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在現實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
一、利用已有知識引導學生實現正遷移。
《分數乘整數》是分數乘法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而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與整數相乘的意義相同,這節課在引入課題時,葛文娟老師設計了下面的兩道習題:
(1)做一朵綢花要30厘米綢帶,小麗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多少厘米綢帶?
(2)做一朵綢花要0.3米綢帶,小紅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多少米綢帶?
通過讓學生列式并追問為什么都用乘法計算,激活學生已有的對整數乘法意義的認識。然后再通過改題呈現例1:做一朵綢花要米綢帶,小芳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學生順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通過我追問這題為什么也用乘法計算?學生自然地將整數乘法的意義遷移到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中,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二、尊重學生的“數學現實”,加強算法的探究。
在學習本課之前,其實已經有許多學生大概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但對于為什么要這樣算就不清楚了。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呈現問題——探討研究——得出結論)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么可學的.了。”,從而失去探究的興趣。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設計恰當的教學形式,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在教學時×3的算法時,小葛老師問:你知道怎么乘嗎,你認為整數3與分數的什么相乘呢?重點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乘。抓住這一質疑點,提出:“為什么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著“為什么”去探索。由質疑開始的探索是學生為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主動探索,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迫不及待地,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從不同的角度解決疑問。
二、實現教學的個性化,發展學生的思維。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課中,葛老師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有的學生通過對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的理解,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有的學生通過計算分數單位的個數來理解;有的學生講清了分母不能與整數相乘,只能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道理;還有的學生將分數轉換為小數,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結果。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包括教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我們成人的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些單一的、刻板的要求只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2
一、引導自主探索,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
1、導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涂色表示3個米,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求3個米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并為引導學生探索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進行了知識結構上的鋪墊。
2、通過交流與討論,引導學生主動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歸納和類推,進一步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二、加強過程體驗,體會過程約分比結果約分更簡便。
在解決例1的第(2)題時,我在處理算法多樣化與算法優化時設計了88×8/11=?的練習,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加強過程體驗,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后,體會到過程約分比結果約分更簡便且不易錯,形成一種內在需求,優化算法。
存在不足:
本課算理強調還不夠,特別是練一練第1題,在學生獨立完成后,我在組織交流時不夠充分,只交流了學生的計算方法和結果,忽視了學生是如何涂出4個3/16的,后來我發現學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實通過學生涂色寫算式,可以溝通分數乘法和分數加法間的聯系,進一步體會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體會“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算理,我沒有很好地把握教材這一練習設計的意圖,沒有敏銳地把握教學資源,很好地鞏固算理。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3
分數乘整數的知識基礎在于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及分數的意義及整數乘法的意義等知識。在課前,我對這些內容進行了一定的復習,再進入分數乘整數的教學。
分數乘整數的算法很簡單,在相乘時,分母不變,只把整數和分數的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關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視,注意到圖形和算式之間的聯系,在計算前充分讓學生感知畫、涂圖形的過程。因此,在后面計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較容易了。再者,對“分數乘整數表示的意義”也有機的滲透,為后面的知識打好鋪墊。
一堂課上下來,由于學生對內容比較容易接受,課堂上有了空余時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比較清晰,但還存在的問題就是約分的'環節,有些學生喜歡算出結果以后再約分,對計算過程約分還不愿意采用。
