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共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①通過詞語訓練,提高形象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②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興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重難點
課前準備
①搜集關于鄉村生活的圖片、文字以及自己獨特的感受。
②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復習詞語
①從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②聽寫詞語。
③同學們,在學習完這組課文后,你們一定有很多新的發現,試著說一說。
我的發現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句子,看你有什么發現。(屏幕顯示三個句子)
①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
②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把物當作人來寫)
③組內交流。
④換一換,將加點部分換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再讀一讀,你又會發現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換成“擺動”)
⑤試一試,說一個或幾個這樣的句子。
日積月累
(屏幕上出現詩句)
①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②同桌互讀,體會詩意
③背誦詩句。回憶全詩,嘗試背誦。
④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將你了解的描寫景物的其他詩句背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第二、三、四課時 口語交際 習作 展示臺
談話引入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大家在綜合活動中又搜集了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獲吧!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田園,去看看你們對田園生活的學習成果吧!
口頭交流展示
①小組交流,互說互評。邊說邊展示自己課外學習的成果,如:搜集的圖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關農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②代表交流,師生共評。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習作
①精彩回放:
a、讀一讀:上節課整理的好詞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詞句的。
c、寫一寫:你感受最深的內容。
d、用一用:本組課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展現鄉村生活的表達方法。
②學生習作:
a、教師啟發思路。
(將自己知道的有關農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把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繪下來)
b、教師個別指導。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薦代表交流。
e、師生共同評議。
f、獨立進行修改。
③展示臺:
將自己的習作展示在“學習園地”中,請同學們觀看、評議。
反映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畫面或照片。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2個一類生字,認識14個二類生字。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本課所運用的比喻和聯想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采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3.通過學習本課,了解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有關語句體會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
教學準備:
有關長城悠久歷史的文章,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有關長城的圖片、音像資料等。
教學時數:三課時
基礎知識:
1.生字:
(1)茫:mng
遼闊,久遠,模糊不清。
(茫茫蒼茫迷茫茫無頭緒)
(2)磚:zhuān
用土坯燒制而成的長方形或方形建筑材料。(磚頭金磚瓷磚冰磚)
(3)戍:sh
“戈”部軍隊防守(某一地方)。(戍邊戍守衛戍)
(4)邦:bāng
國。(故國安邦鄰邦邦交)
(5)憑:png
(身體)靠著。(憑欄憑借文憑任憑空口無憑憑空捏造)
(6)膀:bǎng
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肩膀臂膀翅膀)
(7)陡:dǒu
坡度很大接近于垂直。(陡峭陡坡陡然陡直)
(8)峭:qio
山勢高而陡。(陡峭料峭峭拔峭立峻峭)
(9)智:zh
見識;才識。(智慧智能智商智育智謀智勇雙全)
(10)慧:hu
聰明。(智慧聰慧慧眼)
(11)煥:hun
光明;光亮。(容顏煥發青春煥發煥然一新)
(12)敞:chǎng
張開,打開。(敞開敞亮寬敞)
2.正音字:
嘉峪(y)關崇(chng)山峻嶺蜿(wān)蜒(yn)瞭(lio)望屯(tn)兵金戈(gē)鐵馬五六匹(pǐ)馬
3.多音字:
旋xun(盤旋)
xun(旋風)
供gōng(供求)
gng(供品)
單dān(孤單)
shn(姓單)
chn(單于)
膀bǎng(肩膀)bng(吊膀子)pāng(膀腫)png(膀胱)
4.區別字:
茫()磚()邦()膀()陡()
芒()轉()幫()傍()徒()
峭()捎()戊()智()煥()
消()梢()戍()知()換()
5.解詞:
蜿蜒盤旋——像蛇爬行時彎曲的樣子。
崇山峻嶺——高而險峻的山嶺。
屯兵——駐扎軍隊。
堡壘——在沖要地點作防守用的堅固建筑物。
遙相呼應——遠遠地互相配合。
金戈鐵馬——金戈:金屬制作的戈。鐵馬:披在鐵甲的馬。揮動金戈,騎著戰馬。意指戰爭。也形容戰士們的威武雄姿。
浴血拼殺——浴:洗。這里指渾身浸滿。全身是血,還依然奮戰。形容頑強地拼死戰斗。
故國安邦——使國家安定鞏固。
容顏煥發——容貌、臉色光彩四射。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
六、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交流預習情況,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誰去過長城?講講你見到的長城是什么樣子的?
二、看圖,初讀課文。
1.看到長城圖,你想說什么?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三、交流預習,學習生字。
四、讀文,理清思路。
1.寫了長城不但長而又壯觀。
2.寫了長城高大堅固的建筑結構。
3.寫了作者對古代人民的贊嘆。
4.寫了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熟讀課文,感悟課文的內容,體會文章是怎樣用生動的語言來描寫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一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二、小組內分段學習。
第一段:說說這段主要寫了什么?你讀懂了什么?請抓住有關詞語來講一講。
“像一條長龍”“飛過---”“穿過---”“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屹立在---”“全長一萬三千多里”
板書:雄偉壯觀
第二段:讓我們一起走近看長城來看一看。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這段從哪些方面介紹了長城?
