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閱讀課文,接下來小編搜集了青山不老教學反思,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今天教完了閱讀課文《青山不老》,回憶起最近一期《小學語文教師》中專家關于閱讀文章教學的討論,有些感想,記錄于此。
1、要把握好閱讀課文教學的“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閱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那么閱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呢?答案是否定的!對于學生而言,不管精讀還是閱讀課文都是新知,他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習方法的運用都離不開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啟發。所以,閱讀課文的教學既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過多引導,要把握一個“度”。教學課文《青山不老》,我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抓重點問題“老人在什么情況下創造了奇跡”和難理解的句子“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進行點撥,把握學和導的“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2、照準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學習。
聯系實際、深入思考是本冊教材教給學生重要的`讀寫方法。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這一方法,是需要教師抓主要問題、找準切入點的。《青山不老》一文是通過三個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的。第一個是上課伊始,為增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聯系資料或實際情況談晉西北沙化現象,引發思考;第二個是在感受老農生活艱辛時,讓學生聯系自己一個人長時間呆在家里的感覺,思考老人常年生活在山溝里的艱難;第三個是在拓展延伸處,學生聯系實際,思考能為保護環境、綠化家園做點什么。三個切入點,三處聯系實際,恰當準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理解了文章內涵,強化了學習方法。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閱讀課文,而語文閱讀教學其實就是一種對話,而對話的實質在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壯、或優美、或激昂的美的過程。對于略讀課文,這應該放手讓學生透進語言文字自主感悟。
上《青山不老》這一課時,我在總結前幾篇閱讀課文教學和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后,試著把握好閱讀讀文教學的“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那么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
通過本節課證明,學生是不能完全放手的。因為小學生,他們認知水平的提高與學習方法的運用都離不開老師適時、適當的指導。但是,略讀課文也不能過多的指導,以前我總是放不開手,生怕學生什么也不會,而過多給予引導,這樣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了。
本課教學時,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問題“老人在什么情況下創造了奇跡”和難以理解的句子,“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等,進行啟發,把握引導學生的“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同時本課還找準了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學習。
聯系實際、際深入思考是本課的一個成功之處。通過本個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第一個是開課開始增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聯系資料或實際情況談晉西北沙化現象,引發思考。第二個是在感愛老人生活艱辛時,讓學生聯系自己家庭生活情況想象如果只有“三間房”什么家具也沒有的情況下您會怎么過?還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的爺爺在子女三番五次接他進城而他卻堅持在山里生活時,你會對爺爺說些什么?通過這種想象,使學生體會老人的精神。
教無定法,但對閱讀課文老師的恰當引導會讓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的。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這篇文章真摯感人。作者說:“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讀到這里,我又何嘗不是鼻子一酸呢。
孩子們的年齡小,是很難體會到這位老人為了祖國的晉西北的綠化的那種無私的付出呢?課前想過這個問題,無果。
老樣子的教學,先理解“老”,理解“青山不老”,然后讓孩子們自由讀課文,根據導讀提示去解答一個個問題,拿起手中的筆,邊讀書邊思考。
交流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體會老人所創造的'奇跡。我打了一個比方,我問孩子們的家里都種了幾畝田?那3700畝又是多大的面積。此時的孩子們心里有了些感悟。接著,我讓孩子們感悟,這些樹是在什么情況下生長起來的?孩子們找到了文中寫晉西北環境的句子。樹在遇到了“干旱、霜凍、沙塵暴”后會如何?我讓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此時的孩子們已經初步體會到了創造這片奇跡到底要付出多少倍的艱辛。
最后我讓孩子們拿起手里的筆寫一寫《老人的一天》。結果孩子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無動于衷。有的甚至在下面竊竊私語。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靈機一動,孩子們,閉上你的眼睛,聽老師訴說老人的一天,然后你談談你的感受。
“清晨,萬籟無寂,鳥未叫,太陽公公未起,只有山間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此時,老人已經起床了,在他的小院里抓起一把柴,生起了火開始做飯。炊煙裊裊,老人咳嗽聲聲。老人簡單地吃過飯,喝一口開水,然后裝上幾個冷飯團,背著鋤頭就上山。老人佝僂著背,在山路蹣跚著向前,這里的樹苗需要補種,那里的樹苗需要澆水,老人都一清二楚。整整一天,老人沒有停下來休息一會。晚上,太陽親吻著遠山,老人才背著鋤頭慢慢下山。回到孤零零的小屋里,老人把早上的飯隨便熱了熱,吞進肚里就上床睡覺了。睡在床上,他依然掛念著山里的樹苗。”
說這些的時候,而我分明看到,孩子們的神色是凝重的,他們也被老人深深感動了。結果他們的感悟非常深刻。
此時理解“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這個句子也就水到渠成了。當然,為什么說“青山不老”呢?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08-24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05-06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04-02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范文06-02
16*青山不老教學反思04-28
課文《青山不老》教學反思范文04-29
青山不老課堂教學反思05-02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通用12篇)01-07
青山不老課后反思06-02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