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義》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方程的意義》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方程的意義》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1~3題。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感受方程思想。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
3、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感受方程思想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感受方程思想
課前準備:天平、砝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抽象數學模式。
1.出示實物天平。
師:認識嗎?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稱物體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2.演示:
出示兩個50g砝碼和一個100g砝碼,(將未標有重量的一邊朝向學生)
師:它們的重量我們還不知道,如果要分別放在兩個盤上,天平會怎樣呢?(演示)
學生觀察后發現天平平衡(這時,將砝碼標有重量的一邊朝向學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3、出示例1
說明: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果是相等的。
(板書: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
二、引導分類,概括方程概念。
1、學生自學
要求:
(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系。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后達成統一認識: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這4道算式。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要說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B、把自己分類的情況,寫在紙上?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種: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2、概括概念
過渡:看來同學們都能按自己的標準對式子進行分類。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么這樣分,說說你的想法。
A、教師指著黑板說: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_____________的等式方程)
B、你能說說什么叫方程嗎?
C、學生發言,概括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那X+50>100 、X+50<100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呢,在小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舉例方程、理解概念
你能例舉出方程嗎?誰能舉的與剛才不一樣嗎? (用字母Y表示、有難度的方程)
以前我們見過方程嗎?
三、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1、“試一試”
(1)觀察左邊的天平圖,說說圖中的是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2)觀察右邊的圖,弄清題意,列出方程。
1、練一練第1題
(1)觀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交流:
(3)說明: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4)判斷:方程是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
2、練一練第2題
(1)先寫一些方程
(2)組織交流
3、練一練第3題
四、課堂作業:
1、練習一第1題 先獨立完成在交流
2、練習一第2題
(1)先說一說每題的`數量關系
(2)獨立列出方程
(3)交流
3、練習一第3題
(1)說一說天平兩邊有什么物體,這些物體的質量間有什么關系
(2)獨立思考列出方程
(3)觀察方程,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質。
習題超市:
1、討論判斷: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 6x+2 4+2>10 2y÷5=10 n-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a÷8=60
2、根據下面的信息,你能列處幾個不同的方程?
我比莉莉重25 kg,,我重61 kg。
我186 cm。
我身高x cm,我比爸爸矮40cm。
我重y kg。
板書設計及課后反思:
方程的意義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教材簡析:
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里對等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單元教材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
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例1在天平圖下方呈現“=”,讓學生用等式表達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相等關系,從中體會等式的含義。教材使用了“質量”這個詞,是因為天平與其他的秤不同。習慣上秤計量物體有多重,天平計量物體的質量是多少。教學時不要把質量說成重量,但不必作過多的解釋。
例2繼續教學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個特點:
第一,有些天平的兩臂平衡,有些天平兩臂不平衡。根據各個天平的狀態,有時寫出的是等式,有時寫出的不是等式。學生在相等與不等的比較與感受中,能進一步體會等式的含義。第二,寫出的四個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數,有兩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便于學生初步感知方程,為教學方程的意義積累了具體的素材。第三,寫四個式子時,對學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圓圈里的關系符號都要學生填寫,學生在選擇“=”“>”或“<”時,能深刻體會符號兩邊相等與不相等的關系;符號兩邊的式子與數則逐漸放手讓學生填寫,這是因為他們以前沒有寫過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與不等式。
第2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第3題都是看圖列方程,編排這些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和理解現實情境里的等量關系的能力,體會方程是表示等量關系的數學方法,從而進一步鞏固方程的概念,并為以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些內容在編排上有兩個特點:
一是直觀情境的呈現從天平圖開始,發展到帶括線的圖畫。帶括線的圖畫在一年級(上冊)就出現了,學生比較熟悉。但是,從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思維轉向列方程表示等量關系,仍然會有困難。因此,教材先讓學生看天平圖列方程。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它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相等,已經在兩道例題里教學得很充分了,看天平圖列方程能讓學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樣列方程,對依據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體驗。
在此基礎上,過渡到列方程表示帶括線的圖畫里的等量關系,會平穩得多。二是帶括線的圖畫里的等量關系,突出兩個或幾個部分數相加是它們的總數。在幾個部分數相同時,它們相加用乘法比較簡便。這些關系是數量之間最基本的關系。而且這些關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義上,學生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價錢加筆記本的價錢一共20元,買4本同樣的故事書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別是12+x=20和4x=16.8。如果少數學生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絕不能列出20-12=x、16.8÷4=x這樣的方程。因為后者仍然是過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學生體會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對以后的教學也是有弊無利的。
《方程的意義》教案2
教學內容:課本第105~107頁的內容,完成練習二十六的題目。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認識方程的意義,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以及解簡易方程的一般步驟。
教具準備:天平、砝碼、標有“20”、“30”和“?”的方木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提問學生加、減、乘、除和部分間的關系。
二、新授。
1.方程的意義。
(1)教學第(1)個例子。
教師將天平、砝碼擺在講臺上,然后,提出問題指名學生回答。
講臺上擺著的上什么儀器?(天平)
它是用來做什么的?(用來稱物品的重量的。)
你知道怎樣用它稱物品的重量嗎?(在天平的左面盤內放置所稱的物品,右面放置砝碼。當天平兩邊平衡,即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砝碼所標的重量就是所稱物品的重量。)
在天平左面放一個50克的砝碼,右面放標有20、30的木塊。
問:現在天平平衡嗎?這說明了什么?(平衡,說明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
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情況嗎?試試看!(根據學生發言,板書:20+30=50)
問:這是一個什么式子?(等式)
(2)教學第2個例子。
教師改變天平上所放物品和砝碼,使之同教科書第105頁下圖。
問:現在天平也保持平衡,這說明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這種平衡的情況嗎?試試看!