1.建筑材料。
2.城墻頂上的樣子。
3.垛子、射口的構造和作用。
4.城臺的樣子和作用。
第三段:1.默讀,體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2.為什么說長城是偉大的創舉?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3.怎么讀,更能表現我們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
(1)個人讀、小組讀、齊讀。
(2)評一評他人的朗讀。
第四段:齊讀。這段是怎么贊美長城的。
1.“一個偉大奇跡”
2.“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遺產”
3.“成了------迎接---”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描寫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完成書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聽寫所學生字。
二、讀一讀,積累詞語。
嘉峪關
浩瀚
屹立
蒼翠
陡峭
創舉
智慧
瞭望
山海關
修筑
堡壘
戍邊
豪情
遺產
城磚
凝結
三、填一填。
五洲四海、容顏煥發、油然而生、故國安邦、
遙相呼應、高大堅固、波濤滾滾、崇山峻嶺
四、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
通過兩個句子之間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第二個句子在表達上更為具體,生動,突出了長城“長”的特點,給人以廣闊的遐想空間。
五、句子的研究。
這三句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長城的概括。在語意上來說是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看菊花》是一篇贊美秋菊的課文,記敘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況,著重描寫了滿園菊花五彩紛呈,爭奇斗艷的繁盛景象,贊美了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貴品質。教學中,重點在于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營造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看看五顏六色的菊花,感受菊花的顏色美、氣質美。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不久,還沒有完全形成認真聽、認真看、認真寫的習慣,如果采用平淡枯燥的教學手段必定使他們感到乏味,學習沒有積極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用形象、聲音、色彩來進行思考的,有聲有色的教學手段,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從而達到以“趣”促學,喚發他們發自內心的學習欲望,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了解菊花有哪些特點,通過學習,知道人們喜愛菊花,不僅因為菊花好看,更因為菊花不畏寒冷,體會菊花勇敢、堅強的精神。
3. 正確拼讀本課的8個生字,綠色通道里的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新偏旁,理解詞語 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教學重點:
了解人們為什么喜愛菊花。
教學難點:
1. 理解詞語 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2. 感受菊花勇敢、堅強的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 師:上課前,我們來猜一個謎語。
瓣兒紅,瓣兒黃,斗狂風,戰嚴霜,秋風一起撲鼻香。 (菊花)
師:小朋友猜猜老師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嗎?(菊花) 你見過菊花嗎?你見過的菊花是什么樣子的?
2.有個小女孩上周末剛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觀賞了菊花,寫下了一篇美麗的文章。今天我們追隨著小女孩的腳步,一起去公園看菊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看”字源識字
二、檢查朗讀
1.師:想要看到更多更美的菊花,必須要贏得門票。老師這里有三種票,一種個人票,一種雙人票,一種團體票。
個別讀,開火車讀,小老師讀,同桌讀,全班讀
2.師:小朋友的生字詞掌握得不錯,課文讀得怎么樣呢?請大家一起來當小老師,一起來聽小朋友讀課文。(指名讀課文,請學生來糾正讀錯的`音)評價:聲音響亮,不拖不唱,字字準確,感情豐富。
三、學習課文,朗讀感悟
(一)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師:小朋友去公園看菊花都什么時候去啊?(生答)
請大家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什么時候,誰,去哪里看菊花? (分問題回答,再指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標出關鍵詞:星期天,早晨,爸爸媽媽,我,公園 讓學生根據這些詞語說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練習:什么時候,誰去哪里干什么?
2. 師:星期天,如果你的爸爸媽媽帶你起看菊花,你是什么心情?現在馬上就能看到菊花了,你又是什么心情?能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嗎?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3. 師:讓我們一起高興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四、指導寫字
也,開,不獨體字
公,點,上下結構,學習四點底的寫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 師:來到公園,你都看到了什么樣的菊花?
(課件出示圖片)
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顏色的菊花?
除了這些,你還見過哪些顏色的菊花?說明菊花的顏色非常多。(板書:顏色多) 可以用什么詞語形容菊花的顏色多呢?(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看到這么多顏色的菊花,你最想說什么?
(課件出示句子: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把你此刻的感受讀出來。
2. 師:菊花不僅顏色多,數量也多,小朋友來數數菊花吧!
