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
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力圖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
1、激情導學。以興趣為先導,從美麗的風景畫面開始,引入學習數學的境界。然后進行游戲:猜一猜,使學生在游戲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這樣做到了“寓知識于游戲,化抽象為形象,變空洞為具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信息,找出數學規律,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新的“數學思想”。
2、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力圖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再創造,以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軸對稱的含義,變“學”數學為“做”數學,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整個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了對稱圖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對稱圖形的內在美。通過欣賞同學的作品這一活動,使學生在欣賞漂亮圖案的同時與大家分享“創造美”的`愉悅,體驗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觀摩同學作品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啟發而獲得一份寶貴的學習資源。
3、挖掘教材中可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因素,不僅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讓學生自主地折紙、剪圖案,發揮他們的想象,創造性地剪出各種美麗的圖案,同進比較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與聯系;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教學中我設計的推理游戲,中考鏈接等等這些活動,從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4、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喚醒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讓學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在這堂課中,我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還給了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發展需求,較好地體現了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理念。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2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時。本教材是在“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活動中人是軸對稱圖形,知道其基本特征,繪畫其對稱軸。本節課非常生動有趣,是以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編排的,是一節動手、想象能力強的課。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層次分明,循序漸進,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這節課符合兒童特點,動手較多,使學生在動手中感受到物體和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孩子們在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比較容易,也能很容易看出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但是對于教學中的幾何圖形就相對較難,找不全,看的不太明白;在優化規則圖形的對稱軸,找不到合適的重點,在教學中應充分教育學生如何找圖形的中心,從而能從圖形中自如的畫出對稱軸,而且畫的恰到好處。
總之,一節課的時間只是新知識的滲透,想要真正理會知識的應用僅僅一節課是遠遠不夠的,教學練習才是根本。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3
站在并不陌生的講臺上,講述著異界很陌生的課,心情很復雜,突然不知道怎么去說話,生搬硬套的啰嗦完。通過這次講課,我主要從備課這個角度談談我的想法。
(1)必須跟老教師請教。
上述的學情該用什么方式去引導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小孩兒的心理很奇妙,思維方式跟大人不同,好奇心很強,但怎么樣才能充分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學習知識呢?這很關鍵。用有趣的學習方式去學習是快樂的.,大多數孩子都會喜歡這種輕松的學習方式。心理研究很深奧,對于我這初出茅廬的新教師來說很難掌控,所以必須跟老教師請教,間接經驗是提升自己的一條捷徑。
(2)找素材。找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第一,方便學生認識。三年級的學生對生活有所感知但生活經驗不是特別豐富,學習當中如果出現一些罕見的教具,他們就會觀察這個教具是什么用的,為什么長這個樣?教師如果在此時再去解釋這個問題,盡管豐富了孩子的生活經驗,但是會偏離用它引導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所以,找的素材最好是生活中常見的,那些罕見的可以放在課外拓展里面,延伸一下知識。
第二,教師準備起來也比較容易尋找。我覺得最牛的教師就使用最簡單的方式教給學生解決困難的方法,常見的物品容易找到,這也可以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時間去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
(3)根據老教師傳授的教法,制作課件。
多媒體課件可以豐富課堂的內容,讓課堂更加生動,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往往也通過課件展示來進行,課件做得精彩有趣,就會達到吸引他們的目的。可是這里面存在技巧性,不光要有趣,還要做到不能搶了“教學”這一主要目的,要防止孩子光在那里看熱鬧而忘記思考。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4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合理處理教材。皮亞杰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是從原有認知水平經過同化和順應達到新的認知水平。因此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堅持“以學定教”,合理處理教材,選準教學的切入點,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基本立足點。本節教材的設計是利用天安門、飛機和獎杯引入對對稱現象的認識,再把天安門、飛機、獎杯抽象成平面圖形,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創設生動具體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感興趣而有研究價值的數學問題,應是教師課前思考最多也最重要的問題。本節教學中教師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如: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什么叫完全重合?什么樣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等等。這些問題,使他們自始至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并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
3、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間,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但是,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交流,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是值得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本節教學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探究、建立模型——應用拓展,走進生活”這一思路展開教學,用學生感興趣且富有探究空間與探究價值的問題引領學生的探究方向,用科學而有結構的材料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用獨立猜想、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班級交流等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探究空間與交流機會,引導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感悟數學學習的方法與策略,使教與學達到高度和諧,使學生在數學課上得到了充分發展。
在教學設計上若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興趣將更高,教學效果將更好。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5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一、創設情境教學。
請會折疊衣服的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疊衣服的方法,從而引出課題。
1、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杯、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2、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后,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折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
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杯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后,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想辦法做出以各軸對稱圖形、并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是本節課達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較為正確系統的認識之后,意在操作活動中鞏固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這次操作活動手段是多樣的,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動目的不同,所產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通過有序、有層次的操作更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以認識,充分概念之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在參觀的情景中,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6
軸對稱圖形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83-8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并熟練判斷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領略軸對稱圖形的美妙與神奇,感受現實生活、自然世界中豐富的對稱現象,激發學生的數學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猜一猜老師要剪一個什么圖形!
