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班教案

時間:2024-01-09 16:48:3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經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經典10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的眼睛的結構、特點。

  2、使幼兒懂得眼睛的用途、重要性,進而培養保護眼睛的意識。

  3、在輕松地氛圍中,讓幼兒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快樂。

  4、通過看眼睛、說眼睛,增進互相了解和交流。

  5、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每人一面小鏡子,“大大的眼睛”畫面兩幅。

  活動過程:

  (一)老師出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讓幼兒猜一猜這是小朋友身上的一樣什么東西?

  (二)讓幼兒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是什么形狀的.?引導幼兒在鏡子里仔細看看,或用手輕輕摸摸自己的眼睛,知道眼睛像一個小圓球。

  (三)提問:眼睛什么地方會動?幼兒邊摸邊感知眼球會動。

  1、眼睛里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

  2、眼睛長在哪里?

  (四)讓幼兒互相觀察眼睛,并進行比較。進一步感知眼睛的結構。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一下自己的眼睛和別人的有什么不同。

  (五)引導幼兒討論眼睛有什么用?(幼兒互相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眼睛對我們的重要性,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眼睛。

  (六)出示畫面并提問:

  1、眼睛有什么用?

  2、我們怎樣愛護、關心自己的眼睛?

  讓幼兒知道畫畫時要坐端正,不用臟手揉眼睛,要用干凈手帕擦眼淚等。

  活動結束:

  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表揚和鼓勵在活動中變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并獲得快樂,旨在培養和保持幼兒對健康活動的興趣。教師也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培養其教學活動的興趣。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變化,學習較有情感的表演。

  2、感受朋友之間的有愛之情。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歌曲磁帶。

  認知準備:有和伙伴鬧變扭到和好的有趣經驗;事先請二個孩子表演生氣不理不睬的情節。

  活動重難點:

  熟悉旋律、學唱歌曲,體驗朋友之間和好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大雨和小雨》

  二、《拉拉勾》

  1、傾聽歌曲、熟悉旋律

  ·他們怎么啦?

  ——“今天,我請來了二個小朋友,他們要為我們表演一段啞劇。”

  提問: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從表情、肢體動作方面講述)

  ——“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讓我們一起聽聽歌曲吧。”

  ·為什么生氣呀?

  聽賞歌曲前半段

  提問:你聽到歌曲里講了一件什么事?他們生氣了。為什么生氣呢?

  猜猜看,后來他們怎么樣了?

  ·他們和好了嗎?

  ——“后半段音樂和前半段音樂有什么區別?(從音樂的速度變化等方面去理解)

  聽賞歌曲后半段

  ——“是不是和好如初了呢?從哪里聽出他們又成為好朋友的?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是怎么唱的?”

  2、學唱歌曲

  ——教師完整演唱、幼兒跟唱

  難點:歌曲里的.小娃娃想要伸手和朋友和好,可是很害羞開不了口,可是最后他們又開心的拉鉤鉤了,我們唱歌的時候要把這種心理變化帶到音樂里去。

  ——幼兒跟唱歌曲

  活動目標:

  1、能熟練、大方地用蘇州話講童謠,心情愉快。

  2、喜愛手指游戲,鍛煉手部肌肉。

  3、激發熱愛家鄉、熱愛蘇州童謠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已經學會童謠《金鎖銀鎖》和《蚊子叮》,關于門的圖片。小熊等玩具小動物。(幼兒圍坐在地毯上)

  活動過程:

  一、復習童謠《金鎖銀鎖》和《蚊子叮》,引起興趣。

  1、我們的小手會玩游戲的,我們的小手會玩什么游戲呢?

  2、幼兒到中間,與老師一起玩金鎖銀鎖的游戲。

  3、剛剛我們游戲是用什么話講的?我們用蘇州話還會玩什么游戲?(蚊子叮)

  4、好的,我們找邊上的好朋友玩一玩。幼兒找個好伙伴,兩個兩個到中間來玩蚊子叮。

  5、剛剛我們是兩個兩個玩的,能不能找多一點的朋友來玩呢?

  6、幼兒找多一點的伙伴來玩蚊子叮的游戲。

  二、進入游戲,理解新童謠《開門歌》。

  1、(叮咚叮咚)呀,誰來了呀?可能它也想和我們玩游戲,客人來了,我們要做什么?

