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1
三角形的面積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自主探索、經歷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過程。能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有關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前,我先讓學生預習教材25頁內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初步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并自己剪出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教學過程中,我安排學生先動手操作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圖形?學生通過用圖形拼,很容易就知道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有的學生用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長方形,換一種拼法,也就拼成了平行四邊形。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了解了三角形能拼成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最關鍵的是讓學生思考: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的關系。在這個重要環節中,我組織學生看著拼好的圖形,先思考,然后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熱烈的交談著,拿著三角形比劃著、說著,最后得出結論: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看著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熱烈交流,我知道學生是真的融入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被打開,探索欲望被激活,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除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還可以怎樣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呢?
這次可難壞了許多學生,他們開始剪的時候,也發現拼不成平行四邊形,最后費好大勁才發現:只要沿著中間一條線剪,就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利用轉化和剪拼的方法探索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角形面積 = 底 × 高 ÷ 2
用字母表示:S = a h ÷ 2
本節課,學生學會了利用轉化法和割補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獨自探索、合作交流和利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2
五(5)班學生總體來說思維活躍、個性較強,我針對這一實際,對教學進行了這樣的安排:在揭示課題后,我讓學生自己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兩次操作:第一次,把三角形拼成以前學過的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并從拼擺中使學生明白只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邊形;第二次,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拼好的圖形,自己推導出三角形和所拼的圖形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最后讓學生把得出的三角形面積公式應用到練習中。
本節課中,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滲透“轉化”的思想“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在課的開始,學生把一個長方形的花壇平均分成了兩個直角三角形,借助長方形的面積算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學生初步感到直角三角形和長方形有一定的聯系。課中,通過兩次的實踐操作,學生更加明白了其實三角形可以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在課的結尾,我再適時進行了總結:當我們遇到一個新問題時就可以動腦筋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就知識。這樣,“轉化”思想貫穿于課的始終。
二、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其人格的健全發展。在這節課中,我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對三角形進行拼擺,再讓他們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對黑板上的圖形做及時的補充;在小組合作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我也盡量讓學生對其他各組的推導過程進行補充或提出異議,讓學生在交流中學到了知識,在交流中看到了可以用許多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但許多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必須靠大家的力量,培養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作精神,同時深切地感受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三、重視數學的應用性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在欣賞美麗的西湖的同時,解決園林工人遇到的問題:把一塊長方形花壇平均分成兩半,你認為應該怎樣分開呢?如果平均分成了兩個直角三角形,那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又是多少呢?課中,我又讓學生求紅領巾的面積、算出標志牌的大小。這些都讓學生認識到了數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體會到了數學的應用性。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一、推導三角形面積的方式太過單一在推導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只讓學生進行了拼擺,其實對于部分學生來說,他完全有可能想出如割補、折疊的方法。我考慮到課堂時間的有限,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也不強,就沒有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二、課堂設計不夠開放整節課下來,學生的回答、操作都在我的預想中進行。仔細想想,這節課其實是有很多地方能夠讓學生冒出思維的火花,讓學生有創造性的發現的,而我卻把學生框在了自己設計的教案中。因此,這節課完全可以設計得更開放些,讓學生課前先尋找需要實驗的素材,自行確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實現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
三、 對于課件的使用還沒做到恰到好處。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3
“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是建立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的,重點是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依據兒童“從直觀的動作思維到具體的形象思維,最后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的認知規律,所引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通過學生操作學具,把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結合起來,在操作中使“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將手中的一個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剪開,使其成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然后讓學生猜測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教師順勢利導,三角形的面積是真的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嗎?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聯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緊接著我引導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組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小組操作,并讓學生在操作中解決相關的問題:
(1)任意兩個三角形都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與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3)任意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都可以用s= a × h ÷ 2來計算嗎?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度過,在這個過程里,學生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而必須是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之間是等底等高的,面積剛好相差一半,也就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學生在操作中深切的體會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從猜測到操作,從操作中發現并驗證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帶來的愉悅,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并近一步培養了學生從小養成從猜測到驗證的良好學習習慣。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本節課的基本數學思想應該是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轉化為學生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思考,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教學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經作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學目的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因此,本課的總結
