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推薦]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一、作者簡介
莫頓·亨特,美國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學家。他的代表作有:《痛擊》、《心理學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第一課》)等等。
二、故事背景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作為上尉飛行員的莫頓·亨特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莫頓·亨特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并不難做到,只要努力。
就這樣,莫頓·亨特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一步又一步,終會達到自己的目的地。
三、理解詞義
1、參差不齊:形容很不整齊或水平不一。
2、滑稽:形容語言、動作等幽默詼諧,引人發笑。
3、哄堂大笑:形容眾人一起大笑的樣子。
4、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5、變化莫測:變化多端,難以揣測。
6、抽噎:一吸一頓地哭泣。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寫“我”與小伙伴們一起爬懸崖,而“我”卻因體力不支被困在懸崖中途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詳細敘述爸爸教“我”一步一步走下懸崖、脫離危險的經過和“我”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第21—29段):寫“我”由小時候的爬懸崖經歷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人生經歷。
五、問題歸納
1、文章開頭介紹天氣的炎熱,有什么作用?
寫天氣酷熱,實際上是寫爬懸崖的原因,為下文寫爬懸崖作鋪墊。
2、作者為什么特別強調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關系,為后文埋下伏筆,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是杰里叫來了“我”的父親,使“我”擺脫了危險。
3、既然懸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為什么又說對自己而言卻是“嚴禁和不可能的化身”?這矛盾嗎?
不矛盾。這樣寫,照應前文所說,自己是一個病弱的孩子,同時也為下文寫“我”在懸崖上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和恐懼的`心理作鋪墊。
4、⑦⑧⑨三段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來表現“我”當時的處境?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滿頭大汗、渾身發抖”這樣的情態描寫,“猶豫不決”“懸崖底下的地面摔個粉碎”這樣的心理描寫,“我緩慢地爬著,扒住巖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巖石”這樣的動作描寫和細節描寫來表現“我”當時痛苦的處境,這些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個孱弱、膽小的孩子形象,預示了“我”即將面臨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艱難處境。
5、“我聽見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誰,最后才意識到那就是我。”這句話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句話把“我”膽小、害怕、緊張的心理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句子生動傳神,既有點夸張,又很符合當時的情景,巧妙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
6、“抽噎”與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
“抽噎”這里有被困懸崖導致的滿腹委屈,有下了懸崖后回顧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極而泣,前面的幾個詞都是在寫“我”被困懸崖時的恐懼、焦急。
7、“我”在爸爸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這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發?
趴在巖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次一步成功脫險。啟發:看似不可戰勝的巨大困難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就容易戰勝了。
8、課文最后一段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議論,在記敘的基礎上進行議論,抒發感悟,點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難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小了,就能夠戰勝困難,取得成功。既總結了全文,又畫龍點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現在讀者眼前。
六、課文主題
本文講述了“我”小時候爬懸崖遇險以及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地戰勝困難、脫離險境的經歷,從而得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困難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戰勝它的信念并將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從當下做起,就能各個擊破,最終成功戰勝它。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么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升起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3、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十月一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一個閃閃發光的日子。1949年的這一天,整個中華大地沸騰了,整個世界震動了。一個激動和豪邁的聲音響徹全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萬眾歡呼,禮炮齊鳴,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是革命先輩的吶喊,也是新中國前進的號角。多少人浴血奮戰,多少人赴湯蹈火,為的就是這一刻的到來!從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們都要為偉大的祖國媽媽慶祝生日。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起長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國走過的路和將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國的生日了,小朋友們會怎么慶祝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板書“歡慶”。
