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精選8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動,體驗一千米有多長,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本節課如何讓學生體驗一千米有多長,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先走一百米,看看有多少步,要多少時間。再讓學生以此估計走一千米大概要多少步,要多少時間,再介紹人一小時大約能走三千米,以此體驗一千米有多長。
先讓學生估計一下,如果你們手拉手需要多少個同學,才能站成大約10米長呢?請兩個學生分別走一走,看看需要多少步;再來看看一百米大約有多少步,看看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走了大約兩分鐘。然后根據所走的步數,估計一下1千米大約有多少?幾個100是一千。
這節課的教學,我在兩個班用了不同的方法進行試講。一個班只是讓學生感受了一百米大約走多久,要用許多步,由此類推出一千米是更長的。而另一個班,我給了差不多半節課的.時間,讓他們在一百米的跑道上來回走了五次,大約用了十五分鐘多些,當然有部分同學走得較快,大約都是十八分鐘左右就走完了。當我提問同一個問題“你們想想一千米那是有多長呀”,前一個班的小朋友說“應該很長”“應該比一百米長多了”。后一個班的小朋友在我提出問題后,他們的回答是“真是很長”“十分的`長”“真是比一百米長多了”“一百米真是太短了”。
前面的班因為只世計,因此用不肯定的語言去描述,而后一個班因為體驗過,所以用了肯定的語言去描述。再對比此單元的測試結果,在一道選擇單位填空的題上,“隧道長大約480()”,這題上,前一個班答錯的人是比后一個班多的。但在學生實際情況上,前一個班的學生生活經驗相對于后一個班是較豐富的,因而在教學上,我才讓后一個班的學生親身體驗。由此說明,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時候,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學生親身體驗,這樣能給他們較深的印象。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2
千米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說,要建立這一觀念的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千米這么抽象的一個長度單位,對于八歲的孩子來說那是很難想像的,單靠學生自己的憑空想像,那是非常難達到該課時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的。這需要很多的實際例子,而且要是跟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比較大的。當然,學生也并非對此一無所知,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表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除此之外,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考慮到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就比較困難。因此,我就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讓學生實際走一千米的路,這樣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這樣有一部分的學生就能跟實際操場的'情況聯系起來理解和掌握。這對于一部分學生有了很好的幫助,不過在課堂教學時我帶學生下操場實際測量和感知的時候,有部分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的學生,對于該課時內容的關注減少了,所以對于這一部分學生來說,達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這一方面的處理還需要更加的謹慎。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3
數學雖然抽象,但它來源于實際生活,并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稊祵W課程標準》中提到: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方法,各個學校要充分利用并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郭元祥老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發展》中曾指出我們教師存在的一個缺點:在教學中,教師總是化書為牢,化地為牢。把我們的學生鎖在書本中、教室里。沒有結合實踐地學習,學生會感到枯燥、煩悶。因此,我們教師應把實踐本身看成是一個學生發展的過程。
在數學教學中,我注意聯系生活實際,教學生學會數學。例如,在千米的認識課上,如果單單以書為教材,灌疏給學生,強壓學生牢記1千米=1000米,也許學生接受了,但是他們并沒有具體感知。正如郭老師講到的我們要避免總是化書為牢,化地為牢。這節課上,我并沒有讓學生機械地練習單位的換算,而是帶領學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讓學生走一走,記錄時間,記錄步數,引導學生理解走10個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對1千米有了認識,使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增進了對數學的.理解和運用數學的信心。這節課學生也覺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課后,讓學生去搜集資料,生活中我們在哪里還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再讓學生測一測,從學校出發,走到自己家里大約有幾米。鞏固知識,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加深了對千米的認識,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個性。從而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是從生活中來而又要應用于實際生活。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
因此,我認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種勇于實踐的創新精神,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注意思考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學利用。讓學生的生活經驗成為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一筆寶貴的財富。
結合實踐,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就會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之所在。
在這一節課中,我所感覺到的不足之處是在學生的組織紀律方面。走出課堂,有的興趣盎然,而有的是跟著走馬觀花。這就與教師的操控能力、語言魅力及組織方面有密切的關系。今后我一定會更加認真鉆研教材,練習基本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4
這節課,最主要的教學難點就在于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學生都可以用手比劃出來,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而1千米的長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劃,也不能用眼睛去目測,只有借助學生的生活實際去感受。
在課前設計時,我考慮到了兩個方面,一是要結合學生課前走操場跑道(環行)來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二是要結合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路段(直線型)來感受1千米的.長度。于是,我帶著學生沿著操場的跑道走了7圈,課上還結合教材內容列舉了“如果是200米、250米、400米一圈的跑道,多少圈是1千米?”這些填空,來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其次,在制作課件時,特意繪制了一幅我們學校附近的路線示意圖,因為那些都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線路,大部分學生幾乎每天都要在這些路線上往返,所以更能使他感受到1千米的長度。當然,課后王金發老師指出,如果能在這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感受,那就更好了。這處細節,我在課前確實沒有考慮到,十分遺憾。
細節決定成敗,我十分認同這句話,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把細節問題考慮得周全、到位。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5