  2、演示教具,開門,大門開了,進的來嗎?(說:大門開開進不來)其余門一樣。(最后兩扇門請幼兒開)開完五扇門,請小熊進來,拍手歡迎小熊。

  3、剛剛我們一共開了幾扇門,小熊才進來的?

  4、這里有五扇門,老師手上有五個手指,也有五扇門,你想不想進來?

  5、老師示范邊念童謠,邊做手部的動作。讓幼兒進來,并和幼兒擁抱。

  三、嘗試自己說童謠。

  1、喲,你們看,誰也來了?(很多小動物),他們都想進到老師的門里來,呆不下了,那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五扇門呀?我們來請小動物好嗎?那你想請誰進來呢?我們來試試。

  2、某某小動物進來了,真開心啊。

  四、鞏固童謠

  1、練習多次,請不同的小朋友,并嘗試學小動物的聲音來說童謠。

  2、小結:剛剛我們用蘇州話玩了開門這個游戲,還請了很多的小客人來班級里做游戲,真的很開心。那我們能不能請自己的好朋友進來玩呀?

  3、幼兒請自己的好朋友來玩開門的游戲。

  4、后面還有好多客人老師也想到你們的門里去玩,你們歡不歡迎呀?(鼓勵幼兒大膽地和客人老師進行交流、游戲。)

  5、這個游戲這么好玩,回去我們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來做這個游戲。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把彩泥團成圓圓的小球壓扁,能夠將小棒子在壓扁的餅干上面插幾下。

  2、感受在活動中與小朋友一起做餅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彩泥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1、出示美味的奧利奧餅干。

  2、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呀?那小朋友們想不想也做出一些好吃的`奧利奧餅干?

  3小結:我們一起拿著彩泥制作吧。

  二、示范團小球

  1、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們做餅干,先搓一個圓圓小球出來,再壓扁,然后用小棒子在壓扁的餅干上面插幾下,教師再做同樣的一個,再用不同顏色的彩泥做夾心。

  2、提問幼兒:老師剛才是怎么做餅干的的?

  3、對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

  4、 小結:壓扁了小圓,用小棒子插幾下,就做好餅干了,把夾心放中間,再放一層。

  三、幼兒操作

  1、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餅干。

  四、展示作品

  1、將小朋友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面展示。

  2、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評價。

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我帶小班以來的第一節美工課就要開始了,本節美工課是用糨糊粘貼一串紫葡萄。常規的美工課,一般是由激趣導入、教師示范講解、幼兒操作及展示欣賞幾個環節進行的。而小班這些孩子剛入園沒多久,理解力及動手能力還不夠。我想,如果按照常規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效果不會很好。并且經過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得知“把一顆顆葡萄緊緊得粘貼成一串葡萄”是這節課的難點。孩子們容易把葡萄散落的粘貼整張作業紙。我想如果一味地說教或講解,孩子們一定坐不住,會不耐煩聽老師的講解。怎么辦?怎么解決這一難點?于是我上網查了好多教案,它們幾乎都是按常規課進行的。但其中的一句話啟發了我:“一顆顆葡萄就像好朋友一樣緊緊的抱在一起。”唉,能不能用擬人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呢?于是我思路大開,把葡萄藤比作是媽媽,一個個小圓片制作的葡萄比作是小寶寶。整節課圍繞“媽媽找寶寶”這一主題進行,孩子們一定會興趣濃厚而且在快樂中學會技能的`。

  活動目標:

  1.欣賞葡萄的形狀、色彩,知道葡萄是一串一串的,并能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

  2.初步學習用糨糊粘貼的技能

  3.喜歡參加粘貼活動,對手工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黑板演示用的大葡萄一串、小葡萄一串、糨糊、抹布、幼兒用書

  2.幼:小圓片若干、糨糊、抹布、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師出示一串葡萄引起幼兒的興趣

  “看,這是什么?”(葡萄)

  “葡萄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一顆顆葡萄長在哪里?”(棍棍上的)“這叫做藤,小葡萄是長在藤上面的。”

  二.學學小葡萄

  ◆師:“這一顆顆葡萄就像是葡萄藤媽媽的孩子一樣,都緊緊地靠在藤媽媽身邊,下面讓我們來學一學小葡萄緊緊地靠在媽媽身邊好嗎?”