中我應該點出:這樣的思考方法在數學上叫做轉化。當我們遇到一個新問題時,就可以動腦筋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樣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可惜我疏忽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而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4
《三角形的面積》是在教學了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之后進行的新的圖形的面積的計算內容。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轉化的思想能夠找出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難點是理解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中為什么要除以2。同時,突破重點的過程也是本節課的一個新的難點。尤其是對于那部分學困生來說,通過把三角形的面積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從而在抽象出此時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是相等的這一重要環節上,肯定會出現一部分學生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以下環節來輔助本節課突破重難點:
1、學生掌握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所以本節課我設計了提問導入:“三角形的面積跟什么圖形有關系,可以讓我們想辦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學生有過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經驗,因此今天我在拋出問題之后,只是稍作考慮就想到了可以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計算。學生們通過討論活動,得出方法,很高興,同時也找到了解決今后類似問題的思考方向。
2、為了突破這個難點,課前讓學生準備了三組完全相同的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讓學生在想到能把三角形的`面積轉化成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之后,看著老師給出示的幾組圖形,然后把它們拼一拼擺一擺,看看能不能得出我們想要的圖形來。學生動手操作之后發現:那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平成一個長方形,這樣,我們只要先計算出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面積,然后除以2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積了。學生的思路頓時打開,暢所欲言中鞏固對三角形面積的理解: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然后進一步吧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底乘高代換了,就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這樣,本節課的重點就算是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完成了。
3、練習時,設計的梯度是由易到難,為了檢驗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是否到位,我設計了兩道判斷題;然后讓學生學會熟練的應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出面積來,最后讓學生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也就是第五單元的目標。這樣的升華是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層次上有個全面的提升,從而實現“共同富裕”!本節課的練習設計是經過仔細挑選的,因此比較有代表性,更能檢測出本節課學生理解的程度。
然而,在課堂上,學生喊得是轟轟烈烈,練習完成的也很不錯,幾乎全班同學在結束的時候都已經熟記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也知道是怎么來的了。但是,卻忽略了很重要的環節:課上沒有強調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關系,導致在總結三角形面積時好多學生并不明白三角形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究其原因,是在講解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關系的時候沒給學生講透徹,哎,看來教學這個東西,在課前必須是實實際際、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才行啊!還有個別的學生下課時把長方形面積都忘了,都除以2.
教學總是在教然后知學的困惑,如果在教之前就能夠把學中遇到的問題都掃清的話,相信每節課都會是精品課,無可挑剔!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5
前期備課時就在想:如何才能設定一個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情境,教材中用到的是求形狀為三角形的流動紅旗,考慮到我們學校的流動紅旗并不是三角形的,因此這個情境并不是很合適。昨晚下班路上無意中想到了紅領巾,剛巧前兩天還經歷了建隊日,當天老師們也都帶了紅領巾,而且比學生的還要大好多。因此今天上課筆者便用了嘗試計算紅領巾面積的問題,借此驅動學生的學習,實施過程發現學生的確是比較感興趣。
關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大部分學生都已經知道了,他們能夠很快地說出三角形面積=底×高÷2,但是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生并不是很清楚,因此筆者將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作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在每一次的新授課中筆者都習慣向學生滲透:當我們遇到一個新問題時,要學會把它轉化為能用已有知識解決的問題,針對本節課的內容則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的面積我們不會求,但是上節課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以及以前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等,于是可以想辦法把三角形進行變形。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準備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讓學生動手實踐,在這一設計上筆者沒有進行任何預設,學生的作品讓人驚艷,分別用了拼、折、剪拼等方法,然后一點一點帶領學生進行推導,但考慮到課時緊張,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仔細想想也是有些矛盾,如果能讓學生自主推導是不是更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外考慮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有“經歷三角形面積猜想與驗證的'探究活動,體驗割補等方法在探究總的應用”,那么對于學生在此方面的實施深度應是怎樣的?要怎樣把握,還需要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繼續揣摩。
在本節課的結尾通過同學們親手測量紅領巾的相關數據,并應用課上推導出的三角形面積公式測出了紅領巾的面積。
在學具方面一直在猶豫準備什么形狀的三角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有反饋可以用: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但在之前三角形分類一課中,不同三角形是根據分類標準不同而定義的,因此可以按角的大小分類的即可,即準備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若干個,讓不同組的學生用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在最后的方法展示中可以凸顯出不同方法,不同形狀三角形的驗證本質是一樣的。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6
在進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教學中,我發現了一些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首先,在講解面積公式時,我沒有讓學生深入理解公式的來源和推導過程,缺乏足夠的啟發式教學。其次,在講解求解三角形高度的.方法時,我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練習機會,導致許多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無法準確地計算出三角形面積。
針對以上問題,我計劃在教學中增加足夠的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面積公式的來源和推導過程。同時,在講解求解三角形高度時,我會讓學生進行更多的練習,自己思考和嘗試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計算面積的方法。此外,我還會通過實例演練、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教學需要注重啟發式教學和實際應用,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逐漸掌握計算面積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7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隔壁班的杜老師到我班借班上《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以后,我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要不要再上這一節課?如果再上,要怎樣上才好?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最后,我決定針對學生在計算時依然容易漏掉"除以2"的現象放手讓學生探究,重點體驗公式的由來。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在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活動過程中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除了設定知識目標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這節課除了讓學生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外,還注重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學會新的知識和本領。最后情感目標方面,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我先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式,由學生預先準備幾對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杜老師的基礎上很快地探究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是主角,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接下來,我讓學生按三角形的三種類別進行交流匯報。學生很快得出結論,無論是哪種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都是底乘以高除以2。教學到這里,學習任務是否就完成了?學生在前一課時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很容易,如果上到這里,豈不是原地踏步?這時,我拋出一個新問題:用一個三角形能不能也剪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學生體驗到前半節課成功的快樂,帶著濃厚的的興趣投入到新的問題研究中。