這一環節還應講深講透。學生可能對于這種在計算過程當中的約分,還是一知半解,對這樣約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夠清楚。學習分數乘整數,學生在計算時肯定會遇到先約分后乘還是先乘后約分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為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那么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無關緊要,只要不出差錯,最后都能得到正確結果。顯然,我們還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較高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那么我們就必須讓學生明白到底哪種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續學習。作為分數乘法的第一節課—分數乘整數,形成先約分后計算的良好計算習慣,對于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速度,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分數乘法過程中約分時,我讓學生用兩種方法進行了比賽,如果哪位學生是用整數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當然會很慢,當做得最快的同學展示自己的做法時,其他同學恍然大悟,深刻體會到計算過程中先約分,可以化繁為簡。這樣,學生在做分數乘法時,不僅僅滿足于“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而是記住“能約分的要先約分”這一要點。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4
把這次公開課選為《分數乘整數》這一內容,是因為上學年聽了冬梅老師講了若干遍《分數乘分數》,并一舉在市名列前茅。我選了《分數乘分數》的前一信息窗,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對此類課的教學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覺有信心上好這節課。
課堂上,我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方案一步一步地進行著。結果第一環節提出數學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列出算式就出了問題,我提出:“‘求做一個風箏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條?’其實就是求什么?”。一下子把孩子問在那里了。周折了一小會兒才開始列式計算了。緊接著第二個環節列式計算,并理解分數乘整數算式的意義還好。很順利地進行到第三個環節學習計算方法。大部分學生都用分母不變,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的方法計算的。我不失時機地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呢?比比看誰的理由最充分。這時學生們都陷入了思考,帶著“為什么”去探索。在課堂上迫不及待。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在理清算理的基礎上通過課件演示總結出法則。這一環節我自己還比較滿意。到了第四環節,通過法則指導計算,并學會簡便方法約分時,又出問題了,學生不理解為什么約分后的分子相乘分數的.大小還不變,一直在那里糾結,足足耽誤了將近十分鐘的練習時間。
通過評課,同行們給我找明了問題的關鍵:
1、教師在第一環節的提問繞圈子了,不要問學生“要求這個問題就是求什么?”直接讓學生列式解答即可。在列式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現6個相加可以寫成×6的形式,從而明白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應當與算理相融合,一位同學探究說出算理和算法以后,應該結合課件再多找幾個學生強化一下,這樣落實面才會更廣一些。
3、當學生提出對于約分環節的不理解時,教師不要急于解釋,可讓其在練習的基礎上驗證一下,或告知其下課后繼續研究,一定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與個別學生糾結一些價值不大的問題。教師要有主觀能控力。
4、分數的書寫順序要注意標準。
聽了大家伙的建議,自己感覺很有道理,不再去鄰班講一次真對不住朋友們提出的這些大好建議。感謝教研組的評課,各路高手就像是一位位神醫,幫我查找到這節課的各種病癥,只不過要想醫治成功還需要“患者”的努力。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5
“分數乘整數”在練習中,50%的學生喜歡用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來做分數乘法。學生利用式題,不但總結出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而且知道了算理(也就是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真正做到了算理與算法相結合。
基于這兩者天壤之別,筆者有了深深的感觸,上述兩個案例讓我想到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我們常說的備課之先“備學生”到底備到什么程度?對于學生的知識前測,教師心中有多大的把握?沒有對學情準確的偵察”,便絕對不會”打贏”有效教學乃至高效教學這一勝仗。很多教師在備學生的時候,是借用別人的眼光來估計自己的學生,看教參上是怎么說的。教參說這時的學生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知識經驗,教師便堅信自己的學生也定是如此了。沒有或者很少考慮到雖然是同一個年齡段的孩子,但還有諸多不同的因素:也許你的學生是后進的,他的基礎沒你想象的那么牢固;也許他是絕頂聰明的,學習進度已經超過好多課業了。
如上述案例中,關注學生轉化的思想就是本課時教學的重中之重.數學知識有著本身固有的結構體系,往往是新知孕伏于舊知,舊知識點是新知識點的生長點,數學教學如何讓知識體系由點到線,線到面,使知識結構“見木又見林”是十分必要的。案例1從整數乘法遷移到分數乘整數,想法是可取的,但整數乘法的意義在二上年級就已經出現,而且教材中沒有出現整數乘法的抽象表達方式(即整數乘法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對于五下年級的學生來說,遺忘程度可想而知。而案例2中,以五上年級的分數加法為基礎,讓學生自由探索,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轉化是需要條件的,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學生才會去嘗試。
今天這節課的算理看似簡單,其實理解還是有困難的.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在遇到一個陌生的問題,如”1/5×3=?”時,學生對算法的興趣遠遠勝于算理.因為算法可以直接得到結果。一旦知道算法,多數學生會對算理失去興趣。甚至為了考試成績去死記硬背算理,算法與算理完全脫離。那么我們實際上不是教數學,而是在教一門計算程序:不是在培養研究者,而是在訓練操作工。這與”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相違背的。
數學思想方法內容十分豐富,學生一接觸到數學知識,就聯系上許多數學思想方法。寓理于算的思想就是小學數學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學時,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把握。小學是打基礎的教育,有了算理的支撐,算法才會多樣化,課堂才會更開放。