  ◆請聽好:田老師做媽媽,你們來做小葡萄,我們共同表演一大串葡萄。師幼配合表演。

  ◆小結:“小朋友們通過表演知道了葡萄們是一個挨著一個,緊緊地靠在一起的。”

  三.在黑板上擺葡萄

  ◆“我們這里還有一位葡萄藤媽媽,她的孩子們都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師邊說邊用黑板出示葡萄藤)

  ◆“我們幫她找找吧,大家一起喊:葡萄葡萄快回來!”師擺放第一個葡萄(帶有磁鐵的)

  ◆“再喊:葡萄葡萄快回來!”擺放第二個。

  ◆用同樣的方法擺放5、6個之后,其余的葡萄請個別小朋友把他們送回家。

  ◆檢驗葡萄有沒有緊緊地靠在媽媽身邊,是不是一串。“小葡萄們都回到媽媽的身邊,緊緊地抱在一起,多開心啊!”

  四.示范粘貼

  ◆“還有一位葡萄藤媽媽也找不到孩子了,我們一起幫幫他們好嗎?”(出示幼兒用書)

  ◆“大家一起喊:葡萄葡萄快回來!第一顆葡萄聽見了,趕緊跑到媽媽身邊。

  ◆“唉,怎么了?”(小葡萄滑掉了)這里我們要用到一個秘密武器來幫他。(出示糨糊)師邊講解邊示范糨糊的使用方法。

  ◆再喊:葡萄葡萄快回來!第二個葡萄也來了。師再次示范糨糊粘貼的方法。

  ◆用同樣的方法粘貼5、6個之后,其余的其余的葡萄請個別小朋友把他們送回家。“小葡萄們都回到媽媽的身邊,緊緊地抱在一起,多開心啊!”

  五.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看看桌面上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材料,讓我們也把各自桌上的小葡萄送回家吧!”

  ◆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六.欣賞作品

  做好的幼兒把作品放到前面展示,供大家欣賞、評價。

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我們班雖然是小班新生班,但是因為幼兒入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且我們班寶寶的年齡較大,相對來說,思維會比較活躍,所以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以一首兒歌為主體,讓幼兒在學習兒歌的同時了解各種常見昆蟲的運動方式,以游戲為這次活動的主要手段,讓幼兒在認知的同時還能夠體驗到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昆蟲并知道他們的運動方式。

  2、在學習兒歌的基礎上能大膽創編兒歌。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語言游戲中體驗互動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分析:

  1、活動重點:能將找到的昆蟲與動詞相匹配。

  2、活動難點:能根據找到的昆蟲創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小蜜蜂頭飾一個;板畫:花叢;各種昆蟲頭飾若干。

  2、幼兒對部分常見昆蟲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小蜜蜂,引出兒歌《一只小蜜蜂》。

  (1)師:今天天氣可真好,蜜蜂寶寶飛到了一片花叢中玩耍,它玩的可開心了,它東飛飛,西飛飛,突然它在草叢中發現了一位好朋友,這位好朋友會是誰呢?

  (2)師:它是誰?(小蚱蜢)小蚱蜢是怎樣運動的?(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么?

  (3)師:小蚱蜢還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請小朋友仔細聽哦!

  2、學習兒歌《一只小蜜蜂》。

  (1)師:一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東飛飛,西飛飛,找到一只蚱蜢,跳呀,跳呀。

  (2)師:小蚱蜢的兒歌好不好聽啊?那你們想不想和它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呀?

  (3)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念兒歌2-3遍。

  二、出示昆蟲頭飾,嘗試創編兒歌。

  1、出示小蝸牛,并引導幼兒創編兒歌。

  (1)師:花叢中,除了小蚱蜢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昆蟲寶寶,小蜜蜂接下來又遇到了一位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誰。

  (2)師:蜜蜂寶寶又遇到了誰?(小蝸牛)小蝸牛是怎樣運動的呀?(爬)是爬呀爬呀,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3)小蝸牛也想到那首好聽的兒歌里去,我們一起幫幫它好嗎?

  (4)師:一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東飛飛,西飛飛,找到一只蝸牛,爬呀爬呀。

  2、請幼兒找一找還有哪些昆蟲寶寶,引導幼兒說一說找到的昆蟲寶寶并嘗試創編兒歌。

  (1)師:你們都找到哪些昆蟲寶寶啊?(小蝴蝶)

  師:蝴蝶寶寶是怎么運動的呢?

  (2)師:還有誰找到了不一樣的昆蟲寶寶?(小螞蟻)

  師:小螞蟻是怎么運動的?

