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反思: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精選9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反思: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 1
本課在新授課之前先練習了幾道題。舊知一般是新知的生長點,通過敘述分數的意義和看圖比較分數的大小等練習,可以以舊知引新知。再通過動畫故事作為切入點,創設親切、活潑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本課以“豬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為主線,用直觀圖形來揭示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法的運算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使學生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運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本課教學時,學生做用“1”減去一個分數的運算時,稍有困難,通過理解“1”表示的意義后,就能夠很順利地進行運算了。
在交流本節課的收獲和疑問時,學生提出:“如果分子和分母都不同時,這樣的分數怎樣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呢?”,這說明本節課已經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才會自主地探索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感到只有結合教學的實際,靈活地把握教材,才能讓課堂成為放飛學生思維的舞臺。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 2
回顧本節課,《吃西瓜》是北師大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內容,在本單元學習之前學生已經認識分數及意義,并能比較分數大小。教學中以唐僧師徒吃西瓜情境將本節課教學內容貫穿起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是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第一次接觸分數計算,在得數方面容易掌握,但是理解算理和抽象出算法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學中在探索的結果時,先猜一猜得數后動手操作驗證,再PPT展示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計算過程,并由此抽象出同分母分數相加規律。
然而在動手操作這一過程,由于擔心時間不夠,只讓兩個學生來展示驗算方法,其實,當我巡視的時候就發現學生有多種驗證方法,加之三年級學生愛表現的年齡特點,若能夠多讓幾位學生上臺展示,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探究的樂趣,享受承購的喜悅,也能夠帶動全部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驗證活動,我只提供了2種圖形,要是能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驗證,學生會更有興趣,對其思維的發展也有幫助。
教學流程中有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按照要求提出了諸多數學問題,而這一過程,我卻將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一帶而過,領著學生解決事先安排好的數學問題。若能及時肯定并采用學生的問題或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都展示出來,則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的氣氛。
總觀整堂課,教學目標能夠落實到位,學生能夠理解算理并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然而教師仍存在很多不足,需繼續努力,再接再厲。
(1)在評價學生語言方面,雖然本節課的評價性語言較多,但仍較多的停留在很好非常棒等字眼上,評價性語言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
(2)教師個人教態需要多加練習,同時上課的激情不夠,課堂組織能力有待提高,如此才能更加投入到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探索知識。
面對各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我要以更加積極、認真的心態投入到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聽名師的課堂,不斷學習,經常反思,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 3
本課以“小熊吃西瓜”的有趣情境為主線,學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這是在學生認識分數和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通過有趣的情境和直觀的圖形,揭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直觀圖形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本課學習的重點是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其中探索用“1”減去一個分數的運算是學習的難點。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律。
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拿出圓形紙,先獨立探索然后同桌互相討論,尋求答案。然后教師課件演示,這時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仔細觀察課件演示過程。最后老師耐心的引導學生說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進一步讓學生解釋算理。被減數是“1”的減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理解“1”表示的意義后,就能夠很順利地進行運算了。
在本課的教學中使我感受到只有結合教學的實際,靈活地把握教材,充分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這樣才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 4
本節課所教學的是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法的學習,教材中結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歸納出基本的計算方法,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分數加減法的必要性。在教學時我始終以教材中小熊一家吃西瓜的有趣情境為主線,用直觀圖形來揭示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法的運算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使學生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運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被減數是1的減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理解“1”表示的意義后,就能夠很順利地進行運算了。在本課的教學中使我感受到只有結合教學的實際,靈活地把握教材,找準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充分放手,才能讓課堂成為放飛學生思維的舞臺。
同時,我找到了不足之處:
1、對新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把握得還是不夠準確,所以教學內容安排過多,導致后面練習的時間比較緊張。
2、利用圖形進行操作與探究算理還是沒能很好的聯系起來,所以學生在交流時只能在教師反復引導后才能說出同分母分數的算理。
3、對提問題這個環節預設得太死板,所以臨時生成的問題就沒能做出很好的處理。應該乘機板書出來,并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個重要問題進行研究。
4、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很重點的強調涂色部分是整體的幾分之幾或者他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到最后沒有突出強調。
5、在突破難點“1”減幾分之幾環節,雖然對“1”和“8/8”的意義和關系作了分析,但還是不夠系統,估計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此環節的`學習會比較吃力,如果再結合分數的意義多舉幾個例子來分析、練習,可能效果會比較好。改進方法: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尤其是“進一步深化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實施意見”,做到精心預設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全面發展;