(課件出示圖片)
我們用一朵一朵來數(師生同數)。啊,那邊還有,數不過來了,我們換個詞來數吧。(一朵朵)
我們一叢一叢地數(師生同數)啊,還有那么多啊,一叢一叢也數不過來了,再換一個詞。
我們一片一片地來數,一片,兩片,三片?菊花多不多啊?公園簡直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了!(板書:數量多)
讓我們從課文中的找一找這三個詞再來讀一讀,讀的時候注意“一”的讀音不一樣。“一片片”中的“一”讀第二聲。
師小結:菊花開得太多了,一朵又一朵,一叢又一叢,一片又一片。向四處鋪開,真是好看極了。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菊花的美吧。(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3. 師:深秋的寒風吹在小朋友臉上,什么感覺?(生答)
是呀,現在天氣冷下來了,我們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可是菊花卻不怕冷,我們來看看這些菊花吧。請大家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哪句話告訴我們菊花不怕冷。(指名讀) (課件出示: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請小朋友做一做菊花“迎”著寒風的動作?(生動作:抬頭挺胸)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迎著寒風開放的菊花吧!(課件出示各式各樣的菊花,欣賞菊花的人群。)
4. 師:老師看到小朋友都看迷了,如果現在讓你離開,你舍得走嗎?(不舍得) 是呀,人們也舍不得走。菊花開得太多了,都看不過來了。
(課件出示句子: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離去。)指名讀。
師指導:要用緩慢的語氣讀,表現出人們舍不得的心情。師示范讀,再指名讀。
5. 師:美麗的菊花,勇敢堅強的菊花,人們看不夠啊,開得太多了,人們舍不得走啊。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吧。(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第三—四自然段
1. 師:看到這樣美,這樣勇敢的菊花,爸爸是怎么說的?(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師:聽了爸爸的話,有什么感受?(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3.師:聽了爸爸的話,為什么覺得菊花更好看了呢?(生答)
師:其它花“謝”了,動畫理解“謝”,菊花卻“開”,對比。
師:菊花不僅長得好看,更可貴的是它不怕冷,在其他花兒害怕寒冷都凋謝了的時候,菊花卻迎著寒風,昂首怒放,它是多么堅強勇敢呀,所以人們都很喜歡它。
4.師:看完菊花,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課件出示句子:因為__________,所以我喜歡菊花。
我喜歡菊花,是因為____________。 二選一)
5.師:菊花帶給了我們美的感受,它的堅強勇敢值得我們去學習。讓我們再去看一次菊花吧。(生齊讀課文)
三、學寫生字
1.出示生字:許,聽,放
師:誰來讀一讀? “聽”的后鼻音一定要讀準。誰來說說這三個字的結構有什么共同點?(左右結構)
2. 師:我們先來看“許”,這里面有一個新的筆畫:橫折提,仔細看怎么寫的?誰已經用火眼金睛看出來了?(生用手比畫橫折提)
師:小朋友真棒,已經會寫了。跟老師一起來寫。(師寫,生書空)
師邊寫邊說:向右上橫著行筆,再向下直著行筆,再提上去。這個筆畫加上一點,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新偏旁----言字旁。
師:寫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師:現在,伸出小手指和老師寫一寫“許”字,(師范寫,強調:點與橫折提要在一條線上,右邊頂天立地,右邊第二橫在橫中線上,豎要寫直,是懸針豎。)
師:開始寫“許”這個字吧,請注意“三個一”。還記得嗎?(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生描紅、臨寫“許”,師巡視指導。
3.師:還有兩個字,“放”,小朋友們要注意什么呢?(左右等寬)
和老師書空這個字的筆順。
師:“聽”跟“許”一樣,左窄右寬,口字旁,寫在橫中線上方,右邊第一筆是平撇,豎撇寫在豎中線上,橫比平撇長。和老師書空這個字的筆順。 師:大家也來寫寫這兩個字吧。
生描紅、臨寫“放”跟“聽”。 師巡視指導。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意,體會作者對先烈、英雄的懷念與贊美,培養自讀自悟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朗讀,結合寫作背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理解中體會,在畫面想象中激發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珍惜人間美好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首簡短的古詩,有的寄托著詩人投身報國的壯志,有的詠嘆祖國山河的壯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想要抒發的又是什么呢?讀完課題,或許你就能猜到了。
二、讀懂詩題,了解背景。
1、板書課題:別董大——齊讀課題——指名回答:你認為是什么呢?你從哪看出來的呢?所以“別”是什么意思?——(生:離別——師:那你補充一下題目——你發現用離別不合適了,那怎么理解更合適?——送別)理解了“別”的意思后,你再讀課題,你會怎么讀?為什么?(你是個會學習的孩子)—— 我們一起再讀一遍。
2、“相見時難別亦難”我們讀過李白送別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還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們讀出的是與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3、今天,我們再一起去感受一下另一種不一樣的送別深情。不一樣在哪呢?一會你們就會明白了。
二、讀準讀順,整體把握。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把難讀的字音讀3遍,把難寫的字寫3遍 ——指名說(xun 寫曛 )——齊讀全詩,檢查讀音
2、董大,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叫董大,原名叫董庭蘭,是當時的音樂高手,琴藝高超,旋律美妙動聽。可是那時盛唐流行另一種音樂,能欣賞董大的七弦樂的人不多。傷心失意之時,憤而離開京城,好友高適為他送行,留下了這首詩。
3、小組合作說說詩的大意——指名分享——你是怎么理解的?(聯系上下詩句、結合背景資料)評:你是個會學習的孩子。——補充(“曛”日光昏暗)——同桌復述
4、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請同學們根據意思畫出正確的停頓——生朗讀——補充說明:古詩的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七言絕句一般是按“二二三或者四三”,這樣劃分更能讀出聲韻的悠揚——齊讀。
三、反復品讀,入境悟情。
(一)品讀
