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戲優秀的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社戲》優秀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戲》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學習閱讀分析小說的方法,能根據小說的特點,從故事情節入手,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人物描寫方法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入景的,理清故事情節,學習敘事詳略的寫法,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本文通過“社戲”來表達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課時:
兩課時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延伸法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請多名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最喜歡做的事情,勾起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導語: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瀾的圖畫,猶如一串歡快跳動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
二、作者介紹及題解。《社戲》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是用第一人稱寫的。
課文敘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兒”)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后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在魯迅寫作《社戲》的那個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寫農民;有的人即使寫了農民,也是瞧不起農民,甚至歪曲農民。魯迅能寫出象《社戲》這樣歌頌農民高尚品質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正音(歸)省:xǐng行輩:háng憚:dàn絮叨:xùdāo怠(慢):dài攛掇:cuānduō鳧(水):fú潺潺:chán(歌)吹:chūi蘊藻:yùnzǎo(家)眷:juòn皎(潔):jiǒo漂渺:piāomiǎo糾葛:jiūgé
四)、補充注釋。
(1)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
在紹興,“社”是相當于“村莊”的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時間所演的戲。
(2)日里:白天。
(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涼棚,演社戲時,搭在戲臺正對面,意思是請這些神看戲。
(4)白篷船:船篷沒有加油漆的船,舊時紹興人民一般都使用這種船。
(5)烏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課文中指財主鄉紳使用的船。
五、教師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注意字的準確讀音,并考慮課文大意。)
六、劃分結構: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板書:段落大意:第一部分“我”的樂土平橋村。
(從“我們魯鎮的習慣”到“卻全都嘲笑起來了”。)
第二部分,“我”在樂土中也有不樂的時候。
(從“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第三部分,“我”與農民孩子們到趙莊去看戲的情景。
(從“這天我不釣蝦”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對吃豆和看戲的懷念。
(從“第二天”到文末)七布置作業讀課文(要求能讀準字音。辨析詞義,復述課文大意。)
八、教學后記:
通過本課學習,要了解課文的基本脈絡,體會作者對勞動人發的真摯感情。
第二課時: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故鄉留給自己最美的印象,由此自然過渡到《社戲》的學習。
2、再讀課文,理清情節讓學生細讀課文,根據課文的情節發展將課文分段,把握敘事的詳略。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總結:
1)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2)看社戲前的波折。
3)夜航看社戲途中。
4)趙莊看社戲。
5)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6)六一公公送豆。
3、研讀課文,把握主旨。提出突破口問題:課文題目是《社戲》,按理文章應該著重寫看戲的經過,然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寫戲外的天地,是不是偏題了。
1)社戲到底好看不好看。學生默讀看社戲片斷,教師歸納:晚上看戲的人不多,演的戲也并不能吊起我們這群孩子的胃口,所以好不容易看到的社戲并不如“我”想象中那樣精彩。
2)看戲前,“我”經歷了哪些波折。個別生朗讀5~9節,大家圈劃能體現“我”心情變化的語句,教師總結:“我”的心情經歷了急得要哭——不釣蝦,東西也少吃——高興——輕松舒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描繪出“我”對看社戲的渴望,也寫出小伙伴們的聰明能干、膽大心細。
3)分析第10自然段中的動作描寫。動詞“點”、“磕”、“駕”等的使用,顯現了農村孩子駕船技術的熟練,生動地表現了少年朋友們的興致和活力。
4)夜航看社戲途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學生交流,教師總結:從人的嗅覺、視覺、聽覺等方面描寫夜色,由遠而近,表現了“我”興奮愉悅、急切期待的心情。
5)看戲歸來途中,“我們”偷豆吃,當時覺得豆很好吃,回來后再吃豆,卻又覺得不好吃,為什么。學生分角色朗讀看戲歸途中偷豆吃片斷,教師總結:豆未必好吃,然而在“偷豆”吃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讀書生涯中從未有過的刺激和樂趣,更感受到了農村小伙伴的熱情好客、慷慨大方,正是因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羅漢豆有了無比的美味,才使“我”終身難忘。
6)回答突破口問題:課文題目是《社戲》,按理文章應該著重寫看戲的經過,然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寫戲外的天地,是不是偏題了。教師總結: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看出,《社戲》這篇小說并不是專門為了寫看戲的,而是通過“我”與農村孩子看戲前后故事的敘述,贊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干,表現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7)體驗反思:戲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么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呢。教師總結:“我”所難忘的是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以及人們樸實、善良的品格。
對這段生活的回憶也表達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體驗角色,把握性格這篇文章塑造出一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先找找看,這篇文章塑造了哪些鮮活的人物。明確:雙喜(聰明能干、膽大心細)。阿發(憨厚無私)。
桂生(機靈勤快)。六一公公(寬厚、好客)。雙喜:看戲前,當“我”因為看不到戲感到沮喪,人們都嘆息地表示同情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么。”提得恰到好處,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當外祖母和母親還有些不放心時,雙喜馬上表示“寫包票”,同時提出了幾條有力的根據,至使“我”能去看社戲。
航船出發了,雙喜“拔前篙”,第一個出動,像小伙伴中的領頭人。這都表現了他的聰明、熱情、機靈、能干。看戲時,雙喜告訴“我”鐵頭老生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這說明他已經來看過戲了,這一次是專意陪“我”的。這表現了雙喜對“我”的友愛、熱情。那鐵頭老生沒有表演翻筋斗,雙喜馬上來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鐵頭老生也懈了,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呢。”這表現雙喜善解人意,對“我”非常體貼。當大家都不想繼續看戲時,雙喜說“還是我們走的好罷”,他了解大家的情緒,儼然像一個兄長一樣。看戲后,雙喜認為多偷阿發家的羅漢豆,阿發的娘若知道了會哭罵的;用了八公公的鹽和柴,老頭子會罵的。這又表明了雙喜考慮周全。桂生:因沒有給“我”買到豆漿,要給“我”舀一瓢水來喝,這補償對“我”的歉意,他還想出了偷羅漢豆的主意。阿發:建議小伙伴們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純真無邪,憨厚無私。六一公公:只對小伙伴們摘豆“踏壞了不少”表示惋惜,這是勞動人民珍愛勞動成果的本色;他又親自給“我”送羅漢豆,又表明他的淳樸,好客。
5、布置作業完成研討與練習中第二大題和第三大題。
6、教學后記:
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要了解作者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培養熱愛家鄉的感情。
【《社戲》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社戲優秀的教案02-07
社戲教案設計優秀05-30
《社戲》優秀教案設計08-26
《社戲》教案01-25
社戲的教案02-26
社戲教案04-25
課文《社戲》教案10-20
《社戲 》備課教案02-27
《社戲》教案[精]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