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7篇【集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分享閱讀作為專門為孩子設計的圖書,能引起幼兒較大的閱讀、編故事的興趣,當分享閱讀的幼兒將自己所編的故事用各種形式如繪畫、粘貼等制作成自己的圖書的時候,孩子的成就感充分得到了提高,自信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設計思路:
瑞吉歐提出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皮亞杰有"知識的產生有賴于幼兒對材料的操作和擺弄"。這觀點自制圖書活動中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強調幼兒主動參與,自己動手制作自己的圖書。在孩子已經有了創編故事的基礎上,都會有一個強烈的愿望,把它變成圖書。《綱要》中也指出應:"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開展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和初步運用自制圖書的基本要素,能與其他人進行分工合作。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續編的故事。
3、能進行自我評價,并能較客觀地評價他人作品。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學具:自制圖書自評表、圖書內容表、水彩筆、繪畫紙
2、教具:自制圖書評價表
(二)前期經驗:根據讀本已創編故事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討論,切入主題
1、教師用一本書直接切入:"今天我們要制作圖書。"
2、教師:"一本好的.圖書應當具備那些要素?
3、觀察自評表,討論圖書要素的條件
(二)教師出示自制圖書自評表,請幼兒說出想要制作一本好的圖書,這些圖書的要素應該達到什么條件?
(三)分組商量,將故事融入圖書,填寫圖書內容表。
1、組織幼兒按編故事的小組分組,討論上一次根據《貪吃的小貓》所編的故事該怎樣編成小書,將故事內容融入圖書,成為圖書的一部分,填寫圖書內容表,商量圖書每一頁的內容是什么?
2、小組共同協商分工合作。
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方式,進行分工,將封面、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具體分工,防止出現搶著繪制封面、第一頁的情況,并將商量結果顯示在圖書內容表上,分工后接下來的頁數按照繪制的速度來分配。
(四)分工合作,繪制小書,并進行自評。
每一組按照自己的分工開始繪制圖書,教師將自評表發下,讓幼兒在繪制的過程中進行對照,并在結束后進行自評。
(五)共同分享,閱讀自制圖書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幼兒合作繪制的圖書,分享孩子的閱讀樂趣。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上臺講述自己組的故事。教師出示自制圖書互評表,小組之間互相評價。
活動延伸:
1、活動后,教師和幼兒將圖書裝訂好,并將文字進行補充。
2、在圖書后面附一張紅花表格,放在閱讀角,幼兒閱讀后,喜歡就畫上一朵紅花。
活動反思:
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貓的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述得栩栩如聲,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
我在上課文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把貓的性格寫具體的?這些矛盾的詞語作者為什么能把它們用在一起?兩者之間用什么詞把它們連接起來?讓學生找出來,體會老舍爺爺用詞的準確性。然后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接著讓學生用上“說它……可是……”的句式說一段話,有同學說:“小狗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溫順吧!它的確有時侯很溫順,它會在你寫作時走過來讓你摸一下、抱一下,可是它又是那么盡職,每天晚上總是忠誠地守在大門口防止壞人來侵擾。”又如在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讓學生說說你是從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同學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說:“貓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貓腳印是比較臟的,而在作者眼中腳印是小梅花,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還有同學說:“我從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叫聲不是厭煩而是喜歡。”還有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求給抓癢這句話中體會貓與作者之間有著感情。”總之,學生們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通過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要抓住課文中語言文字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揣摩,既能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能培養學生說話、寫作的能力。
小百科:貓,屬于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合作完成宣傳手冊的成就感。
2.能用圖畫、符號等方式表示保護牙齒的方法。
3.能自主與同伴分工、規劃宣傳手冊內容并共同完成宣傳手冊。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保護的`牙齒的方法。
課件準備:“保護牙齒”組圖;“宣傳手冊”圖片。
紙面教具:《護牙小衛士》。
材料準備:彩色筆、黑色勾線筆、白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組圖請幼兒說說保護牙齒的方法
——我們的牙齒有什么作用?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牙齒?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宣傳手冊的內容與作用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
2.出示圖片“宣傳手冊”,引導幼兒了解宣傳手冊的內容與作用。
三引導幼兒討論宣傳手冊內容/表現方式并分工
1.將幼兒分組,4-5名幼兒為一組。
2.鼓勵幼兒討論宣傳手冊上的內容與表現方式并自主分工。
四發放教具繪畫工具鼓勵幼兒合作完成宣傳手冊
1.幼兒合作完成宣傳手冊,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介紹、交流小組作品。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本設計試圖借助蛋殼這樣一個孩子們熟悉的物品作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操作活動中,讓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并對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出現的不同現象產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科學教案:神奇的蛋殼。對于孩子來說,活動結果的獲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學習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對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所出現的不同現象產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3.簡單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勘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殼(分成兩半)、鉛筆、水、吸管、透明膠帶紙、紙條(三條,長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紙條)、小積木若干。
2.教師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記錄表、投影儀,有關橋梁、隧道、圓屋頂等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導幼兒操作感知。
(1)故事《小雞出殼》引出問題:小雞是怎么啄破蛋殼的?
