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1
xx屆高三一輪復習已經開始了,為了提高復習效率,讓學生取得更快的進步,我對高三化學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本是高考的“根”,“兩綱”是高考的“脈”。
高考試題萬變不離其宗,追根還應源于課本,從課本知識點、能力考查點衍生而來。高考知識體現課本內容,高考的最終落腳點是課本,復習過程中,不可盲目探測不確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費在猜題上,不可大大超過課本而隨意拓寬和加深知識范圍,也不可刻意地為某些多次練習而被強化的題型去增加某些“規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實做到重視課本而不完全依賴課本,從而實現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這一命題指導思想。做到瘦身減肥、扔掉包袱、輕裝上陣。
二、重視基本實驗,形成技能創新。
實驗是化學試題的重頭戲,高考化學試題的難度往往出現在實驗題中,為此要高度重視對化學實驗的復習。分析近幾年來高考實驗試題,發現均具備以下特點:素材的選取呈回歸課本的態勢;重視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反應原理和實驗原理的考查;試題考查方式體現由淺入深,從課本到創新;試題考查重點是考查學生實驗的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等),出現了開放性試題;;實驗儀器、裝置、現象、操作、設計均在考查范圍之中。針對以上特點,應努力做到:認真復習課本實驗,弄清實驗原理、目的、要求、步驟和注意事項等實驗基礎知識并能做到舉一反三;復習實驗要做實驗,不要“在黑板上做實驗”,也不要講實驗。只有創設實驗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做實驗的情境中才能做好實驗題,否則學生可能就答不對或答不準;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和實驗創新能力以適應開放性試題。使學生在遇到新的實驗情境時,要學會聯想到已學過的實驗原理和方法,將其合理地遷移到新情境中去解決新的實驗題。在注重課本實驗復習的同時,還要科學地設置實驗訓練題,使學生見多識廣,在應考中從容應答。
三、課堂精講,課后精練,提高復習效益。
講要有尺度,太透會使學生不勞而獲,造成思維惰性,引不起思維波瀾,只是風吹水面,不留痕跡。要通過講來啟迪學生思維,“雛雞只有啄破蛋殼才能自己站起來”,“不給學步的孩子送拐杖”。不提倡讓學生不跳就摘到果子,要讓學生跳一跳甚至跳兩跳摘果子。
練習是高考復習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要求學生做一定量的題目,以提高解題速度和鞏固基礎知識,無疑是必要的,但如果逢題必做,揀到籃子就是菜,勢必會沉溺于題海。因此教師首先要跳出“題海”,先親自逐題演練,“遍嘗百草苦甘”。從而認真篩選習題,在“巧”字上下功夫,多中求少,少中求優。既重視知識深度和知識體系,又要注重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全”、“細”程度;既要有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又要具有啟發性、時代性,符全高考命題趨勢和題型變化。幫助學生走出題海,通過演練,力爭學生“答一會一類,明一知百,練一題習一法,舉一反三”。
其實高考并不難,高考試題中難題還會超過20%,切不可講得比練的難、練得比考的難、教輔比課本難。
四、落實反思總結和嚴格糾錯,提高復習效率。
高三化學總復習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積極反思,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要通過嚴格、合理、規范的要求來幫助、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1、“一門知識的基礎就是概念的積累。
”在概念復習中,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約有220多個,這么多知識點在高考中不可能面面具到,對知識的考查只能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抽樣,能力考查也只能是高中學生所能達到的能力水平。但基本概念和原理不過關,后面的復習就會障礙重重。因此必須確實注意這一環節的復習,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努力把每一個概念及理論真正弄清楚。對眾多的知識點,要仔細比較,認真琢磨。
2、養成在解題后再思考的的習慣。
每次解完題后要回顧解題過程,審視自己的解題方案、方法是否恰當,過程是否正確、合理,是否還可以優化,檢查語言表述是否規范,是否合乎邏輯。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更要多下功夫,不僅要一題一得,更要一題多得,既能使知識得到不斷的彌補、完善,又能舉一反三,從方法上領會解題過程中的審題、破題、答題的方式和奧秘,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長期堅持就能駕馭化學問題的全貌,掌握化學知識及其運用的'內存規律和聯系。
3、及時歸納總結。
