了這一環節,反思其原因,還是追求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考慮了自己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忽略了學生的能力發展。現在想來,當學生抓住“乖、淘氣、玩具”等詞語談感受時,如果引導學生用“換詞法”“丟詞法”或“調詞法”來分別細細體味,他們會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促使語感不斷增強。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8
中小學英語課程銜接的問提日益受到重視,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學生愛說話,愛表現自我。教師經過設計不一樣的活動,讓學生有充分的表現機會。但到了中學,學生興趣不大。隨著年紀的增大越來越害怕英語,究其原因,五六年級教材資料跨度太大,六年級的單詞量、知識點是小學的幾倍。有時,教師為了趕進度,課堂留給學生的時光比較少。如果教師采取必要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還是能使學生順利經過這個坡度的。
牛津英語的單詞教學法。牛津英語中龐大的單詞讓學生生畏,如何幫忙他們既要復習又能掌握新知識,我采取了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并用讓學生很多地做動作或猜動作方法等,讓學生 英語試卷真整體現了“穩中求發展,發展中求創新”的命題思想,整套試題的知識覆蓋面廣,難度與往年相差不大,但更強調語篇,強調應用,注重實際。試卷資料也更具現代氣息,貼近生活,貼近現代。
其中聽力部分選材全部來源于生活,考察點側重放在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本事上。語速略有提高。單項填空部分綜合測試了語法、詞匯、習慣用語等知識。與往年相比難度上略有降低。完型填空部分考察學生對語意、語境、語篇的深層理解,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礎上,正確理解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內在邏輯思維本事。
閱讀理解部分要求學生有很廣的知識面,并且有很好的閱讀技巧,更要有很快的閱讀速度。書面表達更加重視對考生本事和素質考察的命題指導思想,給了學生較大的自由表達空間。
反思后得出結論:
1、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完整的知識體系對學生英語思維本事的養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他們將來進一步學習英語有很大的幫忙。
2、以課文為根本,不斷擴充學生的詞匯量。
3、培養學生的語境意識。
4、下大力氣提高學生的閱讀本事。閱讀本事的提高,除了速度的訓練外,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9
一直以來我努力研究教學現象,期望走進真實的課堂。我所執教的這節課的內容屬于概率的范疇,概率有隨機的特性,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不像邏輯推理的結果那么肯定。在小學階段增加這樣的內容,是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感覺到除了我們天天學習的確定性,數學里還要研究一些不確定的知識內容。這個不確定的內容是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統計與概率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從不確定的角度來觀察世界的數學內容。不確定思維與確定思維的差別要盡早去體會。正是由于這節課教學內容的特性導致每次上這節課時都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這樣教師就更要順著學生思路,抓住課堂新資源的生成引導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考,這也就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
因此,首先,我用名片介紹自己和同學們,引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猜名片游戲是學生接觸“可能性”——名片的內容可能有什么?一定有什么,讓學生了解到名片上有些內容是不確定的。接下來的環節讓學生通過猜想:摸到的名片可能是什么屬相和摸到什么屬相的可能性大,然后通過摸名片的游戲進行驗證,學習中相互合作。當學生摸完名片以后,我沒有急于總結規律,而是給學生一定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由發揮。在學生獨立思索的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并逐步歸納出數量多——可能性大;數量少——可能性小。這樣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交流了多種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饋信息,創新精神得到了肯定,激起了創造性學習的動力。學生實際操作的情況往往是不同的,有些人認為:屬相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是我的最佳答案,其實我的設想不是這樣的,我希望學生出現“意外”——屬相多摸到的次數卻少,可是孩子的統計結果恰恰是—— 數量多的屬相被摸到的次數多。所以當第一次統計的結果出現以后,我猶豫了,還向學生介紹另一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萬一學生由于沒有經歷過這種結果而感到茫然呢?我當時在做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先放一放看看這種思想占據了上風,以致后面的等可能性有三個組出現摸到的次數一樣多,看似很順利,出現一樣多不正好解釋數量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一樣大嗎?其實不然,這種表面現象掩蓋了可能性的本質,令我感到很尷尬,幸好在第二個環節中有一個小組的實驗結果出現不一致。于是我捕捉了這樣一個新生成的資源,讓學生觀察后回答:為什么這個小組卻出現不一多的情況呢?沒人說出個所以然來,只好教師解釋,于是我就借題發揮,這種現象是我們的實驗中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兩個數會越來越接近,科學家經過多次實驗也證明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確的。
如果再次讓我上這節課,首先我要對分組情況作調整,屬相的比例懸殊小一點,出現“意外情況”的可能性比較大,我將從容面對學生試驗中出現的“意外”。因為概率具體到某一活動時,不排除偶然性與意外性,而這恰恰就是真實可能性的一個重要特征。教師只有對“可能性”這兩方面的特征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保證我們的教學為學生體驗“真實的可能性”而服務。我們可以把這種結果理解為可能性的“意外性”,因為“意外”才更能體現可能性的真實性。
其次,在問題解決過程給予評價。求出問題的答案不是問題解決的終結,還應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是問題解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評價,可以進一步揭示數學問題的本質,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同的方法和結果,而我們的年輕教師往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只要符合我心意(也就是恰到好處的'回答)能夠給與及時的肯定,而學生另一些“擦邊兒”結論,教師不理不睬,大多數會清淡地說一句:請坐!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允許他們發表意見,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結合這節課,我會讓學生通過猜想然后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驗證,然后回憶整個過程比較統計的結果,引發學生進行評價、思考。根據教育學家研究表明:有效地評價問題解決的成果,有助于學生的發展性成長,能促使學生真正地提高數學技能。