1、閉眼聽范讀第一二句——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黃云、白日、北風、雁(生1說是獨雁,因為送別一般都是孤獨的;生2說是一群,因為高適想安慰董大。師: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不同的心情、不同心態的人,看東西會有不同的.理解,我允許你們保留自己的看法。)、雪。——滿天的黃沙彌漫,使得日光昏暗,你會這樣讀——呼呼的北風,紛楊的大雪,斷雁獨飛,你會這樣讀——這會用什么詞來形容這樣的景象?(雄渾蒼涼),大地昏黃,天寒離別,讓人冷在臉上,更寒在心里,你會這樣讀——
2、這是怎樣的悲壯而凄涼啊!董大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詩中哪個字寫出了別時的心情?用三角號把這個字標出來。
3、難道這別”愁”僅僅只是來自眼前這凄涼的景嗎?你認為還愁什么?——指名回答?(結合寫作背景是理解的一種好方法。)——誰來讀一讀三四句——你體會到了作者的用意嗎?——想一想,寫一寫: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勸董大?
生:你的琴藝高超,一定會有人賞識你的。
師:是啊,面對失意的朋友,我們給他點力量,所以,詩人豪邁地勸慰他,
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你是一代琴師,邊當朝宰相都非常賞識你,你還擔心什么呢?
師:嗯,自信的語氣也能帶給朋友自信,所以,詩人樂觀地激勵他,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你的琴聲讓大河停止的波動,讓鳥兒停止了鳴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4、現在我們回頭想想課題《別董大》,此刻,高適希望董大別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別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 真棒,你不僅讀懂了詩的大意,你還讀懂了作者的內心。
5、說到這,再來感受這首詩,我們除了感受到景色蒼涼,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作者的?樂觀向上——正像冰心奶奶說的“文章常讀常新,讓我一起帶著新的理解齊讀——
(二)小結吟誦(8分鐘)
1、學完這首詩,哪幾句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齊讀——為什么呢?——所以這首描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
2、如果你是董大,此時,你的心情怎樣?(隨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積極情感。)
生:充滿了自信。 這就是友誼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發愁。 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這是友誼的可貴啊。
3、同學們,詩人高適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直到快50歲了才受到重用。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并以此來影響他的朋友,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吧!
4、讓我們同桌合作吟誦這首詩,看誰背得最快最有感情。
5、默寫
四、小結學習方法。
1、讀準字音——理解大意——反復品讀——感悟詩情——吟誦積累
2、用小結的方法自學第二首詩《送元二使安西》
五、作業。
同學們,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別。在分別之時,你會對你的朋友、親人說些什么呢?請大家試著創作一首詩,并配上插圖。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幾種有趣的書的發展歷程。體會中國古代,現代人的聰明才智。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11個生字。
教學難、重點:
1、了解書的發展過程的幾個階從而懂得事物是不斷發展進步的。
2、認識11個生字。
教學準備:插圖或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你們喜歡讀什么書?你認為這些書怎么樣?那你知道他們的歷史嗎?你們手中用來學知識的`書,在兩千多年前可不是這么輕,用起來這么方便的。你想知道它是怎樣發展而來的嗎?讓我們快快進入今天的“快樂讀書屋吧!”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標出不認識的字。
2、檢查生字,練讀。
3、小組合作讀課文,把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動筆畫一畫,把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4、指名讀課文,標出段落。
三、結合插圖,理解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通過讀一讀, 議一議,畫一畫的方式,理解書籍發展的幾個階段。
2、學生自由匯報自己讀懂了什么,有疑問的提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什么樣的書?(交流匯報)
(通過預先留下搜集材料的作業,讓學生們自己掌握懼資料的能力并積累更多的知識。)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溫暖》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溫暖”的含義,體會雷鋒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
3、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的重、難點詞句,體會關鍵詞的意思及在本文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理解“溫暖”的含義,體會雷鋒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
2、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的重、難點詞句,體會關鍵詞的意思及在本文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早上廣播站的播音你聽了嗎?今天早上有一篇故事是
講雷鋒叔叔的,那雷鋒是誰呢?大家都是細心的孩子,知道處處留心皆學問,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雷鋒有關的文章《溫暖》。
二、出示學習目標:
請看黑板,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任務,大家齊聲讀出學習目標。有沒有信心完成?首先讓我們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聽的時候要認真
看,仔細聽。
三、自學指導(一)
完成學習目標,需要大家一起來闖關,請看我們今天的第一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1、2自然段:
1、劃一劃:劃出雷鋒關心戰士的句子。
2、議一議:雷鋒發現小韓棉褲上的洞時,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輕手輕腳”“一針一線”“輕輕地”這些詞好在哪里?