每個單元或章節復習完后,要反思本單元或章節主要研究了哪些問題?重點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與以前的知識有哪些聯系?通過反思融匯同類知識而形成有效的知識塊,使普遍的知識規律化,零碎的知識系統化。例如:對無機化學,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可以以“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存在”為線索;學習具體的單質、化合物時既可以“結構→性質→用途→制法”為思路,又可以從該單質到各類化合物之間的橫向聯系進行復習,同時結合元素周期律,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有機化學的規律性更強,“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條線”,熟悉了官能團的性質就把握了各類有機物間的衍生關系及相互轉化;理解了同分異構體,就會感覺到有機物種類的繁多。這樣,通過多種途徑、循環往復的聯想,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而且有助于思維發散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光有許多零碎的知識而沒有形成整體的知識結構,就猶如沒有組裝成整機的一堆零部件而難以發揮其各自的功能。所以高三復習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各部分相應的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系進行歸納整理,將散、亂和知識串成線,結成網,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對于知識結構圖,教師不要全部包辦,要在學生自己歸納整合后再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對比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意識整合過程中的不足。
總之,高三化學復習要講究方法。針對化學各類知識的特點,將所學知識進行濃縮、收斂、精煉、放大、升華、遷移,利用聯系、比較、歸納、推理等多種方法進行復習,以良好的心態正視高考。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2
本學期擔任高一(1)(2)(3)三個班的化學教學工作,其中(1)班是實驗班,其它二個班是平行班,有兩種不同的程度,因此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自己除了精心準備每一節課,半學期下來也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現結合以往的一些經驗及教訓,反思如下:
一、立足課堂,提高質量:
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立足課堂,提高質量,仍然是重中之重。
抓基礎知識,就是要狠抓化學課本知識,力求每章每節過關。由于三個班學生之間基礎有一定差距,因此對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一定差別,我力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盡量降低落后面。那種為了后面有時間復習而拼命趕進度的做法,我是不采取的,實踐證明效果也是好的。
抓基本技能,就是抓化學用語規范使用及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平時的實驗操作中,要讓學生了解每一步實驗操作所涉及的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多給學生實驗機會,體驗通過實驗獲得知識的成功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教學與復習中,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問題思路”,因此在半個學期的教學中,都非常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養成學科思維的基本方式”。
三、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化學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考察。而且這類試題的考察力度還將逐年加強,這就要求在教學中不能單純灌輸課本知識,減少機械操練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盡可能的多閱讀科技知識,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社會,培養興趣,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深化課堂教學意識,鉆研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中有許多新的觀點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樹立“教師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一切的學生”的思想意識,在新的教學理念中貫徹新的課程標準。
五、強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意識”
在半個學期的教學活動中,自己意識到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過程,但學生的活動占主導地位,因此特別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六、加強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在考試中的比重越來越重,因此,半個學期來,格外重視實驗的教學,使學生在實驗中學到探究知識的樂趣。這樣做可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如何提高考試成績,則有待加強。
