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時間:2022-10-10 14:33:1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

  關于高中語文教學,我最初的認識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 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有不容易?我們的課堂常常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想想自己,在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現(xiàn)象:例如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自己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知識,自己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自己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的聽專家們的引導和指點,認真和專家們做心靈上的交流。記得專家組有位老師說的好,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yōu)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jù),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要合作、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和注重積累與梳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fā)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xiàn)象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fā)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第三、創(chuàng)設和諧、真誠的學習氛圍。教師不能夠也不應該去左右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思維結果,要充分保障學生的民主意識和表現(xiàn)欲望,所有問題的解決都必須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得以解決,教師決不能居高臨下地對學生指手畫腳,更不能對學生的認識做這樣或那樣的否定和貶損,要具有平等與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能左右的僅僅是節(jié)奏和方法而已。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必須貫穿始終的是真誠與信任,教師要相信學生有自我正確閱讀的能力和潛力,要與學生彼此都敞開心靈。

  第四、具有廣博的知識與豐厚的文化素養(yǎng)。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而且必須成為學問的雜家,不但要“淵”,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政治、歷史、音樂、社會甚至于美學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識,要曉天文、通地理,這樣才有可能在新課標、新角色面前站穩(wěn)腳跟,才能游刃有余。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2

  我們學校的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有兩年了,在這兩年的時間里,各個學科都已經(jīng)較好地完成了從舊課程向新課程的平穩(wěn)過渡,全校教師在學校的領導下都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理念,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作為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沒有任何理由不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只有不斷反思自我,瓶頸一破才會別有洞天。如何在課改新形勢下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我覺得必須在總結成功經(jīng)驗的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應引起我們冷靜的思考和探索。

  語文是一門內涵十分豐富的人文學科。語文之所以充滿魅力,就在于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以及解讀語文的靈活性與不確定性。 但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給別人的印象就是老師在不斷地對每一篇文章的字詞句進行不厭其煩的講解,而學生就是大量地背誦,花的時間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學生普遍對學習語文興趣不大,覺得學的東西與考的東西不一樣,沒有能意識到學的過程其實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的過程。所以,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內修外治

  學無止境。見賢思齊。一位語文教師要想很好的進行新課改,就必須注重修養(yǎng)和才學的提高,于內要提高文化修養(yǎng),于外要勤奮治學,要做專家型老師,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控課堂。高瞻才能遠矚,深入才能淺出。

  對當今的教改教研動態(tài),要入乎其內,也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是指作為一個課改參與者的身份積極融入其中去親身踐行;“出乎其外”是指作為一個評判者的身份對我們付出的勞動和成果進行冷靜的審視和探討。有了深厚的學識和才干,研究深入了,思想深刻了,對“課標”以及一些新思潮新流派就不會出現(xiàn)全盤照搬的情形,而是會采取“拿來主義”。點滴的積累成不了海洋,也能成為小溪甚至是江河。

  二、自主·合作·探究應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課程標準》提到,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學生自主學習,學案是關鍵

  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是學案,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教學的主要途徑,因此編寫學案的關鍵核心是問題,問題的設置是需要我們教師集體備課完成的,要根據(jù)課本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問題,問題要有梯度化。

  萬丈高樓平地起。高一的同學基礎還比較薄弱,所以我們在編寫學案時要重基礎知識,學案上的內容讓大家通過預習課解決百分之五十,通過小組討論課解決百分之七八十,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屬于課外拓展,開闊大家的眼界,訓練大家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同學們的想象力。

  2、討論·交流是課堂的重點

  課堂上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質疑問難和合作研究的習慣。正所謂“取他人之長,補一己之短”“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伞保總學習小組中都有語文程度較好的同學,他們在小組學習討論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可以促進本小組成績的提高。

  三、注重課堂教師“導”的作用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xiàn)教學相長”。“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合作”不等同于“幾個人圍坐在一起”;不能由過去的“填鴨子”變?yōu)椤胺叛颉保荒馨褜W生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對立起來。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如何學。”這里強調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教法,二是學生的學法,絲毫沒有貶低或削弱教師“導”的意思。學生如何能學會學習?主要是依靠教師的導:誘導、引導、指導。離開教師的科學指導,則勢必如一盤散沙,學習具有極大的盲目性。因此,在用課改新理念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做到民主而不遷就,自由而不放任,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才能向科學的方向發(fā)展。

  四、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1、口頭的贊揚和鼓勵

  很多同學在課堂上不敢站立起來獨自發(fā)言,害怕回答錯了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因此我們要給大家以口頭的贊揚和鼓勵,讓他們多些自信敢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愛默生曾說:“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只有大家敢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才能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

  2、 適當?shù)姆謹?shù)獎勵更能讓學生有自我肯定的價值。

  我在課堂給學生制定了一個標準,比如課堂展示討論成果可得1分,若答案百分之八十正確就可得2分,課堂上提出質疑即可的1分,回答質疑可得1分,有了分數(shù)的獎勵同學們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只是慢慢我發(fā)現(xiàn)學案上的難題被遺留了下來,一了解才知道,大家為了讓自己小組分數(shù)增加更快都不愿意做難題,這樣一些語文程度好的同學優(yōu)勢體現(xiàn)不出來,長此以往大家的答題水平和能力可能會降低的,于是我改變了一下策略,既然在意分數(shù)我就在分數(shù)上做文章。我就把分值直接標在導學案上且對分數(shù)進行了區(qū)分,根據(jù)提的難易程度,分值設在2分至5分之間。分值有區(qū)別了,同學們就可以根據(jù)自己小組的實際情況來自主選擇展示的題目,同學們開始積極挑戰(zhàn)有難度的題目,這樣不僅學案上的問題都解決了,而且學生的探究能力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多質疑,只有在質疑釋疑過程中,只是才得以鞏固。

  五、學案落實要到位。

  在經(jīng)歷自主學習和課堂討論后,同學們應該把自己的答案整理到學案上,學案上的重點內容一定要畫出來,并寫好課堂反思。這個步驟需要我們教師好好檢查,督促同學們把學案完成,教師需要對學案進行批改。

  課改之路注定是充滿荊棘的,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世界上所有的桂冠不都是用荊棘編織而成的嗎?所以我們要做好應對各種問題的準備,披荊斬棘贏得屬于自己的桂冠。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3

