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1
前段時間認真鉆研了一番第九冊《諾曼底號遇難記》,現在課已講完,靜下心來反思了一下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收獲如下: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兩點,一是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哈爾威船長臨危不亂、忠于職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質,二是能力目標:讓學生知道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并要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于第二個目標自覺落實得還可以,主要體現在如下環節:
1、更改課題。上課伊始在板書課題時我沒有按課文原題寫,而在黑板上寫下了“偉大的靈魂”這個題目,這時學生自然要提出疑問,我順勢告訴學生:“這個題目是老師讀完這篇文章后產生的自己的見解,相信你們在學完這篇課文后也會產生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你們也可以把自己認為合適的題目寫在書上。”這一舉動不但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對重點訓練項目的一個落實。因為這篇課文是本組的第三篇課文,通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此時更改課題是想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不僅僅指不依賴于別人的現成答案,還包括不依賴課本,不迷信權威,要敢于向課本,向權威挑戰。
2、討論船長命令大副開槍這一命令。通過每次教這篇課文時學生的反饋來看,對于這道命令大部分學生剛開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問:“對于這道命令,你有沒有什么疑問?”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然后圍繞到底該不該開槍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的觀點有如下幾種:
A、認為船長只不過是嚇唬嚇唬不會真開槍。對于這種觀點我沒有給予肯定或否定,讓他們接著聽其他同學的觀點。
B、認為女士優先,男人不該搶在女人前面,所以該開槍。持這種觀點的同學最多,這時我會提醒一句:僅僅是因為男人們違背了道義就該開槍嗎?
C、當時船上很亂,如果不開槍可能會死更多的人。這樣經過相互交流、啟發,持前兩種觀點的同學自然會逐漸認識到自己考慮問題的片面性,進而明白閱讀要產生正確的見解,還要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
3、對于船長的以身殉職學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這又成為培養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一個好時機,有的學生認為船長是沒有時間或機會逃生,有的認為船長舍不得船,還有的認為船長是出于責任感選擇了以身殉職等等。在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這些想法后我盡量尊重學生的見解,只要合理都給予充分的肯定。
至于本課的情感目標,感覺落實得不到位,雖然學生感受到了船長的崇高品質,但是并沒幾個學生為之感動,情感上的共鳴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強烈。我想這還是因為老師引導得不到位,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但到底怎樣的問題才能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互生呢?我也同諾曼底號一起遇難了。我想今天我之所以會“遇難”,都是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夠用心,沒有很好地去落實新課改。以后,我會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寶貴的試驗田,大膽地嘗試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更深層次的對話。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2
當讀完這篇課文,我的心已經被深深震撼。課上,我致力于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偉大品質,體會作者引人入勝的描寫。
一、引導質疑,激起閱讀興趣。
學生進入高年級,解決自己感興趣的語文問題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在閱讀中有明確的目的性。本節課利用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一段視頻,將文中恐懼、慌亂的場面描寫進行直觀呈現,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朗讀體會,以自己的朗讀和想象進行情景再現。但是這不是唯一的目的。當學生體會到當時場景的混亂之后,教師出示資料引導學生對比,“①泰坦尼克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死亡人數大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二。②諾曼底號:共61人,除了船長,全部生還。”孩子們讀到這份資料明顯受到震撼,輕嘆聲傳入我的耳中。我即時引導質疑:“讀了這兩份材料,對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何君同學立刻提出,“為什么泰坦尼克號死了那么多人,而諾曼底號只死了船長一個人?”當然,通過對比,這個質疑很自然會出現。同樣是海上遇難,同樣開始的時候是無比恐懼和混亂,正是因為諾曼底號有一個偉大的船長,才會讓旅客和船員們安全脫險。教師此時拋出問題:“哈爾威船長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竟然能夠從死神的手中拯救60個人的生命?默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哈爾威船長的品質,寫在旁邊空白處。同時,可以把有關的重點句子勾畫出來。”相信這時候,學生的閱讀是有一定興趣的。
