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學反思20篇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加法》教學反思20篇,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加法》教學反思1
一、滿意之處
1、知識的鋪墊,加強舊知識的復習和訓練,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了準備。
2、講授新課,更改教學例題,通過直觀演示和做手勢口述,使學生直觀感知把兩個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的加法含義。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用兒童化的語言,形象化的比喻,學習加號,生動有趣,便于學生記憶。從老師自己的生活事例入手,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給學生創造了獨立運用語言表達的機會。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
3、課堂練習安排了看圖擺一擺、看圖說算式、口算、提高題等四個不同形式的練習,既突出了教學重點,體現練習的坡度,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的要求,注意了練習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從而有利于學生鞏固新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構合理的認知結構,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二、不足之處
1、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教師,使用連貫、科學、精練的數學語言,對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沒有充分調動課堂教學氣氛,學生沒有激情。
教學氣氛是課堂教學中由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種人際氛圍,他以精神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學生情緒上的變化。教師只有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才能使課堂紀律良好,課堂氣氛莊重,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專注,情緒穩定,同時情緒飽滿,狀態良好,自信心強,求知欲旺,學習投入,討論問題暢所欲言。在本堂課中,只有小部分學生一直認真思考問題,積極舉手回答,而這部分人又相對集中在左邊兩組,其余組,特別是距離屏幕較遠的'第一組的學生,幾乎沒有人舉手。主要是我對他們的關注度不夠,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發散聯想太急、太快。我這節課設計的意圖是力求讓學生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從而加深對加法意義的理解。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例題后直接要他們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就顯得如坐云霧了。如果此處放在習題后再說,學生通過了充分的習題練習,他們在對加法的認知,語言的表達上有了一定的基礎,此時再讓他們發散聯想,效果就會截然不同。失敗的原因是我對學生預設不夠。
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于學生也屬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在主體的地位,但這個主體地位不是教師給的,而是教師應該尊重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圍繞著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展這個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學生的發展放在心中,這才是我們教學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學永遠不應該改變的東西,把學生放在心中,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充分主動發展。
新課程,新理念,新課堂,要求我們繼續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多學習,多思考,讓自己過去的經驗成為進一步探索的出發點,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加法》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采取情境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1.在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應該直接介紹加號,加上手勢、動作,表示合起來,說一共也可以。最后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說出來加號的意思,表達得也不是特別完整。要讓孩子多表達,訓練他們完整地說出來。
2.每個環節的'時間太緊,還需要多一點過渡,讓整個過程更加精彩,完整。
3.語言啰嗦,提問不清楚,應該多引導,總結時可以多一些提示。出現幾次口誤,比如上臺的女生說成男生,1加3讀錯,注意語言的準確性。
4.用“原來有什么,又來了什么”表述加法的過程,最后講結果的時候沒有詳細說,要通過數一數的方法。
5.最后一題的練習題有梯度,但是沒有利用好,交換位置得數不變,可以讓男生和女生交換位置。
《加法》教學反思3
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計算過程。教師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想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5以內的加法”是在學生認識了5以內的數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新課程標準》認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本冊計算教學部分的突出特點是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所以,根據這一理念和現代教學觀念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一下的教學環節:
1.利用多媒體的動感畫面,導入新課。
2.分小組相互討論交流,探究發現。
3.結合教學內容分成練習,鞏固深化,加深對加法的理解。
