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位數乘兩位數的課堂實錄與反思
課堂實錄: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什么動物?
生1:我喜歡貓。
師:貓很可愛。
生2:我喜歡猴子。
師:猴子很聰明。
生……
二、自主探索
(1)學習例1。
師:那小朋友喜歡大象嗎?今天它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瞧,它正在用鼻子搬木頭呢。(出示一只大象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1:有3堆木頭。
生2:有60根木頭。
生3:一堆木頭是10根,2堆就是2個10根。
生4:有3只大象在運木頭。
師:3只大象運來多少根木頭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1:6×10。
生2:20×3。
師:20×3等于多少?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答案的呢?(稍停片刻)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師:把你們的算法說給大家聽聽。
生1:我是用20+20+20=60。
生2:我是用2×3=6,所以20×3=60。
(很多同學放下了手)
師:為什么你們不舉手了?
生:我們的方法都和他一樣。
師:你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
生1:我喜歡第二種,它簡便。
生2:我喜歡用20+20+20,它也很方便。
師:好的,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已經知道3只大象運60根木頭,一只大象運20根木頭,照這樣計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跟木頭呢?請小朋友拿出隨練本計算。同桌兩人互相介紹你用的方法。
師:誰來說一說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算2×8=16,所以20×8=160。
師(剛才的那位女學生)你是怎樣算的?
生:我也是用2×8=16,20×8=160。
師:現在你覺得哪種方法方便。
生:(笑笑)這種。
師:現在請小朋友打開書本,翻到第78頁,看“想想做做”第1題。請大家把答案直接寫在書上。邊算邊想:每一組兩道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師: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匯報計算結果,教師板書
師:你能找到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全班交流。
生1:下面的題目比上面多了一個0。
生2:用的口訣一樣,下面一題的算式比上面多了一個。
生3:答案也比上面多了一個0。
(2)學習例2。
師:看到這兒的小朋友這么熱鬧,小猴也來了。(出示情境圖)仔細觀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1:一只猴子采了14個桃。
生2:另一只猴子也采了14個桃。
師: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兩只猴子一共采了幾個桃子?(師出示)
師:哪位小朋友來列算式?
生:14×2=(板書:14×2=)
師:這道題你準備怎么算?(稍停片刻)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說。不知道的可以商量一下。
師: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
生1:14×2就是2個14相加,所以14+14=28。
師:這位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把乘法想辦法變成了用原來的加法解決。
生2:我先算10×2=20,再算4×2=8,20+8=28。
師:這種想法很有意思,老師還想再聽一聽。看看哪些小朋友聽得和老師一樣認真。
生3:先算10×2=20,再算4×2=8,20+8=28。
師:老師聽懂了。(對著籮筐圖)就是先把14分成10和4,先算2個4是8,再算2個10是20,合起來就是28。
師:象這樣的口算過程我們還可以用豎式表示出來。(板書豎式)2和個位的4對齊。然后先算2×4=8,再算2×10=20,20的2應該和誰對齊?為什么?然后把它們加起來就是28。 師:看著這個豎式,每一個小朋友想一想,這里的8、20、28是怎么得到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 4
× 2
8 …… 4×2=8
2 0 …… 10×2=20
2 8 …… 8+20=28
師:這個豎式還可以讓它書寫變得簡便一點,你有辦法嗎?(師生一起板書)
1 4
× 2
2 8
2要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
生:2要寫在十位,因為它是2個十。
師:誰來說一說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別寫在哪一位。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2人)。
師:現在我們用簡便的豎式來試一試3×21,你準備怎樣列豎式?
師:雖然21在下面,但列豎式時還是把它放上面。
集體評講。想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我們還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驗算。讓我們一起來驗算。(師生一起驗算)指著豎式說:用3乘個位上的1等于3寫在個位,再用3乘十位上的2等于6,寫在十位。答案是63。以后小朋友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驗算。
課后反思:
1、教材中選用大象運木頭,猴子摘桃,這些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在課堂中,沒有像一般公開課改情境,還是應用這兩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剛才的教學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
2、在學生的交流中,我一直引導學生對同伴的方法進行理解,讓大家欣賞不同算法的精彩,達到思維的相互溝通和方法的相互融合;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歸類、優化,在此基礎上作出選擇和自我調整,使學生的建構活動富有意義。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尊重不放縱、自主不自由。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葉瀾教授說:“沒有聚焦的發散是沒有價值的,聚焦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剛才教學中,既追求解決方法的多樣化,也重視方法之間的溝通和優化。教學優化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這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比較,使其將自己的算法與別人的算法作比較,并認識到差距,產生修正自我的需要,從而捂出屬于自己的最佳方法。在教學3×20后,很多小朋友認為用3×2=6,推出3×20=60最簡單,但有一個女孩認為用20+20+20=60簡單。這時,我還是尊重這位同學的相法,沒有強調讓她和其他同學用同樣的方法。在算8×20時,我再問她:“現在你認為哪種方法簡單?”她通過再次比較,因為8個20相加太復雜,所以認為由8×2=16 推出8×20=160最簡單。
因為學生的個人差異,解決同樣的問題又想出了不一樣的方法,接著帶領學生選擇其中的最佳方法,這一點十分必要,也就是優化過程。學生思維開放以后,必要的選擇是一種科學探究的態度。這一態度也要從低年級培養。
【一位數乘兩位數的課堂實錄與反思】相關文章: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04-22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精選12篇)01-06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教學反思(精選12篇)10-31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教后反思07-11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教學反思(通用20篇)04-13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11-17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精選7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