二、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1.(出示天安門、飛機、蝴蝶圖片)老師還帶來了三樣物體,把這些物體畫下來,看這三個圖形對稱嗎?為什么?你有什么辦法來證明?
2.拿出這些圖形,同桌合作,把這三個圖形對折并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
(1)你愿意把你的發現說一說嗎?
預設:①這些圖形對折后,兩邊都是一樣的。哪里看出兩邊一樣?
②兩邊重疊在一起。老師這也有一個圖形,對折后兩邊也重合了。和剛才有什么不一樣?
指出:象這樣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說成是完全重合。
(2)飛機、蝴蝶是不是完全重合?為什么?
老師也把獎杯對折了一下(上下)你覺得呢?
指出:蝴蝶不能上下對折,只能左右對折才會完全重合。看來要完全重合,怎樣折也是很重要的。
3.指出:像這樣,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邊說邊電腦演示3個圖形分別對折完全重合的過程,板書:軸對稱圖形)
現在你能說說為什么天安門是軸對稱圖形嗎?
蝴蝶、飛機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呢?同桌相互說一說。
4.中間折痕所在直線,我們稱它是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自己指一指其它兩張圖的對稱軸。(課件演示)
三、識別軸對稱圖形
1.試一試。(添個普通三角形)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研究與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軸對稱圖形。這兒有幾個平面圖形,猜猜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呢?
(2)要想知道對不對有什么辦法驗證?
(3)驗證一下你的猜想?
①追問:幾號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
②追問:5號是不是?同樣都是三角形為什么不是了?折一折給大家看看?指出:看來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三角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具有怎樣特點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來研究。
平行四邊形為什么不是軸對稱圖形?
(如有提到剪,則剪出來看看,旋轉看看,而軸對稱是對折后完全重合)
2.第1題。
(1)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軸對稱圖形。下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打開課本自己先找一找。
(2)找一個你最喜歡的跟大家說一說
紫荊花:這個標志你知道嗎?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外面的圓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里面的花紋是不是也完全重合呢?為了看得清楚我們單獨把花瓣來對折一下)
指出:判斷軸對稱圖形不但看形狀,還要考慮里面的圖案呢。
三、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軸對稱圖形,你有什么收獲?老師還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善于觀察,勇于想象,發現了許多數學中的生活的數學奧秘。
四、拓展
1.判斷。
(1)除了圖形,有很多字母也是軸對稱的。只看一半,想象一下這些是什么字母呢? (電腦出示:M、E、I、H、A、O)
(2)拼一拼這些字母組成了什么詞語?
談話:是啊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各種各樣的對稱現象把我們的生活裝點的如此精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2.欣賞。
(課件播放:動物、植物、建筑、窗花)
3.作用。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對稱還有很大的作用呢!人們把鬧鐘制造成對稱形狀保證了走時的均勻性;飛機的對稱使飛機能在空中保持平衡;眼睛的對稱使人觀看物體能夠更加準確;雙耳的對稱能使所聽到的聲音具有較強的立體感,確定聲源的位置;雙手、雙腳的對稱能保持人體的平衡。除此之外人們還利用對稱現象來裝飾、美化環境呢!
