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時間:2023-02-20 11:32:1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的意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

  在小學數學里,認識分數是學生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設計這節課之前,我雖然看了很多的視頻、雜志和教學設計,但是看完后還是毫無思緒,原因是沒有讀懂教材,更沒有單元備課,不明白這節課在整個單元的作用。

  磨課環節,發現自己的設計根本不適應我們的學情,先后改了四次,周三晚上才確定下來版本,時間倉促,沒有設計好板書,周五上課有點慌亂,教學效果很不滿意。

  本節課,我通過一根棒棒糖到一把棒棒糖,滲透一個整體的概念。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繼續發揮這些棒棒糖的作用,效果會更好。

  教材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等分量的需要出發,生動形象的呈現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張奠宙先生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中指出,分數是一種有大小的數,是新的數,是自然數的擴充,是介于0和1之間的數。

  教材在開頭呈現了有幾個人用等距離打了結的繩子測量一個箱子的邊長,并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剩下的繩子不足一節,怎么記?”可惜的是教材最后沒有回答究竟如何用分數表示這段繩子的長短。自己提出的問題沒有解答,不得不說是較科書的一個缺陷。

  基于此,我在導入環節插入了一個微視頻,讓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滲透數學文化。但是張奠宙先生提出的問題,我在設計的時候不知道前后內容如何有效銜接,加上制作PPT麻煩,最后還是沒有解決,也是一個遺憾。

  了解分數的產生后,我讓學生通過你能選擇手中的材料,折一折,擺一擺,畫一畫,涂一涂,表示出1/4。

  學生課前準備了豐富的素材,但是匯報時,有點拘謹,聲音很小。我是通過平板的拍照講解功能把學生的作品投影到大屏幕上。事后聽課老師提出,拍照轉瞬即逝,對學生的視覺沖擊不夠,應該把圖片張貼在黑板上。該怎么張貼到黑板上呢?既要大小合適,還能固定住?要不要讓學生說出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呢?看到很多課例都用了,但是我們的學生卻說不到要點,說不定還弄巧成拙。

  理解單位“1”后,我把做一做的習題改成讓學生把12個圓看作單位“1”,創造一個喜歡的分數,繼而概括分數的意義。學生匯報的分數,我寫在了電子白板上,造成板書太少。

  匯報完,我馬上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分數的意義,對學生來說有點難。后來,我用華羅庚的話來引導學生,讓數學的課堂有了語文的味道,這是一個亮點。由于第一節環節1/4的影響,學生創造的分數都是1/3,6/1等表示一份的數,不利于概括分數單位。如果在表示1/4時,我能夠追問一句:這樣的3份,用分數怎么表示?這樣效果會不會更好?而且在講解分數單位時,我講的過于模糊,學生沒有聽明白。

  練習鞏固環節,由于時間不夠,第4小題第2問,為什么同樣是2/3,花的枝數不一樣,沒有時間處理。結束時,我設計好的小游戲也沒發揮到價值。

  這一節課讓我深深意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不夠,不能靈活駕馭課堂。很多名師都是用一生去備一節課,雖然公開課結束了,但我不能就此放棄,要繼續完善這節課,既然付出了,就不能半途而廢。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我會繼續堅持、加油!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2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今天,教研室數學教研員涂老師和中心校王老師來學校聽課調研,我執教的內容是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意義》一課。

  對于“比”,內容比較“散”,涉及的知識點多,有比的意義、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量的比、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比與分數、除法的關聯、理解后項不能為0等等。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有以下思考:

  一、創設情境,激發問題意識,喚醒愛國情懷

  由“神舟”5號發射引出課題,問題情境的創設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同時也結合即將到來的國慶節氛圍,喚醒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接著讓學生結合情境信息(長15cm,寬10cm)自由提出問題,學生思維活躍,但基本上并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提出問題,激發問題意識。

