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教學設計反思論文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這是“牛頓第一定律”實驗基礎部分的教學,傳統的教學建議是:做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使學生認識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變越慢,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交代清楚實驗的條件和做法:三種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實驗用的是同一個小車,讓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以保持小車在三種表面上開始運動時的速度相同。使學生知道實驗中的哪些條件保持不變,變化的是什么條件。滲透研究方法。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三種情況下小車運動變化的情況和變化的條件,分析引起變化的原因。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動腦筋思考問題。(摘自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物理第一冊教師教學用書P123頁)
如果教師仍按照以上建議教學,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標準》中要求: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在這一片段教學中,我嘗試從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這一科學探究要素入手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根據探究目的(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引導學生選擇科學的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二、圍繞探究方法:選擇實驗器材與設計實驗過程。
控制變量法就是當一個物理量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因素有關時,研究某一個因素如何影響這個物理量,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都不變,只讓這一因素變化,看這個物理量如何變化。本實驗需控制“小車的運動狀態改變”這一因素不變,而讓小車受到的阻力這一因素發生變化。
讓小車受到的阻力這一因素發生變化,就需讓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故本實驗需準備毛巾、木板、玻璃三種平面。
控制“小車的運動狀態改變”這一因素不變。引導學生容易得出:保證小車在三種平面的初始速度和末速度都一致即可。
通過教師演示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學生容易總結出:要保證小車在三種平面的初始速度相等,必須讓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本實驗還需一個斜面。
由于小車受阻力的作用,速度越來越小最后都會靜止下來。當小車在三種平面上靜止時,它的末速度都為零。
通過以上引導,學生很容易設計出本實驗: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如毛巾、木板、玻璃等),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的運動距離。
在教學中認真實施科學探究,能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的轉化,從而培養學生和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和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教學設計反思論文】相關文章:
物體運動的測量的教學反思05-02
《認識物體的運動》教學反思范文05-02
〈平拋物體的運動〉教學反思05-02
《物體的運動》教學反思(通用10篇)04-19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3-24
《物體的形狀》教學反思05-02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05-01
物體的形狀教學反思04-11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04-12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