(2)啟發幼兒用鉛筆尖代替小雞的尖嘴巴,來模擬小雞用尖嘴啄蛋殼的過程;發現力作用于蛋殼的凹面時,蛋殼很容易被啄破的現象。
(3)師:試試用筆尖啄蛋殼的另外一面,看看會怎么樣?引導幼兒通過操作,驗證相同力分別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所產生的不同現象。
2.實驗:感知力的分散現象。
(1)將水分別滴落在蛋殼的.凹面和凸面,引導幼兒觀察兩種不同的現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現象。
(2)幼兒操作:將水滴落在蛋殼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現象。
(3)教師出示圖l,作簡單小結:我們作用于蛋殼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樣,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變小。
3.知識遷移,了解薄殼結構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師: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像“︿”的物體?
(2)運用實物投影儀,向幼兒介紹有關拱橋、圓屋頂、隧道等的圖片,了解薄殼結構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幼兒繼續探索,并學習用簡單統計魄方法記錄探索的結果,教案《科學教案:神奇的蛋殼》。
(1)給幼兒一個河流模型和三張紙條,啟發幼兒嘗試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橋,用小積木代替拱橋所受的力來進行測量,并記錄觀察的結果。(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來記錄。)例:(圖2)
(2)幫助幼兒比較分析幾種橋的受力程度,讓幼兒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
(3)師:你覺得什么樣的拱橋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幫助幼兒分析實際應用中的利弊,發現新的問題。
5.延伸擴展:激發幼兒不斷探索的欲望。
(1)啟發提問:古人利用蛋殼的這種原理建造了許多的拱橋,有的到今天還在使用,都好幾百年了。你能用蛋殼的這種原理來建造什么樣的建筑呢?
(2)請幼兒用筆畫出自己設計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區域活動中進行。)
【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找找現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橋,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橋、高架橋、立交橋、鐵路公路兩用橋等,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
【設計評析】
大班幼兒已有較強烈的尋求問題答案的意愿,但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原有的經驗會受到挑戰。要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就要尋找合適的媒介物來成為連接幼兒原有水平與潛在能力之間的橋梁。在該活動中,教師巧妙地借助了蛋殼這樣一個幼兒熟悉的物品,利用蛋殼凸面受力和拱橋橋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點,讓幼兒把在蛋殼受力實驗中獲得的經驗自然地遷移到拱橋上去,從而弄清拱橋受力大的原因操作是本次活動的主要形式。讓幼兒在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動中,大膽嘗試,逐步深入,體驗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獲得結果的快樂。
教育活動應重視活動本身對孩子的現實意義。在孩子發現問題、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要及時地進行引導,并用思辨性的語言去啟發孩子,激發幼兒強烈的探索興趣。如在幼兒建造拱橋的實驗中,老師問:“你覺得什么樣的拱橋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導幼兒對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實用性的分析。應該注意的是,因為本次活動是老師預設的,所以在活動中,老師不能被預設的東西所束縛,應啟發幼兒生成各種問題,并用靈活的策略給予回應,使預設活動與生成活動有機融合,讓預設的目標更突出、鮮明,使活動更具有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
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泥鰍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之一,也是幼兒園的自然角中經常投放的,孩子們常常喜歡站在旁邊看泥鰍,但卻不敢給泥鰍換水,換水的時候泥鰍跑出來了,有的女孩子嚇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鰍。根據孩子們喜歡觀察又害怕泥鰍的特點,我設計了科學活動《捉泥鰍》,消除幼兒對動物的恐懼心理,鼓勵幼兒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活動目標:
1、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
2、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習性。
3、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泥鰍每組五到六條,
2、操作材料每組一份(包括:毛巾、網兜、食品夾、一次性手套、保鮮袋、筷子),
3、實物投影儀,塑料筐、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泥鰍,激發幼兒捉泥鰍的興趣。
1、師:今天,黃老師帶來了一群動物朋友,猜猜,是誰?
