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通用2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
在開學初期這段繁忙的日子里,我們一年級組的三位語文老師按照學校的要求認真地完成了小組教學這項教學任務。
在這段時間里,我們既要注重學生入學后各項常規的培養,又要完成教學任務,但是老師們仍然重視日常的教學交流,在每個人講課之前,大家都在一起商量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形式、制作教學課件,充分體現我們年級組的合作意識及團隊精神,并且備課的過程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學習、思考的過程,因此在這次的小組教學中我們覺得每個人都獲益匪淺。
我們三位老師在這次的小組教學中將為拼音教學,但是隨著內容的不同、時間的不同,授課的重點和形式都各有千秋。王偉老師的課在學生入學兩周后,重點是學習三個新的聲母,能夠準確地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王老師在課堂中運用課件、編小兒歌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幫助學生直觀地掌握知識,并且注意到通過教師的語言和動作來帶動學生,同時注意給與學生及時準確地評價。使學生能在課堂中充滿學習的熱情,只是掌握得也較為扎實。畢贏老師雖然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通過近一個月的學習與實踐在教學中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節課與前一段我們聽的課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無論是教師的授課思路還是授課方式都有了很大改進。
在這節課上,她利用課件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復韻母的發音特點,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讀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值得一提的事,她在學生課堂常規的管理方面有了很大進步,能隨時注意到學生的課上學習情況,及時糾正。當然,在這節課上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相信在畢贏老師的努力之下,在學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的幫助鼓勵之下,她的教育教學工作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襲軍老師講授的是拼讀訓練課,在課堂中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做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拼讀訓練,使原本枯燥的拼讀變得有趣,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氣氛中主動學習,掌握拼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李麗華老師雖然沒有做小組教學,但是她在每一節聽課后都能認真地為年輕教師評課,發揮了老教師的作用,通過一次次的評課,使我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思、有所悟,從而去改進、提高。
通過這次的小組教學,我們對一年級的拼音教學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我們還針對教材的特點,研究出在拼音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識字的一些方法,這對于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一年級組的老師會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2
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與一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教學上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記錄:
今天上課整體的感覺不是很好,提前幾分鐘到一年級班級。當打了第二次鈴以后,學生講話的講話,畫畫的畫畫,改作業的改作業,根本沒有意識到現在已經打了第二次鈴,應該要進入上課準備階段。
我吹了兩次口哨,全班才安靜下來,提醒學生用三秒鐘的時間把自己桌面上的物品收拾干凈,并且把跳繩放在桌上靜息好。
等全班靜息好以后,就組織學生整齊有序的到室外排隊到操場。在行進的路程中,仍然有個別學生在講話。又停下來提醒學生,被我點名的學生,等會兒老師就會給他單獨安排任務單。
當到達操場以后,把學生帶到陰涼的地方進行集合整隊。我在講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任務時,仍然有個別學生在講話。此刻我有些生氣,就把講話的學生單獨叫出來。“XX出列!”沒有反應,“XX站出來!”ⅩX搖頭“我不出來!”我盯了他一眼沒有理他,繼續講我的內容,他自己就站在隊伍外。
接著就是有條不絮地按照上課的`內容進行,此刻又有人講話,上著上著就要去管紀律,感覺上兩節常規好的班也比上一節常規差的班要好,到了下課排隊的時候,那幾個講話的仍然在隊伍里講個不停。讓體育委員把其他學生帶回教室,把講話的那幾個留下來單獨聊聊。
反思:
為什么一年級已經上了快一個月了?同樣教四個班,同樣的教法,同樣的要求,為什么有的班可以讓老師上課很愉快?為什么有的班級總有人講話打鬧不停?為什么有的班級老師在講,下面學生也在講?為什么有的班級課堂常規很好,有的常規做的不好?
那么,在我的課堂上,我該怎么去進行教學?
針對常規較好的班級,可以完整的按照自己上課內容進行;對常規較差的班級,要求必須降低,首先要讓他們常規做好,其次要明白老師的指令,再次讓學生多練習。只有當學生明白了該怎么做,才能理解老師的要求。比如說前平舉,所有學生把手抬平,手臂與身體成90度,身體面向前方,兩腳并攏。讓學生反復的練習,直到學會,進行下一個練習。
提煉:
1.一口氣不可能吃成一個大胖子,必須要一點一點的進食。
2.針對不一樣的班級采用不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每個班的情況不一樣,不能用統一的要求去要求每一個班。
3.出現什么問題,及時的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4.實踐是需要時間去練習。
5.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鼓勵,學生做得好的地方也要給予表揚。
6.讓學生從知道過渡到做到!
7.重復是學習之母!