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學生在字里行間仔細品悟,通過相互交流談出自己的感動。同時,工具性也不容忽視。本課工具性主要體現在:
其一,認識場面描寫。
其二,詞語的比喻義的認識。第一點是教材要求的教學目標,第二點是根據課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關于場面描寫,在學生閱讀后明確“像這樣對于在同一時間內眾多人物表現的描寫和有關情況的描寫就叫做場面描寫”,并且適時質疑,“表現船長的冷靜,只重點描寫船長就夠了吧?為什么前面還要有大段的場面描寫?不會喧賓奪主嗎?”徐晨同學體會到:“不是喧賓奪主,描寫人們的混亂,這樣對比就能更好地表現出船長的鎮定自若。”這樣,學生通過對場面描寫的閱讀體會到了具體的襯托作用。
三、分角色朗誦體會情感
在學生體會到船長與機械師和大副的對話中能體現船長的果斷與鎮定時,我指導學生進入情境朗讀,第一組陳宇朗讀船長的話雖然以洪亮的聲音和很快的語速來表現船長的果斷,但是欲速過快,朗讀時個別句子不夠清楚。于是我提示:“船長啊,我給你提個意見。你剛才說話太快了,讓別人聽了感覺你有點著急。要讓別人體會到你的鎮定,就在說話的時候冷靜些,讓自己的話語落地有聲!”到第二組朗讀時,我讓學生去掉中間的旁白,學生朗讀銜接緊密,比較好的表現出了當時緊張的情況下船長的果斷與船員們的默契配合。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不是完全根據教師的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是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學生的思想和教學文本不斷碰撞,創造火花不斷迸發,新的學習需求、方向不斷產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思考和感悟時有形成。這就是“生成”的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課堂,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挑戰。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誘發“動態生成”,怎樣捕捉“動態生成”的鍥機,使“動態生成”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們每位教師共同努力的目標。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3
本周二,武漢市教科院領導來我校進行教學視導,我執教《諾曼底號遇難記》,有幸得到市教院領導張鳳英老師的指導,深感榮幸,從準備備課,到二次試講,再到正式講課,最后到得到領導的指導,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過程,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讓我收獲了很多,很多。
上完《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后,我細細回顧了整個的教學過程。《諾曼底號遇難記》是一篇意蘊比較深厚的文本。為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地研讀了文本,參考了網上的資料和部分教案,最后還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好教案。第一次試講是在吳承紅老師班上,吳老師為了配合我上好這節課,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讀熟課文,并在朗讀上對學生進行了指導。所以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相當熟悉,試講那天感覺學生的表現,狀態相當不錯,只是自己對整個設計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嫻熟,所以整堂課的效果并不好。第二次試講,為了急于達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鑒了很多別人的東西,可是,適得其反,整堂課下來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覺也不好。
經歷了兩次不太滿意的試講,我又再一次潛下心來,拿起課文,反復朗讀,靜靜地思考,仔細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據自己班上學生的特點設計教案。正式講課那天,我的腦海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學生的狀態也特別好,雖然沒有在課前對課文中的問題做任何提示,但是學生事前熟讀了課文,所以整堂課,無論是學生參與程度,回答問題,還是朗讀課文等等方面,都還不錯,我也是非常投入,滿懷激情,感覺比前兩次試講的效果要好一些。特別是課文最后部分的朗讀,“關于船長在挽救了60個人的生命后,自己卻選擇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學生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為船長偉大的精神所感動,當傷感的背景音樂配著感人的文字,學生的朗讀特別精彩,情感很到位,達到了一個小小的高潮。
課后,教科院的張鳳英老師和我進行了溝通和交流。張老師的對我的課進行了肯定。認為我的教學設計是合理的,整堂課的思路清晰,注重學生朗讀,學生以讀為主,讀中品位,讀中感悟。注重了語文教學中的抓住關鍵詞句,品位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感。
同時,張老師對我的這堂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1、文中船長這個人物形象,在我的課堂中,整堂課下來,在學生心中還沒有形成一個非常豐滿的形象。雖然通過學習課文,體會船長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等,品詞品句,船長這個形象,在學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還不夠,應該讓學生感受到一個有血有肉的船長。而且整堂課應該是結合文本,逐步的呈現船長這一形象,讓船長形象在學生心中,一步步的深化,升華。