4.總結、歸納、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體會到發現數學的樂趣。
《加法》教學反思4
在二年級下冊的數學計算教學中,三位數的加法是較大數的計算,列豎式求得結果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往往不一定要精確的結果,只要知道得數大約是多少就可以了,這就需要估算。教材認真落實《標準》“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技能”的要求,在教學筆算的同時也教學估算。教學估算并不是把估算方法告訴學生,而是在現實情境中激活學生已有的估計經驗,自己探索估算方法。教材第45頁例題通過“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這個實際問題,向學生提出估算要求,啟示估算方法。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把兩個加數分別看成與它接近的整百數,通過整百數加法完成估算。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生活經驗上。”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選取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創設了當“小營業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學習加法估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該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感到學有所用,學生在做數學中親身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較快地掌握了本課內容。但此時的估算畢竟是學生在低年級接觸到的解決生活問題的數學新技能,真切的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實際的解決問題操作過程中,還是應多指導學生注意具體的情況具體對待,不能一概論之。
《加法》教學反思5
今天,王主任和尚校長早早的來到了二年三班的教師。第一次被領導聽課,雖然早在這節課前就用丁老師的班講過兩講,但心情很是很緊張。在此先感謝丁老師對我的幫助,以及主任和校長指出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定會吸取改正,努力變得更好。
在聽課前,和丁老師就教學目標的設立,教學環節的設計,重難點的化解已經有了反復的討論和改正,丁老師也對我上課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①上課語言重復、啰嗦:
課前創設了闖關的小游戲,意在復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墒敲砍鲆坏李}我都要重復一遍答案,生怕孩子們聽不見,聽不清,也怕課堂氣氛尷尬。后來在聽聽課堂錄音,就感覺自己想好笑的話嘮。之后的二講就讓孩子們每回答一道題后同意的說對。這樣哪怕不是回答問題的同學也會認真的聽別人的答案,話嘮也不用重復啰嗦了。
、谄渌瑢W發言,應保持安靜,適時地提問點撥:
在四班上課時,我對學生擺小棒、寫豎式時都過度提問、插話。導致學生成為了我教學的工具,沒有讓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今天我來到二年三班,孩子們也格外懂事、聽話。班級的搗蛋鬼顧恒爾和公子蘅和端正的做好了。這兩個孩子平常是班級里的小淘氣,很聰明但卻坐不住。這次主人和校長兩人在后面坐鎮,我也放心多了。上課的流程很順利,因為孩子們有過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經驗和不進位加法列豎式的基礎,開展教學并不難。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來。
課后,王主任和尚校長對我上的課提出了表揚也有批評:
、俳虘B很好,能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狀態
、谡Z言不夠親切:上課時語言有一些嚴肅,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語言應更幽默、可愛。
③環節設置有遺漏:列豎式環節應結合擺小棒講解,因為擺小棒就是為了列豎式而服務,便于學生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就是“擺小棒滿十根捆成一捆”的過程。環節的設置應環環緊扣,有所聯系。
、苌险n語言不夠精煉:唐海俊上講臺當小老師的時候講解的非常好,但是我還是沒有控制住,不停地打斷孩子的思路,進行我所謂的“點撥”。而這些點撥完全可以由學生以提問的`形式進行總結、提煉。
、菰u價不夠有針對性、不具體:趙麒皓在我要進行總結時又舉起來手,老師被聽課的時候會有這樣的小心思,害怕問題學生提出跑題的問題,可是趙麒皓就在校長身邊,我是叫他也怕,不叫他也怕。當他起來時我以為他是要就剛才的方法說口算思路,結果他又提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并在黑板上板演講解。實際上這種方法真的很好又很新穎,可是我卻為了趕進度沒有給他針對性的評價,好在孩子下課時還和我親切的提問,沒有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其實當趙麒皓板演后,可以這樣評價:“這種方法真好啊,和別人都不一樣的口算方法……”相信,這種鼓勵一定會讓他以及其他人更努力更積極的思考問題。
、扌〗M討論時間稍長、應讓每個學生尤其是差生學有所得:
本節課的小組討論大約用了10分鐘左右,一是每小組停留的時間太長,這也是因為我不放心,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二是小組長沒有真正發揮組織引導的作用,導致用時過長。這后果就是課上鞏固練習的時間過短,沒能讓課堂發揮最佳效果,知識點也未能及時鞏固。
《加法》教學反思6
今天,我上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整節課下來,我感覺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鑒。