  從文史角度來進行語文教學,大膽創(chuàng)新。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規(guī)定,新課程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據(jù)這樣的一條理念,我盡管是在復習課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講中外名著;無論是上作文課,還是在做語言文字的訓練,我都會力求從語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性與生動性;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領會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從比較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體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我們在本學期開設的公開課《氓》,這是一篇詩經(jīng)作品。《詩經(jīng)》的出現(xiàn)不僅是我國文學發(fā)達很早的標志,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相當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在篇目數(shù)量上,選入課文的《詩經(jīng)》作品僅《氓》與《采薇》兩篇。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兩篇的詩歌,從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對《詩經(jīng)》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對《詩經(jīng)》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也有一個線索性的認識,達到“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弘揚祖國優(yōu)秀文化,提高自學鑒賞《詩經(jīng)》能力的目的。為此,我教學《詩經(jīng)》兩首總的教學目標是:以《氓》和《采薇》為教材例子來解讀《詩經(jīng)》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及其巨大的影響,讓學生對《詩經(jīng)》的認識不是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體的感知,為他們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4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力圖體現(xiàn)“重在自主,重在發(fā)現(xiàn),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

  首先,學生的鑒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的。在課堂上,鑒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鑒賞權、思考權、發(fā)言權,這就為主體“發(fā)現(xiàn)”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性主體——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搜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合話題指導材料搜集、篩選,對于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為生成。利用現(xiàn)代媒體,利用網(wǎng)絡,利用發(fā)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于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第四,將滲透古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中,原本深奧的人生哲理,遙遠的古文常識和古人思想,通過研究學習的形式,通過互相間的探討,通過閱讀他人的解讀,化為簡單的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得到了落實,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閱讀大量的資料,對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zhàn)。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5

  莎士比亞曾說:“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好知”“樂知”才會有無窮的學習勁頭,才能激發(fā)無窮的學習潛力。這樣的學習才充滿快樂,這樣的學習能更有效率。翻開《教育心理學》,里面赫然寫道: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份。可是,“激發(fā)學習興趣”讓我經(jīng)常陷入困境。

  做為一個語文老師,尤其是高三的語文老師,很容易被同學們忽略。語文雖然在高考中,甚至工作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讀書讀得越久,對語文的熱情就越低。到了高三,語文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了,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作業(yè)布置了就寫,不布置從來不主動;寫日記是“我的一天”,寫作文是“我的老天”,臨考試了才背幾句古詩。同學抱這樣的心理,往往也影響了老師的教學興趣。為此,我在兩年的高三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淺薄的經(jīng)驗。

  一、學生認為語文是常用的.學科,自己對語文已經(jīng)非常了解,于是,我專找他們的知識漏洞詳講。

  例如在復習索然無味的字詞基礎時,我專挑同學們平時說錯卻不自覺的點。如:血、削、供、穴等字的讀音。我采取的方法是自己講一句話,讓同學們挑讀錯的音。結果,一些讓大家意想不到的誤讀出現(xiàn)了,這樣的方式,讓一些同學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基礎知識,也讓他們樂于做題,樂于翻字典,敢于質疑。對于似是而非的讀音,也開始有了明確的答案。同時,在題目講解時,我盡量不講,讓同學們自己來公布答案。

  二、古文可能是同學們比較頭痛的練習了。

  同時,在高考中,也是一個必考題和高分題,它所占的分數(shù)有二十一分。可是,同學們平時學古文已經(jīng)很頭痛了,而且大家也知道高考時一定不考書上的,于是乎,很多同學認為這樣的復習對高考做題無用。實際上,平時的古文只是一個典范,一百二十個實詞和十八虛詞可能都包括在課文中,但實際運用時又是另一回事,可大家認為現(xiàn)代人應該說現(xiàn)代話,古文過時了,怎樣讓同學們覺得古文有用,學好古文有用呢。我教的是文科班,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做政治尤其是歷史的時候,經(jīng)常有一大段的歷史材料,而這些材料往往都以簡單的古文翻譯,曾經(jīng)有同學拿著歷史題來問我材料,為使同學有興趣,我在課堂上特意挑了一篇歷史材料來講,將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實用詞都挑出來一一解釋,字的問題突破了,那么文章的內容也懂了,因為材料題往往占十幾分,有時看懂一個材料便可提高分數(shù)。這樣,讓同學認為學好古文不僅僅是應對語文考試,在應對別的科目中同樣重要,對于古文,也漸漸生出了興趣。

  三、作文是語文的重中之中。

  作文體現(xiàn)了同學們運用語文的能力,也是在考試中占分數(shù)最多的題目,可是要讓同學們對作文充滿熱情,那實在是太難了。一篇大作文,如果籠統(tǒng)的講,同學們往往一頭霧水,根據(jù)我班學生的情況,我決定將作文分段講,先給段,再寫篇,先審是,再給作文的結構。一這樣的方式雖然有點繁瑣,但是對于寫作水平不佳的同學來說很有用,一節(jié)課給一個知識點,將作文分解成幾個小塊,最起碼,大家開關會點題,結尾有照應,中間的段落會安排了,雖不敢說時時出現(xiàn)佳作,但是對于寫作水平中上的同學來講,確實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兩年過去了,我也帶了兩屆高三,對于復習課,要讓同學們充滿熱情的來學,著實有些困難,雖然曾用過一點點的小方法,但這遠遠不夠,還不敢說是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可是“學海無涯 ”“教學相長”,我將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徐行。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6

  xxx學年我擔任高三(6)班和(7)班的教學工作,并任高三(7)班班主任。有人把高三比做“煉獄”,在這種人人要為之奮斗的時期里,要與時間競賽,要與自己的心智競賽,這就是高三,在這種緊張的氛圍里,大家來完成各自的心愿。在這一學年度中,在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下,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總體來說,本學期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我自己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以課本為綱的教學理念。

  我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在以政治教材為綱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廣泛的學習舞臺。不管教學方法怎么變化,沒有扎實的基礎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因此必須夯實基礎。每上的一節(jié)課,我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我的信念是決不打無準備的仗。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教材,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為此在備課時要求自己精心收集知識點,反復精練,把最深入淺出的,最便于記憶理解的知識教給學生,同時多做習題,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把相應歷年的高考題篩選出來,從中挑出有代表性的習題選給學生,把每一節(jié)課的教案都寫成詳案,反復推敲。重點抓好了“三基”的落實,即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