(六分鐘后比一比誰完成得好)
第一關完成得非常好,那第二關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
四、自學指導(二)
小組內分角色讀課文3—6自然段
1、用“”劃出雷鋒做了好事后的表現的詞語。
2、抓住“不吭聲”“大驚小怪”等詞想一想:雷鋒當時是怎么想的?
3、討論“又是班長……”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4分鐘后賽一賽哪一組最棒)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為什么小韓覺得心里暖哄哄的?
五、拓展延伸:
1、寫作技巧滲透:
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圍繞雷鋒
幫小韓補褲子為線索,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進行描寫。同學們在以后的寫作中大膽的運用這種方法。
2、收集雷鋒語錄:
今天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雷鋒叔叔說的話,大家看一下:
六、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了解了雷鋒叔叔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那我們以后的生活中,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多做好事。今天回去之后呢,大家就可以學一學雷鋒叔叔,不留姓名的做一件好事,明天的課堂中,我們一起交流心得。
板書設計:
17、溫暖
輕手輕腳
縫棉褲一針一線關愛戰士不圖回報
捅爐子一聲不吭
語文教案 篇7
目的:把握人物形象,《陳奐生上城》..。
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重點: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難點: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方法:自讀、分析、鑒賞
過程:
一、文章導讀
作者高曉聲,1928年生于江蘇省武進縣。1950年,他發表了第一個短篇小說《收田財》。此后,陸續創作了一些詩歌、小說、劇本等。1957年,被劃成“右派”,遂回家鄉武進農村。經過二十多年之后,1979年,他又回到了文學隊伍。長期艱苦的農村生活成了他創作的豐富源泉。1979年一年內,他就發表了《李順大造屋》、《“漏斗戶”主》等十一篇小說,次年出版子《1979年小說集》。其中《李順大造屋》榮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1980年,又寫出了《陳奐生上城》、《魚鉤》等十多個短篇小說,其中《陳奐生上城》再次獲獎。
高曉聲擅長描寫農村生活,善于從普通農民的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揭示具有重大意義的社會問題,探索我國農民坎坷曲折的命運與心路歷程的變化,文筆簡練幽默,格調寓莊于諧,在新時期文苑獨樹一幟。
陳奐生系列小說(包括《“漏斗戶”主》、《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陳奐生包產》、《陳奐生戰術》、《種田大戶》、《陳奐生出國》等)反映農民陳奐生的人生歷程。“上城”為其生活帶來轉機,“包產”使他找到歸宿,“出國”則標志著他走向成熟。從這個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農村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和廣大農民艱難行進的身影,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陳奐生上城》..》。
二、情節
這篇小說質樸自然,但情節設計精巧,耐人尋味。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漏斗戶主”上城竟住進高級房間,可謂奇遇。這個奇遇的形成,有兩個因素:一是偶染感冒,一是巧遇書記。這兩個因素使“奇遇”成了自然。
賣油繩的設計。能做油繩賣,可見糧油有余,陳奐生的喜悅便油然而生;賣掉油繩身上連本帶利大概八塊錢,五元錢的房租能付,但卻心痛不已。
買帽子。既見昔日的貧困,又見今日稍有改善。由此透露“今年好像變嬌了”,正預示“今夜”要得感冒了。
對精神生活的渴求。既反映昔日所受貧困的壓抑,又反映農民精神面貌的變化。
車站的地點,這里油繩好賣,這里有茶水,有長椅,與吳書記巧遇,也非此莫屬。
書記巧遇陳奐生。既反映當時干群的親密關系,又使陳奐生住進高級房間成為可能。
感冒的設計尤為妙巧。高燒時神志不清,錘一夜就好,用第二天回憶的方法補敘深夜發生的事情就毫無破綻。
三、測試
下面幾句的話的'語序已經打亂,請排列
①比店里的新鮮,比店里好吃,這旅行包里裝的盡是它。
②他去賣什么?賣油繩。
③一共六斤,賣完了,穩賺三元錢。
④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動手做成的。
⑤還用小塑料袋包裝好,有五根一袋的,有十根一袋的,又好看,又干凈。
⑥今天做好今天賣,格啦嘣脆,又香又酥。
對下面文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陳奐生想到這里,聽見自己的心撲撲跳得比打鐘還響,合上的眼皮,流出晶瑩的淚珠,在眼角膛里停留片刻,便一條線掛下來了。這個吳書記真是大好人,竟看得起他陳奐生,把他當朋友,見他一旦有難,能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救了他一條性命,實在難得。
A.陳奐生因吳書記送他去招待所這件事非常感動,他的眼淚表示了他對黨的關懷的感激。
B.陳奐生認為吳書記是自己的朋友;吳書記救了他的命是友誼的體現。
C.陳奐生認為吳書記是大好人,大好人就是救人于危難之中。
D.陳奐生身上存有封建的小農意識,他認為吳書記救他是一種“拔刀相助”的講義氣行為,而不理解這是黨的干部對人民的關心與愛護。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
2、通過看圖,引導學生發現圖中的事物可以構成許多反義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朗讀詞語、通過讀記積累詞語。把詞語填在適當的句子中。
4、引導學生產生寫話的欲望,鼓勵學生寫真心話。
5、學習觀察的方法,提高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觀察、調查或查閱資料的能力。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1、放手讓學生觀察發現,交流討論。
2、先讓學生反復讀生字,在讀中發現字的特點。
3、讀小泡中的話,小組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交流發現:許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這一漢字特點。
5、讓學生展開想象認記這些字。如:第一組的四個字可以這樣記,“呀!”烏鴉說“小芽上長蚜蟲呢!”