時間會證明一切,只要努力付出,經常練習,相信每個班都會有所改變。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3
一、因為平等,所以互動
一年級學生好動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上課時總有跟同學跟老師不配合的現象,我總說“xxx同學,請認真聽講”,“xxx同學,請坐好”等方式提醒他們注意,可效果總不理想。近段時間我多表揚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語言,如“你真乖”,“你真聰明”,“xxx小朋友講得真好”等語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民主程度,是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發揮的重要因素。教師的言行神態,都在小朋友的腦海里定位,他們也有相應的.學習反映。教師時刻關注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捕捉學生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資源,讓所有的學生都覺得自己被老師重視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了,認為要跟同學和老師好好配合。
二、因為合作,所以成功
在計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較出色,不需要在課堂中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這樣,其實為學生的自主合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好動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等原因,我們總是擔心他們不能很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時候,往往有部分學生漫不經心地看著別人操作,聽著別人發表意見,自己卻不參與到活動中去,像一個旁觀者如何組織好一年級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是教學的重點任務。
一年級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初級階段。一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教學中我通過在改編過的故事中穿插數學學習的知識,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這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就比較默契了。在教學中,我還采用了小組間復述故事解決問題及小組間新編故事設計新的問題兩個主要環節進行小組合作。而且通過這樣的討論,平時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的孩子也能提出問題考考小組內的同學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4
一年級起,學生便開始了讀書寫字的漫長時光。在教授一年級識字課時,學生們記不住筆畫順序、注意力不集中、寫的字不夠漂亮等等的現象比比皆是。那么該如何解決此類現象的發生呢?我認為可以借鑒以下幾點:
1、語言有趣味性
這要求老師上課時要字正腔圓,語速放慢,且兒童化,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與孩子們交流,他們才能很好的和老師互動。
2、適當的放松
四十分鐘一刻都不休息,而且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對低年級學生來是很困難,老師在講課時穿插一些活動,讓學生的大腦休息一下,然后完成該完成的教學任務。
3、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ppt
制作ppt添加五顏六色的圖片或動畫人物,他們會喜歡。
4、不時的.調整
學生的行為也需要老師的提醒,這就要求教師要在上課時多觀察學生,發現不認真聽講的學生及時糾正。
剛開始寫字時,學生的筆畫順序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果沒有老師正確及時的指導和糾正,寫字就像是在畫字一樣,一旦養成了錯誤的習慣,想要改正就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教師的指導很重要,學生寫字時一定要隨時指導,及時糾正,先從熟悉筆畫開始,讓學生清楚“橫”的寫法是從左往右、“豎”的寫法是從上往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內化漢字的寫字順序———從左往右,從上到下,可以在書法課上加以鞏固練習。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5
《標準》指出: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課程內容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有利于數學學習的生活化、情景化。
低年級更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我注重用游戲,活動、操作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探究、形成過程。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
例如:在學習《位置》這個內容時,我考慮到學生在以前的`生活中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從他們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動的素材,通過學生的動一動、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加深對位置的理解,使他們在游戲、活動、表演中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數學的生活魅力。
在學習了這個內容后,我設計了一些生活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按一定的位置擺放學具、讓學生上下樓梯、猜一猜我在哪里、看看他跑了第幾名……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鮮明的表象。
從課堂的反饋來看,學生對游戲、活動、操作等等比較感興趣,參與性強,有強烈的參與欲望;情感體驗積極,都像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小朋友和老師分享,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參差不齊,不夠一致,甚至差別很大,甚至個別的學生在活動中處于旁觀者,還需適時點撥、提醒、幫助他們,但在課堂上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難免有時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個體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今天,如何關注學困生的發展,仍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6
1、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本課出現的聲母zh、ch、sh以及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和上一節課的聲母z、c、s、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在教學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發音和形狀上稍稍做了變化,因此我采用復習導入的.方法,我先讓同學抽讀拼音卡片,重點復習z、c、s的讀音和發音要領,強調z、c、s發音時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門齒背,接著再讓同學抽讀三個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強調音要讀長些,讀響亮些。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對本節課的教學也有一定的聯系。
2、借助圖畫,讀準字音,記清字形:
對于拼音教學,課本中有許多的插圖,非常的精美、形象,我充分運用書中的圖片結合教學拼音,如:學習zh的時候,我出示圖片后提問:小朋友,你看圖上畫的是什么?生答:圖上畫的是媽媽坐在椅子上織毛衣。接著我就引出:這就是我們今天學得zh,接著我就帶學生學習zh的讀音,由于有了看圖說話的鋪墊,再把發音的要領講解清楚,學生們的發音基本都準確了。
讀完后繼續看圖提問:zh與圖的哪部分很像呢?有同學回答:“z”很像媽媽旁邊的小凳子。還有同學回答:“h”很像媽媽坐著的椅子。我及時進行總結:大家說得很對,凳子和椅子合在一起便成了聲母zh,這樣將抽象的字母與具體的實物聯系在一起,使同學們對字形記憶更加深刻。
3、對比練讀,分清平、翹舌音:
通過圖片初步感知了這三個聲母之后,為了進一步發好它們的音,掌握它們的發音要領,我將zh、ch、sh與z、c、s進行了對比練讀,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在觀察中學生不難發現,zh、ch、sh都比z、c、s多了一個h,接著我進行總結,由于它們都多了一個h,所以它們的.讀音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平舌音變成了翹舌音,接著進行多種多樣地練讀,這樣學生在練讀中體會到發音要領,掌握發音方法。
學習了zhi、chi、shi后,可以把zhi、chi、shi和zh、ch、sh也進行了對比練讀,通過不斷的對比讀中區分聲母與整體認讀音節的不同。加深學生對翹舌音發音的記憶。
4、游戲鞏固拼音的發音:
拼音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簡單的游戲,充滿童趣的語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激起學生的興趣。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7
一年級學生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
思維非常具體,形象,善于機械記憶,不考慮事物的意義而死記硬背。例如:數數從一開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數數,但是從中抽出一部分數起,就得從頭數起,否則就接不下來。因為他們是整體機械記憶的,不能緊緊抓住所記的內容和意義有條理地記憶,也就是理解記憶的能力還很差。這一階段要培養學生理解性記憶。
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生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邁進小學,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在觀察教材插圖時,往往只對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興趣。知覺發展不夠充分,做作業時往往看錯題,或者把方位搞錯,如:常常把毛寫成手,把6寫成9。在觀察順序性方面,他們顯得雜亂無章,觀察事物零亂,不系統,沒頭沒尾。他們對能引起自己興趣和關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當長的時間,如收看電視中的動畫故事片,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沒反映。這說明他們在一定條件下,注意力集中相當長時間。他們注意力的特點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感興趣的'問題上,就記憶了他,而忘記了別的事情,他們注意力范圍狹窄。因此,我們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倡導學生開始合作學習。當前入學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獨”字突出表現在以自我為中心,任性,隨便,想獨占老師和其他一切。在具體行動上,還不能很明確區別“自己”和“他人”。課堂上,別人在發言,他還舉手喊“老師”,要求發言。做事很少考慮別人。在教學時可以適當地讓同桌合作學習和交流,培養學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識。
查爾斯.里德的一句話說的非常好,讓我們一起銘記: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8
《江南》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所以我沒有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而是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所以我把課文讀通順作為讀文的開始,我沒有采用死板的朗讀,而是帶著一群天真的孩子做了一場有趣的捉迷藏游戲。課堂上雖少了講解,少了問答,但學生參與的熱情是空前的高漲,思維也非常活躍。
那一刻,每個孩子都成了一條活潑、調皮的小魚。這樣的情境,我想,在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我覺得對于學生進行觀察圖這方面的指導上做得不夠好。特別是小姑娘坐上小船采蓮的情景。我應該結合詩句指導看圖。先聯系前兩行詩句,讓學生們仔細觀察小姑娘是怎樣采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么樣。再聯系詩的后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游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連起來說一說,使學生把觀察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聯系起來,從而獲得一個整體印象。
《江南》是一首古詩,描寫了江南水鄉人民采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很適合兒童閱讀。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采蓮的風光。
教學《江南》一課時,我創設了一種生活的情境,游戲的情境。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斷:
師:江南真是個好地方,到處長滿了荷花、蓮葉。你們瞧!蓮葉們一片一片地從水中探出小腦袋,爭著向上長,它們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好熱鬧呀!瞧!那邊還有幾個劃著小船,趕來采蓮的小姑娘呢,她們撥開蓮葉,尋找那一個個成熟的蓮蓬。“哇!”突然,船上的一個姑娘叫了起來。小朋友猜猜,采蓮姑娘看見什么了?