4.創作。
(1)原來對稱有這么多的作用,還有裝修作用的。你看這些漂亮的窗花就是人們創造出來裝飾用的。你們想不想也來當一回設計師?想想怎樣剪才能保證兩邊完全對稱呢?
(2)自己剪一個軸對稱圖形。
板書:軸對稱圖形
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7
一、數學的實質是一種文化
《新課程規范》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語言是現代文明的一局部。”本節課的教學我沒有拘泥于課本,“唯教材至上”,而是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把教材作為一個傳達數學知識的一個載體。在公開課教案中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領域中軸對稱圖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放大了軸對稱圖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冰冷”的圖形背后的魅力,將軸對稱圖形的神韻淋漓盡致的表示了出來。
課堂上我用課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軸對稱圖形特征的動植物圖片,調動了同學的已有的表象,豐富了同學的感知。面對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同學流露出的不只是驚喜,還有幾分疑惑:為什么大自然如此的垂青于軸對稱圖形的形狀呢?當“天安門、重慶人民大禮堂、上海東方明珠、河北趙洲橋”等極具中國特色的具有對稱美的事物出現在同學的眼前時,同學們被這種文化氛圍陶醉了,激發了同學熱愛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把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我在教學中創設了剪紙游戲、展示同學的作品,然后讓同學觀察自身創作的作品,比較他們的不同。由于是同學自身的作品,因此同學觀察的很仔細。“我發現他們形狀不同。”“我發現它們左右兩邊是完全一樣的。”這樣的發現過程是真實的,也是一個逐漸發現的數學學習過程。這樣同學們就能夠較好的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尋找平面圖形中的軸對稱圖形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一是放手讓同學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性的活動,最后讓同學匯報、爭論。二是上述案例中的方法。盡管開放性沒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師生的互動,。在實踐中我發現盡管方法一有很強的開放性,有利于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經常表示為優等生的游戲,絕大局部后進、中等的同學課后對這一環節表示疑惑。因此我在教學中采用了方式二,盡管開放性沒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師生的互動,方向性較強,又培養了同學層層深入研究、發現問題的能力。在爭論平行四邊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環節里,同學思維的火花在迸發,師生的對話是那樣的自然,平等。教師的欣賞猶如催化劑,使探究活動走向高潮,生成性的精彩不時在課堂出現。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同學在新課程文化的輕拂下學習還是比較輕松的。這股清新之風吹走了數學的枯燥、苦澀,吹走了同學心靈中對數學的恐懼,讓同學生長在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數學文化氛圍中,使數學課堂充溢著文化的氣息。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8
《軸對稱圖形》是人教版十一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為概念課。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基本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雙基訓練要求是
1、初步學會判斷一個圖形是否軸對稱圖形。
2、學會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曾經何時,我們數學老師們都在思索一個問題:為什么學生老不愛學數學?上海市1998年的一份調查揭示:92%的學生不愛學數學。即使數學考試成績很好的學生也不愛數學。我們曾經都把這歸納于數學學科是抽象的,知識是枯燥的。現在在新課程理念的昭示下,我們恍然大悟,我們過去苦苦追求的讓所有學生都愛上數學原本根本就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讓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原本就沒有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我們的數學學習內容根本就是為了培養數學家的東西。這就決定讓學生喜愛數學只能是空中樓閣。記得荷蘭的教育家拂雷登塔爾提出:“數學是現實的,學生要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新制定的數學課標對數學教學也提出了要求:數學學習的內容與形式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之上。結合以上理論,也簡要談談本人對數學課課改理念的粗淺理解,我覺得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要做到:
1、讓學生覺得課堂上他是快樂的.。
2、讓學生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究、應用數學。
3、數學的學習不能僅僅著眼于追求單一的分數,應該追求一種更高一層次的對學生的發展有所作用的東西。所以,本節課我對教材做了一些償試,在把握教材雙基要求的同時,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生活數學”、“美與快樂數學”這二條基本理念,力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數學是美的、數學是快樂的、數學是有用的、數學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力求讓學生用快樂的方式去做數學,用快樂的方式去用數學。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本節課我設計了:猜——折——畫——擺——展五個環節。對于概念的揭示摒棄了過去概念課繁瑣的推理過程,改之為游戲、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對概念的應用,也改變已往簡單的作業本練習方式,改之為輕松活潑的活動。這樣的設計,目的為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在活潑的動手實踐中發展思維,豐富眼界,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數學的美與數學的快樂,讓學生不再懼怕數學,不再把數學學習當成是老師要他學的東西。