小結:這是一群調皮可愛的小泥鰍。
2、教師和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讓孩子感知泥鰍不可怕,從而激發幼兒捉泥鰍的興趣和勇氣。
3、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鰍。(教師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紹材料,幼兒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將泥鰍捉住。
1、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許多的材料能將泥鰍捉住,黃老師也準備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紹材料),請你用這些材料來試一試,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鰍捉起來。請你把捉到的泥鰍放到綠色的框子里。
2、幼兒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
3、互相交流捉泥鰍的經驗。
師:你捉到泥鰍了嗎?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鰍捉起來的?
出示“捉泥鰍紀錄表”,集體記錄能夠捉起泥鰍的工具。
看著記錄表集體說說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鰍,能增加摩擦力,這樣泥鰍很容易捉起來;
而網兜、保險袋他們都有一個兜,能將泥鰍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鰍。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鰍最快最方便。
1、設疑:用哪種方法捉泥鰍最快最方便?(幼兒自由猜測)
2、幼兒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教師鼓勵幼兒每一種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
3、幼兒交流操作經驗。
師:剛才,你們把每一種工具都試過了嗎?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鰍比賽。
根據幼兒的.回答,每一種材料選一個代表進行比賽,其他幼兒當評委,使用哪一種材料的幼兒第一個捉起,哪種材料就最快。
5、教師小結:通過比賽,我們可以看到,用毛巾來捉泥鰍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網兜也很方便,因此,賣魚的地方都用網兜來捉。
四、簡單認識泥鰍。
1、了解泥鰍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玩了捉泥鰍,你們高興嗎?泥鰍為什么會那么難捉?(身上有粘液)泥鰍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減少摩擦、保護自己)
2、認識泥鰍身上其它的寶貝及他們的作用。(采用實物投影儀)
頭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紋、鰭
3、簡單了解泥鰍的生活習性。
泥鰍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設疑,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玩了捉泥鰍,還認識了我們的泥鰍朋友,我們把泥鰍放到自然角里飼養,看一看他們喜歡吃什么。
活動反思:
通過精心地準備材料,設計教案,到活動的實施,我都認真地對待,活動中孩子們非常地投入,效果較好。通過這一活動,我也悟出了以下幾點:
1、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要順應幼兒的興趣。其實,一開始,我設計的活動是科常類的《認識泥鰍》。而捉泥鰍這一活動是從我試上后才生成的。試上時,我按原來的設計按部就班地進行,由于天熱,泥鰍顯得特別的調皮好動,不停地在托盤里游來游去,最后竟從托盤里跳了出來,這下我可傻眼了,因為我自己害怕泥鰍,不敢捉泥鰍。在我的影響下,幾個女孩子也尖叫起來,可大部分孩子都顯得特別興奮,紛紛沖過去捉泥鰍,特別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鰍一滑又逃走的時候,孩子們更是激動,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試一試。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動也從科常類的認識泥鰍改為科探類的捉泥鰍。
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也如我所料,活動場面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孩子們個個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2、教師要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一開始我也害怕泥鰍,可活動開始時,有教師捉泥鰍這一環節,為了克服自己對泥鰍的恐懼,我事先買了泥鰍在家里練習,先是戴了手套捉,適應一點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課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時覺得泥鰍還蠻可愛的。我想也正是我這種情緒感染了孩子,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大膽探索,沒有一個孩子因為懼怕泥鰍而不參加活動。
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雖然活動中孩子們能與材料充分地互動,但教師缺乏向孩子傳遞愛護小動物的思想,因此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顯得有點殘忍,用食品夾夾泥鰍時,有的泥鰍就被夾得出血了,但孩子們還是不放過。當時我也看見抹布上的血,雖然當時我及時鼓勵孩子捉泥鰍時要注意保護泥鰍,玩的時候不要讓泥鰍受傷了,孩子們后面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現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動前就要求孩子們要注意保護動物,不要讓泥鰍受傷了,那孩子們肯定會注意,不至于把泥鰍夾出血來還不放過,那活動就更完美了。這是我在活動前考慮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訓,活動前要考慮周到一點。
大班教案 篇5
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聆聽的習慣,感受小魚和鯊魚不同形態的音樂,引導創編各種小魚游的動作,表現其音樂形象。
2、激發幼兒喜歡小魚的情感及做音樂游戲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創編各種小魚游的動作。
難點:分辨小魚和鯊魚兩種不同情趣的`音樂。
準備:
大海圖一幅,各種水生動物。
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開火車來到“海邊”。
問:我們來到了哪里?
大海里有什么呀?
