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

時間:2023-05-06 15:54:0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性的說明文,語言既精練有優美,還極具邏輯性。 這堂課,雖然準備了很多關于恐龍方面的知識、圖片以及錄相,但就課堂上語言文字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是失敗的。一個是體會這篇課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時,我先舉了一個例子,在我的引導下,一起體會“漫長的”、“一支”這類詞語的精確,然后讓學生去全篇文章當中搜索哪些句子也讓你感受到其語言的精確。結果,大多數學生不會。最后只能在我的提醒下,支離破碎地找出來,粗粗地談了談感受。第二個是講述恐龍演化這一段時,將恐龍的龐大家族分解開來時,我約束了學生的思維,硬是要他們用上“形態”、“行走方式”、“性情”等詞語去歸納。 其實不必這樣,學生只要大致地說出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恐龍的家族,然后體會到介紹的時候要按一定的順序就可以了。我出示兩個句子,讓學生觀察比較: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

1、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越來越像鳥類。

2、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變小,長得像鳥類。

生1:我發現第一句話比第二句具體,多了一個“逐漸”和“越來越”

生2:我覺得這些詞具體寫出了獵食性恐龍是怎么變成鳥的。

生3:用了“逐漸”和“越來越”這樣的詞,我知道獵食性恐龍不是一下子變成鳥的。   ……

由這一個教學片段,我又想到了閱讀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

教什么?《飛向藍天的恐龍》為典型的科普說明文。很顯然,象這樣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載的科學知識,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教學重點之一,也是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如果教師沒有很好的把握,很容易偏離語文教學的宗旨,游離于語文教育目標之外,上成科學課或者其他課。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即教什么)有十分清楚的意識,教師要關注到知識背后語言文字、表達方式、并設計了比較句子的環節、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比較中觀察發現科普類文章的語言特點,感悟表達的準確與科學。

怎么教?語文教學是一個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感悟的過程。應該說上面的片段教學體現了這個特點,但是,還很不夠,具體地說,感悟科普性文章語言表達的準確與科學,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較分析的層面,一定要內化到心靈!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內化。在這一點上,教師處理的不夠靈活,或者說是不夠全面。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04-07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04-07

飛向藍天的恐龍課后反思02-29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 15篇12-12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04-25

《飛向藍天的恐龍》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4-27

《飛向藍天的恐龍》課文教學反思范文05-01

《飛向藍天的恐龍》課文03-04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02-19

《飛向藍天的恐龍》詞語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