后來,學生通過操作發現了:新剪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的一半,高是原來的高,所以,新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乘以高,即:S三角形=底÷2高。實驗證明了,也可以S三角形=高÷2底。學生可高興了,他們懂得了利用數字的特點來靈活地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對于中差生來說,掌握了這三個數量,至于這三個數放的位置可以靈活排放,計算起來更容易。
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一點,我做得非常大膽,體現了新課程中關于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但我發現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牽著學生鼻子走”,如學生合作和思考的時間不足,教師講的過多,提示(暗示)得過多;學生練習時間不夠,形式比較少等。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在推導過程中遇到困難。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8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是學生在充分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它又是學生以后學習梯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教學著重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從而加深三角形與已學圖形之間的聯系。重點在于理解三角形公式的推導過程,會根據公式進行計算,還要強調學生不能忽略三角形面積公式中除以2。
上課前我帶領學生一起復習我們所學過的圖形的面積公式,長方形面積=長寬,S=ab,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S=a2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S=ah。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通過平移后得到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和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等于原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原平行四邊形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幫助學生回憶轉化的教學思想,并直接引出課題,開門見山。
讓學生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各種三角形,六人一組,動手拼一拼,想一想,怎么把三角形轉化成我們所學過的圖形。這一活動安排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當同學們都拼好之后,我找個別小組介紹他們是怎么拼的,第一小組匯報,學生告訴我,他們是用兩個銳角三角形拼成的一個平行四邊形。我隨即拿了兩個不一樣大小的銳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問學生,為什么我拼不成?學生立馬就能指出因為它們形狀不一樣大。然后引導學生指出是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加深學生對完全相同的理解。第二組是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鈍角三角形拼出的平行四邊形,第三組是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了長方形。讓學生繼續討論,這幾種拼法有
什么共同點,在交流比較中概括出結論,即用兩個形狀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當學生指出所拼出的都是平行四邊形時,我設下問題,直角三角形拼出的不是長方形嗎?學生一起告訴我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加深學生對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的理解。當學生把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聯系起來時,引導學生去共同發現三角形和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它們等底等高,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加深學生對三角形計算公式的深刻理解。并且強調為什么要除以2。根據平行四邊形公式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角形面積公式=底高2,S=ah2。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9
本節課是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覺得本節課的教學比較好的方面有:
1.動手操作形象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操作分別將三組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比較每個三角形與平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的聯系,使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課堂上,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每個人都積極動手操作,這樣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學生也真正投入到學習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2.引導學生思考,培養探究精神。在這節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面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什么不同?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來的?這些問題,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通過思考,互相討論,認真探究,得到結論。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來以后,要鼓勵學生繼續去探索,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探究的能力。為此,我順勢引導,深入質疑:用底×高÷2這個計算公式來計算三角形面積是否可靠呢?三角形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用底×高÷2這個公式是否適用于所有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呢?從而將學生的思維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索,小組討論分析,然后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學到的不只是公式本身,而是科學的態度和探究的能力。
3.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節課充分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去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求交通標志的面積和紅領巾的面積。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平時教學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我有時操之過急,沒給足思考的時間,就自己說出來了,再如課堂教學時間的把握和分配不夠合理,前松后緊,導致有些練習在課堂上來不及完成。今后在教學中要注意盡可能克服上述不足,爭取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10
《三角形面積》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從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拼拼擺擺,動手操作,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系,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但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不夠多,再就是學生觀察對比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時,表達的不夠完善,這是本課中的缺憾。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精神
在這節課中,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何不同,是值得引導學生去發現的問題,只有發現了不同之處,才能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研究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來的?也才能在今后的計算中省去不必要的麻煩。在探討這個問題時,我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既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躍課堂氣氛。
三、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學會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新課改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強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為了讓學生運用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我補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實例,比如:學校要整修三角形的花壇,求整修的面積,要制作一個三角形與正方形等組合而成的宣傳刊版,求刊版的面積等等,學生嘗到了應用知識的快樂,課堂氣氛很活躍。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4-27
三角形面積教學反思05-06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4-28
《三角形的面積》優秀教學反思05-02
《三角形的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12-01
樊翠萍 《三角形的面積》的教學反思04-30
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精選6篇)01-27
《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教學反思04-30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