2、教師的主觀感受過多,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感悟。舉一例子:‘船長和船同沉大海,值不值?張老師認為,不能這樣問,因為值不值,老師的主觀上就有了指向性,以至于對學生是一種暗示,讓學生沒有更好的發揮的空間。
3、解讀教材還要剛透徹。例如“大家立刻不作聲……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上空。和“人們凝視雕像沉入大海”要挖掘內涵。
4、不管是讀課文還是教課文,要給學生一種整體性,特別是六年級的孩子,不能讓課文有些割裂的感覺。“例如,老師讓學生先讀7到11自然段,思考一個問題。然后再讀哪些段落,在完成一個什么任務,…”這樣不好,不能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學習,應該是通讀課文,讓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牢牢把握自己的教學核心點,不管學生怎么說,始終要把學生引到這幾個重要的點上來。
5、整堂課還是感覺老師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讓學生順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的往老師既定的內容,要求上牽的感覺。還沒有完全放手學生,讓學生沒有太多自我的空間。感覺老師牽的比較多。
聽到張老師的評價,我不禁感嘆;專家不愧為專家,指出了很多沒有引起我重視,甚至是我根本發現不了的問題。雖然她提得意見中,有些我無法在課堂上實施,甚至并不明確到底該怎么做,但是我依然有很多收獲。當時談到“不割裂課文,給學生整體性,放手讓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空間’這個話題時,我當時提出,這樣的方式,那么老師將會更難掌控課堂,會擔心收不回來,這樣對老師的要求會更高。我流露出不敢嘗試的想法,張老師當時的一句話”你是教研員,你都不敢嘗試嗎’讓我頓生許多感悟。
是啊,最初聽到張老師和我們談到的對語文課的種種想法和要求時,感覺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好難,如果能做到像張老師說的那樣,那簡直都成特級教師了,心想,她怎么能給我們定位這么高的要求,似乎拿我們和特級教師再靠。但是,細細思考后,覺得這樣未嘗不可,只要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有什么方法不能嘗試的呢,也許,一下子無法達到那樣一個高度,不能盡善盡美,但是起碼要嘗試,努力過后,就會一步步的靠近目標,就會離要求越來越近。
我想,在今后的課堂中,我會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努力,不斷的追求……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4
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通過對話朗讀感受人物形象
在感受哈爾威船長的臨危不亂,沉著鎮定,當機立斷,機智勇敢時,我找了三名同學站起來分角色朗讀。為了渲染氣氛,把大家帶入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說,同學們現在我們就在諾曼底號船上,船長正駕駛著他的輪船在茫茫夜霧的大海上航行,突然,前面出現了一個小黑點,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等哈爾威船長發現他的時候,這艘滿載貨物的大輪船正以全速沖撞過來,要跳投躲閃已經來不及了,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瑪麗號重重的'撞在了諾曼底號上,諾曼底號被剖開了個大口子,海水立刻灌進船艙,所有的人都被嚇呆了,接著船上所有的人恐懼的尖叫起來,吵嚷起來,哭叫起來人們一窩蜂似的涌到甲板上,大家你推我桑,形勢混亂極了。這時,船長出現了......接著,讓船長、大副、洛克機械師對話,船長威嚴的聲音響起,船上出奇的寂靜。這時,完全把學生帶進當時的情景當中,是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所以,對話精彩極了。通過讀,再談,在感受形象,通過感受形象讓學生反復去讀,這樣就把學生的情感充分調動起來了,船長的形象仿佛一下子屹立在大家的面前。
二、升華情感,寫作訓練
教師飽含情感的敘述:‘就這樣,哈爾威船長與“諾曼底號一起沉入茫茫的大海,消失的無影無蹤,就這樣這位英雄的船長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一曲昂揚的生命贊歌,他雖然犧牲了,但他的形象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活在所有英吉利人們的心中,此時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請你仿照實話實說節目的語言風格對哈爾威船長說一句你的心里話。
三、延伸拓展
出示圖片伴隨教師的解說:汶川大地震中76歲老人溫家寶總理親臨救災第一線;汶川地震中護衛學生的英雄教師譚千秋,地動山搖。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只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幸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恒……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后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落淚。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5
借助語言文字感受哈爾威船長的品質和光輝形象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時,在通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后,我引導孩子細讀批注,你認為哈爾威船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交流中聚焦三大塊:災難來臨時船長與眾人反應的對比;船長與大副之間的一組對話;兩次對船長形象的白描。邊交流邊品讀,感受人物品質。
備課時如果能找來電影中的沉船片段看一看,學生對故事發生的`背景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6
今天下午進行了諾曼底號遇難記的一個講課練習,效果不是很好!