指名讓學生試著寫出等式。
告訴學生:“?”是要求的未知數,我們學過一般未知數用字母X表示,所以這個等式可以寫成:20+x=100。
問:這是一個什么式子?(等式)
比較一個這個等式與20+30=50有什么不同?(這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這個x應該是多少克?(讓學生自由說一說,教師總結: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數不是隨便確定的,它必須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說未知數代表的數值必須使等號左右兩邊正好相等。在20+x=100的右邊板書:x=80)
(3)教學第(3)個例子。
投影出示第106頁的上圖。
問:看這幅圖,這幅圖的圖意是什么?(這幅圖告訴我們:這里的每個籃球的價錢是x元,3個籃球的總價是234元。)
每個籃球的價錢是x元,3個籃球的總價還可以怎樣表示?(3x)你能根據圖意寫出一個等式來嗎?(3x=234)
想一想,這個等式有什么特點?(這也是一個含有未數的等式。)
當x等于多少時,這個等式中的等號左右兩邊正好相等?(x等于78時,在3x=234的右邊板書:x=78)
得出:像這樣一些等式:20+x=100、3x=234、x-10=35、x÷12=5叫做方程。
練習: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4+3x=106+2x7-x>317-8=9
8x=018÷x=960÷12=5
得出:
17-8=94+3x=10
60÷12=58x=0
18÷x=9
問:從幅圖,你能說一說它的含義嗎?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圍比方程的范圍大;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問:有了方程和等式的知識,當遇到一個式子,要判斷它是不是方程時,應該怎樣想?
2.簡易方程(一)。
(1)教學例1。
說明:我們把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例如,x=80是方程20+x=100的解,x=78是方程3x=234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想一想:“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之間有什么區別?
(先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然后教師總結:方程的解指的是一個數,它表示未知數等于多少時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例如當x=80,20+x=100的等號左右兩邊相等。而解方程是指求這個未知數的演算過程。我們以前做過的一些求未知數x的題目,實際上說是解方程。)
2.學習解方程的方法。
出示例1:x-8=16
講解解方程的步驟及書寫格式:
先寫“解”字;然后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及運算定律進行思考:x-8=16,就想被減數等于減數加差,所以x=16+8,x=24。運算的根據可以不寫;每個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號要對齊。求出x的值后,還要進行檢驗,以判斷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板書:
x-8=16
解:x=16+8
x=24
檢驗:把x=24代入原方程。
左邊=24-8=16,右邊=16,左邊=右邊
所以x=24是原方程的解。
師: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成檢驗的習慣。
3.課堂練習。
做教書第107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4.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課后小結:
《方程的意義》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2)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
(3)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抽象數學模式。
1.出示實物天平。
(實物天平比較小,用屏幕上的天平來模擬實驗。)
2.兩個大蘋果和一個小西瓜,它們的重量我們還不知道,如果要分別放在兩個盤上,猜猜看,天平可能會哪邊重呢?
(說明兩邊的重量可能有三種不同的關系。)
用式子描述重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3.一場籃球比賽,紅、藍兩隊打得還挺激烈的,你能來描述兩隊的情況嗎?
用式子表示兩隊比分的關系。
紅隊的教練啊也關注了這個情況,馬上叫了一次暫停,并作了戰術上的調整,一上場的一段時間里,只有紅隊連續得了χ分,請你猜一猜,兩隊的情況會怎樣呢?
用式子來表示比分的三種關系。
4.創設四個情景。
(1)每個情景中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2)你能用關系式清晰地來描述嗎?
二、引導分類,概括方程概念。
剛才我們對情景的描述得到了很多式子。
200+200=400 18 < 23 18+χ<23>23 18+χ=23
280 > 100 120 < 4χ 25+χ=70 22y+720=1050
1.學生嘗試第一次分類。
可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1) 看是否是等式。
(2) 看是否含有未知數。
……
2.學生嘗試第二次分類。
得到四組不同的式子。
3.描述每一組的特征。
4.引導概括方程概念。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三、抓等量關系,體會方程本質。
1.演示動態平衡。有等量關系,能用方程表示
2.出示情景(沒有等量關系,不能用方程表示。)
出示情景120元正好買2個玩具企鵝。(有等量關系,能用方程表示)
3.通過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呢?