二、初讀體會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把生字拼讀幾遍。
3、出示詞語:歡慶、獻上、旗幟、潔白、奏起、樂曲、十三億,學生自讀正音,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4、范讀課文,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三、朗讀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愛的句子讀給小伙伴聽。
2、展示讀:學生愿讀哪句就讀哪句,檢查是否讀得正確。
3、賞讀課文:讀讀你喜歡的詩句,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在學生說時進行指導。朗讀本詩,要掌握好歡樂、喜慶的基調,用熱烈奔放、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讀開頭四句,速度稍慢,聲音不要太高,要帶著想象讀,讀出韻律感。然后突出“十三億”,并用稍快的速度讀“歡慶這美好的日子”,緊接著提高聲音重讀“十月一日”,最后適當放慢速度,用深情的聲音讀“祖國媽媽的'生日”。
4、讀、議課文:
⑴出示課件(歡慶場面),引導觀察:圖中畫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課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說一說。
⑵讀前面四行,可讓學生說說從詩句中體會到什么。還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說說作者為什么說楓林舉起的是“火紅的旗幟”?大海奏的是什么樂曲?讀后面四行,想想為什么說十月一日是個“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實踐活動
1、搜集歌頌祖國的歌曲,讀一讀歌詞,唱一唱歌。
2、用楓葉或彩色紙做一張慶國慶的書簽,或者畫一張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小組展示自己送給祖國媽媽的禮物,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2、馬上要到國慶節了,我們一起來《歡慶》。
二、再讀入情
1、讓學生看圖找句,練習朗讀。老師借圖指導。
2、指名讀,學生評,互相讀、互相評,直到背誦。
3、看圖自由輕聲地背誦,指名背誦。
三、識字
1、出示生字,給生字找朋友,看誰找得多。
2、介紹經驗識字:
加一加:大──慶只──幟南──獻
編兒歌。
四、指導寫字
1、找出左右結構的字,引導發現左右結構的字有什么特點。
2、教師范寫,有重點地指導:
“潔”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間是兩橫。“億”右邊的“乙”字折筆處應盡量向左,彎筆要盡量舒展。“曲”字的“口”應寫得扁些,兩豎起筆處應該錯落有致--左低右高。“慶”字廣字旁的橫不宜太長,“大”的撇一定要寫成“豎撇”,捺盡量向右伸展。
3、學生描紅臨寫。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提高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3.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提高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名人精彩人生的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談話: 野草因為頑強而生存,種子因為不屈而精彩!那么人呢?說一說,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是精彩的?(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進行回答)
2.人生是一首歌,人生是一部書,人的一生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無非是滄海一粟,實在算不得什么,但在這紛繁復雜的人生世界里,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物演繹了不同的人生歷程,今天,我們就學習朗費羅對人生的禮贊,看他贊揚了怎樣的人生。(板書課題::人生禮贊)
3.釋題:禮贊什么意思?
二、簡介作者
朗費羅:19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詩,批注: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自己能讀懂什么?有哪些詩句讀不懂?
2.指名讀:能正確流利地讀這首詩。
3.交流自讀后的感受
四、整體朗讀,體會詩人情感
1,強調“讀”對理解作品,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激起學生對朗讀的重視。
2.配樂朗讀「學生齊讀」
3.學生自由讀,要求:盡量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教師巡回作個別指導,同時,注意搜集信息,以備下一步指導閱讀。
4.請大家推薦一名閱讀水平高的同學朗讀全詩,同學做評價。
5.師生共同歸納明確讀本詩在聲調和節奏上需注意的地方。
6.自己朗讀詩歌,簡單批注:詩人都發出了哪些號召?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可以抓住重點的詞語來體會。
7.自學之后在小組交流討論感受,小組交流之后一定要用本組喜歡的朗讀方式,有感情的朗讀有關詩句。
8.小組展示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不能”聽從命運的驅使 “行動起來”
不要一味“空想未來” 而應該 “振奮起來”
也“不要懷戀過去” “不斷追求,有所作為”
永遠滿懷理想和期望
五、總結
作者號召我們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相信我們只要懷著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難,時刻乘風破浪,最終會成功。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朗讀全詩,思考:作者的'人生態度是什么?
二、理解詩意,品讀體驗
1.這首詩的每一節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這首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4.多媒體屏幕展示思考討論題:
(1)詩中的每節都能使我們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請選擇一節并說出它讓你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現象?