課標中,原來講“雙基”,現在變成“四基”,多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筆者認為,只有具備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才能在思維上促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發展。不但教給學生一個表層的知識,更要給學生思維的方法與思想。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分數乘整數之前,班里已經有不少學生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么可學的了。”,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于是在教學時,我提出:“為什么結果是9/10?為什么要把分子與整數相乘?”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著“為什么”去學習。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課中,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有的學生通過對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的理解,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有的學生通過在老師給的練習紙上涂色來得到結果;有的學生講清了為什么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道理;還有的學生將分數轉換為小數,同樣得到了結果。
存在的一些問題。
讓學生體會先約分比較簡單時,出現了些問題。在做完例題第二個問題之后,依然有不少學生依然覺得先計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題,其中最后一題數據較大,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我現在覺得,如果在例題教學完之后就直接完成那個8/11×99,這樣就更加直接了,學生立刻就能體會到先約分的好處了,那么再做其它需要進行約分的題目就方便了。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7
分數乘整數的知識基礎在于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及分數的意義及整數乘法的意義等知識。在課堂的開始環節,我對這些內容進了一定的復習,再進入分數乘整數的教學。分數乘整數的算法很簡單,在相乘時,分母不變,只把整數和分數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關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視,注意到圖形和算式之間的聯系,在計算前充分讓學生感知涂圖形的過程。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復習幾個相同分數和的計算方法。從而讓學生感知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分數和的簡便運算。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從加法的角度聯想到分數乘整數的方法,這種順向遷移,對學生的學習作用很大。在學生研究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中,用以前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和理解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容易。教師運用新知與舊識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認知的最近發展領域自由學習并有所收獲,學生的學習是積極有效的。
二、讓學生感受,學生才會感悟
對于學生而言,計算方法沒有難度。但是形成先約分后計算的計算習慣確實在教學中的難點。來自學生的困惑:為什么一定要先約分,不約分也可以計算出結果。只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約分的優勢,以及不約分計算的弊端,學生才會自發的先約分后計算。先設計簡單的.數據,學生既可以先約分再計算,也可以先計算再約分。因為數據簡單,所以無論哪一種學生都可以得到正確答案。再設計7/22×33這道題,學生先計算后數據比較大,看不出公因數沒有辦法約分。所以學生中出現兩種答案。這時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感受先約分數據小容易,先計算數據大很難約分。只有經歷過這種錯誤的學生才有深刻的感受------先約分再計算,計算更方便。
三、掌握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在這節課上,重點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但是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體現的不多。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計算能力能夠有所提高,這樣一節計算課的效果就更好了。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8
分數乘整數是“分數乘法”教學的第一課時,是學生理解分數乘法意義的起點。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已學的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加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努力結合現實的問題情境,將計算學習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分數乘法的意義。創設學生喜歡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學生很容易結合整數乘法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這樣處理,既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把整數乘法的意義推廣到分數中來,即分數和整數相乘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在教學分數和整數相乘的計算法則時,我指導學生從讀一讀,說一說,練一練,想一想,議一議五個方面入手,例如:教學3/10×5,首先讓學生明確,要求3/10×5,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聯系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得出3+3+3+3+3/10,然后讓學生分析分子部分5個3連加就是35,并算出結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計算過程,特別是3/10×5與35/10之間的聯系,從而理解為什么“同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接著讓學生自己嘗試練一練7/10×5,然后進行集體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那一步先約分,比一比在什么時候約分計算可以簡便一些,從而明白為了簡便,能約分的先約分。
總之,本節課我能盡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以記憶法則、機械訓練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參與到算理的探討、運算規律的歸納中來。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9