四、聯系實際,應用與拓展。
1.周老師從無錫到徐州來上課。
(1)線段圖。
(2)我乘火車從無錫站開出,每小時行χ千米,7小時到達徐州站。無錫站到徐州站的鐵路長525千米。
(3)到了徐州站,我買了3枝圓珠筆,每枝χ元,付出20元,找回2元。
2.情景圖。
本屆奧運會上,中國臺北隊獲得了χ枚金牌,中國隊獲得了32枚,日本隊獲得y枚。男孩說:“中國臺北隊金牌數的16倍正好等于中國隊的金牌數。”女孩說:“日本隊的金牌數等于中國臺北隊的8倍。”
3.開放題。
小芳集郵共260張,小明集郵共300張。怎樣才能使兩人的集郵張數一樣多? (用方程表示)
“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的說明
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概念的形成應具有更大的涵蓋面、影響力和遷移性,由此通過自我理解、生成、連接,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本課《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基于對數學概念及概念教學的再把握,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有了比較大的變化。這是我們的嘗試,也是一種思考和探索。
整體的把握:
數學概念不僅是局部的,而且是全局的;不僅是靜態的,而且是動態的;不僅是學科的,而且是兒童的。所以對方程概念及其教學應從多個層面加以把握:
形式層面——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關系的一種)。這是一種靜態的結論。
發現層面——經歷方程模式的生成過程,它來源于現實又回到現實,尋找等量關系并用方程來表示。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直觀具體層面——舉出正例或反例。
直覺層面——一種數學的`意識、一種方程的感覺。
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有力的認知結構(其中包含知識結構、方法結構和經驗結構)
目標的把握:
經歷從現實問題到方程概念建立的過程,(方程是從現實生活到數學的一個提煉過程,一個用數學符號提煉現實生活中特定關系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
滲透方程思想的三個方面:設立未知量,將其當作已知數,參與到問題中事實的表達;建立等量關系,用方程表示(方程是說明兩件事情是等價的);區別未知量與己知量,只要經過運算,就可用已知數表示未知量。
過程的把握:
統攬全局基礎上的局部聚集,突出“知識胚胎”的生成。學生的認識不是線性發展的,而是整體式推進的。各個部分知識的拼裝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有生命的知識,只有胚胎式的整體推進才能領略到知識生命的意蘊。所以概念教學須克服原有的分割式、部分式教學,突出“知識胚胎”的生成。傳統教學注重從部分到整體,形成一個結構。現代教學應更重視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形成更有意義和活力的結構。
本課方程概念的教學,力圖圍繞目標形成一個包括知識技能、思維方式和方程思想的整體結構,在其后的教學中再對方程的各個部分進行深化,形成所謂同心圓結構的知識生成模型,這是兒童認識的規律,也許可以解決數學教學中知識太“散”的問題。
經歷“問題情景——數學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全過程。從“問題情景——數學模型”展開數學化和結構化的過程。再從“數學模型——解釋與應用”展開結合現實尋找意義的過程。方程整體概念生成必須經歷這樣的過程,才能使目標的各個部分協調地組合在一起,產生一種數學的意識和方程的觀念。
參考文獻:
(1)史寧中、孔凡哲著. 方程思想及其課程教學設計——數學教育熱點問題系列訪談錄之一. 《課程.教材.教法》第24卷第9期,(2)林永偉、葉立軍 編著.《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第65頁. 方程產生歷史的啟示意義。
(3)《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方程的意義》教案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
教學流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果是相等的'。
二、教學例2
學生自學
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系。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后達成統一認識:
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要說出理由。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第二種:X+50>100X+X=100
X+50<100X+50=100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么這樣分,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讀一讀,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說,教師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那X+50>100、X+50<100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呢,在小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時圍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
四、課堂作業:練習一的1、2、3。
板書: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方程的意義》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天平、砝碼。
教學重點及難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借助天平體會等式的含義。
(1)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50+50=100 50×2=100)
(2)你還能寫出這樣的等式嗎?根據學生舉例寫下2~3個。
(3)你感覺什么樣的式子是等式呢?
用等于號連接的數學表達式;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左邊算起來來等于右邊的;
二、感知不等式,教學方程的意義。
1、出示實物天平:
(1)左邊放克,右邊放克,可以用什么式子來表示?
板書:
(2)現在老師要在左邊再放一個物體,左邊的質量怎樣來表示呢?(+x)
(3)這時候,你覺得天平會發生什么變化呢?你能把這些可能寫下來嗎?
交流并板書+x< +x= +x>
(4)這些式子與等式相比有什么不同?(有字母,有的不是等式。用大于號或者小于號連接,我們把這些叫不等式。)。
2、例二的內容
(1)學生在作業紙上完成例二的內容。集體交流匯報。板書
x+5>100 x+50=150 x+50<200 2×x=200
(2)概括概念
A、觀察黑板上的算式,你能把他們分分類嗎?