(2)在這首詩中作者呼吁的是什么?
(3)學習了這首詩,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5.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交流后派代表發言,看哪組說的最好?
三、回味抒情
再次配樂朗讀,然后說幾句關于贊美人生的話語也可以唱類似的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感悟:(放映片段,讓學生感悟)
(1)開國大典的片段 「同時播放國歌」
(2)哥白尼為科學獻身的片段
(3)張海迪刻苦學習的片段
2.從這幾個片段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感悟到人生的歷程是一個奮斗的歷程
3.出示拓展閱讀
人生
原野
人生
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
在別人的淚水里結束
這中間的時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著
當哭 則哭
聲音不悲不苦,為國為民 啼出血路
人死了,讓別人灑下誠實的眼淚,
數一數,那是人生價值的珍珠。
(1)指名朗讀這首詩,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五、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板書設計:
生命禮贊
“不能”聽從命運的驅使 “行動起來”
不要一味“空想未來” 而應該 “振奮起來”
也“不要懷戀過去” “不斷追求,有所作為”
永遠滿懷理想和期望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細致的描寫。
2、讀背并積累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學生讀例句,討論這些句子對于抒發美好情感的作用:
⑴ “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側面烘托出桑娜對家人的熱愛。)
⑵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品質。)
⑶ “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現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時那種興奮的心情,暗示“我”對拉好琴充滿了信心。)
2、回憶本組課文,找出其他類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習作中是如何運用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
4、課后積累相關的句子。
評:通過交流讓學生再次回顧本單元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來抒發美好情感的,還安排了交流自己的習作中這樣的典型描寫,使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活學活用,不但豐富了積累,還教會了學生理性寫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二、日積月累
1、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天我們一起欣賞有關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讀句子,把句子讀通順。
3、同桌互讀,借助工具書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輕諾必寡信”意思是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民無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對當局失去信心,那么國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意思是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誠,是萬事萬物共同遵循的準則;真誠待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意思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少;與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
5、學生自由吟誦。
6、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三、課外書屋
1、自由讀。
2、交流最感興趣的地方。
3、交流課外閱讀的其他歌頌人的美好心靈的作品。
4、拓展閱讀:
綠山墻的安妮(片段)
那天晚上的節目是一連串“激動人心的節奏”,至少對于觀眾席上的一位傾聽者來說是這樣的。當唱詩班唱起《飛翔在遠處的嬌嫩的雛菊上》時,安妮凝視著天花板,好像那上面有著彩繪的天使;當薩姆·斯隆用動作表演“塞克里怎樣使母雞抱蛋”時,安妮大笑不止,使得坐在她附近的人們也笑了起來,不過他們是受了她的感染,并非覺得有趣,因為這個選篇即使在阿馮利也已經老掉牙了;當菲利斯先生用最激動人心的語調朗誦馬克·安東尼在凱撒遺體前的演說時,安妮感到,只要有一位羅馬公民帶頭,她就會當場站起來參加叛變。
只有一個節目使她不高興。當吉爾伯特·布萊恩背誦《萊茵河畔的狂歡》時,安妮拿起羅達默里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一直看到他背誦結束,而當她一動不動直僵僵地坐著時,黛安娜卻把手掌都拍痛了。
她們回到家里,已經十一點了。她們飽嘗了歡樂,又懷著更大的喜悅議論將要到來的幸福時光。每個人好像都睡熟了,房子里靜悄悄的,一片漆黑。安妮和黛安娜踮著腳尖輕輕走進客廳。這是一間狹長的屋子,有門通向客房。屋子里溫暖舒適,壁爐的余火把屋子照得朦朦朧朧。
評:語文教材及其課堂,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的應該是鑰匙作用,它通過有限的篇章,開闊學生眼界,打開學生心門,有目的地將學生引領至真善美的世界。但更多的積累感悟,人生觀的樹立,高尚人格的形成,都應該來自于學生廣博的閱讀,故學生的學習不應局限于課堂,不應局限于教材。這兩個環節特別注重課外的積累,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對人間真情的體會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最延展至自己的生命。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知道人與自然的關系。
2、理解“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義。