教師“教”的比重大于學生“學”的比重,被老師牽著走的課堂當然不太會有精彩的課堂生成,我們老師要放開手腳,多給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課堂上,能真正順著學生思路捕捉有價值的生成資源,引發有價值的思考。這確實需要一定的基本功,其實我們的名家上課之所以上的精彩,歸根結底就是靈活駕馭課堂沿著這條路走!明確了發展目標我將暗暗下決心,把平常的課堂看作練習基本功的陣地,注意及時反思自己的每一節課,爭取每天都有一定的收獲!平時注意了解邊緣學科知識,盡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改的雨露陽光中和學生共同成長。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0
“教然后而知困。”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常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激發教師終身學習。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鉆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一般都要經過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主動建構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初中數學的小主人。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使我們的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學習,達到新課程要求標準。具體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艱巨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今后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引導學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往往不善于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么作用,預習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課內重視聽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后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
三、指導學生思考
數學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數學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由于這種工作最終必須由每個學習者相對獨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要進行思法指導,教師應著力于以下幾點: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多思、勤思,隨聽隨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膽提出問題;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四、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但不是爛做搞題海戰術,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學生課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1
一、教學成功之處
1. 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讓給學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
2.教學方式多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掛圖和卡片使所授知識直觀、生動。
3.較多地運用激勵性語言評價每一個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二、教學存在的不足
1、由于學生來自農村,對于信件、筆友、郵箱等事物很少接觸,對于本課的理解不夠深刻,學習起來難度較大。
2、由于課前部分學生沒有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在設計名片這個環節時,有部分學生設計沒有按時完成,設計也較為粗糙,沒有達到相應的學習效果。
針對教學中的不足,我仍需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向優秀的教師請教,大膽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與探索,加強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優化課堂設計,滿足新時代教學要求。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2
本學期擔任二年級的美術教學,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語言工具啟迪思維,激發創作欲望,加深對繪畫的理解,也是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開啟學生思維的教學方法,
在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媒體給學生許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由的想像,再讓學生來說說自己想的內容,這時的.說畫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說的自由,教師千萬不要說“不可能”、“沒那回事”等否定的詞,對那些具有創造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離奇古怪的想法,要大力表揚,讓學生覺得這樣“異想天開”是對的,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養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說畫的機會,可以采用自己說、同桌互相說、小組說、全班說等多種形式。
為了讓學生在充分放松的狀態下進行創作,學生作畫時,教師可根據想像畫的內容,配以恰當的背景音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故事在畫畫的時候講出來,邊畫邊講。學生可以手舞足蹈,盡情放縱情感,讓思維隨著情感不斷迸發出火花。
說自己的畫:每位學生把自己的畫,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在說的時候,一些在畫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的東西,會得到完善,為進一步創作奠定了基礎。
說別人的畫:在說別人的畫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說的時候既是對別人作品的一種全新的詮釋,也是一次口頭的二度創作,既能幫助自己加深對創作的理解,同時也使作者發現全新的角度,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3
《一本沒有人打開的書》講述了一本不知從何而來的書被遺忘在森林里:土黃色的底子,上面有花朵與藤蔓作為裝飾。有一天,一陣風吹開了它,兔子之類的小動物和一個孩子在書前經過……這本書里到底寫了什么呢?誰也不知道那本書里到底寫了些什么,可是,當你和孩子看完《一本沒有人打開的書》后,卻能夠想像出那本沒人打開的書的內容,它可能描繪了孩子的一個夢,也可能是我們想象的任何情節。
針對這本充滿神奇色彩的書名,也是一個滿懷期待、馳騁想象的話題。書中用最簡潔的線條,最直白的語言,勾畫出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兒童世界。只要每位小朋友用心地讀故事中的每一句話,就會不停地讀下去,并對故事展開豐富的聯想,它可能描繪的是孩子的`一個夢,也可能是我們想象的任何情節。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繪本是一種文字與圖畫并重的藝術,圖文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它們相互襯托,共同營造氛圍,共同來敘述一個故事。我根據故事的情節對繪本進行分段教學,運用猜測、討論等方式引導幼兒合理想象并創編故事,從而為繪本蒙上了一層更神奇的色彩。