  二、教學

  比的意義通過除法與比之間的相互聯系,讓學生初步感知數學中一種新的對兩個同類量進行比較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比的意義。然后再從同類量的比延伸到不同類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義的教學。學生在舉例同類量的比時,思維活躍,能結合實際,例如男女生人數的比、兩個同學體重的比、兩種水果數量之間的`比等等,這樣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發展和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只是我在教學中,并沒有給學生提到“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量的比”兩個詞,只是簡單的出示呈現,讓學生去感受兩者的不同,并且對于不同類量的比,舉例較少,這樣學生對比的意義。

  三、注重知識的自主建構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還要學會比的讀寫、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系等,這么多的內容,如果全部由老師教給學生,就會顯得多、雜,并且枯燥。在教學比各部分名稱,求比值時采用自學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展課堂的寬度,同時也使教學重點得到強化。

  通過設計表格形式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有序整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類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共同思考,總結等還可以不斷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對于今天的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缺少為“為什么比是除法,還要學習比”的深入思考,另外,在課堂中也有意識地讓學生多說,但引導效果不好。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3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引新

  師: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正比例的意義,那么怎樣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樣表示正比例關系?

  生: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當這兩種量中相對應量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時,我們就稱這兩種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可以用式子y/x=k(一定)。

  教者板書用字母表示的式子。

  師:說得真好!×××你能再復述一遍嗎?

  生2復述。

  師:那么同學們能判斷下面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出示:

  (1)時間一定,行駛的路程和速度

  (2)除數一定,被除數和商

  生1:時間一定,行駛的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因為行駛的路程/速度=時間(一定)。

  生2:除數一定,被除數和商成正比例。因為被除數/商=除數(一定).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單價、數量和總價這三種量,你能說出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在什么條件下,兩種量成正比例?

  生1:這三種量有這樣三種關系:單價×數量=總價、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當單價一定時,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當數量一定時,總價和單價成正比例。

  師:說得真好!如果總價一定,單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這兩種量又存在什么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二.交流討論、探究新知

  出示例3的表格。

  師:這里有一組信息,同學們仔細看一看這里提供了哪些信息?指名一生回答。

  生:這里告訴我們用60元錢去買本子時的幾種可能發生的一些情況。

  師:嗯!請同學們圍繞這樣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出示討論提綱)

  (1)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2)你能找出它們變化的規律嗎?

  (3)猜一猜,這兩種量成什么關系?

  待學生討論片刻之后師提問:誰來將剛才討論的結果跟大家做個交流。

  生:表中列舉了單價和數量兩種相關聯的量,一個量擴大另一個量反而縮小,一個量縮小另一個量反而擴大,在變化的過程中相對應的量的乘積始終是60。我想這兩種量之間就是成反比例的關系。

  師:大家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齊:同意!

  師:與正比例相比,大家覺得這樣兩種量有什么特征呢?

  生:首先要是相關聯的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要跟著變化。成正比例的兩個量在變化過程中比值不變,而這里的兩種量在變化的過程中是積不變。

  師:那我們就可以說,這兩種量具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這兩種量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

  (教者根據學生的回答作相應的板書)

  師:真會觀察思考!

  投影出示“試一試”

  師:你能根據表中已有的信息將表填寫完整嗎?

  生:每天運18噸,需要運4天;每天運12噸,需要運6天;每天運9噸,需要運8天。

  師:為什么這樣填?

  生:每天運的噸數乘以時間要等于總噸數72噸。

  師:根據表中數據,你能回答表格下面的問題嗎?

  生1: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72。

  生2:這個成績表示的是工地要運水泥的總噸數,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式子:每天運的噸數×天數=總噸數。

  生3: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成反比例。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相關聯的兩種量,其中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在變化過程中,相對應的數量的乘積總是不變,都是72。所以,這道題中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關系,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成反比例的量。

  師:仔細觀察剛才研究的例3和“試一試”,它們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呢?

  生1:它們提供的兩種量都是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縮小;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擴大。

  生2:這兩道題里面的兩種量的乘積都不變的。第一道題中兩種量的乘積都是60,第二道題中的兩種量的乘積都是72.