《千米的認識》是在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的。千米雖然在生活中學生們都見過,容易接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長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是本課的難點。本課我帶領全班同學經歷實際測量操場一圈的過程,讓他們感知、了解操場十圈、2300步、走20分鐘是1千米。圍繞教材訓練重點,引導學生在經歷中感知。同時,注重了單位換算,算理的理解,使學生在反復說算理的過程中進行鞏固。鍛煉學生回答問題的邏輯能力。
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同學們回顧了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進率關系,并讓學生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后提出新問題,引入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接著,讓學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與現實生活聯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然后,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在這里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和實踐兩種方法,建立1千米的觀念。分別世計:“從學校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和實際測量操場一圈。從想象到實踐,使學生逐步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最后,讓學生通過繞操場走5圈是1千米這個例子,自己發現米與千米之間的關系。真正將“變教為學”這個教學理念落實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緊接著,通過練習,鞏固換算算理。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6
千米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我想在“千米的認識”課上,如果單單以書為教材,灌疏給學生,強壓學生牢記“1千米=1000米”,也許學生接受了,但是他們并沒有具體感知。正如有的老師講到的我們要避免總是化書為牢,化地為牢。這節課上,我并沒有讓學生機械地練習單位的換算,而是帶領學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讓學生走一走,記錄時間,記錄步數,引導學生理解走10個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對1千米有了認識,使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增進了對數學的理解和運用數學的信心。這節課學生也覺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課后,讓學生去搜集資料,生活中我們在哪里還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再讓學生測一測,從學校出發,走到自己家里大約有幾米。鞏固知識,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加深了對千米的認識,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個性。從而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是從生活中來而又要應用于實際生活。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7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課前我布置學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約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時間,大約幾步,和爸爸或媽媽一起測一測家到學校的路程有多長。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復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第7頁,《認識千米》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千米這一度量單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難點是將千米這一概念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形成正確的認知觀。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并讓學生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后從測量鉛筆的長度到測量教室的長度再到測量從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為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也叫“公里”),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以前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嗎?在哪里看到過?你知道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象,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為了使學生能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在課前我選了幾個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進行測量,利用摩托車的里程數記錄下了每個地方到學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先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出發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8
成功的地方:
本節課所要接觸的千米,是學生生活中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相比較前面所學的毫米來說千米在學生的生活中應該是經常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比如在課前了解,發現有的學生就了解了千米的認識,在路程很遠的時候用,有的學生說在高速公路上見到過等,應該說學生對于千米的認識比較早,更有利于本節課的教學。當然相比較與其它幾個長度單位來說,離學生的“可視性”的體悟和自身感受的經驗比較遠,再加上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單位,所以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學生不好去想象,也就意味著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這也是本節課學習的難點。所以本節課在學習時,首先利用學生手中的工具復習前面學過的幾個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帶領學生進入操場,因為學生知道操場一圈是400米,先讓學生走一圈感受400米的距離,然后讓學生走兩圈后,再加半圈即200米,進行感受1000米的距離,同時引出千米的感念,此時學生能馬上意會到比較遠的距離要用到千米,同時也能很快的使學生聯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千米,比如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等,這樣較好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很容易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學生對于千米的認識通過之間的親身體驗印象會更加深刻。然后再接著教學與米的關系,以及單位間的換算訓練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及對策:
千米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在一段時間的練習中慢慢掌握,還需慢慢等待。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鉛筆有多長教學反思11-08
《鉛筆有多長》教學反思04-09
《花邊有多長》教學反思04-23
中班小魚有多長教案01-16
兩分鐘有多長作文12-01
中班數學小魚有多長教案03-25
大班上學期數學教案《到底有多長》含反思04-25
有幾棵樹教學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