總結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自己準備不是很充分,在上課之前才把教案和練習單打印出來,發給學生,沒有做到提前到教室進行準備。
其次是對學生不太熟悉,不了解學生特點和水平,有的學生看看起來挺愛回答的,但是叫她起來才發現連題是什么都沒有讀清楚,也沒有概括文章的能力。
第三,因不了解學生問的問題比較深,孩子們無法理解而且回答不按順序,若是按照他們的順序,這課就已經結束了!可能之前他們對課文了解并不多,因而在分析課文時找不到地方,找不準詞語。
第四,課件準備的不充分,然后原來預計播放泰坦尼克號沉沒視頻,多媒體居然沒有播放出來,電腦格式不支持,這是一個失誤。之前沒有想到會出現此問題。
第五,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不夠,講著講著,我發現有的題本來應該是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但是因為開始視頻無法播放,為了趕時間自己給總結概括出來了,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第六,教育機智不夠,出現泰坦尼克號車的圖片的時候,問學生們的感覺怎么樣?她們的評價是漂亮巨大。然后我又問他們安全不安全?他們知道本次講海難的,異口同聲地說不安全。天啊,我簡直在給自己挖坑,只有苦笑說你們看船預見性還挺強啊!可能后面的老師沒有聽到我這句話,有的老師和我反映說我沒有回答學生的話,哎,失誤……
第七,概括文章內容,我把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大要素全部亮出來,然后讓同學們按照這些要素進行概括,可是有的時候有一些文章,就是并不是所有要素都全的',所以呢,有時候要考慮一些某些文章的特性!
通過此次事件我發現存在問題還是挺多的,所以以后注意:首先課件要準備好,電腦要了解,視頻能不能播放,一定要先準備好。
第二個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開始有一個古詩詞的誦讀,那么就是我當時要求全班人讀的,可是并不一定,要讓全班人一起讀,找幾個同學讓我給大家說一下,用一兩分鐘的時間過了就可以了。
第三,一定要事先了解學生,與學生做好充分的溝通。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
第四,每一部分的過渡語一定要講清楚。
第五,不要提太難的問題,提出來的問題爭取人人都有回來的積極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7
上完《諾曼底號遇險記》這一課,我對這課的成功和失敗之處經過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一些體會。
這節課通過寫哈爾威船長在輪船上遇到海難時,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指揮搶險,將船上60人全部安全救出的故事,贊揚了哈爾威船長盡忠職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我認為在本課中,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精神,只有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熏陶情感。可見讀書是培養語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可是在現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學生讀書就象小和尚念經一樣——有口無心。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本文教學中十分注重情景的創設,如:想讓大家想象一下當時船上的景象,再讓學生讀船長大吼道……與此同時,還注意變換形式讀:范讀、自由讀、齊讀等等,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除此以外,在本課教學中我還覺得有一處比較滿意。在課前,我板書的課題并不是原文的課題,而在黑板上寫下了“偉大的船長”,有些學生就會提出質疑,我就順勢告訴他們,這是我讀完這篇文章后給的標題,你們讀完后會有什么感想,把自己認為適合標題寫在書上標題的旁邊。這樣不但讓學生有了一定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而且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縱觀課堂整體效果,我覺得雖然有些讓我滿意的地方,但是感到課堂的主線不夠鮮明。我想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思考,不斷反思,才能真正上好每節語文課。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8
經過組內集體教研,自己的認真復備,昨天,我成功的完成了《“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的授課內容。課后,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與總結,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的思維在現實與文本中進行鏈接,達到認識上的一個梯度。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哈爾威船長偉大的人格,教學中我沒有直接抓住重點對人物的品質進行剖析,而是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假如此時你正在電影院看電影,地震來了,你會怎么做?別人會是什么表現?想像當時的`情景。之后,再由情景回到文本,讓學生對海難發生后的慌亂場面及人們的表現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認識到危急時刻利己主義的存在是可理解的,也是必然的,船長完全可以選擇逃生,而船長表現恰恰相反,由此讓學生初步感受船長偉大的人格。這樣做,給了學生一個梯度,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內容。
二、以讀為主,通過反復朗讀,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質。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朗讀來感受人物品質,如:“船長大聲吼道”“一個人的聲音能蓋過嘈雜的聲音嗎?”學生讀時興趣盎然。與此同時,還注意變換形式朗讀,指名讀、齊讀、小組讀、男女讀等。在反復的讀中,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船長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品質。
三、留下盲點,通過小組討論,給學生一個思維發散的空間,從而達到主題的升華。