  學生是有思想的主體。學生接受知識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我注意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知識產(chǎn)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為此我注重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三.樹立以高考為方向的指導方針。

  緊扣高考要求,教學中采取廣挖坑,少打井的教學方向。提高學習效率,主抓課堂質量,強化訓練階段,在授新課中必須在課堂小結后加以練習。強化基礎,結合考綱各章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歸納出來,加深記憶,一階段后在串聯(lián)知識點,形成體系,使學生的知識成體系,既有利于記憶,又有利于知識框架的形成。搜集熱點問題,提高學生興趣,深入淺出的教給學生答信息題的方法。多采用課件教學,吸引學生注意,調整課堂氣氛,起到應有的作用,避免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針對學生缺少答題技巧、不會答題方法的問題,專門訓練學生的答題方法,講解答題模式。在以知識帶材料的學習基礎上,再次以材料帶知識的方法,通過當時的熱點,復習知識。

  四.積極參與各項教研活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為了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我堅持經(jīng)常上閱覽室翻閱書籍、上網(wǎng)查詢大量的'資料、請教有經(jīng)驗的特級劉老師老師,與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同時還爭取機會多出外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同組的各位老師的團結協(xié)作和毫無保留的各抒己見,使得我們在學習新課和復習時重點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確了。

  為提高業(yè)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區(qū)里和市里的進修我都積極參加,并且在聽課的過程中認真聽講。

  教師應該是校園中最善于學習的人,“學然后知不足”,通過教學,我更加清楚教學相長的意義。

  今后的教學方向:

  1、從今年的高考試題看,今后在高考復習中如何進行“熱點專題”的復習,值得反思。我們習慣于用較為大量的時間去復習“熱點專題”,今后在時間的安排上,在專題復習的深度與難度上,都應該降低要求。用二三個專題復習,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就行。

  2、更加注意基礎知識的復習,并且要對每一部分的基礎知識用較深的挖掘。

  3、對某一個知識點,必須讓學生懂得“知識的形成過程”。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7

  導入:在標題下面寫下兩行字;一個斷人心腸的故事,一曲唱絕千古的悲歌。(學生頓時騷動)其實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劇“悲劇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僅僅是悲劇,而是永遠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動地的梁祝化蝶就是這種悲劇的延續(xù),而千年過去了,這樣的悲劇并沒有隨著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終結,勞燕分飛的《釵頭鳳》仍在上演著……

  投影:陸游《釵頭鳳》,師生齊讀,教師簡介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悲劇。

  “一個叫沈園的'地方,一個叫陸游的詩人,娶了一個叫唐婉的女子,伉儷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對神仙眷屬。然而,這一切,并不隨陸母之意,逼迫夫妻離異。幾年后的一個春日,陸游滿懷郁悶踽踽獨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陸游滿懷傷感,詞成《釵頭鳳》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學生進入了悲劇的氛圍)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有著不同的不幸,我們的文章演繹的是怎樣的一段愛情呢?讓我們隨著錄音走進課文》 聽課文錄音(男女配音)(前面情感鋪墊的好,所以效果很好,許多女生邊聽都流淚了)。

  對文學常識稍加點撥,課本注釋基本都有,強調“玉臺新詠”“樂府雙璧”補充樂府知識

  一、“漢樂府是掌管音樂的官府 二、后來成為音樂性的詩體名稱

  問學生是否為剛才的故事所感動,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非常感動。既然都感動了我就想請一男一女同學來復述故事,比一比誰復述得更令同學感動(當時沒人主動來,于是我就講了《讀者》上的一個短故事說明有時你不經(jīng)意的一個故事可以影響身邊的人一生,于是有人站起來了,當然學生的興致很高)

  就著學生的故事為課文情節(jié)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理出結構(以便學生整體上把握全篇)

  教師小結:悲劇的魅力,在于它毀滅的美。當韓憑夫婦,焦劉化鳥,梁祝化碟成為一幕幕愛情悲劇時,悲劇就演繹成了經(jīng)典。盡管我們可能會為弗郎西斯與金斯基、露絲與杰克的愛情感動不已,但我們更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8

  我講李商隱《馬嵬》這一課時,正巧趕上教育局領導到校推門聽課。我很榮幸的中標了。面對那幾個教育專家,盡管頭天晚上備課備到十二點才休息,但內心還是充滿了忐忑、激動,情不自禁的緊張感突然襲擊,我有點慌亂。上課鈴聲響起前,我深吸幾口氣,穩(wěn)定一下激動的情緒。第一排做到李進與和月光依然在喧鬧,等我要求做好上課準備時二人才安靜下來。調整理順了思緒,開始上課。我滿懷激情的做了一個精彩的導入,學生們也許是看到教師后排坐的有聽課的老師,每個人坐姿都很端正,個個精神抖擻,情緒飽滿,比以前上課的聽課狀態(tài)好的多。

  先是李商隱和本詩的背景簡介,接著我讓學生齊讀并反復吟詠了這首詩。并提出最能體現(xiàn)本詩感情基調的詞是什么以及詩中幾個關鍵字詞的意思。接著讓學生整體感知整首詩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敘述。主體部分放在賞析本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和主旨的'分析。最后,指導懷古詠史詩的特點和常常出現(xiàn)的主題,讓學生了解并學習如何鑒賞懷古詠史詩,并舉出具體實例來訓練,現(xiàn)學現(xiàn)用,當堂練習,鞏固提高。

  對講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引起我的關注。一讓學生回答問題,課堂上就很安靜,許多同學都保持沉默,生怕一發(fā)言就會丟掉人格似的。我本知道他們也有拘束感,怕回答錯了還不如不回答。為解決他們的思想包袱,我先前也沒少強調讓他們放松大膽的發(fā)言,言者精神可佳,并時常進行鼓勵和表揚那些發(fā)言積極的同學。可是,哪一個老師不希望在上課時看到學生踴躍發(fā)言的精彩表現(xiàn),尤其是在有聽課專家的情況下。我心知這是急不得的,于是使出渾身解數(shù),啟發(fā)、點撥學生沿著我引導的思路順藤摸瓜,終于,我的激發(fā)使得幾個學生陸續(xù)舉起手來了。看到有學生主動發(fā)言,我內心充滿了一絲喜悅。

  學生主動發(fā)言,能促使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同時勇氣得以鍛煉,這些為了自身發(fā)展的機會學生自己就這樣輕易的舍棄掉了。是什么原因?是不知怎么回答?還是不愿意回答?或者是怕答錯了?以前和學生談心,得知以上情況都有。

  課后我找聽課的專家交流并請他們提出批評和指正。張老師說,課堂上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活動再豐富些。令我困惑的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如果讓他們進行討論,所花費的時間與在討論中所獲得的價值是成正比的嗎?