1、情境的創設由生活中的乘車問題導入。數學源于生活,抓住這一點,讓學生處境生情,以乘車情境作為導入,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由于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很顯然提出的乘車方法也就很多,但針對這節課的設計,我只是選擇了其中的一組方案進行學習。情境的導入,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2、探索新知由乘車方案入手,讓學生嘗試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對于解決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口算的方法、擺小棒的方法等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課堂上孩子們基本上應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幾個孩子用了列豎式的方法進行了計算,針對孩子的做題方法,只是讓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對于筆算,指了一名學生進行了板演,此時讓孩子認真觀察孩子的筆算方法和過程,并且讓板書的學生說了自己計算的過程。此時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標課有一定的模式,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豎式的寫法也是一種模式,學生的第一感覺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豎式的寫法時,我在黑板上進行了板演,讓孩子們接觸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據板書的豎式,但對于如何計算,便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孩子。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算法,然后學生展示,在展示的時候,有的學生從個位算起,有的學生從十位算起,對于這些豎式的計算方法,我并沒有提示孩子非得從個位加起不行,而是給學生留有了下一步學習進位加法的計算空間。在教學進位加法時,學生對于從個位加還是從十位加產生了疑問,有的學生說,從十位加好,有的學生說從個位加好,并闡述了自己的理由(從十位加太麻煩了,個位進的1要加上,還得把十位上的數再擦掉,不如從個位加起方便。給予學生所說,學生進行了練習,從中體驗了知識的生成過程。
4、鞏固練習以基本的筆算開始,加深學生對于本節課的認識,同時提高了學生對筆算算理的理解。
總之,反思自己的課堂,感覺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之中,把學生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加法》教學反思7
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由于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后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一、導入凸顯分與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來自于分與合的思想。在教學開始時,以幾組變式的分與合作為基礎,鋪墊讓學生初步感受今天我們要用分與合來解決新問題。
二、從算理中教學。
在例題教學時,我通過圖意變化,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說清圖的意思。同時以提問的方式出現第三句話:一共有幾個氣球?給學生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了解看圖是要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看圖列出加法算式:1+3=4。這部分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我把重點放在了算式含義的講解,計算教學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學習方式,“+”學生已經認識,1和3是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1+3=4”中“1”、“3”、“4”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說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通過分與合的經驗說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后將“1+3=4”意義精簡為“1和3合起來是4”。
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擺一擺、說一說,將擺說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
看算式,擺一擺則是對數形的結合。
說一說、填一填。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學生能夠自己看圖說意思、提問題、列算式。通過情境的變化,發現三道算式中的規律,先是有經驗的積累算式,再由現象觀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較歸納。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寫出得數,比較“1+3=4”和“3+1=4”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后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說一說,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現整幅綜合圖,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找信息,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學生能夠充分的說圖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說明學生不但會計算,還能通過加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總結突出算理。
本節課的總結關鍵就突出“+”的含義——合起來。在課的最后再回到導入的鋪墊,用分與合的知識解決加法計算。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過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調;在送信環節,學生一開始出現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學生能夠根據分與合的聯系出現兩組算式,讓學生認識事物的對比過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間的聯系,而不是教師自主將這一環節延后出現;在教學中還要充分注重教是為學服務的。
《加法》教學反思8
一、問題的引入:
在問題的引入上。新課標規定應從實際情景入手,并且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敵軍對我軍進行小規模軍事偵察的問題,使學生處在一個指揮官的角色。對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并且在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情況,作出實際的操作,使學生明白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我感覺在問題的引入上問題過于簡單,使學生思考的范圍過于局限。沒有出現比較熱烈的學習氣氛。所以問題的引入應加大深度,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問題的探索:
在問題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個小人在坐標軸上來回行走,產生一種動態效果,使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下,在老師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親身參加探索發現,主動的獲取知識和技能。但在整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法則的得出上學生的總結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再處理時由于怕時間不夠充裕所以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給作出了解答,其實這里應由學生自己來解決,這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三、習題的配備:
整個習題的配備大致是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多種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學生對加法法則的理解進一步的加強。在講解完例題后,讓學生互相提問,以促使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創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在最后的習題配備上,讓學生對兩個加數及和之間的關系作出判斷,并且對各種情況作出討論,達到本節課的一個高潮。促使學生的思路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但我總體感覺習題的量不夠充足,學生的練習機會較少。
《加法》教學反思9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教學觀念的滯后,我們一直以為:這些任務是在空間與圖形、解決問題的策略、找規律等典型課堂內實現的,計算課最主要的任務仍然是教給學生計算的法則,在大量的練習之后幫助學生形成熟練的運算技能、技巧,在這里談不上什么發展思維,即使有也是冰山一角、微乎其微。這次教科院特意安排了“分數的加減法”這節計算課,作為研討的話題,應該說是對我們的一次警醒,她讓我們重新對此作了深刻的反思.在摸索中,我們欣喜地發現,計算課也大有文章可做。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在這節課上的實踐與思考。
關于開放問題空間的設置
我們知道,智慧的生成需要一個理想的“融爐”,而這個“融爐”就是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挑戰性問題情境的結合體。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激蕩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的創新靈感?梢灶A想,一個沒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解決活動是不可能生成智慧的。
為此,在比照了不同版本教材探究題的優劣之后,我們果斷地選擇了“1/2+2/5”。并且這兩個重要的分數數據的揭示,還不是直接的呈現,而是借助于學生更加熟悉、更易把握的整數(彩旗的面數)引入,由學生自己通過計算得到。我們希望用“1/2+2/5”給學生更加開放的探究空間,從而讓每一個獨特的個體在此都能有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
其一,通分的方法。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方法,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首選方法。
其二,化成小數的方法。1/2=0.5,2/5=0.4,9/10=0.9,都是一位小數與分數的`互化,學生一眼就能看出,沒有了計算的負擔,這就為學生想到利用小數來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事實上學生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其三,還原成整數的方法。它源于學生對信息的全面掌控,源于老師對情境空間的開放設置。
其四,更加富有創意的是,學生在否定“3/7”這一答案時,居然利用上了(1)“1/2就是一半”這一特殊之處,(2)40面彩旗的3/7不是整數,(3)如果1/2+2/5=3/7是對的,那么以前學的1/2+1/2=2/4=1/2≠1,等等這些老師都很難預設到的方案。
我們不得不說,算法的如此多樣是學生主動探究的成功,也不得不說,算法的如此多樣是老師開放設計的成功。
有點遺憾的是,與課本中的“1/2+1/4”相比,在“直觀形象地折疊,利用分數的意義”直接得出答案這種方法上有點欠缺。由于2/5不方便折疊,我們把畫圖作為理解通分的一種輔助手段處理,效果也比較理想。另外,我們過分注重了算法多樣化,而淡化了優化,雖然教學中安排了這一環節,但有點走過場,沒有真正地讓學生體會到用“通分”這種方法的優越性。
《加法》教學反思10
“5以內的加法”是在學生認識了5以內的數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稑藴省氛J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彼愿鶕䦟W生特點,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復習鋪墊。
讓學生擺學具,先擺3個,擺5個,再把3個分兩堆,把5個分兩堆,分別說說怎么分的'。讓學生回憶學過的5以內的組成,為5以內的加法做準備。
2、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感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讓學生說出圖意后,讓學生拿出小棒代替氣球擺一擺,讓學生知道把小丑兩只手上的氣球合起來要用加法,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學生很想表現自己會了,爭著要邊說邊做“合起來”,這時多讓一些學生說一說,加深印象。再請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導學生認識加號。算式列出后,再請學生說說算式中每個數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為學習解決問題作準備。在計算出結果時,問問學生是怎么算的。學生有的說想的分合式,有的說數數算出來的,對此不強調某一種想法,對每一種都表示肯定,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進行大一些數的加法時再由學生自己選擇最方便、最合適的方法,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
3、分層練習。