課后,為了使學生的認知達到更高水平,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大副會真開槍嗎?”“船長為什么選擇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最后20分鐘只能逃出60個人嗎?只多了他一個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議論紛紛,最后經過小組合作,理解確實上升到了一個高度,有的說:船上是他的工作崗位,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所以他要和船一起沉沒。有的說:其他的60人已全部救出,他的職責已完成,他的價值已得到體現,他已經什么都不在乎了……都好的解釋啊,我想:教師只要留給學生一個思維發散的空間,學生的思維必將得到碰撞,得到升華。
在課改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朋友們,反思能讓我們拒絕平庸,反思能使我們捕捉靈感,反思能讓我們吐故納新,反思會使我們的經驗得以升華。不斷地反思,會使你超越自我,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9
《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通過描寫哈爾威船長在輪船遇到海難時,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指揮搶險,將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贊揚了哈爾威船長盡忠職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在教學中,我從兩方面入手:
一、整體感知,了解事情梗概
課堂伊始,簡單向學生介紹作者雨果,以及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文,整體感知主人公哈爾威船長的高尚品質。
二、讀思結合,大膽提問
在課堂的學習中,圍繞人物的'主要特征,讓學生在文中畫同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邊畫邊在句子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感受哈爾威船長的舍已為人,盡職盡守的高尚品質。
在感悟朗讀中,采取學生分角色朗讀,通過讀,感受人物在一定的環境中,語言、動作等的特點,從而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激勵性的評價語言過于單調。這節課,讓我發現了孩子的潛力,相信孩子,他們會給你帶來奇跡。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10
星期一我們學習了《“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航行在大海上的“諾曼底”號,突然與對面的“瑪麗”號相撞,突然而至的災難,讓船上的人們驚慌失措,就在此時,哈爾威船長憑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自己沉著冷靜的做事風格,順利的將船上的61人全部救出,自己卻與“諾曼底”號一同沉入大海。這個故事歌頌哈爾威船長的沉著冷靜,鎮定自若,以及他對工作的盡職盡責,忠于職守。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我通過齊讀,自讀和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體會人物感情,并抓住文中關于“霧”的環境描寫,來襯托哈爾威船長的鎮定自若,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哈爾威船長的'語言中所流露出來的忠于職守的精神品質。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能從課文中找到環境描寫,并能體會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品質,但就是對于課文結尾處的黑色雕像不容易理解,在完成課后作業是有一定難度,后來經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對結尾這富有深意的語句有一定理解。從課堂情況和課后作業來看,孩子們對這課掌握較好,但個別差生可能還是有一定困難。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11
經過一個星期的醞釀,今天終于上完了《“諾曼底號”遇難記》。雨果是我最推崇的一位作家,沒有之一。大學時代讀他的《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貧窮讓婦女墮落,兒童羸弱,男子犯罪。”這樣的標題語,讓人震驚。
我感嘆世界上怎么會有那樣尊崇人道主義情懷的人?一個作家怎么可以有那么高的才情?
對于《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文章,幾年前我初讀到時,就非常的震動。也一直以為它是電影泰坦尼克號的底版。雖然我沒有去考證過。但它和電影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這篇課文的精彩之處很多。那如鬼魅一般存在的環境描寫;那船長和大副之間幾次短促輕快的對話;那“讓婦女和孩子先走”的傳世名言:無不激蕩著我的心。這樣獨特的表達,在外國文學作品中是罕見的。雨果的作品讓人一讀再讀,欲罷不能。
這堂課我的設計如下:
1、導入課題,把課文的生字詞過關。課文中涉及到大量的外國人名和地名。讓學生多讀幾遍,熟悉劇情。
2、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標題,歸納主要內容。
3、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用魚骨圖來表示。
4、找出課文中船長發布了幾次命令?
通過分析每一次命令,進而體會船長的精神品質。
在這個環節里設計了兩個活動:
1)討論船長的命令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有無矛盾之處?問題很快聚焦到那句話,“讓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男生叫囂著,說不公平。既然有男生不同意這個命令,那么請你說出理由。
學生的討論總是那么淺層次,不肯深入思考。既然說不公平,但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來?
整個課堂好像大家在吵架。
我借助叢林法則和文明法則來給學生解釋。
2)假如真的有人搶在女人前頭,船長真的會下令開槍嗎?
又是一個尖銳性的問題,擺在了學生面前。
兩個討論活動簡直是課堂的高潮。
5、課文中的環境描寫,除了寫黑夜還提到了霧。霧本來是唯美的,但在這里卻是黑漆漆的,陰慘慘的。它在課文中又起了什么作用?
在一片熱鬧的討論聲中,課堂結束了。可我覺得還不夠,下午的小課又扯了20分鐘。我問,學完這篇課文,你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還有什么感受,想要說出來得嗎?
這次是讓學生自問自答,自主發言。
每一個小問題的提出,都會引起底下一場小小的辯論賽。
我說,課文的結尾處說,船長像一尊雕像徐徐沉入海里,為什么要把船長比作雕像呢?