3、學習讀書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幼龜離巢奔向大海的過程,理解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教學難點:
對文章最后作者感嘆句子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本單元的.主題是沖突,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會有矛盾、人與家庭之間會有沖突,今天,讓我們隨美國的伯羅蒙塞爾走進大自然,探索人與自然的矛盾沖突吧!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邊板書,邊提示學生注意“秘密”的寫法。)看到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尋找秘密
小組合作學習: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提示
1.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敘述這個秘密的語句畫出來,并作批注;
2.小組討論交流,形成統一意見;
3.每組的2號同學讀找出來的語句,1號進行概括。(海龜是有自己的生存辦法的)
一只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這句話。如果把“探出”換別的詞,可以怎么說? (伸、露)比較為什么此處用“探”?(探有試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則沒有)
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會返回龜巢。(如果 它們就會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這個問題我們搞清楚了,是不是這篇文章我們就學懂了?(沒有)
三、品讀課文,解讀秘密
除了寫海龜,還寫了我們呢!指名讀第一段,我們是誰?想干什么?
我們弄明白幼龜是怎樣離巢入海了嗎?可是在弄明白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因為不懂得綠龜的生存之道,好心辦了一件蠢事。
1、理解蠢事
出示(比較):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原來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經說明了事情是錯誤的,為什么還要在前面加上一個“愚不可及”呢?請同學們讀讀句子說一說。
書寫“愚蠢”都是形聲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違背常理。板書“愚” “蠢” 形聲兼會意字,春天到了,許多小蟲子從冬眠中蘇醒過來,開始蠕動,如成語“蠢蠢欲動”,后來由蟲子蠕動時笨笨的樣子引申出愚笨、笨拙之義。
讀讀這句話,你認為作者在說這句話時帶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后悔與自責。)讀——
2、品讀救龜
現在我們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細細讀課文3-10自然段,把有關的內容都找出來,細細體會,在旁邊寫上批注。(生讀書,從書中找依據)
學生匯報
出示: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這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議論。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幼龜,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鷹眼見著到手的美食給抱走,只能頹喪地飛走了。
若無其事:若(好象)其事(指什么事?)學生匯報
出示:突然,一只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鷹突兀而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倒沙灘上去。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二、教材說明
本課通過三字一頓的韻文,揭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幫助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制作構成本課會意字的那些獨體字的卡片,如,“日、月、魚、羊、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手、目”,可在字的上方繪制相應的圖或古文字。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本課除“力、手”之外,其他生字均為會意字,字義較易理解,字形與字義聯系緊密,也較易掌握。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及會意字構字特點上。教學時,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教師以“明”和“鮮”為例,講清“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魚”和“羊”的味道都很鮮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鮮美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看看這些生字是由什么字組成的,能否根據它的組成成分了解生字的意思。學生自學完后,讓學生做小老師,自由匯報交流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在重點難點處加以提示。最后通過朗讀韻文進一步鞏固生字。
2、寫字
本課寫字教學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學生自己描紅,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請學生做小老師來說說寫好這三個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比較“力”中的“”與“目”中的“”的不同。
(三)詞句
本課大部分生字本身就是詞。詞義的學習結合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的'分析便可迎刃而解。但是,由于漢字具有一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字(詞)的用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可讓學生用這些字擴擴詞或說說句子,還要引導學生讀讀課后練習“我會讀”里的詞語,使學生進一步拓展對這些字詞的認識。