生:(大聲齊呼)好多小魚!
師:小魚在哪兒呢?噢,在這里(拿起小魚頭飾給小朋友戴上),在這里(分別給好幾個小朋友戴上)。
師:呀,這么多的小魚,這下,荷塘里可熱鬧了!小魚來到這美麗的荷塘,它們最想做什么呢?
生:小魚們會說:“我們來做游戲吧!”
師:想做游戲的魚兒請站出來吧。
學生爭著走出來。
師:看,小魚們在蓮葉下歡快地做游戲呢,它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孩子們合著我的節拍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師:小魚們邊做游戲邊會說什么悄悄話呢?
生:小魚說:“我玩得真開心!”
生:小魚說:“這里真好,明天我還要來這玩捉迷藏的游戲!”
師:小魚兒,你們玩得開心嗎?
“開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喊著。
師:可天色不早了,采蓮姑娘要回家了,小魚兒也該回到媽媽那里去了。
孩子們紛紛識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學習語文創造和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的和諧的震動,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個人悟,自由暢談、表達情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給他們無拘無束地創造、探索的天地。通過讀讀、想象、演演的學習方式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民主的教學。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9
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化階段,通過近幾年來的培訓、實踐、探索、調研,我們對小學品德課在關注學生素質發展和如何實現培養目標方面取得了共識。但是,在涉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實施步驟、評價方式等課堂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的一線教師卻不斷遇到各種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戰,矛盾的焦點主要表現為——新課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轉化為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實踐。
根據我們對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的調研,新課程背景下的品德課教學整體上進步顯著,成績突出,但局部問題逐漸顯露,特別是大多數的兼職教師,在精力和時間上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如何深化新課程改革,怎樣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德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調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現象進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來主義”,課堂教學生死搬硬套
新的《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給德育課程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較典型的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現如下: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倡導活動化教學,注重相互溝通、與生活的聯系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種他人田,荒自家園”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在探討某一個話題時,把很多時間花在唱歌、跳舞、繪畫、游戲上,一節課下來,學生興奮過度,課堂倒是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和體會方面的收獲卻令人懷疑。筆者認為,課堂活動不等于課堂活力,學生參與活動的多少并不是活動化教學的精髓,品德與生活課也不應是完全的“唱游”課、“游戲”課、“美術”課、“舞蹈”課。我國第八次新課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學科的課程設置,就在于學科之間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門學科有自己的教學任務。
2、通識培訓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種示范,個別教師“照葫蘆畫瓢”,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課堂上,失去了原來特定環境下的幽默與風趣。品德課十分強調回歸兒童的生活,教學一定要結合不同環境、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教學的活力來自于每位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依據自己的真實體驗對課堂教學的重構與創新。
二、刻意追求“師生民主”,主體主導主次不分
新課程強調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體現師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師為了展示師生民主氣氛,走向了極端,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視。
1、課堂上教師主導作用不突出。教師該講的不敢多講,甚至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視而不見,惟恐侵犯了屬于學生的自由空間。有的學生上課自由過了頭,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想看就看,想讀就讀,想說就說,必要的課堂紀律維護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被忽視了。
2、課堂上教師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有的教師整節課上反反復復用一些類似“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對不對”的簡單問題發問不止,缺少信息溝通,學生翻翻教材就能異口同聲、準確地響亮回答。課堂上一問一答,學生似乎忙得不亦樂乎,但思維卻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機械重復,心靈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師生互動頻繁,實則教師用提問方式滿堂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直到學生認同教師事先預設好的答案,師生并沒有真正互動起來。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以生為本”。課堂上學生不應當是客人,惟師獨尊不可取,惟生獨尊同樣不可取,兩者都是畸形的師生關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必要的課堂紀律作保證,那么學生尊重他人、尊重集體的素養如何培養?缺少自我約束力的學生,難以養成刻苦認真、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難以成大器。教師在轉變教育觀念的同時,不應當步入“精講少講”的誤區。該講的就理直氣壯地講。課堂上,教師不敢講、泛泛講、過多講,都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學習”,形式多于內容。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不能簡單形式化。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精神,把合作學習變成了一種機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適,每節課到采用分組討論方式,打上“合作學習”旗號。
合作學習無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視自我的團隊精神的培養。但是,教學中如果合作學習目的不明確,過程設計簡單,時機把握不好,無論什么問題都采用分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方式,導致學生能獨立完成時也合作,能夠自主時卻不讓學生獨立,有探究欲望時卻讓小組優秀者代替其他成員的意見,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覺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協作,合作學習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這種形式多于內容的合作學習究竟對學生有益還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不分青紅皂白地搞合作學習,必然有害無益。
本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并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校本教材《理解與寬容》《感激與欣賞》,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0
郵票是郵局為人們傳遞書信,表明寄信人向郵局繳納郵資的憑證。因郵票設計繪制精美,作為微型藝術品為人們欣賞、收集。
郵票畫面的內容包羅萬象,用任何造型藝術形式表現均可,所以具有豐富的知識性和藝術性。
郵票種類可分為紀念郵票、特種郵票、普通郵票等。紀念郵票多為紀念重大節日、歷史人物及重大歷史事件而設計發行,特種郵票則多為反映科技、文化、濟濟建設成就而設計,此外,山川、風景、人物風俗、花草樹木、動物、名畫雕刻、歌舞戲劇、體育活動等等都可作郵票畫面上的內容,所以郵票也是文化藝術知識的傳播者。通過本課學習,除了講授郵票設計知識,鼓勵學生開展高尚有益的'集郵活動,在欣賞、研究郵票的活動中拓寬知識面,獲得審美享受。郵票設計主要是畫面造型設計,畫面包含圖象、郵資面額、國家或地方郵政的名稱等三個內容,在構圖時要統一安排。紀念郵票票面上還有專項的標題。