七、從實際出發,總結經驗,反思失敗:
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首先要踏踏實實抓好每一階段的知識漏洞,才能在最后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本學期的期中考試成績來看,由于在最后的復習時,沒有對一個實驗儀器裝置反復加強練習,而且該題分值較大,有10分,多數學生失分較多,因為自己的工作做的不細致,導致學生成績受影響,以后一定要注意。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3
高一化學的教學任務已經進行到專題二——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從期中考情況分析來看,學生對高一化學的學習還不能掌握的很好,原因有以下幾個:一,中考制度造成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產生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以及學習方法的缺乏。二,初中學習中靠記憶的偏多而理解部分又少,而到了高中,理解能力要求較多。三,初中化學課堂容量比高中的要少很多,難度也相對較低,所以學生的學習也感到比較吃力。
認真處理好初中高中課程的銜接。初中高中課難于銜接是由于教材、學習方法及課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中考的緣故,原子結構與原子結構示意圖等內容初中很多學校是不講了,而高一內容有恰恰需要,可是,必修一沒有,必修二才出現。這對于化學來說,結構決定性質,結構的知識過于拖后,對于教學來說還是有難度的。酸堿鹽部分,初中的要求也大為降低,到了高中,明顯脫節。所以,高一伊始,做好基礎知識銜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對于我們學校的高一學生,實現化學平穩過渡一定要做好銜接教學。為此,備課組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化學用語2、原子結構與原子結構示意圖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4、物質分類與酸堿鹽相互的關系5、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6、化學計算能力7、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和要求介紹。經過高一的實踐,我們覺得效果還是顯著的,起碼讓學生能夠跟上學習的節奏,不至于大部分掉隊落伍。
教學中注意“度”的把握。教改后高中的化學雖然整體內容略有減少,但卻更注重實際知識的應用,化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整體難度并沒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級,新課改后,在高一化學新教材中幾乎安排了中學化學中全部的知識模塊。新教材重實驗,利于探究性學習,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么程度,沒有統一的`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無高三經驗老師因為對舊教材不熟悉,使得他們認為沒什么可補充的,這樣會造成容量不夠,而有高三經驗老師因為全面的知識積累,經常會憑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復習經驗,大量進行補充,這將會造成課程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處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而在專題二的教學中,由于本專題屬化合物基本知識了解,所以學生實驗,演示實驗也較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較高,在教學中運用實驗探究導學、歸納對比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收到比較令人滿意的教與學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學生在實驗時,動手能力較差,只對化學反應產生的現象感興趣。
二、化合物基本知識中需要記的內容較多而學生又偏偏賴得去記,造成很多題目不會做,從而產生高中化學難念的這一想法。
三、高中化學知識點稍微分散一點,而學生又缺乏歸納總結的能力,所以無法做到系統學習。
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偏差。高中學習任務重,時間又緊,若不主動學習,那學習成績就無法保證。
總的說來,高一化學的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創出好成績來。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4
從事高中化學課改教學已經快一年了,整體上感覺我們的化學教材在不斷的修改,一些名次、概念也在不斷地完善,課本知識的難度在逐漸下降,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感覺學生一屆不如一屆,作為教師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呢?高一新生學不好化學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們在下一步的教學中該怎樣進行彌補和預防?這是新課程改革無法回避的問題!