本節課中,第一個環節中的游戲的設計,在為創設情境的同時,也讓學生在游戲中喚醒生活記憶,初步感知數學概念的生活原形。為猜測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搭路鋪橋。第二個環節與第三個環節的折與畫,用手指比劃,既是對概念的進一步感知,也是概念的初步應用。對新知起鞏固作用。練習中用學生喜愛的“愛心”置換課本練習題毫無意義的圖形以提高興趣。“愛心”后面“抽象的眼睛”的對稱軸學生不容易畫,是讓學生明白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乃至思考問題要著眼于整體,同時也是為了下面擺軸對稱圖形來點啟發。第四個環節介紹軸對稱圖形的應用與擺軸對稱圖形,在使本課的學習內容得以綜合應用,拓展提高的同時,同時體現一些人文的東西和學科綜合的東西在里頭,也使數學學習與藝術創造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讓數學回歸于生活,就用于生活。第五個環節的展示,是為了讓學生在展示中體驗成攻感受,同時也為了在交流中從他人的成攻的作品中得到一些啟示,實現不斷創新。最后,對學生課后提的二點要求,是作業的生活形式化。讓學生用最樂意的方式實現課堂的延伸。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9
這是一堂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注重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
兩只小兔到外地旅游,介紹沿途參觀的很多著名景物(這些景物都是對稱的),帶領學生一起暢游了一番,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始觀察優美的畫面,仿佛身臨其境,領略了對稱物體之美,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事物。這種營造寬松愉悅、開放式的環境,學生紛紛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觀察這些實物的特點——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從而引入對稱,逐步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通過操作實踐發現其共同特征,導入教學新授,達到串連教材的效果,讓學生在這種欣賞美的教學情景中快樂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感受美、鑒賞美、領悟美,達到情境交融的教學效果。
本課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新授課時并沒有采用傳統的灌輸手段,而是把學生看作是課堂的主角,讓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形的特征,大膽地加以猜測,說出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的,并通過小組動手操作來驗證它們為什么是對稱的,采用對折的方法來折一折,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從只重視知識的教學轉變為注重學生活動的課堂生活,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在對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通過操作發現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時教師就引入“完全重合”,讓學生反復地操作體會,再配合課件的動畫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配合課件動態出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了解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認識。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為主導,在鞏固練習中也安排了一些學生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區別,為辨別是否軸對稱圖形奠定了基礎。在最后的制作軸對稱圖形時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操作,活動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使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0
本課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也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這是一堂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注重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
縱觀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并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整堂課以欣賞美為線索展開教學,本課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動畫:“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在優美的小提琴協奏曲的渲染中,兩只小企鵝到北京旅游,介紹沿途參觀的很多著名景物(這些景物都是對稱的),帶領學生一起暢游了一番,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始觀察優美的畫面,仿佛身臨其境,領略了對稱物體之美,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事物。這種贏造寬松愉悅、開放式的環境,學生紛紛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觀察這些實物的特點——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從而引入對稱,逐步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通過操作實踐發現其共同特征,導入教學新授,達到串連教材的效果,讓學生在這種欣賞美的教學情景中快樂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感受美、鑒賞美、領悟美,達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操作、激活思維
本課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新授教學時并沒有采用傳統的灌輸手段,而是把學生看作是課堂的主角,讓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形的特征,大膽地加以猜測,說出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的,并通過小組動手操作來驗證它們為什么是對稱的',采用對折的方法來折一折,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從只重視知識的教學轉變為注重學生活動的課堂生活,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在對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通過操作發現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時教師就引入“完全重合”,讓學生反復地操作體會,再配合課件的動畫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配合課件動態出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了解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認識。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為主導,在鞏固練習中也安排了一些學生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區別,為辨別是否軸對稱圖形奠定了基礎。在最后的制作軸對稱圖形時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操作,活動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使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三、小組合作、發揮特效