但是,郵票離現在的學生已經越來越遠。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1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師生、同學之間有了一個認識交流,增進情感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了新的教材在設計上優于老教材之處。
隨后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欣賞評議作品,并評選一張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于是學生開始評選,有的認為這張,有的認為那張,有的認為自己這張,許多小組的意見往往不能統一。在意見沒有統一的情況下,有的學生就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于是小組內有的同學開始效仿,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了黑板上,各小組的情形也基本相似,膽大的同學紛紛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膽小的同學經過一陣猶豫后,終于擋不住誘惑,也紛紛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看到此情景,教師被感動了,終于改變了原來的.教學預設,也就不再堅持每小組評選一張的作品進行展示了。再經過了—番自評、互評后,教師表揚了全體同學,說每個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有創意,與眾不同,而且都很漂亮。
開放教學過程,就是不要拘泥于預先設定的教學程式,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實施教學的開放性,才能激發學生的生氣、樂趣和對智慧的挑戰,使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教師在學生作品展示這一環節中,能及時改變原來的教學預設,面向全體學生,給了每個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其意義將是深遠的。反映了教師良好的教學機智,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提高的過程。
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這是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的。這是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往往呈現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他們往往對自己的作品特別感興趣,他們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讓學生向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個個都爭先恐后。在這一過程中,看似學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了同學,實際是自我欣賞的過程,也是自我滿足的過程。
因此,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一年級的第一堂音樂課,我們學的是《你的名字叫什么》,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我就走到孩子們的中間,在坐的最好的`小朋友面前,豎起大拇指,這一豎,引得其他小朋友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課的一開始,我對孩子們說:“以后,你們的音樂課,就由我來做你們的音樂老師了,你們想認識我嗎?”“想!”,“既然我們上得是音樂課,那么,老師想通過音樂的方式來介紹我自己,你們可要聽好了,我叫于老師,我叫于老師!(同時,在黑板上板書節奏:xxx下面,我想認識一下我們的小朋友,那么你能不能學著于老師,用音樂的方式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幾雙小手高高舉了起來,我叫起一個學生,輕輕對她唱著:“你的名字叫什么?”她高興地拍手說:“我叫xxx,我叫xxx!”,于是,我又唱著《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最后一句對她說:“你的名字真好聽!”同時,獎了她一個笑臉,這下,孩子們可激動了,個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經過一番“開火車”后,孩子們基本上把這首歌曲在無形中學會了,接著,我對學生說:“因為我們上的是音樂課,以后我們就要用音樂的方式來進行上、下課問好,你們想學嗎?”“想!”一聲高過一聲!忽然有個聲音說:“哇,音樂老師好厲害啊!”當我們經過比賽、游戲等過程學完上、下課問好及“靜坐”音樂后,我們的下課鈴聲在不知不覺中響起來了,課后,有幾個
孩子跑來對我說:“于老師,你真厲害!”呵呵……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語”,竟讓我一下子有點“飄飄然”了!今天的音樂教學真得讓我很快樂!
本單元主題好朋友,要求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喜愛并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其中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學生拉著勾勾唱歌,感覺到了學生們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3
一、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六、七歲的兒童特別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純拼音教學是抽象枯燥的。由于兒童無意注意占優勢,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插圖、兒歌、念口訣、做游戲、猜謎語、競賽等方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活動中。因此,我給孩子們上第一節拼音課時,是用一張“拼音王國”圖導入新課的。我的導語是:“小朋友,從今天開始,由我帶著大家到拼音王國去旅游。拼音王國里有許多許多的朋友,有單韻母、聲母、復韻母,還有房子,動物、山水,可有意思了。今天咱們旅游的第一站是單韻母他們家,他們家有6個小朋友。我們就到他們家做客吧!”孩子們一聽可高興了,一雙雙好奇的眼睛在看著我,他們對拼音王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如在教學三個單韻母a、o、e一課時,我利用教材中的畫面,講個故事:這是個美麗的村莊,綠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陽公公還沒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邊唱起了a字歌,。一只大公雞聽到歌聲也跟著o、o、o地唱起來。他們的歌聲引來了大白鵝,它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在水中翩翩起舞,它一回頭發現了自己在小溪中的倒影,不由自主地e、e、e地大叫,幾只剛剛學會游泳的小鴨子跟在后面湊熱鬧……孩子們是最喜歡故事的,沒有哪個孩子聽了這么美的故事會無動于衷。這樣,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認識了a、o、e的音和形,又在教師的故事中受到美的感染。在導入“y”和“yi”的新課學習時,我采用了一個生動的故事來導入新課:
星期天,小i(出示卡片i)一早醒來,就吵著要媽媽帶她去歡樂谷游玩。小i的媽媽是在y(隨機出示卡片面y,指導讀法)。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牽著小i的手出了,(這時出示音節yi),一路上,大家都和她們母女倆打招呼,稱她們為yi(隨機編順口溜指導讀法:大y小i一起走,還讀i)。歡樂里的人真多啊!大y媽媽擔心小i走失了,緊緊地牽著她的手,一步也不離開,所以“yi”是不分開的。枯燥的內容,賦予極有生命的童話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yi”的四聲在語言環境里的讀法也是輕而易舉的。
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wu、yu”時,我給同學們講故事:大“y”和小“i”,在“w”和小“u”是親兄弟。他們小時候,家鄉發大水,大“y”和大“w”跟他們的家人沖散了,好心的人家收養了他們。過了幾年,孩子們逐漸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大“y”和大“w”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很想見到自己的親人。他們倆商量了一下,就到電視臺做了一個“尋親”的節目。蒼天不負有心人,他們見到了自己的家人。特別是他們的弟弟小“i”和小“u”再也不想與哥哥分開,要永遠在一起,于是他們分別組成了“yi”和“wu”,他們不分彼此,不分大小,只要大“w”和小“u”在一起讀“wu”,中要大“y”和小“i”在一起讀“yi”。同院的“ǘ”一看,人家“i”和小“u”,都有哥哥,可自己沒有,心里很難過。還是懂事的大“y”說:“我可以做你的`哥哥,但是你整天鼓著兩眼朝天看,對誰也不理不睬,就像帶上驕傲的帽子,這樣不好,你得把驕傲的帽子摘掉,我才做你的哥哥。”“ǖ”說:“我愿意”。于是,大“y”除了和弟弟小“i”在一起,有時也和摘掉驕傲帽子的“ǘ”在一起,組成認讀音節“yu”。讀作“yu”。故事聽完了,同學們也把整體認讀音節“yi、wu、yu”記住了。聲母“j、q、x、”和“ü”相拼時,“ü”上的兩點要省略,變成音節“ju、qu、xu”后學生很容易把“ü”讀成“u”,結合前面講過的戴驕傲帽子的“ü”,我再編小兒歌:小“ü”真驕傲,兩眼往上翹,“j、q、x”來幫助,摘掉驕傲帽。這節課沒費多少時間,同學們便對這一規則牢記在心。
拼音第三課《b p m f》(爸、媽、我):1.我愛爸爸,我愛媽媽。我有一個溫暖的家,我的心里樂開了花。2.秋天郊游真好,媽媽買來氣球,爸爸為我拍照,樂得我蹦又跳。
拼音第四課《d t n l》(大、米、土、地、馬):小馬馱大米,米粒灑一地。小兔追上來,勸它快停蹄。小馬回頭立:小兔謝謝你!
