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教學反思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教學反思1
這篇文章第三者的口吻介紹了當世界還小的時候,太陽、月亮、水等事物學習的過程,文章淺顯易懂,在教學的過程中,先生學生找出文章中出現的“人物”,然后總結它們學習了哪些本領,這樣就很容易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文章最后的三個省略號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引發人的思考。同時,還是文章內容的延續,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索空間。
一、生字詞教學。
我很注重生字詞的教學。在這堂課中,我除了讓同學們用各種方式讀生字詞,還引導他們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識字方法。如,熟識的字加偏旁、用歌謠記字法等。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我發現,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發揮想象,“創造”出了很多謎語和歌謠來記生字,效果非常好。
二、通過重點句子把握文章思想。
這篇文章對于孩子們來說,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因此,以重點句子為突破口,通過把握重點句子的意思來把握文章的中心,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每樣東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只要萬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提煉出“明白自己的優缺點,樹立不斷學習的信心”這樣的主題,以便于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通過對重點句子的把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不足之處在于,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細致。在這堂課的教學中,
我沒有把朗讀作為重點,沒有通過反復朗讀讓同學們把握課文內容,而是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重點句子的講解上,導致部分同學對文章中心把握不夠。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把朗讀放在首位,注重朗讀,注重對文章整體的把握。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教學反思2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這堂課中,我除了讓同學們用各種方式讀生字詞,還引導他們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識字方法。如,熟識的字加偏旁、用歌謠記字法等。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我發現,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發揮想象,“創造”出了很多謎語和歌謠來記生字,效果非常好。
2.以重點句子為突破口,通過把握重點句子的意思來把握文章的中心,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每樣東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只要萬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提煉出“明白自己的優缺點,樹立不斷學習的信心”這樣的主題,以便于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通過對重點句子的把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3.緊扣重點詞語,理解課文。以“反反復復”貫穿第三自然段的學習,通過提問“月亮學會了什么?是怎么學會的”引導學生聯系上文“白天它覺得這主意不好,晚上又覺得這主意不錯”聯系下文“一陣子這樣,一陣子那樣”體會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一個拿不定主意的天真小孩。結合下文,不僅能準確理解詞語,還能夠以此領會文章的內容,從而指導朗讀。
二、成功之處
在指導朗讀的環節中,讓學生挑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課文好好的讀一讀,然后來展示自己讀的效果。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方式讀課文的`過程中,把課文讀熟練,讀準確。最后再讓學生通過填空的形式來概括課文大意。這樣的設計很適合低年級學生。
三、不足之處
我也感覺有些欠缺: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所以課堂上有的地方會冷場、學生會不明白你說的什么意思。學生性格比較內斂,不太喜歡單獨發言,而喜歡齊答。我沒有把朗讀作為重點,沒有通過反復朗讀讓同學們把握課文內容,而是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重點句子的講解上,導致部分同學對文章中心把握不夠。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把朗讀放在首位,注重朗讀,注重對文章整體的把握。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且要求學生在朗讀的時候,邊讀邊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教學反思3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是一本兒童哲學啟蒙書,充滿想象力和靈氣,很多話很古怪,不合邏輯,仔細想卻充滿哲學思辨意味,這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我和孩子們用了三個星期完成這本《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的閱讀,第一個星期,我用了十來分鐘的時間大體了解了一下孩子們讀這本書的整體感受,看看這些莫名其妙的故事,孩子們能讀到什么程度,那次十多分鐘的摸底交流,我稍微問了幾個孩子,他們有的覺得文字是奇幻的、異想天開的甚至覺得那是像做夢一樣的語言,有的覺得有點像胡言亂語,有的覺得情節總讓人無法預測,總之,與他們以往看的兒童小說、動物小說的風格不一樣。因為書只看了幾天,所以這次簡短的交流只有琚曦文、顏陽博雅、吳應誠等五六個孩子發言,但我發現他們對這些故事的接受程度高于我的想象,于是我為他們設計了閱讀學習單,主要內容是:
1.有些故事我已經琢磨出點兒味道出來了——
2.有的故事雖然我還不懂,但我覺得它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3.我還想和大家討論——
4.如果讓你給這本書寫一段書評,你會寫——
周二的交流課上,我們主要圍繞“你讀懂了哪些故事”這一點來交流閱讀感受,通過目錄進行簡單梳理后,第二個環節,我的問題是:哪些故事讓你琢磨出點兒味道來?