幼兒自由想象,教師根據回答,在圖中放上螃蟹、海馬、烏賊蝦、帶魚、鯨魚、小魚和鯊魚等。
二、初步感受小魚的鯊魚的音樂。
1、自由想象音樂。(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聽嗎?我們來聽吧!
問:你聽了音樂,有什么感受?
2、小魚和鯊魚也來了,聽聽看,哪是小魚游,哪是鯊魚游。(完整欣賞一遍)
(1)欣賞小魚游的音樂,創編小魚游的動作。
A、我們來聽這段音樂是誰來了。(幼兒欣賞辨別)
B、小魚怎么游的?
C、我們跟著音樂來游吧!幼兒跟著音樂做小魚游。
D、老師請出一位能跟著音樂節奏游的“小魚”示范。(引導幼兒發現,這條小魚能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擺動)
E、集體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擺動。
F、小魚還可以怎么游?讓幼兒創編各種不同的小魚游的動作。
G、跟音樂不同的小魚游。
(2)欣賞理解鯊魚的音樂。
A、聽聽著段音樂是誰來了?
B、鯊魚的音樂聽上去怎么樣?(幼兒自由想象)
C、鯊魚遇到小魚會怎么樣?(幼兒自由述說)
D、辨別小魚逃跑的樂句。
音樂中有小魚逃跑的樂句嗎?我們來找一找!
三、師生合作游戲。
1、出示頭飾,激發幼兒玩游戲的熱情。
2、交代游戲要求:
A、老師做鯊魚,小朋友做小魚,小魚可以按自己喜歡的小魚游動作參加游戲。
B、聽到小魚逃跑的樂句,才能逃跑。
3、游戲。
4、簡短小結,請一幼兒做鯊魚再次游戲。
大班教案 篇6
幼兒現狀分析: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在春天里萬物復蘇、綠草如茵、百花爭艷。孩子們喜歡春天,在生活中對春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指南》中提出大班的孩子樂意像別人介紹自己發現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我設計《美麗的春天》美術活動,通過語言引導—觀察體驗—表現創作,讓幼兒充分感受春天的美,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幼兒發現春天的變化,用自己的想象裝飾、表現春天。
活動目標:
1、能用鮮艷明亮的`顏色及各種造型表現春天的景物特征,表達對春天的感受。
2、能選擇各種材料,大膽想象表現,體驗創作的樂趣。
3、嘗試相互商量,共同作畫。
活動準備:
材料:水彩筆、畫紙、膠泥。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看它是誰?(企鵝)
(2)企鵝: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企鵝,這是我的家鄉南極洲,我們這一年四季都是冰山。我聽說你們的家鄉中國現在是春季,小朋友們能不能告訴我你們的春天是什么樣?
2、談論春天
(1)你認為春天是什么樣?小朋友去郊游時看到春天有哪些景色?春天里動物都在干什么?春天的人們都在干什么?
(2)看看、玩玩感受春天
(3)你認為春天是什么顏色?
企鵝小結:原來春天這么美,因為春天有溫暖的陽光,藍藍的天,嫩綠樹葉,美麗的花,有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在活動,小朋友們還能在春天里能快樂地玩耍。
3、畫春天
(1)企鵝:春天真美!我的朋友海豹、海獅它們也想認識春天,你們能把春天留在我們畫紙上,送給我的朋友。
(2)要求幼兒分小組合作完成作品
幼兒自由組合,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商量可以畫春天的什么?(如:春天的風景是什么樣?春天我們喜歡做什么事?)怎樣分工?用什么顏色,什么材料?激勵幼兒比一比,哪組小朋友合作做出最美的春天
(3)幼兒做畫:
(4)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制作中提示幼兒選擇多種材料,用明亮鮮艷的顏色著畫。要求幼兒想好后再取工具材料,注意保持桌面清潔,用具用后放回原處,不亂放。聽信號后,小朋友分組收拾用具。
4、展示幼兒作品:
(1)展示幼兒作品,帶領幼兒觀看每組作品,請每組幼兒介紹畫或制作出春天的什么景象?并給自己組的畫取名。
(2)教師對幼兒所用的顏色、所畫的形態和所選的材料進行評價,幫助幼兒積累繪畫的經驗。
5、活動延伸:到校園中布置春天的展板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變化的過程,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2、通過猜測、傾聽、想像、議論、表演等方式。加深對故事內容及主題的理解。
3、認識到友誼必須建立在真誠、平等的基礎上才能長久。
4、培養孩子聽故事的技巧和觀察畫面的能力。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6、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玩偶:形象反差較大的一只形態可愛的小老鼠和一只大老虎。
2.道具:老虎外衣、虎頭帽、灰尾巴、鼠帽。甜面圈、花兒、城堡立體圖。
3.提示牌:西部牛仔的游戲、分甜面圈、采花、搭城堡。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
2、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學會續編故事。
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玩偶。引發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猜測。
教師出示玩偶形象反差較大的一只形態可愛的小老鼠和一只大老虎。
伴隨玩偶的出現,教師邊有節奏地晃動著小老鼠,邊模仿小老鼠輕聲細語地講述故事的'第一自然段。
引發幼兒討論: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間會有點什么小問題呢?