先讓學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問合起來一共有幾根,體驗把兩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這樣的游戲進行幾次后,讓學生看書p24“做一做”,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對于第三幅圖,有的學生會從圖上的人物來說算式的意思,有的會從桌上的紙鶴來說算式意思,都給予肯定。
本節課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樂趣。同時教學后覺得在練習多樣性、趣味性上還需要再改。
《加法》教學反思11
加法計算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都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因為大多數學生都上過學前班或幼兒園大班,對于10以內的加法,他們已經很熟練了。但是學生缺少的是對于加法含義的理解,說不清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由于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后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加法的意義,掌握5以內的加法及計算。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的引領為主線,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在本課中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力求使課堂體現生活化,數學化,趣味化。如:在做一做中,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知識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看算式說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豐富了學生對加法的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和思維的靈活性。在探討“3+1=4”的計算方法時,變老師講學生聽,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動手擺小棒。然后全班交流,針對學生的思維的差異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
3、注重培養學生說完整話,提數學問題的習慣。如:讓學生觀察圖并把圖意完整表達出來及提出數學問題等。
不足之處:
1、學生的傾聽和回答習慣還需要加強培養。
2、學生互動學習還有待于訓練。還有部分同學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計算方法)較好地與同學交流,在今后教學中我會先培養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一起分享,怎樣通過同桌合作來獲取更多的知識、來解決學習中的某些難題,使學生學會初步與他人合作的方法。
3、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巧妙的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高調。
《加法》教學反思12
三年級上冊《萬以內數的加法》教學反思本課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法,本課教學中存在一些優點和缺點,我做如下反思。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給我們提供的統計圖表提供了多個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動物種數和瀕危,受威脅的種數,根據教學需要,我在進行教學時,將這兩部分大膽舍棄,只保留中國特有的種數一欄,這樣避免了因為信息多而導致學生無從下手的現象,不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創設了情景之后,放手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匯報.整節課,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1、在教學步驟中,發覺學生多數喜歡用口算,在筆算時經常忘記進位,有先口算后筆算的嫌疑(部分學生都是先填寫橫式)錯誤時又發生。我強調算理,規范學生的'表述:先算個位再算十位。多數學生的表述比預料中的有相當的差距。
2、雖然重視了小組合作,但小組合作還要注意在學生已經獨立思考后再展開,否則學困生會受到思維活躍的學生的限制懶于思考,要留出大塊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我在課上時間有點不夠用。
3、在今后的教學中更重要的是突出重點,學生板演時讓他們說出計算過程。
《加法》教學反思13
不少學生在幼兒園就會計算5以內加法了,因此,計算本身不存在問題,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要讓活潑、好動的小朋友坐住40分鐘,真是不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本節課教學重點,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年齡特征,確立以情境教學為主線,游戲活動為輔助形式,帶領學生在情境中結合圖意理解加法的含義,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確進行5以內加法的計算。教學中確立這樣的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 復習舊知。5以內的分與合是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基礎。因此,課前談話,我以對數學游戲創設情境,即復習了5以內的分與合,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做了很好的鋪墊。第二環節 創設情境,探索新知。我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第一層次 認識加法,理解含義。教材選用了學生熟悉的在校園中勞動的場景。校園里原來有3個人在澆花,又來了2個人,一共有5個人,這一現實情境用算式表示就寫成3+2=5,這里的3表示原來有3人,2表示又來了2人,加號表示合起來的意思,“=5”表示一共有5人。而后介紹了加號和算式的讀法,從而使學生初步體會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這一道例題主要是教學加法的含義。這時,由于已知的數和所求的數從題目中都能看出來,所以學生還不會提問題,但可以在敘事的過程中,運用“合起來”“一共”等詞語表達意思,初步體會加法的含義。第二層次 引導探究,掌握方法。我再次創設學生玩蕩秋千的情境,出示兩組圖,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所獲得的信息,體會要把1個女孩和2個男孩合起來是3個小朋友,就要用加法計算。通過對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1和2相加就是把1和2合起來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加法的含義,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