B、你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第一次分類:按照等式、不等式分
(老師把黑板上不是等式的式子擦掉)剩下的式子是什么?(都是等式)
還能再分下去嗎?
第二次分類:按既含有字母且是等式分
(此處也可能先按有字母和沒有字母來分,然后再按等式和不等式來分)
C、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方程)
像50+50=100、x+50>100和x+50<200為什么這些不是方程呢?把板書補充完整。
D、完成試一試
三、突出方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討論判斷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60+23>708+x y-28=35
x+4〈14 m+n=100
(2)在判斷之后,你對等式和方程有什么新的認識呢?
可能有:未知數可以用x、y等多個字母表示;
一個等式中可以含有多個未知數;
等式與方程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如果學生說不到或者不明白就出現以下的`比較辨析。)
(3)討論比較,辨析概念。
討論下面的說法正確嗎?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4)剛才我們是用語言描述的方式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的關系,你還有什么更清楚簡明的辦法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5)你能自己創造一到兩個和現實生活有聯系的方程的例子嗎?能夠將自己創造出來的方程與鄰座的同學分享討論,集體分享。(不會,老師先舉個例子。)
(6)引導質疑你還有什么疑問?
四、用方程表示直觀情境里的相等關系
(1)看圖列方程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
(3)列式:媽媽買米用了50元,買油用了15元,媽媽一共用了多少錢?
(說明: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列方程的。)
五、總結提升,介紹方程的數學史
板書設計:方程的意義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教學后記:
《方程的意義》教案6
課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1~3題。
課堂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重點: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難點:理解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課前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圖,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果是相等的。
二、教學例2
學生自學
要求: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系。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后達成統一認識: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這4道算式。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要說出理由。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種: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么這樣分,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讀一讀,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說,教師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說明: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別的符號表示。
那X+50>100 、X+50<100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呢,在小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小結:方程是一種特殊的等式。
如果用圖來表示可以這樣表示(用集合圖表示)
二、 鞏固方程的意義
1、練一練第1題
(1)觀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交流:這樣找的理由是什么?
(3)說明: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2、試一試
(1)觀察左邊的天平圖,說說圖中的是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2)觀察右邊的圖,弄清題意,列出方程。
3、練一練第3題
先列出方程,再比較哪個方程比較簡單。
4、練一練第2題
先寫一些方程再組織交流
三、課堂總結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2、練習一第2題
(1)先說一說每題的數量關系
(2)獨立列出方程
(3)交流
3、練習一第3題
(1)說一說天平兩邊有什么物體,這些物體的質量間有什么關系
(2)獨立思考列出方程
(3)觀察方程,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質。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為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并且無論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 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為一體,鍛煉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 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說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方程的意義》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會判斷什么是方程,會解一步計算的方程,并會檢驗方程的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檢查、驗算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間的聯系及區別,并會應用。
教具準備:
課件、白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游戲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吧!老師來說一個詞語,你們反這個詞語反一反說出來,好嗎?看誰反應快!
父母的愛——愛父母;動物的畫——畫動物;
節目的表演——表演節目;生命的感悟——感悟生命;朋友的理解——理解朋友;
朋友的善待——善待朋友;親人的召換——召換親人;兒女的擔憂——擔憂兒女
問題的.答——答問題;方程的解——解方程;
引出課題:板書“方程的解解方程”
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這里面的知識。
二、講解概念“等式、方程”
1、找朋友:
師:剛才我們玩的這個游戲中,找到了好幾對文字上的朋友。
下面,請你來幫這些式子或數字找找朋友,你愿意嗎?
生:愿意。
①、出示課件:同桌之間說一說;指名回答,根據學生回答再次出示課件。
師:這幾對好朋友都有什么特點呢?
生:它們相等。(關鍵引出“相等”)
師:除了把它們用線連起來,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示它們之間是相等的呢?
生:列成一個式子。
學生口答列式,師邊板書:80-20=60
2+0.5=2.5
30÷15=2
30×2=60
師:像這樣用等號連接起來的,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們取名叫等式。
師:你能舉例說幾個等式嗎?
②、引出方程:
師:那剩下的幾個它們找不到朋友,心里不太高興,你能把它們也連連線寫成一個等式嗎?
生:能。
學生口答并板書,如:x+3=9
300-b=250
3a=18
師:我們又找到了3對朋友,它們也是等式。那這三個等式跟剛才的四個等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生:它們有未知數x、a、b。
師: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我們給它取名叫方程。
你能舉例說幾個方程嗎?
2、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師:那等式和方程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你能用一種直觀形象的方法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你可以在紙上寫一寫、畫一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指名回答。出示課件并板書。
師小結:方程屬于等式,里面含有未知數,是一種特殊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判斷練習:
師:我們有了方程和等式的知識,當遇到一個式子,要判斷它是不是方程時,應該怎么想?