  師:反比例的關系也可以像正比例一樣用字母式子把它們的關系表示出來嗎?

  生: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反比例關系可以用:x×y =k(一定)來表示。

  三、鞏固應用 、拓展延升

  1.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65頁,“練一練”中每袋糖果的粒數和裝的袋數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生:這道題中的每袋糖果的粒數和裝的袋數成反比例。因為:每袋糖果的粒數和裝的袋數是相關聯的兩重量,而且每袋糖果的粒數和裝的袋數的乘積都是300。

  師:你認為要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考慮。

  生:一要看這兩種量是否相關聯,二要看相關聯的兩種量的乘積是否始終不變。

  2.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68頁,看書上的第六題。請大家寫出幾組對應的每本頁數和裝訂本數的乘積,再比較乘積的大小。(稍等片刻)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寫的幾組乘積,它們有什么關系?

  生:我算了這樣幾組:10×90=900;12×75=900;15×60=900;20×45=900;25×36=900。它們的成績相等,都等于900。

  師:這個乘積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1:這個乘積表示的是紙的總頁數。

  生2:這個乘積表示的就是用來裝訂練習本的紙的總頁數。

  師:每本練習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生:成反比例。因為每本練習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是相關聯的兩種量,一種量變化的時候,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在變化的過程中,每本練習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的乘積保持不變。所以,每本練習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成反比例關系。

  3.師:觀察第7題中的兩種量,每天裝配的數量和需要的時間成反比例嗎?

  生:每天裝配的數量和需要的時間成反比例。

  師:你是怎樣判斷的?

  生:每天裝配的數量和需要的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并且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量的積始終不變都是1600。所以每天裝配的數量和需要的時間成反比例。

  4.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第8題,首先請大家根據方格圖中的長方形將表格填寫完整,并思考表格下面兩個問題。

  稍等片刻后,師:通過表格的填寫和研究,你發現什么了嗎?

  生:我發現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方形的長和寬成反比例。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與寬不成反比例。

  師:為什么呢?

  生:長方形的長和寬是相關聯的兩種量,當面積一定時,長和寬的乘積是一定的,所以長方形的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的長和寬成反比例。而周長一定時,長和寬的和是一定的,積并不一定,所以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與寬不成反比例。

  5.師:這里有一道題,同學們判斷一下。

  100÷x=y,那么x和y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小組交流討論。

  師:同學們有討論出什么結論了嗎?

  生1:我覺得他不成什么比例。

  師:為什么呢?

  生1遲疑片刻后:看了不像。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嗎?

  生2:我覺得這里的x和y兩個量成反比例。

  師:能說說理由嗎?

  生:我們可以將這個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以x,等式變為xy=100,這說明x和y的乘積是一定的,那么,x和y成反比例。

  部分學生不約而同鼓起掌。

  師咨詢生1: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1點頭示意。

  四、課尾盤點、總結反思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生1:我知道了兩個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兩種量中相對應的量的乘積是一定的,我們就說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這兩個量就是反比例關系。

  生2:在判斷時,我們應該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判斷,而不能看表面,比如老師出的最后一道題。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利用時間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以幫助自己更好的認識反比例。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學生掌握有一定得困難。怎樣化解這一教學難點,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這一重點內容呢?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望。

  我從學生身邊發掘素材,組織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引入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起了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自主探究新知較好的創設了現實背景。

  二、深入探究,理解涵義

  在演示的基礎上,我又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討論、分析,因而取得滿意的效果:學生自己弄清了成反比例的兩種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初步認識了反比例的涵義,體驗了探索新知、發現規律的樂趣。