一、看看說說
學生自己觀察,指名說反義詞。如:黑──白、大──小、長──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單──雙。
〖日積月累〗
一、讀讀記記
1、自己讀詞語,開火車讀詞語(讀準字音)
2、各自選擇詞語造句,全班交流。
二、我會選
1、引導學生自讀詞語和兩個句子。
2、自己選詞填空,全班交流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3、交流檢查
三、我會寫
1、激趣談話:
⑴ 你有什么高興的事,想告訴大家嗎?
⑵ 你能告訴大家你最喜歡吃的食物嗎?
⑶ 你能告訴大家你最喜歡的游戲嗎?這個游戲是怎樣玩的.?
⑷ 你最喜歡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見了什么?
⑸ 你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長得什么樣?……
2、指名說話,老師相機指導。
3、同座同學互相說自己想說的話。
4、把自己所說的話寫下來。
5、學生寫話,教師巡視,幫助寫話有困難的同學完成寫話。
四、我會讀
1、學生小聲讀故事。
2、同座互讀,看誰讀得準、讀得流利。
3、全班交流。
4、你認為韓愈聰明在什么地方。
語文教案 篇9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散文詩,作者運用準確的詞、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點,描繪了鮮明動人的畫面,抒發了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全詩分為三節,第一節講沒見到瀑布,先聽到瀑布的聲音;第二節講遠望瀑布所見到的樣子,著重寫其色彩;第三節講仰望瀑布是什么樣子,著重寫其形狀。全詩構成如下的思路:
(觀察層次)
(寫作思路)
這首詩以描寫的對象為題,突出主體,簡潔醒目。詩句使用疊句、對偶和排比,十分富于節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
第三單元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用詞要準確,它比第二單元要求要高,難度要大,體現出了反復訓練,螺旋式上升的原則。本課是單元的開篇文,以描寫景物而見長,比喻手法的運用尤具特色。作者用詞準確,使讀者聞聲見形。例如一個“啊”加上感嘆,把令人驚喜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一座珍珠的屏”,一個“屏”字再加上“珍珠”兩字使一座晶瑩透明,酷似珍珠,在陽光下熠熠閃爍的壯觀瀑布躍然紙上。最后的“如煙,如霧,如塵”更是把風中的瀑布寫得白茫茫,輕飄飄的一片。
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如下:
1.感受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習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
《瀑布》是一首飽含深情的風景詩,通過對瀑布的生動描寫,突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之情。據此,我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領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通過三個由遠到近的觀察點:遠聽瀑布聲,遙望瀑布狀,近觀瀑布形,寫出了瀑布“聲、色、形”三個方面不同的特點。其間,作者用了確切的比喻寫出了瀑布給人的感受,因此,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動形象的比喻句,這是文中語文知識的教學要求。對于這樣一篇富有節奏感,韻味十足的現代詩,是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詩中飽含的深情的好教材。
根據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作者運用準確的詞語描繪瀑布的壯麗景象的手法。大多數學生對瀑布是陌生的,對比喻句的認識也是有限的,因此,講清詩文中如何運用比喻句來寫瀑布的聲音和樣子,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是——有寫景抒情詩歌的特點,教程設想如下:
音像感知——感情朗讀——理解內容——掌握方法——體會感情——熟讀成誦。
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一、理清作者思路。本課對瀑布的描寫,是讓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思路清晰,引導學生追蹤作者足跡讀第一節詩,邊讀邊思考:
①詩的第一節寫作者在什么地方看瀑布?
②詩的第一節寫瀑布的什么?
③詩的第一節用了哪些比喻句描寫瀑布?
