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聲》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學生要自由。我們要求課堂要有規范,要有紀律,但是課堂規范和課堂紀律最核心的實質與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謂自由就是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的心理,放飛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無拘無束,這是最基本的東西。
第二,要有寬松的氛圍。所謂寬松,我想就是允許學生說錯話,說真話,把它自己的經驗、最個性化的東西充分表達了出來。日本的一所小學流行一種這樣的理念,他們認為“教室就是讓孩子出差錯的地方”。在日本,離開了學校你就不能犯錯誤,但是學生在學校是允許犯錯誤的。我個人的理解,犯錯誤就是讓學生打開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經驗和體會充分地表露出來,一時我們的教學真正進入孩子的心理。我們的課程,如果不能夠將孩子的經驗、孩子的認識真正整合起來,那么孩子的經驗就無法完成再構,形成新的體驗,更談不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
第三,就是民主。課程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經歷、體驗轉變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同事、伙伴、協作者的關系,像這節課上,我寫錯了一個字,學生立即給我主動的指了出來,這點小事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平時的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那是一種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系,它已經成為習慣,再這樣既寬松、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圍之下,學生才敢于指出老師的過錯,這也正說明了學生處于一種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之中。我們的課堂就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學生敢想、敢說,愿意想、愿意說。只有這樣的狀態下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轉變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習方法的轉變。
學習方法轉變的關鍵是提升學生學習的本質,解決的是怎么學的問題。比如說朗讀,可以有學生自由讀,教師領讀,全班齊讀;還有對課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像教讀《心聲》這篇文章,主要通過“閱讀——解讀——拓展”幾個環節,第一是理解性的讀,把課文讀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課文中有可爭論的東西挖掘出來進行探究,因此需要設計有思考深度的問題,但又不能過多,防止出現“蜻蜓點水”,分析布頭,加講解不透的問題。因為此前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是理解性的,學生的整體感知大都一樣,現在學生就要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個性化的理解,這正好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思考進行解讀。當然這節課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文章中李京京現象透視出來的有關教育的深層問題。但不管怎樣,新課堂教學一定要秉承新課程理念中一切以發展為本的精神,一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就是說教學的所有任務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愿我們教師能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范例七“中央臺有個叫“面對面“的訪談類節目,很受歡迎。今天我們在這里也模擬一個權且叫做“師生面對面”的活動,請大家送給程老師一些真心話,表達一下你們的心聲,大家愿意嗎?先想一想,你最想對程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么?為什么”,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待人或事物,并客觀加以評價,在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中,促進了健康師生關系的形成。
就這樣,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積極參與,有了收獲而且得到了不少人生啟迪。上了這樣一節課,本身對自己就是一次挑戰和考驗,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拿任課教師與“程老師”作比較。但當自己聆聽學生們對文中人物的進一步理解時,我深感學生的思維潛力是廣闊的,尚待我們作為教師的來開發;借助于學生對文中程老師的態度,我作為教育工作者,深受啟發,對照自身發現了很多不足,亦覺受益匪淺。
范例八反思這堂課備課和教學過程,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學生讀文本的時間還略顯不夠,指導學生“朗讀心聲”還不夠深入,學生合作探究方式的運用還有形式主義之嫌等等。即便如此,這次送教的經歷讓我開闊了語文教學的視野,增長了對語文教育和課堂的理解。因為,只有更深地去研讀教材,立足學生,以生為本,就能讀出教材中更多的“聲音”,語文課堂自然而然地散發出更多的“語文味”!我想,這也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應該傳達的聲音
【《心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心聲》作文07-15
心聲的作文08-08
心聲的作文05-21
《心聲》教案02-15
心聲的作文05-21
玩偶的心聲01-11
衣櫥的心聲12-25
《心聲》教案12-17
灰原哀心聲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