生:先看它是不是等式,如果是等式,再看它有沒有未知數。如果它有未知數,就是方程;如果沒有未知數,就不是方程,而是一般的等式。
師小結:一必須是等式,二必須含有未知數。
師出示課件中的練習:下列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b=1284÷12=7
5x-32<749÷y=7
450x=90069+a
②、含有未知數的算式叫做方程。
③、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④、35+x=76既是等式,也是方程。
⑤、30+20=10+4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⑥、y=0不是方程。
⑦、x=20是方程30+x=50的解。
《方程的意義》教案8
教學要求:
使學生初步認識方程的意義,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以及解簡易方程的一般步驟。
教學重點:
掌握解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間的聯系及區別。
教學用具:
簡易天平、砝碼、標有“20”、“30‘和”?“的方木塊。
畫有P97頁上圖的掛圖、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激發
根據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的關系,說出求下面各數的方法。
1、一個加數=()
2、被減數=()
3、減數=()
4、一個因數=()
5、被除數=()
6、除數=()
二、嘗試
1、方程的意義
(1)出示簡易天平,將天平、砝碼擺在講臺上,這是一臺天平,它是用來用來稱物品的重量的。怎樣用它來稱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邊盤內放置所稱的物品,右邊盤內放置砝碼。當天平的指針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砝碼上所標的重量就是所稱物品的重量。
(2)師演示如何用天平稱物品。(稱出的物品同P。105頁上圖。)
(3)問: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條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針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說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針必須指在刻度線的中央。)
(4)教師強調說明:天平兩邊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時,天平就平衡。反過來說,天平保持著平衡,就說明天平兩邊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問:那么,我們能不能用式子來表示出這種平衡的情況呢?試試看!先讓學生自由地說一說,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寫出算式20+30=50。
問:20+30=50是一個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號兩邊兩個式子的相等關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
(7)師改變天平上所放的物品和砝碼,使之與P。105頁的下圖相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說明了什么?(圖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為指針指在天平刻度線的中央。說明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
②怎樣用式子來表示這種平衡的情況呢?再試試看!
板書;20十?=100。
③”?“是不是要求的未知數?我們以前學習過,一般用什么
字母表示未知數?(師生共同把等式”20+?=100改寫成“20+x
=100)
④20+x=100是一個什么式子?(也是一個等式。)
⑤這道等式與20+30=50有什么不同?(這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⑥左盤中這個標有”?“的方木塊應該是多少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這就是這個等式中的x是多少才能使等式左、右兩邊正好相等呢?可以是一個隨便的重量嗎?
生自由說,師總結: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隨便確定的,它必須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說未知數所代表的數值必須使等號左、右兩邊正好相等。
⑦同學們觀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應該代表什么數呢?(因為左邊未知的方塊重8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80。)
師在20+x=100的右邊板書:x=80。
(8)師出示P。106頁上圖。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①這幅圖的圖意是什么?(這幅圖告訴我們,每個籃球的價錢是x元,3個籃球的總價是234元。)
②每個籃球的價錢是x元,3個籃球的總價還可以怎樣表示?(還可以表示為3x元。)
③誰能根據圖意寫出一個等式來?(3x=234。)
④想一想,這個等式有什么特點?(這也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⑤當x等于多少時,這個等式中的等號左、右兩邊正好相等?(當x=78時,這個等式中的等號友、右兩邊正好相等。)
師在3x=234的右邊板書:x=78。
(9)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方程的意義及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師指出:像這樣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5、x÷6=7叫做方程。
師再板書幾個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書:
方程一般等式
20+x=10020+80=100
3x=2343×78=234
x-8=513-8=5
x÷6=742÷6=7
師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方程是不是一種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與一般的等式相同嗎?你發現方程有什么特點?