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經驗與收獲不盡相同,為了使學生個體的、群體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整體的發展,教學中常發揮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的經驗或成果展示出來,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的不足。在本課中,有很多活動都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級學生作圖能力不強,對于正確美觀地制作出一個軸對稱圖形還有一定的難度,但由于學生學習發展的進程不同,針對一部分學生已會制作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展開分小組合作討論活動:怎樣剪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后評一評小組成員中制作的軸對稱圖形,在動手操作時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在引出軸對稱圖形時,也是通過小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這樣盡可能地將每個人的收獲變成學生集體的共同精神財富。
四、課外延伸、豐富情感
本堂課的結尾讓學生欣賞古今中外著名的對稱建筑,配上古典的輕音樂,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距離。古建筑又是一種藝術,滲透在數學學科中,既是學習數學的好材料,又是滲透民族文化的好題材,選擇切合教學符合兒童學習規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題材,如本課例中的背景音樂、古建筑、中國剪紙等就是在這方面作出的有益嘗試和探索。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導入雖很貼近學生生活,體現欣賞美,也很自然,但總覺有些平淡。在判斷學過的幾何平面圖形是否軸對稱圖形,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在匯報時處理得過急沒有注意到個別差異。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1
一節好的數學課,是教師人格魅力和智慧魅力的結晶、是個性魅力、藝術魅力和創新魅力的展示。劉老師“跳出數學教數學”,“自然而不隨便,規范而不死板”的課堂教學風格,讓我感受頗深。
參加參加第23屆現代與經典小學數學觀摩研討會后,模了劉老師的《軸對稱圖形》一課。應該說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用了老師原版的課件,老師課堂上設計意圖和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也都落實到位了。會后,老師們也給予了一定的肯定。
劉老師的課自然、樸實、親切、睿智、深刻而又不失幽默。首先在題目上做文章。從倒過來的題目開始,教師就滲透軸對稱的'現象,讓學生直觀感受。接下來老師有意畫壞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初步感知不對稱、不一樣。然后啟迪思維怎樣一次得到一個完整的軸對稱圖形,有同學說用電腦,有同學想到折紙的方法。劉老師的課能讓學生放松下來,參與到活動中去,比如課上讓學生邊做動作、做喊“翻上去”、“打開”學北風“呼-呼”,看起來好似學生表面參與,其實在學生的一翻一開當中,建立了空間觀念。教學思路非常明確,學生的學習進展感覺是水到渠成,自然需要。練習設計有趣且有較強的思考價值。有判斷實物圖古漢字、交通標志是否成軸對稱圖形,找紅點的對應點等題目。多角度備課,以使教學資源更廣泛,學生在辨析中學習。
總之,我感覺模的這節課效果很好,學生在課堂上也充分地動了起來,并且牢固掌握了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當中,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2
《軸對稱圖形》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的內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操作活動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并初步地、直觀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本課的教學我充分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動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創新,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
1、從興趣入手,以興趣為先導,創設了輕松的心境。針對小學生年齡偏低,抽象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的實際情況,我借助游樂場里的游樂項目有哪些入手,這樣做到了“寓知識于娛樂,化抽象為形象,變空洞為具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信息,找出數學規律,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新的“數學思想”。
2、本課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動,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整個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了對稱圖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對稱圖形的內在美。通過欣賞同學的作品這一活動,使學生在欣賞漂亮圖案的同時與大家分享“創造美”的愉悅,體驗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觀摩同學作品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啟發而獲得一份寶貴的學習資源。
3、需要進一步改進的方面。
上完本節課后感到自己的教學機智還不夠敏銳,一些細節的處理不完善。如: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時,有一個同學拿著自己三角板說是軸對稱圖形,這是我應該把這個三角板拿起來給全班同學看看,以免讓學生誤會所有的三角板都是軸對稱的。還有,上完本節課后感到自己的語言連貫性有待加強。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3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但是我覺得,在動手操作的同時,還要動腦思考,我班的學生在這方面很不到位。由于課前我沒讓學生準備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因此,在上課前,我幫全班學生每人準備了一份學習材料,在探究“想想做做”第一題時,大家都通過動手找到了軸對稱圖形,并找到了它們的對稱軸,但是到中午完成練習冊時就錯誤百出,學生知識機械地完成作業,沒有真正動腦思考,沒有真正的理解對稱軸這個概念。
還有,畫出每個圖形的另一半時,我強調了先找出一些關鍵的點,我把它稱之為“對應點”,學生找出對應點以后就很容易畫出另一半,但是由于書本第三題的圖形比較簡單,幾乎沒有學生發生錯誤,但是練習冊中出現復雜的圖形時就無從下手了,如
