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2-08 07:31:14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合集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合集6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2.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引導學生養成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養成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閱讀 討論 探究

  教學后記:

  教 學 內 容 及 過 程

  一、課前學習

  1.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

  2.查找克隆的相關資料,如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實物資料。

  3.思考:以克隆為例,談談對“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的理解。

  二、課文學習

  (一)1、導入: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2.展示查找的資料。

  自然界中哪些動、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領?

  (出示實物、圖片:秋海棠落葉生根、富貴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發芽生長、各種水果、蔬菜、稻麥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進行無性生殖即身體長出芽體等)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請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并出示問題,供小組討論。

  問題:

  a.課文使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c.第二小節寫了許多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材料?

  d.“多利”的誕生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e.克隆技術能夠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與弊處?

  明確:

  a.課文使用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關鍵是: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

  c.作者沒有用時間順序來介紹“克隆”實驗,而是用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一條是以中外科學實驗為線索,這樣寫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一條是以實驗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為線索來安排材料,這樣寫便于認清克隆技術發展的脈絡。

  d.多利”的誕生標志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而且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

  e.課文從三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并沒有沉浸在盲目的樂觀當中,而在結尾處提出了關于“克隆”牽涉到道德倫理問題的冷峻思考。

  (三)內容研讀:

  1、明確什么是克隆?

  (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領的動植物的共同點,用自己的話說說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細胞結合產生的后代)

  (2)齊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訴我們什么是“無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語句。(出示幻燈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為二……這就是無性繁殖。”“凡來自一個祖先”……也叫‘克隆’。”)

  2、講解說明方法:在介紹“克隆是什么”時,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子、下定義、作詮釋、列數字)

  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事物特征服務的。“克隆”屬于前沿科學知識,對一般人而言生僻難懂。作者通過列舉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細致地解釋,最后用簡潔、準確、概括的語言定義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探究:(1)如果課文一開始就告訴大家克隆是無性繁殖,名稱來源于希臘文,效果好嗎?

  (2)舉孫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確: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從常見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現象寫起,將高深的科學技術說得生動形象,明白曉暢。接著又從詞源追溯“克隆”原意,進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義。用《西游記》中婦孺皆知的故事,更將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

  (四)布置作業:

  1、借助生物書,了解某一動、植物,按照一定的順序,選用適當的說明方法,介紹它的特征及生長過程。

  2、字詞讀一讀寫一寫,課后研討練習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天鵝、大蝦和梭魚都很用力,但是因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車“至今還在原處”。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學準備:

  1、搜集動物的有關資料。

  2、多媒體課件、生字卡。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天鵝、大蝦、梭魚圖片)

  師:老師請大家說說,在這三種動物中,你認識哪種動物,它們的本領是什么?

  生:第一個是天鵝,它會飛(飛翔)。

  第二個是蝦,它會游泳。

  第三個是魚,它也會游泳。

  師:說得正確!

  (指梭魚的圖)誰知道這種魚的名字?

  師:這是梭魚。(板書:梭魚點出“梭”字)請跟我讀。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它是俄國作家克雷洛夫寫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

  師:昨天大家回家讀了這篇課文,讀熟了嗎?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

  學生自由小聲地讀課文,點畫生字自主學習。教師參與指導,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學習識記。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很積極、很認真。看來昨晚大家回家都認真讀了,看到大家這么好學,老師很高興。

  2、一個同學讀。

  現在請一個同學讀課文。其它同學仔細聽,聽聽自己讀得是否正確。

  3、初步交流讀后體會。

  師:同學們聽得很認真,很仔細。現在老師想知道,讀完課文,你想說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中學習生字詞。

  1、師:平時同學們在讀書中積累了很多詞語。你們想讓自己的詞語“百寶箱”更豐富一些嗎?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

  (電腦一個個出示生詞,大家齊讀。然后出示生字,再讀。)

  師:你想怎樣學習這些生字?如果你和小組內的同學一起學習生字詞,你們會怎樣學習?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比比賽,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學的最快!

  2、交流: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師:同學們識字的方法真多!有的用了本學期新學的識字方法—部首查字法,有的用想象字形記憶的方法,有的用了自己認識的字換一換的方法……大家可真棒,相信大家用了這些方法以后自己也能認識很多字。

  3、師:現在,我們來做個識字游戲。

  (1)師說字生指字

  (2)組長說組員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的詞語“百寶箱”里增添了那些詞語?下面我們來看大屏幕。

  4、學習“步、弓”。

  觀察著兩個字:你是怎樣記住這兩個字的?