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我們對高一新生了解多少?他們在初中學的化學知識有多少?學到什么程度?與以往學生所學的有哪些什么差別?教師該怎樣進行初高中的銜接教學?我們總是覺得“以往我們上學的時候怎么都能理解呀?”“這還用講?”、“現在的學生真是什么也學不會了!”、“學生怎么這么笨啊!”但是,我們是否認真反思過:是不是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出了問題,學生也許真的聽不明白,真的不會學習?高一學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學內容多、難理解、習題不好做,學習興趣降低。一方面是因為初高中學習要求和內容銜接的不好,高一化學突然比初中更系統、更深入,學生不能馬上適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初中化學教學過分強調探究學習和過程方法教育,忽視接受學習和描述性、結論性知識的理解記憶,基礎知識學得不扎實;但更重要的卻是第三個原因,即高中化學教師不理解初中新課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看待課改后的初中生,對初中生的化學基礎期望過高,平時的教學和測試難度過大造成的。有些知識點在初中的新課本中已經刪去或淡化了,高中課本也不再詳細講,就直接拿出來讓學生用;有時候為了講清楚某一道課外習題甚至還要臨時補充知識點。學生要記的、要理解的太多,超出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需要不停的記筆記,聽課習慣不好的學生自然就感到很吃力。
因此,高一的化學教學,必須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初高中化學的銜接教育,重點復習初中的“氫氣還原氧化銅”試驗,介紹簡單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復習和背誦常見元素化合價、復習酸堿鹽、溶解度的相關計算,為學習高中化學做好鋪墊。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對初中化學課標和教材的學習、加強對當年中考化學試題的.研究,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學習的困惑。
2、控制教學進度。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度以贏得較多的復習時間而增加剛開始學習的困難。
3、經常使用“直觀性”教學。盡可能以實驗作先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進行抽象概括。應用各種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應用多種動畫課件以增強直觀性。要使化學知識盡可能結合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向學以致用的方向發展。
4、堅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要特別引導學生處理好“理解”與“記憶”的關系。先理解后記憶是正確的。但是有的知識點暫時不理解也要先記住,如果既不理解也不記住,等于沒有學,知識就出現了斷層。化學的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記憶還是必要的,象基本概念、物質性質、試驗現象、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是必須記憶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職責就是通過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幫助學生記憶的。
5、設計問題小臺階。教師先作示范,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包括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方法,盡可能讓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現出來。也可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思維過程,然后大家討論,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了解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獲取情感體驗。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始終保持高漲的興趣和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建構中,實現從“學會”到“會學”再到“樂學”的一步步躍遷。
6、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及時歸納總結。講解新課時要鼓勵學生敢于詢問,在知識的聯系比較中要敢于發問,在總結歸納中要不斷追問。日常教學中重視質疑能力的培養,改變單一的傳授模式,重視課堂提問功能。尤其是學生自己的發問,更能凸現學生內心世界。要求學生抓好聽課、消化、整理、提問、反饋、補救、鞏固幾個環節,獨立思考,減少依賴性,自己建立立體的知識結構網絡。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5
在實施一個學段后,我對高一化學教學做了反思。本文談了教育與教學共五個方面的內容,這是我在第一學段教學后的一些困惑與思考。
在教學進行到第一學段后,本人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了回顧以后,具體的一些問題與反思如下:
1、學生學習后,仍在很多的知識點的理解上有問題。如氧化還原反應、有關氫氣的性質與反應等問題。通過找一些同學了解到相關知識在初中沒學過,看來初中的課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識概念的切入點,一些核心知識的外包裝已經發生改變。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回顧所教學生初中所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關知識體系,對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部分學生認為化學是很容易學的學科,沒在化學上做多一點的思考與練習,還以初中化學的學習方法與要求在對待高中化學的學習。這一點在這次的考試中有反映,也在與學生的交談中反映了出來。對這個問題備課組中各老師早有預計,所以將這次的學段考試為手段,在考試中幾乎不以知識的原貌直接給出,而以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變型推理的形式給出,如“可能”、“合理”、“比較”等形式。考試結果在預料之中,我會借這次考試給學生的“教訓”為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理解層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輔導工作,幫助學生順利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軌道。