拼音第五課《g k h》(花、哥、弟、個、畫):夏天荷花開雨后,哥哥河邊畫個夠。弟弟看得入了迷,拉著媽媽不想走。拼音第六課《j q x》(下、洗、衣、服、雞):媽媽洗衣服,真勤勞。爸爸好下棋,愛動腦。丁丁搭積木,不吵鬧。紅紅喂小雞,樂陶陶。
《畫家鄉》(寬、蝦、腳、撿、貝、殼、原、奔、密、匹、市、樓):寬寬的海邊有魚蝦。小濤濤,赤腳丫,撿到了貝殼笑哈哈。青青的草原密密的草,一匹駿馬在奔跑。城市的京京已知道,樓房草原各有各的好。
二、將作業練習變成游戲,在娛樂中鞏固識字
1.小兔采蘑菇。
目的:鞏固某課或某一單元的生字詞。
準備:小樹林的簡筆畫,寫上生字或詞語的蘑菇形卡片,小白兔或小灰兔的頭飾。
方法:
第一步:生齊:“春天到,春天到,小樹林里真熱鬧。蘑菇大,蘑菇香,大家快幫小免忙。”
第二步:學生嘴里說著“我來幫,我來幫!”戴上頭飾上臺“采蘑菇”。認讀準確的,就把蘑菇卡片獎給他。
2.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目的:看口形,讀準音。看動作表演,猜生字猜成語等。聽謎語猜生字或某種事物等。
準備:相應的聲母或韻母卡片,成語卡片,字謎等。方法:
(1)教師做出正確的口形讓學生猜,或學生做老師猜,或學生做口形互相猜。
(2)依照《幸運52》中的“你做我猜”,學生或教師表演動作,大家針對某個范圍的內容猜出是哪個字哪個詞或成語等。如一年級下冊《識字1》學生表演“柳綠花紅”,學生演得逼真,大家猜得起勁兒,一舉多得。
(3)師生或生生互編字謎互猜字謎,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等,學生玩得不亦樂乎。
3.大風車,轉轉轉。
目的:鞏固識字并給一個字組成多個詞。
準備:用別針和紙板制成一個大風車。紙板可以隨時更換。方法:先由老師或學生上臺轉動風車,請下面的學生讀出字音并請該小組的同學進行“一字開花”。講得又快又對又多的組為優勝,由該組長派組員上臺接著轉動風車,依次進行。游戲的種類繁多,方法各異。至于使用的形式,游戲的時機以及使用時間的長短,因課不同,因人而異,還要靠我們在具體的實踐中去嘗試,去琢磨。一句話,只要教師有一顆童心,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樂學生所樂,再枯燥再乏味的內容也能在“玩”中學會。當我們老師和孩子們玩在一起,樂在一起,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時,學生將會更主動更快樂地學習,將會更健康更全面地發展。
集中識字分散識字隨文識字韻語識字注音識字字族文識字謎語識字圖畫識字
生活識字游戲識字環境識字情境識字比較法識字部首帶字歸類識字以熟帶生歸類識字計算機輔助識字熟字加一加熟字減一減
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石。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量大,內容也較為枯燥。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這就要求教師講求教學策略,使教學生活化,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識字,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課堂識字策略
一、直觀導入、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
根據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時,先利用實物、圖畫、活動、幻燈、錄象等與之相關的直觀景象導入,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
1、看實物、圖畫導入。例如:我在教“蛋”字時,我先出示雞蛋實物,讓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形狀,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學習生字。
2、聽音導入。在教學“呱”、“哇”、“嘩”時等表示聲音的字時,我先讓學生聽音辨別動物的叫聲,進而出示生字,讓其模仿動物的叫聲,然后才學習生字。
3、看錄象導入。在學習有關動物、花卉等具象時,我讓學生通過錄象觀看動物世界、花的世界,進而認識各種動物和花卉的名稱。
4、動作演示導入。如教“拿”、“抓”、“跳”這些表示動作的字時,我讓學生先做這些動作,在隨機進行教學,讓學生聯系動作,記住生字。
二、激發無意注意,輕松識字。
興趣是學習之師。根據學生的注意規律——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正在發展和做事沒耐性等特點,我應用以下幾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
1、借助色彩。課堂上,運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突出漢字的不同點,通過鮮明的對比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學漢字“踩”“睬”時,將兩個偏旁“足、目”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以便強化學生對“踩、睬”的記憶。
2、借助電教媒體剪輯、組合。如教形近字“睛、晴、精”時,我利用幻燈,將這些字偏旁進行變換組合。幻燈的變換攝住了學生的吸引力,強化了學生對字形、字義的記憶。
3、借助順口溜。遇到難、易錯的字,借助順口溜教學。如教學“美”字時: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即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4、借助動作、實驗演示。如識記“滅”字時,先用火柴點燃一個紙團,然后用一小鐵板向下一壓,火就滅了,學生興趣盎然,不僅記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字義。
三、演練結合,復習鞏固。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我們要制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表演,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探索、主動的求知。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享受成功的樂趣。
1、猜字謎。如“午“字:遠看象頭牛,近看牛沒頭,要是問啥字,看看日當頭。“橋”字:天山有點偏,兩柱支下邊。還有一棵樹,架在河兩邊。
2、做游戲。游戲的形式很多,我們可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換衣服”、“捉敵人”、“當醫生”“摘蘋果”等。
3、競賽法。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們還可以把各種練習寓于競賽之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鞏固已學的知識。
生活識字策略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校園文化對學生起著熏陶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1、認識學生姓名,提高識字量。為了讓學生互相認識,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識字。開學初,先讓學生自我介紹,并將其學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了同學的姓名。同時為了解決一年級學生識字時學得快、忘得也快的難題,印發了全班同學的座位表,讓家長輔導孩子盡快熟悉全班同學的名字,并且還讓每個學生制作了一張精美的名字卡片粘貼在課桌左上方,便于學生隨時認讀,常讓學生在發作業本的過程中認識同學的名字。除此之外,動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交流,在互動中鞏固識字,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增進友情。這樣一來,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認識了全班同學的名字,識字量大增。
2、認識校園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識字量。如開學初,我利用班隊課,我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認字,還利用升旗、集合、體育課等引導學生認識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愛校、尊師、勤學、守紀”等標語或校訓。這樣,引導學生把熟悉校園環境與自主識字有機地融為一體。濃郁的愛校情與主動識字的強烈求知欲相互滲透,學生識字的內驅力大增。
3、欣賞教室的環境美化,提高識字量。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對教室也進行了美化。如粘貼班訓、名人名言等。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班訓、名人名言、課表及每期黑板報上的字等,并經常開展識字比賽的課間游戲,使學生的識字興趣不斷提高。
二、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現文本資源