第三環節 實踐運用 鞏固對加法的認識。因為是常態課堂,因此,練習的教學我以書本為主,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開火車”比賽,“送信”等游戲活動。不僅幫助學生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法,又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享受數學成功的快樂與價值。本節課因為我組織教學比較到位,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注重學生表達圖意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在說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義。但是可能是在下午上的課,學生的狀態不是很好,最后的作業布置的較倉促,指導不夠到位,今后的課堂上要注意了。
《加法》教學反思14
今天我上了《5以內的加法》,5以內加法計算的基礎就是5以內各數的分與合,所以學生基本上都會計算。課后和聽課老師交換意見,不足之處反思如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在新課開始的時候,讓學生結合主題圖說說圖意,這里就是要讓學生產生3個人和2個人合起來是5個人的概念。讓學生對“合起來”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但是這里我的時間用的較少,對于“合起來”這個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帶過去,使學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對于3+2的計算,可以是由圖上數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這里我問學生3+2是怎樣算的`,一開始學生有的說是“心算的”,有的說是“心里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與合,或者是直接就是從圖上數出的。在學生這樣回答的時候,我又追問了幾次,學生其實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與合計算的,但是他們回答不上來,這里我就不應該再多次追問,直接可以和學生指出我們在計算加法的時候就可以用分與合的方法,而且我們計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這個,雖然后來我也給學生指出了可以這樣算,但是在教學的環節中過于拖沓和累贅,顯得教學的環節不是很緊湊。
在新課教學環節的最后,教師應該適當的總結一下,如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我在課上作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說,結果感覺有點像回答問題,沒有對新課作出像結論一樣的總結。
在“想想做做”1~3題的練習中,分別是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數、畫圓圈、和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在這三題的練習中教師主要是點撥和指導方法,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完成練習,這里我講解的過多,沒有留給學生互相交流的機會,另外,時間有點緊張,以致于最后一道練習學寫算式的題目也沒有按計劃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練習題的處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過練習加強新知識的鞏固,因此處理的比較細致,課后思考這樣做使學生缺少了自主學習的機會。
最后第二題是一個郵箱和信封連線的題目,我給學生做了一個郵箱送信的游戲,本意是想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效果看來不是很好,有些學生注意力被分散,書上沒有完成,時間過于倉促。
總得說來,這堂課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級階段,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認真聽、完整地說。認真聽包括聽老師說還有聽同學說,前面做的還比較好,但有時候在聽同學回答的時候表現就不是很好了。有時候覺得課堂上我說的太多,留給學生說,讓他們表達的機會不多,對他們不信任,應該多相信學生,充分給他們表達自己、闡述自己意見的機會,培養他們勇于思考,完整表達的能力。
《加法》教學反思15
本課時是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要想使教學內容變的更加豐富,更能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教師就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生活經驗與當前要討論問題的實際距離,對原有教材進行開發,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一個實踐與創新的機會,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實現對知識的再創造。
因為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豎式及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所以設計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一、根據學生的特點,選用學生感興趣的素材。一開始,我就創設同學們一起觀賞魚的情境,這不僅是舊知的復習和回顧,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現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了,怎么辦呢?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算理、通過擺小正方體,滿了十個先把他們擺一起,找到計算這道題的關鍵。最后通過目標明確、形式多樣、層層遞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豎式計算進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學生的“錯誤”資源。教學中我善于發現錯誤背后隱含的教育價值,引領學生從錯中求知,從錯中探究,充分利用這一“錯誤”資源。練習中,我把學生出現的錯誤一一展現出來,讓學生自己來發現、改正。我想,這樣的課堂才更真實。