3、大多數同學出現對所觀察到的現象有遺忘的情況。考試中,要求學生對課堂演示實驗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描述、氯化鐵溶液的顏色、氯化銀沉淀顏色、氯離子的檢驗等題,這些題在歷屆的學生考試中屬于送分題,但在本次考試中,能答對的同學并不多,這些問題我們還在課前做過提問的,但時間一長學生全忘記了。這可能與一周只兩課時教學時間,還常被一些活動沖掉課有關。學生根本沒對化學做太多的練習與鞏固,反而把時間花在那些形式多樣的學習上,如研究性學習、課外調查采訪、資料的收集、綜合實踐、圖片的采集等活動。“十一”黃金周過后,我問過一些同學,在那段時間做過什么,大多數同學都說在做綜合實踐活動,沒怎么學習。
4、學生學習的過程有輕浮的傾向。這一點不僅僅表現在學習過程中,也表現在對所學習內容的選擇上。在對學生的觀察后感覺學生在化學的學習中,只對做實驗,看現象有興趣,對現象的描述及完善沒多大興趣,學習內容稍有點難度或抽象化一點,就容易表現出不耐心不主動。這可能與新課程的學習形式的'多樣化與選擇性給學生帶來的困惑,而教師也新進入新課程沒能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有關。
5、教學課時太少的問題。我了解到很多的學科存在這個問題,專家可能會認為一線教師沒忠實地按照新課標準與教材編寫的意圖去展開教學,而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該加的東西。其實這個說法我不贊成,教學一線的教師其實比專家在“如何使學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識,培養相關能力”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絕對結合了不同地方學生的實際。在聲音四起時,專家們應該從實際出發,對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教材做出調整。實際的情況是教學參考中有些要求1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有時花三個課時才能完成,還沒有加入其他的內容或要求。因為一些內容的教學的實驗條件有限,有時實驗要幾次成功,對一些問題的討論,學生相關生活經驗貧乏而無法有效地展開;有的課節,只完成書上提到的實驗就下課了,可教材中還圍繞這些實驗有交流與討論、有知識拓展、概念的建立、還有探究,我迷惑,這能完成嗎?這是有教學經驗的人設計的嗎?而教學的課時是很緊的,雖然專家都說一線學校不會只開設四十課時給每一個模塊,但學校又是在“忠實”于新課程的一切形式,這還有解決的途徑嗎?我困惑。
以上談了五個方面的問題,這是我在第一學段教學后的一些問題與反思。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6
高一年新生,思維活躍,探究意識強,自我表現欲望高,從心態上來看,有一種成人感,認為自己長大了,是成年人了。然而,由于義務教育階段知識要求層次較低,很多學生基礎不夠扎實,對化學學科知識只是似曾相識,但表達不清或不到位,特別是一些化學俗語、化學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再加上剛放完假,學生的心態是放松的,認為好不容易中考完了,進入高中可以放松一下了。但是,這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剛好相反,必修1第一節“物質的分類與轉化”,作為一個和初中教材銜接的一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要在兩個月的大假后把初中的知識撿起來,緊隨其后的第二節就是整個高中化學的一個難點——“物質的”,而這一個難點的學習,放在高中一開始,非常容易讓學生產生對化學的畏難情緒,從而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
所以,對于新高一學生的心態的轉變,怎樣適應高中的學習,掌握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是教師在高一一開始就應該先讓同學們有所了解的,心態轉變了,方法掌握了才能進入高中學習的角色,將難點一一解決,并且,在此基礎上,繼續弘揚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意識,激發他們與老師互相交流的熱情,以便在教學中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高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在新的知識體系里,必修模塊具有化學基礎知識普及性,內容覆蓋面廣,知識延伸不多的特點,很多知識的拓展留給選修模塊來完成。但是,化學知識模塊的重新劃分,學生不能很快適應,這樣往往超出了新教材預定的課程授課時間,造成課時不夠,節奏加快,這樣使得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接受和消化新的所學知識,不能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哪能談得上實際運用于解決相關問題?我認為處理好以上的問題主要在于教師教學過程的準備階段,應認真學習新課程的理論與目標。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在中學化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前、后教學內容的聯系,突出各個部分、各個階段的重點、難點,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最急迫的問題。同時各部分與階段怎樣聯系與過渡,各部分的教學要求是什么,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哪些反應和學習困難,哪些內容可以設計搭建出適合學生思維與能力發展的平臺等也是我們需要思考解決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選擇授課內容,從容地運用教材進行教學。
比如,必修1幾種重要的元素化合物中“溴、碘的提取”,如果采用講授的形式,課程內容較枯燥,不如改成探究課的形式,讓學生在實驗室中邊探究,邊對比總結,這樣既鍛煉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培養化學實驗思維,又使得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在公開教學后,效果非常不錯,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
學生的基礎鞏固也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更加注意幫助學生鞏固基礎,提高學科基本素養,為今后進一步進行學科知識探究打好基礎。我們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到這些問題:學生雖然有獲取知識的熱情,但是不能自覺地鞏固知識,在學習中還缺乏主動記錄一些自身或師生共同探討總結出的相關知識的習慣等。因此,教師何時、如何提醒學生做好相關的記錄、鞏固等工作也要當作備課重心。教師還應設計一些討論的問題或練習,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相關基礎知識,為其進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礎。