說實話,這本《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我自己在讀的時候都有不少困惑,所以我有點擔心孩子們對這43個小故事能理解得了多少,能理解到多深。我想,這些看似無邏輯無道理的語言背后想表達的哲學思想,可能會有很多孩子是無法一眼看出來的,一定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模糊地了解一點。可實際的情況呢,大多數故事都有孩子提到,說自己怎樣理解的,有的說法我都沒有想到,比如,談到《星星》這個故事時,有個孩子就說,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女人總是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而男人卻容易看到缺點,要是我們看待事物時把這兩點結合起來就好了。有的孩子在講《阿拉斯加的金礦》這個故事時說,不要只看外表,他的內心也許在掩藏著什么。有一個孩子叫張家碩,平時算是語文能力較弱的,作文的語句通順難以做到,但他在說讀《阿拉斯加的金礦》這個故事的感悟時的觀點卻令我吃驚:廣告都是假的!其實,這種驚喜不是第一次,上次他在對《最難的單詞》作批注時是這樣寫的:謝謝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難點!是的,整本書閱讀包括圖畫書閱讀就總是給我帶來這樣的驚喜。
第三個環節,我讓他們說說那些自己說不上道理,但又覺得很有哲理的故事,找出其中的貌似有哲理的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一起來交流一下其中的.哲理,琢磨一下其中的味道。
第四個環節,談談這本書中的插圖,了解插畫家貝爾納。
第五個環節,結合本書作者舒比格的經歷,引導孩子們從總體上了解這本書的特點:天馬行空,沒有邏輯,像是做夢,很簡單,很無厘頭,卻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也只有始終保持一顆童心的舒比格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第六個環節,以“你建議給什么年齡層次的人推薦這本書”為話題進行交流。
我的這節課也就在這里結束了。實際上我的設計中還有讀一讀自己給這本書寫的書評這個環節,這段話是孩子們已經在閱讀學習單中寫好了的,只需要在課堂交流就可以了,可是,因為本書的故事太多了,共有43個,前面交流對故事的理解這一環節比預計多花了時間,所以交流書評這個環節這節交流課上就沒有做。
這節交流課我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讓孩子們形成思想的碰撞,孩子們各說各的,沒有去駁斥別人的觀點,也沒有去附和別人的觀點。如果我讓孩子們在“南瓜”或《瓜》這樣故事上多做停留,進行一些實實在在的思想碰撞,把對故事的理性分析引向深入,才能真正實現我設定的教學目標之二:“通過品味精彩片段、交流閱讀感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引發學生對這個世界更深層次的思考。”
所以,像這樣具有哲學啟蒙性質的書該怎樣帶領孩子們進行閱讀交流,我還在探索中。幸好,有《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這樣優秀的文本;幸好,這種哲學啟蒙性質的童書閱讀交流還沒有形成什么模式,所以,我的一切探索都會很有價值。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教學反思4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選自于一位國外作家。記敘了,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一切都在學做最容易的事。太陽學不好別的,就學發光;月亮不知道學什么,猶豫來猶豫去,就學會了變化;水學會了往低處流……萬事萬物都在學最簡單的事,所以這個世界相當有秩序。
與國內文學不同的是:沒有說教,萬物的學習,都是在做最容易的事,自然而然學會的。作者的想像力多豐富啊!我很喜歡這篇簡單的故事,很喜歡這些不做作的語言文字,更喜歡這種單純的文學。
緣于上次的`失敗,我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一,掌握生字,重點區分“年級”和“年紀”兩個詞。重點認識“譬”字。二,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譬如,結局”。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四,了解故事內容。這樣定完兩節課的目標后,我與上次對比,發現《小毛蟲》一課的目標確實定錯了,超出了孩子的認知范圍。這次會怎樣,當時心里沒底。但這樣的目標是符合學生認知要求的。
第一個環節檢查預習,然后以問題:“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大家都在做什么呀?”引出總起段——第一段。重點指導“年級、年紀”。對這兩個詞的認識,先通過組詞的方法“級別,初級;世紀、紀念”,引導學生認識“級”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似的內容,“紀”是與時間有關的。再運用“年級、年紀”造句加以運用,鞏固理解。
第二環節,學習“2~4段”,了解“太陽、月亮、水”分別學會了什么。隨文識“成功、譬如、粗糙、敏感、方式。”重點認識“譬”,利用形聲字特點,歸類識字“壁、臂、僻、避”;利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譬如的意思。在認識生字詞后,將字詞放到文章中,指導感情朗讀。重點指導句子“學發光嗎?”——知道這是月亮搞不清楚應該學什么,在自己問自己。“它很就學會了,因為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一直往低處流,往低處流,往低處流……”——針對三個重復的句式,讀出語調上的變化,以及省略號的意味。第一個正常讀,第二個強調,語調讀高,第三個表明后邊還有,語調要緩。逐段指導練習、抽查,最后將三個段聯系起來齊讀。
第三個環節,理解“這個世界就很有秩序了”的含義。有了前邊反復的朗讀,孩子們知道本課“秩序”就是指“每樣東西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再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秩序”的含義,就是“很有順序,不混亂”。在此基礎上,接著認識“秩序”這兩個字,詞語本身就有了生命力。以問題:“還有什么也在學最簡單的事情?”引出第六自然段。繼續想想:“除此之外呢?”引發學生展開想象。當孩子們抑制不住表達熱情地時候,我突然用書上的句子打斷說“哦!不要往下講了。”——學生馬上知道,因為再往下說,還有許多,是講不完的,只要有世界存在,學習就不會消失的。8、9自然段的朗讀,抓住一個“哦”后的感嘆號,以及最后的省略號。孩子們竟然讀出了兩個標點的不同含義。太了不起了。
第四個環節,將字寶寶送到文章中,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當孩子們抑揚頓挫、陶醉于文字之中的時候,我知道,這一次的教學目標調整,真的是成功的。
第五個環節,書字指導。整體回顧這節課,我的孩子學會了生字、掌握了生詞、學會了有感情地朗讀,是有收獲的,我為此感到幸福;這節課上,孩子們的小臉不再是痛苦的表情,他們很快樂的游覽于文字中間,我為此感到快樂。目標是方向,能幫我們確立目標的,只有孩子。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作文12-20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教案01-06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作文(大全4篇)01-02
當地球引力還小的時候04-28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讀后感03-07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04-07
筆的世界教學反思04-27
《世界的降水》教學反思05-01
彩色世界教學反思05-01
《圓的世界》教學反思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