2、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自信地說話!讓學生多“說”;
3、把探究的空間留給學生,重視學生的“質疑”;
4、讓學生通過做數學知道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5、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6、多一分寬容,少一分埋怨。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 5
本節課所教學的是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法的學習,教材中結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歸納出基本的計算方法,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分數加減法的必要性。
在教學時我始終以教材中小熊一家吃西瓜的有趣情境為主線,用直觀圖形來揭示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法的運算規律,根據三年級學生思維的發展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我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素材。
如在證明2/8+3/8是否等于5/8的環節里,我讓學生在紙卡片上“擺一擺”“想一想”,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最終達到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使學生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運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
被減數是1的減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理解“1”表示的意義后,就能夠很順利地進行運算了。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把學習分數加減運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分數加減的實際意義,體會了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我在課堂開始就創設小熊、大熊吃西瓜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同時也灌輸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這堂課的教學內容而言,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從課堂效果上來看,還是不錯的。
然而在本節課中我錯失了一次可以精彩的機會。在課堂證明2/8+3/8=5/8過程中,學生已經在小組內完成了證明過程,但在集中講解時我沒有交給學生來完成,我只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而沒有讓學生到前面來一邊動手擺一邊講解她證明過程。在這個環節沒有完全相信學生的能力,沒有放手。課后,我想了想,發現這個處理不夠妥當。自主高效的課堂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把這個提高他們表述能力的機會浪費掉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逐漸的去相信學生的能力,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得到更大的鍛煉。
課堂就是個給學生提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場所,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這樣才能發揮高效課堂的最大潛能。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 6
本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認識分數中的《吃西瓜》一課。主要以“吃西瓜”為情境,學習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數的加減法,這是在學生認識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通過有趣的情境和直觀的圖形,揭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直觀圖形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本課學習的重點是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其中探索用“1”減去一個分數的運算是學習的難點。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律。
教學流程分析與教學得失
在課前準備環節,我以老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談話交流,化解緊張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并以與學生做永遠的好朋友為條件,向學生提出本節課的學習要求:每個人要一心一意地學習,積極主動地動腦思考,勇敢大方地舉手發言。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進入學習狀態。在導入新知之前,老師用老朋友見面后敘舊的方式帶領學生復習舊知;再以小熊吃西瓜的故事引出本課的'主題:探索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在探究分數加法的運算方法時,放手放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說一說的操作活動探究算理。在此環節,我處理得很不好,主要表現在:
(1)我在向學生陳述活動要求時,沒考慮到學生普遍不善于認真傾聽的現狀,只說了一遍,就讓學生開始操作。操作活動費時較多,效果很不好。有的同學竟然像在美術課上畫畫一樣,涂色時涂得很詳細,盡管我及時調控,但或許是他們年齡較小的緣故,根本不聽使喚,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我把活動要求打在課件上,先讓學生集體齊讀操作要求,明白意圖后再動手可能效果會好得多。
(2)我自己對本課的準備還是不充分。本來預設讓學生用手頭準備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紙片代替西瓜,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圖片進行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同分母分數加法的運算規律。但由于一時緊張,又怕那樣做會很費時間而影響整節課的進程。于是我臨時調整教學方案,要求學生統一用老師發給他們的正方形紙動手操作。這樣就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受到了固定活動要求的限制,反而不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訓練。再者,本來是讓他們把正方形紙折一折平均分成八分,再用彩筆把折痕畫出來,結果我把這一點給忘了。這也極大地影響了整個活動的質量。盡管一些基礎好的同學也順利地完成了操作探究任務,但還有一部分學生就只是瞎玩了一會兒,沒達到預想的學習目的。
(3)在交流活動結果時,由于動手操作環節費時較多,我一時著急,就只找了一位同學上前說探究結果。其實在巡視時,我還發現了其他幾種比較好的折法,卻苦于時間有限,最終沒讓他們展示出來。如果此時能多展示幾種,不但可以讓那些同學體會到學習探究的樂趣,還能調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探究環節結束后,我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算理,并學以致用,馬上進行少量的熱身練習,鞏固算理,效果比較好。
在教學同分母分數減法時,本來是想讓學生再次經歷比一比、撕一撕的操作活動。但在探究加法算理環節學生已有一定的經驗和基礎,我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利用知識的正遷移獨立完成,雖然時間顯得有點倉促,但從學生反應來看效果還不錯。
在突破難點“1”減幾分之幾環節,雖然對“1”和“8/8”的意義和關系作了分析,但還是不夠系統,估計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此環節的學習會比較吃力,如果再結合分數的意義多舉幾個例子來分析、練習,可能效果會比較好。
練習的設計雖然能緊扣本課主題和知識重難點,但在注重它的基礎性,層次性、趣味化和生活化方面還比較欠缺。如果能有效地結合教學的實際,靈活地把握教材,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充分放手,才能讓課堂成為放飛學生思維的舞臺。在課堂上,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探究,也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課堂小結環節由于已經臨近下課,處理得有點粗糙。應該多找幾個同學談自己的收獲,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再次讓他們在回顧交流中理解本課的重難點,升華記憶。在下課前再次讓全班同學口述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可能比較穩妥一些。