  (3)師:還有嗎?(小蟋蟀)它是怎么運動的?

  (4)師:請你們動動小腦筋,把你們找到的昆蟲寶寶編進兒歌里好嗎?

  (5)請找到小蝴蝶的小朋友上臺來說一說兒歌。

  (6)請找到小螞蟻的小朋友上臺來編一編。

  (7)請找到小蟋蟀的小朋友上臺來編一編兒歌。

  三、結束部分,送昆蟲寶寶回家。

  (1)師:寶寶們,今天和這么多昆蟲寶寶做了這么好玩的游戲,你們開心嗎?昆蟲寶寶也很開心,但是呀,他們玩了這么久,很累了,他們想請寶寶們把他們送回家,你們愿意嗎?

  (2)出示昆蟲寶寶們的“家”,請寶寶們送昆蟲寶寶回家。

  師:這里是會爬得昆蟲寶寶的家,這是會跳的昆蟲寶寶的家,這里是會飛的昆蟲寶寶的家,可千萬別送錯了哦。送完的寶寶也去休息一會吧!

  活動反思:

  我的這次活動是小班語言活動,總體來說我對這次的.活動還是較為滿意的,活動的結果也還是比較好的,基本上達到了我預設目標。在教態上我有我的優勢,我運用了動作來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事實證明這一點對于我活動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中間的學習兒歌和后面的游戲環節,我還是很好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將他們的興趣一直維持到最后,整個活動的環節我自己覺得還是很清晰的,環節和環節之間的過度也是比較自然的,這是我本次活動的亮點。

  在結尾處我將我原本的設計做了一些改變,本來的設計是讓孩子自己找到昆蟲寶寶,然后自己創編,最后再將昆蟲寶寶送回家,這樣能夠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動腦的機會,但是,由于我們班是新生班,因為害怕到時候局面會很混亂,就做了一些改變,變成了由我來引導創編,然后就加上一個游戲《找朋友》,這樣活動組織的就比較順利,但是這樣也有了一些缺點,就是我太過于關注創編的個體了,但是對于別的小朋友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沒有給大部分小朋友動手動腦的機會,在后面的游戲上,對教具的使用也不夠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加磨練。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單人或雙手拋接小手帕。

  2、感受布的`質感。

  3、鞏固1--10 的順數。

  重點難點:

  單人或雙手拋接小手帕,鞏固1--10 的順數。

  活動準備:

  手帕若干。

  活動過程:

  1、單人拋接小手帕幼兒把小手帕向上拋,然后接回。

  熟悉活動后,幼兒拋起小手帕后拍掌,然后接回。

  進行活動時,鼓勵幼兒把小手帕盡量拋高。

  2、雙人拋接小手帕兩人一組,輪流拋接小手帕一人拋接手帕,一人接。

  輪流拋接手帕

  3、小手帕飄呀飄六人一組,輪流拋接小手帕,一人拋,另一人接,觀察手帕飄落的方向,然后以小手帕為圓心,全組幼兒盡快手拉手圍成圓圈。

  4、整理活動請幼兒說說拋接小手帕是,感到困難還是容易,兵說一說為什么,然后把小手帕折好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區分木制品和玻璃制品。

  2、通過觀察和觸摸活動,能探索木頭和玻璃的不同特征。

  3、對探索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能說出周圍物體的名稱,認識玻璃和木頭。

  物質準備:木制玩具及玻璃制品(木頭積木、玻璃球、玻璃瓶)木頭塊和一盆水、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木頭制品和玻璃制品

  1、師:寶寶們!老師今天請來了許多玩具來和我們玩游戲呢,想知道誰來了嗎?(師搖晃盒子),寶寶們每人在盒子里面摸一樣,然后拿出來,看看你摸到的是什么?(幼兒說出物體的名稱)

  2、師:你們知道你摸到的東西是用什么做的嗎?(如玻璃瓶是玻璃做的,積木的木頭做的等),現在我請手里拿著玻璃玩具的寶寶把玩具舉起來揮一揮,請手里拿木頭玩具的寶寶把玩具舉起來揮一揮。(出示木頭盒子和玻璃盒子)師:這是玻璃玩具的家,我把它放在這里,這是木頭玩具的家,我把它放在這邊,注意了送玩具寶寶回家的時候要輕輕的放喔,不然玩具寶寶要哭的。現在我請寶寶們輕輕地把你手里的玩具寶寶送回家吧!