課前導學案的制作是至關重要的,導學案教學是我校課改模式的重要部分,它能最大限度的體現因材施教,隨著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狀態的變化,及時的改變學習策略,安排課時內容,準備相應的課后練習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導學案的內容體現為兩方面,課上知識點的梳理及課后的鞏固練習。導學案的主要任務,第一,幫助同學們預習并理清課堂思路,重難點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在課堂上重點聆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第二,在課上,學生只用做重點知識的填寫,節省了大量抄筆記的時間,在如今大量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增加每節課的課堂容量,導學案使得學生更多的時間用于理解而不是抄寫;第三,針對當時學生的學習狀態,設計課后鞏固練習,有的放矢,查漏補缺;最后,導學案還能及時對前面所學內容進行復習,幫助學生養成及時復習的良好習慣。
通過導學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化學核心知識、技能、化學方法,夯實高一學生的化學基礎,為高二選課打好鋪墊,加強問題意識、分析探究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7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努力更新教育觀念。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調整角色的變化,我認為新課改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園丁而是泥土,學生是鮮花、雜草或小草。
二、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課改提供的自主創造空間。
三、實現教學目標多元化,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避免走只重視“知識與技能”單維目標的老路。在備課時要設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四、全面了解教科書,準確把握教學要求。
在教學時,要努力學習課程標準,嚴格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和教學要求,克服傳統慣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隨意提高難度。比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于“離子反應”,要求學生知道溶液中離子的來源(電解質的電離)、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以及簡單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對于“氧化還原反應”,要求知道有電子轉移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課程標準中有些知識的教學要求,在教科書中不是在首次出現時一下子達到的,而是通過內容的延續逐步完成。
五、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教科書中設計了許多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中,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以上是老師針對新課改教材做的高一化學教學反思,老師認識到創新和改變的重要性,同學們也該適當轉變下學習方式,進行主動學習。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8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
一、認真處理好初中高中課程的銜接。
高一化學是處于初中化學教學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階段,初高中化學教材銜接始終是高一化學教學中要面對的問題。如果銜接不好,使他們過早地失去對化學的興趣,甚至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學生的成績就會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認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個高中。
初中高中課難于銜接是由于教材、學習方法及課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做好基礎知識銜接,實現化學平穩過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化學用語
2、原子結構與原子結構示意圖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4、物質分類與酸堿鹽相互的關系
5、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6、化學計算能力
7、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和要求介紹
二、教學中“度”難以把握
教改后高中的化學雖然整體內容略有減少,但卻更注重實際知識的應用,化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整體難度并沒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級,新課改后,在高一化學新教材中幾乎安排了中學化學中全部的'知識模塊。
新教材重實驗,利于探究性學習,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么程度,沒有統一的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無高三經驗老師因為對舊教材不熟悉,使得他們認為沒什么可補充的,這樣會造成容量不夠,而有高三經驗老師因為全面的知識積累,經常會憑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復習經驗,大量進行補充,這將會造成課程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處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09-28
高一化學教學計劃02-22
高一化學教學計劃08-06
【推薦】高一化學教學計劃02-23
第一學期高一化學教學總結05-21
高一化學必修一教學計劃09-05
高一化學教學計劃3篇02-09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0-01
高一化學教學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