  但如不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我們的教育可能事倍功半;如果我們能探索出一條能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的途徑,我們的教育將會事半功倍!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9

  所表現(xiàn)出來的應該自然親切姿態(tài)站在學生的面前,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師生互動如果前半堂課體現(xiàn)了師生良好的互動的話,那么后半堂,憑借著我對課文的熟練程度,為了按計劃進行,我卻忽略了這種互動的關系,導致課堂教學中規(guī)中矩,而學生并沒有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在后來的評課中,雖然趙校長等領導給以高度贊揚,認為我的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厚的,同時也提出應當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的知識底蘊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教師的語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體現(xiàn),絕非是為了完成計劃而過多地參與課堂。

  二、課堂駕馭在鑒賞課文的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鑒賞的方法,并引導學生逐層將方法落實到實踐當中,積極鑒賞。剛剛入境,下課鈴響了,我預先想要進行的'討論,即把最后的討論鑒賞的環(huán)節(jié)加以升華,這一教學設想還未實現(xiàn),但我倉促結束這節(jié)展示課。這一地方的處理顯然不夠靈活,說明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夠,對時間也沒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節(jié)完整地可略有殘缺。

  三、經(jīng)驗不足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刪去,因為這是第二課時,不是起始課,如果刪去這一環(huán)節(jié),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后面的鑒賞上,無疑會為將鑒賞推向高潮贏得時間。二是,如果將課堂的質疑和鑒賞融為一體,會不會更好呢?質疑的過程難道不是在鑒賞么?鑒賞也可能包含質疑。

  總之,這節(jié)展示課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上。通過各位領導、老師中肯的評課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0

  眾所周知:語文教育先有“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沖擊,再有“語文費時又費力,學也無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約,后有“不懂英語與計算機是現(xiàn)代文盲”的觀念打擊。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無濟于事的,只有不斷反思自我,瓶頸一破才會天地寬。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我覺得必須走好三步:

  第一步:滲透一個理念——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

  語文老前輩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課和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處不有,學習語文的條件得天獨厚,學好語文理應小菜一碟。但事與愿違,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你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甘咬鋼筆頭”,讓你哭笑不得。癥結究竟在哪里?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我覺得:語文教學缺失生活,學生生活缺失語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語文課變成了習題課和考試課,一定程度上使語文失去了應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績與排名的壓力下,語文也漸漸失去了輕松與活躍的氛圍,變得沉重與凝滯;在追求“效率”的名義下,語文刪去了活動與場景,只剩下知識與思辨。在應試的背景下,學生認為語文只要上課聽聽講,做做練習就萬事大吉了;卻不知道要學好語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學生不肯觀察、感受、思考生活,勢必降低了語文方面的認知能力。再者,學生也沒有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厚積薄發(fā)”的特點。在花了時間,做了題目,卻不能立竿見影的情況下,學生便在功利心的驅使下,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學科上。難怪學生時常詼諧地說:“語文,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數(shù)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 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要提升人氣指數(shù),我覺得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是首當其沖的。這雖然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的觀念,但卻是語文教學必須具有的語文教育觀。

  語文教學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我覺得可通過兩個途徑:一是以語文的形式對話生活,給學生提供一個大語文的學習環(huán)境,保證學生學習和歷練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二是以生活的內容豐富語文,變平淡的生活為豐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讓學生自創(chuàng)賀歲短信和迎春對聯(lián),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樣能達到“從語文回歸生活,再從生活升華語文內涵”的目的。這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學必須走得第一步。

  第二步:堅守兩塊陣地——閱讀和寫作。

  有位語文專家說過這樣的話:一個負責任的語文教師,只需教會學生兩件事,一是閱讀,二是寫作。高再明老師曾向我推薦過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語文教師》,該文發(fā)表在《光明日報》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學研究員周國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國平先生說:“我沒有當過中學教師,但我當過中學生。讓我回顧一下,什么東西提高了我的語文水平,使我在后來的寫作生涯中受益無窮,我發(fā)現(xiàn)是兩樣東西,一是讀課外書的愛好,二是寫日記的習慣。”專家就是不一般,三言兩語便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語文學科本身有“厚積薄發(fā)”的特點,講究“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的方法。語文課外學習究竟應該練什么功夫?其實就是閱讀和寫作。當然,閱讀和寫作也是語文教學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這樣考查學生的,語文試卷只有兩個大題,一個大題是閱讀部分,另一個大題是作文部分,閱讀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別占80分和70分。再來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實事求是的說:老師有點空就講、學生有點空就練,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堅守的確實不牢、不死。當前,山東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極力倡導將時間還給學生、將能力還給學生。我覺得實施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特別有利:以前,學生“兩眼一睜,就開始競爭”,絲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現(xiàn)在,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自然而然閱讀的時間也會多起來。“既然留得閱讀在,學生就莫怕作文難啦!”。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可以為學生鋪墊一個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進學生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心靈富裕,熱愛祖國語言的人。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成為一個能正確欣賞自我的人,成為一個熱愛多彩生活的人。顯而易見,閱讀和寫作對學生終身發(fā)展益處多多。所以說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堅守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

  第三步:關注三種習慣——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和積累習慣。

  國外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信心、意志、習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關。其中,習慣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從一個人的發(fā)展來說,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習慣是種能量,也是能量的儲蓄。我覺得語文教學最值得關注的三種習慣就是學生學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和積累的習慣。打開網(wǎng)頁你會發(fā)現(xiàn)信息是按秒來更新的,學生的“教科書”就是現(xiàn)在的世界。語文教學不關注學生學習的習慣能行嗎?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學習的習慣應包括:說普通話的習慣、寫規(guī)范字的習慣、查工具書的習慣、獨立閱讀和獨立寫作的習慣等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雖然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但是人類始終沒有停止過思考,因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內心才會真正強大起來。看來語文教學關注學生思考的習慣也是不言而喻的。“積沙成塔,集腋成裘。”語文學科包羅萬象,浩瀚無邊。這就要求語文教學還必須關注學生積累的習慣。