③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讓學生說,然后師歸納總結。板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與等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師請學生觀察這幅圖,并說一說它的含義。
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明確: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圍比方程的范圍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0)練一練:做一做。
2、解簡易方程(一)。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①請學生閱讀書上的內容,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②指名回答,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別?(師講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個數,它表示未知數等于的多少時使方程中等號的左右兩邊相等。例如,當x=80時,20+x=100的等號左右兩邊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這個未知數的演算過程。我們以前做過的一些求未知數的題目,實際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過程中的一部分,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2)出示例1:解方程x-8=16。
①x在這道減法算式中相當于什么數?(被減數)
②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被減數應該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師講解:首先要寫”解“字,然后根據四則運算之間各部分的關系及運算定律進行思考;x-8=16,根據被減數等于減數加差,所以x=16+8,x=24。運算的”根據“可以不寫,每個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號要對齊。求出x的值后,還要進行檢驗,以判斷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著,師一邊板書,一邊指出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并且強調,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成口頭檢驗的習慣。
(3)練一練:做一做。
三、應用
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師巡視,注意學生解方程的過程、書寫格式及檢驗的過程是否符合規定,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四、體驗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方程的意義和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知道了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數。解方程時,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當于什么數,再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書寫時,要注意先寫”解“字,上、下行的等號要對齊,注意不能連等。)
五、作業
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方程的意義》教案9
第5單元 簡易方程
第7課時 方程的意義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義,并能進行辨析。
2.過程與方法:利用天平的原理,理解不等式和方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認識來源于實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學習重、難點】
重 點:會用方程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難 點:會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量關系。
【學習準備】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據實際變換為其它實物)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上課要用到一種重要的稱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對,它是天平。同學們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稱與砝碼組成,當放在托盤兩端的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根據這個原理,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
二、自主探究
學生自學并完成相關練習。
三、例題精講
1、實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稱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書: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約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幾滴紅墨水),問:發現了什么?天平出現了傾斜,因為杯子和水的質量加起來比100克重,現在還需要增加砝碼的質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碼,發現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現在,水有多重,知道嗎?如果將水設為x克,那么用一個式子該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這個關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碼,天平往砝碼這邊傾斜。問:哪邊重些?怎樣用式子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個100克的砝碼換成50克,天平出現平衡。現在兩邊的質量怎樣?用式子怎樣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250。
像這樣含有求知數的等式,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對,叫方程。請大家試著寫出一個方程。
四、練習設計
1、寫方程,加深對方程的認識。
學生試著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它們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書第63頁,看書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讓學生讀一讀。然后小結:一個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兩個條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數(即字母),這也是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據。
2、反饋練習,教材P63做一做第1題。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對于不是方程的'幾個式子要說明其理由。
3、完成P66練習十四第2題,先讓學生說出圖意,再根據圖意再列出相應的方程。
4、獨立完成P66練習十四第3題,評講時,介紹什么叫數量關系,然后讓學生先說出各幅圖中的數量關系,再說出相應的方程,同一幅圖由于數量關系有不同的形式,所以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業:P66練習十四第1題。
《方程的意義》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通過活動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知道方程與等式的關系,能正確判斷方程。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等量關系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方法及價值,培養學生的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和應用能力,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合作探索,小組交流、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認識它嗎?(出示天平)它是用來干什么的呢?然后說明天平用途和原理。
(二)觀察現象,抽象概括
1.平衡現象數量關系的抽象概括。
師:我這里有2個25克的果凍,把它們放在天平的左邊,右邊再放一個質量為50克的砝碼,天平怎么樣了?
師:你能用一個數學式子表示你看到的現象嗎?(生:25+25=50或25×2=50。)
師:用這個簡單的式子就能表示天平的這種平衡狀況,那么左邊表示的是什么?右邊表示的又是什么?
2.不平衡到平衡現象數量關系的抽象概括
師:我這里還有一個大果凍,不知道是多少克,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呢?我們把這個重X克的果凍放在天平的左邊,右邊放一個克的砝碼,這時天平平衡嗎?
師:誰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現在天平的這種不平衡狀況?(生:X<)師:那我們怎樣才能讓天平平衡呢?(生:往左邊盤中加砝碼)我們往果凍
這邊加150克砝碼,觀察天平平衡了嗎?
師:左邊盤中物體質量的可以怎樣表示?(生:X+150)
師: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現在天平的這種不平衡狀況?(生:X+150>)
師:剛才往左邊盤中加的物體多了,現在我們拿掉50克,現在天平的左邊怎樣表示呢?
師:誰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現在天平的這種平衡狀況?(生:X+100=)
3.不確定現象數量關系的抽象概括
師:我這里還有兩瓶礦泉水,紅色的有380克,藍色的有350克,如果將這兩瓶礦泉水放到天平左右兩邊,天平會怎么樣?
師:現在請一位同學將這瓶礦泉水喝掉一些,誰來?(請一位同學喝)
師:這瓶礦泉水被喝掉了多少克?(生:不知道)
師:可用什么來表示喝了的克數?(生:用X來表示喝了的克數,即X克)
師:這瓶礦泉水剩下的質量可以怎樣表示?[生:(380-X)克]
師:如果現在把這兩瓶礦泉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兩邊,天平會出現什么狀況?(生:可能平衡,可能左輕右重,可能左重右輕,分別用380-X=350、380-X<350、380-X>350來表示)
(三)觀察分類,抽象概念
1.觀察分類。
師:大屏幕上出現的'這些數學式子,你能按照這些數學式子的不同特征分類嗎?請孩子們自己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方式進行分類。(自主學習)
2.展示分類。
①交流分類情況,說明分類理由。
②揭示“等式”與“不等式”的概念
師:像這樣的含有等號的式子,數學上稱之為等式。像這些含有不等號的式子,我們都稱之為不等式。(課件出示相應的分法。)
3.抽象概念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等式,它們有什么不同?
師:這些等式中的字母表示“未知數”,像這些“X+10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之為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師:誰來說說什么是方程?(板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四)應用新知,加深理解
1.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創作方程。
3.問題質疑,揭示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①含有未知數的式子是方程?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等也一定是方程?
(五),鞏固練習。
師:說說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你還想學習有關方程的什么內容。
師:我們一起來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吧!