本課韻文三字一頓,四組為一句,共有三句。句意的理解可結合會意字特點的分析進行。
(四)朗讀
本課韻文是為幫助學生認識會意字特點服務的。語言簡潔,節奏感強,適合朗讀。在學習本課生字、了解會意字特點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讀、同座位用“對口令”方式讀、邊拍手邊讀,通過不同的朗讀形式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使學生熟讀成誦。
(五)實踐活動
本課課后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教師可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編成一段小韻文。然后,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著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后,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形象揭題,趣味認字
1、出示“一輪紅日圖”及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
2、出示“一彎月牙圖”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月亮也很明亮。
3、“日”和“月”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板書:明)請同學讀準音,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二)舉一反三,自學生字
1、像這樣有趣的字還有很多很多。出示“魚”的圖及漢字、“羊”的圖及漢字,教學“鮮”。
2、學生自學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討論。
3、請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三)誦讀韻文,鞏固認字
(四)擴詞造句,拓展認識
1、認讀“讀讀想想”中的詞。
2、用本課生字擴詞或造句。
3、自由組合,說說有趣的漢字。
(五)練習寫字
語文教案 篇7
【指導思想】
本專題人文素質教育設計的關注點是: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礎上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讓學生在閱讀中陶冶性情,涵養心靈,體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養審美能力和欣賞個性,激發珍愛自然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程下,教師在要善于在“對話教學”中轉變角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斷要提高對話素養,增強語文教學的對話意識。
【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對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的意義。
(2)了解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意識。
(3)滲透閱讀中的對話意識,提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習“走進、讀懂”的閱讀方法
(2)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倫理的思考。
(3)主要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很高興和我們高一(8)班的同學來共同學習《像山那樣思考》
這一篇。
(二)解決字詞
學生齊讀 〈投影字詞〉
嗥(há)叫:號叫,大聲叫(多指豺狼等)。
馴(xùn)服:順從;使順從。
拾遺(í):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
毛骨悚(sng)然:形容很害怕的樣子。
不堪(ān)教育:堪,可,能。如:堪當重任。
湍(tuān)急:水勢急。
餓殍(pi):餓死的人。
艾(ài)蒿(hā)
教師明確
(三)初讀感知
1、同學們自己讀了一遍,你們對本文初步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第一印象?
2、一篇怎樣才算讀懂呢?怎樣才算真正讀進去呢?
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這是一種閱讀態度,一種閱讀體驗,
讀出自己——從文中讀出自己熟悉的或相似的生活、情感,或讀到引起自己共鳴或打動自己的一段話,一個詞。
舉個例子: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除了讀出自己,我們還要讀出問題:這就是研究,對于沒有讀進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對,需要質疑,讀出問題,是質疑,是追問,是研究。
〈投影〉 讀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觸動心靈的地方。
讀出問題:不懂的地方,不同意的觀點、自己的見解。
讀出自己,是欣賞,是共鳴,是聯想,是審美。
讀出問題,是質疑,是追問,是研究,是批判。
好今天,我們就以這樣的態度——讀出自己;讀出問題,來共同學習《像山那樣思考》。
(四)朗讀,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朗讀,拿筆做兩件事。
把能打動你的某句,某詞勾畫,特別觸動你的語句,可以勾畫下來。
把你不理解的或者認為作者寫得有問題的地方勾畫出來。
(五)交流“讀出自己”
交流“讀出自己”:中哪些地方最打動你?
1、“我”對這聲狼嗥的認識,從文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作者對狼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從前認為自然界是被人類明智而高效的利用的,是應為大多數人提供最大的善,這種“善”即是認為狼是壞的捕食者,吃掉了對人們有用的鹿,該殺。
用文中的話說:“在那些年代里,我們還從未聽說會放過打死一只狼的機會那種事。”“當時我很年輕,而且正是不動扳機就感到手癢的時期。那時,我總是認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著是獵人的天堂。”
我們憎惡狼,是因為它傷過過人類,我們對此總是念念不忘,但我們反過來想想,我們人類傷了多少只狼呢,卻不曾有人提起。我們總講人類有情,有憐憫心懷,講求“道德倫理”,但當十余種狼在地球上永遠的消失,當T型臺上的裘皮大衣滿世界的招搖時,我們還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說人類敬天惜物?