  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滲透一個理念、堅守兩塊陣地、關注三種習慣。這就是我對語文教學的反思。行勝于言,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決心身體力行,矢志不渝,堅決落實到底。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1

  復習《項脊軒志》一文,主要想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識記、理解、運用文言字詞;二是分析和借鑒本文通過細節(jié)描寫敘述事情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所有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緊緊圍繞著這兩個目標展開。

  整個教學過程推進的比較良好,感覺還是很好的實現(xiàn)了預定的目標,收到了預想的效果。其中有兩個環(huán)節(jié)我感覺較為滿意:第一個是課內重點文言字詞的遷移運用,第二個是鑒賞細節(jié)描寫手法之前選取《老屋》歌詞所做的鋪墊。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選取的是XX年江蘇卷高考題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中的一段文字,語段幾乎包含了本節(jié)課所強調的所有重點字詞和文言現(xiàn)象,課堂上及時地拿來讓學生翻譯,既突出了檢測的針對性,又較好地強化了知識遷移過程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直接體會到了文言文復習和高考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讓他們意識到了平時復習中積累文言知識的重要性,而課堂上學生頭腦中這種意識的產(chǎn)生比老師平日里憑空的說教要強百倍千倍。

  《項脊軒志》是作者歸有光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人生變故、世事滄桑之后寫作的文章,文章雖然感情真摯細膩,細節(jié)描寫的手法運用的不露痕跡,但是因為語言樸素,敘述平淡,以學生現(xiàn)在的年齡和人生體驗,很難提起深入閱讀的精神和興趣,更不要說體會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進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截取了水木清華《老屋》中的一段歌詞作為之前的鋪墊。這是一首充滿懷舊情緒的歌曲,作者在表達對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時候,選取了很多尋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美好的鏡頭和畫面,這種方法和《項脊軒志》中采用的敘事抒情的方法極為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們對這樣的歌曲也非常喜歡,很容易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分析起來更是興趣盎然,極好地調動了學習的興致和課堂的氣氛。

  盡管如此,一堂課講下來,感覺還是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手法賞析環(huán)節(jié)中,因為設計的題目難度偏大,之前的知識補償做的不夠,使得學生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點子上,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于后面的鏈接閱讀無法充分展開,寫作方法的引導也僅僅是點到為止;還有,在駕馭課堂、隨時隨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使他們時時刻刻專注于課堂內容上,做的也還不夠,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努力。

  雖然不是什么教學能手的選拔,優(yōu)質課的評選,甚至因為有懶惰和畏難心理,在剛開始“聽將令”,“奉旨”講課的時候還有點不情愿,但是,當真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我卻以十二分的認真投入進去了它。因為,學校不僅提供給了我們展示的舞臺,也給予了我學習的機會,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盡所能之后,仍然存在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這,應該也正是進步之所在。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2

  自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全國實施以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努力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踐行新課標的理念,大力改革課堂教學,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在進步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教師之間存在素質差異,有些教師沒能真正領會新課程標準,盲目追求形式主義,導致課堂教學華而不實,收效甚微。由此可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病”得不輕,主要有以下幾種癥狀。

  一、教學內容重人文性,輕工具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教師過度關注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上課時強調語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課堂上缺乏思維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沒有得到發(fā)揮。新課程實施以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了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重要,這是可喜的現(xiàn)象。

  然而,有些教師卻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曲解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高舉“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語文課上成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課”,淡化了語文基本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課堂上聽不到瑯瑯的讀書聲,看不到對文本字斟句酌,欣賞不到學生對文本獨特的感悟。這種“重人文性、輕工具性”的語文教學,失去了語文學科最本質的功能,導致學生讀起課文斷斷續(xù)續(xù),寫起文章空洞無物,說起話來吞吞吐吐,何談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更談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了。

  二、教學方式重活動,輕訓練

  活動化的教學方式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但有些語文教師不是從根本上去轉變教學觀念,而是過分放大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過度在活動的多樣性和新奇性上下工夫。于是課堂上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熱鬧的活動,濫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畫一畫、演一演、議一議,這樣似乎是豐富了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但課文卻被放到了一邊,大量的活動擠占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時間,擠去了對學生字詞句篇的訓練,擠去了學生對課文謀篇布局的揣摩,語文課程的語文味喪失殆盡,這樣的語文課還能算是語文課嗎?

  如在教學《歐也妮·葛朗臺》時,有一位教師想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葛朗臺語言的特點和神態(tài)的變化,但事先并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學生還沒能體會葛朗臺語言的特點,也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就匆匆上臺表演,結果導致全班學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無法進行下去。這樣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實,我們的語文課堂需要生動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更需要的是讓學生動靜結合,靜心思考,潛心會文,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語文訓練,使之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語言,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三、學習方式重形式,輕效果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設”中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因具有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性、引發(fā)學習動機、激活學生思維的優(yōu)點,已經(jīng)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于是有些教師就錯誤地以為合作學習使用得越多越好,課堂上合作學習到處可見。只要教師一提出問題,就讓學生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學生的討論聲、爭吵聲此起彼伏,課堂氣氛熱鬧非凡。

  可是嘈雜的背后,學生究竟有多少收獲呢?其一,這樣的分組學習缺少合理、明確的分工,沒有建立小組合作機制,真正參與其中的只有少數(shù)優(yōu)秀的學生,而其他學生則作壁上觀,要么一言不發(fā),要么閑話家常;其二,教師在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前,沒有事先布置學生進行充足的準備,如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對問題的獨立思考等,因此學生的討論浮于表面,不夠深刻,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其三,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沒有發(fā)揮好主導作用,袖手旁觀,放任自流,缺少過程性的指導,學生的討論往往脫離了文本的中心和重點;最后,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合作學習,過于簡單、缺乏思考性的問題只能是浪費時間。

  如在教授《寬容序言》一課時,一位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一是了解課文大意,概括主要內容;二是從文中找出描寫人物的有關語句,感受其形象特點,理解深層的含義。由于第一個問題比較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獨立解決,根本不需要討論,讓學生合作學習反而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個問題學生大多能參與討論,但在大組交流時只有一個小組的代表匯報,沒有一個學生提出異議,可見參與討論的學生并不多,討論的質量也不高,這樣的合作學習不要也罷。