有一半的學生畫成了上圖,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可能我對“對應點”的強調還不夠,方法知道還不到位,在明天學習平移這一內容時應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
今天教學了軸對稱圖形,這一課學生的知識準備比較好,因為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時學生就研究到一些,所以昨晚布置讓學生準備一張長方形、一張正方形紙讓他們在家折一折,找出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并畫出這些對稱軸。課上在學生交流預習情況后我讓學生觀察、交流了這些對稱軸所在圖形的位置后讓學生在書上的長方形、正方形上用點線畫出對稱軸。“想想做做”的第一題學生在動手對折圖形后再判斷出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還是較為簡單和順利的。第二題中觀察圖形判斷出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基本無問題,但畫出其中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學生存在的差異就大了。大多數學生出現漏畫即找不出全部的對稱軸,這可能還是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高低決定的,看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完全依靠動手對折也有些不太實際,正如有些學生說我是把圖形想象成怎樣對折看能否完全重合的。有些學生是試著畫一畫,再想象對折看是否完全重合的。這的卻比起讓他們對折后再畫出對稱軸是一個飛躍。課后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找有沒有軸對稱圖形,自己試著畫出些可愛的軸對稱圖形,同樣能夠達到提高學生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的。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4
本課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通過對對稱軸的進一步學習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所以,本節課我設計了折一折,畫一畫,找一找,說一說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動。這樣的設計提供了讓學生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發展需求,較好地體現了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理念。
開始,我先讓學生復習了有關“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部分同學還記得“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然后再讓學生完成數學分層測試卡的基本練習,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接著我拿出長方形紙,學生很快判斷出是軸對稱圖形,同時讓學生找找對稱軸,再教學對稱軸的畫法,強調點劃線。隨后的正方形的四條對稱軸學生也很容易的找到了。接下來以動手方式為主,完成教科書想想做做第一題,尋找不同的圖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菱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在操作中感悟,利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看一看”等實踐操作,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自主研究出不同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的條數,讓學生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在全班交流中幫助學生整理,梯形中的等腰梯形有1條對稱軸,三角形中的等腰三角形也有一條對稱軸;菱形有2條對稱軸;學生總的來說掌握的不錯。
緊接著我畫出一個平面圖形長方形,再讓學生探究怎樣畫長方形的對稱軸。在這個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討論、交流、匯報,最后總結歸納出:先量一組對邊的長度,再找出他們的中點,最后通過兩點畫軸。
這樣的程序可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準確理解和掌握對稱軸的'含義及畫法,直觀的演示,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最后再以數學分層測試卡的綜合練習第四題為鞏固練習,加深學生的印象。
但課后我覺得課堂效果沒有很好地體現出教學設計的優勢,主要原因是不敢放手,總怕學生對前面的知識理解不透徹影響新知的接受,因此,幾個重要的練習沒有保質保量完成。另外,經過認真細致反思,總結為以下幾點:
1、把科學與數學融為一體,體現了各學科間的整合;
2、課件設計合理,運用得當;
3、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體現了練習的多樣性;
4、挖掘教材較深,課堂調控地較好;
5、引導學生從折出對稱軸到畫對稱軸過渡自然;
6、評價語言及細節問題的指導不夠到位;
7、板書的內容接近本課重點難點內容。
8、學生自己能總結出來的知識,老師代替較多,如果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5
案例背景
新課標倡導:數學課堂的內容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過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的數學的聯系,使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只有當學習材料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最感興趣。這樣看來,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應當是數學學習的背景,在平時教學中,筆者比較注重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生活味,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建立起聯系,并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讓學生慢慢明白、感悟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可以用我們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釋和解決。
學生對平面圖形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本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并不是從概念中獲得的,而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與操作,在自主研究的基礎上歸納、了解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的概念,而這需要通過大量的觀察以及動手操作才能達到目的,因此必須加強學生自己的操作與實踐。
設計意圖