2、作者的觀點是如何轉變的?哪一刻,哪一場景觸動了作者的心靈?
明確:“閃爍著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在這雙眼睛里,有某種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看到這垂死時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
3、作者獵殺狼的段落
溫馨的場面,垂死時的綠光——對比
(六)讀出問題。
欣賞之外,還要讀出問題,學生提問,盡量讓學生回答,
1、狼嗥叫的內涵:·對人類捕殺的抗、不滿 ·對險惡環境的不屈服·痛苦、野性的呼喚 ·生命的存在和流逝 ·生態價值、生命的意義
2、為什么只有山能聽懂狼的嗥叫?
客觀的。山的思考是一種具有生態保護的思考。
3、像山那樣思考?給我們的啟示?怎樣思考?
人怎樣處理與自然、自然萬物的關系。
4、如何理解梭羅的名言“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到了這一步作者又是怎樣認識狼的呢?
提示:荒野中的萬物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明確: 荒野中的萬物彼此之間都是平等的,無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萬物,與萬物應和諧相處,這應是我們從荒野中獲得的最大啟示。這樣我們便可明白作者對狼的認識已不再停留在對其生態價值的認識上,而是將其提高到這樣的高度:它與人一樣都是自然的一員,人與狼本質上是平等的。
行文至此水到渠成的'把先前的以人類為本位的認識發展到萬物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對自然萬物時所采取的平等態度,而我們也由此提高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即人類只是萬物生靈中的一種,并沒有高高的凌駕于其他萬物之上的權力,人與自然是平等的,應和諧相處。
(七)師總結
1、憂與愛 從“狼的嗥叫”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狼、人)深深憂患和深沉的熱愛。
聯想:加拿大政府允許東部沿海獵殺海豹。幾十萬至上百萬頭血跡將大海染紅,冰面上留下長長的血痕,為了獲取巨大的商業利潤。藏羚羊是我國獨有的動物,1986年,3—5頭/公里2,90年代初0.2頭公里2,現在,幾近滅絕,一批批殘忍而貪婪的偷獵者獵殺藏羚羊獲取它的羊絨。
2、危機 人類一直把自己當作高于一切的自然的主宰,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征服世界,征服自然,不斷向自然索取,侵占土地、森林、污染天空、海洋,導致了嚴重的生態危機:沙塵暴、土地荒漠化、森林銳減、海洋污染(赤潮)。用犧牲無可挽回的環境惡化為代價換取眼前安全,換取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投影圖片>傷害自然也就是傷害自己。
3、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該怎樣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在面對自然萬物時并不比一座山高明,學會像山那樣的思考,平等的、客觀的對待自然中的萬物。珍愛自然就是珍愛自己。人屬于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投影圖片>然而,我們對就在我們身邊的那些不斷絕跡,不斷消失的生命無動于衷。什么時候人類能尊重這同一片星空中的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正視自然的價值,珍視天地生靈。我們也渴望有蒼郁的群山,茂密的樹森,湛藍的天空,清流的水流的自然。
人是自然一切的主宰嗎?——平等觀
——像山那樣思考,與自然和諧相處,享受自然、融入自然、保護自然。
(聯系作者沙郡歲月,適時滲透。)
(八)延伸拓展
最后我們來看一首小詩,齊讀.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靜無語,屏住呼吸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鋪路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洶涌的波濤是枉然的呻吟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變得更加熱鬧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建造公園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變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相信未來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靜靜地涌淌淚水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無知地繼續歌唱
(九)推薦書目:
周曉楓《鳥群》、《斑紋——獸皮上的地圖》
(十)結束語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有自己的智慧的法則。當我們面對一株草,一棵樹,一窩螞蟻,一群飛鳥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像山那樣思考。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經典]語文教案02-06
(精選)語文教案10-02
語文教案[精選]08-24
語文教案07-21
(經典)語文教案07-30
【經典】語文教案11-03
(精選)語文教案09-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