生活化的教材必須對應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把教學活動置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無形中淡化了學生意識、學習意識,強化了主體意識、生活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識字愿望。
1、讓生活走進課堂。在教學《菜園里》時,讓學生自己從家里帶蔬菜到學校的課桌上展示(請家長事先把帶來的蔬菜貼上標簽),然后組織學生參觀,認真記住各種蔬菜的名稱。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融于生活中,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一些本來少見、復雜的字學生也能輕而易舉地記住了。
2、讓課堂走向生活。在教學《自選商場》一課時,先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超市購物、參觀。在超市里,老師對著商品及商標,指導學生自由自在地識字,學生把認識的字都高興地告訴老師,這樣的生字教學就迎刃而解了。在課后活動中,又舉行商品展銷會,讓學生把用過商品的空殼子、紙盒上的商標剪下來帶到班級來展示,通過展示,學生又認識了很多字。
三、設計創造性的生活作業
生活在信息社會的學生,隨時隨地都在和文字打交道。教師要構建生活大課堂的新課程觀,努力拓展教學空間。提高學生識字能力,必要時請家長配合采取各種形式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1、鼓勵學生多看書。兒童普遍喜歡看故事、童話書、寓言書等。老師就根據兒童的心理愿望,每周開展一節“我會讀”展示性課外閱讀課,鼓勵學生多識字、早閱讀。
2、在看電視、電影中識字。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如“西游記”、“貓和老鼠”、“大風車”、“七巧板”等。老師就要求家長看電視時有意引導學生認屏幕上的字。這樣,學生不僅從中獲得了大量信息,還認識了不少字。
3、在逛街、購物、旅游中識字。利用家長們帶孩子上街、旅游的機會識字。例如在游動物園時認識各種動物的名稱;在候車時認站牌;在逛街時認商店、酒店、大廈的名字……
4、在動手操作中識字。
(1)把收集到的報頭、刊頭、包裝袋等粘貼成小報、手抄報,上面的漢字就會記得特別牢。定期出識字專刊黑板報,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識字的樂趣。
(2)舉行秋游、社區服務等活動,把學生的視野引向大自然。讓他們在活動后進行“小制作”、“畫畫”,然后貼上標簽,標出自己所喜歡的事物名稱,或在作品上寫一兩句話,學生不僅積極性提高,而且認識了不少字。
(3)節日期間,讓學生寫一句祝福語,或讓學生在別人生日的時候制作生日卡片,不會的字可以問家長、老師,學生邊問邊寫,易學易記。
四、建立“識字成長記錄袋”
開學時,給每個學生建立“識字成長記錄袋”,把學生每周在生活中認識的字,請家長幫助學生歸類(廣告類、書籍類、影片類、商品類……),記錄
下來,并在班級建立展示臺,讓學生把每周認識的字通過展示臺展示出來交流學習,開展識字擂臺賽。
總之,在課改實驗中,教師一定要采用相關的教學策略,開發、利用生活和社會中豐富的教育資源,構建生活課堂,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提高識量,鞏固識字成果。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4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其實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每一種動物的尾巴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希望小朋友們能多關心小動物,愛護小動物,好嗎?
《尾巴的功能》一課的教學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資源,創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以朗讀為重要手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感知,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尾巴的功能》是語文A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兒童詩。通過我與動物的對話,介紹了牛、袋鼠、非洲鱷、響尾蛇這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牛的尾巴像拍子一樣可以趕虻蠅;袋鼠的尾巴像腿可以支撐身體,保持平衡;非洲鱷的尾巴可以作為武器用;響尾蛇的尾巴可以發出聲音引誘田鼠和小蟲。
這首詩共六節,每節四句,比較工整,大致押韻,風趣幽默,富有詩意,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動物尾巴的作用的了解,同時引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使學生認識到人類雖然沒有尾巴,但卻有靈活的手和腦,比任何動物的尾巴都有用。教學流程和反思如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由小朋友和卡通人物互相問候導入課題新穎別致,學生很快就進入了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讓學生看貝貝的畫,說說他畫了什么?再看看,你發現了什么?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并適時對學生進行一種習慣養成教育。低年級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閱讀習慣,好的習慣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二、整體感知課文,識記生字
識字過程中學生積極性高,氣氛活躍,注意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如:說說生活中這些字能和哪些字交上朋友,激發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尤其是學生正確的讀書姿勢等衛生閱讀習慣打一開課就得到了重視。既然是一年級,我覺得識字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漢字的正確書寫,這一點指導不夠到位。
三、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你喜歡哪種動物你就讀哪一節。
表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如果讓表演者帶上相應的頭飾來表演,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且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這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朗讀。
2、課件出示課文后兩節,聽錄音朗讀。
師生的互動,師生角色的互換使學生在教的過程中知道了怎樣學,學習氣氛空前活躍。教師讀后學生自發地鼓起了掌,可以看出學生對老師的肯定,對自己教的成果的認可,我倍感欣慰。
3、出示課件,看,貝貝給小動物們畫上了尾巴。
課中操,比尾巴。
4、再讀課文,男女對讀,配樂讀,師生表演對讀。
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尾巴的功能,課堂上創造了一種民主、和諧的氣氛,學生正確的讀書姿勢等衛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兼顧到了方方面面。
四、拓展延伸,自編兒歌
通過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功能,小組合作自編兒歌。充分展現、挖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最終達到教學之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5
兩個多月的高一年級教學,可以說有欣慰,更有許多無奈。高一物理從知識體系到學習方法都與初中物理有較大的差別,許多學生在學習時都會有一定的困難,因而學生易失去興趣。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識特點和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學習習慣與思維方法的培養,其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
新課程實施以來,很多專家學者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高一備課組參加了系統的新課改培訓,并且經過不斷地討論和研究之后,以新的理念走入課堂。在教學中注意初高中教學的銜接。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初步知識以及實際應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的簡單問題,易于學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的對象)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復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