  書空這兩個字。

  5、師:你最喜歡那些詞語?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師:在學習中,不知不覺,我們又學會了這么多新詞,這些詞語,都是我們說話的好朋友。

  (四)朗讀中感悟課文。

  1、小組合作讀

  師:同學們生字認識了,積累了很多詞語,課文一定會讀得更熟練。想不想與組內的同學合作讀課文?

  你準備怎樣與組內的同學合作讀?

  師:(根據匯報,指導朗讀。)

  誰來幫他評價一下?

  你愿意和老師比賽朗讀嗎?

  2、交流讀后體會

  師:讀了這篇課文,你想提什么問題?

  (師:有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三個動物合伙拉套,大車卻未動分毫,難道它們當中有誰偷懶,沒有使勁嗎?)

  生:不是,他們都使勁拉了。

  師:那為什么大車卻分毫未動?

  師:你最想對這三個動物說什么?

  師:可見,大車至今未動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三個動物不使勁,而是因為不合作。

  3、師:生活中有沒有大家合伙干事情,因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況?

  和同學意見不一致時,你是怎么做的?

  (1)只顧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別人大聲爭吵。

  (2)耐心地聽別人的意見,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3)不參與討論,看熱鬧。

  4、表演課本劇

  5、續編故事

  師:他們三個明白了以后,如果有一天,他們再來拉這輛車,會怎么樣呢?

  (五)選擇性作業

  1、把這篇課文編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把這篇課文讀給媽媽爸爸聽。

  3、把這篇課文變成一幅畫畫出來。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23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乘坐、輪子、司機、鈴聲、裙子、整齊、聰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謝、乖巧、贊嘆、致謝等。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至七自然段。

  3.能讀懂課文,領會泰國婦女阿玲樸實、善良、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教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喜歡大象嗎?誰看過大象的表演?

  象的確是自然界比較惹人喜愛的動物。它看起來很笨重,但表演起來卻非常靈活。四只柱子般的腿,兩只大耳朵,威武極了。尤其是那引人注目的長鼻子,更讓人贊不絕口。大象不僅在動物園里是大家的好朋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得力的幫手。同學們也許還不知道,今天我們將要結識的這只可愛的小象,還曾經為中泰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過貢獻呢!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曼谷的小象》,希望這只聰明、乖巧的小象能在你們心中留下美好的記憶。

  (二)范讀課文

  (三)組織學生自讀課文

  思考下列問題:

  1.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2.故事中出現了幾個人物?誰是主要人物?

  3.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學生自學

  1.找出描寫小象拉汽車、噴汽車經過的幾個自然段,并做上記號。

  2.用“——”線畫出描寫三次晨霧變化的句子。

  3.把本課的生字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五)教學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

  汽車陷進泥坑(k5ng)里,在悅(yu8)耳的鈴聲中。

  2.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

  感謝:就是謝謝,“感”字上下結構,“心”字底。

  鼻子:上中下結構。

  乖巧:注意“乖”與“乘”的區別,書寫時先中間后兩邊。

  3.注意個別詞語的含義。

  贊嘆:就是非常稱贊。

  悅耳:聲音很好聽。

  (六)組織學生朗讀并書寫生字。

  (七)作業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幾個自然段,并說說為什么印象深?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課文四至八自然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都讀了課文,上節課我們也學習了生字詞,誰知道曼谷在什么地方?(在我國的南邊,是泰國的首都。那里高溫多雨,不僅有許多熱帶植物,也有許多可愛的動物。)同學們以后有機會去曼谷,可不要忘了去看看那些可愛的小象啊!

  (二)學習課文

  1.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思考:課文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個自然段?為什么?

  3.師生共讀四至八自然段,思考體會:課文是怎樣描寫阿玲的?悅耳的銅鈴聲為什么不用“傳”來而用“飄”來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當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看”了這幅畫面,你有什么印象?

  阿玲不僅人長得美,而且她的心靈更美。從哪能看出她心靈美呢?