2.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故事前半段。
教師繼續以小老鼠的身份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注意經常用眼神與幼兒交流,吸引幼兒認真地傾聽故事。
3.教師設置懸念。鼓勵幼兒大膽想像。
當教師講到“大老虎用他剛剛學會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飛了”時停住,請幼兒猜猜小老鼠會怎么做,并鼓勵幼兒配合動作表現出來。
教師用跺腳、氣憤的語氣講述故事中小老鼠的做法。
教師請幼兒想想:小老鼠和大老虎分手后,各自的心情是怎樣的?
4.幼兒繼續欣賞故事至“可是。我們還是出現了一個問題……”
教師繼續運用語氣、眼神變化,配合動作生動地講述故事,特別要表現出小老鼠內心的感受和變化。
5.教師和幼兒共同回味故事中人物情感的變化。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教師和幼兒共同回憶:小老鼠的心理是怎么一步一步地發生變化的?大老虎的心理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地發生變化的?
教師: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想說些什么?(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6.教師和幼兒共同運用戲劇表演的方式演繹故事。
教師身披老虎外衣,頭戴虎頭帽或頭飾,扮演老虎。另一位配合的教師帶領部分幼兒身后夾一個灰尾巴,頭戴鼠帽扮小老鼠。兩名幼兒做提示者,負責適時出示提示牌。其余的幼兒做評論者。
借助道具(甜面圈、花兒、城堡立體圖)以及提示牌(西部牛仔的游戲、分甜面圈、采花、搭城堡),教師和幼兒共同表演故事。小老鼠的心理獨白以及人物間的對話,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共同朗讀。
請評論者說說誰什么地方表現得好,什么地方可以進行改進等。
7.教師采用逐步退后的方法。引領幼兒逐漸地進入自主表演。
教師可以逐步減少語言,改換角色:由演員到提示者,再到評論者、旁觀者,讓幼兒自主地表演。
8.續編故事
接下來他們之間還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這就要小朋友展開豐富的想象去編寫他們之間的故事。想不想自己編寫一個有趣的故事。
活動延伸
開展“我和我的朋友”的談話活動。 請幼兒說說自己和朋友之間有趣的事情,相互交流與朋友交往的經驗。可以開展續編故事的活動,根據故事的最后一句,引發幼兒想像故事的可能發展;教師鼓勵幼兒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出來,引導幼兒采用增加對話、描述細節等方法來豐富故事的情節。
活動建議
教學變式:整個活動可以改成情景講述活動。教師可以先請幼兒觀看事先排練的《小老鼠和大老虎》的表演,再請幼兒就表演發表自己的看法。根據幼兒講述的情況,教師可以分段再次請幼兒觀看,分段講述內容,最后引導幼兒分析一下大老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點明主題。
區角活動:在表演區繼續提供相關的道具,讓幼兒自由進行表演。在語言區投放幼兒用書,讓幼兒看圖書講述故事。
領域滲透:活動后可與社會領域相結合,開展大帶小的活動,給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表演故事,帶領他們共同游戲,幫助他們穿衣、整理衣服等,從而進一步理解“朋友”的含義:平等、互助。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一直尊重幼兒,讓幼兒成為整個課堂的主體,每一個環節都會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綱要》中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抓住幼兒愛看動畫片的心理,帶他們完整欣賞故事,從而使得幼兒全身心投入。在活動的最后,我將故事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幼兒通過傾聽學到的本領得到再次的升華,自己創編故事。
通過這篇故事的學習,孩子們都懂得了朋友之間不可以以大欺小,做事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朋友和自己之間的平等。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標達成效果好。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嚙齒目、鼠科的嚙齒類動物,俗稱“耗子”,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約有三千多種老鼠,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美術教案:織網 大班藝術教案09-09
大班體育教案:傳球_大班體育教案07-13
大班的教案01-17
(經典)大班教案08-27
大班教案04-01
(精選)大班教案09-13
大班教案【精選】07-26
大班教案[精選]08-05