終于在下課鈴響的時候,我結束了這堂課。我相信孩子們應該還有很多話要說。這篇課文中值得商榷的地方也確實還有很多。這就是好小說的魅力,有關它的話題你永遠都談不完,也談不夠。永遠給人留有懸念和回味。
以上的`課堂設計并非是我的創造,而是模仿了張學青老師的課堂設計。她的《給兒童上文學課》一書,我不知道讀了多少遍。這在教育教學類書中也是非常罕有的。
這次模仿也再一次向我證明了:簡約的課堂實錄真的不能代表真實的課堂表現。
后記:
今天改學生的練習冊,發現有兩道題目,很多學生做的很不如意。糟糕的課堂。難以拯救的頑童。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12
《“諾曼底號”遇難記》是四年級下冊的第七單元體會人物品質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故事。主人公哈爾威船長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難關頭,勇于決斷,沉著指揮,忘我救人,以身殉職的事。“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力”,文章感人肺腑。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深入理解災難的可怕,領會哈爾威船長在海難發生的危急關頭,勇于決斷、沉著指揮、舍己救人、忠于職守的崇高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哈爾威船長為什么會選擇和輪船一起沉入大海。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質疑標題,用問題初步感知文章內容在講課初,我先從本課標題開始質疑:“諾曼底號”是怎么遇難的?遇難之后有多少人員傷亡?誰在遇難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最后結果怎樣?讓學生通讀文章,一一給出答案。初步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環境描寫,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
災難發生后的一瞬間,有一段環境描寫“震蕩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分,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里灌,洶涌湍急,勢不可擋。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嘶嘶地直喘粗氣。”我讓學生圍繞這段環境描寫展開討論,學生討論后得出:這個環境描寫突出了當時情況的萬分危急,更能突出哈爾威船長的臨危不亂、沉著指揮、勇于決斷的高尚品質。
(三)讀好對話,體會人物崇高的品質
這一課中人物對話占了很大篇幅,我讓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讀船長的話,一組讀其他人的話。兩次朗讀,讓學生通過簡短的對話理解哈爾威船長沉著指揮、舍己救人、忠于職守的高尚品質。
二、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
(一)講課之初,通過不斷質疑,讓學生隨著幾個問題,大致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對課文有個宏觀的把握。
(二)通過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了哈爾威船長的臨危不亂、沉著指揮、勇于決斷的高尚品質,讓學生學會要通過環境描寫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閱讀和寫作方法。
(三)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讓學生通過感受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不足之處
課文里還有許多關鍵語句,由于時間限制,沒有分析到,比如“實際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這句話突出了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際心里只有別人,沒有自己,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危難之際關心別人的無私品質。以及“諾曼底號”沉船的一瞬間的細節描寫,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的高尚品質。
四、改進措施
下次再上這節課,我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課文里的關鍵語句,讓小組內討論體現哈爾威船長的高尚品質的細節描寫,集思廣益,會把文章分析得更深刻,了解人物更全面。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 13
這周學習了《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課文。這篇課文其實主題表達的很明白,就是讓學生學習感知哈爾威船長的舍己為人,沉著冷靜等優秀品質。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學習課文的主題內容,我觀看了微課視頻來學習。
導入部分,我在網上下載了一些《泰坦尼克號》電影片段,通過看視頻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讓學生知道但是沉船時候的情況緊急以及了解一些課文中的`詞語,如船舷,船桅等詞語的意思。這時候學生的狀態都是很積極的,迫切想要知道諾曼底號的詳細故事經過和結果,趁著學生的狀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并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答案。效果還不錯。
微課老師對學生是真正的尊重,讓學生身心放松,對學習,課堂可以質疑,發問。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阻力還是很大,在課堂上,問學生,如果你是這艘船的船長你會怎么做,我以為學生會說我會像哈爾威船長一樣,堅守崗位,讓乘客先走。但是班里幾乎所有學生都說我會自己先逃生。如果是以前我聽到這種回答,我會不知道怎么接下去,可能被噎住,可能會說這種做法不光明。通過學習微課,這次我肯定了學生們的回答,求生是本能,自己先逃生是人們的本能反應,這樣才對比出了哈爾威船長真正的偉大和英勇。我想這就是對學生的尊重吧。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諾曼底號遇難記》優秀教學反思10-09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反思范文10-08
《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課文教學反思10-11
“諾曼底”號遇難記12-08
諾曼底”號遇難記09-30
“諾曼底”號遇難記09-30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09-30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209-30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