從第一節的學習中,推測作者觀察瀑布的過程。理清思路,了解詩的文路。
二、欣賞比喻句。巧用比喻是本課語言特色,比喻句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瀑布的形象。教學第一節,設計填空題:瀑布的聲音像(疊疊的浪),又像(陣陣的風)。這樣的聲音說明了(瀑布氣勢磅礴)。
教學第二節,設計填空題,瀑布好像(一道白銀)。說明瀑布(色彩鮮明)。教學第三節設計填空題,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風)。運用電腦多媒體播放瀑布畫面,出示填空題:一陣風吹過,水珠像(煙一樣)輕飄,像(霧一樣)白茫茫,像(塵一樣)紛紛揚揚。
教法與教學手段
根據這首詩特點,可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
1.運用多種媒體,創設情境。
“詩是無形的畫,畫是無形的詩”,教學時除教師的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感受詩中的畫面美外,教《瀑布》我還在以下兩方面作了努力: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前讓學生背一背《望廬山瀑布》,再放《瀑布》配樂朗誦,由舊知遷移到新課《瀑布》;使學生腦子里呈現詩中描繪的畫面概貌,感受《瀑布》的畫面美。
(2)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教到“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這里可播放浪濤聲、松濤聲讓學生用耳去感受瀑布的聲音。“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這里放投影片,讓學生通過視覺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如煙,如霧,如塵”,播放錄像片,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多種感官領略大自然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把學生帶入情境。
(1)整體閱讀,理清思路。
葉老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散文的文路有利于領會作者的立意。
本文可從課題入手,提挈文章中心“奇”,展示全文脈絡。設問“瀑布”的“奇”表現在哪里?接著引導學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瀑布”奇表現在:聲勢磅礴、色彩明麗、形狀奇特。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三方面劃出課文層次,讓學生明白這是以作者所見所聞為線索組織材料的。
(2)抓住重點,品析詞句。
作者在生動準確的使用語言文字的前提下,積極修辭,文中幾處比喻具有特殊的審美效應。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教學時,務必“咬”住這幾個句子,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對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教學比喻句子,首先讓學生掌握作者將什么比作什么,然后著重體會作者為什么這樣作比?
(3)表情朗讀,入情入境。
一首散文詩,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釀成的酒,我們讀散文詩,也就是飲這杯好“酒”,越是細細品味,越能夠體會出其中豐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這必須要善于朗讀,由“細讀”到“精讀”,所謂“精讀”即讀課文精彩片斷、章節,讀出神韻。讀瀑布的聲音時,指導學生讀出聲音的氣勢雄偉,這里“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吹過松林/”注重重音與停頓。讓學生在朗讀想象詩中描繪的三幅畫面,從而達到領會詩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詩作的內容與主題。
學法指導
因為詩歌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煉、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等特點,因此教學時要通過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和想象的能力。
(一)反復朗讀,自學質疑。
這首詩生字不多,一開始就讓學生反復朗讀,根據朗讀的要求進行吟誦,并教給朗讀方法:本文是首現代自由詩,呈長短句式,且抒情性強,指導學生掌握以意群為單位劃分音步的特點,如:
第一節: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朗讀時,結合語感,考慮朗讀音步,指導學生運用“意群”為單位劃分二、三節的音步,反復朗讀,并完成直譯,試講詩意,鼓勵學生質疑,初知詩中大意。
(二)授之以漁,教給方法。
根據詩歌的教學要求,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學生掌握學詩的方法:(朗讀)分詞——解句——描述——欣賞——背誦
1.分詞。分詞就是把一句句詩分解成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意群。學生得心應手地解析句子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意會詩意,開動腦筋的積極思維過程,通過反復朗讀,揣度上下詩句,學生對詩句得以初步掌握理解,并進行準確劃分。
2.解句。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如“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設問:(1)“這般景象”指的是什么?(瀑布的全景)(2)把“這”換成所指代的事物,說說前句的意思。(瀑布的全景沒法比喻)(3)讀下句,想想,沒法比寫的是一幅什么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4)為什么先說“沒法比喻”接著又將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呢?(再看上句,找出原因)(5)用“雖然……但是……”的句式把這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3.描述。描述是把詩歌改成散文,是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方式,是我們教學中常常提到的“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節詩的意思”的提法。
4.欣賞。講析完詩意讓學生再回味全詩,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歡的地方說出來,并陳述依據。
5.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最后一個環節是熟讀成誦,學習積累。
課堂訓練和作業布置
作業練習的設計采取“易——難——較易——難”。
1.培養朗讀能力,訓練朗讀技巧。本課是一首充滿畫意的短詩,課堂訓練以朗讀為主,從而培養學生想象力和朗讀能力。讀的形式可聽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讀的方式有“讀出驚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動的語氣讀出感嘆的感情”,“通過讀理解作者對瀑布的壯麗景象的心情”,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讀出“只可意會,不會言傳”的感受。
2.根據課文中的語句填空,再讀一讀,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1)瀑布的聲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來一陣風的時候,瀑布被風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詩句的意思,解釋帶點詞的意思。