《方程的意義》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1、例2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會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導
(1)讓不熟悉天平不認識天平的學生認識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學生能主動列出等式,告訴學生:像50+50=100這樣的式子是等式,并讓學生說說這個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學生不能列出等式,則可提出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圖,引導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
2.引導:告訴學生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數;觀察這些式子,說一說寫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討論和交流:寫出的式子中,有幾個是等式,有幾個不是,而寫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數,在此基礎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練一練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將每個算式中用圖形表示的未知數改寫成字母。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先仔細觀察題中的'式子,在小組里說說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訴學生,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學生誤以為方程是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方程的意義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意義》教案12
【教材分析】方程在小學乃至初中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義》這一節內容是學習其他方程知識的基礎。本課只要求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別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整個教學過程先通過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然后對一些不同的式子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對其進行分類,最后歸納.概括出方程的意義,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創新等能力,為以后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等式與方程的意義,明確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合作意識。
3.感受方程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弄清方程和等式的異同。
【數學思想】符號化思想,轉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1.同學們,誰還記得《曹沖稱象》的故事?
2.誰能簡單地說一下曹沖是利用什么原理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3.同學們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幫我們測量出相同重量的物體。今天就先來認識其中的一種:天平。
簡單介紹《曹沖稱象的故事》
能說出讓大象和石頭的重量相等,再稱石頭的重量。
達成目標:創設貼近學生實際不僅能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也為下面出示天平做好鋪墊。
二.共同探索,總結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1.出示天平:讓學生說一說對天平有哪些了解?
如果學生說得不全教師做補充: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指針在中間說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在天平的右邊放一個100g的砝碼,怎樣才能讓天平平衡呢?
用算式怎樣表示呢?
讓學生觀察式子,等號左邊與右邊相等,這樣的式子就是一個等式。(板書:等式)
(2)把一個杯子放在天平的左邊,右邊放100g的砝碼,讓學生觀察天平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教師質疑: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觀察天平現在的情況。
師: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樣表示?你有辦法嗎?
追問:如果用未知數x來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該怎樣表示呢?
(3)再次讓學生觀察現在的天平(天平右邊放100g砝碼),發現了什么?哪邊重一些呢?你們能用數學算式來表示嗎?
(4)教師在右邊依次加一個100g的砝碼,加兩個100g的`砝碼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天平的情況,用數學算式怎樣來表示嗎?
教師讓學生繼續操作,怎樣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這說明了什么?
(一杯水的重量等于250g)
(5)你們能用數學算式來表示這天平的狀況嗎?
(師板書)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三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100+x >200
100+x<300
100+x =250
師總結:像這樣兩邊相等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等式。(板書:等式)
(6)讓學生比較50+50=100與100+x=250兩個等式,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像100+x =250這樣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板書:方程)
(7)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小結:
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是不是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那么,方程有哪些特點?
(8)讓學生仿照課本情境圖,自己試著寫一些方程。
自由發言,可能會說:天平有兩個托盤,中間有指針;天平一邊放物品一邊放砝碼,物品的重量與砝碼的重量相等;天平可以稱量物體的質量,還可以判斷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
讓學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邊放2個50g的砝碼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學生認真觀察,然后會發現:現在天平平衡,說明空杯子重100g。
學生看出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思考得出:一杯水的重量=水的重量十杯子的重量。
學生匯報:100+x
學生回答:天平兩邊不平衡,用數學算式來表示100+x >100
學生觀察后分組討論:
匯報時用式子表示:
100+x >200
100+x<300。
這時學生很容易發現這杯水的重量大于200g,小于300g。
引導學生把右邊的砝碼換成250 g,使天平左右兩邊平衡。
學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匯報:100+x =250
生觀察后會發現:前面兩個算式兩邊不相等,后面一個算式兩邊是相等的。
達成目標:通過直觀演示活動,在老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得出上面的式子,為下面的分類討論環節做準備,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自主思考,并交流得出:第一個等式沒有未知數x,第二個等式含有未知數x。
不是
是
達成目標: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于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三.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1題。
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2題。
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樣的式子是方程,再自主判斷,最后集體交流。
先說一說圖意,再寫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達成目標:通過學生自主分類比較,
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層層遞進,達到理解方程意義和掌握方程判斷方法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對比.概括能力和發散思維。
四.反饋鞏固,分層練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基礎練習:66頁練習十四第1.2.3題。
拓展練習:見
達成目標:孩子大部分應該能發現存在的等量關系,但可能會出現40-28=x這樣的式子,應該規范孩子的寫法。
五.課堂總結,提升認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這節課你運用了哪些學習方法,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這堂課的表現是怎么評價的?
達成目標:方程的特點:是一個等式,且含有未知數。
1.像100+x =25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兩個重要條件:一個是等式,一個是含有未知數。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方程的意義》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么嗎?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嗎?