  課文的哪個詞是寫阿玲的表情的呢?通過阿玲的沉思,你能想象一下,阿玲當時正在想什么嗎?她為什么這樣想?阿玲指揮小象,一共做了幾個動作?在書中找一找,把其中的動詞畫下來。

  為什么說小象是聰明的小象?為什么說小象拉出汽車是奇跡?

  按理說,汽車拉出來了。阿玲已經把事情辦完了,可她為什么還笑瞇瞇地搖頭呢?她在想什么?這次阿玲又是怎樣指揮小象的?小象“聽”懂了嗎?哪些詞說明懂了?阿玲一句話也沒說,只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小象就完成了拉汽車,噴汽車的工作,這說明了什么?

  教師小結:這幾段是我們學習的重點,由于阿玲平時注意觀察,精心訓練,小象又很聽話,所以它能明白主人的意思,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司機和作者很為難的事,作者只用了幾個動詞,就把小象寫活了,就像我們親眼看到的一樣。所以我們要寫好一個物體,不在于說話多少,而在于細心地觀察,精心地描寫。作者不正是通過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噴”把小象寫活了嗎?

  4.再讀四、七自然段,一方面體會景美,人美,人的心靈更美,另一方面為背誦課文打下基礎。

  (三)布置作業

  讀熟四、七自然段,思考課后練習題一。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說說小象是怎樣拉汽車,噴汽車的?為什么說小象是聰明的?

  (二)朗讀全文,回顧課文大意

  請同學們想一想,汽車掉進一個普通的坑和陷入泥坑,對小象來說一樣嗎?那么汽車究竟陷入了一個什么樣的坑呢?是在什么情況下陷入泥坑的呢?當時司機和作者的心情如何?請同學們一邊看書中的插圖,一邊默讀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

  引導學生體會:

  1.通過“點綴”這個詞語,你能想象出曼谷近郊的景色是怎樣的嗎?

  2.通過朗讀第二自然段,你能想象出汽車陷入了一個什么樣的泥坑嗎?

  3.通過“嘆了口氣”這個詞組,你能想象當時司機和作者的心情嗎?

  請同學們再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阿玲外貌的句子,思考:阿玲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作者認識她嗎?為什么?

  (三)教師小結

  正是因為汽車陷得很深,司機和作者都很著急,作者又不認識阿玲,所以當阿玲主動幫助作者他們時,作者很受感動。“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主動地幫助他”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意思?

  司機和作者都很發愁的事,小象卻很快就干好了,你能用詞來形容一下小象嗎?

  一個素不相識的泰國婦女,在中國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助,體現了泰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四)朗讀八、九自然段

  1.“啊,多么乖巧的小象!”這句話為什么沒加引號?是誰說的?

  2.結尾又出現了三次不同顏色的晨霧,是作者的疏忽嗎?三次晨霧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明確:三次晨霧不同顏色的出現,并非作者的疏忽。橘紅色,阿玲剛剛出現由于時間早霧較大,太陽剛剛升起,還沒有光。第二次,金色,小象剛剛拉出汽車,這時太陽剛發光。從升起到發光,只是片刻,而小象已經完成拉車的任務。第三次,紫微微,是小象噴車后。這時太陽光越來越強,霧漸漸散了,陽光里的紫色的光散射的便少了。穿透了霧。反襯出來,使阿玲在作者心中更高大了。

  我們已經知道,文章晨霧的變化,襯托出了小象的靈巧、可愛。更突出了阿玲助人為樂的高大形象。這種方法叫“用環境襯托中心”,以后同學們寫作文時,不妨加上些環境描寫,也許會更好地襯托你要表達的意思

  (五)組織朗讀全文,練習背誦4、7自然段

  (六)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案在突出課文重點和突破難點上有特色:通過啟發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逐漸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并以“畫”代文來突破難點,通過學生反復朗讀來解決難點。

  在解疑釋難時,注意通過學生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阿玲與小象的動作、神態等。在學習中理解阿玲助人為樂的精神,熱愛保護動物的美德。

  探究活動

  小實驗——看得見的聲音

  聲音只能聽見,怎么能看見呢?我們這就做一個“看聲音”的實驗。

  找一個鐵罐頭盒,把上下兩個底去掉。從廢氣球上剪下一塊橡膠膜,把它緊緊地繃在罐頭筒的一端,用線系緊。再找一小塊拇指蓋大小的碎鏡片,把鏡片用透明膠粘在橡膠膜的外面,不要粘在中心,稍稍靠邊一點最好。