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難度較大。所以,教師要研究初中教材,知道初中學生掌握到什么水平,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
在平常學習中要對學生嚴格要求,檢查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作業以及糾錯本,讓學生不在起跑線上落下。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6
本課是小學生首次接觸拼讀,是有一定難度的一課。本課設計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在安排上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在游戲中學的設計思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拍手念兒歌,既復習了舊知識,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以下給bpmf編順口溜做好鋪墊。
學習聲母pmf這一環節借助插圖學習新知識,突破重點,使學生從“廣播”、“山坡”等常用詞向聲母發音過渡,易于記憶。同時加入開火車、猜口形的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記憶bpmf的'字形這一環節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聲母b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的聲母。
在指導書寫時,以觀察—指導—范寫—評價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7
小學一年級《位置》教學反思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是要將他們日常生活中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因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同時,正是通過經驗,學生才能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
在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老師就抓住這一點去思考:學生對“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學生在理解“上、下”時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他們只是了解到誰在“上”,誰在“下”,誰在“前”,誰在“后”,也就是說只是表面理解了“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但要從我們的數學上去理解,那就不是簡單的位置“上、下、前、后",而是要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中老師通過情境圖,讓學生認識上、下、前、后的意義;拍手游戲、按要求排隊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并解決問題。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鮮明的表象。使原本枯燥的“位置”教學變得富有情趣,對“上、下、前、后”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加深了對位置的理解,使學生在游戲、活動、表演中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數學的生活魅力。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8
“每個教學環節設計流程很好,但每個環節都是匆匆帶過”,這是課后幾位聽課老師對這點評價最多的地方……
一句簡短的話語,頓時給了我很的感悟。打開教案,確實是這樣,我的教學設計每個環節時間的分配都差不多。細想,怎么能這樣分配時間呢?自己給自己一個反問,最起碼的教學重難點在時間的分配上肯定要多些。課后,我認真的反思。發現自己在教學設計時導入的部分我發的時間太多,對學生來說,就是為了讓他們對相關的內容做一了解而我在這方面花的時間太多了。這是我本節課最大的問題,下面對我的課做個簡單的反思:
1.問題的設計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有意注意力時間短。如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有智慧的對教學流程精心設計。同時,還要符合本年段學生的特點。同時,對問題的設計要簡練易懂、具有針對性。在本課中,我發現有的問題,學生沒有答到我所預料的答案,出現了答非所問的'情況。我想,這是問題的針對性不強所導致的。本課中,就出現了這一問題,針對兩幅畫我想引導學生從線條上觀察但由于問題的設計太寬泛,學生不能達到應有的理解水平,所以,出現了答非所問的現象。
2.資源的利用
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學習資源,不能很好的利用。由于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有些學生想到什么就講什么,但是,有些問題雖然是反面的。如果教師能夠及時的抓住這一資源進行講解,相信,學生的對此知識的認識會更有印象。
3. 小結的提煉
“重復學生的話”,課堂上我常犯錯誤,針對學生講的比較好的,不能夠很好的進行提煉,而是對學生的話進行重復,這里的重復不是原封不動的重復。我想,這是缺乏教學經驗的緣故。對此情況,我主動請教了老教師,她們傳授了寶貴的意見……讓我明白了,對講的好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并對語言進行提煉,不好的學生要能夠對學生一個評價并及時的提出意見。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簡單反思,這些問題也是我常態課上所要關注的。教學就要這樣,要不斷的反思重建,從而使課堂最優化。沒有完美的課堂,只要能夠認識到不足并加以努力,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19
一年級有一節寫生課,我就組織學生瀏覽我們的校園,學生們興致勃勃;再一節課,我讓學生根據印象畫校園里你認為最美的一處景觀,學生們面面相覷。然而片刻就接受,并投入進去,他們開始肆意描繪:時而抬起頭,像是在捕捉昨天路過的校園某一角;時而埋下頭,似乎在整理著頭腦中七零八散的景物。幾個調皮的同學趁我“不在意”的時候偷偷探著身子向外張望,他們還想捕捉更為精彩的內容。
“老師!可以發揮想象,自己添點兒美麗的景物嗎?”我一驚,這原本是寫生課,由于條件不許可,已經搬到教室里來了,已經不能算作寫生,現在你還要添加其他內容,那不成想象畫了?但轉念一想,既然已經脫離寫生課的范圍,又何必拘“小節”呢?更何況即使是寫生也可以根據畫面稍作添加和修改嘛。
“當然可以!”我回答,“但要合理!”教室里一陣躁動,同學們的思維似乎被激活許多。
一段時間后,一些同學皺起了眉頭,并頻繁地使用橡皮擦,一部分同學抓起了頭,直覺告訴我他們遇到了麻煩,便隨口說:“有問題可以站起來說!”話一出口,立即感到“自找麻煩”。
教室里先是沒有動靜,但緊跟著站起了一大片。我心里暗想,這回該如何收場?但不妨看看他們說些什么?于是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地提問:“我畫的房子怎么豎不起來?”“我怎么也畫不大?”“我的畫面里總像缺少點什么。”“松樹怎么畫?”“草坪怎么表現?”“亭子怎么畫?”……提問還在繼續……
我一一解答,作為老師,直面新課程,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物質生活的飛速發展,學生受到的影響將逐漸內化為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不再僅僅滿足于老師與教材。他們的`知識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變得豐富精彩,一些教師未曾涉及的學科領域他們也先一步得到知識信息。在新課改的強勢推進下,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對于任何教師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由此可見,新的課改給教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更是一種如臨深淵的挑戰,他將挑戰教師的教學思維,教學手段和教師必備的自身教學資源。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20
《重重疊疊》這一課是欣賞評述和造型表現相結合的課。
本課的重點是:了解重疊形狀的特點,并會制作。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有很多:
1、在用多媒體展示大自然中的重疊現象時,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圖片,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重疊現象在生活中處處都有。一開始就給學生提問:生活中都有哪些重疊的現象?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有些困難,如果先展示一些生活中重疊的圖片,他們可能會馬上想到很多重疊的現象。