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 (板書)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說說什么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說明什么?(哪一邊物體的質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匯報。
板書: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為幾類?為什么?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么嗎?(方程)
說說什么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2)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后匯報方法。
讓學生說一說,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盡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后說說想法。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說說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說說數量關系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方程
等式 50+50=100 x+50>100 x+50=150
方程 X+50<200 x+x=200
《方程的意義》教案14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3~54頁內容,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楚方程和等式兩個概念的關系。
2、培養學生認真的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自主的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弄清方程和等式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出示ppt 顯示曹沖稱象的畫面 引導同學們自己思考怎么把大象的重量稱出來
小組之間討論并得出結論 全班集體訂正。繼而引出相等,平衡的概念。
(2)課件出示天平,讓學生說說天平的特點。師概括總結得出天平的'平衡這一特點。
師;怎樣才能使天平左右兩邊相等?
出示一架天平的左邊是有物體20克和30克,右邊是50克
師: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20+30=50
引導總結得出這個一個等式。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再出示天平左邊是20克的物體和?克的物體,右邊是100克的物體,教案《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
師:“?”表示什么?我們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用字母表示。
生1:20+x=100
生2:100-x=20
生3:100-20=x
師:你認為用哪個式子更能表示天平的作用兩邊是平衡的?
引導得出:20+x=100 表示天平左右兩邊是平衡的.
出示6架天平,根據天平的平衡狀態寫算式。
把這8個算式標號,得練習:
①20+30=50 ⑤ 80<2χ
②20+χ=100 ⑥ 3χ=180
③50×2=100 ⑦100+20<100+50
④50+2χ> 180 ⑧100+2χ=3×50
思考:你能給這些式子分類嗎?并說說是按照什么標準分類的。
同桌合作交流匯報
等式 不等式
①20+30=50 ④50+2χ> 180
②20+χ=100 ⑤ 80<2χ
③50×2=100 ⑦100+20<100+5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不含未知數的式子
②20+χ=100 ①20+30=50
④50+2χ> 180 ③50×2=100
⑤ 80<2χ ⑦100+20<100+5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師:既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數的的式子有哪幾個?
生:②20+χ=10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像這種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我們今天給它起個新的名字,稱為“方程”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練習: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 35-χ =12 ( ) ⑥ 0.49÷χ =7 ( )
② Y+24 ( ) ⑦ 35+65=100 ( )
③ 5 χ+32=47 ( ) ⑧χ-14> 72 ( )
④ 28< 16+14( ) ⑨9b-3=60 ( )
⑤ 6(a+2)=42 ( ) ⑩ χ +y=70 ( )
張強也列了兩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臟了。猜猜他原來列的是不是方程?
(1) 6X + ( =78
(2) 36 + ( ) =42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方程的意義》教案1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2~63頁“方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系,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在觀察、比較、描述、抽象、概括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發展抽象思維。
3.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2.教學難點: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的這節數學課上老師帶了一種利用平衡創造的工具,你們看是什么?(出示天平)關于天平你們都有哪些了解的?(簡單介紹天平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新知
1.現在我們對天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們來看這幅圖(出示天平:左盤2個50g的物品,右盤100g砝碼。)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這副圖里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師: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平衡狀態嗎?(50+50=100或50×2=100)。
2.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又告訴了你什么信息?(課件出示:左邊一個空杯子,右邊一個100g砝碼的天平。)(杯子重100g)
3.師:現在我給杯子倒滿水,天平還平衡嗎?天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師:我們不知道加入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個未知數x來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邊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樣表示呢?(100+x)
師:天平向左傾斜,說明左邊這杯水的重量比右邊100g砝碼的.重量要重。得到數學式子:100+x>100
4.現在我給右盤再加一個100g的砝碼,仔細觀察,現在天平平衡了嗎?得到數學式子:100+x>200
師:我給右盤再增加一個100g的砝碼,你又發現了什么?得到數學式子:100+x<300
師繼續演示:將右盤中的一個100克砝碼換成50克砝碼,天平逐漸平衡,從中得到數學式子100+x=250。
5.觀察比較:
50+50=100
100+x>100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總結:像這樣兩邊相等的(用等號連接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等式。
像100+x=25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的就是“方程的意義”。(板書課題)
6.提問:這一個等式是方程嗎?為什么?
追問:這兩個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數,它們是方程嗎?
思考:你認為一個方程應該符合哪些條件?
(強調: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并同桌說一說理由。
35+65=100 8-x=2 y+24
2.4=a×2 x-14>72 15÷b=3
5x+32=47 28<16+14 6(y+2)=42
2.下面哪些天平不能用方程表示?(出示6幅天平圖)
用方程表示出剩下天平的數量關系。
(說一說天平兩邊的數量關系,列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說數量關系,列方程)
先獨立列出方程,再與同桌說一說方程表示的數量關系。
4.猜方程
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寫方程,編故事。
6.方程“史話”。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方程,方程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方程和等式是怎樣的關系?
【《方程的意義》教案】相關文章:
《方程的意義》教案02-18
《方程的意義》教案15篇02-18
方程意義教學反思02-22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10-28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03-06
《方程》教案01-27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15篇)04-01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15篇03-06
小學五年級數學《方程的意義》教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