(1)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瀑布》詩的內容填空。
作者按____的順序觀察瀑布,全詩描繪了瀑布____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____的深厚感情。
5.背誦課文。
上面設計的作業,第一題是在通過課堂的指導,分析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技能訓練,是“易”,通過了第一題的檢測,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第2題則有一定的難度,需學生認真思考才能做出。這時,學生已得到了語文知識的訓練,因此第三題填空題,僅是課文現成的詞句填空。它再次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最后兩題練習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勝利在望,學生會有信心向難題沖刺,整個作業設計,主要想引發學生完成作業的動機,把老師的作業布置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如下:
12.瀑布
山路上
聽
瀑布的聲音
浪涌,風吹
遠
瀑布的全身
一道珍珠的屏
近
偉大,壯觀
如煙,如霧,如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弄清作者在不同觀察點,抓住特點,形象比喻的手法,作者正是抓住瀑布聲音、色彩、形狀的特點,運用比喻手法進行描繪,所以板書時要注意把作者的觀察點,瀑布的聲、色、形,這一比喻的本體列出,再把喻體分別突出,這樣就把作者的觀察點、事物特征和比喻特征排列出來,起到了突出重點的作用。
語文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的
1.復習鞏固小說的基本要素
2.通過情節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長春藤葉的意義,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題思想
3.通過分析文中對貝爾曼的描寫,找出人物內在和外在的鮮明對比,體現貝爾曼作為低層的小人物卻有著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靈
4.體會并學習文章的語言藝術及精巧的結構安排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怎樣理解長春藤葉的意義及文章的主題的把握
2.貝爾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最后結尾情節的出人意料體現了作者巧妙的構思
三.教學設想
從小說的三要素入手,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情節、人物、環境等,從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內涵及結尾的巧妙構思
四.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法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歐 · 亨利 ,美國短篇小說家。他一生窮困潦倒,接觸了多種多樣的人物,掌握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在十余年創作生涯中,寫下300多篇小說,著名的作品有《白菜與皇帝》、《四百萬》、《西部人心》、《市聲》、《滾石》等。
他的小說完全以情節取勝,故事頗多偶然巧合,結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因此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他同情普通的小市民,憎恨壓迫者,他創作的藝術特色是常以使人發笑的幽默,啟發人們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撻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之余,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傷的小人物的心靈,所以受到讀者的歡迎。
二.字詞整理
烘鍋 矮墩墩 磚砌 躡手躡腳 一籌莫展 嘮嘮叨叨 繃著 窗檻 瞥著 怒號 冥冥中
三 理清文章脈絡(由學生歸納,教師補充)
1.(1—11)介紹故事發生的地點:紐約的格林尼治村,一個社會下層藝術家聚居的小區
開端 瓊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
2 (12—36)蘇艾 鼓勵瓊珊要有信心戰勝病魔,但是瓊珊已放棄主觀上的努力,只等著最后一片葉子掉下來,自己也該離開人世了。
3 (37—50)最后一片葉子始終貼在墻上,這使瓊珊覺悟到自己的錯誤,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4 (51—55)結局 瓊珊病愈 貝爾曼去世
線索 明線:瓊珊病重——瓊珊病危——瓊珊轉好——瓊珊脫離危險
暗線:貝爾曼畫長春藤葉——貝爾曼生病——貝爾曼病危送進醫院——貝爾曼去世
四 思考下列問題
1.最后一片葉子與瓊珊有怎樣的關系?
2.最后的長春藤葉為什么能挽救瓊珊的生命?
第二課時
一.文本研習
1.怎樣理解貝爾曼的杰作?
明確:他的杰作就是他用畫出來的那一片最后的長春藤葉,這副杰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反映了普通人之間無私情誼,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2.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情節是哪一個情節?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會有遺憾么?
明確:是貝爾曼冒雨畫常春藤葉的那個情節,可是這個情節作者并沒有寫出來,這就形成了情節的'空白,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體現了作者的巧妙的構思技巧。
二.人物分析
1.文中對貝爾曼的描寫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
明確特點:藝術界失意、酗酒、嘮叨、暴躁、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平凡的甚至有點讓人感到討厭。
善良具有同情心、自我犧牲精神
內在和外在形成對比
三.環境描寫
第18自然段,第44自然段
陰沉灰暗的色調,悲涼的情調,烘托出作者悲涼、孤獨、絕望的心情。
四.主題
文章通過寫貝爾曼畫最后的常春藤葉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葉上的瓊珊這樣一個故事,歌頌了窮苦朋友之間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靈。同時,也告訴我們,在生與死、抗爭和屈服之間,需要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勝,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五.作業
請你想象一下貝爾曼畫長春藤葉的情形,寫一篇500字的片斷作文
板書設計
線索 明線:瓊珊病重——瓊珊病危——瓊珊轉好——瓊珊脫離危險
暗線:貝爾曼畫長春藤葉——貝爾曼生病——貝爾曼病危送進醫院 ——貝爾曼去世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精選)語文教案10-02
(經典)語文教案07-30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精選)語文教案09-16
【經典】語文教案11-03
語文教案07-21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