針對小學生年齡偏低,抽象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的實際情況,我一開始就借助一幅兒童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頭娃娃的頭像,通過“眼睛的不對稱,讓學生想辦法使其變成對稱”這樣一個過程,使學生在游戲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并形成表象。這樣的過程做到了“寓知識于游戲,化抽象為形象,變空洞為具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教學片斷
(一)教學軸對稱圖形的含義: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紙,先對折一下,然后隨你剪一個什么圖形,再展開,并觀察一下,看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自主地剪紙,同桌間討論各自的發現。)
師:誰愿意把自己剪的圖形展示給大家看看。
(學生紛紛上來把剪的圖形放到展示平臺上。)
師:同學們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居然剪彩出了這么多美麗的圖形,真不簡單!那誰能夠說說這些圖形的共同點嗎?
生1: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都是對稱的。
生2:這些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都能完全重合。
師:講得真好,那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什么叫軸對稱圖形嗎?
生: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師:講得真棒!那你能告訴我中間的這條“折痕”叫什么嗎?
生: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師:講得太好了,我們一道把這位同學剛才講的話齊讀一遍。
(教師出示概念的投影,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里,我把美術課中的手工剪紙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學生通過自己動腦、隨意剪紙,各有創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圖案,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就在學生剪紙“玩”的過程中,學會了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的概念。
(二)研究生活中樹葉的對稱情況,加深理解:
師: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探索與實踐,知道了什么叫軸對稱圖形。現在我們把課前準備的樹葉拿出來,小組討論一下,按今天所學把它們分成兩大類,好嗎?
(學生討論,把帶來的樹葉分成軸對稱圖形和不是軸對稱圖形的兩大類。)
師:誰愿意把“軸對稱樹葉”放到展示平臺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并說一下你的想法。
(學生上講臺展示“軸對稱樹葉”,并說理由。)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里,我讓學生把隨手可得、極為常見的生活中的樹葉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學生的合作、研究,讓學生在加深理解所學“軸對稱圖形”這一知識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數學思想,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案例小結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兩段話,正體現了新教材的重要變化----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學習內容更貼近實際,同時強調了數學教學讓學生動手實踐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現實性的生活內容,能夠賦予數學足夠的活力和靈性。對許多學生來說,“折紙”“剪紙”是很感興趣的內容,因此,也具有現實性,即回歸生活。讓學生感知學習數學可以讓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學習的數學應當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身邊的數學”。這樣,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學生就能在游戲中學得輕松愉快,整個課堂顯得生動活潑。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適時教誨和適時表揚,令學生的心靈得以純潔,精神得以振奮,行為得以矯正,這樣,可以讓他們中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作用,可以讓他們正確評價自己。同時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等,使學生感受到民主、平等、積極、愉悅,從而他們才可以敢想敢說,個性充分張揚,健康心理也得以培養,課堂也真正成為學習的共同體。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悟到:新課堂,學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應是可點燃的“火把”;新課堂,學生不再是“配角”,而應是活動的“主體”;新課堂,不再是機械的訓練,而應是注重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新課堂,不再是教師在表演,而應是學生在交流合作。
面對新課標,我們如何從過分強調傳授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開始向關注學生人格發展的健全性、全面性思考?如何從過分強調嚴格劃一的統一要求,開始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個性發展?如何從偏重知識傳授、智力開發,開始向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情感體驗等非智力因素的思考?又如何從偏重課堂教學具體環節程序的設計,開始向注重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而努力?是否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可以按上面這種教學模式來上?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索和探討。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04-22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11-09
《軸對稱圖形》數學教學反思04-02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范文10-06
《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08-03
作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09-20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通用10-18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范文09-08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蘇美玲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