  實驗時,把橡膠膜和鏡片的一面對著太陽,鏡片反射的太陽光正好落在對面的墻壁上,墻上有一個很亮的光點。這時,你對著空罐頭筒敞開口的一端拉長聲音喊叫,或者大聲說話,你會發現墻上的光點發生了有趣的變化,出現了不同形狀的圖形。原來,說話時,空氣振動起來,橡膠膜帶著鏡片振動了。這樣,你就看到了聲音。

  在背誦《曼谷的小象》4、7自然段時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①了解課文線索,理清句與句的關系,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也就是從課文的結構脈絡入手。如:《曼谷的小象》第4自然段,先聽其聲——一陣悅耳的銅鈴聲,后見其人——一位泰國婦女。接著寫婦女的外貌、衣著、神態,最后點出她的名字。抓住句和句之間的關系,背誦起來就容易了。

  ②抓重點詞語,了解這些詞語所要表達的內容,以這些詞語為記憶憑借,提示背誦內容。如:《曼谷的小象》第7自然段,可以抓住:“奇跡”、“絕技”、“感謝”、“笑瞇瞇”、“轉身”、“瀟灑”、“煥然一新”等詞語,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把一自然段背誦下來。

  ③在背誦前通過朗讀、默讀、復述、填空等活動為背誦做好準備。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通過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活動,能認識人性的美丑,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初步學會欣賞小小說。

  課前學習:

  1、借助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

  2、自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課堂學習: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窗,在我們的生活中尋常不過,但窗也是一個引人遐想的字眼,它是迎來光明的.地方,也是多彩世界的了望口。也許窗外有七色陽光,窗內還有動人的故事。課前同學們讀了泰格特的小說《窗》,能不能用簡潔的語言給大家講一講這個窗的故事呢?聽講

  2指名講述故事講述故事聽講故事

  3組織評價評點

  二、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過渡:故事的結局除令你感到意外、震驚,還給你什么感覺?關于故事悲劇性的結局,有人說都是窗惹的禍,也有人說一扇窗戶有什么錯,究竟誰對誰錯呢?我們不忙下結論,等真正讀透讀懂了課文,我們才有發言權。

  2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讀書、思考,寫下自己不理解的或感興趣的、或想提出來和老師同學探討的問題(從內容、寫法切入)

  3組織學生以小小組為單位交流提出的問題交流并確定小組內最有價值的問題并上交

  4篩選問題選代表和老師一起篩選本節課擬討論的問題

  5組織招標問題和學生一起討論問題領回感興趣的問題,自選學習伙伴,結成小小組,明確分工,討論問題討論前明確要求

  6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三、語文活動: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創造情境:假如一個新的病人進了這間病房,這扇窗下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2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

  將續編的故事寫出來,盡可能做到合理,有創意。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新課程人教版語文第五冊教材3133頁

  學習目標:

  1.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講名人故事,交流讀后感想。

  2.寫一篇習作,介紹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并初步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反映人物的特點。

  3.自主發現引用人物的對話的三種不同形式。

  4.讀讀背背,收集積累名人名言。

  5.讀成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在口語交際時,講的同學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可以提問,也可以補充。

  2.、通過一件事把人物的優秀品質寫出來,并初步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

  3、對話的其中一種方式:說話的內容放在前和后,當中是敘述性句子。

  學情分析:

  從本冊開始學生由低年級段進入中年級段,根據年段發展特點,作為中年級的起始階段,教學目標有的`是在低年級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如我的發現的內容,由以前單純地發現識字方法,拓展到發現詞和句的一些規律,認識一些語言現象。口語交際方面,講述故事努力做到具體生動,用語言打動他人;講述見聞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語文園地還增加了成語故事趣味語文等,綜合性更強,有利于學生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有利于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

  學習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講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圖片、名人像,講名人故事時用。

  事先有意讓學生回憶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歡的人物特點的材料,讓作文和生活緊密聯系,為習作作好準備。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講名人故事

  一、談話導入

  師: 同學們,在我們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的名人。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結識了近代中外名人:李四光、宋慶齡、列寧、高爾基等人,課外大家也在讀名人故事、尋找名人資料,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

  會。你們說好不好?