  三、比較猜想,歸納規律

  我考慮到例題比較相近,因此要注意學習方式必須加以改變。因此我采取把自主權交給學生方式,營造了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因而對例題的學習探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然后通過例題與例題進行比較,歸納出成反比例的兩種量的幾個特點,再以此和正比例的意義作比較,猜想出反比例的意義。最后經過驗證,得出反比例的意義和關系式。既達成了本課的知識目標,又培養了推理的能力。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4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教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就是采取了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注重了學生觀察、類比、分析、概括和自學等能力的培養。整節課安排有序,環環緊扣,變化有致,既有高潮又有適時調整,課堂教學自然流暢,活而不亂,教與學的雙邊關系處理得非常好,充分體現了勇于創新的精神。關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

  1、指令性活動向自主探究轉化。教師通過提供學習材料使學生始終處于觀察、探究、交流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之中。

  2、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3、學習過程從封閉預設走向開放、生成。

  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教學中的教與學聯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由于“比的意義”內容繁雜,在一開始,根據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比,初步感知比,使學生對比感興趣,非常樂意探究知識,巧妙地導入新課。在出示例題后,組織學生圍繞“比”的問題去研究、探索、討論、概括、總結,實現了自主學習,這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創新精神。

  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但在實際中,學生記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義往往比較困難。于是,我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這樣易于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這樣既不顯得單薄,也不顯得零碎,利于學生探究和掌握知識。

  采取自主學習的形式,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知識、能力并重是現代人素質培養的要求,也是成功學習的內在規律。學生掌握知識僅僅是教學活動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本節課中“比的讀寫”、“比的構成”、“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等都是比較淺顯的知識。教學時我不斷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然后通過集體討論反饋認識,這樣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5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使教學重點得到有效落實,本節課我在學習新知階段主要預設了以下幾個環節:

  1、初步理解比的意義,通過除法與比之間的相互聯系,讓學生初步感知數學中一種新的對兩個同類量進行比較的數學方法。

  2、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根據前一種除法與比相互轉化的過程,通過對兩個不是同類量之間的關系的自行研究,進一步感知、體驗、理解比的意義。

  3、在交流反饋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分析、概括逐步建構比的意義,以上三個過程我覺得正是實現教學重點,實施比和除法之間的聯系的關鍵所在。也使學生通過感知、體驗為知識之間的溝通達到重新建構有了實現的可能

  練習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比的意義,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一節課上下來最大的啟示是:

  啟示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基礎儲備。

  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由于我們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我在課前談話中有意識的設置了數學語言、名稱與特定數學符號的對應關系。回顧整節課,發現我當初的擔心完全有必要,課堂上多數學生因為不具備這兩個扎實的基礎儲備,所以只有少數人自己創造比的意義、比值的概念、比號等比中各部分的名稱,概括了求比值的方法。

  啟示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就要合理引導和“換位思考”。

  學生主動學習能激活他們的思維,促使了學習資源的生成。但是,這也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抓住學生轉瞬即逝的創造點,合理重組學習資源,我們教學才會更精彩。孩子的探究欲望決定了整堂課的活力。盡管在課堂中好幾個地方我都能做到不遺漏學生的一個個閃現靈性的創造點,但由于自己在某些環節的預設上發生方向偏差,主要原因還是對學生想法缺乏了解、沒有換位思考。如:在讓學生猜測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按自己的預設學生肯定會先想到比號,而事實是有學生先想到的卻是比值,而且理由說的也清清楚楚,有根有據。

  啟示三:對學生的檢驗要趁熱打鐵,從中發現問題。

  知識講解完后,我馬上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前幾個題目從學生的反饋效果看,還是不夠理想的,需要進一步理解了比的意義,訓練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說、做。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掌握了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解答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1、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比、除法和分數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在除法中,比的前項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比號相當于除號;在分數中,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母,比號相當于分數線。在教學中,我首先出示一道除法算式2÷3=2/3,然后指出這個算式也可以寫成2:3=2/3,從而直觀地讓學生觀察到除法、比和分數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聯系除法和分數的意義,如:2÷3 表示2是3的幾分之幾或3是2的幾倍;3小時行60千米,算式60÷3既表示每小時行多少千米,又表示路程和時間的比是60:3;男生的人數是女生的2/3,也表示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2:3。通過這樣的教學,只有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才能讓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加強對比