  其實,真正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所以,討論前必須讓學生明確本小組的“共同任務”,以及自己擔任的角色和承擔的任務。只有這樣,小組內的成員才能人人參與討論,真正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內涵。否則,合作學習只能是流于形式。

  總之,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廣大語文教師作為新課程的實踐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正確解讀和踐行新課程標準,把準語文教學的“脈”,對癥下藥,才能使語文教學健健康康地走進新課程。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3

  高中階段學生對唐詩的首次接觸是在必修三的唐詩單元。因此本單元選取了唐詩發(fā)展四個階段中除了初唐之外的三個階段的四位代表性作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隱的作品。讓我們從不同層面的感受到唐詩令人沉醉的藝術魅力。

  本單元所選《蜀道難》是李白詩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內容之豐富,藝術成就之高為歷代文學家及評論家所公認。關于這首詩的政治寓意,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探索,教師給予詩歌鑒賞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鑒賞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蜀道難》的學習應該建立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結合課下注釋及一些助學材料,對詩歌的背景、李白的生平、文中的神話傳說、語言風格等,做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讓他們在自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教師根據(jù)學情,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引導分析。

  教師的講授本課時要有大局觀,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蜀道難》是李白的名篇同時也是詩歌中比較重要的經(jīng)典篇目。所以,了解作者李白及創(chuàng)作背景極為重要,同時不能忽視本課的藝術成就。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把本文所描繪的`場景串聯(lián)起來至關重要的。在詩歌的語言方面,選擇文中典型的詩句進行深度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認為教師在講授本課時不能“大而全”而應該“小而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這樣課堂便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認為科學的做法是: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課堂借助多媒體課件,對蜀道的形象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這一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對蜀道的“險”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反過頭來再研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反復的誦讀,然后作深入的分析。

  《蜀道難》這一經(jīng)典詩歌關于它的研究可以說是汗牛充棟。那么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相關的知識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個教師可以把歷來的研究成果全部傳授給學生,也沒有一個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對本文有比較成熟、系統(tǒng)的認識。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讓他們去主動的探索、主動的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做好引導把握住核心問題,你的課堂會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4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對于高中的教學是很不熟悉的。但是在教學中也略有接觸到一些高中的教學,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在這里姑且談一點聽課和聽講座之后的感想。

  先從題目談起。X老師的這兩個教學內容,都是X老師的“命題作文”:選擇讀寫結合的角度來設計和確定講座內容。但是我的標題是“高中語文教學”而不是“高中作文教學”。因為我覺得,語文的終極能力就是表達,無論聽說讀寫,最終的綜合體現(xiàn)反映在試卷上的就是作文。既然作文需要理論支撐,那也就意味這教學需要理論支撐。所以,這篇文章的標題我確定為“語文教學”。

  之所以會覺得高中語文教學“需要理論支撐”(其實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都需要理論支撐的),源于我教學中的一大困惑:各學段的銜接。我曾經(jīng)在一篇專門闡述教學困惑的文章里大肆抱怨小學的教學不明所以,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真的是非常困惑,以至于當時的表達都有些不妥當了。這還不是終極,最刺激的是高中老師也在抱怨初中教學不明所以。真是相當?shù)闹S刺啊。不過諷刺歸諷刺,既然大家都在抱怨,那說明確實有問題。現(xiàn)實是小學畢業(yè)的學生,會歸納段落大意,會概括中心思想,會分析修辭手法,高級一點的'還可以閱讀淺顯文言文。初中生也還是要歸納段落大意,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修辭手法,學習表達方式,學習表現(xiàn)手法,閱讀文言文。高中生,我聽到的課上,也還是在講修辭,講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以及閱讀文言文。當然個各學段的文章難度肯定是呈遞增趨勢的。但是關于語文的知識這一方面,卻看不到有明顯遞增的趨勢。

  曾經(jīng)有一個想法:構建全面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明確界定各學段各年級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目標和發(fā)展的層級。當然這只是想法,一己之力難以成事更何況水平還低。在周老師的指導下,現(xiàn)在手上的《專題》教學的課題就是關于學段目標的。但是做起來卻困難重重。這是題外話。其實我想說的是各學段的學生語文能力達成的目標設定怕是出了點問題。

  聽到不少高中老師的一些說法,例如高考作文中令人發(fā)指的凌亂表達;例如高中語文其實教不教區(qū)別不大,反正高考平均分都有100多(這是高中語文老師的說法,不是我說的);例如高中生基本不學語文,反正學了也是這點分,不學也能考這個分,不如花時間多做點數(shù)理化練習(這也是高中老師說的);要不利用語文課睡一下養(yǎng)養(yǎng)精神也好,臺上那個普通話不錯,催眠正好(這是我猜的)……這些說法當然是錯誤的,但是其中透露的現(xiàn)實是客觀存在的。馬克思總是在說“存在即合理”,那么我們不妨反思一下,到底為什么學生學不學都能夠考得差不多的分數(shù)?為什么語文課就不能給學生以“聽不到就可惜了”的感受?為什么語文課不能吸引學生的關注?除了考試導向的因素之外,恐怕更多的還是我們自己身上的問題。我倒也不是自己身為教師卻一味的只向教師找問題,事實是除了自己的因素外,教師這個職業(yè)的能量實在太小,完全不能影響到自身以外的其他任何因素。甚至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無奈,因為我們從事的是自己不能掌控的職業(yè)。這又是題外話,照例按下不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課后有個其他學科的老師(怎么又是其他學科,還和語文基本不沾邊)問起我的感受。我簡單評價后,那個老師說,肖老師的課,他覺得沒什么特別突出的地方,雖然聽得出語文課的特點但感覺很普通,因為課上的東西他都知道,不會覺得令人眼前一亮。我覺得這個老師其實很有心,他確實的聽出了這節(jié)課的特點:老老實實教會學生讀書。而且作為初中的教學,本身也沒有什么高深的知識。作為別科的教師,在素讀文本,品詞析句這些比較深入的專業(yè)問題上當然會看不出好來。但,請注意:我們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語文的外行。接下來,這位老師同樣堅決地說李老師這節(jié)課好,因為李老師展示給他的是一個全新的語文世界,是他以往所未曾發(fā)現(xiàn)過的,但這些高深的知識,又和以往的語文經(jīng)驗有著本質的聯(lián)系,所以一聽之下,他感覺到相當驚艷。確實,他使用的就是“驚艷”這個詞語。我在想,那一天在臺上坐著的學生和臺下坐著的老師,是不是也有“驚艷”之感?臺上的學生,聽的比平時認真專心仔細的原因除了大型公開課的因素以外,會不會也有像這個老師一樣更多的是發(fā)現(xiàn)了全新的世界的因素?