《加法》教學反思16
每當被問起最喜歡上什么課時,很多孩子都會回答我:“體育課!”所以我常常羨慕起體育老師:讓孩子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想必是每個教師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體育課場地大,有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
2、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去,而不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
3、有例如:毽子、短繩、跑步、做操等多種項目供孩子自由選擇。
4、通過競賽等形式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及時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細看來,除了第一條無法毗及外,其余3條均是數學課能夠達到的。所以,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就參與性,選擇性,合作性這幾方面花了心思進行設計,同時以學生感興趣的卡通人物kitty貓為情境主線,在民主,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師生互動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為課堂的小主人的'樂趣。
參與性:上課的開始我首先提出質疑:8+5應該怎樣算,你有什么好辦法?用學具分別表示8和5,然后動手擺一擺。在這里,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動手操作學具和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在匯報時我盡量讓學生敘述、補充,使他們體驗了自己獲得成功的快樂。
選擇性:學生在進行“湊十法”的演算時,同時找到了拆大數和拆小數兩種方法,基于這種情況,為鼓勵學生的積極思維,我忽略了課本上“看大數,拆小數”的計算方法,而是對兩種拆數方法都給予了肯定。并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對于這樣選擇式的教學,我在練習設計時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價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還需要獨立思考?我個人認為:合作是在對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獨立完成有困難或依*個人力量能夠完成但效率遠低于集體完成的情況下所進行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探究進位加法的算理是一個難點,我覺得學生有必要通過討論來互相交流想法,獲得新知。為了避免一些學生只當聽眾,我要求每個人先自己動手,在思考出一種方法后,再與小組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這樣既給了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又分享了其他同學的經驗,獲益斐淺。在游戲進行中,有的小組分工明確,有的小組合作意識不強,所以兩極分化明顯,這樣的差距也使學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這節課總體來說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形式多樣的練習題以及雙語課的語言氛圍使得課堂氣氛較好。但同時也有很多遺憾之處。如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的參與性沒有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巡視走馬觀花,而未深入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共同參與到他們的探究中。對于進位加法的算理,未給與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落實,講透,使得在時間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戲時我原本設計先給學生時間進行小組分工,但教學時有所遺漏,使得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自己職責不明,未達到預期的競爭場面。
比賽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作為教師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帶進課堂,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得到發展,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將不斷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加法》教學反思17
5 以內的加減法是10 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學生由幼兒園學習的基礎,計算除去個別學生有難度,大多數學生掌握較好,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在具體的情景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這個內容上面來。我是這樣做的: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就在我們的身邊。
課本上的情景圖非常有意思,但與學生的生活里聯系不夠密切,我在教學中,盡量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比如教學5 以內的.減法,我設計了下面一個活動:分貼畫。小孩子對貼畫都很感興趣,小眼睛緊緊盯著貼畫,看究竟怎么分。注意力一下子都轉移到學習上來,我就勢引導:我能提出一個有關貼畫的問題,誰能回答正確,就將給他一張貼畫。我有5 張貼畫,獎給坐得最端正的曹卓凡一張,還剩幾張?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了,我趁機引入了減法的意義。并提問:誰能根據我手中的貼畫,發現一個減法問題,提出來。學生很快提出了關于5 以內減法的所有問題并進行解答,教學效果特別好。
2、采用多種練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
1、視算
每節課前,利用3 ——5 分鐘的時間,按既定速度出示口算卡片( 投影片) ,讓學生看卡片( 投影片) 口算?稍谌嘤瞄_火車或對口令等形式進行練習,也可以指名回答或搶答。課中,可以讓學生自己或同桌或四人小組利用自制的口算學具進行練習,使視覺、思維與口語表達密切聯系起來。