反思本節課,無論是教學目標的定位,還是教學過程的組織,都反映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為此,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真正主動地、投入地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就應該設法讓其在一開始就產生探究的內在需要,這是非常關鍵的。因此,這就需要老師既兼顧知識本身的特點,又兼顧學生的認知和學生已有的水平,尋找合適的切入口,讓學生感受到眼前問題的挑戰性和可探索性,從而產生“我也來研究研究這個問題”的興趣。這節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經歷折紙操作——合作交流——尋找計算方法這一過程,使學生發現并掌握分數單位乘分數單位的計算方法。由于在這個過程中討論的素材都來源于學生,他們討論自己的學習材料,熱情特別高漲,興趣特別濃厚,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出“我的發現”,而對自己尋找出的法則印象特別深,同時又產生了繼續探索、驗證兩個一般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的欲望。
二、關注結論,更關注過程
傳統教學是教師利用復合投影片等手段,讓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再利用其計算法則進行大量練習,以實現“熟能生巧”。“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新的理念說明:數學教學活動將是學生經歷的` 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因此,教學本課時力圖讓學生親自經歷學習過程,即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究算法-舉例驗證——交流評價——法則整理等一系列活動中經歷“分數乘分數”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這里實現了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經歷、去體驗、去創造,同時也考慮了學生解題策略的自主選擇,顧及了合作意識的培養,我深信這比單純掌握計算方法再熟練生巧更有意義。
三、 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滲透
新課程標準指出:“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經過不斷思考獲得規律的過程中,著眼點不能知識規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種“發現”的體驗。在這種體驗中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體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本課從教學的整體設計上是由“特殊”去引發學生的猜想,再來舉例驗證,然后歸納概括,力圖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歸納思想。首先讓學生通過活動概括得出“分數乘分數”只要“分子不變,分母相乘”或“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即可的計算方法,再由學生自己用折紙、化小數、分數的意義等方法來驗證這種計算方法,發現了“分數乘分數,分子不變,分母相乘”特殊性,以及“分數乘分數,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這其間滲透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四、 困惑之處
如何關注全體?本課第一階段研究“幾分之幾乘幾分之幾”時,由于學生是在自己操作的基礎上去發現規律的,所以全體學生興趣高漲,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探究的過程。而到第二階段去驗證交流“幾分之幾乘幾分之幾”中,除了用折紙法驗證交流外,其余的環節幾乎都被幾名“優等生”“占領”,雖然教師多次這樣引導:“誰能聽懂他的意思?你能再解釋一下嗎?”,“用他的方法去試試看。”但部分學生還是不能參與其中,成了“伴學者”。所以,如何面對學生的差異,促使學生人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中值得探索的一個課題。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0
一、尊重學生的“數學現實”。
在教學分數乘整數之前,其實班里已經有不少學生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么可學的了。”,從而失去探究的興趣。于是在教學時,我提出:“為什么結果是9/10?為什么要把分子與整數相乘?”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著“為什么”去探索。
二、實現教學學習的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課中,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有的學生通過對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的理解,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有的學生通過在老師給的練習紙上涂色來得到結果;有的學生講清了為什么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道理;還有的學生將分數轉換為小數,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結果。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包括教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我們成人的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些單一的、刻板的要求只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對教材進行重組。
本節課時一節枯燥乏味的計算課,因此我利用烏龜和兔子進行智力比賽的方式來刺激學生求知解題的欲望,讓孩子們在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環境氛圍下,不知不覺地完成書本上的基本練習。當然我也對教材的聯系題目進行了重組和改編。如練一練第一題,我就把4個改成了3個,這樣就使得這題避免約分,先解決不用約分的計算方法,再進行約分的教學。使整節課自然分成兩部分來進行。
四、存在的一些問題。
本節課總體來說比較成功,課堂上的內容都比較順利的完成了,但是在讓學生體會先約分比較簡單時,出現了些問題。在做完例題第二個問題之后,依然有不少學生依然覺得先計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題目,其中最后一題數據較大,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我現在覺得,如果在例題教學完之后就直接完成那個8/11×99,這樣就更加直接了,學生立刻就能體會到先約分的好處了,那么再做其它需要進行約分的題目就方便了。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04-13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04-07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04-07
分數乘整數教案模板08-24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04-02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04-03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通用10-18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精選13篇)11-09
《小數乘分數》教學反思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