  使學生明確足球比賽中的3:2與我們所學比的知識的區別。知道比賽中的比是相差關系,而我們所學的比是相除的關系。不足之處: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說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導致個別同學出現比的順序顛倒的現象。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7

  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是在學生對比的意義、性質和比值的意義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較充分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掌握這部知識將為進一步學習正、反比例的意義,用比例的方法解應用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材例題3借助兩張不同尺寸的照片的'長與寬,來組織學生先思考放大前照片的長和寬的比,接著寫出放大后的照片的長和寬的筆,然后探究這兩個比有什么關系,最后揭示比例的概念。這一環節處理結束后,教材又提供了這樣一個問題的探討:分別寫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長的比和寬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

  我在教學例3時我對課本的教學步驟做了一些改動:第一步:復習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指出圖中的兩個比是相等的,引出比例的定義。第二步:學生學習課本對比例的定義。明確要組成比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第三步:讓學生觀察圖中的4個數,找找其他的比例。

  粗略看上去課的流程沒什么問題。上課時,才發現這節課的設置是有問題的。問題一:我指出象9。6:6。4=6:4這樣的式子就是比例后,立即讓學生打開課本學習比例的定義。從復習到對比例定義的出現過程較快,學生對新概念的接受有些措手不及。以致教學比例的定義時產生了摳字眼的現象。這里不妨在出示9。6:6。4=6:4后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式子有什么特點,在請學生看書上對比例的定義。另外,“象9。6:6。4=6:4這樣的式子就是比例”這句話還能說得更精準些,可以說成:“象9。6:6。4=6:4這樣的等式就是比例”。雖然等式包含于式子中,把等式說成式子也不錯,但這里說成等式更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比例的意義。問題二:對比例可以用分數形式的處理不當。上課前發現備課時漏備了比例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的教學。課堂上擔心自己又遺忘,出示9。6:6。4=6:4后我就介紹了分數形式如何表示。以致在完成第三步教學時,出現很多學生寫其他比例時同時寫出了9。6:6=6。4:4和9。6/6=6。4/4。這兩個比例表示的是同一個比例,只要寫一個就可以。對于比例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的教學我太過急躁。其實這個知識也是可以放在最后教學。問題三:教學第三步嚴重脫離問題情境。點評時,孫校長一針見血的指出:本節課的教學脫離了教學情境。脫離教學情境的課堂,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技能方面很不利,脫離教學情境的課堂是失敗的。關于第三步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回到情境圖中,讓學生體會圖中的對應關系,再寫出比例。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8

  今天我教了《比的意義》。一節課下來,感觸頗多:

  一、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

  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一教學理念。本課的導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設計形象而又蘊含一定的與數學問題有關的情境,在開放性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活躍,并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讓我學”為“我要學”。

  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意在節省教學時間,也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二、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

  例如:在教學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根據內容簡單,便于自學特點,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討論、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展了課堂的寬度,同時也使教學重點得到強化。

  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教學理念也得到充分體現。

  例如:在處理比與除法和分數的聯系和區別這一教學難點時,教師課前為學生設計了比較的表格,先讓學生自己填寫,再分組討論,使同學們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與此同時,也使學生感悟到了事物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四、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時間的把控。

  學生討論是充分了,但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就有一定的問題,沒有時間完成。看來,教與學生的書面練習之間還得下功夫去進行時間的把握,使自己的以后教學做的更好。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03-20

比的意義的教學反思02-28

《比的意義》 教學反思11-02

《比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0-09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1-22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01-04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03-13

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03-09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03-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色一情一乱一伦| 青青国产揄拍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chinese熟女老女人hd|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6| 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五月| 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影视大全下载|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唯美 清纯 另类 亚洲制服|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97高清国语自产拍|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汌A√| 香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色欧美片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丝袜白领秘书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六区|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久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