有個比喻說得好:繪本中的一幅幅圖畫就像一顆顆珍珠,文字就像一根細細長長的線。沒有線,穿不成項鏈,沒有珍珠,項鏈也就不存在。圖畫是繪本的生命,給靜止的文字增添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無窮的魅力指數。人物性格栩栩如生,躍然紙上,還增添了更多的畫面空間、想象空間,畫面不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延展的、活動的。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寫話內容的重要來源。繪本圖文并茂,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彌漫著智慧的芬芳,啟迪著人生;語言凝練簡潔,插圖耐人尋味……每個兒童都是讀圖的天才。因此,借助此環節,讓幼兒自己發現閱讀繪本的方法:讀文字、觀色彩、品畫面,為后面自己閱讀繪本打下基礎。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4
成功之處:
6、7的乘法口訣是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乘法口訣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后的計算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把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設計為:
①經歷6、7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運用乘法的意義理解6、7的乘法口訣,學會并熟記這幾句乘法口訣。
②多種形式記憶6、7的乘法口訣,利用6、7的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解決實際的問題。
一、創設情境
學生都有買東西的經歷,所以這節課我就把這個題材引入到課堂上,使學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圍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頗有興趣地投入的'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利用學生原有的經驗
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課堂學習要與學生原有的經相聯系,要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原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教6、7的乘法口訣時,考慮到學生已有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讓學生自主編6、7的乘法口訣,找出它的特點,并用多種形式進行記憶,讓學生聯系以往的學習經驗,去學習新的乘法口訣。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設計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練習來鞏固知識,練習的趣味性較強,形式也比較豐富,希望能借此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不足之處:
反思本課的教學,從整個流程來看,還算順暢,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大多數學生能背出6、7的乘法口訣。但我知道,這只是教學的最基本要求,僅此而已還遠遠不夠。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努力。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5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把講變成學。教學中教師既能放心的退出去,又能適時地站出來,引導質疑,點撥難點,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正正經經地經歷了學習的全過程。教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縱觀整節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教法得當,優化了課堂教學。
本節課,我們以“教學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出示目標運用目標導學,使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簡便。清楚較好地完成了我們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縱觀整個課堂教學,其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運用目標導學,關注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本事。
本節課,我們以“學習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本節課的重難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將教學目標轉換成3個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制定了相應的學法指導,例如,在教學“初步了解平行線特征”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猜想、測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按照“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索步驟去學習一些特征,為學生學會學習奠定基礎。
二、本節課,注重設計數學活動,促使學生理性思考,給學生供給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例如,在“認識平行線”這一環節中,教師經過移一移,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為正確掌握平行線概念供給了形象條件。促使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三、本節課,教師給學生供給了充分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構成的全過程。經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我的認知體系。例如,在教學“畫平行線”這一過程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們試畫平行線,使學生第一次體驗畫平行線的方法,然后比較各種畫法的優缺點,引導學生第二次體驗,尋找畫平行線的尺規方法,學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親身體驗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他們的創造本事。
當然,這節課同樣也存在著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學生尋找,小魚平移前后的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這一環節,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我認為,如果教師讓學生用不一樣顏色的筆,描出互相平行的線段,這樣,不僅僅加強了學生動手操作本事,還會使不一樣學生的思維差異得以顯現。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師個人教育教學反思08-31
教師期末個人教學反思09-13
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04-21
教師個人怎么寫教學反思11-05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04-17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5篇11-28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精選22篇)06-21
小學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09-09
音樂教師個人教學反思范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