2、聽算
教師按一定速度讀題,學生迅速口算,直接寫出得數,使聽覺、思維與口語表達也直接聯系起來。
3、筆答
教師事先準備好口算題單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強化學生的口算能力。
4、游戲 性練
。1) 口算接龍。教師事先準備好幾組口算題( 可寫在動物、花朵等圖案的反面) 各組學生每人一題,逐一填寫得數,看哪組同學算得又對又快。
。2) 找朋友。教師事先準備好寫有數字( 口訣)、算式的卡片,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通過口算迅速找到自己的朋友。
5、競賽
每周一次進行比賽,評出有進步的學生,激勵其多練。
通過各種游戲使枯燥的口算練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總之,口算練習要經常化、趣味化、長期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加法》教學反思18
本學期的教學我沒有按照書本的內容來,因為學生在上學期學習了2345的分成與加法后,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習慣性。于是我準備把數的分成和加法一直上到數字9,然后再返回到前面學減法,遵循學生的學習慣性。本來只是做知識結構整合,也會擔心這樣的授課方式學生會難以接受,但效果比我預期的要好,在學習數字6的時候學生們都能很快的掌握六的分成和加法,再加上細化的講解計算方法,同學們對知識掌握更加牢固。當然這是針對A類學生的新的學習方法,目前來說會導致的負面結果也是B類學生沒有辦法聽懂相關的知識。課堂教學更加的兩極化,但這樣的分類教學也是勢在必行,否則到最后更壞的結果會是首尾都兼顧不了,課堂知識的學習更加混亂。
目前來說本班12人,能聽懂并完成任務的'只有A類四人。有一人需要多提點,也能勉強跟上A類學生的進度。剩余一人可跟讀書寫,但是完成度不高。這兩人等次也是不一,但可劃為B類。剩余的六人其中中重度智障兩人,自閉癥四人,皆是無法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一節課中我會用大概十分鐘的時間給那四個學生把新的知識教授,然后讓他們自行練習。中間的二十五分鐘留給BC類學生,單獨授課,每人大概5分鐘,授課內容根據他們自己的情況設定。本班級人數多,教學實施難度相當大,我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看是否可兼顧大部分人課堂中有所學。
得數是六的加法這一課,我準備使用三課時完成,目前授課內容還在分成和計算上面反復練習講解鞏固,F在的學習情況是:A類學生已經能獨立完成讀,寫分成和加法算式。B類學生在老師幫助下能完成讀寫分成和加法算式。C類學生在教室繼續獨立完成點數的任務。我通過對知識的梳理,把知識變成模塊化,一點一點的讓學生吸收,所以現在學生對得數是六的加法這課內容掌握較好。
現在的數學教學不能再按照統一授課的模式上課,要開始有新的改變,否則生活數學也就是空談而已,改變的第一步也許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也不能繼續故步自封,這樣對教師個人的成長和學生的學習也是不好的。好的教師要時刻保持敏銳的視野,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也要不斷做出相應的改變。
《加法》教學反思19
一年數學的教學內容是加法的意義及“5”以內的加法,這些內容,因為學生原來已經接觸得比較多,因此,教學之初,學生好像都已是輕車熟路,十分輕松,老師也感到沒啥可學的了,但進一步探究下去,學生對于加法的內在意義十分模糊,從字義上給他講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感到,對于初涉數的認識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課堂上采取的教學原則,應該克服老師少“說教”,而大部時間應該設計一些針對性的活動,教師多做示范,結合學生能夠接受的說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操作過程中有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先有了感性的認識,再經過老師簡要的通俗易懂的`點撥,抓住要害的關鍵,設計恰當的活動,用上妥帖的精練的語言,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要比以往花費更大的力氣與機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通過這些簡單的認識能夠自覺地進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層的認識和規律,用初步的認識去發揮最深層次的思維,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適應知識的不斷更新,適應終生學習的需要,適應創造性的個性發展。
《加法》教學反思20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給我們提供的統計圖表提供了多個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動物種數和瀕危,受威脅的種數,根據教學需要,我在進行教學時,將這兩部分大膽舍棄,只保留中國特有的種數一欄,這樣,避免了因為信息多而導致學生無從下手的現象,不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創設了情景之后,放手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匯報。整節課,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這也課也存在著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1、雖然重視了小組合作,但小組合作還要注意在學生已經獨立思考后再展開,否則學困生會受到思維活躍的學生的'限制或中懶于思考,要留出大塊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我在課上則有些急了。
2、課上在學生小組合作探討解決問題方法的時候,有個別學生的口算簡算方法比較獨特,因為時間關系我在處理的時候采取了表揚并簡單重復的方式。要多關注孩子在課堂上思維的火花,有獨特的方法應該重視。
3、還要多注意反饋,表揚好的,糾正錯誤。 在今后教學中我還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在課上多關注學生個體,課后及時反思。
【《加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加法教學反思08-09
3的加法教學反思09-30
《加法的認識》教學反思05-11
《筆算加法》教學反思05-25
3的加法教學反思11-21
《加法》的教學反思范文10-05
《認識加法》教學反思07-17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08-28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04-22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