  二、分組舉行

  1.調整座位,各小組圍坐在一起。

  2.示范交流。伙伴們,最近我們從故事書上結識了許多名人,他們的故事一定令你感動吧。誰愿意把它講給大家聽。交代講故事、聽故事的要求:a、講的同學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article/b、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可以提問,可以談談感想也(可以談談對名人行為、品格的評價,可以聯系自身和現實情況發表感想),可以補充。但要在故事講完之后再發表談話。

  3.各小組內學生試講、教師巡視。講完后評選本組故事大王12名。

  (講名人故事范例,放資料袋里)

  三、全班交流

  1.各組匯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大王名單,教師頒獎。(獎一朵帶獎的紅花)

  2.師:榮獲故事大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大王們肯定愿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給全班同學講?

  3、挑選一、二名故事大王講故事,

  4、共同評議講述情況。 圍繞(a 、儀態是否自然大方。 b、語言是否清晰、流利。 c、是否有聲有色 )等方面進行評議。

  四、教師小結: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豐碑,他們的崇高思想與品格就像一座座燈塔,照亮我們青少年前進的道路。讓我們將他們的形象永遠銘記在心中,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學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語文樂園(二)共有“我來試試”、“探究與發現”和“口語交際”三大板塊。

  其中“我來試試”包括:查一查,比一比,讀準多音字;認一認,讀一讀,看圖讀詞語;寫一寫,背一背警句名言;讀一篇短文《我們靠自己》。

  “探究與發現”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體會引號的使用方法。

  “口語交際”的內容是“緊急情況”。教會學生如何給予別人行之有效和適當的幫助。

  教學目標:

  1、學習認讀多音字,認識7個生字。

  2、知道我國的五岳名山,初步了解它們的特點。

  3、學習名人名言,懂得珍惜時間。

  4、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新詞,學習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難點

  理解短文,學習作者表達方法。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我來試試。

  (一)查一查,比一比。

  1、出示詞語卡片,請同學讀一讀,注意帶點的詞。

  2、查字典,注意這些帶點的詞語讀音有什么不同。

  3、同學互讀詞語,讀準字音。

  4、拓展學習: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字。

  (二)認一認,讀一讀。

  1、出示圖片,請同學看一看,圖片是什么風景名勝。

  2、請同學說說它們不同的特點。

  3、朗讀詞組。

  4、拓展活動:說說你還知道我國哪些名山?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請同學自讀句子,感受句子內容。

  2、交流:讀句子的感受。

  3、讓學生嘗試背句子。

  4、學生背誦名言警句。

  5、指導抄寫名言。

  (四)讀一讀。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2、閱讀短文,了解內容。

  3、回顧全文,暢談體會。

  4、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5、思考:媽媽的話有道理嗎?

  你想對小蝸牛說點什么?

  6、拓展:讀了這篇短文,我懂了

  第二課時

  二、探究與發現。

  讀一讀,想一想。

  1、自由讀三個句子,注意引號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和寫法,說說自己的發現。

  2、學習交流自己的發現。

  (1)把某人說的話用引號括起來,標明說話的內容。

  (2)引號里面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

  (3)用于文章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3、拓展學習,教師小結。

  習作二 一本好書

  教學目標:

  通過讓學生看漫畫習文,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鍛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誘真情

  1、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2、一本好書,讓爸爸和兒子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3、看一看,漫畫里畫了什么內容?

  4、指名說漫畫大意,揭示主題——一本好書。

  (簡介德國著名漫畫家卜勞恩及其作品。)

  二、追憶生活——燃真情

  1、結合漫畫內容,想一想:他們看的是什么書呢?指導觀察圖(1)。

  2、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兒子怎樣愛看書?父親又是怎樣愛看書?指導觀察圖(2)(3)(4)。

  3、父親和兒子都愛看這本書,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指導學生發揮想象,充實漫畫內容。

  三、開啟心扉——訴真情

  1、把漫畫內容編成小故事,講給同桌聽。

  2、全班交流。

  3、互相評議。

  四、自由習作——品真情

  1、撰寫習作《一本好書》。

  2、同桌互評互改。

  3、佳作欣賞。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精選)語文教案10-02

(經典)語文教案07-30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精選)語文教案09-16

【經典】語文教案11-03

語文教案07-21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