  話又說回來了。教師在語文課上到底給了學生什么樣的東西,決定了這一節(jié)課的效率和質量。學生聽不聽,學不學,其實真的不能怪學生。能考上高中的基本都是篩選過的,完全可以認定他們的學習愿望、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是沒有問題的。學生不聽語文課,是不是我們總在課堂上重復初中的語文知識,反復要求學生達到他們早已達到的能力目標?(我是不是也總是在重復小學的知識?)學生學不學,教師教不教,最后高考成績沒太大差異,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教學在高中三年里對學生的語文能力沒有提高?

  初中的作文要求是能夠生動詳實的敘述事件,或者寫簡單的議論文。那么當我看到高二或者高三學生拿來的作文和初三備考作文沒什么區(qū)別,仍舊是小標題、排比段、相對幼稚的思維和較為蒼白的語言以及邏輯不清的論證思路,甚至還略有不如的時候,我在想:高中的語文教學是不是應該做一些理論知識的提高?應該在學生已具備的能力基礎上,進一步的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僅僅停留在敘述事件要如何,展開論述要怎樣這樣簡單的知識要求層面。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提供更高層次的語文理論知識作為支撐。

  提高了課堂的層次,學生才會感覺到自己的收獲和成長。有了收獲和成長,才會投入到跟隨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學習的狀態(tài)中。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5

  《老王》是楊絳先生的一篇敘事性散文。作者敘述了與一位人力車夫的交往.寫了底層勞動者在不幸的生活境遇中仍不改善良淳樸的天性。筆者在處理課文時,將“感受老王不幸的命運.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點;理解作者作為知識分子對底層勞動者的同情和關愛之情”作為教學的重點,將“作者對老王內心的復雜感情”作為教學的難點。為此,筆者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一、說說老王的命運及老王的為人表現(xiàn):二、有感情地朗讀你最受感動的情節(jié)、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并說說感受;三、理解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愧怍之情:四、和自己對話,關注自己身邊的老王。原來準備用一節(jié)課來完成這些教學目標,后調整為兩課時。本課的教學,有三點值得筆者思考:

  一、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引領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前提和關鍵

  教師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文本以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認真對話。細細地加以研讀.做好解讀文本的第一人.高屋建瓴.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閱讀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狀態(tài)——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用兒童的眼光走進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抵達文本解讀的要義。 要強調教師的引領作用,因為這需要教師去選擇意義、優(yōu)化路徑。教師深度解讀文本的目的.不是代替學生的解讀與理解,而是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豐富的可能性。對教材文本的理解與價值判斷就成為師生共同的心智體驗過程.教學則是師生一起探索文本的意義與價值并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文本價值的最大化。需要強調的是教材文本的意義與價值雖然是開放的.卻是有底線的。教師一方面是底線的守護者.另一方面是學生“前行”的促進者——所謂“平等者中的首席”。當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品味需要教師點撥深化或糾偏時,需要教師有獨到而深刻的文本理解.圍繞著教學目標而展開相應的教學內容.推進課堂的互動,生成更多的課堂現(xiàn)場資源。反之.教學的預設目標有可能出現(xiàn)偏差.教學實施過程中就有可能因沒有領悟文本精髓而錯失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

  二、學情評估是課堂進行有效教學的基點

  學情評估,是課堂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依據(jù)之一。當時準備用一課時研習《老王》.一課時下來,教師想了解課堂中圍繞著教學目標所進行的研習效果,于是,向一位基礎較好的同學了解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這位同學說,老王給她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覺得老王挺可憐的.人也好,但我還是對楊絳一家的善良有著更深的印象。這一說法,讓筆者大吃一驚,學生的理解重點不在感受老王品質的善良淳樸,而在楊絳一家的善良。這一專題的兩篇文章《品質》、《老王》是反映社會底層勞動者品質的光芒的,盡管學生可以對文本作多角度的解讀,但教師在教學的預設中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另外,盡管學生對課文中作者流露出的善良有了一些體會,但還是沒有真正理解作者多年來在善良行為的背后對自己靈魂深深的自責和內心的愧疚。

  是的,楊絳一家是善良的。毋庸置疑.但在誠實的老王面前,這種善良是多么的渺小蒼白.與老王至真至純的人間真情相比.楊絳感到自己為老王所做的這一切是多么的微小.甚至感到自己多少有些冷漠。盡管在當時來說.作者對待老王算是比較關心的一個,這也正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對待苦難人們的悲憫情懷,她的勇于反思,敢于自責.對自己內心的不寬容,對靈魂的拷問,是她人性光輝的所在.也是這篇文章最富有內涵的一個亮點。探討作者在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是教學難點.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致的解讀。可是.學生并沒有真正深入文本,重點解讀出老王的高尚人格.并沒有理解好作者對老王的深厚感情只是一種襯托。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極大愧疚。于是.筆者調整了教學計劃,再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內心深處的不安和愧怍——盡管過去了幾年,但我們可以想象,作者每當想起老王.這種感覺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面對著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孤單老人——他能

  在生命垂危之際帶著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世界上最貴重的禮物來感激自己,而我卻為他做了什么呢?作者內心的自責,更烘托出了老王的高大。

  于是.筆者把重點放在如何把握作者這份獨特的情感上.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細細體會,注重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然后讓學生來談談理解。

  學生一:從這句話中看出楊絳內心對老王的愧疚、自責。楊絳當時沒能理解老王這一行為的真實意義。老王樸實行為所散發(fā)出來的情是至真的.至純的.是毫無污穢的,是極其淳樸的善良。然而.楊絳在老王死后幾年才漸漸明白,所以楊絳感到對不住老王。

  學生二:老王在病危之時,還拿著如此“貴重”的禮物去送給作者,他只是單純地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想去謝謝這么久以來對他關心的作者一家.而“我”不僅用錢去褻瀆了他的好意,而且并沒盡“我”的全力去幫助老王,因此感到愧怍。

  學生三:現(xiàn)實中,楊絳夫婦并沒有給予老王太多的關懷.只是在坐車的時候“說著閑話”,在老王生病期間.并沒有去看他,但老王對他們心存感激.在臨死的前一天竟然拿著自己平常節(jié)省下來的雞蛋和香油送給楊絳,而楊絳夫婦并沒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善待他,所以歷經(jīng)幾年,楊絳感至4自己很愧怍。