2、在上學生動手擺重疊的現象時,我只是讓學生們展示了自己擺的重疊,應該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擺的,(我好像忘了問這個問題)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重疊的.解釋。
3、在讓學生欣賞書中作品時,除了讓學生欣賞不同的形狀、圖案都可以發生重疊這外,還可以讓學生說說畫中哪些地方重疊在一起,為后面畫重疊打下一點基礎。
在備課當中思路不清晰,有些主次不分,在讓學生欣賞畫時并沒有講解圖形的遮擋關系,導至學生在做畫是處理圖形的遮擋關系成了這課的一個難點。
教學是一們藝術,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使自己的授課水平有所提高。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21
本課教學我以“情”貫穿全文,以“情”為導線,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體做法是:
1、通過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對x升旗儀式也許是陌生的(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
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x場升旗的雄偉壯觀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的熱愛國旗的`感情。如:當我播放錄象“升國旗”時,學生們便情不自禁地起立,唱起了國歌。那種氣氛,儼然自己也在其中。后來,當我問他們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有的孩子說,我真的很想去看看北京,有的說我長大也要當升旗手等等。
2、通過多種形式的品讀,領悟文中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每個孩子的生活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多有不同。品讀時,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導學生討論、理解,再指導朗讀,最后再以多種形式的讀,如:齊讀,賽讀,同桌讀,配樂讀等來領悟其中的感情。
3、通過課題的循環呼應,釋放學生的情感
如果說這節課只停留在讓學生讀讀課文,談談感受的話,學生的情感就難于釋放出來,因而,課堂中我讓學生通過課一開始讀課題,課中讀課題,課結束再讀課題,一次又一次使學生的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22
剛入學的小學生天真活潑,具有好動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具有廣泛的興趣,他們把體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動就感到滿心歡喜,表現興趣盎然,不知疲倦,但整個學習階段興趣不夠穩定,對呆板單調的活動容易產生厭倦情緒。
小學一年級體育課是學生上體育教育課的入門階段。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有些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存在模式僵硬、成人化色彩濃,或教學直奔主體等缺陷,阻礙著小學生全體參與。用游戲教學法,可避免以上缺陷,較好的完成小學一年級教學。
根據多年教學經驗與實踐,使我認為要改變這一現狀,上好小學一年級體育課,就要因勢利導,富趣味于教學,寓游戲于教學,既能保證智力的發展,又能幫助學生培養手腦并用能力,一方面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熱愛體育活動的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思想打下基礎。
1、啟發學生的天性
愛玩、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把一年級學生的體育教材解剖、拆零,用游戲來主導,使教材游戲化,溶娛樂、趣味、知識、教學為一體,滿足學生愛玩、好動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同時也完成了教學任務。
把體育教材的內容,根據具體情況,化整為零,分別放到幾個游戲中去進行教學,效果就比較理想。比如,教材中的隊形內容集合、解散、立正、稍息,通過站圈的游戲,邊做邊提出要求,學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在課前用彩色粉筆畫好與學生人數同樣多的圈,每種顏色的圈又組成一種隊形圖案。鈴聲響了,首先要帶領學生們做游戲——站圈。教師讓每個學生自由選擇一個圈站好,看誰動作快。而后教師指導學生出圈,比誰最聽指揮。重復幾次,每次提出一個要求,學生們很自然的理解了集合、解散的含義,學會了立正、稍息的站姿,并能根據教師一定的口令做出規范的`動作。
2、發揮學生的直觀模仿能力
小學生想象思維較弱,直觀模仿較強。因此,在小學特別是一年級學生能夠體育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直觀模仿能力,教師通過各種直觀的教具、摸板或示范中進行直觀化教學。如體育教材中的跳躍內容,通過游戲化處理,施教于課堂,收效也很好。
把一年級學生教材溶進游戲活動中,能幫助學生在充滿樂趣的課堂活動中,逐漸從適應體育活動開始,到學會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從而鍛煉他們的身心,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平衡發展的興趣,并為中高年級體育教學乃至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 篇23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總想出色地完成每一次的教學任務,但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盡管我們精心準備,還是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仍會出現一些細節性的失誤。如何處理這些失誤呢?作為一位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自己的方法:
一、坦白從寬,真誠贏得學生尊重。
案例:在一節課上,教師正在講臺上講課,“報告!”忽然,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老師,你寫錯標題了,這節內容應該是第四章第一節。”老師仔細一看,果然自己將“第四章”寫成了“第五章”,課堂陷入了短暫的停頓……
我認為,對于這類細節性失誤,由于它的出現,課堂教學已經出現卡殼,正常的教學程序被打破。因此,教師要沉著應付,不能緊張,更不能斥責學生;另一方面,教師應該主動承認失誤,并立刻改正,讓失誤造成的卡殼迅速消失,讓教學繼續進行。人們常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師的坦誠不僅可以節約時間,更可以取得學生的諒解,既讓教學得以順延,又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
二、瞞天過海,亡羊可以補牢。
案例:這是一節公開課,課堂上教師講得生動有趣,學生的討論積極熱烈,可是學完了第二個問題后,教師忽然發現第一個問題的講述中漏掉了一個知識點,怎么辦?
我覺得對于這一類細節性的失誤,教師如果公開承認:“同學們,剛才我們有個問題漏掉了……”這樣的處理是不恰當的.。因為本來這個失誤并沒有引起課堂程序的中斷,它的出現完全可以靠教師的機智去彌補。如果教師公開承認錯誤,反而破壞了課堂正常授課程序。當然,不是說,對這類失誤,教師可以不管不問。這個時候,教師需要的是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比如本例中,對于遺漏的知識點,教師發現以后,可以把它撿回來。這就需要老師動動腦筋,想想如何過渡到漏掉的知識點,在哪個地方插入等等。這樣的處理,既做到了有錯必改,又不影響課堂教學,我稱為瞞天過海。
總之,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小細節性失誤,教師必須冷靜面對,區別處理,既要有錯必改,又要深刻反思,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失誤。
【一年級小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反思10-12
《認識巖石》教學反思-培養小組長10-10
有關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反思03-17
高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反思10-12
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討論的反思及構建策略01-05
一年級教學反思04-04
“小組合作學習”之反思11-07
小組教學活動總結范文12-14
一年級統計教學反思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