總體看來,我這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
(1)在師生雙邊活動方面,教師講的偏多,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較少。沒有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老師教學的主導性。
(2)教師本身上課的激情不夠,組織教學不得力。整堂課氣氛不夠活躍,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3)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不足以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
鑒于以上各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疑難問題一定要多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自己也要不斷地學習,經常反思教學得失,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 7
本課以“吃西瓜”的有趣情景為主線,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明確問題后請學生嘗試列算式(學生具有加減法算式的經驗),重點探索“2/8+3/8=”怎么算。在探索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如圓片、正方形紙、長方形紙)驗證2/8+3/8為什么等于5/8,并用語言解釋自己的驗證過程,這一環節既具有挑戰性、有很有吸引力,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同分母分數加法運算理解的活動,為后面同分母分數減法運算打下基礎。
在第二個問題解決完之后,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算式,獨立思考總結出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大部分學生通過啟發很快就總結出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分母不變,分子加(減)。
在解決第三個問題時,我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在總結“1”減去一個分數計算時要注意什么?我讓學生分組討論。在匯報時舉手的同學少,我以為他們不會,走過去一問,有的`缺乏自信不敢舉手發言,而我沒有調動學生的勇氣。有的同學會算不會說,這點說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我從中體會到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描述、敘述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把自己的思路過程用語言描述。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 8
本節課所教的“吃西瓜”,事實上就是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不算復雜,教學時讓學生借助圖形,自己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列式:3/8+2/8=?,交流想法時,有的學生直接數涂色板塊得到這張紙的5/8;也有的學生說3/8里有3個1/8,2/8里有2個1/8,合起來就有5個1/8,也就是5/8;還有的學生說直接把分子3和2相加得5,分母不變,得到5/8。不難看出,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時,只要分母不變,分子相加就行了。然后再讓學生自主探索3/8-2/8的計算過程,有了前面同分母加法的基礎,學生很容易得到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在1-5/8時,學生有困難,我采用兵教兵的方式突破難點,并讓學生說出為什么。鞏固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的1-2題,由于3-4題和第1題類似,所以我將這兩題作為課堂作業,另外補充了兩題:一道選擇題,主要是針對作業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學生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另一道游戲練習有利于讓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并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概括,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從教學效果看,整個教學環節還算流暢,學生的表現的都不錯。但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游戲這部分教學時,如果在讓學生寫算式前,先讓學生好好觀察分數的特點之后再去寫的話,可能學生就會寫得更快更好了。還有在課堂教學中我自己沒能面向全體,有部分學生沒有得到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在教學細節的處理上再好好研究。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 9
語言領域中的問題研討活動,讓我受益匪淺,雖然我不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利用年輕人思維活躍,善于創造,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活動中采用提升理論、個人反思等多種形式,讓我獲得了不少表現自己的機會。從而就看圖講述活動過程中“如何設計提問以及如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反思:
1、“看圖講述”活動的選材非常重要,尤其對于中小班幼兒而言,選材的生活性尤為明顯,不能難度太大,必須是幼兒熟悉的、容易接受并理解的講述內容,從而更有利于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頑皮一夏》這個主題即將接近尾聲,幼兒對于夏天有了一定的體會與了解。夏天的植物、動物、人們的飲食等,西瓜就是其中的`一種。家庭吃西瓜的方法單一,而《蛤蟆吃西瓜》這個童話故事利用了幼兒喜歡的動物為主人公,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講故事演繹的生動、有趣,牢牢吸引幼兒的目光。
2、問題設計時,要有針對性,有啟發性,并且具有靈活性,即: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思維的方向改變方案中預設的提問,并即興設計新的提問內容,這一點是對教師技能的一次訓練也是一次挑戰。在活動中,幼兒回答了一些問題:“你覺得蛤蟆的哪個辦法最好?”不管他們回答什么,教師都可以繼續引導出下一個問題:“你喜歡故事里的蛤蟆嗎?”繼續教學活動。無論幼兒怎么說,他都跳不出范圍,因為,教師只需要鼓勵和適當的提問就可以了。
3、在活動中,要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多說、多思考,為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提供機會;在讓幼兒多說的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詞匯豐富、句型練習等也是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基礎,應將其恰當地融入到活動方案設計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養幼兒語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慣有的模式,繼續創編故事……利用兩兩討論多給幼兒機會去說,去嘗試。
在每一次活動中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現、有所提高,從而我們開始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了反思,不斷地提升自己、挑戰自己,學習用新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模式來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
【教學反思:數學三年級下冊“吃西瓜”】相關文章:
吃西瓜04-30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吃西瓜教學設計(精選10篇)06-21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18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05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18
吃西瓜作文06-27
吃西瓜說說05-20
吃西瓜作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