  學生四:作者對老王之死只是表面上的關心,文中“我也不懂.沒多問”.就體現(xiàn)了老王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不是很高.正是因為這一點,作者感到十分內疚.老王是真的用心待她,可以將自己寶貴的東西拿出來無私地給作者,而作者自己又為他做了什么呢?僅僅只是覺得有這么一個可憐的人.同情他.卻沒有付出真心的行動!故作者在內心深處有著恒久的愧疚。

  學生五:幸運與不幸總是相對的.,也許在我們看來.當時的楊絳夫婦也并不幸運,但相比老王而言.作者又感到自己是如此幸運,所以她感到在老王有生之年.自己并沒有給予他足夠的幫助.與這位淳樸、真誠、善良的老三輪車夫相比,自己是如此慚愧.不免在內心涌現(xiàn)出不安和愧怍.所以作者呼吁那些幸運的人們,在生活中,將自己更多的愛奉獻給更多不幸的人。

  學生的理解在相互碰撞中漸漸深入了,能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句來談感悟,從時間的跨度、表現(xiàn)的平淡到精神的呼吁等方面來探究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愧怍.從學生的談話中能明顯感覺到學生的理解更加細膩了,課堂也在學生的互動中顯現(xiàn)出生成的精彩。根據(jù)反饋的學情,評估教學的效果.是教師處理教材水平的體現(xiàn)。筆者覺得教師每教一篇課文.不能硬性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因為課堂是動態(tài)的,充滿著變數(shù),而且,教師的理想期望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可能存在差距.教師在時間的支配上應有更大的靈活的處理空間.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文本價值取向,讓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后,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感受人物品質的同時凈化和提升自己的內在品質。通過學情評估,能更準確地了解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的定位及達成的效果,幫助教師提高處理教材和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三、有效教學必須引發(fā)學生的探討和內化

  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有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用自己的思維、經(jīng)驗來參與文本的解讀,需要用自己的心靈來和文本對話.并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與研討,讓學生在自我理解與傾聽他人中構建自己的知識。

  (一)激發(fā)學生的疑問并引發(fā)討論

  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和文本、作者對話,而不是讓教師與作者對話的結論去影響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營造出問題探討的背景和氣氛.激發(fā)起學生的問題欲望,讓學生在研習中閃現(xiàn)思維的火花。主動發(fā)問,在探討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

  在研習“老王病重時提著雞蛋和香油來感激作者”這一情節(jié)時,學生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老王病得這么嚴重了,為什么還要把雞蛋和香油送給楊絳一家而不留著自己吃呢

  學生一:這是因為老王的善良。他認定楊絳一家是好人,作者一家對他好.他銘記在心.要知恩圖報。在臨死前.他提著自己身子也很需要的雞蛋和香油來看他們.是來表達自己對他們一家的感激之情。

  學生二:老王雖然身世可憐.由于殘疾導致生活的艱辛,但老王是一個善良、知恩圖報的人.他對楊繹一家的恩惠至死前都無法忘記.可能那滿滿一籃的大雞蛋和好香油是老王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他自己在病危之際都不忘報恩.可見老王心靈之純美。

  在研習了“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愧疚…情節(jié)后.學生又生成了新的問題:我覺得剛才討論的重點是楊絳對自己靈魂的拷問.盡管過去幾年了.但內心的自責一直伴隨著.從而顯現(xiàn)了一個知識分子心靈的高貴,而這一內容和底層勞動者品質的光芒有何關系?

  學生經(jīng)過討論,明白了文章的重點所在:正是楊絳內心深處的自責和內疚.記憶越深.就越說明老王的品質對她深刻的影響.反襯出底層的、不幸的老王心靈的高貴給作者帶來的深深震撼。

  (二)引發(fā)學生的心靈感受

  在充分感受“老王”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由感受老王的人生拓展到對自己內心的感悟,觸發(fā)學生不同的生活體驗.表達自己個性化的情感。

  學生一:老王.一個身患殘疾的貧苦的老百姓,對楊絳一家掏心掏肺的報恩.不覺讓人心酸。在老王面前.自己是一個多么渺小的人啊.

  學生二:《老王》一文,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弦。也許在那樣的社會里.楊絳和錢鐘書夫婦是善良的.他們對待別人的關懷是難能可貴的。但相對于老王.那是無法相比的.老王身心都受摧殘.卻仍抱著一顆善良、感恩圖報的心去待他人,總是為他人著想。

  學生三:不僅僅是老王那高尚的品質感動了我.作者的情感也使我深受感動。對一個不起眼的底層勞動者.作者不僅沒有鄙視他.而且還關懷他,文末還感到對不起他.這種情感是一般人無法達到的。

  學生四:老王這一窘迫、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起眼的三輪車夫.以他那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善良誠實的生活作風.知恩圖報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更讓我明白。情與錢永遠不可能畫上等號.因為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一份真情。或許物質生活對人來說是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有時候精神的幫助會給人以更大的激勵,千萬不要忽視了一句話的作用.即使話語簡短,也缺乏修飾.但它卻能表達對別人的關愛.

  學生五:校門口經(jīng)常坐著一個老奶奶.滿頭白發(fā).手中拿著一個她自己的飯碗.不時地向同學乞討,可是我們畢競是高中生.并沒有多少錢.于是只能視而不見.快步離開.我也只能從心底默默承認自己的關愛并不夠,表示愧怍。

  學生六:我是一個幸運者.比老王幸運幾百倍,所以在以后,我更應該盡我所能去幫助那些不幸的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幫助更重要。

  文學作品的價值取向是對人情感的潛移默化、心靈的無聲熏陶。而要實現(xiàn)新課標中關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維度目標,教師必須要有課程意識,課堂要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承擔情感啟迪和價值觀指引的任務.充分引發(fā)學生的心靈對話.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多角度感悟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寶貴財富,并讓學生在分享中完善自己的心智。唯有這樣超越文本的心靈交流.才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最好體現(xiàn).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4-25

關于高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4-26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500字04-25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yōu)秀范文04-25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2-02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01-09

高中語文老師教學反思(通用10篇)09-08

高中語文總結與反思(通用12篇)08-23

高中語文教學總結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