  二、通過觀察感知木頭和玻璃的不同特性

  1、師:我們知道了這邊的玩具是玻璃做的,這邊的玩具是木頭做的。寶寶們,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這個呢,看!(出示玻璃片和木頭塊)你們可以摸摸它們、捏捏它們,仔細看一看它們,然后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么秘密?注意了摸的時候要輕輕的摸喔,拿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掉在地上了。(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2、教師小結:玻璃是透明的,木頭是不透明的,玻璃摸上去是滑溜溜的,木頭摸上去的粗糙的、硬硬的,玻璃是很容易破碎的,你們看老師這里就有一塊不小心打破的玻璃(出示打破的玻璃)。

  三、課外延伸師:在我們活動室里有玻璃或木頭制成的東西嗎?讓我們一起找一找吧。(幼兒找一找)

  活動反思: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木頭和玻璃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物品,用途很廣泛,但是幼兒很少去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本次科學活動通過幼兒的兩次觸摸活動和講述,引導幼兒探索木頭和玻璃的不同之處及用途。在活動中,幼兒對實驗活動非常感興趣,但是也有幼兒對老師提出的“透明”這個詞有點陌生,我接著用窗戶上的玻璃進行了講解,通過玻璃我們能看到外面的景色,說明玻璃是透明的。最后啟發幼兒繼續探索周圍生活中木頭或玻璃做的物品。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照鏡子活動,初步分辨笑與哭的表情。

  2、懂得上幼兒園時不哭,應該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

  活動重點:激發幼兒熱愛老師、喜愛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大鏡子一個、五角星若干

  2、笑娃娃與哭娃娃頭像各一個

  活動過程:1、聽錄音機里的笑聲與哭聲。

  “你們喜歡哪種聲音?為什么”

  2、感知理解:

  幼兒對著鏡子笑。“說說你為什么笑?”

  幼兒對著鏡子裝哭。“說說你為什么哭?”

  “你認為笑好還是哭好?為什么”

  3、拓展話題:

  出示哭娃娃與笑娃娃頭像。

  “誰是笑娃娃?誰是哭娃娃?你喜歡誰?為什么?”

  “你愿意做一個什么樣的娃娃?”

  “早晨上幼兒園時我們應該做笑娃娃還是哭娃娃?”

  4、表演鞏固:

  老師扮演媽媽,幼兒分別扮演早上來園時高高興興和媽媽說再見、和老師問好的寶寶。

  將自己照片貼在笑娃娃的'面具上,告訴娃娃“我是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

  給每個幼兒一朵小紅花,鼓勵他們要作個快樂的笑娃娃。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2、樂意大膽猜想,嘗試集體記錄。

  3、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記錄紙 各種形狀標記 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 幼兒在玩中學習吹泡泡的方法

  1、師:你們吹過泡泡嗎?老師也為你們準備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請你們去吹一吹,比比誰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時候請寶寶找個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臉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貼在小嘴上,聽明白了,那就行動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兒自由說說)

  小結: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邊輕輕吹一吹,這樣泡泡就吹出來了。

  2、想不想再試一試?

  好!這次老師要請你們不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還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么形狀的幼兒再次操作

  二、探索圓形工具吹出來的泡泡形狀并做好記錄

  師:寶寶們,真棒!都成功了,告訴我你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圓圓的)哪個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

  小結:原來圓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我們來找個圓形標記貼在圓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狀的工具,大膽猜想

  師:這又是什么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呢?我們找個標記貼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以同樣的方法出示長方形工具并做好猜想記錄。

  四、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泡泡的形狀

  長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你們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五、交流發現并進行記錄

  1、師: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呢?(圓圓的)長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呢(圓圓的)

  2、記錄操作結果

  小結:原來不管什么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泡泡都是圓的,真有趣。讓我們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去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六、活動延伸

  歌曲:吹泡泡

  吹呀吹泡泡,

  有大又有小,

  飛呀飛上天,

  飛呀飛上天。

  咦?泡泡,泡泡,

  泡泡不見了。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美術教案:網魚_小班藝術教案07-01

小班綜合教案:襪子_小班綜合教案07-06

小班的教案12-31

(精選)小班教案08-10

小班教案【精選】09-27

小班教案【經典】09-22

小班教案[經典]10-22

小班教案(經典)12-08

(經典)小班教案11-27

(經典)小班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